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x768 1280x800   Decrease font size for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Reset to normal font size for  -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Increase font size for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瓷器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

Tags: 發表: 2007-12-10, 點閱: 32,349 , 加入收藏櫃 , 列印 列印 , 轉寄 轉寄

想加入的書籤: HemiDemi MyShare Baidu Google Bookmarks Yahoo! My Web Del.icio.us Digg technorati furl 加入此網頁到:YouPush . . 推到twitter 推到plurk 推到FACEBOOK

參、前置作業

一、
館藏文物清點整理
     目的:進行館藏物件的清點與整理,掌握現有館藏情況,並利用該清單紀錄後續的數位化工作進展情形。
     配合事項:建立完整之文物清冊,並隨時更新以免遺漏新入藏的文物。
文物清單的內容包括兩部分:
(一) 基本性資料:序號、登錄號、品名、類別、時代、數量、單位、尺寸與數位化優先順序等。其中數位化優先順序的考量標準包括[2]
1.藏品本身的重要性
 (1) 典藏物的等級(國寶、重要文物、古物等);
 (2) 典藏物的珍貴度(具獨創性、稀有性、時代風格及其他不可取代性等);
 (3) 典藏物的特殊性(人、事、時、地、物等特殊考量);
 (4) 典藏物數位化的迫切性(脆弱不易保存等);
 (5) 其他考量因素。
2.數位化後的產品價值
3.數位化產品的流通性
     此部分的清單填寫可以1~3級數字表達,1表示最優先,2表示次優先,3表示最後。如此,典藏單位可依此順序安排適當的數位化作業時程。

 

(二) 影像數位化相關資訊:調查該物件是否已有拍攝過的影像檔,並紀錄後續的影像拍攝工作,例如該文物上是否有特殊紋飾或細部資訊需要加拍、以及拍攝者等。

 

 

二、影像數位化工作規劃

(一) 確立文物數位影像的產生方式
     器物的數位化方式,主要以平面影像拍攝為主。早期的影像數位化工作多以中、大型相機進行拍攝,再將拍攝所得之正片經由掃描變成數位影像檔。但現在的影像數位化工作,基於降低成本與節省時間的考量,同時又要兼顧拍攝影像的品質,因而大多採用數位機背拍攝的方式。選擇數位機背拍攝,除了可以維持一定標準的成像品質之外,透過機背與電腦連線,每張影像在拍攝後可以直接在螢幕上顯示,有助於工作人員進行影像管理。這樣的作業方式,可以針對不符合要求之影像隨即進行重拍,如此可避免重複提借文物之情形發生,減少文物在移動過程中受到損害的機率。故宮前資訊中心主任蔡順慈先生便曾說過,他們希望每件文物在進行影像數位化後,至少十五年內都不會再次重複提件拍攝。可見在數位化過程中,對於影像產生的方式必須格外注重。目前國立故宮博物院或國立歷史博物館在進行器物數位化工作時,都是採用數位機背的拍攝方式。
 
(二) 制訂數位化影像檔案規格
     影像數位化工作會運用到的影像檔案格式主要為RAW、TIFF與JPEG。其中RAW為數位相機拍攝後產生的原始影像檔,該檔案沒有經過壓縮,可表現出影像豐富的色彩與層次感。但RAW必須透過專業軟體或原廠相機隨附的軟體才能解檔並進行後續影像處理工作,因而使用性並不普遍。TIFF雖然是經壓縮過的檔案,但因壓縮幅度很小,仍能呈現高品質的影像。相較於RAW,TIFF的檔案較大,但卻有較多的軟體可以支援應用。至於JPEG則是一種會使影像失真的高壓縮格式,但由於其檔案較小,是目前網路圖檔運用最普遍的格式。各檔案格式特點及其檔案大小請詳見下表一。
 
 
 【表一】 影像檔案格式特點及其檔案大小一覽表
檔案格式
格式特點
RAW
1.檔案無經過任何形式壓縮,能精確保存影像的色彩與細節;
2.檔案大小約為TIFF檔的三分之二,較不佔儲存空間;
3.需透過專門軟體才能解檔,目前使用的普及率並不高。
TIFF(.tif)
1. 檔案大於RAW,但使用普及性高,可被大量採用於多種工作平台,並具有跨平台作業能力,例如:MS Windows 、DOS 、UNIX、MAC 等。
2.檔案壓縮程度很小,影像不失真;
JPEG(.jpg)
會使影像失真的高壓縮格式,但由於檔案較小,適用於一般網路瀏覽。
各種檔案格式之檔案大小(以相機CCD為600萬畫素為例)
檔案名稱
RAW
TIFF
JPEG
檔案大小
13MB
18MB
3MB(高品質)

