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x768 1280x800   Decrease font size for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Reset to normal font size for  -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Increase font size for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瓷器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

Tags: , , 發表: 2009-10-12, 點閱: 39,868 , 加入收藏櫃 , 列印 列印 , 轉寄 轉寄

想加入的書籤: HemiDemi MyShare Baidu Google Bookmarks Yahoo! My Web Del.icio.us Digg technorati furl 加入此網頁到:YouPush . . 推到twitter 推到plurk 推到FACEBOOK

參、 前置作業

 

在前置作業階段,主要是為了後續實際數位化工作所進行的各項規劃,也就是構想出如何在有限的成本、時間、人力等等的限制之下,達到計畫所預定的目標與品質的計畫。除了先以清點文物了解收藏情形外,還需考量在數位化工作中所牽涉到的規格、標準、設備等等的因素。

 

一、 館藏文物清點整理

 

透過館藏物件清點與整理的工作,可以掌握現有館藏情況,了解可數位化的物件為何?並利用該清單紀錄後續的數位化工作進展情形,並且需要隨時更新以免遺漏新入藏的文物。文物清單的內容以下包括兩部分:

 

(一)基本性資料:

這部分包括序號、登錄號、品名、類別、時代、數量、單位、尺寸與數位化優先順序等。其中數位化優先順序的考量標準包括[3]

 

 

1. 藏品本身的重要性

(1) 典藏物的等級(國寶、重要文物、古物等);

(2) 典藏物的珍貴度(具獨創性、稀有性、時代風格及其他不可取代性等);

(3) 典藏物的特殊性(人、事、時、地、物等特殊考量);

(4) 典藏物數位化的迫切性(脆弱不易保存等);

(5) 其他考量因素。

 

 

2. 數位化後的產品價值

 

 

3. 數位化產品的流通性

清單填寫時可以1~3的數字表示數位化優先順序,「1」表示最優先,「2」表示次優先,「3」則表示最後。如此,典藏單位可依此順序安排適當的數位化作業時程。

 

(二)影像數位化相關資訊:

調查該物件是否已有拍攝過的影像檔,並紀錄後續的影像拍攝工作,例如該文物上是否有特殊紋飾或細部資訊需要加拍、以及拍攝者等。

 

 

二、 影像數位化工作規劃

 

(一)確立文物數位影像的產生方式

器物的數位化方式,主要以平面影像拍攝為主。早期的影像數位化工作多以中、大型相機進行拍攝,再將拍攝所得之正片經由掃描變成數位影像檔。但現在的影像數位化工作,基於降低成本與節省時間的考量,同時又要兼顧拍攝影像的品質,因而大多採用數位機背拍攝的方式。選擇數位機背拍攝,除了可以維持一定標準的成像品質之外,透過機背與電腦連線,每張影像在拍攝後可以直接在螢幕上顯示,有助於工作人員進行影像管理。這樣的作業方式,可以針對不符合要求之影像隨即進行重拍,如此可避免重複提借文物之情形發生,減少文物在移動過程中受到損害的機率。故宮前資訊中心主任蔡順慈先生便曾說過,他們希望每件文物在進行影像數位化後,至少十五年內都不會再次重複提件拍攝。可見在數位化過程中,對於影像產生的方式必須格外注重。目前國立故宮博物院或國立歷史博物館在進行器物數位化工作時,都是採用數位機背的拍攝方式。

 

(二)制訂數位化影像檔案規格

在正式開始數位化之前,影像規格的制訂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它可能會影響未來數位內容的應用,因此在制訂數位化影像檔案規格,需要預先思考未來這些資料可能的應用範圍,以及瞭解數位檔案格式的特性。

 

 

1. 未來應用:

各單位必須依照影像數位化後的運用目的,進行檔案規格的選擇考量。瓷器數位影像檔的運用通常為以下四種用途:

(1) 作為典藏保存之用;

(2) 研究用途;

(3) 印刷出版用;

(4) 提供使用者網路上觀看。

 

 

2. 數位檔案格式的特性

此部分可曾檔案格式、色彩模式、色彩深度、解析度與尺寸等方面來考量。

 

