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x768 1280x800   Decrease font size for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Reset to normal font size for  -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Increase font size for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瓷器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

Tags: , , 發表: 2009-10-12, 點閱: 39,852 , 加入收藏櫃 , 列印 列印 , 轉寄 轉寄

想加入的書籤: HemiDemi MyShare Baidu Google Bookmarks Yahoo! My Web Del.icio.us Digg technorati furl 加入此網頁到:YouPush . . 推到twitter 推到plurk 推到FACEBOOK

 

 

肆、 物件數位化程序

 

在物件數位化程序,它包含場地器材準備、文物拍攝、色彩管理、後製處理、檔案儲存等等的步驟。此外在本章節的最後,也提供了3D環物攝影的簡單介紹。

 

 

一、 場地規劃

在正式文物拍攝前,需要對於攝影場地進行規劃,選擇最佳的拍攝地點以利拍攝器材的布置與拍攝工作的進行,拍攝地點的選擇考量面向包括:

 

(一)場地愈大愈好,空間大小至少能容納得下拍攝台、燈光、相機、電腦、工作台以及至少兩名的工作人員,同時也須考量物件大小所需要的拍攝距離;

 

(二)拍攝地點盡可能選在全黑環境下以燈具打光進行,如此可避免外在光線因素導致影像色彩失真的情況(若無專業暗房執行拍攝,可在預備進行拍攝的場地裝置遮光布以阻擋外在光線);

 

(三)關於拍攝環境的溫濕度控制,由於陶瓷材質的文物是由礦物等無機物製成,較不易受到溫度、相對溼度、光線等環境因子影響而劣化,因而較無此方面之特殊限制[17]

 

(四)拍攝地點的選擇更需顧及文物的安全性,即盡量縮短文物的搬運移動距離,並妥善規劃文物搬運之動線。

 

 

二、 拍攝器材準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能讓數位內容產出的品質良好且穩定,在拍攝前的器材準備也是很重要的一環,以下針對攝影台、燈具、相機、電腦設備等器材的準備重點稍作介紹。

 

(一)拍攝台

  拍攝台的架設除了需考量文物的大小之外,拍攝背景紙的選擇對於成像的品質也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拍攝背景紙一般灰、白、黑等素色為主,其中白色與灰色都屬於中性顏色,很適合與任何色彩的物件搭配。但仍要注意,物件與背景紙的顏色不宜過於相近,例如物件本身的顏色為淺色,則可選用黑色或灰色背景紙;若物件本身的顏色為深色,則可選用白色背景紙。

 

(二)燈具

  攝影燈主要有冷光燈與閃光燈2種,冷光燈雖然可以維持標準色溫(5000K-6000K),且對於文物的傷害較小,但所拍攝的結果不及閃光燈的成像來得有立體感,因此建議可採用閃光燈做為攝影光源。若是以冷光燈做為攝影光源者,則須在正式攝影前暖燈30分鐘以上,已確保光源色溫的穩定。

 

(三)相機

相機以腳架固定,利用水平儀輔助測量,確認相機是否保持水平,並調整相機與被攝物的角度。

 

(四)電腦設備

在拍攝前需要將相機以IEEE 1394或USB傳輸線與電腦主機作連結,若使用CRT傳統映像管顯示器者,需要先開啟暖機30分鐘以上。

 

(五)色彩校正:

為確保確保文物影像真實,並使影像周邊(螢幕、輸出)對同一影像呈現出最接近的色彩,需要每次拍攝前,或定期進行螢幕、數位相機與印表機的色彩描述檔製作。

 

1. 螢幕色彩校正:以Adobe Gamma進行螢幕色彩校正,或以色彩量測儀器配合色彩管理軟體產生色彩描述檔。

 

2. 數位相機色彩校正:將色彩校對卡放置在光源穩定的拍攝環境下,以相機拍攝校正卡後,啟動電腦校色軟體進行運算,並產出色彩描述檔。一旦光源有所變動,便需製作不同的色彩描述檔。

 

 

 

(六)其他:電腦工作台、瓷器清潔工具、文物拍攝清冊等。

 

除了製作色彩描述檔之外,也需特別注意下述硬體設備的使用情況,避免影響色彩管理的品質:1.數位機背CCD的雜訊;2.螢幕的老化;3.攝影燈燈管的汰換。[18]

 

三、 文物就拍攝定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或國立歷史博物館等機構,對於文物管理都有嚴格的規範,在進行物件數位化時,都須於工作前填寫文物提借清單,並遵循文物保護的相關規範,將物件作清理與持拿。

 

(一)瓷器持拿

 

在執拿瓷器前,應先檢視文物結構是否安全,盡可能高估瓷器的脆弱性,且不宜觸碰瓷器上有特殊彩繪的部分。正確的瓷器執拿方式,應避免持拿器物較脆弱的部分,例如瓷器的雙耳、把手或突出的部分與斷接處,而是以雙手支撐捧住瓷器最穩固的軀幹部分,由底座持起,將其搬運至拍攝位置。大型瓷罐應以雙手手肘與手掌輕輕抱住器物,重心較高之文物可輕靠身體,再將器物托抱起。待移動至拍攝地點,輕放後仍應以雙手抱持,待器物重量平均後,確定為安全狀況時,再緩緩鬆開雙手。[19]

