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建築多樣性資源調查暨數位典藏綱要指導計畫」專家討論會議
Tags: 徵稿, 數位典藏, 數位學習, 會議 發表: 2009-09-11, 點閱: 11,177 , 加入收藏櫃 , 列印 , 轉寄專家會議議題內容
議題一、何謂建築?-數位典藏計畫指涉的建築
定義回顧
建築的定義一直是學者專家討論的問題,有廣義與狹義等不盡相同的範疇與解釋。究竟「建築」是什麼?又包含了哪些要素?數位典藏計畫裡所謂的建築指的又是什麼?在進行建築數位典藏工作之前,宜先就這些問題加以釐清。
建築一詞是由希臘字「αρχιτεκτονική」而來(發音為architektonike),可被視為一個工法過程、一項專門技術或是一件歷史文物(Wikipedia,2009)。作為一個工法過程,建築是指設計及建造房屋,有時候也指其他主要提供遮蔽用途的實質構造。廣義而言,建築常包含整體建築環境的設計,從最宏觀的結合一個建築的周遭地景(如城市規劃、都市設計及地景建築),到最微觀的建物構造細節,甚至有時候還包括傢俱;廣泛的來說,建築包含了許多大小不同、繁簡不一的設計工作。就一項專門技術而言,建築是由一群人或機器提供建築相關的服務。若再就一件歷史文物來看,建築通常是包括了建築圖畫,以及一棟建物或任何其他正在進行或已經被建造的構造及行為。
根據我國建築法第四條:「凡定著於土地上或地面下具有頂蓋、樑柱或牆壁、供個人或公眾使用之構造物或雜項工作物均稱為建築物。」依此觀點,建築物是指有計畫、有方法地實行各種築造工程之建構。然而,若提到建築物之典藏,建築的定義就並非只有「築造工程之建構」如此狹義之概念。
許多專家學者均表示,建築的定義和範疇,簡單而言雖指「建築物本體」,但有時候,有些建築本體與它周邊的環境有相互影響的關係。隨著時間的發展,建築物周遭環境亦會跟著改變。建築與其周遭環境的關係是雙向的,故在進行典藏時,建築的周遭環境便會變成影響建築本體使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即環境影響建築,而建築也會影響環境。
每一個建築物呈現之特色與其對周遭環境所造成的影響不盡相同,有些建築是因本身之意義、功能、造型、形式、技術方面等受到重視,有些建築則與周圍環境有良好的互動,形成整體的地景文化等特色,也或者因歷史脈絡等因素而有典藏之價值。不同的著眼觀點,使得典藏之目的、意義與重點也有所不同,了解建築本體及其與環境的關係,才能使典藏時更能完整的顯現資料之珍貴與意義。
本小組建議
綜觀上述相關資料回顧與專家學者之觀點,本小組認為建築在典藏計畫中之定位與意義可分為三個層次:一為建築本體之典藏,二為建築與周圍環境之整體地景典藏,以及建築相關文獻圖面資料之典藏。以下分別就三個層次,說明建築之定義與解釋。
(一)建築本體
某些建築因本身之價值而值得典藏,這些價值的產生可能肇因於此建築之歷史年代、風格特色、工法技術、或具有某種意涵的代表性等,故有需要且有意義將建築本體作典藏保存。
在此種典藏保存工作中,建築之定義偏向狹義的觀點,即「定著於土地上或地面下具有頂蓋、樑柱或牆壁、供個人或公眾使用之構造物或雜項工作物等築造工程之建構」稱之。
(二)建築本體與周圍環境地景
由於建築與其周圍環境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想要典藏建築,就必須將整個環境或地景一併納入典藏計畫中。在這個觀點下,整個建築典藏的定位便比較像是「聚落」或者「街區」的概念,而不僅僅是針對單一的建築本體。在這樣的主張下,必須做審慎的思考與評估,畢竟並非所有的歷史古蹟或重要建築都需要將典藏範圍擴大化。此種層次之建築典藏除原本建物本體外,還包含了非硬體的歷史紋理、人文景觀等保存內容,甚至在這些建築地景中的使用活動中,也牽涉到了當地的民情風俗與習慣等。
