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 -

許常惠音樂資料典藏數位化計畫

Posted By 陳 秀華 On 五月 27, 2013 @ 6:04 pm In 活動快訊 | No Comments

許常惠音樂資料典藏數位化計畫

Posted By 陳 秀華 On 四月 30, 2013 @ 1:41 pm In 活動快訊 | No Comments

名稱
資料
加入年份:
97
結束年份:
98
地理經度:
121.52
地理緯度:
25.02
機構名稱: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部門名稱:
民族音樂研究所
計畫名稱:
[1] 許常惠音樂資料典藏數位化計畫
主持人:
[2] 許瑞坤
共同主持人:
[3] 呂錘寬、黃均人、葉飛鴻
郵遞區號:
106
聯絡地址: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29-1號
聯絡人:
[4] 李婉淳
機構類型:
學術機構
地區:
北區
主題小組:
藝術與圖像
分布年代:
戰後時期(1945以後)
數量說明:
數位化物件標籤:
簡介:
開放情形:
展示圖:
展示圖
計畫資料庫名稱:
許常惠音樂資料數位典藏計畫
計畫資料庫簡介:

民俗音樂的保存以許常惠教授與史惟亮教授等人,在1966至67年動燭先機發起的「民歌採集運動」為最大規模,採集了近2000多首的臺灣傳統音樂─包含原住民音樂及臺灣漢族傳統音樂。其內容資料不僅與臺灣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更能藉以窺探傳統音樂與社會發展脈絡的演變。許教授戮力採集流傳於臺灣基層社會的傳統音樂,這些音樂因為政治環境變遷的因素,從抑制的態度轉換為多元發展,而政府此時卻大力推崇西樂,因此,這時期的文化尋根運動,不僅能引發人民覺醒、回歸本土的心情,更為部分逐漸萎縮、佚傳的漢民族音樂站穩其歷史性的位置,並且對於這批珍貴且脆弱的影音資料,數位化的需求確實迫在眉梢。                                                                                            

 

因此本期計畫擬以許常惠教授採集的臺灣漢民族音樂資料─共141捲錄音帶為主要開發標的,以數位化的方式永久保存典藏。而針對漢民族音樂資料數位化的成果,對文化面向而言,文化精隨能人人共享,是創造新文明的絕佳契機。對於社會面而言,不僅提升國民素養,並可增進族群與文化間的相互了解與尊重。從產業與經濟的層面來看,正是加值產業、內容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等的極佳原料及動力。

許常惠音樂資料典藏數位化計畫

Posted By 陳 秀華 On 四月 3, 2013 @ 12:18 pm In 活動快訊 | No Comments

名稱
資料
加入年份:
97
結束年份:
98
地理經度:
121.52
地理緯度:
25.02
機構名稱: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部門名稱:
民族音樂研究所
計畫名稱:
[5] 許常惠音樂資料典藏數位化計畫
主持人:
[6] 許瑞坤
共同主持人:
[7] 呂錘寬、黃均人、葉飛鴻
郵遞區號:
106
聯絡地址: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29-1號
聯絡人:
[8] 李婉淳
機構類型:
學術機構
地區:
北區
主題小組:
藝術與圖像
分布年代:
戰後時期(1945以後)
數量說明:
數位化物件標籤:
簡介:
開放情形:
展示圖:
展示圖
計畫資料庫名稱:
許常惠音樂資料數位典藏計畫
計畫資料庫簡介:

民俗音樂的保存以許常惠教授與史惟亮教授等人,在1966至67年動燭先機發起的「民歌採集運動」為最大規模,採集了近2000多首的臺灣傳統音樂─包含原住民音樂及臺灣漢族傳統音樂。其內容資料不僅與臺灣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更能藉以窺探傳統音樂與社會發展脈絡的演變。許教授戮力採集流傳於臺灣基層社會的傳統音樂,這些音樂因為政治環境變遷的因素,從抑制的態度轉換為多元發展,而政府此時卻大力推崇西樂,因此,這時期的文化尋根運動,不僅能引發人民覺醒、回歸本土的心情,更為部分逐漸萎縮、佚傳的漢民族音樂站穩其歷史性的位置,並且對於這批珍貴且脆弱的影音資料,數位化的需求確實迫在眉梢。                                                                                            

 

