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線裝書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
Tags: none 發表: 2007-11-28, 點閱: 49,992 , 加入收藏櫃 , 列印 , 轉寄如圖3、4、5、6所示,擬彙整並提出數位化工作規劃、系統規劃與建置兩方面,在前置作業工作規劃時所需的注意項目。本章節可與本參考標準第肆、伍章節的內容一併參考。
(一)數位化工作規劃之注意項目:
1. 數位化目的
本典藏物件大多為紙本式的珍藏資料,故應妥善保護,但為免影響其使用,以現今數位化技術將其加以虛擬化,可使典藏物件得以永久保存,亦可提供虛擬物件以配合經常性的使用[8],解決傳統紙本資料收藏與流通利用的衝突,建議數位化目的可分為典藏或利用出版等兩大方面來進行規劃。另外,目前軟硬體變化快,在舊版資料轉換時,不常用的資料常被忽略,造成日後無法閱讀之遺憾,因此隨著科技的更新,適宜的軟硬體配合也需要注意。
2. 典藏品特性與價值
各機構單位典藏物件類型及特色皆不盡相同,需先考量典藏品特性與價值,作為物件數位掃描之先後順序的準則。以國家圖書館為例,考量古籍版本珍貴性、坊間流傳多寡,及書籍本身書貌,來決定數位化投入比例。
5. 擬定計畫及管理
依上述面向擬訂計畫書,並配合作業流程擬定相關作業標準以執行計畫。
6. 評估成效及調整
評估計畫執行成效並檢視修正,調整原有計畫書內容再執行下一階段工作。
於系統規劃時須考量到數位典藏實體物件、機構單位的背景基礎下,就機構單位實際需求來規劃系統。以下就網路架設、軟硬體選擇、資料庫建置等三方面來說明系統規劃與建置時須考量的因素,並提出建議。另外,此部份可一起參考第肆章第五節「後設資料與資料庫建置」之論述。
1. 網路架設
主要為連結播放控制中心及所有使用端的線路;即涵蓋播放控制中心和整個放送範圍的網路。其核心考量則是頻寬問題及其網路連結轉接的模式。一般網路連結轉接的方式有採用集線器(Hub)和交換器(Switch)二種:集線器在同一時間內只能處理單一資料封包,面對多個資料封包傳輸時,較容易因"碰撞"而影響效能;交換器能在同一時間內處理多個"一對一"資料封包傳輸。因此在資訊隨選服務以定點傳輸的模式下,交換器會是較合適的連結轉接模式。
在硬體方面最重要的考量即是伺服器和儲存系統的支援能力。就伺服器而言,其主要功能為管理、讀取和傳輸資料庫內檔案。而影像資料的傳輸是不允許資料流傳遞過程中有間斷的,因此在選擇伺服器時,首先評估要負荷多少使用端機台同時啟動資訊隨選功能,再決定使用何種伺服器。而其他應考量的包括:伺服器所支援的網路環境(如:Ethernet、ATM、ASDL Modem和Cabal Modem等),其擴充性(是否可簡易地加強系統管理功能)及整體投資等事項。至於儲存系統(Storage System),為了能容納大量的影像資料,有磁碟陣列(RAID)、磁碟櫃(Disk Vault)、或光碟櫃(Juke Box)以及磁帶等不同儲存方式。皆可單獨被使用或合併使用,但需注意的是所採用的儲存系統是否能與伺服器整合且不影響系統的運作。此時,若單位在預算不充分的情況下則可先考慮不購買較昂貴的伺服器,用價格經濟的影像伺服器先取代。所謂影像伺服器即是以磁碟櫃中的一個磁碟虛擬成伺服器環境,以磁碟櫃的方式提供典藏管理系統。
(1)在使用者方面
評估點需注意除了所支援的播放功能外,更需著眼在使用者取得所需影像資訊的途徑;亦即使用者是否可透過不同的管道(如:簡易的關鍵字檢索、詳盡的題名、作者等檢索、主題導覽等)來找尋所要的資訊
(2)管理者功能
(3)使用介面(User Interface)
(1)珍貴資料
珍貴或年代久遠的文獻及非書資料,不堪一再使用或僅被收藏而不允許流通利用。這類的資料應先考慮數位化以鼓勵使用者利用此類資料並減少原件損害。
(2)使用率高的古籍線裝書
在典藏單位內較常被使用的古籍線裝書也是數位化的優先考量。除了減少原件的損害外,更可同時提供多人使用同一資料,免除傳統上使用者需等待及輪流使用資料或需購買複本的麻煩,當然最重要是資料庫的內容必須符合主要使用者需求。
數位化方案選擇影響因素有主觀條件實體物件狀況,及客觀因素的單位計畫預算、人力配置、數位化目的、影像格式、物件考量及設備規格等,以下將針對客觀因素提出說明與建議方案。另外,此部份不包含單位計畫預算及人力配置。
(一)數位化目的
使用目的
|
分析
|
範例
|
---|---|---|
永久典藏
印刷出版
|
出版或進行複製計畫。典藏機構有此類規劃,則對於數位影像的品質要求就需要更為嚴謹。
|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中,目的在永久典藏及應用推廣,因此是典藏而非流通,需較高的解析度儲存,以TIFF檔300dpi以上。
|
方便傳閱
普及利用
|
在制定數位化規格時除考量數位影像的清晰度外,網際網路傳輸速度也是考量重點。
|
以澳洲國家檔案局為例,其目的在於方便傳遞與普及利用,在有限經費下快速且大量的提供民眾清楚辨識的檔案,因此將數位化規格制定在180dpi,以數位相機進行拍攝。
