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 -
國立台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典藏數位化計畫:泰雅族
Posted By 陳 秀華 On 五月 27, 2013 @ 6:04 pm In 活動快訊 | No Comments
名稱
|
資料
|
||||||
---|---|---|---|---|---|---|---|
加入年份:
|
96 | ||||||
結束年份:
|
97 | ||||||
地理經度:
|
121.515 | ||||||
地理緯度:
|
25.043 | ||||||
機構名稱:
|
國立臺灣博物館 | ||||||
部門名稱:
|
典藏管理組(人類學門) | ||||||
計畫名稱:
|
[1] 國立台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典藏數位化計畫:泰雅族 | ||||||
主持人:
|
[2] 李子寧 | ||||||
共同主持人:
|
[3] 吳佰祿 | ||||||
郵遞區號:
|
100 | ||||||
聯絡地址:
|
臺北市中正區館前路71號6樓 | ||||||
聯絡人:
|
[4] 呂憶君 | ||||||
機構類型:
|
博物館 | ||||||
地區:
|
北區 | ||||||
主題小組:
|
生活與文化 | ||||||
分布年代:
|
日治時期(1895-1945)戰後時期(1945以後) | ||||||
數量說明:
|
634件 |
||||||
數位化物件標籤:
|
器物,正片 | ||||||
簡介:
|
成立於西元1908年的國立臺灣博物館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之一。自日治時期的「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到臺灣省政府時期的「臺灣省立博物館」,再至精省後改隸中央的「國立臺灣博物館」,本館一直是典藏臺灣本土人物與自然標本文物的重要機構。而本數位計畫執行的對象 ──臺灣原住民文物是人類學門現有典藏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批典藏。 國立臺灣博物館人類學門收藏的原住民文物,淵源自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博物館的收藏,該批文物,以入藏年代(約自1900至1930年間)而言,可說是臺灣目前收藏年代最早的原住民文物。至國民政府時期的民國38年間,又接收日本時期臺東鄉土館典藏之原住民文物1300件,民國53年間再接收日本時期台中州立教育博物館之原住民文物176件,這些橫跨日治時期全期的原住民文物,再加上臺灣省立博物館時期的購藏品,構成了堪稱目前臺灣地區最完整、且具歷史意義與研究價值的原住民文物典藏,總計六千餘件。 本計畫的主要目標,就是分年、分族群將國立臺灣博物館所典藏豐富的臺灣原住民文物,進行影像與資料內容的數位化,並配合數位典藏資料庫系統與專題網站,將內容公開於網路供各界的查詢與利用。 本計畫近年均由國立臺灣博物館人類學門專業人員及計畫專案助理為主要人力,影像數位化處理則以政府採構法公開徵求廠商進行拍攝、掃描、後製處理等作業。 |
||||||
開放情形:
|
免費 | ||||||
館藏物件圖 |
|
||||||
展示圖:
|
![]() |
||||||
計畫資料庫名稱:
|
國立臺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 ||||||
計畫資料庫簡介:
|
由於國立臺灣博物館所典藏之臺灣原住民文物數量龐大,故本計畫依族別分批完成各族文物之數位化: (1)第一年完成平埔、賽夏、邵族三族,共254件民族學文物與影像之數位化,並完成詮釋資料格式之訂定, (2)第二年完成魯凱與卑南族二族,共288件民族學文物與影像之數位化, (3)第三年完成鄒族、布農、達悟(雅美)族三族,共537件民族學文物與影像之數位化, (4)本年度乃是針對臺灣原住民中分佈區域最廣、物質文化相對最多樣而豐富,也是本館臺灣原住民族群收藏中最完整的一族︰泰雅族(包括太魯閣族)為主題,精選其中634件文物進行典藏數位化。 而配合各年計畫內容,亦同步建立專題網站,逐漸累積原住民文化教育素材,於網路上供民眾與研究者瀏覽與查詢,可按藏品類別、族別、精選典藏等方式進行相關瀏覽與查詢。 |
||||||
其他資料庫名稱:
|
國立臺灣博物館典藏資源檢索系統 | ||||||
其他資料庫簡介:
|
國立臺灣博物館除參與國科會研究計畫外,亦在文建會支援下,建立一套全館藏品典藏數位化管理系統,以更有效的方式統一管理,並開放民眾及研究者檢索、瀏覽包括藏品基本資料及數位化影像在內的藏品資料,達到資料整合、公開的基本需求。同時各項藏品資料也隨國科會計畫分年成果之累積不斷進行更新,使這套全館藏品典藏數位化管理系統發揮更充分的知識傳播功能。 |
國立台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典藏數位化計畫:泰雅族
Posted By 陳 秀華 On 四月 30, 2013 @ 1:41 pm In 活動快訊 | No Comments
名稱
|
資料
|
||||||
---|---|---|---|---|---|---|---|
加入年份:
|
96 | ||||||
結束年份:
|
97 | ||||||
地理經度:
|
121.515 | ||||||
地理緯度:
|
25.043 | ||||||
機構名稱:
|
國立臺灣博物館 | ||||||
部門名稱:
|
典藏管理組(人類學門) | ||||||
計畫名稱:
|
[5] 國立台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典藏數位化計畫:泰雅族 | ||||||
主持人:
|
[6] 李子寧 | ||||||
共同主持人:
|
[7] 吳佰祿 | ||||||
郵遞區號:
|
100 | ||||||
聯絡地址:
|
臺北市中正區館前路71號6樓 | ||||||
聯絡人:
|
[8] 呂憶君 | ||||||
機構類型:
|
博物館 | ||||||
地區:
|
北區 | ||||||
主題小組:
|
生活與文化 | ||||||
分布年代:
|
日治時期(1895-1945)戰後時期(1945以後) | ||||||
數量說明:
|
634件 |
||||||
數位化物件標籤:
|
器物,正片 | ||||||
簡介:
|