 

一般文物持拿應戴上手套,但因瓷器光滑的表面容易造成手滑,因而必須特別強調手套的防滑性。倘若因瓷器表面過於光滑,不得已需不戴手套直接持拿,則必須保持雙手乾淨與乾燥。不論大小,一次盡可能只持拿一件文物,有蓋的器物也應分開持拿,以免意外掉落或擦撞。如需一次持拿多件文物,應以穩固、止滑的托盤承運,若是將文物由一個房間移到另一房間或上下樓梯,宜採用有墊的籃子或盒子,並內置軟墊防止文物在運送過程裡彼此碰撞,且須注意一籃不宜承裝過多物件。[20]

 

另外,移動器物之前,應確保搬移動線暢通,以及有足夠的空間擺放器物。工作人員從持拿文物開始,至拍攝工作完全結束,最好穿著圍裙或正式工作服,以避免衣服上的鈕釦或裝飾傷及文物,並且將身上的飾品如手錶、手環、識別證等脫下。

 

(二)瓷器清理

 

將瓷器擺放至攝影台前,先以氣泡、真空吸塵或軟刷清理瓷器上的灰塵與污垢,以確保拍攝影像之品質。

 

(三)瓷器就拍攝定位

 

瓷器在拍攝台的擺放位置,應與背景有一定的距離,讓瓷器所處的環境有一個空間感、立體感。如果瓷器擺放的位置與背景太近,會壓縮影像的前景與後景,喪失圖像的立體感。下圖為基本的立體物件攝影拍攝配置,仍須視是拍攝現場之狀況,以及物件之性質作拍攝的調整。

 

圖4-3、立體物件攝影示意圖

資料來源:內容開發公開徵選計畫數位化作業參考,2006

 

四、 試拍與設備調整

 

試拍的用意是在確定燈光、相機與電腦等設備準備是否安排正確,確認構圖,使文物或相關標示牌平均位於觀景窗內呈現。並針對瓷器不同大小、形制、紋飾與色澤進行佈光與鏡頭調整等工作。

 

(一)燈光調整

 

因瓷器外表含有釉的成分,造成在進行數位化工作拍攝時,當光線照射時會在瓷器身上產生反光與光點。在一般商業攝影通常會使用消光劑等方式,在瓷器表面塗抹,以減少被拍攝物的反光問題,但也因為這些都是屬於化學物質,會有侵蝕器物的可能,所以並不建議使用在歷史悠久的器物上,因此如何利用調整打光方式,來克服光點與反光問題,使器物能拍得既美又真,便是瓷器攝影的一大挑戰。下列是一些關於瓷器拍攝時光線處理的參考建議[21]

 

 

1. 關於光點的處理方式:

 

(1) 光點不宜過多,盡量控制在每一個立體面只有一個光點或一條光斑;

 

(2) 不要讓光點的位置落在瓷器的花紋圖案上;

 

(3) 拍攝彩色花紋的瓷器時,可調整燈光角度,使光點落到白色素潔的部位上。

 

 

2. 如何消除瓷器多餘的反光:

 

(1) 使用偏光鏡可減弱或消除反光,把偏振光套在鏡頭前慢慢旋轉,直到從取景器裏看到反光減弱或消失為止;

 

(2) 用半透明的白紙或白色細紗布等,將被攝體包圍起來,只在前面留一孔口,讓鏡頭從孔內對準被攝物體拍攝,其拍攝原理同靜物攝影箱(如圖二所示);

 

(3) 在燈泡前加上一層硫酸紙,使光線柔和。也可加用反光傘,或使用白紙作反光板,把燈光打在反光板上,利用反光拍攝。

 

 

圖4-4、靜物攝影箱[22]

資料來源:內容發展分項計畫數位攝影工作坊

 

五、 影像拍攝

 

曝光與對焦設定無誤後,即可進行拍攝。部分瓷器因形制或紋飾特殊,具有高度研究價值或展示需求,因而需針對瓷器的四個面向、開口、底部以及瓷器身上特殊的圖案、紋飾進行細部加拍。拍攝順序可依平面、立體類別,將器物尺寸大小、規格條件相近者作適宜的安排,可大大地減少拍攝作業時間。[23]

 

六、 檢視影像

 

每當拍攝一張影像後,工作人員(具備影像校驗能力)需馬上確認影像拍攝品質是否適用,檢驗內容包括:

 

(一)是否有異物、灰塵於文物上或成像清楚之區域內;

(二)影像曝光是否正確;

(三)灰階是否平衡;

(四)構圖是否完整;

(五)是否有漏光;

(六)瓷器上的光點是否遮住瓷器上的主要紋飾。

 

七、 後製處理

 

