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 -
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典藏計畫 (II)
Posted By 陳 秀華 On 五月 27, 2013 @ 6:04 pm In 活動快訊 | No Comments
名稱
|
資料
|
||||||
---|---|---|---|---|---|---|---|
加入年份:
|
98 | ||||||
結束年份:
|
99 | ||||||
地理經度:
|
121.527 | ||||||
地理緯度:
|
25.026 | ||||||
機構名稱: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
部門名稱:
|
圖文傳播學系 | ||||||
計畫名稱:
|
[1] 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典藏計畫 (II) | ||||||
主持人:
|
[2] 王健華 | ||||||
共同主持人:
|
[3] 周遵儒 | ||||||
郵遞區號:
|
106 | ||||||
聯絡地址:
|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 ||||||
聯絡人:
|
[4] 陳正萍 | ||||||
機構類型:
|
學術單位 | ||||||
地區:
|
北區 | ||||||
主題小組:
|
藝術與圖像 | ||||||
分布年代:
|
日治時期(1895-1945)戰後時期(1945以後) | ||||||
數量說明:
|
資料筆數:3,144 |
||||||
數位化物件標籤:
|
布袋戲,HDR,偶頭帶製作圖,百年偶頭,李天祿,口述劇本,亦宛然,照片,錄影帶 | ||||||
簡介:
|
文物館中豐富的中未曾公諸於世的私人收藏錄影帶、照片、口述劇本與偶頭帶製作圖等進行數位化,並將極具歷史價值的百年文物(百年戲偶)以360 ゚環物虛擬實境進行數位化;計畫並將針對數位化的流程、製作技術、meatadata 建制以及數位化效果等進行研究。本計畫並將建制一個「李天祿影音文物web2.0 互動數位博物館」,以中、英文在internet 上對外公開,期能以web2.0 的概念,以共築共享的方式豐富網站資源。具體而言,本計畫之研究目的為: 1. 將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中未曾公諸於世的家人收藏錄影帶、照片、口述劇本與偶頭帶製作圖等進行數位化
2. 將極具歷史價值的百年戲偶以 360 ゚環物虛擬實境方式作數位化
3. 建制一個「李天祿影音文物web2.0 互動數位博物館」,在internet 上對外公開
4. 「傳承」與「共享」:包括穿越時空的影音融合、李氏家族獨門戲偶製作技法的重生
5. 針對數位化的流程、製作技術、meatadata 建制以及數位化效果等進行學術研究 |
||||||
開放情形:
|
免費 | ||||||
館藏物件圖 |
|
||||||
展示圖:
|
![]() |
||||||
計畫資料庫名稱:
|
戲夢人生-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館 | ||||||
計畫資料庫簡介:
|
布袋戲在台灣發展過程中,李天祿可說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在傳統民族藝術的領域中,亦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李天祿先生對民族藝術的貢獻無庸置疑,但身後所遺留下來的豐富文化資產,大多年代久遠,一般保存方法無法避免斑駁、朽損,隨著時間而凋零。數位化是保留文化資產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將李天祿先生所遺留下來的珍貴影像與文物作結構性的數位化,建立一個專屬李天祿先生的國家級數位典藏網站,並將數位化的藏品置入數位典藏聯合目錄是刻不容緩的,這不但是為了保存一項重要的台灣文化資產記錄與文物,更是一項文化傳承。
本計畫-「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典藏計畫」,即為實現上述理想而規劃與執行,其總目標為將李天祿與亦宛然的文化資產加以保存、近用、傳承與共享。工作任務包括整理清點完畢之李天祿家人與基金會保存之錄影資料、照片與口述劇本等以往未曾面世之珍貴資料,以包括「色溫一致之高動態範圍影像合成」等之新數位影像技術予以數位化。除現有文物與影音資料的數位化之外,本案並進行李大師歷史演出錄音的影音融合,同時建制共享平台希望能喚回失聯的宛然家族。 |
||||||
其他資料庫名稱:
|
b1drupal5-1120 | ||||||
其他資料庫簡介:
|
本網站採用Drupal為基礎程式,管理所有模組程式與文章內容 資料筆數:5,100 |
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典藏計畫 (II)
Posted By 陳 秀華 On 四月 30, 2013 @ 1:41 pm In 活動快訊 | No Comments
名稱
|
資料
|
||||||
---|---|---|---|---|---|---|---|
加入年份:
|
98 | ||||||
結束年份:
|
99 | ||||||
地理經度:
|
121.527 | ||||||
地理緯度:
|
25.026 | ||||||
機構名稱: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
部門名稱:
|
圖文傳播學系 | ||||||
計畫名稱:
|
[5] 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典藏計畫 (II) | ||||||
主持人:
|
[6] 王健華 | ||||||
共同主持人:
|
[7] 周遵儒 | ||||||
郵遞區號:
|
106 | ||||||
聯絡地址:
|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 ||||||
聯絡人:
|
[8] 陳正萍 | ||||||
機構類型:
|
學術單位 | ||||||
地區:
|
北區 | ||||||
主題小組:
|
藝術與圖像 | ||||||
分布年代:
|
日治時期(1895-1945)戰後時期(1945以後) | ||||||
數量說明:
|
資料筆數:3,144 |
||||||
數位化物件標籤:
|
布袋戲,HDR,偶頭帶製作圖,百年偶頭,李天祿,口述劇本,亦宛然,照片,錄影帶 | ||||||
