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 -

Posted By 徐 千禾 On 六月 1, 2010 @ 1:55 pm In 數位化書籍 | No Comments

 

 

 

壹、 引言

 

全球知名的探索頻道(Discovery Channel),大家或多或少都曾看過所製播的節目,節目內容涵蓋有科學、歷史、人文、自然、科技、探險等層面,除了介紹自然生態的部分,還另發展出動物星球頻道,以輕鬆的方式,傳達生物的知識與生態保護的重要性,不僅有娛樂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具有教育的功能。

 

以台灣魚類為例,有研究紀錄者已達3,000種以上,但多為標本與形態描述的紀錄,以生態照及生態影片所紀錄的魚種,只佔不到三分之一的數量,許多罕見魚類更是可遇而不可求。如今,這些生物的棲息環境遭到污染與破壞,原本常見的魚類也變得稀有少見,因此積極紀錄這些物種資訊顯得更加必要。[10] [1]

 

在國內,就有一群人默默認真研究台灣生態自然,有著不輸給Discovery團隊的精神,不論上山或下海,努力的為保存我國多樣的自然生態面貌,以攝影機、錄音機、相機等器材,記錄著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蟲魚鳥獸、花草樹木等美麗風貌,並透過網際網路,傳達知識,使人們學習、成長的途徑,再也不必拘泥既有的模式,變得更多元、更普及。

 

在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項下之「拓展臺灣數位典藏計畫」,將國內學術機構之研究成果分成6個主題小組。[11] [2]其中「生物與自然主題小組」的數位化成果在各主題小組中表現相當出色,其下包含動物、植物與地質三種類型的物件,不但數位化成果數量龐大,這三門領域的專家也積極研討整合的方式,促使相關數位資料交流更為迅速,讓使用者更加便利的使用。

 

生物類藏品的數位化工作中,生態攝影可說是很特殊的一環,諸如鳥類在林間的鳴唱、魚類在海中優游的身影、小動物奔跑跳躍的姿態、生物棲息的環境等,這一類生態資料,除了在學術研究上具有重要的依據,對一般民眾而言,經由影像、聲音的感官刺激,更能加深印象引起學習的興趣。因此,近年來,許多學者藉由專業人員拍攝與攝錄清晰的影像或影音,並將檔案上網,達到研究與知識普及化的雙重目的。
一般來說,生態攝影可以是由相機拍攝而成的靜態照片,也可以是使用攝錄影機所攝得的連續性影片,除了部分為藝術創作之外,主要目的在於記錄自然界生物的活動。在《教學媒體的環境教育功能之研究-以自然生態攝影為例》論文中提到:「……綜整各專家學者的論點,生態影片為傳達整個大環境生物間互動的影像,偏向教學目的或科學研究。拍攝主題的範疇,自然攝影或生態攝影則無太大的差距……」,[12] [3]而在自然與生態攝影學會的〈自然生態攝影〉一書中,將攝影主題分為自然景觀攝影(景觀、山岳、雪地、空中、天文)、動植物生態攝影(植物、花卉、鳥類、昆蟲、顯微)及水中生態攝影(海洋生態、激流生態)等三大類。

 

拍攝生態影片,因各地環境條件的差異,所使用的攝影器材與注意事項也不相同。其中,水下生態影片攝影的範圍比較單純,只需有影像檔,沒有聲音檔,因此本文先以水下生態影片作介紹,希望提供想進行水下生態攝影的單位,或是潛水愛好者,對於生態影片數位化工作規劃、進行方式、設備採買等,都有基本的認識。透過本專書的介紹,期望能協助減少在時間與金錢摸索過程上的耗費,同時在內文中關於影片數位化的部分,也可以作為其他進行動態影片拍攝的工作者參考。

 

目前生物與自然主題小組中,已進行水下生態影片的單位包括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臺灣動物相典藏之研究:臺灣魚類相之數位典藏計畫」、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清華大學之台灣淡水生物的數位典藏計畫」與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國立台灣海洋大學魚類典藏標本及魚類自然棲地資訊數位典藏之研究」等,本文也將以這些單位從事水下生態攝影的經驗,配合坊間相關書籍,來介紹水下生態影片數位化工作。

 

 


 

[13] < 返回目錄 >

 

[14] [1] 〈台灣魚類生態影像藝廊簡介〉,台灣魚類資料庫,檢索: 2009年12月22日,[15] http://fishdb.sinica.edu.tw/chi/gallery.php

 

[16] [2] 91-96年為「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97年度後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整合,更名為「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其下有八個分項計畫,各司包括內容、技術、產業、學術教育、國際合作…等事宜。

 

[17] [3] 燕琍婷著,《教學媒體的環境教育功能之研究-以自然生態攝影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18] 貳、 數位化工作流程圖

 

 

 圖2-1、水下生態影片數位化工作流程圖


 

 

 

參、 前置作業

 

執行工作前的專案規劃對於推展工作而言是個限制,但也因為是個限制,才可在一定的時間內,有效地做到各細節的控制,以求達成既定的成果。在正式進行數位化工作之前,需先了解數位化的目標為何,了解物件的數量與特性,接著根據目標與物件狀態,選擇適當的規格、數物化方式與設備等,才能有效的提升最後數位化成果的品質與效益。

 

一、設定數位化目標與物件選擇

 

因水下生物種類繁多,加上天候、季節的影響與生態環境的改變、破壞,無法預期每次下水後,可以拍攝到何種類型的生物,加上潛水拍攝時間有限,更難掌握於短時間內拍攝到需要的生物,而這些外在因素,對於目標設定與物件選擇皆是重要的考量點。建議在下水前先對於當季出現的物種稍作拍攝規劃,下水拍攝時,盡可能拍攝所有觀察到的物種,以免漏失。

 

物件數位化的後續工作則是網站建置、加值應用等,也是需要在執行前設定目標,根據這目標,再行規劃適當的作業流程與執行方式。

 

二、選擇數位化方式

 

數位化工作目標設定後,便可針對目標的性質,規劃與選擇合適的工作方式。

 

(一) 設備

生態影片拍攝所使用的攝影機,分為傳統攝影機(例如:V8、Hi-8)及數位攝影機(D8、DV)兩種。傳統攝影機在便利性、相容性、操作性上不如數位攝影機;且若需在網路上播放,傳統攝影機類比格式的轉檔較數位格式來得複雜,因此建議直接使用數位攝影機來進行生態影片的拍攝,以加速後續檔案處理的時間。

 

表3-1、數位攝影機與傳統攝影機的比較

數位攝影機

傳統攝影機

體積小,重量輕

體積大,笨重

1. 影帶數位式攝影機,一卷DV帶可錄製60分鐘(SP模式)或90分鐘(LP模式)[20] [4];帶子體積小

2. 目前已有推出硬碟式或記憶卡式的DV攝影機,比起DV帶,更可長時間不間斷的錄製影片,以內建120GB的硬碟,以最高畫質進行拍攝(Full HD),可錄製14.5小時的影片

一卷錄影帶可錄製60分鐘或120分鐘;帶子體積較大

以數位方式錄製

非數位方式錄製

可錄製動態影片,亦可作為數位相機拍攝靜態影像

只能單純的拍攝動態影像

機器本身已具備多功能及特效,能協助使用者拍攝出高品質之動態影像

不易上手,拍攝者需要經驗才能拍攝出高品質之動態影像

以IEEE 1394或USB介面傳輸擷取影像

使用AV端子或S-端子傳輸,影片所記載的資訊容易流失

傳輸過程中不易失真

傳輸過程中容易失真

IEEE1394或USB介面便宜並普遍

高質素之傳輸線比較昂貴

數位檔案易於保存,且易於進行編輯

傳統錄影帶容易因受潮或時間久而損毀

 

資料來源:會聲會影操作講義、[21] [5]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修改

 

 數位攝影機中的D8是一款數位及類比兼具的攝影設備,可相容於V8及Hi-8的影帶,因此過去在推出後廣受歡迎,但DV(Digital Video)攝影機品質與技術推陳出新,現已成為市場主流,目前更從影帶式發展到以硬碟或是記憶卡來儲存影片的DV攝影機,且影片解析度可高達1920×1080dpi,所以本文將以DV攝影機作為介紹時所使用的主要設備,其選購重點將於之後章節在詳細敘述。

 

(二) 執行方式與人力安排

 

  因水下生態影片拍攝的條件較其他數位化工作來得嚴苛,目前台灣執行這類工作的學界或業界並不是很多,參與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的機構,也皆是自行購置攝影設備,但皆需選擇具專業學科背景與潛水技術的工作人員負責拍攝與資料整理與轉製,這種採行自製的方式,在人員訓練上便顯得重要,也是比較花費時間的部分。

 

  專案執行另一種方式便是委外,根據愛之海潛水站的負責人郭道仁先生的說法,台灣從事水下攝影的專業攝影師僅有二、三位,因此在工作配合上未必能符合需求,加上前段所提及,因水下生態狀況無法事先預知,因此委外工作的協商是很重要的一環,委託者與被委託者需有階段性的共識,避免以限制方式拍攝特定的生態影片,造成與預期的落差太大。專案委託通常會以一個時期的計畫方式來規劃,例如一年當中需潛水次數、總共需拍攝多少小時的影帶、需包含多少魚種、每種魚所拍攝的影片長度等等。

 

每個單位因行政體制與經費不同,所能擁有的人力資源也不一,大體上可從以下兩方面來安排人力運用:

 

1. 原單位內編制人員:編制內之研究人員或助理,需對於該單位數位檔案管理較為熟悉,並具有學科上的專業知識,可更有效率的節省數位化工作的時間;尤其是在前置作業與後設資料規劃上,具有很大的助益。

 

2. 外聘人員:

 

