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專案規劃
Tags: 專案規劃, 數位化工作流程, 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 永續經營, 計畫書 發表: 2010-09-17, 點閱: 80,808 , 加入收藏櫃 , 列印 , 轉寄
(一)結案報告書
「結案」作為專案生命週期的最後一個流程,卻不表示結束專案的各項活動須在最後過程才開始進行,結案是將所有歷程的總結,為了使專案的產出能夠有效的做後續管理,也為了將專案執行的成果與經驗運用在未來專案的規劃上,皆會統整專案的執行產出,此通常是以結案報告書呈現,是保存專案資料的重要紀錄。
每個專案的完成必然帶給執行單位三方面的成果:提升執行單位形象、增加績效、成立專案知識庫,而結案報告書則是成果的呈現。在管理單位來說,做為專案結束的結案報告書是一總體資源的大彙整,因此結案報告書應統一格式,並有固定流程提供參照,下列提供在TELDAP專案結案時所需的執行流程:
1. 撰寫結案報告:
進入國科會網站,[46]在左列「學術研究」→「補助獎勵辦法及表格」→「補助專題研究計畫」→「專題計畫其他相關辦法表格」,點選「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撰寫格式說明及封面格式」即可直接下載結案報告格式。
2. 繳交結案資料至國科會:
基於資源公開與資源整合之立場,制定專案結束後需上傳結案報告檔案、計畫成果清單、計畫成果備份至國科會。
3. 填寫管考系統資料:
管考系統[47]是藉由系統化的作業方式,將工作內容量化、格式化,簡化行政作業流程,降低人力負擔並強化數據統計,透過淺顯易懂的儀表板(Dashboard)動態視覺化介面,將多項指標檢視及數值圖表融合於一體,讓使用者在檢視報表時,能夠快速、一目瞭然、簡潔的呈現出各計畫之成果數據,瞭解計畫執行進度,按工作時程定期填寫至工作最後階段,即完成期末成果效益報告。
4. 計畫成果匯入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入口網:
將數位化成果匯入「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入口網[48]」是TELDAP專案特有的方式之一,匯入聯合目錄有其必備欄位與內容值,[49]需在結案後兩個月內完成需匯入之內容,為使流程順利,亦提供後設資料對照服務,採專人密集指導的教育訓練方式進行。[50]
5. 繳交盤點表:
盤點任務是由「盤點暨法律諮詢團隊計畫[51]」團隊所執行,是為協助各典藏單位建立權利管理制度,而「盤點表」的填寫是為了讓典藏單位無論在內部的利用、應使用者要求之重製、數位典藏內容之建立或後續授權與加值應用,得有明確的數量依據。[52]完善的智慧財產權管理的機制,可加強機構正面形象的建立、增加商業運用的意願,以及未來永續經營的基礎,另一方面,盤點成果也可作為創意加值、技術移轉、創造收益的基礎,此皆是根基於完善的智慧財產權管理機制。
(二)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入口網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入口網是以各計畫在結案後匯入聯合目錄之內容為基礎,將內容分為「珍藏特展」、「教育學習」、「創意加值」等專區,其中「目錄導覽」是提供全國性數位典藏品的檢索與搜尋,以展現數位典藏計畫成效之平台。關於成果的搜尋主要是以一般性欄位進行整合,但仍保留原資料庫欄位特性,以目錄搜尋為基礎,導引至專業資料庫,呈現知識分類架構,以文字、圖像、甚至影音等方式呈現,透過聯合目錄的單一網站窗口,提供檢索全國近百組跨十餘個學術領域之數位典藏內容,除了在「珍藏、導覽、體驗」的學習外,更可在研究、加值等做不同運用,亦可作為教育研究素材與產業應用加值目錄,同時也是提供學術研究、教育發展與企業應用之最佳瀏覽平台,達到資訊共享的目的。
「數位典藏聯合目錄」是數位典藏資源建置後匯整的重要平台,不僅在管理方面能達統合之效,使用者也能快速搜尋,然而隨著TELDAP專案所參與單位和典藏資源的逐年增加,聯合目錄的資訊量日趨龐大,使用者檢索與取用資料的困難度亦相對增加,因此,「數位核心平台計畫」統籌了其下之聯合目錄小組、成果展示核心平台、技術發展組,規劃建置「成果網站資源資料庫」,發展「合集資源層次描述(Collection Level Description,CLD)」的檢索工具,從更高層次提供資源的整體資訊,供使用者在眾多跨領域資源中發掘,以選擇所需資料,改善資訊檢索的效益。[53]網站以一個合集資源為原則,不僅較容易劃分合集的資源,亦能呈現不同主題的典藏資源,對於使用者來說,更是能全盤了解已進行數位化的資源,減少搜索的時間與次數。