因此本期計畫擬以許常惠教授採集的臺灣漢民族音樂資料─共141捲錄音帶為主要開發標的,以數位化的方式永久保存典藏。而針對漢民族音樂資料數位化的成果,對文化面向而言,文化精隨能人人共享,是創造新文明的絕佳契機。對於社會面而言,不僅提升國民素養,並可增進族群與文化間的相互了解與尊重。從產業與經濟的層面來看,正是加值產業、內容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等的極佳原料及動力。

許常惠音樂資料典藏數位化計畫

Posted By 林 彥宏 On 二月 20, 2013 @ 11:51 am In 活動快訊 | 4 Comments

名稱
資料
加入年份:
97
結束年份:
98
地理經度:
121.52
地理緯度:
25.02
機構名稱: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部門名稱:
民族音樂研究所
計畫名稱:
[9] 許常惠音樂資料典藏數位化計畫
主持人:
[10] 許瑞坤
共同主持人:
[11] 呂錘寬、黃均人、葉飛鴻
郵遞區號:
106
聯絡地址: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29-1號
聯絡人:
[12] 李婉淳
機構類型:
學術機構
地區:
北區
主題小組:
藝術與圖像
分布年代:
戰後時期(1945以後)
數量說明:
數位化物件標籤:
簡介:
開放情形:
展示圖:
展示圖
計畫資料庫名稱:
許常惠音樂資料數位典藏計畫
計畫資料庫簡介:

民俗音樂的保存以許常惠教授與史惟亮教授等人,在1966至67年動燭先機發起的「民歌採集運動」為最大規模,採集了近2000多首的臺灣傳統音樂─包含原住民音樂及臺灣漢族傳統音樂。其內容資料不僅與臺灣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更能藉以窺探傳統音樂與社會發展脈絡的演變。許教授戮力採集流傳於臺灣基層社會的傳統音樂,這些音樂因為政治環境變遷的因素,從抑制的態度轉換為多元發展,而政府此時卻大力推崇西樂,因此,這時期的文化尋根運動,不僅能引發人民覺醒、回歸本土的心情,更為部分逐漸萎縮、佚傳的漢民族音樂站穩其歷史性的位置,並且對於這批珍貴且脆弱的影音資料,數位化的需求確實迫在眉梢。                                                                                            

 

因此本期計畫擬以許常惠教授採集的臺灣漢民族音樂資料─共141捲錄音帶為主要開發標的,以數位化的方式永久保存典藏。而針對漢民族音樂資料數位化的成果,對文化面向而言,文化精隨能人人共享,是創造新文明的絕佳契機。對於社會面而言,不僅提升國民素養,並可增進族群與文化間的相互了解與尊重。從產業與經濟的層面來看,正是加值產業、內容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等的極佳原料及動力。

許常惠音樂資料典藏數位化計畫

Posted By 楊文馨 On 一月 29, 2013 @ 4:28 pm In 會議訊息 | No Comments

名稱
資料
加入年份:
97
結束年份:
98
地理經度:
121.52
地理緯度:
25.02
機構名稱: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部門名稱:
民族音樂研究所
計畫名稱:
[13] 許常惠音樂資料典藏數位化計畫
主持人:
[14] 許瑞坤
共同主持人:
[15] 呂錘寬、黃均人、葉飛鴻
郵遞區號:
106
聯絡地址: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29-1號
聯絡人:
[16] 李婉淳
機構類型:
學術機構
地區:
北區
主題小組:
藝術與圖像
分布年代:
戰後時期(1945以後)
數量說明:
數位化物件標籤:
簡介:
開放情形:
展示圖:
展示圖
計畫資料庫名稱:
許常惠音樂資料數位典藏計畫
計畫資料庫簡介:

民俗音樂的保存以許常惠教授與史惟亮教授等人,在1966至67年動燭先機發起的「民歌採集運動」為最大規模,採集了近2000多首的臺灣傳統音樂─包含原住民音樂及臺灣漢族傳統音樂。其內容資料不僅與臺灣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更能藉以窺探傳統音樂與社會發展脈絡的演變。許教授戮力採集流傳於臺灣基層社會的傳統音樂,這些音樂因為政治環境變遷的因素,從抑制的態度轉換為多元發展,而政府此時卻大力推崇西樂,因此,這時期的文化尋根運動,不僅能引發人民覺醒、回歸本土的心情,更為部分逐漸萎縮、佚傳的漢民族音樂站穩其歷史性的位置,並且對於這批珍貴且脆弱的影音資料,數位化的需求確實迫在眉梢。                                                                                            

