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 -

Posted By cajapin On 十二月 27, 2011 @ 5:32 pm In 數位化書籍 | No Comments

 

 

 

計畫單位:國立高雄大學西洋語文學系

 

 

 

計畫名稱:「數墓:台灣墓碑數位為典藏、教學、及研究」

 

 

 

計畫簡介:

 

 

 

墓碑除代表個人的記憶認同,也能整體的顯現社會的認同、語言、習俗與工藝的傳承。然而基於社會與氣候因素,台灣當今的墓碑卻戲劇性地大量消失;為了保存墓碑上所顯現的豐富文化遺產,我們於2007年開始了Thakbong的計畫,其計畫主旨為將台灣豐富的墓碑建檔數位化,其資料的保存為跨族群、跨宗教、跨區域、跨階級,甚至是橫跨台灣歷史年代的。此數位建檔基本上使用地理資訊系統以保留其地理位置資訊,以及TEI相同的XML 系統將其墓碑刻字以及墳墓狀況以文字註解建檔成資料庫,而此資料庫將做為研究、教學,以及典藏用途。

 

 

 

此研究計畫目標為透過電腦化分析、數據的觀察,來探討台灣人的文化、自我認同。我們將建立一個以三萬筆台灣墓碑資料為基礎的語料庫,其涵蓋年代跨越許多時期從1800年到2005年。此研究除了針對人類語言學的議題討論,也跨足許多其他領域,包含電腦語言學、語料庫語言學、數位資料保存以及心理語言學。

 

 

 

計畫網站:http://thakbong.dyndns.tv

 

 

 

數位化工作流程圖

 

 

 



 

數位化工作流程說明

 

 

 

一、前置作業

 

 

 

必須先收集墓地所在地資訊,例如地圖上找有墓地記號者(”T”字型)或者用Google earth也看得到。此外,也有一些小的墓地,可能因為沒有名字,也可能是非法的,或是亂葬崗之類的,都是普查的調查範圍。一些非公家管理的墓地只要隨機看到就拍,有機會出公務或遊玩就拍(至今已拍了八萬多筆照片)。田野調查的主要硬體工具包括有:GPS裝置之數位相機共5台(SONY Cyber-shot DSC-HX5 1台、RICOH G700SE 2台、Samsung HZ35W 2台。必要時還需備有除草工具。因田調作業受氣候影響,下雨天或晚上不利調查與拍攝就不會前往。

 

 

 

唯某些季節的天候狀況不穩定,田調的日期很難預先規劃。已荒廢或疏於管理的墓必須由計畫人員除草及清理後方能拍攝。地層下陷、鄉鎮及都市更新計畫都可能造成墓園的損害及搬遷。部分地區亦可能潛藏蛇、蜂、有毒植物等危險生物。工作進度則依氣候條件、日照充足等情況有所不同,每次田調從數小時至一整天不等。

 

 

 

 

 

 

 

 

二、數位化步驟

 

 

 

(一)至各地墓園田調拍照(Field work, taking photos

 

 

 

每座墳墓含整體結構、墓碑、供品、土地公等在內拍攝27張照片(依墓的大小而定),其標準作業流程由計畫主持人訂定。不同墓園及不同墳墓之邊界應以一張額外拍攝的交通工具(汽、機車)照片作為區隔。

 

 

 

其主要的拍照程序有:

 

 

 

大致環視一下週遭環境,觀察附近的狀況,並決定如何分工進行調查拍攝。

 

 

 

 

2.以汽車作為邊界區隔的物件,拍攝照片以利比對。

 

 

 

  

拍攝的順序以大環境一張,接著是正面墓地,再拍攝墓碑左方、右方和土地公(后土)、石頭、祭祀物等物件,以及拍下一個墓碑作為相對位置比對,最後再以粉筆做記號表示已調查、拍攝過。(圖6~圖10)有傾倒的碑,需搬動翻正、清除塵土再拍,拍過後一樣需復原並做記號。(圖11

 

 

 

 

 

(二)記錄調查資料

 

 

 

除了拍攝墓碑(地)數張外,主要還得採集記錄相關資訊,包括:type, title, subject, source, rights, relation, publisher, language, identifier, format, description, coverage, contributor、宗教外,以及當時環境有無的樣貌,例如山林、日本墓碑、土地公、天主教、金爐等數十種的資訊調查記錄。有時還會依據墓地的環境給予等級的評比,做為研究參考數據。此類的訊息都會記載在制式的表格內。

 

 

 

因田調地處不便居多,加上拍攝時間有限。有時記錄表格若無法當場填寫,多半會回到工作室時盡早填寫。加上目前所使用的相機都有定位記錄系統,可有效記載照片的方位地理資訊。早期則是拍照和GPS系統分別攜帶拍攝,較為不便。

 

 

 

  

三、數位照片存檔及備份DVD燒錄(Saving the photos into hard disks and DVD

 

 

 

田調後的拍攝原始圖檔都會由主持人、博士後助理及研究生助理共3名人員先儲存於備份硬碟。每批田調的照片至少儲存於兩台硬碟及一張DVD中共三處。依每批田調所得照片數量多寡,下載及燒錄所費時間亦不一。

 

 

 

 

 

四、將照片檔分類儲存至計畫資料庫中,並上傳至網路介面以供助理註記Sorting the photos into database

 

 

 