成立於西元1908年的國立臺灣博物館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之一。自日治時期的「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到臺灣省政府時期的「臺灣省立博物館」,再至精省後改隸中央的「國立臺灣博物館」,本館一直是典藏臺灣本土人物與自然標本文物的重要機構。而本數位計畫執行的對象 ──臺灣原住民文物是人類學門現有典藏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批典藏。 國立臺灣博物館人類學門收藏的原住民文物,淵源自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博物館的收藏,該批文物,以入藏年代(約自1900至1930年間)而言,可說是臺灣目前收藏年代最早的原住民文物。至國民政府時期的民國38年間,又接收日本時期臺東鄉土館典藏之原住民文物1300件,民國53年間再接收日本時期台中州立教育博物館之原住民文物176件,這些橫跨日治時期全期的原住民文物,再加上臺灣省立博物館時期的購藏品,構成了堪稱目前臺灣地區最完整、且具歷史意義與研究價值的原住民文物典藏,總計六千餘件。 本計畫的主要目標,就是分年、分族群將國立臺灣博物館所典藏豐富的臺灣原住民文物,進行影像與資料內容的數位化,並配合數位典藏資料庫系統與專題網站,將內容公開於網路供各界的查詢與利用。 本計畫近年均由國立臺灣博物館人類學門專業人員及計畫專案助理為主要人力,影像數位化處理則以政府採構法公開徵求廠商進行拍攝、掃描、後製處理等作業。 |
||||||
開放情形:
|
免費 | ||||||
館藏物件圖 |
|
||||||
展示圖:
|
![]() |
||||||
計畫資料庫名稱:
|
國立臺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 ||||||
計畫資料庫簡介:
|
由於國立臺灣博物館所典藏之臺灣原住民文物數量龐大,故本計畫依族別分批完成各族文物之數位化: (1)第一年完成平埔、賽夏、邵族三族,共254件民族學文物與影像之數位化,並完成詮釋資料格式之訂定, (2)第二年完成魯凱與卑南族二族,共288件民族學文物與影像之數位化, (3)第三年完成鄒族、布農、達悟(雅美)族三族,共537件民族學文物與影像之數位化, (4)本年度乃是針對臺灣原住民中分佈區域最廣、物質文化相對最多樣而豐富,也是本館臺灣原住民族群收藏中最完整的一族︰泰雅族(包括太魯閣族)為主題,精選其中634件文物進行典藏數位化。 而配合各年計畫內容,亦同步建立專題網站,逐漸累積原住民文化教育素材,於網路上供民眾與研究者瀏覽與查詢,可按藏品類別、族別、精選典藏等方式進行相關瀏覽與查詢。 |
||||||
其他資料庫名稱:
|
國立臺灣博物館典藏資源檢索系統 | ||||||
其他資料庫簡介:
|
國立臺灣博物館除參與國科會研究計畫外,亦在文建會支援下,建立一套全館藏品典藏數位化管理系統,以更有效的方式統一管理,並開放民眾及研究者檢索、瀏覽包括藏品基本資料及數位化影像在內的藏品資料,達到資料整合、公開的基本需求。同時各項藏品資料也隨國科會計畫分年成果之累積不斷進行更新,使這套全館藏品典藏數位化管理系統發揮更充分的知識傳播功能。 |
國立台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典藏數位化計畫:泰雅族
Posted By 陳 秀華 On 四月 3, 2013 @ 12:18 pm In 活動快訊 | No Comments
名稱
|
資料
|
||||||
---|---|---|---|---|---|---|---|
加入年份:
|
96 | ||||||
結束年份:
|
97 | ||||||
地理經度:
|
121.515 | ||||||
地理緯度:
|
25.043 | ||||||
機構名稱:
|
國立臺灣博物館 | ||||||
部門名稱:
|
典藏管理組(人類學門) | ||||||
計畫名稱:
|
[9] 國立台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典藏數位化計畫:泰雅族 | ||||||
主持人:
|
[10] 李子寧 | ||||||
共同主持人:
|
[11] 吳佰祿 | ||||||
郵遞區號:
|
100 | ||||||
聯絡地址:
|
臺北市中正區館前路71號6樓 | ||||||
聯絡人:
|
[12] 呂憶君 | ||||||
機構類型:
|
博物館 | ||||||
地區:
|
北區 | ||||||
主題小組:
|
生活與文化 | ||||||
分布年代:
|
日治時期(1895-1945)戰後時期(1945以後) | ||||||
數量說明:
|
634件 |
||||||
數位化物件標籤:
|
器物,正片 | ||||||
簡介:
|
成立於西元1908年的國立臺灣博物館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之一。自日治時期的「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到臺灣省政府時期的「臺灣省立博物館」,再至精省後改隸中央的「國立臺灣博物館」,本館一直是典藏臺灣本土人物與自然標本文物的重要機構。而本數位計畫執行的對象 ──臺灣原住民文物是人類學門現有典藏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批典藏。 國立臺灣博物館人類學門收藏的原住民文物,淵源自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博物館的收藏,該批文物,以入藏年代(約自1900至1930年間)而言,可說是臺灣目前收藏年代最早的原住民文物。至國民政府時期的民國38年間,又接收日本時期臺東鄉土館典藏之原住民文物1300件,民國53年間再接收日本時期台中州立教育博物館之原住民文物176件,這些橫跨日治時期全期的原住民文物,再加上臺灣省立博物館時期的購藏品,構成了堪稱目前臺灣地區最完整、且具歷史意義與研究價值的原住民文物典藏,總計六千餘件。 本計畫的主要目標,就是分年、分族群將國立臺灣博物館所典藏豐富的臺灣原住民文物,進行影像與資料內容的數位化,並配合數位典藏資料庫系統與專題網站,將內容公開於網路供各界的查詢與利用。 本計畫近年均由國立臺灣博物館人類學門專業人員及計畫專案助理為主要人力,影像數位化處理則以政府採構法公開徵求廠商進行拍攝、掃描、後製處理等作業。 |
||||||
開放情形:
|
免費 | ||||||
館藏物件圖 |
|
||||||
展示圖:
|
![]() |
||||||
計畫資料庫名稱:
|
國立臺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 ||||||
