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 -

Posted By 褚 如君 On 十一月 12, 2007 @ 10:26 am In 數位化書籍 | 1 Comment

 

 

 

 

壹、引言

 

[11] 一、適用對象

[12] 二、數位化物件

[13] 三、數位化方式

[14] 四、數位化工作內容

 


     地圖是記錄地理資訊的一種圖形語言形式,也是存儲和傳輸地理資訊的載體。主要包含描述自然型態及社會人文、經濟等豐富的訊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及人們對於自然事物的認識程度不斷加深,地圖的定義不斷地發展變化。尤其是電子資訊科技的快術發展,在與傳統地圖學結合後,產生廣泛的應用,對地圖的定義也出現許多不同的見解。如地圖數位化後,以數位形式儲存和傳送,並可對地圖內容進行任意檢索和疊加不同資訊圖層,使地圖應用層面更加廣泛。

 

 

 

與電子地圖比較,紙質地圖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

 

 

1.繪製地圖時,調查蒐集的原始數據必須簡化、分類後才便於表達、理解,但很多有用的信息在分類中遺失﹔

2.為了減少信息遺失,地圖必須繪製得非常細致、精確,這一方面導致工作量增加,另一方面,製作複雜且過分精細的地圖,反而不便觀察﹔
3.分類完畢後,若要換一種方式重新分類,又得從頭做起﹔
4.在地圖上查找、檢索很不方便,誤差大:另外要加入新的訊息或建立不同專題地圖之間的聯繫亦非常困難﹔
5.地圖的更新方法複雜,更新周期太長,常常要幾十年或更長的時間﹔
6.對於變化很快的事物,如城市建設等,很難及時跟蹤。[15] [i]

 

     為了有效地研究、規劃、管理人類賴以生存的空間環境,需要能方便、迅速、精確地對空間資訊進行儲存、查詢和分析的工具,以彌補手工繪製專題地圖和普通地圖的不足。而這也是地理資訊系統興起的原因。

 

     地理信息系統(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興起於是20世紀70年代,是在電腦資料庫技術、遙測技術、電腦輔助繪圖技術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新興領域。舉凡與空間有關聯的資訊,皆為GIS處理、分析的範圍。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GIS脫胎於地圖,地圖學理論與方法對GIS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GIS也可說是地圖資訊的新載體形式,它具有存儲、分析、顯示和傳輸空間資訊的功能,同時,地圖仍是目前GIS的重要資料來源之一。通過GIS工具,可以把紙質地圖經過處理而轉換成在螢幕上顯示的電子化地圖,以滿足人們使用地圖的新的要求。[16] [ii]因此,地圖數位化的工作,亦顯得相當重要,尤其是對具有歷史價值的老地圖而言,一方面有著以數位化保存地圖影像資訊的意義,一方面藉著GIS軟體,地圖數位影像亦可成為繪製新圖的資料來源。

 

     對於如何將地圖數位化,並且在品質上有適當的管理,即是本參考標準制訂之重點。此外,本參考標準尚有兩項特點,一是重視理論與實務並重,其次為賦予各執行單位彈性選擇空間。

 

     就重視理論與實務並重而言,本參考標準建立在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的實務操作經驗上,評估各計畫流程的妥適性和適用範圍,研擬出標準工作流程規範,並結合各數位化知識原理、數位影像概念、設備選用資訊,考量力求完善,使參與人員或有興趣者了解其知識背景。就賦予彈性選擇空間而言,本參考標準分別依據不同媒材、應用方式、預算考量等,建議不同的選擇方式,給欲參與者更多的彈性空間,以選擇適合自身的數位化方案。以下約略敘述本參考標準之適用範圍,包含本參考標準之適用對象、數位化物件、數位化方式及數位化工作流程。

 

一、適用對象

     本參考標準之適用對象,主要為已進行數位化工作者,想進一步了解工作程序之原理規範,調整工作內容;或欲從事數位化工作者,協助其規劃合適之數位化方案;以及對數位化工作內容有興趣者。

 

二、數位化物件

     地圖圖資原應涵蓋兩大部份:一為地圖,另一為遙測影像。遙測是一種不通過直接接觸目標物,而獲得其資訊的一種新型的探測技術。它通常是指獲取和處理地球表面的資訊,尤其是自然資源與人文環境方面的資訊,並最後反映在相片或數位影像上的技術。影像通常需要進行圖像處理方可使用,圖像處理包括影像壓縮,影像存儲,影像增強、處理以及量化影像等。目前,遙測已經成為環境研究中極有價值的工具,不同學科的專業人員不斷地發現,航空遙測的資料在各領域內的潛在應用。其最大特點在於能及時地提供準確、綜合和大範圍內進行動態檢測的各種資源與環境資料,因此遙測資訊就成為GIS十分重要的資訊源。[17] [iii]遙測影像主要為航空影像及衛星影像,國內主要的航空影像來源,為軍方所擁有之中國大陸及台灣地區,自民國三十年代迄今之航空照片、底片。

 

     地圖是人為編繪的一種空間資訊,精確紀錄著特定區域中地形、地物的空間位置、方向與距離等資料。與遙測影像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一)由特殊的數學法則產生的可量測性

     地圖是按嚴格的數學法則編制的,它具有地圖投影、比例尺和定向等數學基礎,從而可以在地圖上量測位置、長度、面積、體積等數據,使地圖具有可量測性。

 

(二)由使用地圖符號表達事物產生的直觀性

     地圖符號系統稱為地圖的語言,它們是按照世界通用的法則設計並與地面物體對應,藉由符號和文字標記,具有影像無法比擬的優點。
1.地圖由于使用了特殊的地圖語言來表達事物,使之具有直觀性的優點。
2.地面物體往往具有複雜的外貌輪廓,地圖符號由於進行了抽象概括,按性質歸類、使圖形大大簡化,即使比例尺縮小,也可以有清晰的圖形。
3.事物的數量和質量特徵不能在照片上確切顯示,如水質、溫度、溼度、土壤性質、路面材料、居民地的人口數、工農業產值等,在地圖上可以通過專門的符號和註記表達出來。用地圖語言再現的客觀實體,具有很強的直觀易讀性。[18] [iv]地圖雖然具有以上特點,但由於地圖主要為紙類媒材。紙類煤材容易因天然災害或過度使用而受損及脆化,因此數位化之工作重要且不容怠慢。

 

三、數位化方式

     地圖數位化主要以「掃描」為主,而地圖偶有特殊尺寸且狀況不佳之大圖,非掃描器所能處理,須以真空吸氣台搭配數位機背翻拍加以數位化,因為此部分屬特殊情況,本參考標準不再贅述,僅以掃描程序加以說明。

 

四、數位化工作內容

     地圖圖資數位化工作流程規劃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前置作業」、「物件數位化程序」及「後設資料與資料庫建置」。「前置作業」旨在說明數位化工作進行前的準備工作,包含一、數位化物件資料狀況了解;二、評估設備及成本效益;三、訂定數位化規格標準;四、制定數位化工作流程規範。「物件數位化程序」旨在詳細說明數位化工作的各項執行步驟和注意事項、影像編修及備份管理等。內容包含:一、建立色彩管理模式;二、掃描流程;三、數位影像編修;四、備份管理。「後設資料與資料庫建置」旨在說明地圖後設資料標準及其著錄規範,包含一、後設資料之建置方式;二、後設資料著錄;三、資料庫建置。此外,本參考標準另以專章介紹適用地圖圖資數位化工作之軟硬體設備與成本概估,說明各項掃描設備、軟體用途、功能及價格,以作為數位化工作者選擇數位化方案之參考依據。

最後需說明的是,本參考標準之編定,有賴於各計畫執行單位之規範及工作經驗,以及相關之參考文獻,略述如下:

 

