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 -

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Ⅲ)—歷史迷霧與生死地景

Posted By 陳 秀華 On 五月 27, 2013 @ 6:04 pm In 活動快訊 | No Comments

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Ⅲ)—歷史迷霧與生死地景

Posted By 陳 秀華 On 四月 30, 2013 @ 1:41 pm In 活動快訊 | No Comments

名稱
資料
加入年份:
98
結束年份:
99
地理經度:
121.616
地理緯度:
25.042
機構名稱:
中央研究院
部門名稱:
社會學研究所
計畫名稱:
[1] 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Ⅲ)—歷史迷霧與生死地景
主持人:
[2] 張茂桂
共同主持人:
[3] 吳叡人
共同主持人:
[4] 陳緯華
郵遞區號:
11529
聯絡地址:
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聯絡人:
機構類型:
學術單位
地區:
北區
主題小組:
語言、語音與新聞生活與文化
分布年代:
日治時期(1895-1945)戰後時期(1945以後)
數量說明:
數位化物件標籤:
外省人,生命,記憶,敘事,白色恐怖,戒嚴時期,海軍,高雄,六張犛,綠島,十三中隊,大陳,流離,寺廟,
簡介:

本計畫是台灣第一個以「外省人」為研究對象的數位典藏計畫。計畫團隊—張茂桂研究員、吳叡人教授、陳緯華教授,皆為長期關注台灣社群認同及歷史發展等議題之學者。計畫內容就已知但鮮為人注意的外省人特定文化景觀,以質性研究、空間定位、影像紀錄與口述歷史等方式加以典藏,以保存並呈現其社會與文化意義。

 

本計畫第三期以「生」與「死」為主題,透過相關文化地景、文化景觀,包括地標,即人類活動在空間所生產之顯著痕跡,和社群生活與歷程,與社區的強烈聯繫,呈現出環繞於歷史迷霧中,不易覺察之文化活動痕跡。其中以白色恐怖受難者集葬地代表「死」的地景,以大陳義胞在台灣民間建立的祖籍民間信仰與寺廟為「生」的地景代表,而以「鳳山海軍來賓招待所」為徘徊於「死、生」之間的外省政治受難者為代表。藉此,本計畫得以展現出不同外省次團體的不同歷史際遇,以及面對橫逆時豐沛的生命力。

 

因此透過數位典藏獨特的媒介性質,將據以形成的詮釋進行「再結構」的歷程,即呈現在閱聽人眼前的是單篇的日記手稿、或私人照片,將呈現為電腦螢幕上的一系列檔案。在這一閱讀媒介轉換過程中,本計畫仰賴學者對典藏物的細緻注解與詮釋,以提供讀者相關的註解、說明,而積極創造對事件既有脈絡形成連結的可能性。

開放情形:
免費
館藏物件圖
TWM01.jpg
TWM02.jpg
TWM03.jpg
TWM04.jpg
TWM05.jpg
TWM06.jpg
展示圖:
展示圖
計畫資料庫名稱:
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
計畫資料庫簡介:

典藏已知但鮮為人注意的外省人特定文化,以質性研究、空間定位、影像紀錄與口述歷史等方式加以典藏,以保存並呈現其社會與文化意義。

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Ⅲ)—歷史迷霧與生死地景

Posted By 陳 秀華 On 四月 3, 2013 @ 12:18 pm In 活動快訊 | No Comments

名稱
資料
加入年份:
98
結束年份:
99
地理經度:
121.616
地理緯度:
25.042
機構名稱:
中央研究院
部門名稱:
社會學研究所
計畫名稱:
[5] 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Ⅲ)—歷史迷霧與生死地景
主持人:
[6] 張茂桂
共同主持人:
[7] 吳叡人
共同主持人:
[8] 陳緯華
郵遞區號:
11529
聯絡地址:
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聯絡人:
機構類型:
學術單位
地區:
北區
主題小組:
語言、語音與新聞生活與文化
分布年代:
日治時期(1895-1945)戰後時期(1945以後)
數量說明:
數位化物件標籤:
外省人,生命,記憶,敘事,白色恐怖,戒嚴時期,海軍,高雄,六張犛,綠島,十三中隊,大陳,流離,寺廟,
簡介:

本計畫是台灣第一個以「外省人」為研究對象的數位典藏計畫。計畫團隊—張茂桂研究員、吳叡人教授、陳緯華教授,皆為長期關注台灣社群認同及歷史發展等議題之學者。計畫內容就已知但鮮為人注意的外省人特定文化景觀,以質性研究、空間定位、影像紀錄與口述歷史等方式加以典藏,以保存並呈現其社會與文化意義。

 

本計畫第三期以「生」與「死」為主題,透過相關文化地景、文化景觀,包括地標,即人類活動在空間所生產之顯著痕跡,和社群生活與歷程,與社區的強烈聯繫,呈現出環繞於歷史迷霧中,不易覺察之文化活動痕跡。其中以白色恐怖受難者集葬地代表「死」的地景,以大陳義胞在台灣民間建立的祖籍民間信仰與寺廟為「生」的地景代表,而以「鳳山海軍來賓招待所」為徘徊於「死、生」之間的外省政治受難者為代表。藉此,本計畫得以展現出不同外省次團體的不同歷史際遇,以及面對橫逆時豐沛的生命力。

 

因此透過數位典藏獨特的媒介性質,將據以形成的詮釋進行「再結構」的歷程,即呈現在閱聽人眼前的是單篇的日記手稿、或私人照片,將呈現為電腦螢幕上的一系列檔案。在這一閱讀媒介轉換過程中,本計畫仰賴學者對典藏物的細緻注解與詮釋,以提供讀者相關的註解、說明,而積極創造對事件既有脈絡形成連結的可能性。

開放情形:
免費
館藏物件圖
TWM01.jpg
TWM02.jpg
TWM03.jpg
TWM04.jpg
TWM05.jpg
TWM06.jpg
展示圖:
展示圖
計畫資料庫名稱:
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
計畫資料庫簡介:

典藏已知但鮮為人注意的外省人特定文化,以質性研究、空間定位、影像紀錄與口述歷史等方式加以典藏,以保存並呈現其社會與文化意義。

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Ⅲ)—歷史迷霧與生死地景

Posted By 林 彥宏 On 二月 20, 2013 @ 11:51 am In 活動快訊 | 4 Comments

名稱
資料
加入年份:
98
結束年份:
99
地理經度:
121.616
地理緯度:
25.042
機構名稱:
中央研究院
部門名稱:
社會學研究所
計畫名稱:
[9] 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Ⅲ)—歷史迷霧與生死地景
主持人:
[10] 張茂桂
共同主持人:
[11] 吳叡人
共同主持人:
[12] 陳緯華
郵遞區號:
11529
聯絡地址:
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聯絡人:
機構類型:
學術單位
地區:
北區
主題小組:
語言、語音與新聞生活與文化
分布年代:
日治時期(1895-1945)戰後時期(1945以後)
數量說明:
數位化物件標籤:
外省人,生命,記憶,敘事,白色恐怖,戒嚴時期,海軍,高雄,六張犛,綠島,十三中隊,大陳,流離,寺廟,
簡介:

本計畫是台灣第一個以「外省人」為研究對象的數位典藏計畫。計畫團隊—張茂桂研究員、吳叡人教授、陳緯華教授,皆為長期關注台灣社群認同及歷史發展等議題之學者。計畫內容就已知但鮮為人注意的外省人特定文化景觀,以質性研究、空間定位、影像紀錄與口述歷史等方式加以典藏,以保存並呈現其社會與文化意義。

 

本計畫第三期以「生」與「死」為主題,透過相關文化地景、文化景觀,包括地標,即人類活動在空間所生產之顯著痕跡,和社群生活與歷程,與社區的強烈聯繫,呈現出環繞於歷史迷霧中,不易覺察之文化活動痕跡。其中以白色恐怖受難者集葬地代表「死」的地景,以大陳義胞在台灣民間建立的祖籍民間信仰與寺廟為「生」的地景代表,而以「鳳山海軍來賓招待所」為徘徊於「死、生」之間的外省政治受難者為代表。藉此,本計畫得以展現出不同外省次團體的不同歷史際遇,以及面對橫逆時豐沛的生命力。

 