計畫資料庫簡介:
|
由於國立臺灣博物館所典藏之臺灣原住民文物數量龐大,故本計畫依族別分批完成各族文物之數位化: (1)第一年完成平埔、賽夏、邵族三族,共254件民族學文物與影像之數位化,並完成詮釋資料格式之訂定, (2)第二年完成魯凱與卑南族二族,共288件民族學文物與影像之數位化, (3)第三年完成鄒族、布農、達悟(雅美)族三族,共537件民族學文物與影像之數位化, (4)本年度乃是針對臺灣原住民中分佈區域最廣、物質文化相對最多樣而豐富,也是本館臺灣原住民族群收藏中最完整的一族︰泰雅族(包括太魯閣族)為主題,精選其中634件文物進行典藏數位化。 而配合各年計畫內容,亦同步建立專題網站,逐漸累積原住民文化教育素材,於網路上供民眾與研究者瀏覽與查詢,可按藏品類別、族別、精選典藏等方式進行相關瀏覽與查詢。 |
||||||
其他資料庫名稱:
|
國立臺灣博物館典藏資源檢索系統 | ||||||
其他資料庫簡介:
|
國立臺灣博物館除參與國科會研究計畫外,亦在文建會支援下,建立一套全館藏品典藏數位化管理系統,以更有效的方式統一管理,並開放民眾及研究者檢索、瀏覽包括藏品基本資料及數位化影像在內的藏品資料,達到資料整合、公開的基本需求。同時各項藏品資料也隨國科會計畫分年成果之累積不斷進行更新,使這套全館藏品典藏數位化管理系統發揮更充分的知識傳播功能。 |
國立台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典藏數位化計畫:泰雅族
Posted By 林 彥宏 On 二月 20, 2013 @ 11:51 am In 活動快訊 | 4 Comments
名稱
|
資料
|
||||||
---|---|---|---|---|---|---|---|
加入年份:
|
96 | ||||||
結束年份:
|
97 | ||||||
地理經度:
|
121.515 | ||||||
地理緯度:
|
25.043 | ||||||
機構名稱:
|
國立臺灣博物館 | ||||||
部門名稱:
|
典藏管理組(人類學門) | ||||||
計畫名稱:
|
[13] 國立台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典藏數位化計畫:泰雅族 | ||||||
主持人:
|
[14] 李子寧 | ||||||
共同主持人:
|
[15] 吳佰祿 | ||||||
郵遞區號:
|
100 | ||||||
聯絡地址:
|
臺北市中正區館前路71號6樓 | ||||||
聯絡人:
|
[16] 呂憶君 | ||||||
機構類型:
|
博物館 | ||||||
地區:
|
北區 | ||||||
主題小組:
|
生活與文化 | ||||||
分布年代:
|
日治時期(1895-1945)戰後時期(1945以後) | ||||||
數量說明:
|
634件 |
||||||
數位化物件標籤:
|
器物,正片 | ||||||
簡介:
|
成立於西元1908年的國立臺灣博物館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之一。自日治時期的「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到臺灣省政府時期的「臺灣省立博物館」,再至精省後改隸中央的「國立臺灣博物館」,本館一直是典藏臺灣本土人物與自然標本文物的重要機構。而本數位計畫執行的對象 ──臺灣原住民文物是人類學門現有典藏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批典藏。 國立臺灣博物館人類學門收藏的原住民文物,淵源自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博物館的收藏,該批文物,以入藏年代(約自1900至1930年間)而言,可說是臺灣目前收藏年代最早的原住民文物。至國民政府時期的民國38年間,又接收日本時期臺東鄉土館典藏之原住民文物1300件,民國53年間再接收日本時期台中州立教育博物館之原住民文物176件,這些橫跨日治時期全期的原住民文物,再加上臺灣省立博物館時期的購藏品,構成了堪稱目前臺灣地區最完整、且具歷史意義與研究價值的原住民文物典藏,總計六千餘件。 本計畫的主要目標,就是分年、分族群將國立臺灣博物館所典藏豐富的臺灣原住民文物,進行影像與資料內容的數位化,並配合數位典藏資料庫系統與專題網站,將內容公開於網路供各界的查詢與利用。 本計畫近年均由國立臺灣博物館人類學門專業人員及計畫專案助理為主要人力,影像數位化處理則以政府採構法公開徵求廠商進行拍攝、掃描、後製處理等作業。 |
||||||
開放情形:
|
免費 | ||||||
館藏物件圖 |
|
||||||
展示圖:
|
![]() |
||||||
計畫資料庫名稱:
|
國立臺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 ||||||
計畫資料庫簡介:
|
由於國立臺灣博物館所典藏之臺灣原住民文物數量龐大,故本計畫依族別分批完成各族文物之數位化: (1)第一年完成平埔、賽夏、邵族三族,共254件民族學文物與影像之數位化,並完成詮釋資料格式之訂定, (2)第二年完成魯凱與卑南族二族,共288件民族學文物與影像之數位化, (3)第三年完成鄒族、布農、達悟(雅美)族三族,共537件民族學文物與影像之數位化, (4)本年度乃是針對臺灣原住民中分佈區域最廣、物質文化相對最多樣而豐富,也是本館臺灣原住民族群收藏中最完整的一族︰泰雅族(包括太魯閣族)為主題,精選其中634件文物進行典藏數位化。 而配合各年計畫內容,亦同步建立專題網站,逐漸累積原住民文化教育素材,於網路上供民眾與研究者瀏覽與查詢,可按藏品類別、族別、精選典藏等方式進行相關瀏覽與查詢。 |
||||||
其他資料庫名稱:
|
國立臺灣博物館典藏資源檢索系統 | ||||||
其他資料庫簡介:
|
國立臺灣博物館除參與國科會研究計畫外,亦在文建會支援下,建立一套全館藏品典藏數位化管理系統,以更有效的方式統一管理,並開放民眾及研究者檢索、瀏覽包括藏品基本資料及數位化影像在內的藏品資料,達到資料整合、公開的基本需求。同時各項藏品資料也隨國科會計畫分年成果之累積不斷進行更新,使這套全館藏品典藏數位化管理系統發揮更充分的知識傳播功能。 |
國立台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典藏數位化計畫:泰雅族
Posted By 楊文馨 On 一月 29, 2013 @ 4:28 pm In 會議訊息 | No Comments
名稱
|
資料
|
||||||
---|---|---|---|---|---|---|---|
加入年份:
|
96 | ||||||
