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 -
Posted By 褚 如君 On 十二月 10, 2007 @ 9:59 am In 數位化書籍 | No Comments
壹、引言
類似上述的文化傳遞事件,在十六世紀的時空境遇裡或許僅能偶遇,但是在二十一世紀的今日,卻因網際網路的普及運用,讓我們能夠積極地透過數位典藏,將本土豐富的文化資產與地方特色展現於世人眼前。目前國內主要進行瓷器數位典藏工作的單位包括國立故宮博物院與國立歷史博物館。其數位化成果,除了達到保存國家文物的目的之外,更提供社會大眾豐富的資訊。現今,眾人可以隨時地連上網站,一探故宮館藏-汝窯青瓷的神秘風貌,也能細細品味史博館長沙窯瓷器上豐富的繪畫內容。
國內除了有博物館珍藏的古代瓷器之外,民間各地窯廠也不斷創作出具本土特色的瓷器。珍藏的古代瓷器需要透過數位典藏的方式繼續保存,而富有地方特色的瓷器,更需要藉由數位化的方式讓世人認識這項傳統技法的微妙之處與台灣人豐富的創造力。本書名為「瓷器數位化工作流程參考標準」,其撰寫的主要目的之一乃是希望整合先前各單位的數位化工作經驗,進而歸納分析出一套數位化工作參考標準,讓更多瓷器收藏單位在加入數位典藏的行列時,能有一套進行數位化工作所依據的準則,同時也能真正認識數位典藏的工作內涵。
多數人對於“數位典藏”的概念僅止於建立物件的數位影像檔。的確,本書當中會有一部份專門討論如何建置適用於數位典藏的影像檔。尤其,瓷器因本身材質容易造成反光,使得在影像拍攝上比起其他器物更不容易。因而,如何在拍攝中完美呈現瓷器之器形,同時又能清楚表現瓷器身上重要的紋飾圖案,乃是數位化工作中探討的重點之一。但若數位典藏的工作僅止於數位影像檔的建立,這對於文物保存或知識傳遞的意義並不大,還必須靠完善的文物後設資料建置,並透過資料庫系統的整合開發,才能讓典藏資源妥善被保存與利用,真正落實數位典藏的意義。
〈[13] 目錄〉
本文內容依照數位化工作流程安排,主要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為數位化工作的前置作業,包括對館藏文物進行清點整理,並確定文物數位影像的產生方式同時制訂數位化影像的檔案規格與命名方式;第二部分則是關於瓷器拍攝工作的流程說明;第三部分將就瓷器後設資料的建置與相關工作進行探討;第四部份則是對數位化工作的設備選擇進行分析。整體數位化工作流程規劃請見下圖一。
(二) 影像數位化相關資訊:調查該物件是否已有拍攝過的影像檔,並紀錄後續的影像拍攝工作,例如該文物上是否有特殊紋飾或細部資訊需要加拍、以及拍攝者等。
二、影像數位化工作規劃
檔案格式
|
格式特點
|
||
---|---|---|---|
RAW
|
1.檔案無經過任何形式壓縮,能精確保存影像的色彩與細節;
2.檔案大小約為TIFF檔的三分之二,較不佔儲存空間;
3.需透過專門軟體才能解檔,目前使用的普及率並不高。
|
||
TIFF(.tif)
|
1. 檔案大於RAW,但使用普及性高,可被大量採用於多種工作平台,並具有跨平台作業能力,例如:MS Windows 、DOS 、UNIX、MAC 等。
2.檔案壓縮程度很小,影像不失真;
|
||
JPEG(.jpg)
|
會使影像失真的高壓縮格式,但由於檔案較小,適用於一般網路瀏覽。
|
||
各種檔案格式之檔案大小(以相機CCD為600萬畫素為例)
|
|||
檔案名稱
|
RAW
|
TIFF
|
JPEG
|
檔案大小
|
約13MB
|
約18MB
|
約3MB(高品質)
|
除了檔案格式之外,檔案的規格還包括色彩模式與影像解析度。各單位必須依照影像數位化後的運用目的,進行檔案規格的選擇考量。一般瓷器數位影像檔的運用主要為:
|
典藏保存之用
|
印刷出版用
|
網路瀏覽
|
---|---|---|---|
檔案格式
|
TIFF
|
TIFF
|
JPEG
|
RGB
|
24bit全彩
|
24bit全彩
|
24bit全彩
|
影像解析度
|
300-600dpi
(根據原物件大小衡量)
|
一般印刷品可採300dpi,供印刷出版則採350 dpi(依印刷尺寸大小衡量)
|
72dpi
|