在前置作業的規劃階段,有考量規劃包括線上瀏覽、印刷出版等應用,在後製處理時,便可進行修圖、校色與相關的影像轉檔工作。不論轉成何種的檔案格式,會比較建議保留一份沒有經過任何處裡的原始拍攝下來的影像檔(一般會直接保存數位機背拍攝產生的RAW檔。RAW檔除了記錄感光元件上的每個像素之外,也保留了這些像素的原始參數,不經破壞和壓縮)。影像後製的項目包括:

 

(一)嵌入ICC Profile;

(二)利用專門影像編輯軟體進行影像銳利化、色階以及曲線的調整;

(三)影像轉檔:修改後的圖檔依照單位需求,以TIFF或JPEG格式存檔。

 

八、 檔案的儲存

 

數位相機所產生的數位檔案的大小,以千萬畫素的消費型相機,拍攝最佳品質的JPEG檔為例,動輒大約都是5M以上,更別說是以高階單眼數位相機,或是數位機背所拍攝的RAW檔,都是非常耗費儲存空間的。目前市售的硬碟已有高達1TB(1024GB)容量的規格,對於大量數位化資料的儲存上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很重要的就是一定要以異地備援的方式,將數位檔案儲存不同的光碟、不同的硬碟、磁碟陣列機或磁帶機中,並將這些儲存媒體放置於不同的地方,以防範意外事件發生造成全數的檔案毀損。儲存的數位檔案也應定期安排檢測,確認檔案是否可開啟。

 

九、 3D環物拍攝

 

上述所提及的數位化方式,主要是屬於平面影像擷取,但瓷器屬於立體物件,單就幾張平面影像或許無法詮釋整個物件的完整面貌,所以便可以利用製作3D影像來增強這一部份的缺點。

 

以國立故宮博物院3D環物攝影為例,設備組件包括有相機旋臂控制裝置(控制器物旋轉裝置及垂直相機旋臂之轉動)、器物旋轉裝置(360 度水平旋轉器物角度)、垂直及水平相機旋臂(相機旋臂控制裝置控制垂直相機旋臂,帶動水平旋臂上下之移動以進行拍攝)、相機(擷取器物影像)、相機雲台(連結相機與相機水平旋臂,固定及調整相機角度之用)、個人電腦及影像控制與合成軟體。

 

數位化時,使用影像控制軟體於水平與垂直的面向,在每個固定的角度拍攝一張照片,燈光也需視拍攝情況作調整,以保持影響的一致性,最後利用接圖軟體將這些照片組合,便可變成一個可隨使用者用滑鼠把玩的3D影像[24]

 

不過,若經費上比較不足,數位化立體物件也比較輕小的,也可只購買手動環物轉盤與合成軟體,搭配原有的數位相機、燈光腳架等設備,也能在水平的面向,用手動的方式,以固定的角度拍攝數張2D照片,組成3D影像。下圖為長榮大學屏東縣排灣群諸族傳統藝術文物數位典藏計畫所進行的立體器物3D環物攝影設備的參考範例。

 

圖4-5、立體器物3D環物攝影

資料來源:屏東縣排灣群諸族傳統藝術文物數位典藏計畫數位化工作流程

 

 

圖4-6、手動環物轉盤

資料來源:屏東縣排灣群諸族傳統藝術文物數位典藏計畫數位化工作流程

 

 

此外,故宮博物院亦有針對瓷器等器物的紋飾,利用360度環物攝影,以掃描方式擷取器物表面的影像,所產生的圖檔即是器物表面的完整平面展開圖,對於未來的學術研究或相關應用有不錯的幫助[25]


 <回 到 目 錄>

 

[17] 關於室內溫度與空氣濕度的調節,以室溫20-24℃以及50~65%的相對濕度最適合器物的保護環境。

[18] 國立歷史博物館,九十二年度數位典藏期末工作手冊,頁92。

[19] 郭佑麟,〈「文物持拿安全示範講座」重點說明〉,《國家數位典藏通訊》,2002年第2期。

[20] 影像拍攝文物提借工作流程需知,國立歷史博物館。

[21] LY編,〈瓷器的拍攝技巧〉,人民攝影報。發表:2006年1月6日,檢索:2009年2月2日。http://www.peoplephoto.com/html/2006-1/2006161554001.htm

[22] 靜物攝影箱的設計方式便是藉由半透明的遮光體柔化光線,降低被攝物的反光情況。

[23] 影像拍攝文物提借工作流程需知,國立歷史博物館。

[24] 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3D影像建置流程〉,《數位典藏技術彙編2007年版》。檢索日期:2009年2月。http://www2.ndap.org.tw/eBook08/showContent.php?PK=214

[25] 掃描成果可參考國立故宮博物院,〈華麗彩瓷特展中洋彩大觀〉,檢索日期:2009年2月http://www.npm.gov.tw/exh97/porcelains/overview.html









Download: 瓷器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全文下載  瓷器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全文下載 (5.7 MB, 2,563 hits)



評分:

1 Star2 Stars3 Stars4 Stars5 Stars (1 votes, average: 5 out of 5)
Loading ... Loading ...

回應:


請輸入圖片中的文字
請按圖片取得圖片中文字的錄音檔
Click to hear an audio file of the anti-spam 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