結束年份:
|
97 | ||||||
地理經度:
|
121.515 | ||||||
地理緯度:
|
25.043 | ||||||
機構名稱:
|
國立臺灣博物館 | ||||||
部門名稱:
|
典藏管理組(人類學門) | ||||||
計畫名稱:
|
[17] 國立台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典藏數位化計畫:泰雅族 | ||||||
主持人:
|
[18] 李子寧 | ||||||
共同主持人:
|
[19] 吳佰祿 | ||||||
郵遞區號:
|
100 | ||||||
聯絡地址:
|
臺北市中正區館前路71號6樓 | ||||||
聯絡人:
|
[20] 呂憶君 | ||||||
機構類型:
|
博物館 | ||||||
地區:
|
北區 | ||||||
主題小組:
|
生活與文化 | ||||||
分布年代:
|
日治時期(1895-1945)戰後時期(1945以後) | ||||||
數量說明:
|
634件 |
||||||
數位化物件標籤:
|
器物,正片 | ||||||
簡介:
|
成立於西元1908年的國立臺灣博物館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之一。自日治時期的「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到臺灣省政府時期的「臺灣省立博物館」,再至精省後改隸中央的「國立臺灣博物館」,本館一直是典藏臺灣本土人物與自然標本文物的重要機構。而本數位計畫執行的對象 ──臺灣原住民文物是人類學門現有典藏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批典藏。 國立臺灣博物館人類學門收藏的原住民文物,淵源自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博物館的收藏,該批文物,以入藏年代(約自1900至1930年間)而言,可說是臺灣目前收藏年代最早的原住民文物。至國民政府時期的民國38年間,又接收日本時期臺東鄉土館典藏之原住民文物1300件,民國53年間再接收日本時期台中州立教育博物館之原住民文物176件,這些橫跨日治時期全期的原住民文物,再加上臺灣省立博物館時期的購藏品,構成了堪稱目前臺灣地區最完整、且具歷史意義與研究價值的原住民文物典藏,總計六千餘件。 本計畫的主要目標,就是分年、分族群將國立臺灣博物館所典藏豐富的臺灣原住民文物,進行影像與資料內容的數位化,並配合數位典藏資料庫系統與專題網站,將內容公開於網路供各界的查詢與利用。 本計畫近年均由國立臺灣博物館人類學門專業人員及計畫專案助理為主要人力,影像數位化處理則以政府採構法公開徵求廠商進行拍攝、掃描、後製處理等作業。 |
||||||
開放情形:
|
免費 | ||||||
館藏物件圖 |
|
||||||
展示圖:
|
![]() |
||||||
計畫資料庫名稱:
|
國立臺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 ||||||
計畫資料庫簡介:
|
由於國立臺灣博物館所典藏之臺灣原住民文物數量龐大,故本計畫依族別分批完成各族文物之數位化: (1)第一年完成平埔、賽夏、邵族三族,共254件民族學文物與影像之數位化,並完成詮釋資料格式之訂定, (2)第二年完成魯凱與卑南族二族,共288件民族學文物與影像之數位化, (3)第三年完成鄒族、布農、達悟(雅美)族三族,共537件民族學文物與影像之數位化, (4)本年度乃是針對臺灣原住民中分佈區域最廣、物質文化相對最多樣而豐富,也是本館臺灣原住民族群收藏中最完整的一族︰泰雅族(包括太魯閣族)為主題,精選其中634件文物進行典藏數位化。 而配合各年計畫內容,亦同步建立專題網站,逐漸累積原住民文化教育素材,於網路上供民眾與研究者瀏覽與查詢,可按藏品類別、族別、精選典藏等方式進行相關瀏覽與查詢。 |
||||||
其他資料庫名稱:
|
國立臺灣博物館典藏資源檢索系統 | ||||||
其他資料庫簡介:
|
國立臺灣博物館除參與國科會研究計畫外,亦在文建會支援下,建立一套全館藏品典藏數位化管理系統,以更有效的方式統一管理,並開放民眾及研究者檢索、瀏覽包括藏品基本資料及數位化影像在內的藏品資料,達到資料整合、公開的基本需求。同時各項藏品資料也隨國科會計畫分年成果之累積不斷進行更新,使這套全館藏品典藏數位化管理系統發揮更充分的知識傳播功能。 |
國立台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典藏數位化計畫:泰雅族
Posted By 楊文馨 On 一月 21, 2013 @ 5:40 pm In 活動快訊 | No Comments
名稱
|
資料
|
||||||
---|---|---|---|---|---|---|---|
加入年份:
|
96 | ||||||
結束年份:
|
97 | ||||||
地理經度:
|
121.515 | ||||||
地理緯度:
|
25.043 | ||||||
機構名稱:
|
國立臺灣博物館 | ||||||
部門名稱:
|
典藏管理組(人類學門) | ||||||
計畫名稱:
|
[21] 國立台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典藏數位化計畫:泰雅族 | ||||||
主持人:
|
[22] 李子寧 | ||||||
共同主持人:
|
[23] 吳佰祿 | ||||||
郵遞區號:
|
100 | ||||||
聯絡地址:
|
臺北市中正區館前路71號6樓 | ||||||
聯絡人:
|
[24] 呂憶君 | ||||||
機構類型:
|
博物館 | ||||||
地區:
|
北區 | ||||||
主題小組:
|
生活與文化 | ||||||
分布年代:
|
日治時期(1895-1945)戰後時期(1945以後) | ||||||
數量說明:
|
634件 |
||||||
數位化物件標籤:
|
器物,正片 | ||||||
簡介:
|