(一)回歸隸屬機構的支援與維護
數位典藏是屬於將實體資源轉換數位檔的專案,大部分申請單位是已經擁有資源的實體,透過申請專案,在得到經費支持與技術諮詢後,共同建置多樣性的數位內容。TELDAP專案站在輔導數位化的角色,提供各方資訊並進行資源整合,然而更深層的意義更在於數位化環境的建置與人力的培訓,期許各執行單位在經過數位專案執行後,透過經驗與技術的積累後,能有能力獨自執行物件數位化之工作,資源也能回歸執行單位本身繼續營運。
把已數位化的資料運用於教學是得以讓資源永續的方式之一,淡水古蹟博物館數位典藏計畫[54]主持人黃瑞茂教授即表示:「透過數位化專案與教學的配合,課堂上他們將所建置的許多3D建築數位模型展示給學生,學生可透過此數位模型,提升對於建築結構、建築本體的古今面貌演變有更直覺的感受。另外,經過多年的專案執行,他們已培養出許多能獨立執行數位化專案的助理,不論是技術操作上或是內容資料整理都具有一定的能力,擁有如此之經驗,對於學生升學、申請國外專校是非常有助益,因為建築系所的學生在課程訓練中相對更具有邏輯能力,若再加上文化再現能力與繪製3D動畫的能力,在職場上有更多的機會。」[55]
在TELDAP專案中屬於機構型計畫的各單位,因項下所執行的計畫有各種不同專題,在執行上為促進數位化成果的長久典藏與有效取用,並有效溝通協調行政支援、合作案與各主題知識庫之建置事宜,各機構皆設有整合型計畫來統籌機構本身的數位資源整合,避免各子計畫重複發展功能相近的系統或購置相同大型設備,造成資源的重疊浪費。目前,執行的單位內部設有整合型計畫的如台灣大學的「臺灣大學臺灣研究核心典藏數位資源整合計畫」、[56]國立故宮博物院的「計畫整合子計畫」、[57]國立科學博物館「自然與人文知識庫整合建構計畫」[58]等,透過機構與各方資源,共同研發更為適合之功能、提供更符合需要之資訊服務,以利典藏資源的深化、活化、再利用,故以每個大型機構來看,在有整合計畫建置的單位,能更有系統的回歸自己的單位持續經營。
專案回歸原執行單位,各執行計畫能獨立進行數位化作業,然而執行經費從何而來呢?以目前的觀察,經費除了尋求申請其他單位補助與管理單位經費的挹注外,更重要的還是各單位對於自己所執行的數位資源推廣,素材不論是文字、靜態影像、動態影像、聲音檔及其他,不論呈現的網站或資料庫皆要持續經營,以推廣更多大眾所用,藉由推廣應用所得之授權金、權利金等收益,協助計畫持續營運。若數典專案的執行能達如此循環之營運模式,則國家型專案的輔導已達穩定之績效,亦算是數位典藏資源本身的反饋。
(二)資源整合
在TELDAP的推動下,國內各重要學術研究機構、文物典藏單位以及各公開徵選計畫之典藏單位,將其擁有的特色文物進行數位化,成果累積至今已建置超過一百多個主題網站,範圍涵蓋台灣人文、社會、自然…等,呈現了跨領域且多樣性的豐富樣貌。面對如此豐碩的成果,在經營維護上需要付出相對的心力,而資料進化整合與永續經營的理念則是支持網站長久且穩固的模式。
在數位典藏各計畫中有些大型機構計畫,針對單位內各不同的典藏資源開發整合型資料庫,然而小型的公開徵選計畫內容則呈現在各單位建立的網站內,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入口網雖然盡可能地將資源統整,以聯合目錄的方式協助搜尋,然而因授權機制,欲使用者還是要回原單位申請,同質性的內容依然分散在各不同的典藏單位,導致使用者或研究者在整理資料時須從各方去找尋,何況聯合目錄所收集的是TELDAP各參與計畫的資源,尚未能全數概括台灣的數位典藏資源,可了解資源整合尚有規劃的方向。以目前資源整合來看,以下列舉目前發展的幾種情況,以審思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
1. 台灣建築的數位典藏資源:
目前建築資源主要是以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來執行建築的保存維護、調查出版等工作;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則針對全台建築相關資源做了全面性的普查,並對具特殊性、急迫性等建築做了更詳細的數位典藏資料;相關資源尚有一些,如建築圖、建築師資料,是分布在各所屬機關或相關文獻檔案裡面。對於同主題資源分布在各不同執行單位,資料蒐集問題意識已然出現,關於建築內容的資源整合,目前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的建築主題小組已進行討論,該如何整合、如何呈現是重要的議題,透過指導單位與專業研究人員來共同討論將來的資源整合就更顯重要。