一、專書著作部份

(一)《 數位化工作流程圖文說明-十二主題小組》套書,以文字及圖像詳實紀錄各單位數位化工作流程,包含各式規範、工作流程調查表等。為目前紀錄數位化工作最為詳盡的一套叢書, 且為了解各機構單位實務經驗最好之依據。

(二)《數位典藏技術彙編2002、2004》為數位典藏相關技術規範參考。收集技術類規範共187篇, 對於數位化規格、規範、工具、設備等皆有說明,大部分內容在於後設資料的建置。

(三)《文獻典藏數位化的實務與技術》由台大圖書館特藏組編審洪淑芬所編著,分析數位化流程各步驟與應用技術。豐富之實務經驗,內容含括層面廣泛並考量周到,由前置作業到數位化方式的執行細微之處,都能一一說明。

(四)其它關於數位影像編修技術、色彩管理、數位攝影、影像輸出列印、藏品保存手冊等市面上專書,對於影像格式、色彩管理等知識皆有詳細說明,有助強化理論部份。

 

二、期刊、規範類

     期刊主要參考數位典藏相關研討會收錄之文章或計畫工作人員發表之期刊論文。如: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范成棟、廖泫銘發表之〈地圖與遙測影像主題典藏數位化〉,內容介紹地圖與遙測影像數位化規範,以符合向量化應用之需求,並對其發展之技術作一分析介紹;黃如足、梅士傑發表之〈標準作業程序(SOP)於數位典藏建置之初探〉,介紹SOP基本概念及制定方法,以國立歷史博物館之應用為例,介紹標準作業程序之定義,為本篇研究目的之立基,以此延伸作更深入之應用與研究。規範類如:國土資訊系統標準規範說明、後設資料需求規格書、數位檔案命名規則等,對於規範之制定,有良好的來源。

[19] 目錄

 
 

 

[20] [i]《地理信息系統》,頁11-12,2002年7月初版。
[21] [ii]《地理資訊系統原理、方法和應用》,頁17-18。

[22] [iii]《地理資訊系統原理、方法和應用》,頁19。
[23] [iv]《地圖設計與編繪》,頁1-3。

   貳、數位化工作流程圖

 

 

[24] 目錄

 

叁、前置作業 

[25] 一、數位化物件資料狀況的了解

[26] 二、評估設備及成本效益 

[27] 三、訂定數位化規格標準  

[28] 四、制定數位化工作流程規範

 


    「前置作業」為執行數位化前的準備工作,物件整理編目、決定成品未來應用方向、選擇機備、評估成本、設計資料庫等,簡言之即為「數位化工作規劃」。事前規劃越清楚詳細,對於之後實際執行數位化工作有很大的助益。因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大部分的計畫,數位化資料量極多,作業時間長,參與人員也多,為使工作始終有具體之規則可依循,確保工作前後一致性,並保障數位化工作的品質,事前規劃擬定規範是必要的。然而在執行數位化工作的過程當中,遇到特殊的狀況或是評估錯誤,需檢討與回溯調整,或多或少會發生,但就上述而言,事前規劃越詳盡,考量越清楚,發生錯誤的機率就降低,即便須回溯調整也能快速掌握問題所在,縮短修正時間。主要工作可分為四部份:一、數位化物件資料狀況了解;二、評估設備及成本效益(數位化方案選擇);三、訂定數位化規格標準;四、制定數位化工作流程規範。

 

一、數位化物件資料狀況的了解

 

(一)盤點及建立清單[29] [v]

     盤點並製成詳細清單和表格是了解數位化物件資料狀況的最佳方式,仔細將件數、尺寸、保存狀況等依照卷、冊、件順序紀錄清楚。詳細的註記方式亦可詢問博物館或圖書館之資深管理人員,因其有豐富經驗且長期處理相關工作,可以給予許多參考意見。例如:整理時會遭遇的問題、何種狀況該如何註記、檔案的編排等等。之後將這些盤點清單登錄電腦中,以便日後檢視。

 

(二)整理編目

     在對地圖資料編目整理時,必須考慮其資料特徵,以達到透過目錄揭示資料、方便使用之目的。地圖與普通圖書檔案相比,在文獻的性質上既有同一性,例如:都是記載自然和人類社會的活動,都有紙質和非紙質的材質。但特殊性在於,地圖多種類的形態,如:單幅地圖,地球儀,立體模型圖,布、絹等織物上繪製的地圖;不同的表現方法和技術,如:有其獨特綜合歸納地理事物的方法,有系統的製圖符號,對自然和人類社會活動有獨特的研究視角等[30] [vi],須加以考量,可參閱地圖類編目原則。

 

(三)檔案的命名

     圖資檔案的命名方式,是以特定的文數字、區段,盡可能表達資料所有的狀況,此步驟有助於後續數位化工作,可立即辨別是否需修補及採用何種機備進行數位化,便於未來的分類規劃。需注意的是,檔案的命名的設計應該配合資料庫系統的建置,以便利未來撰寫檢索程式,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國家文物資料庫」有簡易檔案命名規則可供參考。此外,檔案命名時還需注意電腦作業系統的命名規則,以免後續轉入資料庫或於網路上顯示時產生錯誤訊息。例如WindowsXP/2000系統下,檔名加附加檔名的最大長度不能超過255字元,允許空白和數字,但不允許出現*/<>”\:|?之字元和Aux、Com1、Com2、Com3、Com4、Con、Lpt1、Lpt2、Lpt3、Prn、Nul等檔名。

 

(四)選定數位化物件

     對數位化物件有一定了解之後,再進行選件,依:1.文物珍貴性、2.保存難易度、3.應用價值三個層面去考量,通常以較珍貴、保存不易,應用價值高者,為優先數位化之物件。此步驟是爲考量成本與效益,若只有少量且單純之物件,當然可以全部進行數位化,反之大量且繁雜的圖資檔案,在時間與成本限制的條件下,應考量如何妥適規劃,以免無法如期完成所有物件,徒留遺珠之憾。然而,評估選件此一過程不易,除了要具備相當專業知識也應有豐富市場經驗之人,才能正確評斷出優先順序,建議不妨多請教圖資領域中經驗豐富之學者、博物館館員,或尋找相關資料以獲得最好的決策。

 

二、評估設備及成本效益(數位化方案規劃)

    

     在規劃數位化方案過程中,評估成本與效益是最為數位化工作者所關切的課題。譬如:應採用何種軟硬體設備?價格多少?人力配置成本?時間效率問題等。不同的狀況須採用的設備不同,規劃的人力與採用設備也有關係,關於地圖掃描軟硬設備規格及介紹,將於後專章說明。

 

(一)評估設備

     在評估成本之前,可先了解地圖圖資物件的幾個分類方式,據以選擇適合的設備:

 

1.樣式分為:紙類媒材、底片或相片。

一般所見之地圖大部分為紙類媒材;航空影像則為相片、底片。以掃描器機構而言,紙類及相片皆為反射稿,適用一般的掃描器;底片則為透視稿,需有加裝光罩或光板的平台掃描器或是底片專用掃描器。

 

2.保存狀況主要可分為:平整完好、摺痕或破損輕微(需修補)、破損嚴重不掃描三種。保存狀況亦會影響掃描器之選擇,紙質脆弱狀況不佳者,不應使用饋紙式掃描器,以免損壞原稿;若折痕過於明顯,得用特殊數位化方式如:真空吸氣台整平,以數位機背翻拍。

 

3.圖幅大小:≦A3;≦A3~≧A0;>A0

圖幅小於A3者,選用一般平台的掃描器;≦A3~≧A0者,可採用大尺寸饋紙式掃描器;大於A0之特殊大圖,則改以高解析度數位機背翻拍。

 

4.色彩:彩色稿、黑白稿。

    

     視其需要選用不同模式的掃描器,如:彩色或黑白型掃描器。依據不同分類方式,數位化方案選擇可用簡易流程圖[31] [vii]來說明:

 

 

(二)基本人力規劃

1.前置作業階段:
從盤點清單之建立到檔案之命名作業,只要事先訂定規則及對照表,再視資料量大小,假由數名工讀生進行即可,惟須有專業人員陪同監督及校驗,以確保資料無誤。

 

2.物件數位化階段:

一至兩名掃描人員,因其工作較簡單且重複性高,在預算不足情況下,可聘請工讀生進行,後續影像校驗工作則須由具備專業影像處理技術的人員。 

 

3.後設資料及資料庫建置階段:

資料庫或網頁的設計應聘請具備此專長或經驗之資訊人員,後設資料的著錄需稍具相關專業背景人員執行,或制定著錄規範細則,交由工讀生登錄。

 

(三)其他耗材成本

     此外,數位化工作也需要一定量之耗材成本,譬如:紙張、圖套、棉質手套、清潔刷、清潔液、口罩、光碟片、修補膠帶等。

 

三、訂定數位化規格標準

 

(一)數位影像檔案規格

     依據使用目的的不同可以分為三個層級:典藏級圖檔、商務級圖檔、瀏覽級圖檔。

 

1.典藏級圖檔

作為永久典藏之用,影像品質及解析度應力求最高,以因應未來可能之需求。

 

2.商務級圖檔

提供印刷、複製、商業應用等。影像品質需符合印刷輸出之要求。印刷品質是依據網線密度決定,一般而言,印刷網線約為影像解析度之1.5~2倍, 各種出版品要求網線[32] [viii]如下表:
各種出版品要求網線
出版品種類
要求網線
影像檔解析度
高品質印刷品如:圖錄、複製品
200~400 lpi
300~800 dpi
一般印刷品質:彩色雜誌、書籍
175 lpi
300~350 dpi
內頁文字
133~150 lpi
200~300 dpi
報紙、宣傳品
100~110 lpi
150~220 dpi
 
3.瀏覽級圖檔
提供網路上展示及瀏覽。影像品質需符合電腦螢幕瀏覽及網路傳輸之要求。

 

(二)數位檔案格式

 

     掃描後的圖檔因原設定、處理軟體或因不同的運用可能出現不同格式,其中TIFF檔為最適合長久保存之格式,以LZW不失真模式的壓縮技術,且因支援CMYK模式可輸出,用途較廣,但檔案容量較大(A4大小、全彩約25M);JPEG和GIF則因其容量較小(A4大小、全彩約3~5M),為適用於網路瀏覽之格式,JPEG亦可作為備份儲存及檔案管理之用;MrSID(Multiresolution Seamless Image Database)是一種常用的GIS[ix]影像壓縮格式,是由美國LizardTech公司開發的新一代圖像壓縮、解壓、存儲和提取技術。它利用離散小波變換對圖像進行壓縮、拼接和鑲嵌,通過局部轉換,使圖像內部任何一部分都具有一致的解析度和非常好的圖像品質。MrSID具有如下特點:

 

1.具有較高的壓縮比,其壓縮比決定於圖像內容和彩色深度,對於灰階圖像壓縮率為15-20:1,對全彩色圖像可以達到30-50:1,壓縮後對視覺品質而言,幾乎沒有可感知的損失。而且其壓縮比可調,可以把壓縮的圖像設置成完全無損失至適度有損。

 

2.可以壓縮非常大的圖像。目前,LizardTech公司提供三種圖像壓縮器,可壓縮檔分別為為100MB、500MB和無限制。可以將多幅圖像壓縮為一個檔,建立大型的圖像資料庫。

 

3.可支援多種解析度顯示影像資料,把一幅圖像的不同解析度壓縮到一個單獨的檔中,從而得到各個解析度下的清晰圖像。

 

4.採用選擇性的解壓技術,能夠只解壓縮需要流覽的一部分,解壓速度快,而且可以快速地打開和流覽大的圖像,這在GIS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這意味著只需較少的系統資源就可以達到對圖像進行快速方便地流覽和縮放等高要求。資料量的低要求,使得用MrSID壓縮後的圖像非常適合在網路上傳輸。

 

5.MrSID技術對任意大小的圖像使用的都是無縫的壓縮方式,可實現即時、無縫的大量圖像流覽,全自動地把幾百幅具有地理座標資訊的圖像無縫地鑲嵌成為一幅,並可在這一幅範圍完整的圖像中漫遊和縮放,而不需要在很多小圖之間切換。[33] [x]

     

     由於MrSID技術具有以上特點,因此廣泛應用於GIS當中,不過由於MrSID為專利技術,因此需採用特殊軟體方能進行壓縮/解壓縮,而且所費不貲。目前也可考慮採用JPEG 2000。JPEG 2000 為國際標準,正式名稱為「ISO 15444」,同樣是由JPEG 組織負責制定。與JPEG比較起來,具有以下優點:

 

1.JPEG2000 作為JPEG升級版,高壓縮是其目標,其壓縮率比 JPEG 高約 30% 左右。
2.JPEG2000 同時支援有損和無損壓縮,無損壓縮對保存一些重要圖片十分有用。而 JPEG 只能支援有損壓縮。
3.JPEG2000 能實現漸進傳輸,它先傳輸圖像的輪廓,然後逐步傳輸資料,不斷提高圖像品質,讓圖像由朦朧到清晰顯示,而不必是像現在的 JPEG 一樣,由上到下慢慢顯示。
4.JPEG2000 支援所謂的「感興趣區域」特性,可以任意指定影像上區域的壓縮品質,還可以選擇指定的部份先解壓縮。這樣可以很方便的突出重點了。

    

     由於JPEG 2000 為國際標準,而且目前大多數影像處理軟體皆有支援,如ACDSEE、PhotoShop最新版本等,因此採用JPEG 2000亦是可考慮的選擇之一。

 

(三)色彩模式及色彩深度

    

     色彩模式決定數位影像由何種色頻方式來構成,色彩深度則決定數位影像層級的變化及檔案的大小,以下介紹幾種常運用之色彩模式:

1.RGB
RGB為所謂的「加法色」系統,由R(紅色)、G(綠色)、B (藍色)三原色組成,透過不斷加入色彩混合,最終呈現白色,適用於電腦、電視螢幕的顯色,色彩表現力佳。

 

2.CMYK

CMYK為所謂的「減法色」系統,有C(青色)、M(洋紅)、Y(黃色)三原色,當光線射入某物體,該物體吸收了某些波長之光線,並反射其餘波長的光線,最後眼睛經由反射光裡的剩餘波長,解讀出該顏色,應用於印刷製品,例如:紙張上所呈現出的色彩,即是因墨水吸收特定光線後的結果。

 

3.LAB

以人類視覺感知之空間為主軸的色彩模式,其由明度(L),視覺互補色軸(a)、(b)構成三維色立體空間。

 

4.雙色調

用兩種主色的深淺變化來混合影像的層次。

 

5.單色調

只用一種顏色的層次變化來構成影像,一般以灰色調來表示。

 

色彩模式與深度一覽表[34] [xi]

色彩模式
英文名稱
色彩深度
 
全彩
RGB True Color
24bits(3 bytes)
常見電腦顯色模式
四色印刷
CMYK
32bits(4 bytes)
印刷分色四色版
索引色
Indexed Color
8 bits(1 bytes)
網路色彩壓縮模式之一
雙色調
Duotone
8 bits(1 bytes)
黑白染色表現
單色調(灰色調)
Grayscale
8 bits(1 bytes)
一般黑白表現
雙階調(高反差)
Bilevel
1 bits
單純全黑或全白之模式
視覺空間模式
LAB
24bits(3 bytes)
數學座標式的視覺空間

 

 

(四)影像解析度

     