在整個地景層次的建築典藏中,建築之定義便呈現較為廣泛的範疇,即「建築除狹義的指單體築造工程之建構物外,更廣泛的包含了整體建築環境的設計,宏觀的結合一個建築的周遭地景,如城市規劃、都市設計及地景建築、人文歷史脈絡等,可被視為一個包含各種設計系統與人文史料的事件」。
(三)建築相關文獻圖面及口述歷史資料
在建築典藏中,尚有一種典藏類型是針對建物的文獻圖面資料作保存。有些重要建物在現今已不復存在,但過去曾有相關圖稿文獻,如構造圖、手繪稿等,對該建築做詳實記錄,則此些圖面資料便有其文獻參考之保存價值,故實有必要將之典藏數化。此外,有一些高齡的匠師,有著豐富的施作經驗,參與過重要的建築工程。但這些寶貴經驗尚未形諸文字記載,亦有必要以口述歷史之方式,儘速加以記錄。
在此種層面中的建築典藏,便不是針對實體建物或環境地景,而是將與該建物有關之圖面資料或口述經驗作典藏工作,以作史料之留存。
議題二、數位典藏計畫建築分類之原則
建築分類方式之回顧
分類的價值在於透過合理而有意義的共同基準,呈現出事物之間的脈絡關係,並方便其搜尋與查考。建築亦不例外,且其分類方法相當多元。在建築的語典、百科或建築類書籍中,有依年代、文化、功能等不同的分類方式,分述如下:
(一)依年代分類
以年代作區分,是依時間的演進將建築作歸納。如此編年式排序的特點是可以清晰呈現建築文化的發展脈絡,例如陝西師範大學所出版的〈世界建築圖鑒〉即依年代分成:遠古建築(約西元前3000年)、古希臘建築(西元前800年~西元前30年)、古羅馬建築(西元前30年~西元4世紀)、中世紀建築(西元4世紀~13世紀)、文藝復興建築(西元14世紀~16世紀末)、16~19世紀建築(西元16世紀~19世紀末)、現代建築(西元19世紀末~20世紀末)等類別。
(二)依文化分類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所資助的「建築語典」計畫,被視為近年最大規模臺灣建築基礎研究,把原住民到近現代的臺灣建築,作全面與正確的解釋。2004年開始由建築學者林會承、邱博舜、徐明福、黃俊銘與傅朝卿等人所撰寫的〈臺灣建築語典〉,因緣起史前至近現代的台澎金馬建築,包括南島語系民族、荷西、漢式、清末洋式、日式與近現代等七個文化期,分就形制變遷、建築類型、形式作法、空間與使用及營建系統等五個面向,將各時期內與建築有關的人事時地物分條分目編寫,是將建築按文化作分類。
(三)依功能用途分類
以生活中的實用面向當作思考點,依建築所提供的功用當作分類依據的是日本所出版的〈日本知名建築精選圖鑑〉。內容建築的挑選是從象徵日本走向西化與近代化的明治時期、到現今的平成時代,圖鑑中以「治(官廳、地方自治體、金融、警署、郵局、稅務機關)」、「產(辦公設施、工廠、倉庫、店舖)」、「集(車站、大會堂、劇場、博物館、美術館、水族館、競技場、塔、觀測所、展示場)」、「學(學校、教堂)」、「居(飯店、旅館、宿舍、集合住宅、豪門大院、醫院)」「軍(鎮守府、軍品社、兵工廠遺跡)」區分為六大類別,對足以作為象徵精神的建築物逐一作介紹。
上述各書籍的邏輯編排方式,是作者或編者們依據收錄建築的範疇為基礎所做的分類方式,有的是為了凸顯不同建築在時間軸上所扮演的角色;有的是為了彰顯不同文化、建築風格之間的差異性;有的強調的不是脈絡重要性而是建築存在的使用意義為何。因此以分類的目的來看,分類對區分建築的硬體種類是有幫助的。
在回歸到建築典藏的分類意義作思考時,國內建築學者則認為當前雖有許多建築分類方法,但普遍還是以年代時間、形式、功能用途等概念為三種最常用的方法。
本小組建議