 

     除了檔案格式之外,檔案的規格還包括色彩模式與影像解析度。各單位必須依照影像數位化後的運用目的,進行檔案規格的選擇考量。一般瓷器數位影像檔的運用主要為:

1. 作為典藏保存之用;
2. 研究用途;
3. 印刷出版用;
4. 提供使用者網路上觀看。
我們根據上述瓷器數位化主要的需求目的,列出相關檔案制訂參考規格:

【表二】 數位化檔案制訂參考規格
 
典藏保存之用
印刷出版用
網路瀏覽
檔案格式
TIFF
TIFF
JPEG
RGB
24bit全彩
24bit全彩
24bit全彩
影像解析度
300-600dpi
(根據原物件大小衡量)
一般印刷品可採300dpi,供印刷出版則採350 dpi(依印刷尺寸大小衡量)
72dpi
 
(三) 建立數位檔案命名方式
     為了便於數位化資料的管理與搜尋,文物數位影像檔一經產生後,工作人員便需賦予它據獨一性且具有識別意義的名稱。目前關於數位檔案命名並沒有統一標準,從檔案便於管理的角度,建議在檔案命名時考量下列因素:
1. 依檔名可回溯找到數位化物件並辨識此資料是由那一個單位所提供;
2. 原始影像檔因不同使用目的而會轉換成不同的檔案格式,因此由檔名必須能知道該檔案是那一物件的那一種檔案格式。
     另外,為了讓該檔名能符合各種平台讀取資料,建議在使用檔案命名的字元時符合下料標準:
1. 以小寫英文字與數字作為檔案命名編碼組合;
2. 不使用 %、/、?、#、*、- 等特殊字元。
其他相關的檔案命名建議,讀者可參考國家圖書館數位典藏計畫所規範的數位化命名原則(http://readopac.ncl.edu.tw/ndap/ndap-doc-03.htm)。

 

     除了普遍性的數位檔案命名原則之外,典藏單位針對瓷器的檔案命名規則制訂,還需特別考量,如何在檔名中表現瓷器的拍攝狀況(全器或局部拍攝)以及遇到一件瓷器有多個組件時(例如當一件瓷器包含一個茶壺及數個茶杯),如何進行檔名建立。下列我們以一件瓷器,包含一個茶壺與三個茶杯為例,說明檔案命名的方式。下表A的部分為此件瓷器的完整影像檔,因而在組件(標灰處)的編號為00,B則表示此件瓷器的第一個組件,因而在組件的編號則為01。另外,若有進行細部紋飾加拍的影像,此部分的影像命名,則將na改為nd,第一張細部紋飾加拍的影像,序號(最後兩碼)則為01,第二張序號則為02,後續依此類推。

【表三】 數位化檔案命名參考範例

 
圖示
檔名
說明
A
 
cr000001na0001

 1. cr 為陶瓷(ceramic)英文的簡寫;
2. 000001為文物館藏編號;
3. n(normal)表示瓷器為一般狀況;
4. a(all)或d(depart)表示該影像為全器或局部;
5.倒數兩碼(標灰碼)為組件編號;
6.最後兩碼01.02…則為影像序號。
B
 
全器:cr000001na0101
細部1:cr000001nd0101
細部2:cr000001nd0102
C
 
全器:cr000001na0201
細部1:cr000001nd0201
細部2:cr000001nd0202

參考資料:國立歷史博物館檔案命名規則

目錄


 [2]吳國淳,發展博物館藏品數位化後設資料之初步研究-以國立歷史博物館為例,博物館數位化國際研討會論文級,2003,頁257。

 









Download: 瓷器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  瓷器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 (1.1 MB, 1,694 hits)



評分:

1 Star2 Stars3 Stars4 Stars5 Stars (No Ratings Yet)
Loading ... Loading ...
引用通告

回應:


請輸入圖片中的文字
請按圖片取得圖片中文字的錄音檔
Click to hear an audio file of the anti-spam 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