(1) 技術人員:主要是指對於數位化技術及資訊科技學有專精之人員,如專業攝影師、資料庫、網路設計人員等。

 

(2) 著錄人員:在資料庫建置後,需有人力將資料一筆筆鍵入系統中,這部分可由單位內人員執行,亦可聘用有相關學科背景的人進行這項工作。

 

  以生態影片拍攝來說,拍攝人員需具備該生物的專業學科知識,像是物種辨別、分類、物種習性等,若為水下攝影,更需要有潛水執照與水下攝影的專業技能。

 

(三) 影音檔案規格訂定

 

  一般數位檔案的使用大致可分為保存、展示與應用三方面,根據所訂定的目標,規劃各種使用方式所需的影音規格,以下茲介紹目前現行的幾種影音規格:

 

1. 視訊系統規格

 

  所謂的視訊系統規格(或稱電視播放系統),它主要規範電視台、電視機、錄放影機等傳輸及視訊設備的規格,世界上現行的類比視訊系統規格有三種,分別為NTSC(National Television Standards Committee)、PAL(Phase Alternation Line)及SECAM(Sequental Couleur Avec Memoire),而台灣則是採用與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國相同的NTSC規格(表3-2),此外,不同規格的視訊設備與軟體是互不相容的,所以在購買設備或轉換數位檔案時也需稍微注意。

 

表3-2、三種視訊系統規格對照表

規格

水平掃描線(條)

每秒畫格

使用地區

NTSC

525

30(29.97)

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台灣

PAL

625

25

歐洲、澳洲、巴西、中國大陸、香港

SECAM

625

25

法國

 

2. 影音檔案格式

 

  影片從DV帶擷取至電腦,或是利用硬碟式DV攝影機直接拍攝成數位檔,若採用不壓縮方式,保留最原始的數位檔案,對於日後不管轉換各種檔案格式來說,都較不會因轉換而造成失真,但若以此方式擷取,以影帶式數位攝影機來說,以NTSC、每秒29.97畫格來估算,所儲存成的數位檔案,每秒約20MB的硬碟儲存空間,一卷60分鐘的影帶,轉成數位檔案就需要約70GB的容量,將直接面臨儲存空間的問題。

 

[6]及壓縮比(Compression Ratio),來決定影片品質的優劣。目前常見數位影音檔案壓縮格式有MPEG、AVI、H.264等,以下針對這些格式,稍作簡單的介紹:

 

(1) MPEG(Motion Picture Experts Group):此種格式專門用於動態影像的壓縮技術,其下又分為MPEG-1、MPEG-2及MPEG-4等標準。

 

a. MPEG-1:以往我們所普遍流行觀看的VCD,便是採用這項標準,其解析度352×240,傳輸速度為1.5Mbps。

 

b. MPEG-2:現行DVD、高解析度電視(High-Definition TV,HDTV)數位衛星電視便是採用此標準,畫面解析度720×480,傳輸速度為3~10Mbps。

 

c. MPEG-4:此標準所壓縮出的影片,最大的優點就是可達到MPEG-2的高解析度與畫質,主要作為行動及網路傳輸影片上的應用,傳輸速度為28~384Kbps。

 

(2) AVI(Audio Video Interface):為Microsoft所發展的檔案格式,是現行所有檔案格式中相容性最好的,但是缺點就是檔案都非常的大,其可選用的壓縮格式包括Microsoft的Video1、RLE,Intel的Indeo Video、IndeoR、DivX[22] [7]等。

 

(3) H.264:是高畫質數位影片的新標準,目前許多攝影機所採用的Full HD高畫質視訊,在沒有硬體解碼的情況下,電腦可能無法流暢播放,利用H.264 標準的壓縮編碼格式,可以將數位檔案壓縮的很小,但影片品質也不會流失,例如:使用 DVD影片常用的MPEG-2標準壓縮影片,一般4.5G的只能儲存約2小時的影片。但如果使用 H.264 標準來壓縮,就可以儲存到4小時的影片,同時保留高畫質的影片。

 

  為了使影片在網路上順利播放,需使用串流技術,分段將影片資料傳送到用戶端,一邊傳輸,使用者可一邊進行瀏覽、觀賞,不須等待所有視訊資料完整下載暫存在電腦中,即可觀看。

 

現行串流媒體的三大平台,分別為RealNetworks、Microsoft及Apple,各自均發展串流格式及技術。針對格式的部分,簡要表列如表3-3,就影像的部分來說,較常於網路上所見的是*.rm、*.asf、*.wmv。

 

表3-3、三大平台串流影音格式

串流媒體平台

RealNetworks

Microsoft

Apple

檔案格式種類

1. Real Audio File,*.ra

2. Real Media File,*.rm

3. Real Media File Variable Bit Rate,*.rmvb[23] [8]

4. Real Picture File,*.rp

5. Real Text File,*.rt

1. Advance Streaming Format,*.asf

2. Advance Streaming Extend File,*.asx

3. Windows Media Audio File,*.wma

4. Windows Media Video File,*.wmv

1. QuickTime Movie File,*.mov

  

  在此所選擇的串流格式,需有相對應的影音資料庫平台系統才能運作,目前Adobe Systems也有推出了Flash Video(*.flv)的串流媒體格式,這種格式解決了原本將影音資料放入Flash所產生的檔案過大不易在網路上使用的缺點,同時它使用的技術也能保護影音檔案不容易被下載到,包括Youtube、Google Video、Yahoo! Video、MySpace等知名影音分享網站,都是採用這個格式。[24] [9]

 

  在2005年時,計畫邀請到「台灣社會人文電子影音數位博物館計畫」影音典藏團隊的李道明教授,擔任影音主題小組召集人,根據過往執行計畫之經驗,規劃了一套數位化影音製作的規格(表3-4),也可以作為規劃時的參考。

 

表3-4、視訊檔數位化規格

檔案目的

檔案格式

永久保存檔

檔案格式:MPEG -2

影像大小:720*480像素

音效解碼為立體雙聲道

資料傳輸率:8Mb/sec

視訊串流檔

(網路瀏覽用)

檔案格式:WMV

影像大小:320*240像素

資料傳輸率:150-300kbps

檔案時間:1-5分鐘或完整(具有代表性或主題畫面呈現)

 

資料來源:影音主題小組數位化工作流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臺灣原住民計畫等作,頁61。

 

雖然現在DV攝影機的規格可拍攝到Full HD的影像,且能製作成高畫質的藍光DVD,但部分軟硬體配備,如藍光燒錄機等的配備選擇性不多,價位也是居高不下,所以市場普及率還並不是很高,而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中,語言、影音與新聞主題小組也尚未針對這些新規格進行數位典藏規格的規劃,所以以上所列出的各種規格,大家可以視自身工作的狀況來作選擇。

 

(四) 檔案命名規則

 

在參考「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國家文化資料庫」所規範之檔案命名原則後,[25] [10]大致可分為「檔案管理」及「電腦系統限制」等兩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

 

1. 檔案管理:

 

  為了便於單位有效地進行檔案管理的工作,甚而可從檔名中直接了解檔案的內容,可從以下的原則作規劃:

 

(1) 可由檔名辨識此資料的提供單位,例如使用單位的英文縮寫。

 

(2) 此命名方式可支援同一物件有多種檔案格式及使用目的,例如一段影片,有永久保存及網路瀏覽的用途,也分別儲存兩種檔案格式的數位檔,除了原本副檔名的不同外,可以在檔名最後,加上代表使用目的的一位元的英文字。

 

(3) 每一數位資料的命名,皆須是整個系統中唯一的檔名。

 

(4) 檔案名稱與Metadata相結合。若生態影片數位檔案另有與物種資料庫作結合,在檔案命名上就必須與整個物種資料庫系統一起作規劃。

 

2. 電腦系統限制:

 

  因為數位檔案需透過電腦系統才能存取使用,因此在檔名規劃時,也需要考量到電腦系統本身的限制,大致上有以下的規則:

 

(1) 用ASCII code命名。

 

(2) 檔案名稱一律使用半形英文小寫字母及數字組成,因編碼的問題,不可使用中文或全形,以避免在網路上顯示或讀取時發生錯誤。

 

(3) 每種電腦作業系統都有其特有的命名規則,除可參考表5的規則,盡量避免使用到表中所不允許的字元或檔名外,基本上檔名不可包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等字元。

 

表3-5、各作業系統之命名規則TP

 

DOS與

Windows 3.1

Windows 95/98/

Me/XP/NT/2000

Mac OS

(標準)

UNIX/Linux

檔名的最大長度

檔名至多8字元加上副檔名3字元

檔名加副檔名不能超過255字元

1-31字元

14-256個字元(視UNIX/Linux版本而定),包括任何長度的副檔名

允許空白

允許數字

不允許之字元

*/[];”=\:,|?

*/<>”\:|?