建築典藏工作將建築做分類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能套用在建築典藏的資料庫中使用,亦即與後設資料(metadata)建置有高度相關。為了讓使用者方便理解,分類系統通常多採用樹狀結構的展開方式呈現。不管是從建築類書籍的分類方式來觀察,還是擷取建築專業學者的意見看法,建築的分類方式都相當多樣且多變,可以從時間年代、不同時期的風格、形態機能或是功能用途來區分,甚至可以混合在一起當作延伸使用。不管哪一種分類方法,都希望可以達到分類目標的意義,不僅讓每一棟建築都找到自己的定位,也讓使用者方便又快速的找到欲搜尋的建築物資料。因此,綜觀目前分類情況與專家學者觀點,本小組建議建築典藏時之分類原則如下:
1. 可以同時就時代、文化及功能等面向,分別建立其分類系統;然後就各面向細分成各子細項,建構不同面向的樹狀分類體系。
2. 為考量將來典藏的建築會不斷累積增加,分類時應保留未來增減的彈性,以讓每一個建築都可順利歸檔。
有關臺灣建築metadata建置以及其與分類系統的關係,詳見議題四之說明內容。
議題三、建築數位典藏的篩選原則與標準
放眼臺灣,可供典藏之建築物甚多,但應如何恰當的篩選,牽涉到典藏之優先性、迫切性等因素。因此,在選擇典藏的對象前,宜有統一的篩選標準,同時可供未來在公開徵集計畫時,有所參考依循。
相關資料之整理
依據相關資料與專家學者之意見,本小組由歷史性、稀少性、急迫性、及代表性等四個方面來討論值得典藏之建築。
(一)歷史性
以目前典藏情形,建築典藏是以重要古蹟為主。古蹟常因時間性的久遠,而在建築史、生活史、構造史等方面有其相當的重要性與代表性,能連結社會、文化發展中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或重要思想的轉變。因此,典藏古蹟不僅能展現過去的集體記憶,亦可讓生活於現今的人們,藉此了解與認識過去某類型的生活方式、行為或特殊的建構技術等。
然而,現存有些在歷史上有重大意義而應做典藏之建築,並不一定達到標準而被劃定為古蹟,但其確實是歷史發展上之重要建物而有典藏價值。此種建築一則可能不為大眾所知、亦被忽略;二則可能涉及政治、軍事等敏感性議題而不易典藏,如橫山指揮所、總統府等類型之建物。這些有代表性之歷史建築應透過某些組織或方式找尋出來,並透過機構進行典藏工作。
(二)稀少性
某些建築物因具有稀少性,除容易受時間或年代變遷而影響外,也會因文化或技術上的失傳而消失,如目前臺灣原住民建築,具備了文化特色與數量之稀少性,因此有典藏之必要。
(三)急迫性
在各類建築中,也有一些是面臨消失危機而有急迫典藏必要之建築。有許多未被指定為古蹟的建物,在時間的流逝下,面臨被拆除、傾圮、或馬上有消失可能的危機,如日式宿舍、樂生療養院等;或者有因習俗等因素造成建築的消失,如蘭嶼當地之習俗,是在蘭嶼人過世後,便將其生前住屋拆除,若虛典藏則有時間上之限制;再者,尚有因天然或人為災害而導致重要建築損毀者,便需急切性的投入典藏工作。無論是年代久遠、習俗或是災害等因素,此種類型之建築均因有消失之危機而需要優先被典藏。
(四)代表性
上述提及值得典藏之建築,大多為已有相當年代之歷史建築,具備歷史之意義、稀少性特色、或有典藏之急迫性,然而仍有其他具有不同代表性之現代(當代)建築,亦應是建築典藏中需被關切的部分。此外,現代建築也可能在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如101大樓等,然而此種建築目前看來因仍可能存在許久,並無典藏之急迫性,因此雖有典藏需要,但非短期典藏之重點。此外,現代建築均已電腦化作業,相對留有完整圖檔與相關記錄,可透過相關辦法或規定,促使建築營造單位提供數位檔,對於典藏工作較為容易且有利。
本小組建議
本小組依據上述專家學者之建議與相關資料回顧,擬訂建築典藏之篩選準則,並分別針對各準則做短程、中程、長程之建議。並提供民眾參與方式之建議方案。
(一)建築典藏之篩選準則
1. 歷史建築經劃定為古蹟,可逐年依序典藏之。