簡介:
|
文物館中豐富的中未曾公諸於世的私人收藏錄影帶、照片、口述劇本與偶頭帶製作圖等進行數位化,並將極具歷史價值的百年文物(百年戲偶)以360 ゚環物虛擬實境進行數位化;計畫並將針對數位化的流程、製作技術、meatadata 建制以及數位化效果等進行研究。本計畫並將建制一個「李天祿影音文物web2.0 互動數位博物館」,以中、英文在internet 上對外公開,期能以web2.0 的概念,以共築共享的方式豐富網站資源。具體而言,本計畫之研究目的為: 1. 將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中未曾公諸於世的家人收藏錄影帶、照片、口述劇本與偶頭帶製作圖等進行數位化
2. 將極具歷史價值的百年戲偶以 360 ゚環物虛擬實境方式作數位化
3. 建制一個「李天祿影音文物web2.0 互動數位博物館」,在internet 上對外公開
4. 「傳承」與「共享」:包括穿越時空的影音融合、李氏家族獨門戲偶製作技法的重生
5. 針對數位化的流程、製作技術、meatadata 建制以及數位化效果等進行學術研究 |
||||||
開放情形:
|
免費 | ||||||
館藏物件圖 |
|
||||||
展示圖:
|
![]() |
||||||
計畫資料庫名稱:
|
戲夢人生-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館 | ||||||
計畫資料庫簡介:
|
布袋戲在台灣發展過程中,李天祿可說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在傳統民族藝術的領域中,亦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李天祿先生對民族藝術的貢獻無庸置疑,但身後所遺留下來的豐富文化資產,大多年代久遠,一般保存方法無法避免斑駁、朽損,隨著時間而凋零。數位化是保留文化資產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將李天祿先生所遺留下來的珍貴影像與文物作結構性的數位化,建立一個專屬李天祿先生的國家級數位典藏網站,並將數位化的藏品置入數位典藏聯合目錄是刻不容緩的,這不但是為了保存一項重要的台灣文化資產記錄與文物,更是一項文化傳承。
本計畫-「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典藏計畫」,即為實現上述理想而規劃與執行,其總目標為將李天祿與亦宛然的文化資產加以保存、近用、傳承與共享。工作任務包括整理清點完畢之李天祿家人與基金會保存之錄影資料、照片與口述劇本等以往未曾面世之珍貴資料,以包括「色溫一致之高動態範圍影像合成」等之新數位影像技術予以數位化。除現有文物與影音資料的數位化之外,本案並進行李大師歷史演出錄音的影音融合,同時建制共享平台希望能喚回失聯的宛然家族。 |
||||||
其他資料庫名稱:
|
b1drupal5-1120 | ||||||
其他資料庫簡介:
|
本網站採用Drupal為基礎程式,管理所有模組程式與文章內容 資料筆數:5,100 |
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典藏計畫 (II)
Posted By 陳 秀華 On 四月 3, 2013 @ 12:18 pm In 活動快訊 | No Comments
名稱
|
資料
|
||||||
---|---|---|---|---|---|---|---|
加入年份:
|
98 | ||||||
結束年份:
|
99 | ||||||
地理經度:
|
121.527 | ||||||
地理緯度:
|
25.026 | ||||||
機構名稱: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
部門名稱:
|
圖文傳播學系 | ||||||
計畫名稱:
|
[9] 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典藏計畫 (II) | ||||||
主持人:
|
[10] 王健華 | ||||||
共同主持人:
|
[11] 周遵儒 | ||||||
郵遞區號:
|
106 | ||||||
聯絡地址:
|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 ||||||
聯絡人:
|
[12] 陳正萍 | ||||||
機構類型:
|
學術單位 | ||||||
地區:
|
北區 | ||||||
主題小組:
|
藝術與圖像 | ||||||
分布年代:
|
日治時期(1895-1945)戰後時期(1945以後) | ||||||
數量說明:
|
資料筆數:3,144 |
||||||
數位化物件標籤:
|
布袋戲,HDR,偶頭帶製作圖,百年偶頭,李天祿,口述劇本,亦宛然,照片,錄影帶 | ||||||
簡介:
|
文物館中豐富的中未曾公諸於世的私人收藏錄影帶、照片、口述劇本與偶頭帶製作圖等進行數位化,並將極具歷史價值的百年文物(百年戲偶)以360 ゚環物虛擬實境進行數位化;計畫並將針對數位化的流程、製作技術、meatadata 建制以及數位化效果等進行研究。本計畫並將建制一個「李天祿影音文物web2.0 互動數位博物館」,以中、英文在internet 上對外公開,期能以web2.0 的概念,以共築共享的方式豐富網站資源。具體而言,本計畫之研究目的為: 1. 將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中未曾公諸於世的家人收藏錄影帶、照片、口述劇本與偶頭帶製作圖等進行數位化
2. 將極具歷史價值的百年戲偶以 360 ゚環物虛擬實境方式作數位化
3. 建制一個「李天祿影音文物web2.0 互動數位博物館」,在internet 上對外公開
4. 「傳承」與「共享」:包括穿越時空的影音融合、李氏家族獨門戲偶製作技法的重生
5. 針對數位化的流程、製作技術、meatadata 建制以及數位化效果等進行學術研究 |
||||||
開放情形:
|
免費 | ||||||
館藏物件圖 |
|
||||||
展示圖:
|
![]() |
||||||
計畫資料庫名稱:
|
戲夢人生-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館 | ||||||
計畫資料庫簡介:
|