 

因此本期計畫擬以許常惠教授採集的臺灣漢民族音樂資料─共141捲錄音帶為主要開發標的,以數位化的方式永久保存典藏。而針對漢民族音樂資料數位化的成果,對文化面向而言,文化精隨能人人共享,是創造新文明的絕佳契機。對於社會面而言,不僅提升國民素養,並可增進族群與文化間的相互了解與尊重。從產業與經濟的層面來看,正是加值產業、內容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等的極佳原料及動力。

許常惠音樂資料典藏數位化計畫

Posted By 楊文馨 On 一月 21, 2013 @ 5:40 pm In 活動快訊 | No Comments

名稱
資料
加入年份:
97
結束年份:
98
地理經度:
121.52
地理緯度:
25.02
機構名稱: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部門名稱:
民族音樂研究所
計畫名稱:
[17] 許常惠音樂資料典藏數位化計畫
主持人:
[18] 許瑞坤
共同主持人:
[19] 呂錘寬、黃均人、葉飛鴻
郵遞區號:
106
聯絡地址: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29-1號
聯絡人:
[20] 李婉淳
機構類型:
學術機構
地區:
北區
主題小組:
藝術與圖像
分布年代:
戰後時期(1945以後)
數量說明:
數位化物件標籤:
簡介:
開放情形:
展示圖:
展示圖
計畫資料庫名稱:
許常惠音樂資料數位典藏計畫
計畫資料庫簡介:

民俗音樂的保存以許常惠教授與史惟亮教授等人,在1966至67年動燭先機發起的「民歌採集運動」為最大規模,採集了近2000多首的臺灣傳統音樂─包含原住民音樂及臺灣漢族傳統音樂。其內容資料不僅與臺灣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更能藉以窺探傳統音樂與社會發展脈絡的演變。許教授戮力採集流傳於臺灣基層社會的傳統音樂,這些音樂因為政治環境變遷的因素,從抑制的態度轉換為多元發展,而政府此時卻大力推崇西樂,因此,這時期的文化尋根運動,不僅能引發人民覺醒、回歸本土的心情,更為部分逐漸萎縮、佚傳的漢民族音樂站穩其歷史性的位置,並且對於這批珍貴且脆弱的影音資料,數位化的需求確實迫在眉梢。                                                                                            

 

因此本期計畫擬以許常惠教授採集的臺灣漢民族音樂資料─共141捲錄音帶為主要開發標的,以數位化的方式永久保存典藏。而針對漢民族音樂資料數位化的成果,對文化面向而言,文化精隨能人人共享,是創造新文明的絕佳契機。對於社會面而言,不僅提升國民素養,並可增進族群與文化間的相互了解與尊重。從產業與經濟的層面來看,正是加值產業、內容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等的極佳原料及動力。

許常惠音樂資料典藏數位化計畫

Posted By 楊文馨 On 十二月 28, 2012 @ 3:32 pm In 會議訊息 | No Comments

名稱
資料
加入年份:
97
結束年份:
98
地理經度:
121.52
地理緯度:
25.02
機構名稱: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部門名稱:
民族音樂研究所
計畫名稱:
[21] 許常惠音樂資料典藏數位化計畫
主持人:
[22] 許瑞坤
共同主持人:
[23] 呂錘寬、黃均人、葉飛鴻
郵遞區號:
106
聯絡地址: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29-1號
聯絡人:
[24] 李婉淳
機構類型:
學術機構
地區:
北區
主題小組:
藝術與圖像
分布年代:
戰後時期(1945以後)
數量說明:
數位化物件標籤:
簡介:
開放情形:
展示圖:
展示圖
計畫資料庫名稱:
許常惠音樂資料數位典藏計畫
計畫資料庫簡介:

民俗音樂的保存以許常惠教授與史惟亮教授等人,在1966至67年動燭先機發起的「民歌採集運動」為最大規模,採集了近2000多首的臺灣傳統音樂─包含原住民音樂及臺灣漢族傳統音樂。其內容資料不僅與臺灣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更能藉以窺探傳統音樂與社會發展脈絡的演變。許教授戮力採集流傳於臺灣基層社會的傳統音樂,這些音樂因為政治環境變遷的因素,從抑制的態度轉換為多元發展,而政府此時卻大力推崇西樂,因此,這時期的文化尋根運動,不僅能引發人民覺醒、回歸本土的心情,更為部分逐漸萎縮、佚傳的漢民族音樂站穩其歷史性的位置,並且對於這批珍貴且脆弱的影音資料,數位化的需求確實迫在眉梢。                                                                                            

