臺灣客家文物數位典藏計畫 - 詳細資訊
                
|   名稱  | 
       	                    資料  | 
                	   ||||||
|---|---|---|---|---|---|---|---|
加入年份:  | 97 | ||||||
結束年份:  | 101 | ||||||
地理經度:  | 121.569 | ||||||
地理緯度:  | 25.0403 | ||||||
機構名稱:  | 客家委員會 | ||||||
部門名稱:  | 客家委員會 | ||||||
計畫名稱:  | 臺灣客家文物數位典藏計畫 | ||||||
主持人:  | 傅兆書 | ||||||
共同主持人:  | 范佐銘 | ||||||
郵遞區號:  | 110 | ||||||
聯絡地址:  | 臺北市信義區松仁路3號8樓 | ||||||
聯絡電話:  | 03-6580651#721 | ||||||
聯絡人:  | 廖貴秋 | ||||||
機構類型:  | 政府機構 | ||||||
地區:  | 北區 | ||||||
主題小組:  | 
   	                        生活與文化 | ||||||
分布年代:  | 
   	                日治時期(1895-1945) 戰後時期(1945以後) | ||||||
數量說明:  | 2342筆  | ||||||
數位化物件標籤:  | 
            資料庫,3D,數位典藏,客家文物,建築,夥房,客家 | ||||||
簡介:  | 
            客家人於臺灣的生活方式保留了大部分母文化的習俗與原則,除生活器具以外,最具代表性的即是夥房建築,其空間佈局強調結合身體與家族關係概念,因而形成客家族群特殊的文化生態,更凸顯與閩南社會型態之差異;至今,部分夥房建築已有百年歷史,並已被列為具保存價值的歷史建築,爲彚整客家文物與聚落夥房建築之數位典藏資料,爰展開辦理臺灣客家文物數位典藏計畫。 
 有關臺灣客家文化之歷史文物與聚落建築等方面的數位內容,乃應用2D與3D數位技術結合網路交流平台,並搭配教育推廣行銷策略,以展現傳統客家聚落建築的具體樣貌型態及歷史文化解說,提供民眾文化觀光導覽之蒐尋;希除透過網路推展客庄觀光,行銷客家文化生活內涵,並擬藉此蒐整傳統客家聚落建築之圖像及基礎資料,逐步建置完整客家聚落文化資料庫,作為臺灣客家文化研究之基礎資料。  | 
            ||||||
開放情形:  | 免費 | ||||||
館藏物件圖 
            
              
  | 
   	        |||||||
| 
                 展示圖: 
                 | 
                 
                 | 
            ||||||
計畫資料庫名稱:  | 客家文物聯營網 | ||||||
計畫資料庫簡介:  | 為應用數位技術呈現客家文化及將分佈於全國客家文化資產作更有效的保存,提供國人接觸客家文化、知識訊息的另一種方式,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台灣客家文化中心籌備處(本處)於95年度針對全國客家文物典藏進行「客家文物數位典藏計畫」,以建立客家文物的資料庫,及統合進行重要客家文物典藏的數位工程,讓各個不同機構的客家文物典藏內容有共同的核心平台,可供資料交換與整合,並藉由建置客家文物聯合目錄,使民眾可經單一入口網站進行聯合查詢,取得各客家博物館、文物館與民間之蒐藏資料,再由國內各客家典藏機構的豐富資源有效的連結,進一步讓客家文化資訊擴大應用於教育、推廣及研究工作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