布袋戲在台灣發展過程中,李天祿可說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在傳統民族藝術的領域中,亦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李天祿先生對民族藝術的貢獻無庸置疑,但身後所遺留下來的豐富文化資產,大多年代久遠,一般保存方法無法避免斑駁、朽損,隨著時間而凋零。數位化是保留文化資產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將李天祿先生所遺留下來的珍貴影像與文物作結構性的數位化,建立一個專屬李天祿先生的國家級數位典藏網站,並將數位化的藏品置入數位典藏聯合目錄是刻不容緩的,這不但是為了保存一項重要的台灣文化資產記錄與文物,更是一項文化傳承。
本計畫-「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典藏計畫」,即為實現上述理想而規劃與執行,其總目標為將李天祿與亦宛然的文化資產加以保存、近用、傳承與共享。工作任務包括整理清點完畢之李天祿家人與基金會保存之錄影資料、照片與口述劇本等以往未曾面世之珍貴資料,以包括「色溫一致之高動態範圍影像合成」等之新數位影像技術予以數位化。除現有文物與影音資料的數位化之外,本案並進行李大師歷史演出錄音的影音融合,同時建制共享平台希望能喚回失聯的宛然家族。 |
||||||
其他資料庫名稱:
|
b1drupal5-1120 | ||||||
其他資料庫簡介:
|
本網站採用Drupal為基礎程式,管理所有模組程式與文章內容 資料筆數:5,100 |
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典藏計畫 (II)
Posted By 林 彥宏 On 二月 20, 2013 @ 11:51 am In 活動快訊 | 4 Comments
名稱
|
資料
|
||||||
---|---|---|---|---|---|---|---|
加入年份:
|
98 | ||||||
結束年份:
|
99 | ||||||
地理經度:
|
121.527 | ||||||
地理緯度:
|
25.026 | ||||||
機構名稱: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
部門名稱:
|
圖文傳播學系 | ||||||
計畫名稱:
|
[13] 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典藏計畫 (II) | ||||||
主持人:
|
[14] 王健華 | ||||||
共同主持人:
|
[15] 周遵儒 | ||||||
郵遞區號:
|
106 | ||||||
聯絡地址:
|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 ||||||
聯絡人:
|
[16] 陳正萍 | ||||||
機構類型:
|
學術單位 | ||||||
地區:
|
北區 | ||||||
主題小組:
|
藝術與圖像 | ||||||
分布年代:
|
日治時期(1895-1945)戰後時期(1945以後) | ||||||
數量說明:
|
資料筆數:3,144 |
||||||
數位化物件標籤:
|
布袋戲,HDR,偶頭帶製作圖,百年偶頭,李天祿,口述劇本,亦宛然,照片,錄影帶 | ||||||
簡介:
|
文物館中豐富的中未曾公諸於世的私人收藏錄影帶、照片、口述劇本與偶頭帶製作圖等進行數位化,並將極具歷史價值的百年文物(百年戲偶)以360 ゚環物虛擬實境進行數位化;計畫並將針對數位化的流程、製作技術、meatadata 建制以及數位化效果等進行研究。本計畫並將建制一個「李天祿影音文物web2.0 互動數位博物館」,以中、英文在internet 上對外公開,期能以web2.0 的概念,以共築共享的方式豐富網站資源。具體而言,本計畫之研究目的為: 1. 將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中未曾公諸於世的家人收藏錄影帶、照片、口述劇本與偶頭帶製作圖等進行數位化
2. 將極具歷史價值的百年戲偶以 360 ゚環物虛擬實境方式作數位化
3. 建制一個「李天祿影音文物web2.0 互動數位博物館」,在internet 上對外公開
4. 「傳承」與「共享」:包括穿越時空的影音融合、李氏家族獨門戲偶製作技法的重生
5. 針對數位化的流程、製作技術、meatadata 建制以及數位化效果等進行學術研究 |
||||||
開放情形:
|
免費 | ||||||
館藏物件圖 |
|
||||||
展示圖:
|
![]() |
||||||
計畫資料庫名稱:
|
戲夢人生-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館 | ||||||
計畫資料庫簡介:
|
布袋戲在台灣發展過程中,李天祿可說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在傳統民族藝術的領域中,亦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李天祿先生對民族藝術的貢獻無庸置疑,但身後所遺留下來的豐富文化資產,大多年代久遠,一般保存方法無法避免斑駁、朽損,隨著時間而凋零。數位化是保留文化資產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將李天祿先生所遺留下來的珍貴影像與文物作結構性的數位化,建立一個專屬李天祿先生的國家級數位典藏網站,並將數位化的藏品置入數位典藏聯合目錄是刻不容緩的,這不但是為了保存一項重要的台灣文化資產記錄與文物,更是一項文化傳承。
本計畫-「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典藏計畫」,即為實現上述理想而規劃與執行,其總目標為將李天祿與亦宛然的文化資產加以保存、近用、傳承與共享。工作任務包括整理清點完畢之李天祿家人與基金會保存之錄影資料、照片與口述劇本等以往未曾面世之珍貴資料,以包括「色溫一致之高動態範圍影像合成」等之新數位影像技術予以數位化。除現有文物與影音資料的數位化之外,本案並進行李大師歷史演出錄音的影音融合,同時建制共享平台希望能喚回失聯的宛然家族。 |
||||||
其他資料庫名稱:
|
b1drupal5-1120 | ||||||
其他資料庫簡介:
|
本網站採用Drupal為基礎程式,管理所有模組程式與文章內容 資料筆數:5,100 |
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典藏計畫 (II)
Posted By 楊文馨 On 一月 29, 2013 @ 4:28 pm In 會議訊息 | No Comments
名稱
|
資料
|
||||||
---|---|---|---|---|---|---|---|
加入年份:
|
98 | ||||||
結束年份:
|
99 | ||||||
地理經度:
|
121.527 | ||||||
地理緯度:
|
25.026 | ||||||