     在說明影像解析度規格之前,先說明各種常見解析度[35] [xii]所表示的意義:所謂的「解析度」指的是單位長度中,所表達或擷取的像素數目,主要分為三類。

      輸入階段:掃描器解析度、數位相機解析度。
      呈現階段:螢幕解析度。
      輸出階段:影像解析度、印表機解析度。

 

1.「影像解析度」使用的單位是 ppi ( Pixel per Inch ) ,意思是每英吋所表達的像素數目。影像的解析度會影響列印時,列印品質及大小,但不會影響它在螢幕上所呈現的品質,影像解析度是可以透過PhotoImpact 、 PhotoShop 等影像處理軟體加以改變。影像解析度ppi一般常與輸出解析度dpi混用。

 

2.「掃描器解析度」指的是掃描器辨識影像細節的能力,又可分為「光學解析度」及「軟體解析度」,其中,「光學解析度」才是掃描器真正的解像能力,而「軟體解析度」使用的是數學上的外插運算法,據以放大既有的掃瞄影像,實際上可以提昇的品質相當地有限。

 

3.和掃描器相當類似的是,數位相機也有所謂的「軟體解析度」,因此,要分辨數位相機真實的解析度時,應依據感光元件( CCD ) 的有效像素來推算。

 

4.「列印解析度」使用的單位是 dpi ( Dot per Inch ) ,意思是「每英吋所表達的列印點數」。

 

5.「螢幕解析度」換句話說就是Windows桌面的大小。以 17吋 的螢幕為例,當我們將螢幕解析度由 640×480 調整成 1024×768 時, 17吋的螢幕上必須容納更多的像點,所以原本的影像看起來會更加地細緻,但尺寸則縮小為桌面的 40% 。

     

     從擷取設備 ( 例如:掃描器、數位相機 ) 的角度觀之,解像能力越高者,譬如:掃描解析度或數位相機解析度越高者,所能擷取影像的解析度也就越高。從列印設備的角度觀之,影像的解析度越高者,所印出來的影像也就越細緻。數位影像的「成像品質」其實決定於擷取的階段,如果原稿的品質很精緻,掃描器的光學解析度也不錯,通常便可以得到較好的數位影像。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建議數位化檔案格式

 
典藏級
商務級
瀏覽級
檔案格式
TIFF
JPEG
JPEG
色彩模式
RGB(24bit/piexl)
RGB(24bit/piexl)
RGB(24bit/piexl)
解析度及尺寸
原尺寸300dpi以上
原尺寸300dpi
72 dpi

     

   依地圖原稿件大小不同,為確保影像未來可能進行向量化分析的應用,解析度亦可提升至400dpi~600dpi以上。

 

四、制定數位化工作流程規範

     

     選定方案後應開始訂定數位化工作流程的規範,建立一系列的工作守則和規則對照表交由人員進行,下一章即要談到物件數位化工作程序中的各項要點,可參考作為訂定規範之依據。

[36] 目錄

 

 


 

[37] [v]參照洪淑芬著,《文獻典藏數位化的實務與技術》頁
[38] [vi]中國國家圖書館善本特藏部蘇品紅著《測繪製圖資料機讀目錄格式使用手冊》
[39] [vii]資料來源:《技術彙編2002》,地圖數位化相關設備與規格4-3
[40] [viii]資料來源:《技術彙編2002》,數位化技術規範4-1
[41] [ix] 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資訊系統

[42] [x] 資料來源:梁軍著,〈MrSID對GIS應用的影響〉,

參見網頁[43] http://www.gisforum.net/show.aspx?id=867&cid=32,2005年12月23日。

及歐貴文等著,〈MrSID技术在GIS中的应用〉,

參見網頁[44] http://www.gisforum.net/show.aspx?id=868&cid=32,2005年12月23日。

[45] [xi]資料來源:徐明景2001,《數位攝影技術》
 
[46] [xii] 各解析度之定義摘自:DC view數位視野 [47] http://www.dcview.com.tw/

  肆、物件數位化程序 
  

 [48] 一、建立色彩管理模式

[49]  二、掃描流程

[50]  三、數位影像編修

[51]  四、備份管理

 



一、建立色彩管理模式
     所謂色彩管理意指,對應掃描器、數位相機、螢幕、印表機之色彩,使其表現一致,管理輸入到輸出皆為相同色彩。
取得輸入、輸出設備之ICC Profile(色彩描述檔)[52] [xiii],做為標準色彩,使各設備的色彩表現能維持一定品質,影像於設備轉換間需做色彩的對應。ICC Profile 一般可由廠商網頁中下載,亦可購買色彩管理軟體如Profile Maker其可以製作各式輸出、入設備的色彩描述檔,但成本相當高,約台幣15萬元。

 

二、掃描流程

 

(一)掃描環境設定

     以大尺寸的饋紙式掃描器,掃描A0大小之紙類地圖為例說明:
1.掃描器水平置放,並保持穩固。
2.清潔掃描器並預防灰塵進入,應佩帶白色棉質手套,使用掃描器專用清潔液,仔細清除掃描器內部之汙點、汙痕,須注意的是擦拭用的布料,應採以不刮傷掃描器之材質,此工作約每週進行一次。
3.每次開機預熱10分鐘,以穩定色溫。
4.確認掃描器與電腦是否連結。
5.開啟掃描器專用校正軟體,利用附贈之色彩、線條校正紙(若無,以純白色影印紙替代),如同掃描程序置入掃描器中,依照軟體指示進行校正。

 

(二)掃描器設定

 

1.在正式掃描前,為維持掃描品質之穩定,應由專業人員進行初次預掃測試,並調整掃描器各項設定參數達到一致性。

2.設定伽瑪值漸變曲線[53] [xiv]。伽瑪值(z)和輸出(Y)輸入(X)值的關係為Y=XZ。 設定為1時,表示能輸出與原本相同的色調,同時設定曲線,使曲線的曲率能表現出原稿的層次,調整最明和最暗的部分,此可於Adobe Photoshop .調整曲線中設定,並加以保留儲存。
3.調整亮度及對比。調整時盡量使亮度對比適中,既能表現出影像之細微特徵,也不會使影像過於暗沉。
4.調整色調及飽和度。
5.若影像出現色偏,調整色調,增加或減少某色,使其趨進自然原貌,並調整影像的飽和度設定,加強所有色調達到色澤飽滿效果。
6.確認影像的色彩平衡設定。

 

(三)掃描前準備

 

1.掃描以卷為單位,由專業人員佩帶無酸棉質手套進行地圖拆卷,並檢查張數與清單目錄是否符合。

2.檢視地圖原稿之品質。品質完好者可先進行掃描,並將作註記。
3.有輕微破損部分,應用無酸膠帶進行簡單修補動作,原稿破損較為嚴重但仍可掃描者,先進行裱褙修復工作後再掃描。

 

(四)掃描程序

 

1.將原稿整平,並放入無酸材質之不偏光透明圖套中,除了可以減輕地圖進入掃描器中受到的壓迫,也可維持地圖的平整。

2.開啟影像編輯軟體。
3.將包覆好圖套之原稿,放置於掃描器進紙位置,並啟動掃描鍵。
4.掃描完成後,仔細檢視電腦中之地圖影像是否出現雜點、是否涵蓋全圖範圍,若有偏移歪斜或雜訊模糊現象者,需重新掃描一次。  
5.檢核完成後的影像,使用影像處理軟體裁切,預留影像白邊0.5~1CM,以確認影像的完整性。
6.依照檔案命名規則命名並存檔,註明地圖的處理狀況、更新日期等資訊,對照清單中的保存狀況、件號數是否符合。
7.將掃描完後的原稿小心依原摺痕折回,與未掃描之原稿分開置放,待該卷完成後按原順序歸位裝回。

       

     基本上,各式掃描器之操作程序,都可依照說明書的操作步驟逐一進行,但需要注意以下條列之掃描工作要點:

 