:

*!@#$%^&()

{}[]”、?;<>

不允許之檔名

Aux、Com1、Com2、Com3、Com4、Con、Lpt1、Lpt2、Lpt3、Prn、Nul

Aux、Com1、Com2、Com3、Com4、Con、Lpt1、Lpt2、Lpt3、Prn、Nul

允許任何的檔名

是UNIX/Linux的版本而定

字母大小視為不同

是(使用小寫字母)

 

    資料來源:計算機概論,Parsons, June Jamrich、Oja, Dan,頁4-4。

 

  檔案命名以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製作的生態影片數位檔案為例,可以在檔名的起頭放上中央研究院(Academia Sinica)的英文縮寫「as」,接著放上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Biodiversity Research Center)的英文縮寫「brc」,若此生態影片是由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裡某一單位所製作,亦可再加上該單位特定的編號,或是英文縮寫。

 

  接下來是該檔案的流水編號,以及以「u」、「t」等英文字母來代表該檔案是永久保存或是網路瀏覽使用,這些檔案結構的項目之間,則使用「-」來分隔。因此,一個完整的檔名為asbr-00001-u.mpg 或asbrc-00001-t.wav。然而檔名亦可不使用「-」做分隔,也就是所有結構項目不中斷的銜接,例如:asbrc00001u.mpg或asbrc00001t.wav。

  

以上僅提供簡單的範例作說明,各單位必須針對所擁有的資料狀況來進行妥善的規劃。


 

 

 

[26] < 返回目錄 >

 

[27] [4] SP模式是指標準攝影時間方式,LP模式則攝影時間為SP模式的1.5倍。因此一捲DV帶攝影時間為60分鐘,若改為LP模式,拍攝長度則可到90分鐘。

 

[28] [5]〈會聲會影操作講義〉,檢索: 2009年12月22日,http://student.spjh.tp.edu.tw/computer-center/
%E7%A0%94%E7%BF%92%E8%AC%9B%E7%BE%A9/%E8%81%B2%E5%BD%B15.doc

 

[29] [6] 大多數的影音壓縮格式都是需要相對應的解碼程式才能於電腦中正常觀看,否則可能會出現如有聲無影的狀況。而聲音的部分也是會有不同的壓縮方式,也需相對應的解碼程式才能正常播放,否則會出現有影無聲的情形。

 

[30] [7] 指的是採用DivX MPEG-4編碼所製成附檔名為AVI的影格式音,影像部分是採MPEG-4標準,而聲音的部分則採用MP3格式。影像品質幾乎可以與DVD比擬,且檔案小,但目前僅能在電腦觀看,且須下載專用的解壓縮碼才能正常播放。

 

[31] [8] RMVB是由RM衍生而來,VB指的是可變動的位元速率(Variable Bit Rate),可在犧牲少部分不易察覺的影片品質下,大幅度壓縮影片的大小,且可保留近乎DVD畫質的影音資料。

 

[32] [9]維基百科編者,〈Flash Video〉,Wikipedia,檢索:2009年12月15日,[33]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Flash_Video&oldid=11676387

 

[34] [10]〈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國家文化資料庫數位化檔案命名原則〉,國家文化資料庫知識管理系統,檢索:2009年12月22日,[35] http://km.cca.gov.tw/download/數位檔案命名原則_v20(20040608).pd 

 

 

 

肆、 物件數位化程序

 

一、水下生態影片拍攝

 

  水下攝影與陸上攝影所使用的攝影器材差異不大,但因為水裡的特殊狀況,使得影像清晰度方面,無法與陸上生態影片相比,且操作的方便性不比陸上好。為了盡可能使拍攝之影像較為清楚,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 拍攝環境調查

 

不論是在海洋、山間溪流的潛水攝影或浮潛攝影,影響記錄工作進行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天氣、地形、水流、水溫、污染等,所以拍攝前需先調查瞭解該地區的地域、天候、海況與溪況,以確保拍攝工作的安全。

 

(二) 光線與色溫

 

  光線受到水面的反射,[36] [11]使得進入水下的光線變少,再加上水面的波動,減弱光線的亮度,造成水下的光線不足,能見度也大大的降低,也因此光譜在水裡的呈現與一般陸地上不同,水深越深,部分波長的光線無法穿透,就會消失,這也就是造成水底總是看起來是偏藍的原因(圖4-1)。[37] [12]因此,在水底拍攝時,需要加上人工光源補助,而且離被攝物的距離要適當的拿捏,太近可能驚擾被攝物,但也不要超過兩公尺,以免拍出來的主體不夠清晰,拍攝時也盡可能在陽光直射海底,光線亮度最強的上午十點至下午兩點進行拍攝,當然也需配合水中生物的習性來調整拍攝時間。

 

圖4-1、水深與光的吸收

 

資料來源:

《5つのポイントでマスタ―!デジカメダイバ―上達BOOK 2008》,水中造型センタ―編集部著,2008年,頁95。

 

(三) 水中的懸浮微粒

 

  水中的密度大,浮力也比空氣大得多,也容易讓微小物粒懸浮在水中,不管是自然的光線,或是攝影用的燈光透過懸浮微粒反射,會產生霧化的情形,所以拍攝時最好盡量放慢動作或減少移動,避免揚起水底的沙子,並盡可能縮短鏡頭與被攝物的距離,讓影像更為清楚。

 

(四) 穩定性控制

 

  水下拍攝不像陸上拍攝那般,攝影機可使用三腳架來固定,就算是工作人員操作時,也容易受到浪潮、浮力、水流的影響造成晃動,除了拍攝時需要雙手向前伸直操作攝影機,另外潛水技巧上也需要多多練習。

 

(五) 拍攝時間

 

  雖然目前硬碟式DV攝影機一次拍攝的影片長度,可比過去一次只能錄製60~90分鐘的影帶式DV攝影機還長(容量120GB的硬碟式DV攝影機,一次可拍攝14.5小時),但因為攝影器材只能於陸上換裝,加上潛水時間的限制、海況、溪況影響等因素,所以不論是使用硬碟式DV攝影機或是影帶式DV攝影機,一旦下水後,還是盡可能的多取畫面,再於事後作剪輯即可。

 

(六) 其他

 

標本採集與生態觀察應避免在同一個時間與地點進行,以免造成生態觀察結果的誤差。機器拍攝完成後,必須立即用浸泡清水進行保養,以防止器材受海水鹽分侵蝕。

 

二、影片擷取

 

因為目前市面上的攝影器材,硬碟式或記憶卡式的DV攝影機已成為主流,所以下列的影片擷取,除了介紹影帶式DV攝影機影片擷取外,也會介紹新型硬碟式DV攝影機的影片存取。

 

(一) DV影帶擷取

 

  拍攝回來的影帶在轉帶前,可初步紀錄每卷影帶標籤上所記錄的拍攝地點、時間等,便於日後保存及管理影帶。接著將攝影機以1394傳輸線連接至電腦所安裝之數位視訊擷取卡或IEEE 1394介面卡[38] [13]進行擷取。

 

  擷取的方式大致分為兩種,一是將一整捲帶子全數轉入至硬碟中後,再將需要的部分剪輯,此種方式需要較大的硬碟空間來置放整捲帶子轉出的數位檔,且之後製作永久保存格式的檔案,轉檔的時間也會比較長,除非在規劃時有考量將完整影帶轉成數位檔做保存,才建議使用這種方式。

 

  第二種方式則是保存原始的DV母帶,只擷取需要的影片片段,進行的方式是記錄影片片段的起迄Timecode,利用PowerDiector、Adoeb Premiere等剪輯軟體批次擷取所設定時間的影片(圖4-2)。

 

圖4-2、Adobe Premiere批次擷取畫面

  

  影帶擷取後,可利用Adobe Premiere等軟體將該段影片中能代表其特色的單一畫格轉出成圖檔,以作為未來網路上播放時的呈現影片清單使用(圖4-3)。

 

圖4-3、Adobe Premiere畫格轉檔功能

 

此外,在檢視拍攝的影片的同時,需要一名擅長水生生物分類的研究人員,以便一邊做紀錄,供日後Metadata資料的建置。

 

(二) 硬碟式DV攝影機檔案擷取

 

硬碟式或記憶卡式DV攝影機最大的好處,就是所拍攝的影片是直接儲存為副檔名為MTS的檔案,透過USB線與PC作連結,就可以像一般硬碟資料存取,將檔案複製到硬碟裡就可以了,非常的方便、省時。加上許多攝影機廠商採用AVCHD技術儲存影片,也讓拍攝的影片節省1/2的容量,既使完整影片,也比整捲60分鐘DV帶擷取到硬碟來得小,可以作為原始檔案備份使用。

 

三、影片轉檔

 

一般來說,因為影片有保存及網路展示兩種使用方式,因此擷取好的影像,需要另外使用軟體將檔案作壓縮轉檔。以下便以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語言、影音與新聞主題小組所規劃之視訊檔數位化規格為例,簡單介紹DV帶轉檔,以及硬碟式(或記憶卡)式DV攝影機的步驟。

 

(一) DV帶轉檔

 

2. MPEG-2轉檔:除可使用視訊擷取卡本身所支援的MPEG格式硬體壓縮[39] [14]功能,另外就是利用軟體壓縮[40] [15]方式來轉換檔案格式,本文就以訊連科技(CyberLink)所出品的PowerDirector來做軟體壓縮轉檔介紹。

 

(1) 開啟PowerDiector Express,選擇【檔案】/【匯入】/【媒體檔案】,選擇存放擷取影片的資料夾,將檔案匯入(圖4-4)。

 

圖4-4

 

(2) 將匯入的檔案拖曳拉至畫面下方的影片時間軸(圖4-5),在該時間軸的影片上點選滑鼠右鍵,接著選擇工具列中的靜音列(或靜音片段),把影片中收錄的聲音去除[41] [16](圖4-6)。

 

圖4-5

圖4-6

 

(3) 接著選擇【製片】/【建立檔案】選項後,按【下一步】(圖4-7)。

 

圖4-7

 

(4) 選擇【MPEG-2】格式,在「光碟區域/影片格式」選擇「台灣(NTSC)」,範本選項選擇「預設」、「HQ DVD NTSC」,才能達到資料傳輸率8Mbps的高品質MPEG-2的檔案(圖4-8)。

 

圖4-8

 

(5) 在確認所設定的檔案都沒問題後,選擇檔案路徑及建立檔案名稱後,便可開始進行轉檔(圖4-9)。

 

圖4-9

 

以上所使用的軟體及轉檔方式,是按照軟體制式化的操作,較不能去修改更細節的影片格式設定,若有需要,可以考慮使用Adobe Premiere等專業影音剪輯軟體來處理。

