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 -
Posted By 陳 禮義 On 十一月 8, 2007 @ 8:33 am In 數位化書籍 | No Comments
本文主要在於介紹自然科學博物館關於代表性之脊椎動物化石標本,依循生物分類系統,完成數位化建檔工作之主要流程。
計畫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計畫名稱:地質學典藏計畫數位化計畫─脊椎動物化石子計畫
[1] 計畫簡介 |
在進行脊椎動物化石數位化工作之前,須先了解標本之相關背景。並向科博館「古生物學門蒐藏經理」調借標本原始檔案(圖一)。<[39] 目錄>
圖一、調閱標本相關資料,進行標本基本資料查詢
圖二、在蒐藏庫做核對儲位調查,並確認化石狀況
利用現有標本清冊加以整理修改、製作詳細標本清單,清單內包括標本之分類、儲位、分類等基本資料(圖三)。<[41] 目錄>
圖三、詳細清單之整理、建檔
圖四、相關表格設計製作
由於蒐藏庫中有豐富的化石典藏品(圖五),所以挑選標本時,主要選擇具有特色及代表性之標本。
圖五、地質蒐藏庫內有豐富的化石標本
圖六、標本挑選,瞭解標本狀況
圖七、小型標本挑選
圖八、利用修磨機清理化石表面的附著物
圖九、細緻的構造需借助立體顯微鏡來進行修整工作
圖十、研究人員利用微型振動機清理包裹的基質岩石
圖十一、將固化漆均勻塗佈於標本表面之脆弱部分
圖十二、由技術人員用特殊材料修補標本裂縫
圖十三、針對裂縫或破損地方灌注B72填補加強
圖十四、利用陶土對缺損部分塑形復原
圖十五、利用白色石膏復原後的脊椎動物化石
圖十六、利用矽橡膠及玻璃纖維樹脂翻製化石
圖十七、由館內技術人員進行化石標本的拍攝
圖十八、利用專業正負片掃描器進行幻燈片掃描
圖十九、利用平台式掃描器進行負片掃描
圖二十、使用平台式掃描器進行照片掃描
圖二十一、掃描器設定及掃描時之電腦畫面
圖二十二、運用Photoshop等軟體對掃描影像檔做修整與檢核
圖二十三、將掃描好之影像檔,依網站需求降階轉檔,並分別儲存
圖二十四、運用Word等軟體,將所收集之解說資料分別建立成文字檔
圖二十五、建立單一標本資料檔內有分類、簡介等資料,以利日後建立Metadata
圖二十六、利用Windows內建備份功能,將影像檔及文字檔案儲存於MO備份
圖二十七、利用Nero燒錄軟體,將影像檔及文字檔案燒錄成光碟備份
圖二十八、架構地質學「脊椎動物化石」分頁
圖二十九、綜合介紹區之文字檔及網站成果
圖三十、綜合介紹區之影像檔及網站成果
建置數位典藏知識單元(圖三十一),及各標本之Metadata,包括化石標本之學域、學門、類別等資料(圖三十二),以便在數位博物館中搜尋瀏覽數位化石標本的各項相關資料(圖三十三)。<[56] 目錄>
圖三十一、串聯影像、文字、文獻資料上傳至資料庫
圖三十二、輸入各標本之Metadata建立資料庫
圖三十三、網站呈現
文字撰寫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地質學典藏數位化計畫脊椎動物化石子計畫 助理 張光羽先生
圖片拍攝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 地質主題小組助理 張瑞芸、陳嘉萍
部分圖片提供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地質學典藏數位化計畫脊椎動物化石子計畫
圖文編輯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 地質主題小組助理 張瑞芸
以上數位化工作流程簡介之文字,主要是參考「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典藏數位化計畫脊椎動物化石子計畫工作流程調查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門—國家典藏數位化計畫中程綱要計畫書—地質學典藏數位化計畫》。
致謝
感謝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典藏數位化計畫脊椎動物化石子計畫主持人 程延年博士、協同主持人 張鈞翔先生與助理張光羽先生協助調查與拍攝。<[57] 目錄>
Article printed from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
URL to article: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108
URLs in this post:
[1] 計畫簡介: #01
[2] 脊椎動物化石數位化工作流程圖: #02
[3] 數位化工作流程說明: #03
[4] 一、查詢及整理脊椎動物化石標本之基本資料: #04
[5] (一)瞭解標本基本資料: #05
[6] (二)核對儲位、調查館藏標本狀況: #06
[7] (三)詳細清單之整理: #07
[8] (四)相關表格設計製作: #08
[9] 二、: #09
[10] 挑選欲數位化之標本及借出標本: #09
[11] 三、: #10
[12] 標本前置處理: #10
[13] (一): #11
[14] 標本清理: #11
[15] (二): #12
[16] 標本強固處理: #12
[17] (三): #13
[18] 標本修補: #13
[19] 四、: #14
[20] 化石復原、複製化石標本: #14
[21] 五、拍照: #15
[22] 六、正負片及照片掃描,產生影像數位檔: #16
[23] 七、: #17
[24] 影像修整與檢核: #17
[25] 八、: #18
[26] 轉檔(降階轉檔): #18
[27] 九、: #19
[28] 文字解說資料收集與整理,撰寫說明內容,文字素材數位化: #19
[29] 十、: #20
[30] 媒體之保存,影像檔儲存備份: #20
[31] 十一、: #21
[32] 建置應用典藏數位博物館,架構「地質學」之「脊椎動物化石」分頁: #21
[33] 十二、準備典藏數位博物館之綜合介紹區說明之文字檔及影像檔,供資訊組建立: #22
[34] 十三、Metadata之建置,建立典藏數位博物館之典藏知識單元: #23
[35] 備註: #24
[36] 目錄: #00
[37] 目錄: #00
[38] 目錄: #00
[39] 目錄: #00
[40] 目錄: #00
[41] 目錄: #00
[42] 目錄: #00
[43] 目錄: #00
[44] 目錄: #00
[45] 目錄: #00
[46] 目錄: #00
[47] 目錄: #00
[48] 目錄: #00
[49] 目錄: #00
[50] 目錄: #00
[51] 目錄: #00
[52] 目錄: #00
[53] 目錄: #00
[54] 目錄: #00
[55] 目錄: #00
[56] 目錄: #00
[57] 目錄: #00
Click here to 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