 

因此本期計畫擬以許常惠教授採集的臺灣漢民族音樂資料─共141捲錄音帶為主要開發標的,以數位化的方式永久保存典藏。而針對漢民族音樂資料數位化的成果,對文化面向而言,文化精隨能人人共享,是創造新文明的絕佳契機。對於社會面而言,不僅提升國民素養,並可增進族群與文化間的相互了解與尊重。從產業與經濟的層面來看,正是加值產業、內容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等的極佳原料及動力。

許常惠音樂資料典藏數位化計畫

Posted By 楊文馨 On 十二月 11, 2012 @ 11:03 am In 活動快訊 | No Comments

名稱
資料
加入年份:
97
結束年份:
98
地理經度:
121.52
地理緯度:
25.02
機構名稱: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部門名稱:
民族音樂研究所
計畫名稱:
[25] 許常惠音樂資料典藏數位化計畫
主持人:
[26] 許瑞坤
共同主持人:
[27] 呂錘寬、黃均人、葉飛鴻
郵遞區號:
106
聯絡地址: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29-1號
聯絡人:
[28] 李婉淳
機構類型:
學術機構
地區:
北區
主題小組:
藝術與圖像
分布年代:
戰後時期(1945以後)
數量說明:
數位化物件標籤:
簡介:
開放情形:
展示圖:
展示圖
計畫資料庫名稱:
許常惠音樂資料數位典藏計畫
計畫資料庫簡介:

民俗音樂的保存以許常惠教授與史惟亮教授等人,在1966至67年動燭先機發起的「民歌採集運動」為最大規模,採集了近2000多首的臺灣傳統音樂─包含原住民音樂及臺灣漢族傳統音樂。其內容資料不僅與臺灣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更能藉以窺探傳統音樂與社會發展脈絡的演變。許教授戮力採集流傳於臺灣基層社會的傳統音樂,這些音樂因為政治環境變遷的因素,從抑制的態度轉換為多元發展,而政府此時卻大力推崇西樂,因此,這時期的文化尋根運動,不僅能引發人民覺醒、回歸本土的心情,更為部分逐漸萎縮、佚傳的漢民族音樂站穩其歷史性的位置,並且對於這批珍貴且脆弱的影音資料,數位化的需求確實迫在眉梢。                                                                                            

 

因此本期計畫擬以許常惠教授採集的臺灣漢民族音樂資料─共141捲錄音帶為主要開發標的,以數位化的方式永久保存典藏。而針對漢民族音樂資料數位化的成果,對文化面向而言,文化精隨能人人共享,是創造新文明的絕佳契機。對於社會面而言,不僅提升國民素養,並可增進族群與文化間的相互了解與尊重。從產業與經濟的層面來看,正是加值產業、內容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等的極佳原料及動力。

許常惠音樂資料典藏數位化計畫

Posted By 王 雅萍 On 十一月 1, 2012 @ 2:31 pm In 活動快訊 | No Comments

名稱
資料
加入年份:
97
結束年份:
98
地理經度:
121.52
地理緯度:
25.02
機構名稱: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部門名稱:
民族音樂研究所
計畫名稱:
[29] 許常惠音樂資料典藏數位化計畫
主持人:
[30] 許瑞坤
共同主持人:
[31] 呂錘寬、黃均人、葉飛鴻
郵遞區號:
106
聯絡地址: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29-1號
聯絡人:
[32] 李婉淳
機構類型:
學術機構
地區:
北區
主題小組:
藝術與圖像
分布年代:
戰後時期(1945以後)
數量說明:
數位化物件標籤:
簡介:
開放情形:
展示圖:
展示圖
計畫資料庫名稱:
許常惠音樂資料數位典藏計畫
計畫資料庫簡介:

民俗音樂的保存以許常惠教授與史惟亮教授等人,在1966至67年動燭先機發起的「民歌採集運動」為最大規模,採集了近2000多首的臺灣傳統音樂─包含原住民音樂及臺灣漢族傳統音樂。其內容資料不僅與臺灣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更能藉以窺探傳統音樂與社會發展脈絡的演變。許教授戮力採集流傳於臺灣基層社會的傳統音樂,這些音樂因為政治環境變遷的因素,從抑制的態度轉換為多元發展,而政府此時卻大力推崇西樂,因此,這時期的文化尋根運動,不僅能引發人民覺醒、回歸本土的心情,更為部分逐漸萎縮、佚傳的漢民族音樂站穩其歷史性的位置,並且對於這批珍貴且脆弱的影音資料,數位化的需求確實迫在眉梢。                                                                                            

 

因此本期計畫擬以許常惠教授採集的臺灣漢民族音樂資料─共141捲錄音帶為主要開發標的,以數位化的方式永久保存典藏。而針對漢民族音樂資料數位化的成果,對文化面向而言,文化精隨能人人共享,是創造新文明的絕佳契機。對於社會面而言,不僅提升國民素養,並可增進族群與文化間的相互了解與尊重。從產業與經濟的層面來看,正是加值產業、內容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等的極佳原料及動力。

許常惠音樂資料典藏數位化計畫

Posted By 高 朗軒 On 十月 29, 2012 @ 11:47 am In 活動快訊 | No Comments

名稱
資料
加入年份:
97
結束年份:
98
地理經度:
121.52
地理緯度:
25.02
機構名稱: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部門名稱:
民族音樂研究所
計畫名稱:
[33] 許常惠音樂資料典藏數位化計畫
主持人:
[34] 許瑞坤
共同主持人:
[35] 呂錘寬、黃均人、葉飛鴻
郵遞區號:
106
聯絡地址: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29-1號
聯絡人:
[36] 李婉淳
機構類型:
學術機構
地區:
北區
主題小組:
藝術與圖像
分布年代:
戰後時期(1945以後)
數量說明:
數位化物件標籤:
簡介:
開放情形:
展示圖:
展示圖
計畫資料庫名稱:
許常惠音樂資料數位典藏計畫
計畫資料庫簡介:

民俗音樂的保存以許常惠教授與史惟亮教授等人,在1966至67年動燭先機發起的「民歌採集運動」為最大規模,採集了近2000多首的臺灣傳統音樂─包含原住民音樂及臺灣漢族傳統音樂。其內容資料不僅與臺灣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更能藉以窺探傳統音樂與社會發展脈絡的演變。許教授戮力採集流傳於臺灣基層社會的傳統音樂,這些音樂因為政治環境變遷的因素,從抑制的態度轉換為多元發展,而政府此時卻大力推崇西樂,因此,這時期的文化尋根運動,不僅能引發人民覺醒、回歸本土的心情,更為部分逐漸萎縮、佚傳的漢民族音樂站穩其歷史性的位置,並且對於這批珍貴且脆弱的影音資料,數位化的需求確實迫在眉梢。                                                                                            

 

因此本期計畫擬以許常惠教授採集的臺灣漢民族音樂資料─共141捲錄音帶為主要開發標的,以數位化的方式永久保存典藏。而針對漢民族音樂資料數位化的成果,對文化面向而言,文化精隨能人人共享,是創造新文明的絕佳契機。對於社會面而言,不僅提升國民素養,並可增進族群與文化間的相互了解與尊重。從產業與經濟的層面來看,正是加值產業、內容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等的極佳原料及動力。