 

3. WMV轉檔:這部份可利用MicroSoft 推出的Windows Media編輯器來做轉檔。

 

(1) 開啟Windows Media編輯器,選擇【轉換檔案】的工作(圖4-10)。

 

圖4-10

 

(2) 選取來源檔案的位置,在輸出檔案的欄位便會依照來源檔案的檔名及位置來自動命名,使用者可自行調整輸出檔案的位置及檔名,設定完後,按【下一步】(圖4-11)。

 

圖4-11

 

(3) 選擇該檔案的輸出方式,此處選擇【Windows Media 伺服器(串流)】的選項(圖4-12)。

 

圖4-12

 

(4) 接下來,便是選擇這個串流檔案的壓縮編碼格式,在視訊及音訊的地方,基本上就照預設值不需更動,主要調整的是在【位元速率】的部分,此部分會影像到壓縮後影片的畫質及檔案大小,選擇越高的位元速率,在品質上當然會越好,但是傳輸時,若用戶端的頻寬不夠,較容易有延遲的現象。此處可設定多重位元速率視訊,也就是在【位元速率】/【總位元速率】,可勾選數個速率,例如影音小組所規劃的檔案格式,資料傳輸率為150-300kbps,勾選時就可以選擇所有在這範圍內的速率項目(圖4-13)。

 

圖4-13

 

(5) 設定完成後便可選擇【完成】,進入轉檔畫面(圖4-14、圖4-15)。

 

圖4-14

圖4-15

 

(二)硬碟式DV攝影機之影片轉檔

 

因為硬碟式DV攝影機所錄製的影片,直接就是數位檔案,所以只要安裝好軟體,便可以進行剪輯與轉檔,方法與DV帶轉檔幾乎一樣,但也因為這類DV所儲存的檔案格式為MTS,並不是一般所常見的AVI或是MPEG等,所以目前能讀取這種檔案格式的軟體並不是很多,除了機器本身所附的軟體外,在購買軟體時,也需留意這軟體是否可讀取高畫質HD格式的檔案。

 

四、影音品質檢核

 

  除利用計畫來控管在數位化過程的一致性、完整性與可靠性外,完成後的數位資料,也需進行檢驗,包括擷取的影片內容是否涵蓋需要的種類、有無裁切、影像是否清晰可視及是否能忠實呈現原件內容等。

 

五、儲存與備份

  

      避免數位檔案因人為或自然因素導致毀損遺失,所以除了依規劃之檔案命名規則存於作業用電腦,將資料另外做備份也是個非常重要的工作。現行備份有「不同儲存媒體備份」、「架設電腦叢集(Cluster)」及「異地備援」等三種方式,因每種方式有其優缺點(表4-1)[42] [17]各單位可依資料的型態、備份速度、資料量多寡等因素選擇其中一種,或是多種方案並行的方式進行資料備份,當然選擇的方案越多,建置的費用也會跟著提高。

 

表4-1、備份方案

 

不同儲存媒體

架設電腦叢集

異地備援

說明

此種備份方式算是最基本的要求,可利用外接式硬碟、DVD光碟等將資料作備份。

由兩套相同之電腦設備與作業系統構成,放置地點為同一機房或是同一棟大樓內。

將工作用電腦與備份電腦,或者是以不同儲存媒體備份的資料,分別放置在不同的地點。例如:不同的大樓等。

優點

所花費費用最低,也最為簡便。

當A電腦故障,B電腦便可隨即作為工作使用之電腦。

預防某一大樓或機房因不可抗拒之因素,造成所有資料遺失。

缺點

將備份資料復原至工作電腦的時間較長。

若電腦放置地點遭遇災害,恐會造成整個原資料及備份資料同時毀損

若以架設電腦的方式,透過網路同步或非同步傳輸,需要建置的費用較前兩者高。

  

  備份資料還需針對資料的重要性及資料異動性,考量備份的頻率與保存期限,例如多久備份一次,之前所備份的資料需要七天、一個月、一季或更久的時間要清除一次,避免占用大多儲存的空間來放已經沒有效用的資料。

 

 

[43] < 返回目錄 >

 

[44] [11] 依陽光照射海面的角度不同,約有3~30%的光反射。

 

[45] [12] 紅色光於水深5公尺就會逐漸消失,黃色光約為18公尺,綠色光則約在21公尺才會消失。

 

[46] [13] 若為傳統攝影機則是透過有類比擷取功能的視訊擷取卡,以AV端子線或S端子線擷取至電腦中。

 

[47] [14] 硬體壓縮是視訊擷取成數位檔案前,由視訊擷取卡上的晶片先對視訊進行壓縮,不但可保有影像品質,壓縮速度也不會受到電腦等級的限制。

 

[48] [15] 軟體壓縮式將視訊擷取到電腦後,利用影像編輯軟體進行壓縮,因為會透過電腦的CPU來運作,因此電腦等級會影響其轉檔速度,而軟體本身則會影響其轉檔的品質。

 

[49] [16] 除少部分魚類會發出聲音外,一般拍攝水下生態影片,並不特別將攝影機所收錄的環境音包含在後續的處理上。

[50] [17] 賴文正著,〈如何做好資料備份管理〉,《網路通訊》,2002年1月,頁24-30。

 

伍、 後設資料與資料庫建置

 

一、後設資料規劃

 

  根據參與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的單位之作法,多數生態影片的部分是配合生物資料庫中的一種呈現方式,舉例來說,檢索資料庫中一筆魚類的資料,可能會包含基本解說、標本資料、標本照、文獻資料、生態照及生態影片等各種型式的資訊。所以,就整個資料庫系統而言,其後設資料欄位可以生物多樣性類型與影音類型的後設資料國際標準,來做規劃與設計關連式資料庫(圖5-1)。

 

 

圖5-1、魚類資料庫欄位定義表

資料來源:〈中央研究院動物所魚類資料數位典藏計畫資料庫欄位定義表〉[51] [18]

 

以學科導向來看,生物多樣性類型的資料,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臺灣動物相典藏之研究:臺灣魚類相之數位典藏計畫」為例,主要是採行Species 2000國際標準,[52] [19]以作為與國際間XML資料的交換機制。此外,為能更有效整合、交流與公開所有生物類資料,且符合生物學科使用者瀏覽使用習慣的特殊性,生物與自然主題小組也以Darwin Core(達爾文核心集,簡稱為DwC)作為生物類資料整合的標準,它是一個「搜尋及取得自然的歷史藏品和觀察的資料庫的最小集合的輪廓描述」,希望能提供一個標誌作為共通的指引。[53] [20]生物與自然小組以此標準對應各計畫所制訂的Metadata,整合於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入口網 (Taiwan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ity,簡稱TaiBIF)中,讓生物資料呈現更為完整,讓生物研究者更於便利使用,提高整合、交流與公開的成效,若是初次建構後設資料之單位,可考慮直接以Darwin Core作為開發標準。

 

  在影音類型資料方面,相關的後設資料標準有ECHO(European Chronicles On-line)、MPEG-7(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7)、SMEF-DM(Standard Media Exchange Framework Data Model)等,[54] [21]其中由歐盟贊助的ECHO所設計之後設資料標準,將影音資料分成四個層次:Work(AV document)、Expression(Version, Video, Audio, Transcript)、Manifestation(Media)和Item(Storage),以描述影音資料的特性。國內的「台灣社會人文電子影音數位博物館」計畫便是採用此項標準,[55] [22]除了片名、描述、地點、主題、影片長度等基本資料外,另外對於攝影機及鏡頭的運動方式、物件的位置描述等細節部分也有規劃在內,[56] [23]或許生態影片的性質與該計畫的影音物件不盡相同,但仍非常值得去參考運用的。

 

  不管是生物或是影音類型的後設資料,亦可參考Dublin Core來做規劃,它是一種跨學科領域的後設資料標準,此標準的訂定,是為了讓全球電子資源更易於流程、維護,因此Dublin Core僅訂定了15個基本核心元素,[57] [24]作為各種後設資料的交換格式,達到開放、跨學科的互通。

 

  各單位在規劃時除考量未來與國際接軌的可能性,參考上述建議之國際後設資料標準,應該要另外針對自身典藏品的特性,以及需要記錄與呈現給大眾的資訊,來進行後設資料欄位的設計,如此才能更精確且詳實的描述典藏品。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的語言、影音與新聞小組亦根據「台灣社會人文電子影音數位博物館」計畫的經驗,規劃了一套「影音作品詮釋資料格式(Beta版)」,雖然其方向主要還是著重在人文領域的影片資料,但仍可對生態影片後設資料的設計上,有很好的參考範本,詳細格式可參閱「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數位典藏叢書—影音主題小組」一書中之附件內容。

 

二、著錄規範

 

  著錄物種資料或許有些單位是統一由一人來建置,但若是由多名人員來輸入物種資料至資料庫,因每個人的想法不同,會造成著錄內容會凌亂不一。所以,除了著錄人員需有相關學科背景外,在物種資料著錄前,應該要規範每個輸入欄位的輸入方式及內容,亦可做為系統設計時,讓程式自動去限制部分輸入的方式及鍵入的值。

 

三、系統設計與建置

 

  系統設計人員根據後設資料規格書、著錄資料等規劃文件進行開發,這部分包括資料庫設計、著錄介面設計、展示系統設計。在開發後,相關工作人員需進行測試,瞭解是否合乎規劃內容,以瞭解系統操作性是否得宜,檢查原本規劃內容上有何不合適之處。

 

四、資料備份

 

  與影片資料相同,所鍵入的文字資料、資料庫及系統都是需要定期且儲存在不同的媒體、放置在不同的地點,以備不時之需。

 

[58] < 返回目錄 >

 