1.掃描人員應配帶無酸棉質手套,以免手汗或污漬遺留在原稿上,造成損壞且影響掃描品質。

2.確認地圖每卷、件號數,是否符合清單目錄。
3.拆卷或歸位之動作應小心平穩,務使原稿保持原有狀況。
4.掃描環境之照明、溼度狀況應保持穩定,以免影像色溫。
5.掃描時設備的各項設定應請專業人員確認,以保持一致品質。
6.掃描時盡量將原稿整平,以免掃出重疊或歪斜的影像。
7.仔細檢查掃描影像是否符合清楚、完整且色澤正確。
8.檔案命名要符合命名規則,並注意是否存入適當資料夾中。
9.影像檔案應存入不同於作業系統之磁碟機中,因地圖圖幅大,產生影像檔案也大,佔用太多磁碟空間會造成程式資源不夠,甚至當機情形。
10.無酸偏光材質之透明圖套,若因磨損造成透光度變差時,應適時更換。

 

三、數位影像編修

    

     地圖數位化可能引起一些偏差,造成偏差的原因並非完全是數位化工作本身所造成,還包括地圖資料本身的誤差,如野外測量誤差、原始資料誤差、製圖及印刷誤差及圖紙變形等。地圖本身資料的誤差必須於數位化後,藉由參考相關資料及GIS軟體進行校正,非本參考標準所要敘述的範圍。而圖紙變形是由於圖紙的大小受濕度和溫度變化的影響而產生的。溫度不變的情況下,若濕度由0%增至25%,則紙的尺寸可能改變1.6%;紙的膨脹率和收縮率並不相同,即使濕度又恢復到原來的大小,圖紙也不能恢復原有的尺寸,一張6英寸的圖紙因濕度變化而產生的誤差可能高達0.576英寸。[54] [xv]而數位化過程造成的誤差,主因為影像解析度不足或影像掃描造成的偏斜等,因此必須於影像掃瞄完成後,進行校驗和修整。一方面確保掃描影像完整、正確,一方面也為影像輸入GIS軟體前,作最佳化的準備。

 

(一)校驗和修整

     由專業人員進行完成影像的校驗和修整工作,確認影像的細節、解析  度、檔案格式、色彩模式是否正確。使用影像處理軟體修整影像的亮度對比、色調等等,使影像達到最佳的呈現狀態。若有大圖分區掃描需進行接合,注意接圖的順序、確認每區塊的亮度色澤是否相同、圖圖之間是否對齊。若發現紙質地圖有少許變形或掃描過程中由於圖形傾斜,造成掃描後的地圖產生變形,需要對地圖進行糾正。
 

 

(二)數位化精度要求[55] [xvi]

     應用價值高的地圖可於後續進行向量化的工作,但受限於肉眼辨識人力及數化儀的解析能力,數位精度的要求通常在0.5mm~1mm之間,某些地圖因年代久遠且長時間受潮及摺疊,圖紙有不規則的伸縮情形,影響地圖成圖的數位精度,若只供作為研究之用,數位精度在1mm~3mm之間即可。

 

四、備份管理

     修整好後的影像除了以不同檔案格式儲存備份,以便後續利用外,另存於不同儲存媒體、地點,以防止人為和自然災害的毀損。

 

(一)壓縮轉檔:將修整好之影像透過影像處理軟體,批次轉檔為JPEG、GIF格式,再使用MrSID(或JPEG2000)的壓縮程式,將影像壓縮成原圖之10%,存入合適之資料夾中

 

(二)硬碟備份,為每日須進行之工作,將原影像檔包含壓縮好的檔案,儲存於電腦不同磁碟機中。存至一定數量後再將該電腦磁碟中資料轉存至他處,或抽換磁碟機騰出儲存空間。

 

(三)DVD燒錄,將一定數量之圖檔進行DVD燒錄備份工作,光碟上註明內容、時間、檔案格式,並盡量以單片裝殼方式,置放於不受潮地點。

 

(四)集中式磁帶櫃

       

     若進行大量影像掃描工作下,儲存空間是為一大重要問題,光碟片或硬碟都有毀損之危險,在經費預算核可的條件下,擬購置集中式的磁帶櫃作為巨量儲存空間,目前市面上已有單磁帶容量達1TB之產品。 

[56] 目錄

 


 

[57] [xiii] ICC Profile 是由國際色彩協會(International Color Consortium , ICC)所制訂的一種裝置色彩描述檔,檔案中記錄的是裝置在色彩表現上的特性及一些相關的資料,其目的是為了要提供一種統一的格式,以解決在不同裝置及作 業系統上色彩表現的問題。

[58] [xiv] 參照:《印刷、輸出實務大全》頁50~51
[59] [xv]《地理資訊系統原理、方法和應用》,頁11-12。
[60] [xvi] 資料來源:《技術彙編2002》,資料品質規範與品質檢核

伍、後設資料與資料庫建置

[61] 一、後設資料之建置方式

[62] 二、後設資料著錄

[63] 三、資料庫建立


     紙質地圖的後設資料主要表現為地圖類型、地圖圖例、地圖內容說明、比例尺和精度、編制出版單位和日期或更新日期、銷售資訊等。在這種形式下,後設資料著重生產者和用戶之間容易交流,使用者可依此確認地圖是否能夠滿足其應用的需要。隨著電腦技術和GIS技術發展,特別是網路通信技術的發展,空間資料共用日益普遍。在這種情況下,空間資料的內容、品質、狀況等後設資料資訊變得更加重要,成為資訊資源有效管理和應用的重要手段。

    

     以後設資料分析模式而言,中央研究院後設資料工作組,建議從「人」、「事」、「時」、「地」、「物」五個角度,來思考後設資料的著錄項目,因著後設資料也具備「內容」、「背景」、「結構」三種內涵特性,應從典藏物的本質和外在關聯性考量,且經由「管理」、「取用」、「保存」、「應用」四個層面,思考後設資料的用途,使其儘可能包含各層面之需要。

 

一、後設資料之建置方式

     後設資料欄位的規劃,可參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技術研發分項計畫  後設資料工作組生命週期作業模式,其步驟共分為四個階段十項程序:  

 

(一)需求評估與內涵分析

1.需求訪談

2.計畫相關標準與個案觀察
3.深入分析後設資料需求
4.確認後設資料策略暨標準間的互通性

 

(二)撰寫後設資料需求功能書 

1.研製後設資料功能需求書

2.後設資料系統評估

 

(三)建置後設資料系統 

1.研製參考規範(Best Practice)

2.發展後設資料系統

 

(四)服務與評估

1.後設資料服務

2.後設資料作業評估

     

    地圖圖資是匯集空間資訊的載體,其空間資訊相關規範與標準的目的是律定一致的資料獲取(acquisition)、處理(process)、品質檢定(quality control)、分析(analysis)、擷取(access)、呈現(presentation)、轉換(exchange)、傳輸(transfer)與分享(share)方法[64] [xvii]

    

     關於空間資訊的後設標準在國際間已早有發展,國內內政部國土資訊系統(NGIS)即參考美國聯邦地理資料委員會FGDC(The Federal Geographic Data committee)所訂定之描述空間數位資料目錄的標準格式CSDGM(Content Standards for Digital Geospatial Metadata)標準,並依國內特殊需求及填寫習慣加以增加及重新組織,訂定國內地理空間資訊之規範。

      

     列舉國內外相關之標準如下:

(1)ISO TC211地理資訊(Geographic information)及空間資訊學(Geomatics)相關標準。
(2)相關國際標準

 

A.CEN TC287: Geographic Information - Data description - Metadata. Draft V2 - for 2nd informal vote by WG 2, January 1996.

B.CERCO/MEGRIN: GDDD-Geographical Data Description Directory.
C.IHO: S57, version 3.
D.ISO/TC211:ISO19115:2003 Geographicinformation–Metadata,2003-05-08,140pages.
E.NATO DGIWG/DIGEST: N469 Geographic Information - Data description - Metadata.