(1) 檔案格式:

一般影像數位化工作會運用到的影像檔案格式主要為RAW檔、TIFF檔與JPEG檔。其中RAW檔為數位相機拍攝後產生的原始影像檔,該檔案沒有經過壓縮,可表現出影像豐富的色彩與層次感,亦可修正白平衡、明暗等等,對於未來有各種應用來說,是非常好的儲存格式,雖然後續的影像處理工作則必須透過原廠相機隨附的軟體或專業軟體(如Adobe Photoshop、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4]Aperture[5]等)才能解檔,但因為可保留拍攝後未經修飾過的影像,也漸漸地被從事數位化工作的單位所採用,作為永久保存用的方式之一[6]。一般也會同時將RAW轉檔成TIFF、JPEG等較為一般流通的檔案格式來做應用。

 

其餘像是TIFF可以說是最容易流通的影像檔案格式,所採用的技術可達到無失真的壓縮,影像品質較高,也因此較常被應用在印刷輸出等專業應用上。至於JPEG則是一種會使影像失真的高壓縮格式,但由於其檔案較小,是目前網路圖檔運用最普遍的格式。各檔案格式特點請詳見下表。

 

表3-1、各種檔案格式特性

 

資料來源:數位攝影的技術,徐明景,2001

 

 

 

(2) 色彩模式:

因為RGB色彩模式所能包含的色彩(色域)比CMYK多,且拍攝出來的影像最先是透過顯示器來觀察,因此色彩模式的選擇最好以RGB為主,若有其他用途,如輸出等,此時再作CMYK模式的轉換即可。

 

(3) 色彩深度:

此部分與選擇的色彩模式有關係,在RGB色彩模式下,R、G、B三色調各佔8 bits(1 Byte),一般電腦設備的顯色模式所採用的色彩深度為24bits[7],稱為24bits全彩模式。現今,在市面上的數位產品中,已有CCD能對R、G、B各單色取樣16bits以上[8],RGB色彩深度便高達48bits,但也因此需要更高規格的配備來處理如此的圖檔。

 

(4) 解析度與尺寸:

數位相機所拍攝的檔案畫素是固定的,因此最後應用所輸的尺寸,是依輸出時的解析度而定。

 

表3-2、畫素與輸出尺寸[9]

 

資料來源:數位列印/輸出聖經,Harald Johnson,頁3-22

 

3. 國內數位典藏計畫規格制訂參考

在國內的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以及文建會國家文化資料庫,均有針對數位化檔案制定參考規格,但因為數位化設備的日新月異,以下內容可供作最基本的數位化規格規劃的參考。

 

表3-3、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檔案規格

 

表3-4、國家文化資料庫檔案規格[10]

資料來源: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國家文化資料庫數位化製作規格,2004[11]

 

 
 

以上雖然論及許多檔案規格,以及不同數位化計畫所制訂的標準,但在規劃時還要注意數位化後所產生檔案規格的大小,這牽涉到單位是否有能力儲存、保存與管理這麼龐大的數位檔案,倘若我們因為為了未來印刷使用,我們選擇了高畫素相機,拍攝RAW檔,到最後卻沒有經費購買儲存硬體,那也是白費的。所以在數位檔用途、經費、檔案規格、儲存之間是必須有捨有得的,在這之間如何衡量,則是需要視各單位實際情況而定。

 

(三)建立數位檔案命名方式

為了便於數位化資料的管理與搜尋,文物數位影像檔在產生後,工作人員便需賦予它具唯一性且具有識別意義的名稱。目前關於數位檔案命名並沒有統一標準,從檔案便於管理的角度,建議在檔案命名時考量下列因素:

 

1. 依檔名可回溯找到數位化物件並辨識此資料是由那一個單位所提供;

 

2. 原始影像檔因不同使用目的而會轉換成不同的檔案格式,因此由檔名必須能知道該檔案是那一物件的那一種檔案格式。

另外,為了讓該檔名能符合各種平台讀取資料,建議在使用檔案命名的字元時符合下料標準:

 

1. 以小寫英文字與數字作為檔案命名編碼組合;

 