機構名稱: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
部門名稱:
|
圖文傳播學系 | ||||||
計畫名稱:
|
[17] 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典藏計畫 (II) | ||||||
主持人:
|
[18] 王健華 | ||||||
共同主持人:
|
[19] 周遵儒 | ||||||
郵遞區號:
|
106 | ||||||
聯絡地址:
|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 ||||||
聯絡人:
|
[20] 陳正萍 | ||||||
機構類型:
|
學術單位 | ||||||
地區:
|
北區 | ||||||
主題小組:
|
藝術與圖像 | ||||||
分布年代:
|
日治時期(1895-1945)戰後時期(1945以後) | ||||||
數量說明:
|
資料筆數:3,144 |
||||||
數位化物件標籤:
|
布袋戲,HDR,偶頭帶製作圖,百年偶頭,李天祿,口述劇本,亦宛然,照片,錄影帶 | ||||||
簡介:
|
文物館中豐富的中未曾公諸於世的私人收藏錄影帶、照片、口述劇本與偶頭帶製作圖等進行數位化,並將極具歷史價值的百年文物(百年戲偶)以360 ゚環物虛擬實境進行數位化;計畫並將針對數位化的流程、製作技術、meatadata 建制以及數位化效果等進行研究。本計畫並將建制一個「李天祿影音文物web2.0 互動數位博物館」,以中、英文在internet 上對外公開,期能以web2.0 的概念,以共築共享的方式豐富網站資源。具體而言,本計畫之研究目的為: 1. 將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中未曾公諸於世的家人收藏錄影帶、照片、口述劇本與偶頭帶製作圖等進行數位化
2. 將極具歷史價值的百年戲偶以 360 ゚環物虛擬實境方式作數位化
3. 建制一個「李天祿影音文物web2.0 互動數位博物館」,在internet 上對外公開
4. 「傳承」與「共享」:包括穿越時空的影音融合、李氏家族獨門戲偶製作技法的重生
5. 針對數位化的流程、製作技術、meatadata 建制以及數位化效果等進行學術研究 |
||||||
開放情形:
|
免費 | ||||||
館藏物件圖 |
|
||||||
展示圖:
|
![]() |
||||||
計畫資料庫名稱:
|
戲夢人生-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館 | ||||||
計畫資料庫簡介:
|
布袋戲在台灣發展過程中,李天祿可說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在傳統民族藝術的領域中,亦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李天祿先生對民族藝術的貢獻無庸置疑,但身後所遺留下來的豐富文化資產,大多年代久遠,一般保存方法無法避免斑駁、朽損,隨著時間而凋零。數位化是保留文化資產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將李天祿先生所遺留下來的珍貴影像與文物作結構性的數位化,建立一個專屬李天祿先生的國家級數位典藏網站,並將數位化的藏品置入數位典藏聯合目錄是刻不容緩的,這不但是為了保存一項重要的台灣文化資產記錄與文物,更是一項文化傳承。
本計畫-「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典藏計畫」,即為實現上述理想而規劃與執行,其總目標為將李天祿與亦宛然的文化資產加以保存、近用、傳承與共享。工作任務包括整理清點完畢之李天祿家人與基金會保存之錄影資料、照片與口述劇本等以往未曾面世之珍貴資料,以包括「色溫一致之高動態範圍影像合成」等之新數位影像技術予以數位化。除現有文物與影音資料的數位化之外,本案並進行李大師歷史演出錄音的影音融合,同時建制共享平台希望能喚回失聯的宛然家族。 |
||||||
其他資料庫名稱:
|
b1drupal5-1120 | ||||||
其他資料庫簡介:
|
本網站採用Drupal為基礎程式,管理所有模組程式與文章內容 資料筆數:5,100 |
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典藏計畫 (II)
Posted By 楊文馨 On 一月 21, 2013 @ 5:40 pm In 活動快訊 | No Comments
名稱
|
資料
|
||||||
---|---|---|---|---|---|---|---|
加入年份:
|
98 | ||||||
結束年份:
|
99 | ||||||
地理經度:
|
121.527 | ||||||
地理緯度:
|
25.026 | ||||||
機構名稱: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
部門名稱:
|
圖文傳播學系 | ||||||
計畫名稱:
|
[21] 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典藏計畫 (II) | ||||||
主持人:
|
[22] 王健華 | ||||||
共同主持人:
|
[23] 周遵儒 | ||||||
郵遞區號:
|
106 | ||||||
聯絡地址:
|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 ||||||
聯絡人:
|
[24] 陳正萍 | ||||||
機構類型:
|
學術單位 | ||||||
地區:
|
北區 | ||||||
主題小組:
|
藝術與圖像 | ||||||
分布年代:
|
日治時期(1895-1945)戰後時期(1945以後) | ||||||
數量說明:
|
資料筆數:3,144 |
||||||
數位化物件標籤:
|
布袋戲,HDR,偶頭帶製作圖,百年偶頭,李天祿,口述劇本,亦宛然,照片,錄影帶 | ||||||
簡介:
|
文物館中豐富的中未曾公諸於世的私人收藏錄影帶、照片、口述劇本與偶頭帶製作圖等進行數位化,並將極具歷史價值的百年文物(百年戲偶)以360 ゚環物虛擬實境進行數位化;計畫並將針對數位化的流程、製作技術、meatadata 建制以及數位化效果等進行研究。本計畫並將建制一個「李天祿影音文物web2.0 互動數位博物館」,以中、英文在internet 上對外公開,期能以web2.0 的概念,以共築共享的方式豐富網站資源。具體而言,本計畫之研究目的為: 1. 將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中未曾公諸於世的家人收藏錄影帶、照片、口述劇本與偶頭帶製作圖等進行數位化