成立於西元1908年的國立臺灣博物館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之一。自日治時期的「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到臺灣省政府時期的「臺灣省立博物館」,再至精省後改隸中央的「國立臺灣博物館」,本館一直是典藏臺灣本土人物與自然標本文物的重要機構。而本數位計畫執行的對象 ──臺灣原住民文物是人類學門現有典藏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批典藏。 國立臺灣博物館人類學門收藏的原住民文物,淵源自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博物館的收藏,該批文物,以入藏年代(約自1900至1930年間)而言,可說是臺灣目前收藏年代最早的原住民文物。至國民政府時期的民國38年間,又接收日本時期臺東鄉土館典藏之原住民文物1300件,民國53年間再接收日本時期台中州立教育博物館之原住民文物176件,這些橫跨日治時期全期的原住民文物,再加上臺灣省立博物館時期的購藏品,構成了堪稱目前臺灣地區最完整、且具歷史意義與研究價值的原住民文物典藏,總計六千餘件。 本計畫的主要目標,就是分年、分族群將國立臺灣博物館所典藏豐富的臺灣原住民文物,進行影像與資料內容的數位化,並配合數位典藏資料庫系統與專題網站,將內容公開於網路供各界的查詢與利用。 本計畫近年均由國立臺灣博物館人類學門專業人員及計畫專案助理為主要人力,影像數位化處理則以政府採構法公開徵求廠商進行拍攝、掃描、後製處理等作業。 |
||||||
開放情形:
|
免費 | ||||||
館藏物件圖 |
|
||||||
展示圖:
|
![]() |
||||||
計畫資料庫名稱:
|
國立臺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 ||||||
計畫資料庫簡介:
|
由於國立臺灣博物館所典藏之臺灣原住民文物數量龐大,故本計畫依族別分批完成各族文物之數位化: (1)第一年完成平埔、賽夏、邵族三族,共254件民族學文物與影像之數位化,並完成詮釋資料格式之訂定, (2)第二年完成魯凱與卑南族二族,共288件民族學文物與影像之數位化, (3)第三年完成鄒族、布農、達悟(雅美)族三族,共537件民族學文物與影像之數位化, (4)本年度乃是針對臺灣原住民中分佈區域最廣、物質文化相對最多樣而豐富,也是本館臺灣原住民族群收藏中最完整的一族︰泰雅族(包括太魯閣族)為主題,精選其中634件文物進行典藏數位化。 而配合各年計畫內容,亦同步建立專題網站,逐漸累積原住民文化教育素材,於網路上供民眾與研究者瀏覽與查詢,可按藏品類別、族別、精選典藏等方式進行相關瀏覽與查詢。 |
||||||
其他資料庫名稱:
|
國立臺灣博物館典藏資源檢索系統 | ||||||
其他資料庫簡介:
|
國立臺灣博物館除參與國科會研究計畫外,亦在文建會支援下,建立一套全館藏品典藏數位化管理系統,以更有效的方式統一管理,並開放民眾及研究者檢索、瀏覽包括藏品基本資料及數位化影像在內的藏品資料,達到資料整合、公開的基本需求。同時各項藏品資料也隨國科會計畫分年成果之累積不斷進行更新,使這套全館藏品典藏數位化管理系統發揮更充分的知識傳播功能。 |
國立台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典藏數位化計畫:泰雅族
Posted By 楊文馨 On 十二月 28, 2012 @ 3:32 pm In 會議訊息 | No Comments
名稱
|
資料
|
||||||
---|---|---|---|---|---|---|---|
加入年份:
|
96 | ||||||
結束年份:
|
97 | ||||||
地理經度:
|
121.515 | ||||||
地理緯度:
|
25.043 | ||||||
機構名稱:
|
國立臺灣博物館 | ||||||
部門名稱:
|
典藏管理組(人類學門) | ||||||
計畫名稱:
|
[25] 國立台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典藏數位化計畫:泰雅族 | ||||||
主持人:
|
[26] 李子寧 | ||||||
共同主持人:
|
[27] 吳佰祿 | ||||||
郵遞區號:
|
100 | ||||||
聯絡地址:
|
臺北市中正區館前路71號6樓 | ||||||
聯絡人:
|
[28] 呂憶君 | ||||||
機構類型:
|
博物館 | ||||||
地區:
|
北區 | ||||||
主題小組:
|
生活與文化 | ||||||
分布年代:
|
日治時期(1895-1945)戰後時期(1945以後) | ||||||
數量說明:
|
634件 |
||||||
數位化物件標籤:
|
器物,正片 | ||||||
簡介:
|
成立於西元1908年的國立臺灣博物館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之一。自日治時期的「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到臺灣省政府時期的「臺灣省立博物館」,再至精省後改隸中央的「國立臺灣博物館」,本館一直是典藏臺灣本土人物與自然標本文物的重要機構。而本數位計畫執行的對象 ──臺灣原住民文物是人類學門現有典藏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批典藏。 國立臺灣博物館人類學門收藏的原住民文物,淵源自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博物館的收藏,該批文物,以入藏年代(約自1900至1930年間)而言,可說是臺灣目前收藏年代最早的原住民文物。至國民政府時期的民國38年間,又接收日本時期臺東鄉土館典藏之原住民文物1300件,民國53年間再接收日本時期台中州立教育博物館之原住民文物176件,這些橫跨日治時期全期的原住民文物,再加上臺灣省立博物館時期的購藏品,構成了堪稱目前臺灣地區最完整、且具歷史意義與研究價值的原住民文物典藏,總計六千餘件。 本計畫的主要目標,就是分年、分族群將國立臺灣博物館所典藏豐富的臺灣原住民文物,進行影像與資料內容的數位化,並配合數位典藏資料庫系統與專題網站,將內容公開於網路供各界的查詢與利用。 本計畫近年均由國立臺灣博物館人類學門專業人員及計畫專案助理為主要人力,影像數位化處理則以政府採構法公開徵求廠商進行拍攝、掃描、後製處理等作業。 |
||||||
開放情形:
|
免費 | ||||||
館藏物件圖 |
|
||||||
展示圖:
|
![]() |
||||||
計畫資料庫名稱:
|
國立臺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 ||||||
計畫資料庫簡介:
|
由於國立臺灣博物館所典藏之臺灣原住民文物數量龐大,故本計畫依族別分批完成各族文物之數位化: (1)第一年完成平埔、賽夏、邵族三族,共254件民族學文物與影像之數位化,並完成詮釋資料格式之訂定, (2)第二年完成魯凱與卑南族二族,共288件民族學文物與影像之數位化, (3)第三年完成鄒族、布農、達悟(雅美)族三族,共537件民族學文物與影像之數位化, (4)本年度乃是針對臺灣原住民中分佈區域最廣、物質文化相對最多樣而豐富,也是本館臺灣原住民族群收藏中最完整的一族︰泰雅族(包括太魯閣族)為主題,精選其中634件文物進行典藏數位化。 而配合各年計畫內容,亦同步建立專題網站,逐漸累積原住民文化教育素材,於網路上供民眾與研究者瀏覽與查詢,可按藏品類別、族別、精選典藏等方式進行相關瀏覽與查詢。 |