Article printed from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

URL to article: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1347

URLs in this post:
[1] 許常惠音樂資料典藏數位化計畫: http://musicollege.ntnu.edu.tw/hthmusic
[2] 許瑞坤: mailto:
[3] 呂錘寬、黃均人、葉飛鴻: mailto:
[4] 李婉淳: mailto:leewantsun@yahoo.com.tw
[5] 許常惠音樂資料典藏數位化計畫: http://musicollege.ntnu.edu.tw/hthmusic
[6] 許瑞坤: mailto:
[7] 呂錘寬、黃均人、葉飛鴻: mailto:
[8] 李婉淳: mailto:leewantsun@yahoo.com.tw
[9] 許常惠音樂資料典藏數位化計畫: http://musicollege.ntnu.edu.tw/hthmusic
[10] 許瑞坤: mailto:
[11] 呂錘寬、黃均人、葉飛鴻: mailto:
[12] 李婉淳: mailto:leewantsun@yahoo.com.tw
[13] 許常惠音樂資料典藏數位化計畫: http://musicollege.ntnu.edu.tw/hthmusic
[14] 許瑞坤: mailto:
[15] 呂錘寬、黃均人、葉飛鴻: mailto:
[16] 李婉淳: mailto:leewantsun@yahoo.com.tw
[17] 許常惠音樂資料典藏數位化計畫: http://musicollege.ntnu.edu.tw/hthmusic
[18] 許瑞坤: mailto:
[19] 呂錘寬、黃均人、葉飛鴻: mailto:
[20] 李婉淳: mailto:leewantsun@yahoo.com.tw
[21] 許常惠音樂資料典藏數位化計畫: http://musicollege.ntnu.edu.tw/hthmusic
[22] 許瑞坤: mailto:
[23] 呂錘寬、黃均人、葉飛鴻: mailto:
[24] 李婉淳: mailto:leewantsun@yahoo.com.tw
[25] 許常惠音樂資料典藏數位化計畫: http://musicollege.ntnu.edu.tw/hthmusic
[26] 許瑞坤: mailto:
[27] 呂錘寬、黃均人、葉飛鴻: mailto:
[28] 李婉淳: mailto:leewantsun@yahoo.com.tw
[29] 許常惠音樂資料典藏數位化計畫: http://musicollege.ntnu.edu.tw/hthmusic
[30] 許瑞坤: mailto:
[31] 呂錘寬、黃均人、葉飛鴻: mailto:
[32] 李婉淳: mailto:leewantsun@yahoo.com.tw
[33] 許常惠音樂資料典藏數位化計畫: http://musicollege.ntnu.edu.tw/hthmusic
[34] 許瑞坤: mailto:
[35] 呂錘寬、黃均人、葉飛鴻: mailto:
[36] 李婉淳: mailto:leewantsun@yahoo.com.tw
[37] 許常惠音樂資料典藏數位化計畫: http://musicollege.ntnu.edu.tw/hthmusic
[38] 許瑞坤: mailto:
[39] 呂錘寬、黃均人、葉飛鴻: mailto:
[40] 李婉淳: mailto:leewantsun@yahoo.com.tw

名稱
資料
加入年份:
97
結束年份:
98
地理經度:
121.52
地理緯度:
25.02
機構名稱: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部門名稱:
民族音樂研究所
計畫名稱:
[37] 許常惠音樂資料典藏數位化計畫
主持人:
[38] 許瑞坤
共同主持人:
[39] 呂錘寬、黃均人、葉飛鴻
郵遞區號:
106
聯絡地址: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29-1號
聯絡人:
[40] 李婉淳
機構類型:
學術機構
地區:
北區
主題小組:
藝術與圖像
分布年代:
戰後時期(1945以後)
數量說明:
數位化物件標籤:
簡介:
開放情形:
展示圖:
展示圖
計畫資料庫名稱:
許常惠音樂資料數位典藏計畫
計畫資料庫簡介:

民俗音樂的保存以許常惠教授與史惟亮教授等人,在1966至67年動燭先機發起的「民歌採集運動」為最大規模,採集了近2000多首的臺灣傳統音樂─包含原住民音樂及臺灣漢族傳統音樂。其內容資料不僅與臺灣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更能藉以窺探傳統音樂與社會發展脈絡的演變。許教授戮力採集流傳於臺灣基層社會的傳統音樂,這些音樂因為政治環境變遷的因素,從抑制的態度轉換為多元發展,而政府此時卻大力推崇西樂,因此,這時期的文化尋根運動,不僅能引發人民覺醒、回歸本土的心情,更為部分逐漸萎縮、佚傳的漢民族音樂站穩其歷史性的位置,並且對於這批珍貴且脆弱的影音資料,數位化的需求確實迫在眉梢。                                                                                            

 

因此本期計畫擬以許常惠教授採集的臺灣漢民族音樂資料─共141捲錄音帶為主要開發標的,以數位化的方式永久保存典藏。而針對漢民族音樂資料數位化的成果,對文化面向而言,文化精隨能人人共享,是創造新文明的絕佳契機。對於社會面而言,不僅提升國民素養,並可增進族群與文化間的相互了解與尊重。從產業與經濟的層面來看,正是加值產業、內容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等的極佳原料及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