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印記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
Tags: Metadata, 印章, 印記, 工作流程, 影像, 指南, 數位化, 數位化工作流程, 智慧財產權, 著作權, 藏品, 資料庫, 資訊 發表: 2010-06-01, 點閱: 48,595 , 加入收藏櫃 , 列印 , 轉寄
参、前置作業
一、 物件整理,建立清單
挑選數位化物件可依其歷史價值、代表重要性、稀少性等標準來整理數位化的優先順序,也因此,當整理印章印記的清單必須先了解文物價值、出處、文字內容,通曉各類書體所篆刻之辭句,明白作者的旨意並歸納各類作品風格,由於內容常涉及印章材質、文學詩詞,以及對於文字的考據,因此考訂及研究這門很深的學問,通常是由相關研究人員及計畫主持人共同挑選欲數位化之物件並確認物件相關資料。
(一) 蒐集工作:整理物件必先檢查、蒐集以求齊全,以印章而言,除經費限制,盡量挑選值得典藏的物件,全部進行數位化工作,而印記因可能分布於不同書畫作品或古書籍裡,因此必須比對群籍之間的鈐印資料,利用整理清單以劃分數位化工作的範圍。
(二) 考訂研究:「目錄之學,學中第一緊要事,必從此用途,方能得其門而入」,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是快速變動的,使用者對於目錄的需求與檢索利用的途徑亦不斷的與時推移,因此編製完整的物件目錄是該物件開發利用的基礎,透過詳細的後設資料欄位(Metadata)與資料庫設計,達到整合交叉檢索的功能,利用物件目錄、聯合目錄,更依據物件整理研究的需要,編製各類物件的專題目錄,俾便對物件進行專題研究。
二、 設備挑選,標準建立
(一)選擇設備
數位化設備主要依據物件本身的特性與狀況,以及作業的性質來做挑選,以印章與印記來說,印章屬於小型立體器物,是採行數位攝影的方式來數位化;印記是指已鈐印於書畫或古籍文獻的印面圖像,屬於平面物件,若再以書畫與古籍文獻區分,一般書畫尺寸多數都超過掃描設備的平台大小,且大都有做裱褙,因此採用數位攝影的方式進行;而古籍文獻則屬於小型平面物件,是以數位掃描方式進行,然而掃描的流程會觸碰到物件本身,若書況不佳(包含中縫過緊),基於保護物件為考量,若過程中有破壞物件本身的疑慮,則使用數位攝影,針對不同物件的特性而選擇數位化設備才能使數位化達到最佳的效果(表3-1)。
在設備的挑選上,典藏單位需依物件多寡來決定設備的安排,如大型典藏機構典藏類別較豐富,物件大小差異較多,因需求大都備有拍攝與掃描兩種設備,然而礙於經費之考量,數位攝影所能拍攝的範圍更大,亦可更換鏡頭進行微拍,若有不同大小的典藏物件卻只能採購一種設備時,則建議以數位攝影設備為主。(更多數位流程相關設備於第肆章中更詳細說明。)
平台式掃描器表3-1、依物件屬性選擇設備之參考
作業性質 |
小型平面 |
大型平面 |
小型立體 |
物件紀實 |
內容 |
文書檔案、印記 |
國畫捲軸,大型拓片等 |
各類印章 |
印章製作之技術與過程 |
作業方式 |
掃描或翻拍 |
攝影 |
攝影 |
攝影、錄影等 |
設備 |
掃描器、翻拍架、燈光系統、攝影系統、個人電腦與軟體 |
翻拍架、燈光系統、攝影系統、個人電腦與軟體 |
攝影台、燈光系統、攝影系統、個人電腦與軟體 |
攝錄影系統、個人電腦與軟體 |
備註 |
需要高階數位攝影以解決透視變形與解析度需求 |
若欲製作3D環物,需在購買轉盤,或旋轉臂等裝置 |
依計畫實際需要配置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內容開發公開徵選計畫數位化作業參考〉,2006年。