[59] [18]〈中央研究院動物所魚類資料數位典藏計畫資料庫欄位定義表〉,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後設資料工作組網站,檢索:2010年1月8日,http://metadata.teldap.tw/project/filebox/
animal/worksheets/animal_worksheet_ER-model5.pdf

 

[60] [19] 〈參考規範〉,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後設資料工作組網站,檢索: 2009年11月21日,[61] http://metadata.teldap.tw/standard/standard-frame.html

 

[62] [20] 〈達爾文核心集(Darwin Core Version 2.0) 簡介、元素及定義〉,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後設資料工作組網站,檢索: 2009年11月21日,[63] http://metadata.teldap.tw/standard/specimen/Darwin-Core.htm

 

[64] [21] 〈參考規範〉,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後設資料工作組網站,檢索: 2009年11月21日,[65] http://metadata.teldap.tw/standard/standard-frame.html

 

[66] [22] 〈台灣社會人文電子影音Video 影音數位化資料元素一覽〉,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後設資料工作組網站,檢索: 2009年11月21日,[67] http://www.sinica.edu.tw/~metadata/project/work-status/electis/elements-video.html

 

[68] [23] 〈台灣社會人文電子影音Video 影音數位化資料元素一覽〉,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後設資料工作組網站,檢索: 2009年11月21日,[69] http://www.sinica.edu.tw/~metadata/project/work-status/electis/elements-video.html

 

[70] [24] 後設資料工作組譯,〈Dublin Core元素一覽表〉,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後設資料工作組網站,檢索:2009年11月21日,[71] http://www.sinica.edu.tw/~metadata/standard/dublincore-chi.htm

 

 

 

陸、 數位內容保護

 

為能保護數位化產出不被恣意作不當的發佈、使用、竄改,或是販售營利,執行數位化工作者無不絞盡腦汁去思考,在開放給大眾瀏覽,達到研究、推廣與教育的目的同時如何對成果版權進行保護。因此,以下便簡單介紹幾種數位內容保護的機制,包括數位版權管理、數位浮水印,以及創用CC授權。

 

一、數位版權管理

 

數位版權管理(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DRM)是一種通行於商業界的保護方法,透過檔案的加密,設定數位內容存取的權限,例如限制檔案存取、複製的次數,或是需在特定軟硬體開啟、以密碼開啟檔案、不能變更內容等等,並可追蹤數位內容的使用情形,確保檔案的安全性,維護數位內容原創者與提供者的權利。像是Amazon的電子書與蘋果電腦的iTunes音樂商店(iTunes Store),[72] [25]都有採行這樣的管理保護機制方式來限制用戶的使用權限,可保護原始創作者、提供者的權利。

 

二、數位浮水印

 

數位浮水印是指在數位文件植入代表智慧財產權資訊的技術,這些資訊譬如文件的原作者、版權擁有者的名稱、地址、商標等等,浮水印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在影像上就明顯可見的顯性浮水印,透過一般的影像軟體或是影音軟體就可以加入所需要的圖像文字,但可能會遮蔽到影像,而造成畫面難以閱讀;另外一種是隱性浮水印,在影像上無法從肉眼看到,也就不會破壞畫面瀏覽,但需要透過專門軟體才能加入,相較之下,此技術門檻較高,且只有植入浮水印的一方具有解開浮水印的方法。

 

以顯性浮水印來說,除了在影片剪輯時就可加入外,目前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所成立的自由軟體鑄造場(Open Source Software Foundry,以下簡稱 OSSF),開發一套影音浮水印軟體,可在OSSF網站上提供免費簡易版的下載。[73] [26]簡易版在Windows作業系統下,能在MPEG1或MPEG2影片的四個角落,依需要加入顯性的圖樣,還可調整浮水印的深淺度,操作非常的容易。而完整版除了影片浮水印外,還提供了JPEG、BMP、GIF與PNG影像格式的浮水印加入功能,且能批次加入浮水印,功能更為多元。

 

圖6-1 簡易版「影片浮水印加入軟體」畫面

 

三、創用CC授權

 

  創用CC(Creative Commons)是在2001年時,由美國史丹福大學法學院教授Lawrence Lessig教授為首所開始推動的計畫,並於2003年起發起iCommons計畫,由來自世界各地的在地合作單位將授權條款翻譯為多國語言,同時為配合各地法律,授權條款會再依照在地的法律作調整,台灣則以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為本地創用CC合作單位。

 

  創用CC提供了一種簡單且具法律效力的方式,讓創作者可以宣告數位創作物所允許的自由使用範圍,並保留部分權利。一方面保障版權擁有者所希望保留的權利,一方面向社會大眾釋出善意,鼓勵自由存取或創作衍生物,這與數位版權管理(DRM) 在保障版權擁有者的所有權利,所採取對於檔案的嚴格使用限制不同。創用CC適用範圍也相當廣泛,包括音樂、故事、會話、小說、圖片、網站內容、電影、音效、影片、書籍、文章等等,都可以採行CC授權條款,目前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成果入口網的各計畫成果,部分便是採用創用CC授權的方式。關於開放授權的各種不同標準要到台灣地區創用CC的計畫網站[74] [27],從首頁「選擇授權條款」的標籤進入,依網頁指示選擇想要採行的授權方式,將系統產生的程式碼加入自己的網站上進行宣告,就可以為自己的創作物完成授權。

 

 

 

 

[75] < 返回目錄 >

 

[76] [25] 維基百科編者,〈iTunes Store〉,維基百科,發表:2008年12月17日,檢索:2009年12月20日,[77]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ITunes_Store&oldid=8777494

 

[78] [26] 〈影片浮水印加入軟體〉,自由軟體鑄造場,發表:2005年10月17日,檢索:2009年12月20日,[79] http://of.openfoundry.org/projects/435/

 

[80] [27] 創用CC,檢索:2010年01月07日,[81] http://creativecommons.org.tw/static/choose

 



 

柒、 設備與成本分析

 

一、相關設備選擇

 

(一)攝影機、鏡頭及相關配備

 

1. DV攝影機

 

DV攝影機的挑選除了預算的考量外,硬體本身規格的選擇則需注意幾個地方:

 

(1) 感光元件尺寸:

 

感光元件的功能是偵測外界的光源,將接受到的資料轉換成數位訊號保存,所以DV攝影機選購的重點之一,便是要考量感光元件的尺寸大小上,越大的感光元件,攝影機口徑也需要越大,進光量也就越大,受光面積大,畫質自然也會越好。目前市面上有CCD(Charge Coupled Device,電荷耦合器)與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otr,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兩種感光元件的攝影機可供選擇,其優缺點可見表7-1。目前的感光元件技術都能達到Full HD所需的1920×1080解析度。

 

表7-1、CCD與CMOS的優缺點

感光元件

優點

缺點

CCD

1. 雜訊低

2. 光感應度高

3. 色彩表現真實

1. 耗電量高

2. 技術需求高,成本增加,機器附加功能略少

CMOS

1. 拍攝動態畫面時,畫面較清晰

2. 生產成本低,產品售價相對便宜,可附加功能多

3. 耗電量低,可拍攝時間較長

4. 感光度較低,色彩真實度較不理想

5. 感光元件易熱,容易產生雜訊

 

資料來源:《DV入門實務:選購、拍攝、編輯、燒錄、轉檔全搞定》,施威銘研究室,頁1-35、1-36;拓展臺灣數位典藏計畫彙整。

 

  水下攝影因環境狀況的影響,所攝得的影像就比較不會那麼清晰,所以在經費許可下,可以考慮選購CCD機種的專業攝影機來進行數位化工作,在長時間工作下,感光元件也不易過熱導致影片產生雜訊,另外因為是水下攝影,所以需要購置與攝影機型號相容的耐壓防水外殼。

 

目前許多單眼數位相機的機種可以錄製HD畫質的影像,若生態影片拍攝並不是整個數位化工作中最主要的部分,其實可以購買附有錄影功能的單眼相機,可以同時處理拍照與攝影的工作。

 

(2) DV、HDV、HD與Full HD

 

在許多攝影機型號與機身上,標示有DV、HDV、HD或Full HD的字樣,這是代表DV攝影機可拍攝影片的最大解析度,解析度越高,影片畫質也就會越細膩。若經費允許,當然能選購高畫質的機種是最好,但還需注意,若要完整呈現FullHD畫質的映片,家用LCD電視螢幕至少要37吋以上,電腦螢幕則要24吋為最佳。

 

 

 

 

圖7-1、攝影機上的型號規格

 

(3) AVCHD

 

AVCHD(Advanced Video Codec High Definition)是SONY與Panasonic兩家廠商合作研發的影片壓縮技術,存放16:9高畫質影片,可節省硬碟或記憶卡1/2的儲存容量,以延長可拍攝的時間,它的特色包含:

 

a. AVCHD技術可支援DVD、記憶體、硬碟等多種儲存媒體,也因此有廠商推出SD與硬碟於一機的產品。

 

b. 支援HDV、FULLHD高解析度影片傳輸所需。

 

c. 與藍光規格相容,拍攝的影片可直接在支援藍光規格的播放器播放。

 

d. 支援每秒50~60格的影片,畫質遠比一般每秒30畫格的影片來得精美。

 

e. 提高錄音品質,可達5.1聲道杜比音效。

 

(4) DV畫素

 

廠商為了讓自家產品的感光元件(CCD或CMOS)畫素數字「越大越好看」,便標示有總畫素、動態畫素、靜態畫素等等的名詞,常讓購買的消費者相當地混淆。

 

a. 總畫素:代表CCD或CMOS的真正畫素總量。

 

b. 動態畫素:指DV攝影機實際拍攝影片時,所能使用到的感光元件畫素數量

 

c. 靜態畫素:指DV攝影機當作相機拍攝靜態照片所能呈現的畫素。

 