2. 台灣兩棲類數位資源: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經過多年研究與資源的累積,目前已有建置台灣青蛙類別多達數百筆的典藏資源;由花蓮教育大學所執行的「蛙蛙世界學習網」[59]以教學為出發點,也建置了豐富的青蛙資訊與生動的教案,若兩方經由授權整合,不但能豐富資料內容,也讓使用者能夠在廣大的知識內容裡,再往更深層的知識裡探索,延伸思考的面向也將更廣泛。針對計畫整合,科博館徐典裕老師表示:「以科博館的經驗,從數位內容典藏跨到數位學習,依照不同使用對象,內容是否有完整性、豐富性是否適切就是一個挑戰的目標,另外就是跨機構的整合,目前每個單位都在各自努力,從已數位化進行到加值,但是看不到一個整合的地方,尤其是中小學教育資源整合與推廣應用。以目前台灣數位發展情形來看,時機已經成熟,可針對整合議題開始著手討論共同規劃與建置,以期透過資源統整達到更充份的推廣利用。」[60]
3. 台灣生物多樣性數位資源:
為配合「生物多樣性公約(CBD)」推動全球與台灣本土之保育與復育工作,在政府「生物多樣性推動方案」裡,各單位積極蒐集整理本土生物多樣性之資料,促進生物多樣性之保育、利用、管理、研究及教育。2001年時由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行研究中心執行TaiBNET[61]與TaiBIF[62]兩網站的建置,內容包含台灣物種與專家名錄,至今,不僅整合台灣所有加入數位典藏的相關資源,也陸續與其他相關機構、網站與資料庫建立聯盟合作關係,並與國際接軌。生物多樣性的資料彙整是以後設資料上的共通欄位為基礎,因此能在資源整合上做完整且具權威性的學術研究成果,再利用多媒體資料庫技術予以整合、管理、維護,並藉開發使用者介面,使國內外各界均可透過網路公開瀏覽、查詢、擷取及使用。
上述的三例是同性質內容的整合情形,而主題式的資源整合,同一知識網絡涉及到不同領域的內容,則需要奠基在更多的數位內容之上。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之目標為「建置呈現台灣文化、社會與自然多樣性的數位內容」,在此目標下,如何將各機構計畫的同類資料相互補強,變成更具整合性的知識體系?如何使機構計畫、公開徵選計畫乃至民間的同類典藏品可以匯整成更完整、更有代表性甚至是更能宣稱具備臺灣特色的各類數位內容?以上問題皆是極有挑戰性與重要性的數位典藏事業。計畫透過建置「台灣多樣性知識網」[63]的建置,先行精選具有重要性、代表性的典藏品內容,功能分為「知識探索」、「知識創造」以及「知識分享」三個主要單元,以應用服務、創造知識為主,以開發地圖創造、線上簡報等功能,讓使用者運用於教學或分享上,日後還會再將相關經驗移轉與各參與計畫,以知識分享為最終目的,期望進行永續之經營。
在美國由美崙基金會(Andrew W. Mellon)於2001年創立ARTstor機構,在2004年7月開始提供ARTstor線上資料庫系統服務,[64]是結合數位科技與藝術人文,以廣納全世界美術館、博物館的藏品匯聚在一個資料庫為目標,目前已超過110萬件影像檔,是為了創造一個提供學者、策展人、圖書館員、學生和教育家所需,能共享、非商業之教學與研究影像的知識寶庫,除了積極強化圖檔的品質外,也有各種3D、虛擬實境技術的應用,不僅呈現藝術品最細緻的一面,也研發的QTVR(Quick Time Virtual Reality)更進一步地呈現建築物的內部空間,提供各種拉近、拉遠、360度環繞…等功能。ARTStor和台灣多樣性知識網同樣廣納眾多的數位化藏品匯入資料庫內,目前雙方也有合作機制,是為了讓社會大眾在敲擊鍵盤同時就能看到世界各地知識文化的結晶,讓原本只是素材的藏品,經過組織、創造和分享,變成更具價值的知識。
上述我們談到的整合,不論是在內容或技術上,更重要的議題還在於權力劃分的問題,關於智慧財產權擁有者的釐清要做明確的資源盤點或明確劃分授權的等級,屬於機密文件不對外授權、授權程度的差異,或是屬於公共財等不同層級的權利歸屬,建立權利的釐清辦法及管理制度,能夠幫助後續妥善的管理。在TELDAP專案裡,關於權力劃分還有許多討論空間,國家要集中管理,在TELDAP專案結束前就要立法推動國家典藏資料庫是永續營運的方法之一。權利盤點雖是數位典藏計畫退場機制之一,但其實更能協助之後加值運用等其他面向更順利的發展。