(二)數位化流程規範建置及選擇
1.數位化目的:
物件進行數位化工作,便是希望文物藉由科技來做另外一種方式的保存,減少原物件因經常性的提取造成傷害,同時也希望利用網頁、印刷出版等其他呈現應用的方式,將文物的美以及內涵的知識,散播給更多的大眾。統合數位化工作基礎運用最重要的兩個目的,便是保存與分享,在保存的用途裡,為了減少文物提取的次數,在數位化時必以設備本身所能支援的最高等級來規劃,數位化規格應就執行方向規劃標準,依使用目的不同所需要的檔案規格亦有不同標準,制訂時並考量永久保存與網路瀏覽等注意事項(表3-2)。
(1)永久保存:不管在檔案格式、色彩模式、解析度等考量,都須保持在最佳狀態方能達到永久保存的目的。長期保存技術,包括轉置(Migration)、模擬(Emulation)、系統保存(過時必備軟硬體)(System Preservation)、標準使用、封裝(含詮釋資料)(Encapsulation)、印成紙張或其他可瀏覽媒體等,其中「轉置」、「模擬」、「系統保存」是三個核心的保存技術,而「封裝」則是這三個核心保存技術的基礎程序,是將數位資訊與詮釋資料一起包裹起來,爾後即可透過解譯、模擬、轉換等方式,提供使用人之讀取與了解。[1]
(2)網路瀏覽:在螢幕上顯示的解析度為72dpi,只要設定影像在螢幕顯示上的尺寸大小,單位以pixels/inch計算,例如640×480、1024×768等,以未來系統展示可能的影像尺寸來作規劃。
表3-2、檔案規格制訂建議
使用目的 |
分析 |
解析度 |
永久典藏 印刷出版 |
典藏機構若有印刷出版或進行複製的規劃,則對於數位影像的品質需要更為嚴謹的要求。 |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目的在永久典藏及應用推廣,因此需較高解析度的儲存,以「 TIFF檔300dpi以上」為標準。 |
方便傳閱 普及利用 |
在制定數位化規格時除考量數位影像的清晰度外,網際網路傳輸速度也是考量重點。 |
網路瀏覽其目的在於方便傳遞與普及利用,在有限經費下快速且大量的提供民眾清楚辨識的檔案,因此將數位化規格制定在「72dpi-180dpi」間。 |
2.數位化格式選擇:
檔案格式的選擇依照物件所要典藏的形式、呈現的平台而有不同的考量(表3-3),因其所要典藏為保存級、商務級或一般瀏覽級,依照所需而有不同的選擇。
表3-3、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檔案規格
典藏級 |
商務級 |
公共資訊級 |
|
說明 |
將資料數位化典藏,保持原始檔案。 |
提供使用者作為重製、壓縮處理或其他圖像處理交換之用 |
網路瀏覽 |
檔案格式 |
RAW或TIFF |
TIFF |
JPEG |
色彩模式 |
RGB(24bit/pixel)以上 |
RGB(24bit/pixel) |
RGB(24bit/piexl) |
解析度及尺寸 |
原尺寸、300dpi以上 |
原尺寸、300dpi |
視網站設計需求、72 dpi |
一般數位影像依不同的影像用途而有適當的影像規格,建議可從檔案格式、色彩模式、色彩深度、解析度與影像尺寸等方面來做考量。
(1)檔案格式:影像檔案因硬體設備及處理軟體不同而有許多特定的格式(表3-4),JPEG的格式能處理連續的色彩,適用在照片等比較需要平滑邊緣線的檔案格式,是最常見的儲存格式,然JPEG檔雖可處理連續的色彩,檔案也易於傳輸與轉換,但因為經過壓縮,所以影像的細節多少有失真的情形,目前亦有發展出JPEG2000的檔案格式,基於小波變換的圖像壓縮標準,和傳統的JPEG相比,比較明顯的優點就是沒有JPEG壓縮中的馬賽克失真效果,通常壓縮性能提高約20%以上;GIF是一種LZW壓縮格式,僅能顯示RGB 色彩,主要設計用途是最小化檔案,適用在網頁上,且其可依網路速率來調整圖片顯示;PNG檔則是融合了JPEG與GIF兩種圖片格式的優點,邊緣平滑效果更佳,且可以呈現透明度,在製作透明圖片的時候,邊緣白色鋸齒的表現也比GIF好,但缺點則是在某些瀏覽器上無法正常表現;TIFF檔是在所有圖檔中最具彈性的點陣影像格式,是所有圖檔的「母檔」,也是最高品質的檔案,由於TIFF的檔案量最大,可視使用需求再降轉成其他檔案格式。