2. 未被劃定為古蹟,但在文化、政治、軍事或其他各方面有重大意義之歷史建物。
3. 具有稀少性之特色建築。
4. 在文化或技術等方面有失傳可能,及有被拆除、傾頹等消失危機之重要建築。
5. 具有不同時期代表性之重要建築。
上述之五項優先典藏之準則,有些較有急迫性,有些則可在逐步典藏之,因此建議將各項準則由短、中、長程來進行典藏工作。
短程:第4項、第3項、第1項(依優先順序排列)。
中程:第4項、第3項、第1項、第2項(依優先順序排列)。
長程:第1項、第2項、第5項(依優先順序排列)。
(二)篩選典藏建築之參與對象與方式
此外,本小組認為,在選擇典藏建築時,其實可有更廣泛的參與者,甚至使民眾也能參與,例如:進行民眾的提案、票選活動等;此外縣市亦可分別進行當地的重要地標、擁有集體記憶建築之選擇。建築典藏之篩選除以專家學者意見為主外,亦可以此種民眾參與之方式為輔,建立共同討論平台,使典藏更能獲得認同,也更為民眾所了解與接受。以下為本小組初擬訂之辦法,可供參考:
1. 第一階段:建立網路或其他相關民眾可使用之平台,由民眾提供意見及票選其認為重要或值得典藏之建築,藉此廣徵民眾意見。
2. 第二階段:經由統整,將民眾意見歸納,並舉行專家會議,再由專家學者針對民眾之意見進行討論,並納入其專業建議,提出值得典藏之建築。
3. 第三階段:彙整民眾與專家意見,篩選出值得典藏之建築。
議題四、臺灣建築後設資料(metadata)系統之建置
在建築學界,後設資料(metadata)並不是大家都熟悉的領域,但在典藏工作中,建築後設資料之建置的確是必要性的。透過有系統的後設資料分類,才能有效整合臺灣建築界的資料檔案,不只能有效的查詢典藏成果,更可以配合加值應用面,達到效益。本小組與數位典藏總計畫中之臺灣AAT小組合作,參酌美國The Getty研究中心「標準與詞彙」研究主題所研發的一套標準「藝術與建築索引典(Art and Architecture Thesaurus)」,並配合我國建築研擬出臺灣建築後設資料分類系統,以下為詳細內容之說明。
「藝術與建築索引典」暨建築小組與AAT-TAIWAN計畫合作說明
(一)「藝術與建築索引典」與AAT-TAIWAN計畫
「藝術與建築索引典(Art & Architecture Thesaurus,AAT)」係由美國J. Paul Getty Trust(蓋堤基金會)研發與出版的一套結構性的字彙,具有層級式的資料庫,包含約34,000個概念,131,000個詞彙。AAT內,含有已結構化的字彙,用來描述藝術、建築、裝置藝術、物質文化和檔案素材。AAT所涵蓋的時間範疇從古至今,範圍具多文化和國際性。雖然範圍一開始是以西方為主,但AAT不斷地擴編,以涵蓋全世界各地所有的文化,目前也已有AAT-Taiwan之合作計畫。
AAT-Taiwan計畫是與美國Getty Research Institute(GRI)合作進行的AAT中文化研究計畫,由數位典藏總計畫辦公室統籌規劃,以知識組織系統的方式進行多語化索引典,並將與典藏系統整合,提供多語言查詢及瀏覽。旨在研發與落實本國家型科技計畫多語化的知識工程,以進行中英文詞彙對照與翻譯,達到多語化索引典(英文、法文、西班牙文、義大利文、荷蘭文及德文),並與典藏系統整合,以提供具語義的數位藏品多語查詢及瀏覽。GRI也希望能藉由與臺灣國家型計畫的合作,提升「藝術與建築索引典」亞洲文化的內容,及中文化的落實,目前已完成7,600個詞條及定義的中譯(1/5 AAT詞彙),預計2009年底將共完成12,000個詞條(1/3 AAT詞彙)。
(二)數位典藏建築小組與AAT-Taiwan計畫之合作
建築小組與AAT-Taiwan計畫小組於今(2009)年5至7月時進行建築主題先導研究之合作,主要目的為了解多語言詞彙之間的連結程度、詞彙的概念結構狀況等。首先選擇30個臺灣傳統建築的詞彙及原始知識架構(建築小組提供),進行詞彙等同關係對照分析、進行詞彙概念結構分析,並分析詞彙如何回饋數位典藏系統的利用。