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起始於1970年代環保意識抬頭時期,以「研究自然的、社會的、生態的、經濟的以及利用自然資源體系中的基本關係,確保全球的永續發展」。[65]同樣的概念運用到各不同領域會有不同的目標與執行流程,但無論如何,目標的建立卻是在流程的起始就必須有的規劃,以建立其他的組織配合,掌握各步驟流程的因果關係對永續績效的影響,了解對專案關係人的影響與實質的反饋社會(圖6-1)。
圖6-1、永續發展的循環模型 資料來源:《企業永續發展指南》,2009年[66] |
(一)專題延伸
數位內容建置專案多年來已累積了豐碩的數位成果,在創造數位內容的過程中,除培訓了許多能獨立完成數位專案的人力,也將數位化工作流程的概念引導至各階層,數位品質的概念也教育在各個工作流程中,加上數位設備的普及性,要完成數位內容的典藏已非難事,然而眾多數位內容中如何精選創造出數位知識單元,讓內容使用更廣泛,在建置足夠的內容後,應挑選典藏精華,透過專業團隊發展兼具學術研究、展示科教及民生經濟等多元化網路加值應用資源,供社會大眾、教育界、學術界及產業界利用。
專題的延伸需看內容的發展性,延生的面向也可以有許多不同的發展,最重要的是達到內容的創新價值,然而這通常需要突破性的思維與創新的經營,在規劃上有相對的困難,是計畫延續遇到最大的挑戰。創新性的問題可從專案關係人的立場重新評估,以數位內容為題材,設定不同的使用族群,運用數位化典藏品中的創意概念元素,加以設計、轉化、融合至具有市場價值的商品(含實體產品及數位媒體),並藉由數位創意的產業鏈形成流通市集,以創造產業的經濟價值並回饋典藏資源,藉由專題延伸所創造的產值,可再近一步思考數位典藏資源如何更全面、更完整的典藏,使數位資源的建置到創造加值,晉升到回饋民眾與典藏資源的循環鏈,達到這個循環後,數位內容將可回歸到各執行單位自行營運。
典藏重要物件留下物件珍貴的影像是數位工作的基礎層次,數位科技的腳步絕非僅停止在此,以淡江大學建築系所執行的「淡水古蹟博物館數位典藏計畫」而言,其所執行的專案不僅在典藏淡水鎮上各珍貴的古蹟資料,更著重在如何利用數位資源推廣地方特色,從其建置的計畫網站上,透過3D技術呈現淡水古蹟昔與今的不同面貌,利用數位科技模擬時空的改變,也運用在未來都市設計的參考,任何要新建的建築體需先進行時空模擬,以不妨礙到古蹟特色為規劃原則,更進一步有助於引導古蹟周邊建築的特色營造,共同維護淡水的文化特色。「淡水古蹟數位博物館」透過數位技術,整合淡水文化資源,更透過與淡水社區大學的合作,利用數位教材培育導覽志工,深度發展觀光旅遊的形象意義。在順應社會型態的轉變及文化資產活化的理念下,架構出博物館未來管理經營的方向及藍圖,營造出多元多樣的生活藝術,也深化了文化觀光的內涵。
(二)內容加值
二十一世紀即將面臨的是知識經濟的時代,亦為創意經濟的時代,而創意產業也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動力之一。創意產業是源於個體創意、技能及才能的產業,透過知識產權的生成和利用,而有潛力製造就業、創造財富,並促進整體生活環境提升的行業,在此潮流之下,世界許多國家均積極拓展創意經濟,致力於開創擁有知識附加價值之商品。以全球創意經濟的發展趨勢來看,英國是最早提出「文化創意產業」概念的國家,英國政府對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視以及正確的產業政策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已成為英國的第二大產業。
在TELDAP專案裡,透過公開徵選審核機制,所精選的專案都是足以呈現台灣多樣文化面貌的內容,然而,產業加值的面向不僅在於典藏內容的發展,利用網路服務與媒體播放等載體,讓數位內容延伸的面向不僅包涵數位學習與數位出版,更擴及數位娛樂與視覺設計等發展。創意產業的發展在經濟意義上來看,它不僅提高台灣高科技創造業的創意與加值、加速傳統產業與科技化產業的創新整合,更引領台灣策略性服務業的生活主流,更凝聚數位創意產業新生態,其所延伸在社會意義上,它能建構多元化藝文活動,並推動創意生活,塑造台灣的國際品牌(圖6-2)。
圖6-2、數位內容產業展現圖 資料來源:陳雯雅,〈21世紀經濟舞臺的重要角色-數位內容產業〉[67] |