檔案格式是希望選擇保留影像最真實、最大色彩空間與最大色彩階調為考量,TIFF檔所儲存的檔案是無壓縮且不失真的,因此不管是作為永久保存,或是做其他檔案格式的轉換,都是最佳選擇。
目前市售的數位相機,多數都能拍攝儲存為相機原生檔案(RAW檔),此種檔案沒有經過壓縮與相機本身的處理,完整記錄了拍攝的狀況,事後也能很方便的調整影像色彩、層次、白平衡與明暗等,對於永久保存與各種應用,是很好的儲存格式[2]。RAW檔案格式雖然需要專用的程式才能開啟,但因保留了拍攝後未經修飾過的影像,加上檔案大小比轉換成TIFF檔來得小,也漸漸地被從事數位化工作的單位所採用,作為永久保存用的方式之一。
表3-4、各種檔案格式特性
檔案格式 |
RAW |
TIFF |
EPS |
JPEG |
GIF |
BMP |
PICT |
PSD |
PNG |
支援RGB全彩 |
● |
● |
● |
● |
|
● |
● |
● |
● |
支援256色 |
● |
● |
● |
|
● |
● |
● |
● |
● |
支援CMYK |
● |
● |
● |
● |
|
|
|
● |
|
含影像壓縮能力 |
|
● |
● |
● |
● |
|
● |
|
● |
支援圖層能力 |
|
|
|
|
|
|
|
● |
|
支援遮罩能力 |
|
|
◎ |
|
● |
|
|
● |
● |
支援網頁顯示格式 |
|
|
|
● |
● |
|
|
|
● |
適合一般影像儲存 |
|
● |
|
● |
|
|
|
● |
● |
適合影像長久保存 |
|
● |
|
|
|
|
|
|
|
適合印刷輸出 |
|
● |
● |
|
|
|
|
|
|
●表示支援此項功能 ◎新TIFF規格支援遮罩 |
資料來源:數位攝影的技術,徐明景,2001
(2)色彩模式(Color Mode):
因為RGB[3]色彩模式所能包含的色彩(色域)比CMYK[4]多,且拍攝出來的影像最先都是透過顯示器來觀察,因此色彩模式的選擇最好以RGB為主,若有其他用途,如輸出時,再作模式的轉換即可。
(3)色彩深度(Color Depth):
色彩深度會影響影像呈現之層次能力與檔案大小,此部分與選擇的色彩模式有關係,在RGB色彩模式下,R、G、B三色調各佔8 bits(1Byte),一般電腦設備的顯色模式所採用的色彩深度為24bits,稱為24bits全彩模式[5]。現今,在市面上的數位產品中,已有感光元件能對R、G、B各單色取樣16bits以上,但也因此需要更高規格的配備來處理如此的圖檔。
(4)解析度(Resolution)[6]與影像尺寸:
解析度它是個相對值而非絕對值,除非定義其使用背景,否則是沒有意義的,例如一個螢幕每英吋顯示的像素數量,取決於顯示器尺寸(17英吋、20英吋等)及顯示解析度設定(800 x 600像素、1024×768像素等)之結合;數位相機所拍攝的檔案畫素是固定的,因此最後應用所輸出的尺寸,也是依輸出時的解析度而定(表3-5)。
表3-5、畫素與輸出尺寸[7]
影像解析度 |
相機畫素 |
以200ppi(pixels/inch)列印之輸出尺寸 |
以300dpi(pixels/inch)列印之輸出尺寸 |
640×480 |
30萬畫素 |
英吋:3.2×2.4 公分:8.13×6.1 |