 

 

(3)相關國家標準

 

A.Australia & New Zealand: Core metadata elements for land and geographic directories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 The Australia New Zealand Land Information Council (ANZLIC).
B.Canada:
a. Directory information describing digital geo-referenced data sets (DIDD)/Canadian General Standards Board.
b. Canadian Geomatics Interchange Standard-Spatial Archive and Interchange Format (CGIS-SAIF)
C.Finland: Paikkatietohakemisto (Metadata service specification)
D.Russia: Metadata of digital terrain models and electronic maps (MDTMEM).
E.British:NGDF
F.中華民國:國土資訊系統(NGIS)相關規範
G.中華人民共和國:
a. 中國可持續發展信息共享元數據標準
b. NREDIS信息共享元數據內容標準草案

 

二、後設資料著錄

 

     在進行後設資料著錄之前須訂定著錄規範,詳細說明填寫項目、使用文字、格式等具體細則並應給予適當範例,著錄之後應統一由專業人員進行資料的校對程序。

     以內容發展分項計畫-地圖與遙測影像主題小組後設資料著錄為例,其採用國土資訊系統訂定之後設資料規範,下表擷取自中央研究院後設資料工作組「地理空間資訊共有元素一覽」之部分片段,全部欄位表詳見中研院後設資料組網站。[65] [xviii] 
 
 
地理空間資訊共有元素一覽部分片段

元素名稱

定義

範例

識別資訊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引用資訊Citation Information 

生產者 

建立資料的組織或個人名稱

內政部

Originator

發表日期 

資料公開或發佈的日期 

19940706

Publication Date

發表時間 

資料公開或發佈的時間 

8230001

Publication Time 

資料名稱 

已知的資料名稱 

五千分之一像片基本圖數值資料檔 (97234096)

Title 

版本 

資料名稱的版本別

第一版

Edition 

地理空間資料表現形式 

空間資料所呈現的樣式 

地圖

Geospatial Data Presentation Form

系列名稱

資料所屬之系列出版品名稱

五千分之一像片基本圖數值資料檔

Series Information

出版資訊 

資料的詳細出版資訊

內政部

Publication Information

其他引用資訊 Other Citation Details

資料之其他引用資訊

 

較大量工作引用資訊 

所屬資料庫之識別資料

 

Larger Work Citation

線上連接

連結網址

http://meta.ngis.moi.gov.tw/Map

Online Linkage

/5000/97234096.exe

 

 

資料描述

摘要 

資料的簡短敘述性概要 

台灣地區1/5000像片基本圖數值資料檔

Descripton

Abstract

 

目的 

發展資料的概要意圖 

推動國土資訊系統,建立基本地形圖資料庫,供國家建設規劃設計之用

 

Purpose

 

補充資料

資料其他的補充描述 

內政部為推動國土資訊系統,積極建立基本地形圖資料庫,經根據台灣地區像片基本圖及台灣地區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辦理數值化建檔,其中五千分之一像片基本圖計3224幅,一萬分之一像片基本圖564幅,皆已完成水系、道路、行政界線等資料之數值化建檔;二萬五千分一地形圖計261幅亦完成水系及道路之數值化建檔,並繼續辦理其他資料項目之數值化建檔

 

Supplemental Information

資料時間

時段資訊

單一日期

單一個日期,包括年月日

19930226

Time Period of Content

Time Period Information

Calendar Date

 

 

單一時間

單一日期之分秒數

 

 

 

Time of Date

 

 

複式日期 

複式日期的編碼 

 

 

 

Single Date

 

 

複式時間 

複式日期的時間編碼 

 

 

 

Single Time

 

 

起始日期 

事件起始日期,包括年月日

 

 

 

Beginning Date

 

 

起始時間 

事件起始時間,包括分秒數

 

 

 

Beginning Time

 

 

結束日期 

事件結束日期,包括年月日

 

 

 

Ending Date

 

 

結束時間 

事件結束時間,包括分秒數

 

 

 

Ending Time

 

現況性參考 

上述時段所代表之事件意義

數化完成日期

 

Currentness Reference

 

 

三、資料庫建立

     資料庫的建立不但方便管理者,且能增進資料的廣泛運用,發揮其文化價值、開拓商機。資料庫的設計應具備靈活的檢索功能,使使用者能以關鍵詞、主題或影像等檢索到需要之資料。由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資料庫檢索程式的撰寫,經過測試及修改,以方便使用為原則。

[66] 目錄

 

 


 

[67] [xvii]資料來源:近代中國歷史地圖與遙測影像資訊典藏計畫[68] http://gis.ascc.net/soda/

 

陸、設備成本分析 
 

一、主要設備

二、其他設備部份

[71] 三、必備軟體

 


一、主要設備

 

(一)掃描器

       

     選購掃瞄器除需考量預算外,亦須評估其光學解析度、色彩解構力及掃描的速度。

     掃描原稿可分為反射稿及透射稿兩類,也因此掃描器的亦分為透射式和反射式兩種。相片、紙類(如航空相片、地圖)即所謂反射稿,掃瞄時,光源在玻璃平台下方,經由物件的反射,影像的光訊號便進入光感應元件(CCD/CMOS)中,產生類比訊號後轉為數位元件(A/D Converter)產生數位訊號進入電腦中。透射稿的掃描方式,即可在掃描器上方加裝光罩或光板,光源是由上方直接穿透原稿進入感應器中,現在新式的掃描器皆有此特殊裝置,可以處理反射稿及透射稿。

       

     大體上,可以將掃描器分為四種:平台式、饋紙式式、底片及特殊型掃描器。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採用之各式地圖掃描設備規格,請參考附錄。

 

1.平台式掃描器      

     平台式掃描器一般市面上最為常見,幾乎可以掃遍各種型態的文稿,甚至立體物件,價格從幾千元到萬元不等,可以掃描的稿件大小多半在A3以下,光學解析度為600dpi或1200dpi。但此機型較適合於小圖的掃描,且影像品質較不符合典藏的需求。也因此歐洲丹麥 Contex品牌推出一系列大尺寸的掃描器(原稿可至A0大小),成為大圖幅原件掃描器之領導品牌,價格約50萬台幣上下;日本Creo也發展出超級平台掃描器(掃描解析度可高達5000dpi),解析度高直逼滾筒掃描器。

 

2.大尺寸饋紙式掃描器

     大尺寸彩色掃描器專為大尺寸文件而設計,可以處理大尺寸彩色海報、建築圖、地圖、工程圖及美工圖形等。其寬度可容納25吋~54吋(主要有36吋、42吋及54吋三種機型)。由於大尺寸彩色掃描器採用饋紙式進紙,因此紙質過於脆弱或厚度太厚之檔案,無法使用。

 

3.底片掃瞄器

     專為正負底片所設計專業掃描器,價格稍高,約為20,000~50,000之間,設定方式複雜且多變,由於底片常須放大,且其具備較寬廣的色濃度範圍和對比,須用相當高的解析度(4000dpi)來掃描,以求得較好的效果。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大多數的底片掃描器均搭配有快速片夾,可以一次掃完一整捲底片,而不需要將物件換來換去。但可惜的是,底片掃描器可掃描的種類又僅限35-mm底片,因此生廠廠商較少,選擇亦較少。

 

4.特殊類的掃描器

     無法歸類致上述三類之特殊需求掃描器。譬如:高解析度航照儀,其專門掃描航空之大型照片、底片(9*9吋),因須符合高精度、高解析度之要求,價格高達200~300百萬元以上,其有自動進片裝置,操作容易,但因底片較大,一般須分兩次掃描,之後再進行接合動作。

 

(二)作業電腦

 