2. 將極具歷史價值的百年戲偶以 360 ゚環物虛擬實境方式作數位化
3. 建制一個「李天祿影音文物web2.0 互動數位博物館」,在internet 上對外公開
4. 「傳承」與「共享」:包括穿越時空的影音融合、李氏家族獨門戲偶製作技法的重生
5. 針對數位化的流程、製作技術、meatadata 建制以及數位化效果等進行學術研究 |
||||||
開放情形:
|
免費 | ||||||
館藏物件圖 |
|
||||||
展示圖:
|
![]() |
||||||
計畫資料庫名稱:
|
戲夢人生-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館 | ||||||
計畫資料庫簡介:
|
布袋戲在台灣發展過程中,李天祿可說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在傳統民族藝術的領域中,亦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李天祿先生對民族藝術的貢獻無庸置疑,但身後所遺留下來的豐富文化資產,大多年代久遠,一般保存方法無法避免斑駁、朽損,隨著時間而凋零。數位化是保留文化資產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將李天祿先生所遺留下來的珍貴影像與文物作結構性的數位化,建立一個專屬李天祿先生的國家級數位典藏網站,並將數位化的藏品置入數位典藏聯合目錄是刻不容緩的,這不但是為了保存一項重要的台灣文化資產記錄與文物,更是一項文化傳承。
本計畫-「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典藏計畫」,即為實現上述理想而規劃與執行,其總目標為將李天祿與亦宛然的文化資產加以保存、近用、傳承與共享。工作任務包括整理清點完畢之李天祿家人與基金會保存之錄影資料、照片與口述劇本等以往未曾面世之珍貴資料,以包括「色溫一致之高動態範圍影像合成」等之新數位影像技術予以數位化。除現有文物與影音資料的數位化之外,本案並進行李大師歷史演出錄音的影音融合,同時建制共享平台希望能喚回失聯的宛然家族。 |
||||||
其他資料庫名稱:
|
b1drupal5-1120 | ||||||
其他資料庫簡介:
|
本網站採用Drupal為基礎程式,管理所有模組程式與文章內容 資料筆數:5,100 |
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典藏計畫 (II)
Posted By 楊文馨 On 十二月 28, 2012 @ 3:32 pm In 會議訊息 | No Comments
名稱
|
資料
|
||||||
---|---|---|---|---|---|---|---|
加入年份:
|
98 | ||||||
結束年份:
|
99 | ||||||
地理經度:
|
121.527 | ||||||
地理緯度:
|
25.026 | ||||||
機構名稱: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
部門名稱:
|
圖文傳播學系 | ||||||
計畫名稱:
|
[25] 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典藏計畫 (II) | ||||||
主持人:
|
[26] 王健華 | ||||||
共同主持人:
|
[27] 周遵儒 | ||||||
郵遞區號:
|
106 | ||||||
聯絡地址:
|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 ||||||
聯絡人:
|
[28] 陳正萍 | ||||||
機構類型:
|
學術單位 | ||||||
地區:
|
北區 | ||||||
主題小組:
|
藝術與圖像 | ||||||
分布年代:
|
日治時期(1895-1945)戰後時期(1945以後) | ||||||
數量說明:
|
資料筆數:3,144 |
||||||
數位化物件標籤:
|
布袋戲,HDR,偶頭帶製作圖,百年偶頭,李天祿,口述劇本,亦宛然,照片,錄影帶 | ||||||
簡介:
|
文物館中豐富的中未曾公諸於世的私人收藏錄影帶、照片、口述劇本與偶頭帶製作圖等進行數位化,並將極具歷史價值的百年文物(百年戲偶)以360 ゚環物虛擬實境進行數位化;計畫並將針對數位化的流程、製作技術、meatadata 建制以及數位化效果等進行研究。本計畫並將建制一個「李天祿影音文物web2.0 互動數位博物館」,以中、英文在internet 上對外公開,期能以web2.0 的概念,以共築共享的方式豐富網站資源。具體而言,本計畫之研究目的為: 1. 將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中未曾公諸於世的家人收藏錄影帶、照片、口述劇本與偶頭帶製作圖等進行數位化
2. 將極具歷史價值的百年戲偶以 360 ゚環物虛擬實境方式作數位化
3. 建制一個「李天祿影音文物web2.0 互動數位博物館」,在internet 上對外公開
4. 「傳承」與「共享」:包括穿越時空的影音融合、李氏家族獨門戲偶製作技法的重生
5. 針對數位化的流程、製作技術、meatadata 建制以及數位化效果等進行學術研究 |
||||||
開放情形:
|
免費 | ||||||
館藏物件圖 |
|
||||||
展示圖:
|
![]() |
||||||
計畫資料庫名稱:
|
戲夢人生-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館 | ||||||
計畫資料庫簡介:
|
布袋戲在台灣發展過程中,李天祿可說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在傳統民族藝術的領域中,亦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李天祿先生對民族藝術的貢獻無庸置疑,但身後所遺留下來的豐富文化資產,大多年代久遠,一般保存方法無法避免斑駁、朽損,隨著時間而凋零。數位化是保留文化資產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將李天祿先生所遺留下來的珍貴影像與文物作結構性的數位化,建立一個專屬李天祿先生的國家級數位典藏網站,並將數位化的藏品置入數位典藏聯合目錄是刻不容緩的,這不但是為了保存一項重要的台灣文化資產記錄與文物,更是一項文化傳承。
本計畫-「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典藏計畫」,即為實現上述理想而規劃與執行,其總目標為將李天祿與亦宛然的文化資產加以保存、近用、傳承與共享。工作任務包括整理清點完畢之李天祿家人與基金會保存之錄影資料、照片與口述劇本等以往未曾面世之珍貴資料,以包括「色溫一致之高動態範圍影像合成」等之新數位影像技術予以數位化。除現有文物與影音資料的數位化之外,本案並進行李大師歷史演出錄音的影音融合,同時建制共享平台希望能喚回失聯的宛然家族。 |