英吋:2.1×1.6 公分:5.3×4.06 |
2048×1536 |
320萬畫素 |
英吋:10.2×7.7 公分:25.91×19.56 |
英吋:6.8×5.1 公分:17.27×12.95 |
2592×1944 |
500萬畫素 |
英吋:13.0×9.7 公分:33.02×24.64 |
英吋:8.6×6.5 公分:21.84×16.51 |
3264×2448 |
800萬畫素 |
英吋:16.3×12.2 公分:41.4×30.99 |
英吋:10.9×8.2 公分:27.69×20.83 |
4256×2848 |
1210萬畫素 |
英吋:21.3×14.2 公分:54.1×36.07 |
英吋:14.2×9.5 公分:36.07×24.13 |
三、人力規劃,委外製作
(一)分析並評估整體環境及現況
專案執行的事前評估是專案完成的重要基石,分析專案執行的基礎物件能有多少發揮的空間,了解執行專案時所擁有的人力,並了解能申請運用的資源,統整事前評估可依「原件」、「人力」、「資源」三大部分做了解。
1.在原件方面:針對物件是否可進行數位化、採取數位化方式為何做評估,例如屬於立體物件的印章,採用以數位攝影的方式進行,鈐印的部份則會考量印記的型態、保存狀態,考量以數位攝影或是掃描的方式進行。
2.在人力方面:數位化流程的人力分析可依目前工作人員是否有參與過數位化相關工作經驗、原始典藏維護管理人員以及資訊技術人員等人力的分析評估,避免在實際執行數位化的同時,需要花更多的成本在進行人才培訓。透過人力管理機制可得到適當的訓練和確保工作的品質,雖然每個單位的制度不同,擁有的人力資源也不一,但大體上可從以下兩方面來安排人力運用。
(1)原單位內編制人員:單位內編制之研究人員或助理對於館內運作及文物內容有深入的認識及學術上的專業,對於前置作業與後設資料規劃上有很大的助益,尤其是在進行數位化工作時,能充分掌握物件特性以將最完整的面向呈現。
(2)外聘人員:在外聘人員的安排上以效率、品質與成本為首要考量,大都以部分委外為主,雙方須明確訂定目標與責任歸屬以得到最大之效益。
a.技術人員:主要是指對於數位化技術及資訊科技學有專精之人員,如專業攝影師、資料庫或網路設計人員等。
b.著錄人員:在文物資料庫建置時,著錄的工作將花費大量的時間,這部分可由館內人員執行,亦可聘用有相關學科背景的人進行這項工作,當人力將文物資料一筆筆鍵入系統中,需具有核對與校正的能力,以確保資料的正確性。
3.在資源部份:分析資源能協助專案執行更有效率,對於現有資源的分析、了解可申請合作的資源,都能協助迅速規劃好專案執行的流程與範圍,也避免重複執行浪費時間與人力。
(二)委外製作
委外服務,是指某一機構將所提供之產品或服務,以簽訂合約的方式,轉授於外部承包商負責處理。委外是否執行依據執行單位的經營方針來決定,其中一重要的關鍵點,即是成本效益的問題,數位化工作有許多專業性的技術流程,若因人力缺乏、專業技術等工作,可考慮委外製作以降低人才培訓或機器設備等成本,由於牽涉到經費,因此在專案初步規劃之時即應考量是否委外,以協助編列預算。在TELDAP計畫中各執行單位的經驗,委外動機歸納為下列幾點:
1.專注於核心價值並使人力配置更靈活。
2.降低成本或保持資源配置的彈性。
3.對特定技術的仰賴。
4.改善或提升特定業務的品質。
不同的委外程度代表著不同的合作模式,執行機構經由委外動機的成立、核心價值的確立後,依據此謹慎訂定出執行目標,衡量出應以何種類型的委外模式得以獲得最大效益?單位內部是否能完全支援委外政策?考量的面向可依循準則評估委外需求、決定委外介入程度、確認委外的可行性等三個思考點去評估,以達到委外與自行製作平衡中的最大效益。