     購買電腦主機的考量主要有幾點:CPU速度、記憶體容量、主機板好壞,並配備較大容量之硬碟及光碟燒錄機。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容量越大,可以使軟體執行更為順暢,為能使影像處理軟體能正常運作,一般須有256以上的RAM,軟體所對應的電腦需求規格,可參照軟體外殼包裝說明。因地圖圖幅大、產生的影像檔也大,為使影像開啟檢核或修整順利,大容量之RAM為必須考量之要素。

     搭配大容量硬碟及光碟燒錄機主要是為影像備份之用,另考量的是一台主機搭配兩個以上的硬碟,若發生故障情形可先替換使用。
綜合上述考量,一台主機之價格約為30,000~40,000元左右。

 

二、其他設備部份

 

     如底片看片機、航照看片機、測色表等視需求而定。

 

三、必備軟體

 

     地圖與文書檔案最大不同點在於本身呈現的資訊,除具備文書檔案的文獻性質外,地圖也是空間資訊的載體,所以在軟體採購的考量上必須同時納入專業美工影像處理軟體及地理資訊系統及遙測影像處理系統,同時考量到瀏覽管理的方便,影像壓縮軟體的使用也是必須的。以下就簡單介紹幾款常用的軟體:

 

(一)文書處理軟體

 

Microsoft Office 2003(Windows系統)

舉凡文書編輯、數字資料處理、簡易資料庫建置、網頁設計等之強大文書處理軟體,是為基礎必備之工具之一。專業版價格約1,7990元。

 

(二)專業美工影像處理軟體

Adobe Photoshop CS
為現今數位影像處理系列的領導者,包含色彩管理、編修圖像、美工製作、轉檔等強大功能,也是一般美工人員最常使用之專業軟體。專業版價格約台幣35,800元。

 

(三)秀圖轉檔軟體

ACDSee
可管理掃描後之影像,並具備批次轉擋之功能。完整版約1,600元。

 

(四)影像壓縮軟體

Lizardtech 公司研發的 GeoExpress 5.0 with MrSID 軟體是將影像壓縮成MrSID[xix]格式, MrSID藉由革命性的高壓縮比/無失真小波轉換(WaveletTransform) 為主的多解析度編碼方式,可以將大容量空間影像(例如航空照片、高解析度衛星影像、資源衛星影像等)壓縮成只有5%原始大小的MsSID檔案,而能維持其高解析度及影像品質。約150,000元。

 

(五)網頁設計軟體

Macromedia Studio MX,提供了開發任何網頁所需的專業功能,約34,000元。

 

(六)其他地理空間相關軟體

1.地理資訊系統

ESRI ArcGIS 9.0

可將地理資料做產生、更新、查詢、製圖與分析最完整的地理資訊系統,是目前市面上最為強大之專業地理資訊系統軟體。約$4,000美金左右。

        

2.遙測影像處理系統

Erdas Imagine8.6

為世界上市場佔有率最大的專業遙感圖像處理軟體,全球用戶遍佈100多個國家用於遙測影像之影像製圖、影像可視化及影像處理。約$2,200美金左右。

        

3.PCI Geomatics Software

為加拿大公司PCI所開發的一系列遙測影像處理軟體。包含EASI/PACE專業遙測影像分析模組、Radar Softwre OrthoEngine Suite、全系列正射影像處理軟體ACE專業製圖軟體、Fly! 3D動態模擬系統,為相當專業之軟體,定價不斐,建議可尋求專業GIS機構的服務,也可節省軟體人員訓練之成本。

[72] 目錄

 


[73] [xix] MrSID是一種常用的GIS影像壓縮格式,同時也是一種GIS工業標準,國際知名GIS軟體及遙測處理軟體包括ESRI ArcView、ArcIMS、MapInfo、Microstation、Intergraph、ERDAS Imagine及PCI等皆可直接讀取.sid檔案,不需額外加掛修補軟體,而達到真正的整合及資源共享。

  柒、效益與建議

    

     本參考標準之制定,乃參酌地圖與遙測影像主題小組之數位化實務經驗,並佐以各專業領域之理論結合而成,提供數位化工作流程自始自終應有之樣貌,可作為訓練新進人員之工作手冊,然而,因跨領域層面甚廣,限於篇幅不能針對各理論或操作流程詳加說明,或有不足造成誤解之處,希望未來能廣納各專家之意見,將其轉換成更為實際可行的操作手冊,此外,本參考標準適用之時間亦有限,隨著設備技術不斷推陳出新,需要適時更新以符合時勢所趨,也期望能漸漸納入地圖其他煤材之處理方式,使本參考標準內容更為完備。同時建議未來能將人力設備成本做不同且完善之規劃方案,因八大機構典藏單位藏品珍貴且豐富,常選用特殊高規格設備,編制之人力多為固定,未能盡符合一般機構單位或個人之需求。

[74] 目錄

 
捌、結語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執行三年多來,培育出大批的專業人才,發展出各項先進技術,且在各單位努力投入數位化工作之下,產生許多寶貴經驗並據以撰寫成規範,將此技術和經驗之承傳,是為重要工作,經由參考標準的制定,協助達成數位化工作之知識管理,也期望吸引更多人共同參與數位化工作,保存國家重要文物資產。

<[75] 目錄>

 

玖、參考文獻及附錄

一、參考文獻
(一)中研院計算機中心-空間資訊技術小組,〈地圖圖資數位化處理程序〉。
(二)中研院計算機中心-空間資訊技術小組,〈空間資訊格式類型〉。
(三)中研院計算機中心-空間資訊技術小組,〈資料品質規範及品質檢核機 制〉。
(四)中研院計算機中心-空間資訊技術小組,〈地圖向量化方式〉。
(五)中研院計算機中心-空間資訊技術小組,〈地圖註記自動化辨識技術〉。
(六)中研院計算機中心-空間資訊技術小組,〈地圖校正軟體介紹與操作Rectify+LanFill〉。
(七)中研院計算機中心-空間資訊技術小組,〈地圖數位化相關設備與規格〉。
(八)中央研究院-資訊所,〈從典藏資料角度探討後設資料之設計與標準化問題〉。
(九)國土資訊系統,〈國土資訊系統標準規範說明〉。
(十)中研院-計算中心-多媒體美術設計與資料處理小組,〈數位化技術規 範〉。
(十一)中研院-計算中心-多媒體美術設計與資料處理小組,〈多媒體數位化中 心相關設備與規格〉。
(十二)中研院資訊所,〈數位化掃描與文字辨識〉。
(十三)陳昭珍、陳立原等,2002.08,〈數位化檔案命名原則〉。
(十四)黃如足、梅士傑,2003,〈標準作業程序(SOP)於數位典藏建置之初探〉。
(十五)范成棟、廖泫銘,2004,〈地圖與遙測影像主題典藏數位化〉。
(十六)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等著,《數位化工作流程》套書,台北:內容發展分項計畫,2005年1月,三版。
(十七)洪淑芬著,《文獻典藏數位化的實務與技術》,台北: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訓練推廣分項計畫,2004年2月,初版。
(十八)謝瀛春等編,《數位典藏技術彙編》,台北: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計畫辦公室,2004年11月。
(十九)Konstanze Bachmann,《藏品維護手冊》,劉藍玉譯,台北:五觀藝術管理,2001年,初版。
(二十)李之聰譯,《美國紐約攝影學院攝影教材》(上、下冊),北京:中國攝影,2003年7月,初版四刷。
(二十一)徐法坤,《數位影像色彩管理》,台北:龍辰,1999年7月,初版。
(二十二)Harald Johnson 著,《數位列印/輸出聖經》,邱芳信譯,台北:旗標,2005年2月初版。
(二十三)邱吉雄、邱熙中,2003,數位基礎攝影,世潮出版有限公司。
(二十四)邱芳信譯,2005,Harald Johnson著,數位列印/輸出聖經,旗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二十五)徐明景,2001,數位攝影的技術,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二十六)施威銘編,《數位相片編修聖經》,台北:旗標,2005年2月初版。
(二十七)博碩文化編譯,2005,MD研究會、DTPWORLD編輯部編著,圖解色彩管理的實踐,博碩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二十八)早川廣行,1996,印刷.輸出實務大全數位印前實錄,邯鄲出版社
(二十九)陳寬祐譯,Rick Sutherland Barb Karg,印刷設計色彩管理,2005年3月初版,視傳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三十)鄔倫、張晶等編著,《地理信息系統》,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頁11-12,2002年7月初版。
(三十一)鄔倫等編著,《地理資訊系統原理、方法和應用》,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頁17-18。
(三十二)祝國瑞,《地圖設計與編繪》,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頁1-3,2001年初版。
(三十三)
 