(三)AAT詞彙結構簡介
每筆AAT記錄的焦點都稱之為「概念」,為符合ISO與NISO標準的索引典,辭彙中分等同關係、階層關係、聯想關係;結構組成則有七大層面(facet),各層面下又包含層級(hierarchy)之架構,分別為:
1. 相關概念層面:相關概念。
2. 物理屬性層面:屬性和特性、狀態和結果、設計元素、顏色。
3. 風格和時期層面:風格、時期。
4. 代理者層面:人、機構、生物。
5. 活動層面:學科、功能、事件、體育和心智活動、過程和技術。
6. 材料材質層面:材質。
7. 物件層面:物件群組和系統、物件種類、組件、建築環境、裝潢和裝備、視覺和聽覺溝通。
u 建築後設資料與建築分類之關係
建築後設資料與建築分類有高度相關,但在操作上,分類的方式是提供給建置後設資料時的欄位參考。前述議題二提及建築之分類,主要有依年代、文化、形式、功能等不同的分類方式,因此在後設資料資料庫中,年代、文化、功能便會分別成為整個資料庫架構下的重要搜尋欄位,而這些欄位就是建築後設資料各層面分類下中的層級項目。
本小組建議
一、建築後設資料之架構
本小組參酌藝術與建築索引典中的層面(相關概念、物理屬性層面、風格和時期層面、代理者層面、活動層面、材料材質層面、構件層面)與各層面下之層級概念,配合臺灣建築資料,並依據所需,初擬臺灣建築典藏後設資料資料之架構(見下頁圖)。本小組採先列出大方向的層面,再細分各項下之層級,不會僅有一種大至小的架構,而是以各大層面多元並存的方式設計,由不同角度去切割架構,因此一棟建築便可以從不同途徑去搜尋到所需資料。
本架構共分八個層面,分別為名稱、相關概念層面、物理屬性層面、風格時期層面、代理者層面、活動層面、材料材質層面、物件層面,此八個層面即為建築後設資料之整體架構;各層面下又分層級,即為後設資料之搜尋欄位。各層面與層級之意義與內容詳如表(見附表1)說明。
附表1 建築後設資料架構之層面與層級說明表
層面與層級 |
定義與內容 |
|||||||
建築名稱 |
指建築物之稱謂,包括主要名稱與其他坊間別名。 |
|||||||
層級 |
主名 |
指建築之官方名稱,或正式的名字。 |
||||||
別名 |
為建築之其他名稱,可能是民間流行的其他名稱或相關由來之別稱。 |
|||||||
相關概念層面 |
指與該建築有關之概念,包括建築物之類別、古蹟等級(若為古蹟)、影音資料、參考文獻。此層面可視登錄資料情況做彈性調整,原則上可再增減有關概念之欄位。 |
|||||||
層級 |
類別 |
指建築物之類型,如為寺廟類、民居類、園林類…。 |
||||||
地理 位置 |
地址 |
指該建築所座落之正確門牌位置。 |
||||||
經緯度 |
該建築對照到全球經緯度之正確位置。 |
|||||||
建築環境 |
指營造建築相關環境背景而建構之地貌,或是建築周遭之天然景觀。 |
|||||||
古蹟等級 |
若建築物為古蹟或歷史建築,則列出其被文建會指定為古蹟等級,或市府指定之歷史建築。 |
|||||||
影音資料 |
相關可供參考之影片、圖像等有關媒體資料。 |
|||||||
參考文獻 |
與該建築物相關之史料、研究或詳細之演變史與由來等資料,均可放入參考文獻中備查。 |
|||||||
物理屬性層面 |
指建築整體可感知或可測量特徵之外觀資料,包括狀態、設計元素、外觀顏色、格局、面積、樓層數。 |
|||||||
層級 |
狀態 |
針對建築本體作形式和目前呈現結果之描述語。 |
||||||
設計元素 |
設計元素層級主要用在說明建築裝飾上的設計,如傳統化和重覆形狀及形式的安排等建築特徵。 |
|||||||
外觀顏色 |
指建築外觀的顏色名稱,和透過視覺所感知的顏色層次之有關詞彙。 |