|
(二)影像格式制定
1. TIFF
|
GIF
|
JPEG
|
TIFF
|
|
---|---|---|---|---|
支援RGB全彩
|
|
|
★
|
|
支援256色
|
★
|
|
|
|
支援CMYK
|
|
|
★
|
|
支援灰階檔
|
|
|
★
|
|
壓縮能力
|
★(LZW壓縮)
|
★(高效率)
|
★(LZW壓縮)
|
|
還原能力
|
|
失真壓縮、破壞性壓縮
|
|
|
適用網路
|
保存圖片
|
|
|
★
|
預覽
|
★
|
|
|
|
瀏覽
|
|
★
|
|
|
常用領域
|
動畫、透明圖
|
|
掃描、繪畫、圖像編輯、頁面排版
|
|
建議
|
適合用於網路上圖檔傳輸
|
適合網路上供人瀏覽,不適合作原始料保存圖片
|
適合作為原始資料保存圖片,不適合提供使用者下載
|
(三)設備選擇
1. 書況良好與否
(四)可行性方案建議
以下提供大陸地區、台灣地區、美國地區等三大地區所擬訂的影像製作規格、光碟備份,及命名方式等相關規範參考標準,提供給讀者參考。
1. 影像製作規格參考規範標準
1. 古籍整理概述
(二)建置目錄清單(系統所需要清單)
1. 數位化主題以該館研究主題為主。
在書庫初步確認圖籍狀況後,視其館藏量規劃每週或是每月提調欲數位化古籍線裝書。書況檢查時,工作人員須待上手套,以避免手中溼氣造成古籍線裝書二次傷害,並備妥軟毛刷具、紙籤(例如:楮皮紙)替代便利貼,遵循每館依照不同典藏書籍特性制定的規範來執行工作。除需閱讀規範外,系統欄位建議有圖籍登錄、圖籍動向、掃描確認、書況確認、圖籍借出與歸還等六大項。以下未書況檢查的進行步驟:
古籍線裝書之領取與歸還由專責人員戴上手套以書車方式自書庫中提借書籍。在提借時,除需填寫資料提借單,提借資料須於當日歸還,提借時間依每館庫房管理時間而不同。另外,建議要依照裝訂格式及原件尺寸順序提件。
(二)提調原件時初步檢查
提調古籍線裝書時,需先留意書籍狀況並判定是否需要修裱,再核對其書籍書目登錄號或編碼,並清點冊數是否正確。初步檢查項目大致如下:蟲蛀、破損之簽條或標示、焦脆粉化情況、透背葉情況嚴重度,書
況不良時,若無法修裱,則暫不提借掃描或拍攝。
項目
|
內容
|
---|---|
摺角
|
摺角是指彎折紙角。若書頁邊緣捲翹或摺角時,除紙張本身已脆弱,否則需盡量將摺角攤平。
|
摺痕
|
摺痕(Crease)為紙材經摺或擠壓產生的痕跡。而褶疊則是指部分紙折過來蓋在另一部分上的狀況,因此摺痕並不一定有摺疊的現象。
|
破洞
|
紙張因環境自然因素或人為因素造成脆裂開或破洞時,需判定是否可以進行修復,及是否有影響到版框內的字跡。
|
發霉
|
除木屑外,紙張還會出現發黴蟲蛀等現象,此時則以不影響版框內字跡為主。
|
遮字
|
因自然或人為因素等因素造成紙張纖維遮蓋版框內文,可改善者則交專業修裱人員修復。
|
書簽
|
除本身標籤或膠紙會有發黃現象外,一般會遇到書內有書簽夾在書頁中。
|
頁次裝訂錯誤
|
若原件頁碼次序裝訂錯誤時,則交由專業修裱人員進行修正。
|
(一)前製作業
(二)操作步驟
拆書後,先執行書頁修裱,再進行封面修補。修補時的次序應先從中間開始,再往左右兩邊;先補大洞再補小洞,書口有開裂者,先溜口。修復所需時間會依書籍之個別情況而有所不同,而一般書頁修裱後上牆約一天便可乾透下牆。完成修復工作後,古籍線裝書方可進行物件數位化程序。
〈目錄〉
8.楊明宗 著〈現代圖書資訊之服務與管理〉,出自《成功大學圖書館館刊》網站,發表:2000年4月,檢索:2005年12月21日,http://www.lib.ncku.edu.tw/journal/journal/5/4.htm。
9.〈新知分享 文章地帶:多媒體資訊隨選系統—-information on demand〉,出自:《傳技資訊》網站,發行:檢索:2005年11月21日,http://www.transtech.com.tw/kn-share/share_007.htm。
10.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傅斯年圖書館善本圖籍數位化影像製作 規格書〉,出自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5年4月修定版。
11.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 著〈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93年善本古籍數位化影像製作 規格書〉,出自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2004年修定版。
12.同,註10。
古籍線裝書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 (636.8 KB, 3,403 h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