||||||
其他資料庫名稱:
|
b1drupal5-1120 | ||||||
其他資料庫簡介:
|
本網站採用Drupal為基礎程式,管理所有模組程式與文章內容 資料筆數:5,100 |
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典藏計畫 (II)
Posted By 楊文馨 On 十二月 11, 2012 @ 11:03 am In 活動快訊 | No Comments
名稱
|
資料
|
||||||
---|---|---|---|---|---|---|---|
加入年份:
|
98 | ||||||
結束年份:
|
99 | ||||||
地理經度:
|
121.527 | ||||||
地理緯度:
|
25.026 | ||||||
機構名稱: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
部門名稱:
|
圖文傳播學系 | ||||||
計畫名稱:
|
[29] 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典藏計畫 (II) | ||||||
主持人:
|
[30] 王健華 | ||||||
共同主持人:
|
[31] 周遵儒 | ||||||
郵遞區號:
|
106 | ||||||
聯絡地址:
|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 ||||||
聯絡人:
|
[32] 陳正萍 | ||||||
機構類型:
|
學術單位 | ||||||
地區:
|
北區 | ||||||
主題小組:
|
藝術與圖像 | ||||||
分布年代:
|
日治時期(1895-1945)戰後時期(1945以後) | ||||||
數量說明:
|
資料筆數:3,144 |
||||||
數位化物件標籤:
|
布袋戲,HDR,偶頭帶製作圖,百年偶頭,李天祿,口述劇本,亦宛然,照片,錄影帶 | ||||||
簡介:
|
文物館中豐富的中未曾公諸於世的私人收藏錄影帶、照片、口述劇本與偶頭帶製作圖等進行數位化,並將極具歷史價值的百年文物(百年戲偶)以360 ゚環物虛擬實境進行數位化;計畫並將針對數位化的流程、製作技術、meatadata 建制以及數位化效果等進行研究。本計畫並將建制一個「李天祿影音文物web2.0 互動數位博物館」,以中、英文在internet 上對外公開,期能以web2.0 的概念,以共築共享的方式豐富網站資源。具體而言,本計畫之研究目的為: 1. 將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中未曾公諸於世的家人收藏錄影帶、照片、口述劇本與偶頭帶製作圖等進行數位化
2. 將極具歷史價值的百年戲偶以 360 ゚環物虛擬實境方式作數位化
3. 建制一個「李天祿影音文物web2.0 互動數位博物館」,在internet 上對外公開
4. 「傳承」與「共享」:包括穿越時空的影音融合、李氏家族獨門戲偶製作技法的重生
5. 針對數位化的流程、製作技術、meatadata 建制以及數位化效果等進行學術研究 |
||||||
開放情形:
|
免費 | ||||||
館藏物件圖 |
|
||||||
展示圖:
|
![]() |
||||||
計畫資料庫名稱:
|
戲夢人生-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館 | ||||||
計畫資料庫簡介:
|
布袋戲在台灣發展過程中,李天祿可說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在傳統民族藝術的領域中,亦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李天祿先生對民族藝術的貢獻無庸置疑,但身後所遺留下來的豐富文化資產,大多年代久遠,一般保存方法無法避免斑駁、朽損,隨著時間而凋零。數位化是保留文化資產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將李天祿先生所遺留下來的珍貴影像與文物作結構性的數位化,建立一個專屬李天祿先生的國家級數位典藏網站,並將數位化的藏品置入數位典藏聯合目錄是刻不容緩的,這不但是為了保存一項重要的台灣文化資產記錄與文物,更是一項文化傳承。
本計畫-「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典藏計畫」,即為實現上述理想而規劃與執行,其總目標為將李天祿與亦宛然的文化資產加以保存、近用、傳承與共享。工作任務包括整理清點完畢之李天祿家人與基金會保存之錄影資料、照片與口述劇本等以往未曾面世之珍貴資料,以包括「色溫一致之高動態範圍影像合成」等之新數位影像技術予以數位化。除現有文物與影音資料的數位化之外,本案並進行李大師歷史演出錄音的影音融合,同時建制共享平台希望能喚回失聯的宛然家族。 |
||||||
其他資料庫名稱:
|
b1drupal5-1120 | ||||||
其他資料庫簡介:
|
本網站採用Drupal為基礎程式,管理所有模組程式與文章內容 資料筆數:5,100 |
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典藏計畫 (II)
Posted By 王 雅萍 On 十一月 1, 2012 @ 2:31 pm In 活動快訊 | No Comments
名稱
|
資料
|
||||||
---|---|---|---|---|---|---|---|
加入年份:
|
98 | ||||||
結束年份:
|
99 | ||||||
地理經度:
|
121.527 | ||||||
地理緯度:
|
25.026 | ||||||
機構名稱: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
部門名稱:
|
圖文傳播學系 | ||||||
計畫名稱:
|
[33] 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典藏計畫 (II) | ||||||
主持人:
|
[34] 王健華 | ||||||
共同主持人:
|
[35] 周遵儒 | ||||||
郵遞區號:
|
106 | ||||||
聯絡地址:
|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 ||||||
聯絡人:
|
[36] 陳正萍 | ||||||
機構類型:
|
學術單位 | ||||||
地區:
|
北區 | ||||||