|||||||
格局 |
指主體建築物內部之隔間方式與構造。 |
|||||||
面積 |
基地面積 |
建築基地之水平投影面積,以平方公尺為單位。 |
||||||
建築面積 |
依建築技術規則設計施工編第1條規定:建築物外牆中心線或其代替柱中心線以內之最大水平投影面積,以平方公尺為單位。 |
|||||||
樓層數 |
建築物本體之實際樓層數。若該建物有不同之樓層高度,則以主要之建物樓層高度為準。 |
|||||||
風格時期層面 |
指與建築相關的風格類型及重要歷史事件之時期。 |
|||||||
層級 |
風格 |
指建築物之重要(文化)風格之名稱,例如:日式建築、鄒族建築、折衷式建築、三合院…。 |
||||||
時期 |
興建年代 |
指建築物第一次興建完工之年代,以西元年份紀錄。 |
||||||
毀損年代 |
指建築物毀損而不能再使用之年代,以西元年份紀錄。 |
|||||||
重建年代 |
在歷史上重要重建完成之年代(若有多次重建案例,則標示最有代表性之重建年代,其餘之修復或重建資訊則放入相關概念層面中之參考文獻中備查),以西元年份紀錄。 |
|||||||
代理者層面 |
與建築之管理或相關人物或團體有關之層面,可分為人與機構層級。 |
|||||||
層級 |
人 |
建築師 |
指建築物之設計者。 |
|||||
管理人 |
目前管理建築之主要人士。 |
|||||||
相關人物 |
與該建築有關之人物,可能為寺廟中的祭祀神祇或該建築之紀念之歷史對象等。 |
|||||||
機構 |
土地權屬 |
擁有建築所在土地之所有權機構或組織(機構包括公共或是私人機構,也可能是介於其中的慈善團體,並同時涵蓋行政和政治機構等)。 |
||||||
管理單位 |
指目前管理建築之相關機構或單位。 |
|||||||
活動層面 |
此指建築在特定方面所應用的方法,以及發生在材質或物件上的過程。 |
|||||||
層級 |
工法 |
指建築物在建造時所運用之方式,包括由建材生產到建築規劃設計、施工、使用、管理、及拆除等一系列過程。 |
||||||
功能 |
指建築的使用功能,如居住、商業、工廠、寺廟…。 |
|||||||
材料材質層面 |
此層面指建築本體之物理本質的相關詞彙,來源包括天然、人工或綜合的物品。 |
|||||||
層級 |
材料 |
指建造建築所運用道之天然、人工或綜合性之各種類型之物品。 |
||||||
構件層面 |
此層面為組成整體之細部構件。若典藏之對象是整個建築環境,則構件可以是各建築單體、道路、橋樑…;若典藏之對象為單體建築,則構件則可能為其中的門、窗、傢俱等內部裝飾物。此項目可視典藏內容彈性填寫,並可依實際數量增加構件數量。 |
|||||||
層級 |
構件群組 |
為組成此筆建築資料之各個構件。 |
||||||
構件名稱 |
即為各構件之名稱。 |
|||||||
構件類別 |
指各構件屬於建築中之何種組件,如屋簷、柱式等種類之說明。 |
|||||||
構件尺寸 |
包括構件之寬、高、深,以公分為單位記錄。 |
|||||||
樣式描述 |
指將該構件有關之形體外觀做細部之描述。 |
|||||||
二、建築後設資料架構之實作範例參考
本小組利用「台北市孔廟」為實作案例對象,試填建築後設資料之各欄位。詳細結果如附表2。
附表2 建築後設資料架構實作範例-台北市孔廟
層面與層級 |
欄位說明 |
|||||
建築名稱 |
||||||
層級 |
主名 |
台北市孔廟 |
||||
別名 |
台北孔廟(簡稱) |
|||||
相關概念層面 |
||||||
層級 |
類別 |
廟宇 |
||||
地理 位置 |
地址 |
臺北市大同區大龍街275號 |
||||
經緯度 |
東經121度30分57.6秒(121.516) 北緯25度4分18.2秒(25.071722) |