由上述的解釋不難發現,若你購買的DV攝影機以拍攝影片為主要工作,其實只要留意總畫素與動態畫素這兩部份即可。

 

(5) 變焦功能:

 

光學變焦與數位變焦雖然都能達到望遠的效果,但數位變焦只是將光學變焦放大的畫面,再由感光元件將影像局部放大、裁切,實際上的影像品質並沒有變得更好,雜訊也會因此擴大。所以選購時,光學變焦的倍率越大,比選擇數位變焦倍率大來得好。

 

2. 鏡頭與焦段

 

  在水中因光線折射的影響,被攝物的距離看起來會比實際近1/4,也因此被攝物會看起來大1/3,因此在陸地上所使用的鏡頭,進入水下拍攝時,會有放大的效果,因此較不易判斷實際與生物的距離,例如使用一般的50mm標準鏡頭,進入水中後,可能會有30mm~40mm接近廣角鏡頭的效果。加上在水中能見度沒有陸地上佳,所以一般來說都是盡可能靠近被攝物,且隨著被攝物的移動做跟拍,除非拍攝唯美的商業影片,或是拍攝範圍較廣的海中景象,一般來說,鏡頭不需另外的換裝,使用攝影機原配備即可。

 

圖7-2、陸上攝影與水下攝影鏡頭焦距變化[82] [28]

資料來源:《完全入門デジカメマリンフォト》,水中造型センタ編集部著,2004年,頁46

 

3. 輔助光源

 

     若是潛水攝影,因進入水下的光線變少,造成能見度降低,因此不管是否有陽光直射海底或是夜間拍攝,都需要另外添購持續性光源的攝影燈,加強拍攝時的光線,使畫面更加的清晰。

 

(二)電腦後製系統

 

1. 硬體環境:

 

  目前現行桌上型電腦種類,主要分為個人電腦(PC)以及麥金塔系列(Macintosh)兩種,大致可從以下幾個原則來選擇:

 

(1) 主機

 

a. 個人電腦:因為影音剪輯所耗費的硬體資源較高,因此挑選CPU、主機板時,除了硬體間相容性的考量外,硬體的效能也是很重要的因素,CPU越快,主機板規格所能支援的等級越高,在電腦運作上也會更加的順暢,不易造成當機。此外,因為需要將影帶轉入至電腦中做處理,在挑選組裝用的主機板時,也可考慮內建FireWire(IEEE 1394)功能的主機板,方便擷取影像使用。[83] [29]

 

b. 麥金塔電腦:蘋果電腦所出產的麥金塔電腦,一直以來深受從事繪圖、影音處理等需要耗費較高硬體支援的工作者所青睞,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因為其封閉式的架構設計,較不會因不同廠牌的硬體造成系統上的不穩定或不相容,在運算能力、使用便利性等性能上都比個人電腦高很多,目前為了更能打入一般市場,漸漸地也開始可相容個人電腦的零組件,包括像是記憶體、顯示卡、光碟機、燒錄機等均能視需要自由的更換,雖然如此,但仍保有穩定不容易當機、不易中毒的優點。但相關支援的應用軟體較不如微軟視窗作業系統來得多,整體所需要的費用上(包括軟體及硬體)會比購買個人電腦來得多,但若經費許可,此款電腦不失為很好的選擇方案。

 

(2) 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

 

  不管是個人電腦或是麥金塔電腦,所使用的RAM,在其容量上都關係到可以保存要處理的程式,為了讓各種應用軟體能順暢執行,加裝在電腦主機中的RAM越高越好,但也不要超過電腦所設定的最大記憶體限度[84] [30]

 

(3) LCD顯示器(螢幕):

 

  LCD螢幕的選擇,可從螢幕尺寸、壞點、輸入介面、量度、對比及反應時間來考量。目前主流LCD螢幕尺寸介於19~22吋,若為配合Full HD高畫質影像的製作,則可考量24吋以上的LCD,解析度才能達到Full HD的1920×1080dpi。螢幕的亮度、對比與反應時間的選購則以「亮度越高、對比值越大、反應時間越短」為主要原則。此外,螢幕傳輸數位訊號所使用的HDMI或DVI介面,只有HDMI介面的螢幕才是支援Full HD高畫質的LCD,選購時也需要注意。

 

(4) 硬碟:

 

  一般來說,影音類型的檔案大小會比相機攝得的影像來得大,所需的儲存空間也會多很多,但也得配合妥善的檔案儲存規劃,加上現在電腦所需要的資料傳輸量越來越大,舊有IDE在傳輸頻寬上已漸漸不敷使用,因此市面上主流已改為SATAC或SATAⅡ規格。而選購硬碟時,也需考量硬碟的轉速,[85] [31]轉速越快,資料搜尋、存取的速度也就越快,系統效能也就會跟著提升,但缺點就是越高的轉速價位也就越高,噪音、散熱也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為了增加系統運作的效能,最好將產出的數位檔案與作業系統、應用軟體運作的硬碟,分別儲存在不同的硬碟中,目前1TB的硬碟價格已不到3,000元,是不錯的儲存選擇。此外,除了主機中的硬碟,可另添購外接式硬碟來作異地備援的另一方案。 

 

(5) 燒錄機:

 

  由於現在DVD燒錄機的價格非常普及,且一張空白的DVD光碟片,可以燒4.7GB容量,甚至到8.5GB的資料,做為另外一種備份資料的方式,是項不錯的選擇。

 

雖然目前市面上已有藍光(Blue-Ray)技術的燒錄機,單層藍光光碟的儲存容量為25GB或27GB,可錄製長達4小時高解析度影片,而雙層、4層與8層的藍光光碟,儲存容量則高達46GB、100GB與200GB的容量,但價位仍非常高,可等未來技術成熟,價位穩定平實後,或許可作為非常好的備份工具。

 

(6) 視訊擷取卡:

 

  現今市售的視訊擷取卡,依照攝影機的不同,分為類比擷取卡與數位擷取卡,前者透過AV端子或S端子將類比式攝影機的影像擷取至電腦中;後者主要透過FireWire(IEEE 1394)介面來進行傳輸。若是購買硬碟式DV攝影機者,就不需購買視訊擷取卡。

 

2. 軟體:

 

  選擇軟體除了功能上的考量外,最重要的需注意該軟體最低系統需求,通常會將主機CPU速度、記憶體大小、硬碟容量、螢幕解析度、光碟機、支援的作業系統、其他輸出入裝置的支援等,告知欲購買的消費者,做為購買時的參考(圖7-3)。

 

圖7-3、Adobe Premiere Pro CS4軟體系統需求[86] [32]

 

  俗話說得好「貨比三家不吃虧」,在購買任何設備前,最重要的是要多聽多比較曾經使用過的人的感想,並且隨時注意雜誌、網路上的測試報告,以及瞭解市面上的產品狀況,如是否有新品上市或商品停產的情形,亦可請廠商來介紹與測試。為了避免採購到不適用的產品,這些都是非常的好參考資訊。

 

二、經費規劃

 

  就水下攝影所使用的器材來說,因為拍攝環境特殊,並不是一般陸上攝影器材便可支援,需另外配合水下環境採購防水的配備,加上後製的影音處理,也需較高規格的電腦系統,所需支出的費用就比一般數位化工作來得高,以下僅就能進行數位化工作的基本規劃及進階規劃來做簡單之說明。

 

(一)人力安排:

 

1. 基本規劃:

 

(1) 研究人員1名:薪資依單位規定給付。

 

(2) 助理1~2名:需具備潛水執照、物種專業知識、攝影機操作、水中拍攝技巧及數位影音轉檔及處理技能,薪資依單位規定給付。

 

(3) 資訊人員1名:協助影音資料庫建置及參與Metadata規劃。

 

2. 進階規劃:

 

  與基本規劃相同,在數位化人力上需要數名研究人員、助理及資訊人員來進行數位化工作,此外,可聘請一熟悉水中攝影的專業攝影師來協助生態影片的拍攝。

 

(二)軟硬體設備採購

 

因目前主流規格為硬碟式(或記憶卡式)DV攝影機,故表7-2便以此機型作為規劃。

 

表7-2、軟硬體設備基本規劃方案

項目

規格內容

價錢

說明

攝影機

Full HD硬碟式錄影機(80G~120G)

NT 30,000~ NT 50,000

 

攝影機專用耐壓防水殼

 

NT 100,000

需配合攝影機機型購買

攝影燈(包含燈臂,持續光源)

 

NT 25,000

需配合防水殼機型購買

電腦主機

雙核心CPU,4G RAM、1TB硬碟

NT30,000~ NT 35,000

主機板內含IEEE 1394 功能。

顯示器

24吋螢幕(FullHD_1080P高解析度)

NT7,000

 

外接式硬碟

1TB 3.5吋外接式硬碟

NT3,000

 

外接式燒錄機

單面雙層,雙模式DVD燒錄機

NT2,000

可燒錄8.5G DVD光碟片

影音剪輯軟體

可轉製MPEG、WMV、FLV等檔案規格

NT3,000

需支援AVCHD、HDV等規格攝影機所產出之檔案

浮水印軟體

 

Free

 

防毒軟體

 

NT1,500

 

資料來源:拓展臺灣數位典藏計畫彙整製表

 

(三)其他支出

 

1. 船舶出海費用:以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臺灣動物相典藏之研究:臺灣魚類相之數位典藏計畫」為例,該計畫與國科會合作,可申請研究船或租用漁船可進行出海拍攝,此項費用便可不需由該計畫支出。若無相關合作計畫,可能需支付費用雇用當地漁民的船隻出海作業。

 