||||||
其他資料庫名稱:
|
國立臺灣博物館典藏資源檢索系統 | ||||||
其他資料庫簡介:
|
國立臺灣博物館除參與國科會研究計畫外,亦在文建會支援下,建立一套全館藏品典藏數位化管理系統,以更有效的方式統一管理,並開放民眾及研究者檢索、瀏覽包括藏品基本資料及數位化影像在內的藏品資料,達到資料整合、公開的基本需求。同時各項藏品資料也隨國科會計畫分年成果之累積不斷進行更新,使這套全館藏品典藏數位化管理系統發揮更充分的知識傳播功能。 |
國立台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典藏數位化計畫:泰雅族
Posted By 楊文馨 On 十二月 11, 2012 @ 11:03 am In 活動快訊 | No Comments
名稱
|
資料
|
||||||
---|---|---|---|---|---|---|---|
加入年份:
|
96 | ||||||
結束年份:
|
97 | ||||||
地理經度:
|
121.515 | ||||||
地理緯度:
|
25.043 | ||||||
機構名稱:
|
國立臺灣博物館 | ||||||
部門名稱:
|
典藏管理組(人類學門) | ||||||
計畫名稱:
|
[29] 國立台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典藏數位化計畫:泰雅族 | ||||||
主持人:
|
[30] 李子寧 | ||||||
共同主持人:
|
[31] 吳佰祿 | ||||||
郵遞區號:
|
100 | ||||||
聯絡地址:
|
臺北市中正區館前路71號6樓 | ||||||
聯絡人:
|
[32] 呂憶君 | ||||||
機構類型:
|
博物館 | ||||||
地區:
|
北區 | ||||||
主題小組:
|
生活與文化 | ||||||
分布年代:
|
日治時期(1895-1945)戰後時期(1945以後) | ||||||
數量說明:
|
634件 |
||||||
數位化物件標籤:
|
器物,正片 | ||||||
簡介:
|
成立於西元1908年的國立臺灣博物館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之一。自日治時期的「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到臺灣省政府時期的「臺灣省立博物館」,再至精省後改隸中央的「國立臺灣博物館」,本館一直是典藏臺灣本土人物與自然標本文物的重要機構。而本數位計畫執行的對象 ──臺灣原住民文物是人類學門現有典藏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批典藏。 國立臺灣博物館人類學門收藏的原住民文物,淵源自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博物館的收藏,該批文物,以入藏年代(約自1900至1930年間)而言,可說是臺灣目前收藏年代最早的原住民文物。至國民政府時期的民國38年間,又接收日本時期臺東鄉土館典藏之原住民文物1300件,民國53年間再接收日本時期台中州立教育博物館之原住民文物176件,這些橫跨日治時期全期的原住民文物,再加上臺灣省立博物館時期的購藏品,構成了堪稱目前臺灣地區最完整、且具歷史意義與研究價值的原住民文物典藏,總計六千餘件。 本計畫的主要目標,就是分年、分族群將國立臺灣博物館所典藏豐富的臺灣原住民文物,進行影像與資料內容的數位化,並配合數位典藏資料庫系統與專題網站,將內容公開於網路供各界的查詢與利用。 本計畫近年均由國立臺灣博物館人類學門專業人員及計畫專案助理為主要人力,影像數位化處理則以政府採構法公開徵求廠商進行拍攝、掃描、後製處理等作業。 |
||||||
開放情形:
|
免費 | ||||||
館藏物件圖 |
|
||||||
展示圖:
|
![]() |
||||||
計畫資料庫名稱:
|
國立臺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 ||||||
計畫資料庫簡介:
|
由於國立臺灣博物館所典藏之臺灣原住民文物數量龐大,故本計畫依族別分批完成各族文物之數位化: (1)第一年完成平埔、賽夏、邵族三族,共254件民族學文物與影像之數位化,並完成詮釋資料格式之訂定, (2)第二年完成魯凱與卑南族二族,共288件民族學文物與影像之數位化, (3)第三年完成鄒族、布農、達悟(雅美)族三族,共537件民族學文物與影像之數位化, (4)本年度乃是針對臺灣原住民中分佈區域最廣、物質文化相對最多樣而豐富,也是本館臺灣原住民族群收藏中最完整的一族︰泰雅族(包括太魯閣族)為主題,精選其中634件文物進行典藏數位化。 而配合各年計畫內容,亦同步建立專題網站,逐漸累積原住民文化教育素材,於網路上供民眾與研究者瀏覽與查詢,可按藏品類別、族別、精選典藏等方式進行相關瀏覽與查詢。 |
||||||
其他資料庫名稱:
|
國立臺灣博物館典藏資源檢索系統 | ||||||
其他資料庫簡介:
|
國立臺灣博物館除參與國科會研究計畫外,亦在文建會支援下,建立一套全館藏品典藏數位化管理系統,以更有效的方式統一管理,並開放民眾及研究者檢索、瀏覽包括藏品基本資料及數位化影像在內的藏品資料,達到資料整合、公開的基本需求。同時各項藏品資料也隨國科會計畫分年成果之累積不斷進行更新,使這套全館藏品典藏數位化管理系統發揮更充分的知識傳播功能。 |
國立台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典藏數位化計畫:泰雅族
Posted By 王 雅萍 On 十一月 1, 2012 @ 2:31 pm In 活動快訊 | No Comments
名稱
|
資料
|
||||||
---|---|---|---|---|---|---|---|
加入年份:
|
96 | ||||||
結束年份:
|
97 | ||||||
地理經度:
|
121.515 | ||||||
地理緯度:
|
25.043 | ||||||
機構名稱:
|
國立臺灣博物館 | ||||||
部門名稱:
|
典藏管理組(人類學門) | ||||||
計畫名稱:
|
[33] 國立台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典藏數位化計畫:泰雅族 | ||||||
主持人:
|
[34] 李子寧 | ||||||
共同主持人:
|
[35] 吳佰祿 | ||||||
郵遞區號:
|
100 | ||||||
聯絡地址:
|
臺北市中正區館前路71號6樓 | ||||||
聯絡人:
|
[36] 呂憶君 | ||||||
機構類型:
|
博物館 | ||||||
地區:
|
北區 | ||||||
主題小組:
|
生活與文化 | ||||||
分布年代:
|
日治時期(1895-1945)戰後時期(1945以後) | ||||||
數量說明:
|
634件 |
||||||
數位化物件標籤:
|
器物,正片 | ||||||
簡介:
|
成立於西元1908年的國立臺灣博物館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之一。自日治時期的「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到臺灣省政府時期的「臺灣省立博物館」,再至精省後改隸中央的「國立臺灣博物館」,本館一直是典藏臺灣本土人物與自然標本文物的重要機構。而本數位計畫執行的對象 ──臺灣原住民文物是人類學門現有典藏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批典藏。 國立臺灣博物館人類學門收藏的原住民文物,淵源自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博物館的收藏,該批文物,以入藏年代(約自1900至1930年間)而言,可說是臺灣目前收藏年代最早的原住民文物。至國民政府時期的民國38年間,又接收日本時期臺東鄉土館典藏之原住民文物1300件,民國53年間再接收日本時期台中州立教育博物館之原住民文物176件,這些橫跨日治時期全期的原住民文物,再加上臺灣省立博物館時期的購藏品,構成了堪稱目前臺灣地區最完整、且具歷史意義與研究價值的原住民文物典藏,總計六千餘件。 本計畫的主要目標,就是分年、分族群將國立臺灣博物館所典藏豐富的臺灣原住民文物,進行影像與資料內容的數位化,並配合數位典藏資料庫系統與專題網站,將內容公開於網路供各界的查詢與利用。 本計畫近年均由國立臺灣博物館人類學門專業人員及計畫專案助理為主要人力,影像數位化處理則以政府採構法公開徵求廠商進行拍攝、掃描、後製處理等作業。 |
||||||
開放情形:
|
免費 | ||||||
館藏物件圖 |
|
||||||
展示圖:
|
![]() |
||||||
計畫資料庫名稱:
|
國立臺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 ||||||
計畫資料庫簡介:
|
由於國立臺灣博物館所典藏之臺灣原住民文物數量龐大,故本計畫依族別分批完成各族文物之數位化: (1)第一年完成平埔、賽夏、邵族三族,共254件民族學文物與影像之數位化,並完成詮釋資料格式之訂定, (2)第二年完成魯凱與卑南族二族,共288件民族學文物與影像之數位化, (3)第三年完成鄒族、布農、達悟(雅美)族三族,共537件民族學文物與影像之數位化, (4)本年度乃是針對臺灣原住民中分佈區域最廣、物質文化相對最多樣而豐富,也是本館臺灣原住民族群收藏中最完整的一族︰泰雅族(包括太魯閣族)為主題,精選其中634件文物進行典藏數位化。 而配合各年計畫內容,亦同步建立專題網站,逐漸累積原住民文化教育素材,於網路上供民眾與研究者瀏覽與查詢,可按藏品類別、族別、精選典藏等方式進行相關瀏覽與查詢。 |
||||||
其他資料庫名稱:
|
國立臺灣博物館典藏資源檢索系統 | ||||||
其他資料庫簡介:
|
國立臺灣博物館除參與國科會研究計畫外,亦在文建會支援下,建立一套全館藏品典藏數位化管理系統,以更有效的方式統一管理,並開放民眾及研究者檢索、瀏覽包括藏品基本資料及數位化影像在內的藏品資料,達到資料整合、公開的基本需求。同時各項藏品資料也隨國科會計畫分年成果之累積不斷進行更新,使這套全館藏品典藏數位化管理系統發揮更充分的知識傳播功能。 |
國立台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典藏數位化計畫:泰雅族
Posted By 高 朗軒 On 十月 29, 2012 @ 11:47 am In 活動快訊 | No Comments
名稱
|
資料
|
||||||
---|---|---|---|---|---|---|---|
加入年份:
|
96 | ||||||
結束年份:
|
97 | ||||||
地理經度:
|
121.515 | ||||||
地理緯度:
|
25.043 | ||||||
機構名稱:
|
國立臺灣博物館 | ||||||
部門名稱:
|
典藏管理組(人類學門) | ||||||
計畫名稱:
|
[37] 國立台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典藏數位化計畫:泰雅族 | ||||||
主持人:
|
[38] 李子寧 | ||||||
共同主持人:
|
[39] 吳佰祿 | ||||||
郵遞區號:
|
100 | ||||||
聯絡地址:
|
臺北市中正區館前路71號6樓 | ||||||
聯絡人:
|
[40] 呂憶君 | ||||||
機構類型:
|
博物館 | ||||||
地區:
|
北區 | ||||||
主題小組:
|
生活與文化 | ||||||
分布年代:
|
日治時期(1895-1945)戰後時期(1945以後) | ||||||
數量說明:
|
634件 |
||||||
數位化物件標籤:
|
器物,正片 | ||||||
簡介:
|
成立於西元1908年的國立臺灣博物館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之一。自日治時期的「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到臺灣省政府時期的「臺灣省立博物館」,再至精省後改隸中央的「國立臺灣博物館」,本館一直是典藏臺灣本土人物與自然標本文物的重要機構。而本數位計畫執行的對象 ──臺灣原住民文物是人類學門現有典藏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批典藏。 國立臺灣博物館人類學門收藏的原住民文物,淵源自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博物館的收藏,該批文物,以入藏年代(約自1900至1930年間)而言,可說是臺灣目前收藏年代最早的原住民文物。至國民政府時期的民國38年間,又接收日本時期臺東鄉土館典藏之原住民文物1300件,民國53年間再接收日本時期台中州立教育博物館之原住民文物176件,這些橫跨日治時期全期的原住民文物,再加上臺灣省立博物館時期的購藏品,構成了堪稱目前臺灣地區最完整、且具歷史意義與研究價值的原住民文物典藏,總計六千餘件。 本計畫的主要目標,就是分年、分族群將國立臺灣博物館所典藏豐富的臺灣原住民文物,進行影像與資料內容的數位化,並配合數位典藏資料庫系統與專題網站,將內容公開於網路供各界的查詢與利用。 本計畫近年均由國立臺灣博物館人類學門專業人員及計畫專案助理為主要人力,影像數位化處理則以政府採構法公開徵求廠商進行拍攝、掃描、後製處理等作業。 |