|||||
建築環境 |
座落於台北市 |
|||||
古蹟等級 |
國定三級古蹟 |
|||||
影音資料 |
||||||
參考文獻 |
相關書籍: 1.李泰昌(2004),臺灣的古蹟,台北,遠足文化。 2.莊永明(1991),台北老街,台北市,時報出版社。 3.緒方武歲(1943),臺灣大年表,臺灣文化出版社。 4.李乾朗(1998),台北市古蹟簡介,台北市民政局。 5.又吉盛清(1997),臺灣今昔之旅【台北篇】,台北,前衛出版社。 相關網站: 台北市孔廟全球資訊網,http://www.ct.taipei.gov.tw/。 相關詞彙:祭孔大典、祭孔儀式。 |
|||||
物理屬性層面 |
||||||
層級 |
狀態 |
開放中參觀、祭祀中 |
||||
設計元素 |
與孔子思想或學說有關 |
|||||
外觀顏色 |
主體為黃瓦紅牆 |
|||||
格局 |
四進兩護龍 |
|||||
面積 |
基地面積 |
13,777平方公尺 |
||||
建築面積 |
總建築群約3,000平方公尺 |
|||||
樓層數 |
1F |
|||||
風格時期層面 |
||||||
層級 |
風格 |
閩南風格 |
||||
時期 |
興建年代 |
1884年 |
||||
毀損年代 |
1907年 |
|||||
重建年代 |
1939年 |
|||||
代理者層面 |
||||||
層級 |
人 |
建築師 |
王益順 |
|||
管理人 |
孔廟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由民政局局長兼任 |
|||||
相關人物 |
孔子(主祀對象) |
|||||
機構 |
土地權屬 |
台北市市有地 |
||||
管理單位 |
台北市政府民政局孔廟管理委員會 |
|||||
活動層面 |
||||||
層級 |
工法 |
- |
||||
功能 |
祭祀、觀光、休閒活動 |
|||||
材料材質層面 |
||||||
層級 |
材料 |
黃瓦紅牆、水泥磚牆、石柱、磁磚 |
||||
構件層面 |
||||||
層級 |
構件群組 |
中軸線之主要建築,由南向北依序為萬仞宮牆、泮池、櫺星門、儀門、大成殿及崇聖祠。東邊為東廡,西邊為西廡。 |
||||
1.構件一名稱 |
萬仞宮牆 |
|||||
構件類別 |
牆 |
|||||
構件尺寸 |
- |
|||||
樣式描述 |
四字書於水泥磚牆外側,牆內側則彩繪一隻麒麟。 |
|||||
2.構件二名稱 |
泮池 |
|||||
構件類別 |
拱橋 |
|||||
構件尺寸 |
- |
|||||
樣式描述 |
三孔的石拱橋,兩側圍以石雕竹節形欄杆。 |
|||||
3.構件三名稱 |
櫺星門 |
|||||
構件類別 |
歇山重簷式屋頂 |
|||||
構件尺寸 |
- |
|||||
樣式描述 |
面寬七間,石柱上有兩種不同色澤的石材,青綠色為「青斗石」,乳白色為「泉州白石」。 |
|||||
4.構件四名稱 |
儀門 |
|||||
構件類別 |
門 |
|||||
構件尺寸 |
- |
|||||
樣式描述 |
步口廊亦用石柱,但未雕龍;廊牆上嵌有交趾陶飾。 |
|||||
5.構件五名稱 |
大成殿 |
|||||
構件類別 |
殿 |
|||||
構件尺寸 |
- |
|||||
樣式描述 |
面寬五開間,進深六開間,共用42根巨柱;重簷歇山式屋頂,有兩層屋頂,四周設走馬廊 |
|||||
6.構件六名稱 |
崇聖祠 |
|||||
構件類別 |
祠堂 |
|||||
構件尺寸 |
- |
|||||
樣式描述 |
採露明方式,可以看到屋樑及瓜柱之雕飾;屋架使用「三通五瓜式」,即三支通樑與五支短柱。 |
|||||
議題五、建築數位典藏之應用面