因此透過數位典藏獨特的媒介性質,將據以形成的詮釋進行「再結構」的歷程,即呈現在閱聽人眼前的是單篇的日記手稿、或私人照片,將呈現為電腦螢幕上的一系列檔案。在這一閱讀媒介轉換過程中,本計畫仰賴學者對典藏物的細緻注解與詮釋,以提供讀者相關的註解、說明,而積極創造對事件既有脈絡形成連結的可能性。

開放情形:
免費
館藏物件圖
TWM01.jpg
TWM02.jpg
TWM03.jpg
TWM04.jpg
TWM05.jpg
TWM06.jpg
展示圖:
展示圖
計畫資料庫名稱:
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
計畫資料庫簡介:

典藏已知但鮮為人注意的外省人特定文化,以質性研究、空間定位、影像紀錄與口述歷史等方式加以典藏,以保存並呈現其社會與文化意義。

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Ⅲ)—歷史迷霧與生死地景

Posted By 楊文馨 On 一月 29, 2013 @ 4:28 pm In 會議訊息 | No Comments

名稱
資料
加入年份:
98
結束年份:
99
地理經度:
121.616
地理緯度:
25.042
機構名稱:
中央研究院
部門名稱:
社會學研究所
計畫名稱:
[13] 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Ⅲ)—歷史迷霧與生死地景
主持人:
[14] 張茂桂
共同主持人:
[15] 吳叡人
共同主持人:
[16] 陳緯華
郵遞區號:
11529
聯絡地址:
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聯絡人:
機構類型:
學術單位
地區:
北區
主題小組:
語言、語音與新聞生活與文化
分布年代:
日治時期(1895-1945)戰後時期(1945以後)
數量說明:
數位化物件標籤:
外省人,生命,記憶,敘事,白色恐怖,戒嚴時期,海軍,高雄,六張犛,綠島,十三中隊,大陳,流離,寺廟,
簡介:

本計畫是台灣第一個以「外省人」為研究對象的數位典藏計畫。計畫團隊—張茂桂研究員、吳叡人教授、陳緯華教授,皆為長期關注台灣社群認同及歷史發展等議題之學者。計畫內容就已知但鮮為人注意的外省人特定文化景觀,以質性研究、空間定位、影像紀錄與口述歷史等方式加以典藏,以保存並呈現其社會與文化意義。

 

本計畫第三期以「生」與「死」為主題,透過相關文化地景、文化景觀,包括地標,即人類活動在空間所生產之顯著痕跡,和社群生活與歷程,與社區的強烈聯繫,呈現出環繞於歷史迷霧中,不易覺察之文化活動痕跡。其中以白色恐怖受難者集葬地代表「死」的地景,以大陳義胞在台灣民間建立的祖籍民間信仰與寺廟為「生」的地景代表,而以「鳳山海軍來賓招待所」為徘徊於「死、生」之間的外省政治受難者為代表。藉此,本計畫得以展現出不同外省次團體的不同歷史際遇,以及面對橫逆時豐沛的生命力。

 

因此透過數位典藏獨特的媒介性質,將據以形成的詮釋進行「再結構」的歷程,即呈現在閱聽人眼前的是單篇的日記手稿、或私人照片,將呈現為電腦螢幕上的一系列檔案。在這一閱讀媒介轉換過程中,本計畫仰賴學者對典藏物的細緻注解與詮釋,以提供讀者相關的註解、說明,而積極創造對事件既有脈絡形成連結的可能性。

開放情形:
免費
館藏物件圖
TWM01.jpg
TWM02.jpg
TWM03.jpg
TWM04.jpg
TWM05.jpg
TWM06.jpg
展示圖:
展示圖
計畫資料庫名稱:
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
計畫資料庫簡介:

典藏已知但鮮為人注意的外省人特定文化,以質性研究、空間定位、影像紀錄與口述歷史等方式加以典藏,以保存並呈現其社會與文化意義。

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Ⅲ)—歷史迷霧與生死地景

Posted By 楊文馨 On 一月 21, 2013 @ 5:40 pm In 活動快訊 | No Comments

名稱
資料
加入年份:
98
結束年份:
99
地理經度:
121.616
地理緯度:
25.042
機構名稱:
中央研究院
部門名稱:
社會學研究所
計畫名稱:
[17] 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Ⅲ)—歷史迷霧與生死地景
主持人:
[18] 張茂桂
共同主持人:
[19] 吳叡人
共同主持人:
[20] 陳緯華
郵遞區號:
11529
聯絡地址:
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聯絡人:
機構類型:
學術單位
地區:
北區
主題小組:
語言、語音與新聞生活與文化
分布年代:
日治時期(1895-1945)戰後時期(1945以後)
數量說明:
數位化物件標籤:
外省人,生命,記憶,敘事,白色恐怖,戒嚴時期,海軍,高雄,六張犛,綠島,十三中隊,大陳,流離,寺廟,
簡介:

本計畫是台灣第一個以「外省人」為研究對象的數位典藏計畫。計畫團隊—張茂桂研究員、吳叡人教授、陳緯華教授,皆為長期關注台灣社群認同及歷史發展等議題之學者。計畫內容就已知但鮮為人注意的外省人特定文化景觀,以質性研究、空間定位、影像紀錄與口述歷史等方式加以典藏,以保存並呈現其社會與文化意義。

 

本計畫第三期以「生」與「死」為主題,透過相關文化地景、文化景觀,包括地標,即人類活動在空間所生產之顯著痕跡,和社群生活與歷程,與社區的強烈聯繫,呈現出環繞於歷史迷霧中,不易覺察之文化活動痕跡。其中以白色恐怖受難者集葬地代表「死」的地景,以大陳義胞在台灣民間建立的祖籍民間信仰與寺廟為「生」的地景代表,而以「鳳山海軍來賓招待所」為徘徊於「死、生」之間的外省政治受難者為代表。藉此,本計畫得以展現出不同外省次團體的不同歷史際遇,以及面對橫逆時豐沛的生命力。

 

因此透過數位典藏獨特的媒介性質,將據以形成的詮釋進行「再結構」的歷程,即呈現在閱聽人眼前的是單篇的日記手稿、或私人照片,將呈現為電腦螢幕上的一系列檔案。在這一閱讀媒介轉換過程中,本計畫仰賴學者對典藏物的細緻注解與詮釋,以提供讀者相關的註解、說明,而積極創造對事件既有脈絡形成連結的可能性。

開放情形:
免費
館藏物件圖
TWM01.jpg
TWM02.jpg
TWM03.jpg
TWM04.jpg
TWM05.jpg
TWM06.jpg
展示圖:
展示圖
計畫資料庫名稱:
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
計畫資料庫簡介:

典藏已知但鮮為人注意的外省人特定文化,以質性研究、空間定位、影像紀錄與口述歷史等方式加以典藏,以保存並呈現其社會與文化意義。

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Ⅲ)—歷史迷霧與生死地景

Posted By 楊文馨 On 十二月 28, 2012 @ 3:32 pm In 會議訊息 | No Comments

名稱
資料
加入年份:
98
結束年份:
99
地理經度:
121.616
地理緯度:
25.042
機構名稱:
中央研究院
部門名稱:
社會學研究所
計畫名稱:
[21] 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Ⅲ)—歷史迷霧與生死地景
主持人:
[22] 張茂桂
共同主持人:
[23] 吳叡人
共同主持人:
[24] 陳緯華
郵遞區號:
11529
聯絡地址:
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聯絡人:
機構類型:
學術單位
地區:
北區
主題小組:
語言、語音與新聞生活與文化
分布年代:
日治時期(1895-1945)戰後時期(1945以後)
數量說明:
數位化物件標籤:
外省人,生命,記憶,敘事,白色恐怖,戒嚴時期,海軍,高雄,六張犛,綠島,十三中隊,大陳,流離,寺廟,
簡介:

本計畫是台灣第一個以「外省人」為研究對象的數位典藏計畫。計畫團隊—張茂桂研究員、吳叡人教授、陳緯華教授,皆為長期關注台灣社群認同及歷史發展等議題之學者。計畫內容就已知但鮮為人注意的外省人特定文化景觀,以質性研究、空間定位、影像紀錄與口述歷史等方式加以典藏,以保存並呈現其社會與文化意義。

 