二、參考網站
(一)計畫網站: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76] http://www.ndap.org.tw/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內容發展分項計畫:
[77] http://content.teldap.tw/main/index.php
[78] 後設資料工作組
[79] http://www.sinica.edu.tw/~metadata
近代中國歷史地圖與遙測影像資訊典藏計畫
[80] http://gis.ascc.net/soda/
(二)其他數位影像相關網站:
DC view數位視野-數位相機數位攝影專業社群網站
[81] http://www.dcview.com.tw/
數位影像坊-Mr. Oh!數位攝影講座

       [82] http://www.digital.idv.tw/

<[83] 目錄>

 

  附錄一中央研究院計算機中心地圖掃描設備:  

中央研究院計算機中心地圖掃描設備
設備名稱
高解析度底片掃描器
平台式掃描器+光罩
彩色影像大尺寸掃描器
底片掃描器自動進片匣
高精度航照掃描儀
參考機型/品牌
 
 
Contex CHROMA wide format color Scanner
Nikon COOLSCAN 4000底片掃描器 + SF-200自動進片匣
Ultra Scan5000
規格
1平台式X,Y軸技術
2最大掃描尺寸:305 *432mm
3光學解析度:2000*6000dpi
4動態濃度域:3.7(最大4.0)
5彩色資料結構:42 bits/每一色14 bits
6縮放比例:20 % ~ 2000 % (300dpi)
1最高解析度800dpi
2. 最大掃描尺寸A3
3.最大色階36bit(彩色)、12bit(灰階)
         
1最高解析度【Max Resolution】:600DPI掃描模式【Scan Mode】:包含以下三種模式。24 bit RGB Color、8 bit Gray-tone、1 bit black-and-white。
2掃描最大寬度:40吋
3掃描最大厚度:0.6吋
1、最大掃描解析度:4000dpi (5959 * 3946畫素)
2、掃描尺寸:25.1 mm*38 mm
3、儲存檔案格式:TIFF、JPEG等
4、RGB矩陣式LED低溫光源,RGB連續線性
1、幾何濾定精度:2微米(含)以內
2、掃描有效尺寸:在掃描像元為5微米時,可達28* 44公分
3、最小光學像元尺寸:5微米(指真實像元尺寸,內插者不算)
4、實際掃描像元尺寸:可從5 至 500 微米無段調整彩色輻射
密度值範圍:0至3.4D
5、輸出資料規格:TIFF RAW EPS DCS等
6、以 SCSI - 2 標準介面與控制電腦連接
適用物件
幻燈片地圖、微縮影像
書籍、圖片、小尺寸地圖
大尺寸之彩色及黑白地圖
幻燈片地圖
航空照片、底片
 
 
 
 

<[84] 目錄>



Article printed from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

URL to article: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126

URLs in this post:
[1] 壹、引言: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126&page=2
[2] 貳、數位化工作流程圖: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126&page=3
[3] 叁、前置作業: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126&page=4
[4] 肆、物件數位化程序: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126&page=5
[5] 伍、後設資料與資料庫建置: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126&page=6
[6] 陸、設備成本分析: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126&page=7
[7] 柒、效益與建議: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126&page=8
[8] 捌、結語: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126&page=9
[9] 玖、參考文獻及附錄: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126&page=10
[10] 附錄一、中央研究院計算機中心地圖掃描設備: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126&page=11
[11] 一、適用對象: #1-1
[12] 二、數位化物件: #1-2
[13] 三、數位化方式: #1-3
[14] 四、數位化工作內容: #1-4
[15] [i]: #_edn1
[16] [ii]: #_edn2
[17] [iii]: #_edn3
[18] [iv]: #_edn4
[19] 目錄: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126
[20] [i]: #_ednref1
[21] [ii]: #_ednref2
[22] [iii]: #_ednref3
[23] [iv]: #_ednref4
[24] 目錄: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126
[25] 一、數位化物件資料狀況的了解: #3-1
[26] 二、評估設備及成本效益: #3-2
[27] 三、訂定數位化規格標準: #3-3
[28] 四、制定數位化工作流程規範: #3-4
[29] [v]: #_edn5
[30] [vi]: #_edn6
[31] [vii]: #_edn7
[32] [viii]: #_edn8
[33] [x]: #_edn10
[34] [xi]: #_edn11
[35] [xii]: #_edn12
[36] 目錄: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126&preview=true
[37] [v]: #_ednref5
[38] [vi]: #_ednref6
[39] [vii]: #_ednref7
[40] [viii]: #_ednref8
[41] [ix]: #_ednref9
[42] [x]: #_ednref10
[43] http://www.gisforum.net/show.aspx?id=867&cid=32: http://www.gisforum.net/show.aspx?id=867&cid=32
[44] http://www.gisforum.net/show.aspx?id=868&cid=32: http://www.gisforum.net/show.aspx?id=868&cid=32
[45] [xi]: #_ednref11
[46] [xii]: #_ednref12
[47] http://www.dcview.com.tw/: http://www.dcview.com.tw/
[48] 一、建立色彩管理模式: #4-1
[49]  二、掃描流程: #4-2
[50]  三、數位影像編修: #4-3
[51]  四、備份管理: #4-4
[52] [xiii]: #_edn13
[53] [xiv]: #_edn14
[54] [xv]: #_edn15
[55] [xvi]: #_edn16
[56] 目錄: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126&preview=true
[57] [xiii]: #_ednref13
[58] [xiv]: #_ednref14
[59] [xv]: #_ednref15
[60] [xvi]: #_ednref16
[61] 一、後設資料之建置方式: #5-1
[62] 二、後設資料著錄: #5-2
[63] 三、資料庫建立: #5-3
[64] [xvii]: #_edn17
[65] [xviii]: #_edn18
[66] 目錄: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126&preview=true
[67] [xvii]: #_ednref17
[68] http://gis.ascc.net/soda/: http://gis.ascc.net/soda/
[69] [xviii]: #_ednref18
[70] http://www.sinica.edu.tw/%7Emetadata/standard/standard-frame.html: http://www.sinica.edu.tw/%7Emetadata/standard/standard-frame.html
[71] 三、必備軟體: #6-3
[72] 目錄: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126&preview=true
[73] [xix]: #_ednref19
[74] 目錄: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126&preview=true
[75] 目錄: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126&preview=true
[76] http://www.ndap.org.tw/: http://www.ndap.org.tw/
[77] http://content.teldap.tw/main/index.php: http://content.teldap.tw/main/index.php
[78] 後設資料工作組: http://www.sinica.edu.tw/%7Emetadata/
[79] http://www.sinica.edu.tw/~metadata: http://www.sinica.edu.tw/%7Emetadata/
[80] http://gis.ascc.net/soda/: http://gis.ascc.net/soda/
[81] http://www.dcview.com.tw/: http://www.dcview.com.tw/
[82] http://www.digital.idv.tw/: http://www.digital.idv.tw/
[83] 目錄: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126&preview=true
[84] 目錄: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126&preview=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