典藏計畫最終的目的便是在其應用層面,有效的將數化資料做應用,才能達到真正目的,並使典藏成果能有更多的推廣,最終與教育學習等其他領域做更緊密的結合。依據不同之應用推廣,典藏資料的精細度也有所不同。
u 本小組建議
在提出典藏計畫應用面之前,首要解決的應是法律問題。資料數位化後能否公諸於網路或其他活動的決定權在於資料原本擁有者,而非數化工作者。然而,目前在全世界和臺灣對於一些版權問題仍舊有模糊地帶,也沒有太多的判定,因此在真正的加值應用前,本小組建議相關的法律規範與問題應先有根本的解決,以利後續應用層面之推動。以下則提出數個可能之應用方向與提案建議。
(一)觀光導覽之應用
觀光導覽是最常見的應用。觀光之應用通常分為虛擬實境的介紹與現實生活中之運用。在虛擬實境之應用方面,需將建物做詳細的3D建模,通常是供人觀賞;而現實生活中所運用到的方面,則通常是針對觀光客或來訪者,以圖面或文字說明指引,提供符合現況的資訊;此外,目前也已有專家學者針對PDA、平板電腦導覽、二維條碼等,進行結合使用之測試。
(二)鄉土教育之推廣
數位典藏是一個相當豐富的資料庫,可作為參考教材,或者可供原始素材之查考,因此發揮在教育上尤其可見成效。建議將典藏之資料用分流方式,改寫成各個群體可以接受的版本,如分為兒童版本、中學生版本、一般民眾版本等,落實臺灣建築的鄉土教育。而此種後端推廣的教育方式,有賴完整的資料庫系統。
(三)都市審議之運用
都市的數位化典藏亦是一個宏觀的建築典藏。此種典藏方式之結果,可與都市審議機制做結合與運用,以羅馬與Google合作案為例,便是將整個羅馬城做數位化的建置。目前臺灣還沒有這樣大規模的建築典藏,但是已有淡水、澎湖花宅等實作經驗。未來應可結合地理資訊系統,進行都市規劃的數化典藏,以供都市發展研究,以及都市設計審議應用。
(四)娛樂行銷之效益
有專家學者提出在娛樂行銷上的應用方式,即將3D典藏成果建成電腦遊戲的場景,推廣的同時,也能同時行銷臺灣的建築與景致。除有助於國內的企業行銷外,間接還可促進觀光效益。
參考資料
u 相關書籍
內田青藏(2008),日本知名建築精選圖鑑,日本,昭文社。
林會承、邱博舜、徐明福、黃俊銘、傅朝卿(2007),臺灣建築語典,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2009),營建署。
建築法(2009),營建署。
陝西大學出版社編輯部(2008),世界建築圖鑒,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u 網頁資料
Wikipedia,http://en.wikipedia.org/wiki/Architecture,搜尋日期:2009.08.03。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搜尋日期:2009.08.24。
u 數位典藏建築小組訪談資料
訪談記錄1-閻亞寧、徐裕健老師,
http://140.112.40.4/bpresults/teldap-arch/簡報檔/訪談記錄1-閻亞寧徐裕健老師.rar。
訪談記錄2-黃瑞茂老師,
http://140.112.40.4/bpresults/teldap-arch/簡報檔/訪談記錄2-黃瑞茂老師.rar。
訪談記錄3-黃志弘、林會承老師,
http://140.112.40.4/bpresults/teldap-arch/訪談簡報/訪談記錄3-黃志弘林會承老師.ppt。
訪談記錄4-施乃中、施宣光老師,
http://140.112.40.4/bpresults/teldap-arch/訪談簡報/訪談記錄4-施乃中施宣光老師.pdf。
後設資料共通欄位 (36 KB, 637 h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