廠商的適切性是目前物件數位化過程中重要的問題,由於多數機構考量可節省人力,同時省去購買設備的成本支出,在掃描或攝影數位化程序可選擇委外製作,在此適當的廠商選擇更顯重要。以數位典藏善本古籍主題小組機構委外經驗為例,在規格書中的廠商評選要點,包含建議書、簡報及答詢、軟硬體設備檢測等三大項,其中在建議書中流程規畫及達成目標可信度、工作團隊專業程度、成本分析及相關專業承作實績等項目分別了解廠商目標契合度、總價及單價的計算方式、各作業流程的具體說明及回答、過去兩年內曾經承包案例數量、金額及結案報告以資參考。最後軟硬體的設備檢測,包含實地操作數位影像掃描、檢驗與備份所使用的軟硬體設備,分別針對數位化不同流程評比,作為日後挑選廠商的重點依據。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針對「委外製作[8]」議題,另有出一本專書,詳細介紹了規格書撰寫、評選方式、執行與控制等工作需要注意的要點,若有需要者,可參閱該此專書。
< 返回目錄 >
[1]檔案管理局,〈電子檔案長期保存策略〉,檢索日期:2010年01月,http://wiki.archives.gov.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69&Itemid=101。
[2]大部分RAW檔需配合相機所搭配的軟體才能讀取,目前如Adobe Photoshop或Lightroom可支援多數相機所產生的RAW檔(參考:http://www.adobe.com/tw/products/photoshop/cameraraw.html,檢索日期:2009年12月),對於數位化保存無疑是個很好的工具,或許不久的將來可以支援所有的數位相機,如此RAW檔做為永久保存就能發揮其功用。
[3] RGB是指光的三原色,是最常用的影像色彩模式,由Red、Green、Blue三主所構成的全彩模式。
[4] CMYK是印刷使用的四種主色,C青(Cyan)、M洋紅(Magenta)、Y黃(Yellow)、K黑(Skeleton or Black)。
[5] 因為數位色彩質在內部是以二進制數值來表示,1bit(bit, 由binary的「bi」與digit的「t」組成)只能表示兩個值,即0和1,每一色光以8位元表示,8bit可以表示256個色度級(2的8次方=256),因各單色佔8 bit,故RGB全彩就是8bit*3=24bit,24bit可以表示16,777,216種色彩(2的24次方),一般稱24bit以上的色彩為真彩色,它可以達到人眼分辨的極限,從理論上講,色彩位數越多,顏色就越逼真。參考:Howard Besser著,林彥宏譯,《影像製作入門》,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2009年10月初版。
[6] 數位影像是以一個個的點陣為單位,解析度(空間解析度,spatial resolution)有兩種形式,一為畫素(Pixel),指的是取樣輸入時影像記錄到的畫像元素,以英吋為單位來計量,則為Pixel Per Inch,簡稱ppi;另一為質點(Dot),是指實際呈現出影像的有形實體,同樣以英吋來計算,為Dot Per Inch,簡稱dpi。
[7] 表格中列印尺寸的部分,仍以英吋為單位,公分的部分是為了方便國內一般使用習慣而換算出來,僅作為參考之用。
[8] 高芷彤、陳秀華、陳美智、林芳志,《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委外製作》,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2009年4月。
全文下載 (11.4 MB, 2,600 h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