2. 不使用 %、/、?、#、*、- 等特殊字元。

 

其他相關的檔案命名建議,讀者可參考國家圖書館數位典藏計畫所規範的數位化命名原則[12]

 

除了普遍性的數位檔案命名原則之外,典藏單位針對瓷器的檔案命名規則制訂,還需特別考量,如何在檔名中表現瓷器的拍攝狀況(全器或局部拍攝)以及遇到一件瓷器有多個組件時(例如當一件瓷器包含一個茶壺及數個茶杯),如何進行檔名建立。下列我們以一件瓷器,包含一個茶壺與三個茶杯為例,說明檔案命名的方式。下表A的部分為此件瓷器的完整影像檔,因而在組件(標灰處)的編號為00,B則表示此件瓷器的第一個組件,因而在組件的編號則為01。另外,若有進行細部紋飾加拍的影像,此部分的影像命名,則將na改為nd,第一張細部紋飾加拍的影像,序號(最後兩碼)則為01,第二張序號則為02,後續依此類推。

 

表3-5、數位化檔案命名參考範例

 

資料來源:國立歷史博物館檔案命名規則

 

(四)後設資料依循標準與規劃

 

由於網際網路的世界是沒有國界限制,也因此用來解釋一件作品的後設資料,其欄位設計,就需特別注意是否方便與國際接軌。以器物類作品而言,在分類上屬於藝術美學類,一般建議參考「藝術品描述類目」(Categories for the Description fo Works of Art,CDWA),或是學科領域的Dublin Core(DC),配合中國古書畫、器物作品的特色,以及收藏單位館藏等的其他需求,設計出符合單位內使用的後設資料欄位。此外針對「數位影像」的部分,也有EXIF[13]、IPTC Core[14]等等的標準來記錄拍攝的相機型號,處理的軟體,拍攝時間,光圈、快門,ISO值、作者、關鍵字、題名,作者題名,版權宣告、URL等資訊,可便於影像的管理。

 

以上不論是數位檔案規格、後設資料等規格的考量,皆會因藏品特性、品質需求、保存方式、展示方式、經費等因素,而有細節上的不同。

 

 

 

三、 設備、人力等規劃

目標的設定、數位化物件的選擇、數位化規格的訂定等步驟完成後,便要思考需要多少的人力、設備,需要怎樣的工作流程,才能逐一完成所設定的目標。

 

(一)數位化方式與設備選擇

雖然傳統相機有其拍攝上的優點,但底片的購買、保存及委外掃描的成本考量上,都是比數位影像直接拍攝來的高,且所花的時間也比較多。因此對於一些剛起步準備規劃數位化工作的單位,建議還是採行數位影像直接拍攝的方式來進行。

 

在各單位所使用的數位影像直接拍攝的設備中,有傳統相機搭配數位機背,也有單眼數位相機。其中數位機背有分掃描式與one shot[15]兩種。數位掃描機背的優點是可以獲得較高品質的數位檔案,對於複製畫或其他輸出印刷的有很大的幫助[16],但是因為是以掃描的方式進行,因此取得一張影像檔的時間會比較長,且在拍攝的時間內不能有任何震動,或是異物從鏡頭前經過,如此就得重新取得影像,而one shot的機背就不會有這樣的困擾,加上現在數位相機或機背的感光元件CCD或CMOS技術的精進,攝得的影像一樣也能做輸出等應用。所以,建議使用相機one shot的方式進行數位化工作。關於設備規格與採購的注意事項則請參考本文第陸章的內容。

 

(二)人力規劃

雖然每個單位的制度不同,擁有的人力資源也不一,但大體上可從以下兩方面來安排人力運用。

 

1. 原單位內編制人員:單位內編制之研究人員或助理,對於館內運作及文物內容有一定的認識及在學科上的專業,故在進行數位化工作時,尤其是在前置作業與後設資料規劃上有很大的助益。

 

2. 外聘人員:

 

(1)技術人員:主要是指對於數位化技術及資訊科技學有專精之人員,如專業攝影師、資料庫、網路設計人員等。

 