主題小組:
|
藝術與圖像 | ||||||
分布年代:
|
日治時期(1895-1945)戰後時期(1945以後) | ||||||
數量說明:
|
資料筆數:3,144 |
||||||
數位化物件標籤:
|
布袋戲,HDR,偶頭帶製作圖,百年偶頭,李天祿,口述劇本,亦宛然,照片,錄影帶 | ||||||
簡介:
|
文物館中豐富的中未曾公諸於世的私人收藏錄影帶、照片、口述劇本與偶頭帶製作圖等進行數位化,並將極具歷史價值的百年文物(百年戲偶)以360 ゚環物虛擬實境進行數位化;計畫並將針對數位化的流程、製作技術、meatadata 建制以及數位化效果等進行研究。本計畫並將建制一個「李天祿影音文物web2.0 互動數位博物館」,以中、英文在internet 上對外公開,期能以web2.0 的概念,以共築共享的方式豐富網站資源。具體而言,本計畫之研究目的為: 1. 將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中未曾公諸於世的家人收藏錄影帶、照片、口述劇本與偶頭帶製作圖等進行數位化
2. 將極具歷史價值的百年戲偶以 360 ゚環物虛擬實境方式作數位化
3. 建制一個「李天祿影音文物web2.0 互動數位博物館」,在internet 上對外公開
4. 「傳承」與「共享」:包括穿越時空的影音融合、李氏家族獨門戲偶製作技法的重生
5. 針對數位化的流程、製作技術、meatadata 建制以及數位化效果等進行學術研究 |
||||||
開放情形:
|
免費 | ||||||
館藏物件圖 |
|
||||||
展示圖:
|
![]() |
||||||
計畫資料庫名稱:
|
戲夢人生-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館 | ||||||
計畫資料庫簡介:
|
布袋戲在台灣發展過程中,李天祿可說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在傳統民族藝術的領域中,亦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李天祿先生對民族藝術的貢獻無庸置疑,但身後所遺留下來的豐富文化資產,大多年代久遠,一般保存方法無法避免斑駁、朽損,隨著時間而凋零。數位化是保留文化資產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將李天祿先生所遺留下來的珍貴影像與文物作結構性的數位化,建立一個專屬李天祿先生的國家級數位典藏網站,並將數位化的藏品置入數位典藏聯合目錄是刻不容緩的,這不但是為了保存一項重要的台灣文化資產記錄與文物,更是一項文化傳承。
本計畫-「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典藏計畫」,即為實現上述理想而規劃與執行,其總目標為將李天祿與亦宛然的文化資產加以保存、近用、傳承與共享。工作任務包括整理清點完畢之李天祿家人與基金會保存之錄影資料、照片與口述劇本等以往未曾面世之珍貴資料,以包括「色溫一致之高動態範圍影像合成」等之新數位影像技術予以數位化。除現有文物與影音資料的數位化之外,本案並進行李大師歷史演出錄音的影音融合,同時建制共享平台希望能喚回失聯的宛然家族。 |
||||||
其他資料庫名稱:
|
b1drupal5-1120 | ||||||
其他資料庫簡介:
|
本網站採用Drupal為基礎程式,管理所有模組程式與文章內容 資料筆數:5,100 |
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典藏計畫 (II)
Posted By 高 朗軒 On 十月 29, 2012 @ 11:47 am In 活動快訊 | No Comments
名稱
|
資料
|
||||||
---|---|---|---|---|---|---|---|
加入年份:
|
98 | ||||||
結束年份:
|
99 | ||||||
地理經度:
|
121.527 | ||||||
地理緯度:
|
25.026 | ||||||
機構名稱: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
部門名稱:
|
圖文傳播學系 | ||||||
計畫名稱:
|
[37] 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典藏計畫 (II) | ||||||
主持人:
|
[38] 王健華 | ||||||
共同主持人:
|
[39] 周遵儒 | ||||||
郵遞區號:
|
106 | ||||||
聯絡地址:
|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 ||||||
聯絡人:
|
[40] 陳正萍 | ||||||
機構類型:
|
學術單位 | ||||||
地區:
|
北區 | ||||||
主題小組:
|
藝術與圖像 | ||||||
分布年代:
|
日治時期(1895-1945)戰後時期(1945以後) | ||||||
數量說明:
|
資料筆數:3,144 |
||||||
數位化物件標籤:
|
布袋戲,HDR,偶頭帶製作圖,百年偶頭,李天祿,口述劇本,亦宛然,照片,錄影帶 | ||||||
簡介:
|
文物館中豐富的中未曾公諸於世的私人收藏錄影帶、照片、口述劇本與偶頭帶製作圖等進行數位化,並將極具歷史價值的百年文物(百年戲偶)以360 ゚環物虛擬實境進行數位化;計畫並將針對數位化的流程、製作技術、meatadata 建制以及數位化效果等進行研究。本計畫並將建制一個「李天祿影音文物web2.0 互動數位博物館」,以中、英文在internet 上對外公開,期能以web2.0 的概念,以共築共享的方式豐富網站資源。具體而言,本計畫之研究目的為: 1. 將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中未曾公諸於世的家人收藏錄影帶、照片、口述劇本與偶頭帶製作圖等進行數位化
2. 將極具歷史價值的百年戲偶以 360 ゚環物虛擬實境方式作數位化
3. 建制一個「李天祿影音文物web2.0 互動數位博物館」,在internet 上對外公開
4. 「傳承」與「共享」:包括穿越時空的影音融合、李氏家族獨門戲偶製作技法的重生
5. 針對數位化的流程、製作技術、meatadata 建制以及數位化效果等進行學術研究 |
||||||
開放情形:
|
免費 | ||||||
館藏物件圖 |
|
||||||
展示圖:
|
![]() |
||||||
計畫資料庫名稱:
|
戲夢人生-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館 | ||||||
計畫資料庫簡介:
|