2. 交通、住宿費用:以國科會計畫的國內差旅費計算方式來說,助理住宿費一天為1,400元,繕雜費為500元,交通費用則實報實銷。

 

3. 潛水裝備租用或購買費用。

 


 

 

[87] < 返回目錄 >

 

[88] [28] 資料來源:センタ編集部,2004,頁46。

[89] [29] 目前CPU有所謂的64位元,以及多核心(雙核心、四核心)的規格,都讓個人電腦的效率大大的提升,價格也不會太高。但若選擇64位元之電腦,建議搭配64位元系統與軟體,才能發揮完整效能,不然選擇32位元也能達到同樣之效果。

[90] [30] 現今個人電腦所使用的主機板,有所謂的雙通道記憶體模式。在安裝時,在主機板兩種顏色的記憶體插槽上各安裝一條記憶體,可將記憶體效能發揮的更好。

[91] [31] 轉速是指硬碟馬達旋轉的速度。

[92] [32] 〈Adobe Premiere Pro CS4: 摘要〉,Adobe,檢索:2009年01月20日,[93] http://www.adobe.com/tw/products/premiere/

捌、 結論與建議

 

隨著人口的增加,臺灣的水域生態逐漸受到來自家庭、農田、工廠等不同來源排放的廢水所污染;加上全球氣候變遷、外來種引進、生態過度開發、過度捕撈水產動物及食用的影響下,許多水中生物正漸漸遷徙或消失,因此,許多愛好這片生態環境的人們,正積極拍攝生態影片加以數位化保存,並且,除了記錄外,更希望透過這些影片,正確地讓更多人了解水下世界的可愛與珍貴,讓「魚兒魚兒水中游,游來游去樂悠悠」不會變成絕響。

 

善用網路資源,將各種珍貴的生態影片、照片傳輸上網,不但可以讓一般民眾上網瀏覽,保留瀕臨絕種的生物影像,提供大眾認識學習的機會。正可藉由網際網路的便利,廣泛溝通、分享不同地區的種種資源與訊息。因此近年來,逐漸成為學術領域的資料交換趨勢。

 

匯集整理國家專業典藏單位的典藏資源及數位化經驗固然重要,但質與量畢竟有限,更多的生態影片、照片散落民間,在缺乏管理及保護的情況下,這些資源易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為解決此問題,在日本便有「Web魚圖鑑[94] [33]」與「魚類照片資料資料庫[95] [34]」兩個網站,提供平台讓使用者檢索魚類相關資料,開放一般民眾投稿標本照片,集眾人之力,增加資料庫內容,加強網站的可看性及實用性。

 

圖8-1、Web魚圖鑑網頁

 

在數位化時代裡,數位內容不光靠個人或是某一單位就能獨力完成的,還需要大家無私的分享,以及日積月累的經驗提供,才能將更豐富的生物類資產做更有效的展示及應用。在台灣,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臺灣動物相典藏之研究:臺灣魚類相之數位典藏計畫」所建置之「臺灣魚類資料庫[96] [35]」,也積極向各方募集魚類之動態生態影片及靜態的照片,期盼能經由各界共同努力,蒐羅台灣的生態影像,在虛擬空間中保存、建構最完整的水下世界,除此之外,該網站之魚種資料亦同時匯入世界著名的「全球魚庫(FishBase)[97] [36]」中,與全球各地的魚類資料擁有者,共同分享、交流水下生態資源。這一項工作不但有助於國內相關領域的研究資料取得,促進學術研究的發展,且對生態的保育和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素材,透過與國際合作交流,如經由TaiBIF[98] [37]或數位台灣-文化與自然[99] [38]兩個網站,更可加深國際社會對台灣的認識,並加入全球化的知識累積的洪流。

 

圖8-2、台灣魚類資料庫網站

 

圖8-3、FishBase網站

 

圖8-4、TaiBIF網站

 

圖8-5、Digital Taiwan - Culture & Nature

 


 

 

[100] < 返回目錄 >

 

[33] Web魚圖鑑」網站是由釣りフォーラム(釣魚討論版)所管理,[101] http://fishing-forum.org/zukan

 

[102] [34]魚類写真資料データベース」網站,是以日本神奈川縣立生命之星‧地球博物館的魚類資料庫為基礎所建置,資料檢索功能則是該館與日本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共同合作開發,檢索:2009年12月28日,[103] http://research.kahaku.go.jp/zoology/photoDB/

[104] [35] 臺灣魚類資料庫,檢索:2009年12月28日,[105] http://fishdb.sinica.edu.tw/

[106] [36] FishBase,檢索:2009年9月29日,[107] http://www.fishbase.org/search.html

 

[108] [37] TaiBIF,檢索:2010年1月07日,[109] http://taibif.org.tw

 

[110] [38] Digital Taiwan - Culture & Nature,檢索:2010年1月7日,[111] http://culture.teldap.tw

 

參考文獻

 

專書

 

Parsons, June Jamrich、Oja, Dan著,《計算機概論》,嚴世傑、金子葳等譯,臺北市:儒林,2004年。

 

PC Shopper編輯部,《PCShopper 2006年電腦商品採購情報誌》,臺北市: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2005年。

 

PC Shopper編輯部,《PCShopper電腦商品採購情報誌2004年秋季號》,臺北市: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2004年。

 

Roger Hicks著,《拍出更好的錄影帶》,莊勝雄譯,臺北市:授學出版社,1998年。

 

大麥芽工作坊著,《Streaming Media網路影音大師 : 建構新一代超炫影音網站》,臺北市:亞邁多媒體,2000年。

 

水中造型センタ編集部著,《完全入門デジカメマリンフォト》,日本東京都:株式會社水中造型センタ,2004年。

 

水中造型センタ編集部著,《5つのポイントでマスタ!デジカメダイバ上達BOOK 2008》,日本東京都:株式會社水中造型センタ,2008年。

 

中央研究院動物所等著,《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數位典藏叢書—動物主題小組》,臺北市: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內容發展分項計畫,2004年。

 

王嘉雄、余榮欽等著,《自然生態攝影》,臺北市:中華民國自然與生態攝影學會,1998年。

 

邵廣昭、陳麗淑著,《臺灣海龍宮: 探訪千奇百怪海洋生物》,臺北市:遠流,2001年。

 

施威銘研究室著,《DV/D8/Hi8/V8剪輯成VCD/DVD》,臺北市:旗標,2003年。

 

施威銘研究室著,《DV入門實務:選購、拍攝、編輯、燒錄、轉檔全搞定》,臺北市:旗標,2003年。

 

梁仁楷、吳權威著,《VCD/DVD完全自製實務》,臺北市:網奕資訊科技,2004年。

 

張光煜著,《數位影音大破解 : 數位/串流影音處理密技大公開》,臺北市:學貫行銷,2002年。

 

張淵仁著,《DV數位影音大導演 : DV操作/拍攝/剪輯/後製/保養全攻略》,臺北市:電腦人文化,2005年。

 

高朗軒、陳秀華著,《書畫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臺北市:數位典藏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2009年。

 

高啟唐、張簡鎰賢等,《電腦組裝DIY-2006新規格完全攻克》,臺北市:電腦人文化,2005年。

 

許淑嘉、修金莒著,《數位影音轉換武林密笈》,臺北市:網奕資訊科技,2004年。

 

蔡永橙、黃國倫、邱志義等著,《數位典藏技術導論》,臺北市:台大出版中心,2007年。

 

攝影學園著,《DSLR完全探索》,臺北市:旗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期刊論文

 

王祥安、范紀文等著,〈影音數位典藏系統—以台灣社會人文電子影音數位博物館為例〉,《第二屆數位典藏技術研討會論文集》,2003年,頁57-62。

 

林柏青著,〈串流媒體的三大平台-RealNetworks、Microsoft、Apple〉,《X-magazine》,2001年5月,頁186-189。

 

燕琍婷著,《教學媒體的環境教育功能之研究-以自然生態攝影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賴文正著,〈如何做好資料備份管理〉,《網路通訊》,2002年1月,頁24-30。

 

網路資源與其他

 

FishBase,檢索:2009年9月29日。[112] http://www.fishbase.org/search.html

 

Web魚圖鑑,檢索:2009年12月21日,[113] http://fishing-forum.org/zukan

 

〈台灣魚類生態影像藝廊簡介〉,台灣魚類資料庫,檢索:2009年12月22日,[114] http://fishdb.sinica.edu.tw/chi/gallery.php

 

〈畫素的迷思…. 〉,千大視聽器材有限公司-數位影像專賣店,檢索:2009年12月22日,[115] http://www.cdvideo.com.tw/PAPERS/PIX/pix.html

 

〈會聲會影操作講義〉,檢索: 2009年12月22日,[116] http://student.spjh.tp.edu.tw/computer-center/%E7%A0%94%E7%BF%92%E8%AC%9B%E7%BE%A9/%E8%81%B2%E5%BD%B15.doc

 

〈介紹兩款H.264編碼器〉,神魂顛倒資訊論壇,檢索: 2009年12月25日。[117] http://bbs.flash2u.com.tw/dispbbs_35_80992_1.html

 

〈中央研究院動物所魚類資料數位典藏計畫資料庫欄位定義表〉,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後設資料工作組網站,檢索: 2010年1月8日,[118] http://metadata.teldap.tw/project/filebox/animal/worksheets/animal_worksheet_ER-model5.pdf

 

乙巧電器視聽有限公司,檢索:2009年12月22日,[119] http://www.yiicheau.com.tw/

 

王新禧、趙凱/軟體資訊編譯,〈下載‧播放:免費電影全攻略〉,太平洋電腦網,發表:2004年3月25日,檢索:2005年12月26日,[120] http://big5.pconline.com.cn/b5/www.pconline.com.cn/pcedu/soft/gj/media/0402/317663.html