(2)著錄人員:在文物資料庫建置後,需有人力將文物資料一筆筆鍵入系統中,這部分可由管內人員執行,亦可聘用有相關學科背景的人進行這項工作。

 

(三)自製與委外

 

現參與數位化典藏的計畫裡,數位攝影的部分是採行招聘人員至典藏單位進行工作。而原本擁有正片的單位,則是選擇品質較好的正片(如無污損等),委託廠商進行高階分色掃描作業。  

  

以上工作考量與規劃完成後,應該再次瀏覽目標、內容、需求與方法之間是否有相違背,或是無法達成的地方。便可開始進行數位化工作。


 <回 到 目 錄>

 

 

[3] 吳國淳,發展博物館藏品數位化後設資料之初步研究-以國立歷史博物館為例,博物館數位化國際研討會論文級,2003,頁257。

[4] http://www.adobe.com/tw/products/photoshoplightroom/

[5] 為MAC系統所使用的影像編輯軟體,http://www.apple.com/hk/aperture/

[6] 大部分RAW檔需配合相機所搭配的軟體才能讀取,因此倘若僅保留RAW檔做存永久保存用,若電腦設備更新,該讀取軟體無法安裝,保留的RAW檔就無用武之地。現在Adobe Photoshop可支援部分市售相機所產生的RAW檔(http://www.chinese-t.adobe.com/products/photoshop/cameraraw.html),對於數位化保存無疑是個很好的工具,或許不久的將來可以支援所有的數位相機,如此RAW檔做為永久保存就能發揮其功用。

[7] 因各單色佔8 bits,故RGB全彩就是8bits*3=24bits。

[8]  PHASE ONE 全產品規格表,http://www.phaseone.com.tw/products/allsize.html

[9] 表格中列印尺寸的部分,主要以英吋為單位,另換算為公分作為參考。

[10] 國家文化資料庫計畫執行期間為民國91年到96年。http://km.cca.gov.tw/

[11]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國家文化資料庫數位化製作規格〉,檢索:2009年2月。http://km.cca.gov.tw/download/rule/93_do_scale.doc

[12] 國家圖書館國家典藏數位化計畫技術規範。檢索:2009年2月。http://readopac.ncl.edu.tw/ndap/ndap-doc-03.htm

[13] EXIF為Exchangeable Image File Format的縮寫,由日本電子資訊科技工業技術協會 (JEITA) 所制定,用來紀錄數位照片的屬性與拍攝相關數據,透過一些支援 EXIF 的影像瀏覽軟體,便可輕易解讀各項 EXIF 規格資料。資料來源:〈數位相片的Metadata:EXIF、IPTC〉,《梁董的吧台後》,發表:2006年3月29日,檢索:2009年1月21日。http://arshloh.pixnet.net/blog/post/5133808

[14] IPTC CORE是另一種嵌在數位影像理的後設資料標準,可定義作者、關鍵字等資訊的Metadata,由致力於新聞資料交換規格制定的國際新聞通訊協會(IPTC)所開發,利用Photoshop或是Acdesee等影像管理軟體,就能讀取IPTC CORE資料。資料來源:〈數位相片的Metadata:EXIF、IPTC〉,《梁董的吧台後》,發表:2006年3月29日,檢索:2009年1月21日。http://arshloh.pixnet.net/blog/post/5133808

[15] one shot是指相機快門開關一次能將影像作擷取的動作,有些機種尚提供4次拍或16次拍的功能,製造商宣稱其品質較1次拍來得好。

[16] 以BetterLight掃描機背系統最頂級的機種為例,具備10,200×13,800的畫素,掃描出的影像在200ppi的解析度下可輸出51×69英吋(129.54×175.26公分)的影像,在300ppi下則輸出34×46英吋(86.36×116.84公分)的影像。(邱芳信譯,2005,3-23頁)









Download: 瓷器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全文下載  瓷器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全文下載 (5.7 MB, 2,564 hits)



評分:

1 Star2 Stars3 Stars4 Stars5 Stars (1 votes, average: 5 out of 5)
Loading ... Loading ...

回應:


請輸入圖片中的文字
請按圖片取得圖片中文字的錄音檔
Click to hear an audio file of the anti-spam 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