布袋戲在台灣發展過程中,李天祿可說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在傳統民族藝術的領域中,亦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李天祿先生對民族藝術的貢獻無庸置疑,但身後所遺留下來的豐富文化資產,大多年代久遠,一般保存方法無法避免斑駁、朽損,隨著時間而凋零。數位化是保留文化資產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將李天祿先生所遺留下來的珍貴影像與文物作結構性的數位化,建立一個專屬李天祿先生的國家級數位典藏網站,並將數位化的藏品置入數位典藏聯合目錄是刻不容緩的,這不但是為了保存一項重要的台灣文化資產記錄與文物,更是一項文化傳承。
本計畫-「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典藏計畫」,即為實現上述理想而規劃與執行,其總目標為將李天祿與亦宛然的文化資產加以保存、近用、傳承與共享。工作任務包括整理清點完畢之李天祿家人與基金會保存之錄影資料、照片與口述劇本等以往未曾面世之珍貴資料,以包括「色溫一致之高動態範圍影像合成」等之新數位影像技術予以數位化。除現有文物與影音資料的數位化之外,本案並進行李大師歷史演出錄音的影音融合,同時建制共享平台希望能喚回失聯的宛然家族。 |
||||||
其他資料庫名稱:
|
b1drupal5-1120 | ||||||
其他資料庫簡介:
|
本網站採用Drupal為基礎程式,管理所有模組程式與文章內容 資料筆數:5,100 |
Article printed from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
URL to article: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1347
URLs in this post:
[1] 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典藏計畫 (II): http://ltl.gac.ntnu.edu.tw
[2] 王健華: mailto:pw5896@ms39.hinet.net
[3] 周遵儒: mailto:trchou@ntnu.edu.tw
[4] 陳正萍: mailto:chenjp0820@yahoo.com.tw
[5] 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典藏計畫 (II): http://ltl.gac.ntnu.edu.tw
[6] 王健華: mailto:pw5896@ms39.hinet.net
[7] 周遵儒: mailto:trchou@ntnu.edu.tw
[8] 陳正萍: mailto:chenjp0820@yahoo.com.tw
[9] 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典藏計畫 (II): http://ltl.gac.ntnu.edu.tw
[10] 王健華: mailto:pw5896@ms39.hinet.net
[11] 周遵儒: mailto:trchou@ntnu.edu.tw
[12] 陳正萍: mailto:chenjp0820@yahoo.com.tw
[13] 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典藏計畫 (II): http://ltl.gac.ntnu.edu.tw
[14] 王健華: mailto:pw5896@ms39.hinet.net
[15] 周遵儒: mailto:trchou@ntnu.edu.tw
[16] 陳正萍: mailto:chenjp0820@yahoo.com.tw
[17] 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典藏計畫 (II): http://ltl.gac.ntnu.edu.tw
[18] 王健華: mailto:pw5896@ms39.hinet.net
[19] 周遵儒: mailto:trchou@ntnu.edu.tw
[20] 陳正萍: mailto:chenjp0820@yahoo.com.tw
[21] 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典藏計畫 (II): http://ltl.gac.ntnu.edu.tw
[22] 王健華: mailto:pw5896@ms39.hinet.net
[23] 周遵儒: mailto:trchou@ntnu.edu.tw
[24] 陳正萍: mailto:chenjp0820@yahoo.com.tw
[25] 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典藏計畫 (II): http://ltl.gac.ntnu.edu.tw
[26] 王健華: mailto:pw5896@ms39.hinet.net
[27] 周遵儒: mailto:trchou@ntnu.edu.tw
[28] 陳正萍: mailto:chenjp0820@yahoo.com.tw
[29] 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典藏計畫 (II): http://ltl.gac.ntnu.edu.tw
[30] 王健華: mailto:pw5896@ms39.hinet.net
[31] 周遵儒: mailto:trchou@ntnu.edu.tw
[32] 陳正萍: mailto:chenjp0820@yahoo.com.tw
[33] 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典藏計畫 (II): http://ltl.gac.ntnu.edu.tw
[34] 王健華: mailto:pw5896@ms39.hinet.net
[35] 周遵儒: mailto:trchou@ntnu.edu.tw
[36] 陳正萍: mailto:chenjp0820@yahoo.com.tw
[37] 李天祿珍貴文物與影音資料數位典藏計畫 (II): http://ltl.gac.ntnu.edu.tw
[38] 王健華: mailto:pw5896@ms39.hinet.net
[39] 周遵儒: mailto:trchou@ntnu.edu.tw
[40] 陳正萍: mailto:chenjp0820@yahoo.com.tw
Click here to 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