創意加值的發展除了創造發想的問題外,加值所涉及的問題還有授權的機制,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資策會)舉辦的「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橋接計畫-創意整合加值典範計畫」,以數位典藏圖像為主的加值商品與百貨業者合作展出,此也是利用台灣創用CC授權條款[68]的工作。數位典藏創意加值商用平台,[69]對整合、加值台灣既有之豐沛多元的文化素材與資源,以再創新文化價值商品與開拓全球市場必要性之認同與期望。透過該計畫統一確認授權問題,建立一個機制及應用範例,提供歷年典藏的內容,幫這些典藏機構搭橋樑並建立經驗,希望未來可以直接做線上授權,甚至開發線上合約產生器,加速典藏機構與廠商間授權流程。
為更強化以知識為基礎之產業競爭力,培植文化創意產業,立法院終於在2010年開春三讀通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針對文化創意產業之特性與發展需求,規劃台灣文化創意產業全方位整合推動機制,以創造文化奇蹟。法條第21條規定:「為促進文化創意產業之發展,政府得以出租、授權或其他方式,提供其管理之圖書、史料、典藏文物或影音資料等公有文化創意資產。但不得違反智慧財產權相關法令規定。依前項規定提供公有文化創意資產之管理機關,應將對外提供之公有文化創意資產造冊,並以適當之方式對外公開。」;第24條也規定,「如利用人為製作文化創意產品,已盡一切努力,就已公開發表著作,因著作財產權人不明或其所在不明致無法取得授權時,經向著作權專責機關釋明無法取得授權情形,且經著作權專責機關再查證後,經許可授權並提存使用報酬後者,得於許可範圍內利用該著作。」未來透過文創法各項子法之規定,期望可落實協助建構良好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環境、培養藝文消費人口、擴大文創市場,讓文創業者獲得實質的助益。更期望文創法執行能刺激更多公部門典藏單位投入授權與文化創意領域,協助數位資源更廣泛的運用到文化產業,文創法對於未來數位典藏執行計畫單位之永續經營,似乎是一項正面利多。
「文化」(Culture)如何轉化成為日常世界的一項生活習性;「創意」(Creation)如何蛻變成為心靈結構(Mind Structure)的一種成長元素;以及「產業」(Industry)如何轉型成為一個具範疇規模的永續經營。文化創意產業不是只做東西,更是要做對的東西,其層級已不僅在永續經營的面向,更在於創造永久價值的目標,完成此目標的過程中需要很多的精神及支應,如何能夠比較輕易、方便、多元的取得源源不斷的養分,舉一反三找到新的靈感,需要有更多能量的積累,以得能適時的蘊釀,創造更多的加值應用。
(三)學術教育領域發展
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各國面對知識經濟的興起與全球競爭,莫不積極增加科技資源的投入,加速研發創新、培育科技人力、發展重點科技及產業,以促進國家經濟成長、提升人民生活品質。基於此,台灣政府在1999年公布了「科學技術基本法」訂定每期的科技目標,在「中華民國科學技術白皮書」中提到,「期望在2015年科技創新能力與國民生活品質達到已開發國家水準」,[70]之後也於2001年開始以國家型科技計畫的宏大規模,支持各單位機構進行典藏數位化工作,同時也支持數位學習的研究與產業發展,促進數位內容的創發與應用,自2007年起,為促進數位內容發展效益和數位學習教材需求,TELDAP以「典藏為本、學習為用」為目標,將新興科技運用於學習之中,期望大量運用於社會、回饋於全民。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為例,該館是將實體博物館與數位典藏資源整合,透過專案團隊的規劃與使用社群的分析建構出數位學習虛實環境整合的架構(圖6-3)。
圖6-3、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數位學習虛實環境整合建構圖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資訊組徐典裕副研究員提供 |
在知識經濟浪潮襲捲下,各國將數位學習視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的利器,針對學校、企業、社會等各階層推動數位學習應用,目前台灣數位學習發展階段的概念架構,大致上可歸納出三個階段的循環性任務:「系統開發」→「融入現場」→「篩選整合」。[71]
1. 系統開發:
數位學習因為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能降低學習的成本,加上內容易更新與傳送,能使教材更活潑多元,學習者也可依自己的學習能力及程度來調整學習進度並建構自己學習的社群,總總優點下,擁有數位內容的各不同單位不斷的開發新系統以增進學習功能,多年積累之下,已達質量兼具的水準,然而系統開發是與科技發展同步進行的研究工作,因此不斷地開發新系統功能,仍是重要的任務。