這些原始jpeg圖檔約為4MB,經確認經緯度及方位資料已寫入,且墓碑文字及圖像符號清晰可見,再轉為約2MB大小(jpeg)。確定墓與墓的邊界後,將同一座墓的照片納入同一個影像群組,再上傳至透過XTML所建立的網路介面上,供註記員上網註記細節。

 

 

 

因下載速度以及程式所能處理的資訊之複雜程度皆會影響工作進度、效率。其中資料處理程式均由主持人撰寫,並不定期視需要隨時修正。這些照片大部分之後會上傳至聯合目錄,但畫面拍的不清楚者就不傳,照片無版權問題的也才能送至公開網路。

 

 

 

  

後設資料建檔流程

 

 

 

(一)後設資料建立(Metadata

 

 

 

由主持人先依計畫之需求,以英文建立metadata,再由助理翻譯成中文,或由臨時工翻譯成其他語言(阿拉伯文,日文)。助理另需與TELDAP小組協調,並視需要重新整理metadata

 

 

 

(二)初級註記(Basic Transcription and Annotation

 

 

 

主持人透過XTML建立註記介面,作為基本的標準。註記人員由網路進入該介面,將墓碑上的文字打字記錄下來,並經由下拉式選單勾選基礎的metadata資料。註記人員若有問題,例如說墓碑上的字跡難以辨視或該字為難以打字的異體字時,可點選“problem”,將該筆資料回報給進階註記人員處理。Metadata目前共有以下12分項:type, title, subject, source, rights, relation, publisher, language, identifier, format, description, coverage, contributor. 其網路資料庫上的後設資料主要欄位內容如下範例:

 

 

 

1:後設資料欄位(範例一)

 

 

 

 

 

資料庫後台的初階註記,包括了基本資料malechildfemalefamily name religion等數十類欄位。每一組照片檔案的描述還有簡易的縮寫代號,例如:Q公墓、e外面、D正面、i裏面、O祭品供品、T土地公、r右邊、k金爐、f左邊等代號。加上根據多年的經驗已經建立了一套預設資料選單,每一欄位只要選擇正確的內容填上即可,若遇到選單沒有的資料才會再增加補上。初階註記完成後,才會上傳至下一階段。(圖15~圖16

 

 

 

 

 

(三)進階註記(Advanced Transcription and Annotation

 

 

 

檢視通過初級註記的資料,處理初級註記員回報的問題,確定沒有問題後將該墓碑影像及註記資料送入計畫網站。主持人及博士後助理共2名人員能鑑別初級註記後的資料是否符合標準,亦能處理初級註記人員所回報的問題。在該筆資料確認無虞後,即已達到可匯入聯合資料庫之標準。

 

 


 

 

 

六、數位化成果資料庫建置

 

 

 

如上段所述,在訂定後設資料欄位時即考量配合資料庫建置與使用者便利性,建立瀏覽查詢、資料庫搜尋等機制,方便不同查詢需求的閱覽者進行檢索,資料庫內容亦公開分享予教學、研究各相關社會大眾廣泛使用。查詢欄位大致有依台灣各地縣市、姓氏等方式查詢,還結合google earth可直接在地圖上點選資料(圖21)。

 

 

 

 

 

計畫網站製作、維護,並將註記好的資料上傳(Releasing data onto the project’s website

 

 

 

由主持人負責網站架設,兩名助理則負責英文漢譯及漢文版面的維護。依循網路通訊協定(Communications Protocol)之標準,網站目前為英文漢文雙語。[1] http://thakbong.dyndns.tv/)網站架設後由裝置每日不間斷地自動進行。主持人另於每筆新資料註記完成後上傳,所需時間依檔案大小不同。每個月至少上傳1,000筆墓碑資料。

 

 

 

 

 

八、維護分享資源應用平台並匯入聯合資料庫(Merging into TELDAP inventory

 

 

 

維護此分享資源平台,並整理多筆符合聯合目錄規格的檔案照片上傳匯入該資料庫。因有部分墓碑文字不清晰或後設資料待考者,則暫緩匯入,盡量以完整的資訊先與大眾運用,未來將陸續開放更多筆的資料。

 



 

製作單位:國立高雄大學西洋語文學系「數墓:台灣墓碑數位為典藏、教學、及研究」計畫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臺灣數位典藏計畫

 

 

 

文字撰寫:國立高雄大學「數墓:台灣墓碑數位為典藏、教學、及研究」計畫 

 

 

 

                       主持人奧利華(Oliver Streiter)老師、計畫助理 黃駿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臺灣數位典藏計畫

 

 

 

                       計畫助理 王雅萍

 

 

 

※圖片拍攝: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臺灣數位典藏計畫

 

 

 

                        計畫助理 王雅萍、高朗軒

 

 

 

圖文編輯: 國立高雄大學「數墓:台灣墓碑數位為典藏、教學、及研究」計畫 

 

 

 

                 計畫助理 黃駿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臺灣數位典藏計畫

 

 

 

                  生活與文化主題小組 王雅萍

 

 

 

致謝:

 

 

 

感謝國立高雄大學西洋語文學系「數墓:台灣墓碑數位為典藏、教學、及研究」計畫主持人Oliver Streiter老師、以及計畫助理黃駿先生、林美芳小姐等相關計畫工作人員撥冗指導及熱心協助拍攝與編寫。

 

 

 

 

 

 

 

 


Article printed from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

URL to article: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1296

URLs in this post:
[1] http://thakbong.dyndns.tv/: http://thakbong.dyndns.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