本計畫第三期以「生」與「死」為主題,透過相關文化地景、文化景觀,包括地標,即人類活動在空間所生產之顯著痕跡,和社群生活與歷程,與社區的強烈聯繫,呈現出環繞於歷史迷霧中,不易覺察之文化活動痕跡。其中以白色恐怖受難者集葬地代表「死」的地景,以大陳義胞在台灣民間建立的祖籍民間信仰與寺廟為「生」的地景代表,而以「鳳山海軍來賓招待所」為徘徊於「死、生」之間的外省政治受難者為代表。藉此,本計畫得以展現出不同外省次團體的不同歷史際遇,以及面對橫逆時豐沛的生命力。

 

因此透過數位典藏獨特的媒介性質,將據以形成的詮釋進行「再結構」的歷程,即呈現在閱聽人眼前的是單篇的日記手稿、或私人照片,將呈現為電腦螢幕上的一系列檔案。在這一閱讀媒介轉換過程中,本計畫仰賴學者對典藏物的細緻注解與詮釋,以提供讀者相關的註解、說明,而積極創造對事件既有脈絡形成連結的可能性。

開放情形:
免費
館藏物件圖
TWM01.jpg
TWM02.jpg
TWM03.jpg
TWM04.jpg
TWM05.jpg
TWM06.jpg
展示圖:
展示圖
計畫資料庫名稱:
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
計畫資料庫簡介:

典藏已知但鮮為人注意的外省人特定文化,以質性研究、空間定位、影像紀錄與口述歷史等方式加以典藏,以保存並呈現其社會與文化意義。

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Ⅲ)—歷史迷霧與生死地景

Posted By 楊文馨 On 十二月 11, 2012 @ 11:03 am In 活動快訊 | No Comments

名稱
資料
加入年份:
98
結束年份:
99
地理經度:
121.616
地理緯度:
25.042
機構名稱:
中央研究院
部門名稱:
社會學研究所
計畫名稱:
[25] 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Ⅲ)—歷史迷霧與生死地景
主持人:
[26] 張茂桂
共同主持人:
[27] 吳叡人
共同主持人:
[28] 陳緯華
郵遞區號:
11529
聯絡地址:
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聯絡人:
機構類型:
學術單位
地區:
北區
主題小組:
語言、語音與新聞生活與文化
分布年代:
日治時期(1895-1945)戰後時期(1945以後)
數量說明:
數位化物件標籤:
外省人,生命,記憶,敘事,白色恐怖,戒嚴時期,海軍,高雄,六張犛,綠島,十三中隊,大陳,流離,寺廟,
簡介:

本計畫是台灣第一個以「外省人」為研究對象的數位典藏計畫。計畫團隊—張茂桂研究員、吳叡人教授、陳緯華教授,皆為長期關注台灣社群認同及歷史發展等議題之學者。計畫內容就已知但鮮為人注意的外省人特定文化景觀,以質性研究、空間定位、影像紀錄與口述歷史等方式加以典藏,以保存並呈現其社會與文化意義。

 

本計畫第三期以「生」與「死」為主題,透過相關文化地景、文化景觀,包括地標,即人類活動在空間所生產之顯著痕跡,和社群生活與歷程,與社區的強烈聯繫,呈現出環繞於歷史迷霧中,不易覺察之文化活動痕跡。其中以白色恐怖受難者集葬地代表「死」的地景,以大陳義胞在台灣民間建立的祖籍民間信仰與寺廟為「生」的地景代表,而以「鳳山海軍來賓招待所」為徘徊於「死、生」之間的外省政治受難者為代表。藉此,本計畫得以展現出不同外省次團體的不同歷史際遇,以及面對橫逆時豐沛的生命力。

 

因此透過數位典藏獨特的媒介性質,將據以形成的詮釋進行「再結構」的歷程,即呈現在閱聽人眼前的是單篇的日記手稿、或私人照片,將呈現為電腦螢幕上的一系列檔案。在這一閱讀媒介轉換過程中,本計畫仰賴學者對典藏物的細緻注解與詮釋,以提供讀者相關的註解、說明,而積極創造對事件既有脈絡形成連結的可能性。

開放情形:
免費
館藏物件圖
TWM01.jpg
TWM02.jpg
TWM03.jpg
TWM04.jpg
TWM05.jpg
TWM06.jpg
展示圖:
展示圖
計畫資料庫名稱:
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
計畫資料庫簡介:

典藏已知但鮮為人注意的外省人特定文化,以質性研究、空間定位、影像紀錄與口述歷史等方式加以典藏,以保存並呈現其社會與文化意義。

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Ⅲ)—歷史迷霧與生死地景

Posted By 王 雅萍 On 十一月 1, 2012 @ 2:31 pm In 活動快訊 | No Comments

名稱
資料
加入年份:
98
結束年份:
99
地理經度:
121.616
地理緯度:
25.042
機構名稱:
中央研究院
部門名稱:
社會學研究所
計畫名稱:
[29] 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Ⅲ)—歷史迷霧與生死地景
主持人:
[30] 張茂桂
共同主持人:
[31] 吳叡人
共同主持人:
[32] 陳緯華
郵遞區號:
11529
聯絡地址:
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聯絡人:
機構類型:
學術單位
地區:
北區
主題小組:
語言、語音與新聞生活與文化
分布年代:
日治時期(1895-1945)戰後時期(1945以後)
數量說明:
數位化物件標籤:
外省人,生命,記憶,敘事,白色恐怖,戒嚴時期,海軍,高雄,六張犛,綠島,十三中隊,大陳,流離,寺廟,
簡介:

本計畫是台灣第一個以「外省人」為研究對象的數位典藏計畫。計畫團隊—張茂桂研究員、吳叡人教授、陳緯華教授,皆為長期關注台灣社群認同及歷史發展等議題之學者。計畫內容就已知但鮮為人注意的外省人特定文化景觀,以質性研究、空間定位、影像紀錄與口述歷史等方式加以典藏,以保存並呈現其社會與文化意義。

 

本計畫第三期以「生」與「死」為主題,透過相關文化地景、文化景觀,包括地標,即人類活動在空間所生產之顯著痕跡,和社群生活與歷程,與社區的強烈聯繫,呈現出環繞於歷史迷霧中,不易覺察之文化活動痕跡。其中以白色恐怖受難者集葬地代表「死」的地景,以大陳義胞在台灣民間建立的祖籍民間信仰與寺廟為「生」的地景代表,而以「鳳山海軍來賓招待所」為徘徊於「死、生」之間的外省政治受難者為代表。藉此,本計畫得以展現出不同外省次團體的不同歷史際遇,以及面對橫逆時豐沛的生命力。

 

因此透過數位典藏獨特的媒介性質,將據以形成的詮釋進行「再結構」的歷程,即呈現在閱聽人眼前的是單篇的日記手稿、或私人照片,將呈現為電腦螢幕上的一系列檔案。在這一閱讀媒介轉換過程中,本計畫仰賴學者對典藏物的細緻注解與詮釋,以提供讀者相關的註解、說明,而積極創造對事件既有脈絡形成連結的可能性。

開放情形:
免費
館藏物件圖
TWM01.jpg
TWM02.jpg
TWM03.jpg
TWM04.jpg
TWM05.jpg
TWM06.jpg
展示圖:
展示圖
計畫資料庫名稱:
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
計畫資料庫簡介:

典藏已知但鮮為人注意的外省人特定文化,以質性研究、空間定位、影像紀錄與口述歷史等方式加以典藏,以保存並呈現其社會與文化意義。

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Ⅲ)—歷史迷霧與生死地景

Posted By 高 朗軒 On 十月 29, 2012 @ 11:47 am In 活動快訊 | No Comments

名稱
資料
加入年份:
98
結束年份:
99
地理經度:
121.616
地理緯度:
25.042
機構名稱:
中央研究院
部門名稱:
社會學研究所
計畫名稱:
[33] 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Ⅲ)—歷史迷霧與生死地景
主持人:
[34] 張茂桂
共同主持人:
[35] 吳叡人
共同主持人:
[36] 陳緯華
郵遞區號:
11529
聯絡地址:
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聯絡人:
機構類型:
學術單位
地區:
北區
主題小組:
語言、語音與新聞生活與文化
分布年代:
日治時期(1895-1945)戰後時期(1945以後)
數量說明:
數位化物件標籤:
外省人,生命,記憶,敘事,白色恐怖,戒嚴時期,海軍,高雄,六張犛,綠島,十三中隊,大陳,流離,寺廟,
簡介:

本計畫是台灣第一個以「外省人」為研究對象的數位典藏計畫。計畫團隊—張茂桂研究員、吳叡人教授、陳緯華教授,皆為長期關注台灣社群認同及歷史發展等議題之學者。計畫內容就已知但鮮為人注意的外省人特定文化景觀,以質性研究、空間定位、影像紀錄與口述歷史等方式加以典藏,以保存並呈現其社會與文化意義。

 

本計畫第三期以「生」與「死」為主題,透過相關文化地景、文化景觀,包括地標,即人類活動在空間所生產之顯著痕跡,和社群生活與歷程,與社區的強烈聯繫,呈現出環繞於歷史迷霧中,不易覺察之文化活動痕跡。其中以白色恐怖受難者集葬地代表「死」的地景,以大陳義胞在台灣民間建立的祖籍民間信仰與寺廟為「生」的地景代表,而以「鳳山海軍來賓招待所」為徘徊於「死、生」之間的外省政治受難者為代表。藉此,本計畫得以展現出不同外省次團體的不同歷史際遇,以及面對橫逆時豐沛的生命力。

 

因此透過數位典藏獨特的媒介性質,將據以形成的詮釋進行「再結構」的歷程,即呈現在閱聽人眼前的是單篇的日記手稿、或私人照片,將呈現為電腦螢幕上的一系列檔案。在這一閱讀媒介轉換過程中,本計畫仰賴學者對典藏物的細緻注解與詮釋,以提供讀者相關的註解、說明,而積極創造對事件既有脈絡形成連結的可能性。

開放情形:
免費
館藏物件圖
TWM01.jpg
TWM02.jpg
TWM03.jpg
TWM04.jpg
TWM05.jpg
TWM06.jpg
展示圖:
展示圖
計畫資料庫名稱:
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
計畫資料庫簡介:

典藏已知但鮮為人注意的外省人特定文化,以質性研究、空間定位、影像紀錄與口述歷史等方式加以典藏,以保存並呈現其社會與文化意義。


Article printed from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

URL to article: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1347

URLs in this post:
[1] 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Ⅲ)—歷史迷霧與生死地景: http://twm.ios.sinica.edu.tw/index.html
[2] 張茂桂: mailto:etpower@gate.sinica.edu.tw
[3] 吳叡人: mailto:etranger@gate.sinica.edu.tw
[4] 陳緯華: mailto:sam080356@yahoo.com.tw
[5] 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Ⅲ)—歷史迷霧與生死地景: http://twm.ios.sinica.edu.tw/index.html
[6] 張茂桂: mailto:etpower@gate.sinica.edu.tw
[7] 吳叡人: mailto:etranger@gate.sinica.edu.tw
[8] 陳緯華: mailto:sam080356@yahoo.com.tw
[9] 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Ⅲ)—歷史迷霧與生死地景: http://twm.ios.sinica.edu.tw/index.html
[10] 張茂桂: mailto:etpower@gate.sinica.edu.tw
[11] 吳叡人: mailto:etranger@gate.sinica.edu.tw
[12] 陳緯華: mailto:sam080356@yahoo.com.tw
[13] 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Ⅲ)—歷史迷霧與生死地景: http://twm.ios.sinica.edu.tw/index.html
[14] 張茂桂: mailto:etpower@gate.sinica.edu.tw
[15] 吳叡人: mailto:etranger@gate.sinica.edu.tw
[16] 陳緯華: mailto:sam080356@yahoo.com.tw
[17] 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Ⅲ)—歷史迷霧與生死地景: http://twm.ios.sinica.edu.tw/index.html
[18] 張茂桂: mailto:etpower@gate.sinica.edu.tw
[19] 吳叡人: mailto:etranger@gate.sinica.edu.tw
[20] 陳緯華: mailto:sam080356@yahoo.com.tw
[21] 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Ⅲ)—歷史迷霧與生死地景: http://twm.ios.sinica.edu.tw/index.html
[22] 張茂桂: mailto:etpower@gate.sinica.edu.tw
[23] 吳叡人: mailto:etranger@gate.sinica.edu.tw
[24] 陳緯華: mailto:sam080356@yahoo.com.tw
[25] 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Ⅲ)—歷史迷霧與生死地景: http://twm.ios.sinica.edu.tw/index.html
[26] 張茂桂: mailto:etpower@gate.sinica.edu.tw
[27] 吳叡人: mailto:etranger@gate.sinica.edu.tw
[28] 陳緯華: mailto:sam080356@yahoo.com.tw
[29] 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Ⅲ)—歷史迷霧與生死地景: http://twm.ios.sinica.edu.tw/index.html
[30] 張茂桂: mailto:etpower@gate.sinica.edu.tw
[31] 吳叡人: mailto:etranger@gate.sinica.edu.tw
[32] 陳緯華: mailto:sam080356@yahoo.com.tw
[33] 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Ⅲ)—歷史迷霧與生死地景: http://twm.ios.sinica.edu.tw/index.html
[34] 張茂桂: mailto:etpower@gate.sinica.edu.tw
[35] 吳叡人: mailto:etranger@gate.sinica.edu.tw
[36] 陳緯華: mailto:sam080356@yahoo.com.tw
[37] 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Ⅲ)—歷史迷霧與生死地景: http://twm.ios.sinica.edu.tw/index.html
[38] 張茂桂: mailto:etpower@gate.sinica.edu.tw
[39] 吳叡人: mailto:etranger@gate.sinica.edu.tw
[40] 陳緯華: mailto:sam080356@yahoo.com.tw

