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 -
Posted By 陳 禮義 On 十一月 8, 2007 @ 9:17 am In 數位化書籍 | No Comments
本文主要在於介紹自然科學博物館關於無脊椎動物化石數位化工作之主要流程。
計畫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計畫名稱:地質學典藏數位化計畫─無脊椎動物化石子計畫
[1] 計畫簡介 |
圖一、標本清冊
圖二、相關表格設計製作
圖三、後設資料庫欄位
圖四、挑選標本,瞭解標本狀況
圖五、欲數位化標本清冊
圖六、標本異動紀錄簿
圖七、標本清理工具:1附放大鏡燈具;2圈圍工作範圍的活動紙板;3耳罩;4鉗子;5不同規格的清修筆與清修筆套筒;6化石修理時保護桌面的工作板;7鐵鎚與鑿子;8軟毛刷;9口罩;10不同濃度的鹽酸溶液。
圖八、微型噴砂機
圖九、超音波洗淨機
圖十、在通風櫥中將B-72丙酮溶液,均勻噴灑於乾燥標本表面予以固化。
圖十一、化石固化處理基本裝備:1實驗衣;2面罩;3濾除有機溶劑的防毒面具;4圍裙;5手套。
圖十二、化石固化用藥品:1試藥級丙酮;2B-72壓克力材料;3B-72丙酮溶液噴霧瓶。
圖十三、標本黏合用AB膠與軟毛刷
圖十四、利用矽膠、樹脂、玻璃纖維布等材料進行翻模
圖十五、應用於模具與標本剝離的
圖十六、玻璃纖維布離形劑
圖十七、模具固定用C型夾
圖十八、各式軟毛刷與鋼刷
圖十九、油畫顏料
圖二十、熱風槍
圖二十一、化石標本表面噴漆與照明使用工具與材料:1標本染色:刷子、墨水;2標本噴染:氯化銨、加熱工具、氯化銨加熱玻璃管與吹氣球;3標本固定:標本旋轉台、黏土、釘子、貼有黑色絨布紙的保麗龍板。
圖二十二、標本染色:標本自蒐藏庫借出後,須先清洗晾乾,再以墨水將標本染成黑色;注意墨水不可上得過多或太濃,以免把貝殼細微的紋路填平或遮蓋掉。
圖二十三、標本染色後靜置晾乾(右),左為未染色標本之比較。
圖二十四、標本噴染:先以黏土將標本固定在釘子一端,再加熱玻璃管中的氯化銨固體,使之昇華成氣體,再以擠壓吹氣球的方式將氯化銨噴染到貝殼上,讓標本表覆一層薄薄的氯化銨結晶。
圖二十五、標本噴染氯化銨前(左)、後(右)比較。
圖二十六、將處理好的標本移置在翻拍架上進行數位影像拍攝。拍攝完畢後,須將標本清洗乾淨並晾乾,才可放回蒐藏庫,以免日後會因氯化銨晶體潮解再結晶而造成標本損壞。
圖二十七、由助理進行化石標本的拍攝
圖二十八、三葉蟲化石標本
圖二十九、微體化石標本表面鍍膜器材(左),右為待鍍膜標本檯。
圖三十、掃描式電子顯微鏡,可直接產出微體化石標本影像數位檔。
圖三十一、利用立體顯微鏡拍攝標本
圖三十二、光學顯微鏡
圖三十三、利用平台式掃描器進行掃描
圖三十四、運用Photoshop等軟體進行影像修整與檢核
圖三十五、將影像檔依需求進行降階轉檔,並分別儲存
圖三十六、利用CorelDraw進行電腦繪圖
圖三十七、繪製完成之圖片與標本原圖
圖三十八、僅經由短距離搬運沉積的貝類化石大多保存良好
圖三十九、苗栗過港化石碑碑文
圖四十、在圖書館內蒐集相關資料
圖四十一、將資料燒錄至CD-R中備份
圖四十二、儲存資料之媒體,由左至右分別為MO、CD-RW、DVD-RW。
圖四十三、「無脊椎動物化石」分頁
圖四十四、資訊組建立之網頁成果
圖四十五、建置典藏知識單元
圖四十六、典藏知識網頁成果
圖四十七、串聯影像、文字、文獻與標本資料庫形成網頁
文字撰寫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地質學典藏數位化計畫無脊椎動物化石子計畫
計畫主持人 王士偉先生 助理 巫佳才先生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 地質主題小組助理 林慧菁
圖片拍攝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內容發展分項計計畫 地質主題小組助理 林慧菁、陳美智
部份圖片提供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地質學典藏數位化計畫無脊椎動物化石子計畫
圖文編輯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 地質主題小組助理 林慧菁
以上數位化工作流程簡介文字,主要參考「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典藏數位化計畫無脊椎動物化石子計畫工作流程調查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典藏數位化計畫脊椎動物化石子計畫數位化工作流程簡介」。
致謝
感謝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典藏數位化計畫無脊椎動物化石子計畫主持人 王士偉先生、助理巫佳才先生、工作人員莊錕明先生撥冗指導、協助拍攝,特此致謝。<[60] 目錄>
Article printed from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
URL to article: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123
URLs in this post:
[1] 計畫簡介: #01
[2] 無脊椎動物化石數位化工作流程圖: #02
[3] 數位化工作流程說明: #03
[4] 一、查詢及整理無脊椎動物化石標本之基本資料: #04
[5] 二、制定後設資料庫欄位: #05
[6] 三、挑選數位化標本及借出: #06
[7] 四、標本修補及強固處理: #07
[8] 五、: #08
[9] 化石復原與標本複製: #08
[10] 六、: #09
[11] 化石標本拍照: #09
[12] (一): #10
[13] 貝類化石: #10
[14] (二): #11
[15] 其他大型軟體動物化石: #11
[16] (三): #12
[17] 微體動物化石: #12
[18] 七、: #13
[19] 掃描正負底片,產生數位檔: #13
[20] 八、: #14
[21] 數位影像修整與檢核: #14
[22] 九、: #15
[23] 數位影像轉檔: #15
[24] 十、: #16
[25] 電腦繪圖: #16
[26] 十一、: #17
[27] 化石野外產狀拍攝: #17
[28] 十二、: #18
[29] 文字解說資料蒐集與整理、撰寫說明內容、文字素材數位化: #18
[30] 十三、: #19
[31] 媒體之保存,影像檔儲存備份: #19
[32] 十四、建: #20
[33] 置應用典藏數位博物館,架構「地質學」之「無脊椎動物化石」分頁: #20
[34] 十五、: #21
[35] 彙整典藏數位博物館之小百科說明之文字檔及影像檔,供資訊組建立網頁: #21
[36] 十六、建立典藏數位博物館之「典藏知識」單元: #22
[37] 十七、串聯影像、文字、文獻與標本資料庫形成網頁: #23
[38] 備註: #24
[39] 目錄: #00
[40] 目錄: #00
[41] 目錄: #00
[42] 目錄: #00
[43] 目錄: #00
[44] 目錄: #00
[45] 目錄: #00
[46] 目錄: #00
[47] 目錄: #00
[48] 目錄: #00
[49] 目錄: #00
[50] 目錄: #00
[51] 目錄: #00
[52] 目錄: #00
[53] 目錄: #00
[54] 目錄: #00
[55] 目錄: #00
[56] 目錄: #00
[57] 目錄: #00
[58] 目錄: #00
[59] 目錄: #00
[60] 目錄: #00
Click here to 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