以現今趨勢來看,電子書的市場正逐漸顛覆傳統印刷出版,隨著數位匯流、無線寬頻整合及多功能終端設備之發展,因應新興之整合型應用與服務,開始佈局數位閱讀市場,搶占數位閱讀商機。各路廠商除積極開發除了閱讀電子書外,載具本身還研發觸控筆操作、書籤、無線上網、收發Mail等功能,做到能和書本互動(紀錄)、和作家互動(網路),更可以和網友互動(分享)的行動工具。
國內數位學習業者在未來內容發展規劃上,應以多載具或跨平台應用為主,並可依導引式學習或自學等不同學習類型,發展不同的學習應用模式。台灣已於2009年2月將文化創意產業列為政府六大新興產業之一,其中架構在「創意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的數位內容產業旗艦計畫中即有數位出版產業發展策略,綜觀台灣數位出版產業之總體環境發展、產業價值鏈以及廠商發展動態,不僅具有電子書閱讀器製造的硬實力,同時具備發展內容的軟實力,相信將會對產品發展有如虎添翼之效。
2.融入教學現場:
目前政府積極推動教育現場的文化結構融入於數位學習之中,然而在落實的階段也有許多的問題要面對,如解決涉及不同年齡族群、階級、消費能力、文化資本等落差問題,另外,資料庫或學習網站的一貫性與統整性也要做全面的思考,這些問題點都將隨著科技進步以及整體網路環境的改善而有所改變與調整,然而推動E-learning成功的基本關鍵因素是不會變的,諸如:
(1) 內容完整性:內容的完整性搭配具優使性(Usability)的搜尋平台,在知識的傳授、實際應用連結與整合,應要有完整配套措施。
(2) 學習者導向:要以滿足使用者的需求為導向,而不是專業導向,如務必落實學習者的需求分析,並將結果回饋整合至課程中。
(3) 互動性:生動的教學專題更能滿足人際互動的需求,如讓學習者在線上課程外,加入學習社群等機制,滿足互動需求。
(4) 回饋機制:不僅要生動,更要回饋,讓使用者能創造知識內容並分享社群,維持其學習意願。
(5) 與教育單位扣合:容入教學單位依照教學版本做數位資源的連結,以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教學創意。
3.篩選整合:
篩選整合的階段是更大的挑戰與實務,因為現有的系統非常的龐雜,其所切入的角度差異很多,除此之外,系統之間也有重疊性,若再考慮如何把系統與教育現場做融入,那麼所要思考的面向就更多。以目前的發展情形來看,可依現場實務條件和系統功能逐步篩選出可立即應用的系統,將不同的系統整合起來,並結合至教育現場,另外,依不同學科知識和性質,開發更多可用於系統的教育內容。[72]透過對知識資源的盤點總整與展示平台的呈現,提供不論是學術界、教育界、產業界或是一般社會大眾,皆能接觸數位資源的便利平台,讓原本深藏於研究單位與博物館庫房中的知識,也能夠在0與1的數位世界中更為社會大眾所應用。
[46]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網站,檢索:2009年12月,http://web.nsc.gov.tw/。
[47]登入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之「管考系統」(http://management.teldap.tw/),填寫至計畫結案為止之工作內容。
[48]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入口網,檢索:2009年12月,http://digitalarchives.tw/index.jsp。
[49]必備欄位與內容值包含:資源識別碼Identifier、標題Title、主題Subject 、出版者Publisher、格式Format/形式Type、創作者Creator/貢獻者Contributor、權利Rights等七個元素,是依 照都柏林核心集之使用指引。
[50]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入口網,〈匯入一筆完整的資料到聯合目錄〉,檢索:2010年2月11日,http://digitalarchive-taiwan.blogspot.com/2007/08/blog-post.html。。
[51]盤點暨法律諮詢團隊計畫網址,檢索2010年3月1日。http://aspa.teldap.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63&Itemid=128。