名稱
資料
加入年份:
98
結束年份:
99
地理經度:
121.616
地理緯度:
25.042
機構名稱:
中央研究院
部門名稱:
社會學研究所
計畫名稱:
[37] 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Ⅲ)—歷史迷霧與生死地景
主持人:
[38] 張茂桂
共同主持人:
[39] 吳叡人
共同主持人:
[40] 陳緯華
郵遞區號:
11529
聯絡地址:
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聯絡人:
機構類型:
學術單位
地區:
北區
主題小組:
語言、語音與新聞生活與文化
分布年代:
日治時期(1895-1945)戰後時期(1945以後)
數量說明:
數位化物件標籤:
外省人,生命,記憶,敘事,白色恐怖,戒嚴時期,海軍,高雄,六張犛,綠島,十三中隊,大陳,流離,寺廟,
簡介:

本計畫是台灣第一個以「外省人」為研究對象的數位典藏計畫。計畫團隊—張茂桂研究員、吳叡人教授、陳緯華教授,皆為長期關注台灣社群認同及歷史發展等議題之學者。計畫內容就已知但鮮為人注意的外省人特定文化景觀,以質性研究、空間定位、影像紀錄與口述歷史等方式加以典藏,以保存並呈現其社會與文化意義。

 

本計畫第三期以「生」與「死」為主題,透過相關文化地景、文化景觀,包括地標,即人類活動在空間所生產之顯著痕跡,和社群生活與歷程,與社區的強烈聯繫,呈現出環繞於歷史迷霧中,不易覺察之文化活動痕跡。其中以白色恐怖受難者集葬地代表「死」的地景,以大陳義胞在台灣民間建立的祖籍民間信仰與寺廟為「生」的地景代表,而以「鳳山海軍來賓招待所」為徘徊於「死、生」之間的外省政治受難者為代表。藉此,本計畫得以展現出不同外省次團體的不同歷史際遇,以及面對橫逆時豐沛的生命力。

 

因此透過數位典藏獨特的媒介性質,將據以形成的詮釋進行「再結構」的歷程,即呈現在閱聽人眼前的是單篇的日記手稿、或私人照片,將呈現為電腦螢幕上的一系列檔案。在這一閱讀媒介轉換過程中,本計畫仰賴學者對典藏物的細緻注解與詮釋,以提供讀者相關的註解、說明,而積極創造對事件既有脈絡形成連結的可能性。

開放情形:
免費
館藏物件圖
TWM01.jpg
TWM02.jpg
TWM03.jpg
TWM04.jpg
TWM05.jpg
TWM06.jpg
展示圖:
展示圖
計畫資料庫名稱:
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
計畫資料庫簡介:

典藏已知但鮮為人注意的外省人特定文化,以質性研究、空間定位、影像紀錄與口述歷史等方式加以典藏,以保存並呈現其社會與文化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