 

朱雲瑋著,〈水下攝影的理論與實踐(一)-攝影理論與器材操作特性的基本認識〉,檢索:2009年12月22日,[121] http://www.mbi.nsysu.edu.tw/accentor/docu/UW1.HTM

 

維基百科編者,〈Flash Video〉,Wikipedia,檢索:2009年12月15日,[122]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Flash_Video&oldid=11676387

 

維基百科編者,〈藍光光碟〉,Wikipedia,檢索:2009年12月15日,[123]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97%8D%E5%85%89%E5%85%89%E7%A2%9F&oldid=11493227

 

 

魚類写真資料データベース。檢索:2009年12月28日。[124] http://research.kahaku.go.jp/zoology/photoDB/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著,〈數位化工作流程調查表〉,數位典藏內容發展分項計畫網站,檢索:2009年12月22日,[125] http://content.teldap.tw/main/doc_detail.php?doc_id=397&class_vision=7

 

國家文物資料庫知識管理系統,檢索:2009年12月22日,[126] http://km.cca.gov.tw/

 

臺灣魚類資料庫,檢索:2009年12月28日。[127] http://fishdb.sinica.edu.tw/

 

豐英水中攝影機材專門店,檢索:2009年12月22日,[128] http://fun-in.com.tw/catalog/index.php

 


Article printed from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

URL to article: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1162

URLs in this post:
[1] 壹、 引言: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1162&page=2
[2] 貳、 數位化工作流程圖: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1162&page=3
[3] 參、 前置作業: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1162&page=4
[4] 肆、 物件數位化程序: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1162&page=5
[5] 伍、 後設資料與資料庫建置: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1162&page=6
[6] 陸、 數位內容保護: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1162&page=7
[7] 柒、 設備與成本分析: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1162&page=8
[8] 捌、 結論與建議: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1162&page=9
[9] 參考文獻: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1162&page=10
[10] [1]: #_ftn1
[11] [2]: #_ftn2
[12] [3]: #_ftn3
[13] < 返回目錄 >: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1162
[14] [1]: #_ftnref1
[15] http://fishdb.sinica.edu.tw/chi/gallery.php: http://fishdb.sinica.edu.tw/chi/gallery.php
[16] [2]: #_ftnref2
[17] [3]: #_ftnref3
[18] 貳、 數位化工作流程圖: #_Toc250650154
[19] < 返回目錄 >: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1162
[20] [4]: #_ftn4
[21] [5]: #_ftn5
[22] [7]: #_ftn7
[23] [8]: #_ftn8
[24] [9]: #_ftn9
[25] [10]: #_ftn10
[26] < 返回目錄 >: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1162
[27] [4]: #_ftnref4
[28] [5]: #_ftnref5
[29] [6]: #_ftnref6
[30] [7]: #_ftnref7
[31] [8]: #_ftnref8
[32] [9]: #_ftnref9
[33]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Flash_Video&oldid=11676387: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Flash_Video&oldid=11676387
[34] [10]: #_ftnref10
[35] http://km.cca.gov.tw/download/: http://km.cca.gov.tw/download/
[36] [11]: #_ftn11
[37] [12]: #_ftn12
[38] [13]: #_ftn13
[39] [14]: #_ftn14
[40] [15]: #_ftn15
[41] [16]: #_ftn16
[42] [17]: #_ftn17
[43] < 返回目錄 >: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1162
[44] [11]: #_ftnref11
[45] [12]: #_ftnref12
[46] [13]: #_ftnref13
[47] [14]: #_ftnref14
[48] [15]: #_ftnref15
[49] [16]: #_ftnref16
[50] [17]: #_ftnref17
[51] [18]: #_ftn18
[52] [19]: #_ftn19
[53] [20]: #_ftn20
[54] [21]: #_ftn21
[55] [22]: #_ftn22
[56] [23]: #_ftn23
[57] [24]: #_ftn24
[58] < 返回目錄 >: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1162
[59] [18]: #_ftnref18
[60] [19]: #_ftnref19
[61] http://metadata.teldap.tw/standard/standard-frame.html: http://metadata.teldap.tw/standard/standard-frame.html
[62] [20]: #_ftnref20
[63] http://metadata.teldap.tw/standard/specimen/Darwin-Core.htm: http://metadata.teldap.tw/standard/specimen/Darwin-Core.htm
[64] [21]: #_ftnref21
[65] http://metadata.teldap.tw/standard/standard-frame.html: http://metadata.teldap.tw/standard/standard-frame.html
[66] [22]: #_ftnref22
[67] http://www.sinica.edu.tw/~metadata/project/work-status/electis/elements-video.html: http://www.sinica.edu.tw/~metadata/project/work-status/electis/elements-video.html
[68] [23]: #_ftnref23
[69] http://www.sinica.edu.tw/~metadata/project/work-status/electis/elements-video.html: http://www.sinica.edu.tw/~metadata/project/work-status/electis/elements-video.html
[70] [24]: #_ftnref24
[71] http://www.sinica.edu.tw/~metadata/standard/dublincore-chi.htm: http://www.sinica.edu.tw/~metadata/standard/dublincore-chi.htm
[72] [25]: #_ftn25
[73] [26]: #_ftn26
[74] [27]: #_ftn27
[75] < 返回目錄 >: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1162
[76] [25]: #_ftnref25
[77]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ITunes_Store&oldid=8777494: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ITunes_Store&oldid=8777494
[78] [26]: #_ftnref26
[79] http://of.openfoundry.org/projects/435/: http://of.openfoundry.org/projects/435/
[80] [27]: #_ftnref27
[81] http://creativecommons.org.tw/static/choose: http://creativecommons.org.tw/static/choose
[82] [28]: #_ftn28
[83] [29]: #_ftn29
[84] [30]: #_ftn30
[85] [31]: #_ftn31
[86] [32]: #_ftn32
[87] < 返回目錄 >: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1162
[88] [28]: #_ftnref28
[89] [29]: #_ftnref29
[90] [30]: #_ftnref30
[91] [31]: #_ftnref31
[92] [32]: #_ftnref32
[93] http://www.adobe.com/tw/products/premiere/: http://www.adobe.com/tw/products/premiere/
[94] [33]: #_ftn33
[95] [34]: #_ftn34
[96] [35]: #_ftn35
[97] [36]: #_ftn36
[98] [37]: #_ftn37
[99] [38]: #_ftn38
[100] < 返回目錄 >: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1162
[101] http://fishing-forum.org/zukan: http://fishing-forum.org/zukan
[102] [34]: #_ftnref34
[103] http://research.kahaku.go.jp/zoology/photoDB/: http://research.kahaku.go.jp/zoology/photoDB/
[104] [35]: #_ftnref35
[105] http://fishdb.sinica.edu.tw/: http://fishdb.sinica.edu.tw/
[106] [36]: #_ftnref36
[107] http://www.fishbase.org/search.html: http://www.fishbase.org/search.html
[108] [37]: #_ftnref37
[109] http://taibif.org.tw: http://taibif.org.tw
[110] [38]: #_ftnref38
[111] http://culture.teldap.tw: http://culture.teldap.tw
[112] http://www.fishbase.org/search.html: http://www.fishbase.org/search.html
[113] http://fishing-forum.org/zukan: http://fishing-forum.org/zukan
[114] http://fishdb.sinica.edu.tw/chi/gallery.php: http://fishdb.sinica.edu.tw/chi/gallery.php
[115] http://www.cdvideo.com.tw/PAPERS/PIX/pix.html: http://www.cdvideo.com.tw/PAPERS/PIX/pix.html
[116] http://student.spjh.tp.edu.tw/computer-center/%E7%A0%94%E7%BF%92%E8%AC%9B%E7%BE%A9/%E8%81%B2%E5%BD%B15.doc: http://student.spjh.tp.edu.tw/computer-center/%E7%A0%94%E7%BF%92%E8%AC%9B%E7%BE%A9/%E8%81%B2%E5%BD%B
15.doc

[117] http://bbs.flash2u.com.tw/dispbbs_35_80992_1.html: http://bbs.flash2u.com.tw/dispbbs_35_80992_1.html
[118] http://metadata.teldap.tw/project/filebox/animal/worksheets/animal_worksheet_ER-model5.pdf: http://metadata.teldap.tw/project/filebox/animal/worksheets/animal_worksheet_ER-model5.pdf
[119] http://www.yiicheau.com.tw/: http://www.yiicheau.com.tw/
[120] http://big5.pconline.com.cn/b5/www.pconline.com.cn/pcedu/soft/gj/media/0402/317663.html: http://big5.pconline.com.cn/b5/www.pconline.com.cn/pcedu/soft/gj/media/0402/317663.html
[121] http://www.mbi.nsysu.edu.tw/accentor/docu/UW1.HTM: http://www.mbi.nsysu.edu.tw/accentor/docu/UW1.HTM
[122]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Flash_Video&oldid=11676387: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Flash_Video&oldid=11676387
[123]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97%8D%E5%85%89%E5%85%89%E7%A2%9F&oldid=11493227: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97%8D%E5%85%89%E5%85%89%E7%A2%9F&oldid=11493227
[124] http://research.kahaku.go.jp/zoology/photoDB/: http://research.kahaku.go.jp/zoology/photoDB/
[125] http://content.teldap.tw/main/doc_detail.php?doc_id=397&class_vision=7: http://content.teldap.tw/main/doc_detail.php?doc_id=397&class_vision=7
[126] http://km.cca.gov.tw/: http://km.cca.gov.tw/
[127] http://fishdb.sinica.edu.tw/: http://fishdb.sinica.edu.tw/
[128] http://fun-in.com.tw/catalog/index.php: http://fun-in.com.tw/catalog/index.php
[129] < 返回目錄 >: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