[52]參考〈2009盤點實務工作坊簡報_觀念釐清〉,盤點暨法律諮詢團隊計畫,2009年,http://aspa.teldap.tw/index.php?option=com_docman&task=doc_download&gid=313。
[53]龔家珍,〈合集資源層次描述之應用:以TELDAP「成果網站資源資料庫」為例〉,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通訊電子報,檢索:2010年1月,http://newsletter.ascc.sinica.edu.tw/news/read_news.php?nid=1761。
[54]淡水古蹟博物館數位典藏計畫,檢索:2009年12月,http://tavc.arch.tku.edu.tw/。
[55]2009年12月24日訪問淡水古蹟博物館數位典藏計畫主持人黃瑞茂教授。
[59]蛙蛙世界學習網,檢索:2009年12月,http://learning.froghome.org/A/index.html。
[62]國際上在2001年已成立「全球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Global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ity, GBIF)」,台灣的TaiBIF,http://www.taibif.org.tw/ (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則為GBIF之台灣入口網。
[63]台灣多樣性知識網,檢索:2009年12月,http://knowledge.teldap.tw/。
[64]ARTstor網站 http://www.artstor.org;Digital library網站http://library.artstor.org。檢索:2009年12月。
[65]1980 年由國際自然保育同盟(IUCN)、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WF)出版《世界自然保育方略》(World Conservation Strategy),首先提出「永續發展」的觀念。《世界自然保育方略》,內政部營建署譯,台北市,1984年。
[67]陳雯雅,〈21世紀經濟舞臺的重要角色數位內容產業〉,《台灣經濟研究月刊》,2007年4月,第352期。,檢索:2010年3月11日,http://mib.moker.com.tw/main/article.php?id=000380352010&maga_id=00038&vol=0352。
[68]創用 CC(Creative Commons)是一種開放性的著作權授權方式,是預先由著作人將其著作授權給不特定人,目前台灣主要採用創用CC的2.5版。台灣創用CC授權條款,檢索:2010年1月,http://creativecommons.org.tw/blog/。
[69]數位典藏創意加值商用平台:http://www.teldapbridge.org.tw/teldap/bridge/index.php。
[70]中華民國科學技術白皮書,檢索:2009年12月,http://www.nsc.gov.tw/pla/public/Data/7329273071.pdf。
[71]蔡今中、陳國棟,《2008數位學習白皮書》,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辦公室、經濟部工業局,2008年11月,頁304。
[72]以荷蘭TELEAC所設置的Schooltv網站(http://www.schooltv.nl/)為例,集合了超過2,000種左右的高畫質影像教材,提供老師或學生免費應用,目前每週有上萬人上線瀏覽各式資源。另外,德國的Planet Schule網站(http://www.planet-schule.de/sf/index.php),裡面有超過5,000種以上的教學資源,包國家公共電視的影片、模擬式教材、互動性遊戲等,依照學科類別或學生年齡層進行分門別類,提供老師製作數位教材的指南,如何將教學資源應用在教學中。
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專案規劃全本下載 (11 MB, 3,843 h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