||||||
開放情形:
|
免費 | ||||||
館藏物件圖 |
|
||||||
展示圖:
|
![]() |
||||||
計畫資料庫名稱:
|
國立臺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 ||||||
計畫資料庫簡介:
|
由於國立臺灣博物館所典藏之臺灣原住民文物數量龐大,故本計畫依族別分批完成各族文物之數位化: (1)第一年完成平埔、賽夏、邵族三族,共254件民族學文物與影像之數位化,並完成詮釋資料格式之訂定, (2)第二年完成魯凱與卑南族二族,共288件民族學文物與影像之數位化, (3)第三年完成鄒族、布農、達悟(雅美)族三族,共537件民族學文物與影像之數位化, (4)本年度乃是針對臺灣原住民中分佈區域最廣、物質文化相對最多樣而豐富,也是本館臺灣原住民族群收藏中最完整的一族︰泰雅族(包括太魯閣族)為主題,精選其中634件文物進行典藏數位化。 而配合各年計畫內容,亦同步建立專題網站,逐漸累積原住民文化教育素材,於網路上供民眾與研究者瀏覽與查詢,可按藏品類別、族別、精選典藏等方式進行相關瀏覽與查詢。 |
||||||
其他資料庫名稱:
|
國立臺灣博物館典藏資源檢索系統 | ||||||
其他資料庫簡介:
|
國立臺灣博物館除參與國科會研究計畫外,亦在文建會支援下,建立一套全館藏品典藏數位化管理系統,以更有效的方式統一管理,並開放民眾及研究者檢索、瀏覽包括藏品基本資料及數位化影像在內的藏品資料,達到資料整合、公開的基本需求。同時各項藏品資料也隨國科會計畫分年成果之累積不斷進行更新,使這套全館藏品典藏數位化管理系統發揮更充分的知識傳播功能。 |
Article printed from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
URL to article: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1347
URLs in this post:
[1] 國立台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典藏數位化計畫:泰雅族: http://www.ntm.gov.tw/aborigine/
[2] 李子寧: mailto:
[3] 吳佰祿: mailto:
[4] 呂憶君: mailto:cm_assistB@ntm.gov.tw
[5] 國立台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典藏數位化計畫:泰雅族: http://www.ntm.gov.tw/aborigine/
[6] 李子寧: mailto:
[7] 吳佰祿: mailto:
[8] 呂憶君: mailto:cm_assistB@ntm.gov.tw
[9] 國立台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典藏數位化計畫:泰雅族: http://www.ntm.gov.tw/aborigine/
[10] 李子寧: mailto:
[11] 吳佰祿: mailto:
[12] 呂憶君: mailto:cm_assistB@ntm.gov.tw
[13] 國立台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典藏數位化計畫:泰雅族: http://www.ntm.gov.tw/aborigine/
[14] 李子寧: mailto:
[15] 吳佰祿: mailto:
[16] 呂憶君: mailto:cm_assistB@ntm.gov.tw
[17] 國立台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典藏數位化計畫:泰雅族: http://www.ntm.gov.tw/aborigine/
[18] 李子寧: mailto:
[19] 吳佰祿: mailto:
[20] 呂憶君: mailto:cm_assistB@ntm.gov.tw
[21] 國立台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典藏數位化計畫:泰雅族: http://www.ntm.gov.tw/aborigine/
[22] 李子寧: mailto:
[23] 吳佰祿: mailto:
[24] 呂憶君: mailto:cm_assistB@ntm.gov.tw
[25] 國立台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典藏數位化計畫:泰雅族: http://www.ntm.gov.tw/aborigine/
[26] 李子寧: mailto:
[27] 吳佰祿: mailto:
[28] 呂憶君: mailto:cm_assistB@ntm.gov.tw
[29] 國立台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典藏數位化計畫:泰雅族: http://www.ntm.gov.tw/aborigine/
[30] 李子寧: mailto:
[31] 吳佰祿: mailto:
[32] 呂憶君: mailto:cm_assistB@ntm.gov.tw
[33] 國立台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典藏數位化計畫:泰雅族: http://www.ntm.gov.tw/aborigine/
[34] 李子寧: mailto:
[35] 吳佰祿: mailto:
[36] 呂憶君: mailto:cm_assistB@ntm.gov.tw
[37] 國立台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典藏數位化計畫:泰雅族: http://www.ntm.gov.tw/aborigine/
[38] 李子寧: mailto:
[39] 吳佰祿: mailto:
[40] 呂憶君: mailto:cm_assistB@ntm.gov.tw
Click here to 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