除了普遍性的數位檔案命名原則之外,典藏單位針對瓷器的檔案命名規則制訂,還需特別考量,如何在檔名中表現瓷器的拍攝狀況(全器或局部拍攝)以及遇到一件瓷器有多個組件時(例如當一件瓷器包含一個茶壺及數個茶杯),如何進行檔名建立。下列我們以一件瓷器,包含一個茶壺與三個茶杯為例,說明檔案命名的方式。下表A的部分為此件瓷器的完整影像檔,因而在組件(標灰處)的編號為00,B則表示此件瓷器的第一個組件,因而在組件的編號則為01。另外,若有進行細部紋飾加拍的影像,此部分的影像命名,則將na改為nd,第一張細部紋飾加拍的影像,序號(最後兩碼)則為01,第二張序號則為02,後續依此類推。
|
圖示 |
檔名
|
說明
|
|
---|---|---|---|---|
A
|
![]() |
cr000001na0001
|
1. cr 為陶瓷(ceramic)英文的簡寫;
2. 000001為文物館藏編號; 3. n(normal)表示瓷器為一般狀況; 4. a(all)或d(depart)表示該影像為全器或局部; 5.倒數兩碼(標灰碼)為組件編號; 6.最後兩碼01.02…則為影像序號。 |
|
B
|
![]() |
全器:cr000001na0101 細部1:cr000001nd0101 細部2:cr000001nd0102 |
||
C
|
![]() |
全器:cr000001na0201 細部1:cr000001nd0201 細部2:cr000001nd0202 |
肆、物件數位化程序
一、場地規劃與拍攝器材準備
1. 拍攝地點的選擇考量面向包括:
(4) 上述三點建議乃從拍攝情境作為考量。除此之外,拍攝地點的選擇更需顧及文物的安全性,即盡量縮短文物的搬運移動距離,並妥善規劃文物搬運之動線。
2. 拍攝台
1.瓷器持拿
2.瓷器清理
3.瓷器就拍攝定位
三、拍攝器材就緒
1.燈光:考量瓷器拍攝的佈光方式。
![]() |
![]() |
|
【圖二】靜物攝影箱
說明:靜物攝影箱的設計方式便是藉由半透明的遮光體柔化光線,降低被攝物的反光情況。
|
四、進行色彩管理
![]() |
![]() |
【圖三】以分光光度計進行螢幕校色 | 【圖四】在光源穩定環境下進行數位相機色彩校正 |
以光碟儲存檔案的優點除了成本低、儲存與讀取方便之外,光碟片在妥善保管下可存放相當久的時間。但是,為了防範意外事件發生造成檔案損毀,可製作兩份光碟備份,或以其他硬體設備儲存。儲存的數位檔案應定期安排檢測,確認檔案是否可開啟。
〈[26] 目錄〉
[28] [4]參考:郭佑麟,2002,〈「文物持拿安全示範講座」重點說明〉,《國家數位典藏通訊》,第2期
([29] http://www2.ndap.org.tw/newsletter/news/read_news.php?nid=972)
一、後設資料概說
基本上,文物典藏擁有愈完整的後設資料,對於該相關領域的研究、教育與應用都會有相當大的幫助。目前國內各單位進行數位典藏工作所使用的後設資料,主要都是參考國外的標準格式,並依照各單位藏品的屬性與需求進行內涵元素的修正。目前國際上有許多博物館社群相關的後設資料格式,其中「藝術作品描述類目」(CDWA, Categories for the Description of Works of Art)為國內最多博物館所採用[38] [12]。
|
元素名稱
|
定義
|
---|---|---|
一、基本資料
|
||
1
|
物件/作品 (OBJECT/WORK)
|
描述作品的類型與數量。
|
2
|
分類 (CLASSIFICATION)
|
在正式的分類架構下,依據類似的特徵將藝術品歸類。
|
3
|
方位配置 (ORIENTATION/ARRANGEMENT)/
|
描述作品被展示陳列的安排方式,或從外部觀察到的方位特徵。
|
4
|
題名 (TITLES or NAMES)
|
一件藝術、建築作品或群組作品所給定的標題或名稱,也包含標題的類型和使用的時間。
|
5
|
階段 (STATE)
|
對於可能會製作多個的藝術品(例如印刷品),此元素說明處於不同階段的藝術品在階段方面的關係。
|
6
|
版本 (EDITION)
|
指出多次發行的相同作品裡,一件作品在前後版本中的位置。版本可以用來指出在同時發行的群組中的某一作品或是定義作品在一系列版本中的版次。
|
7
|
形式描述 (PHYSICAL DESCRIPTION)
|
以一般性的術語描述作品的外觀。外觀描述包括用於裝飾作品且可辨認的圖案、裝飾或其質地。
|
8
|
測量 (MEASUREMENTS)
|
提供有關藝術品的大小、形狀、比例和體積等資訊。
|
9
|
題刻標記 (INSCRIPTIONS/MARKS)/
|
對鑲嵌、貼、蓋印、寫、銘刻、或附著於作品上之部份的區別或辨識描述,內容包括記號、字母、評註、文章或標籤。
|
10
|
創作(CREATION)
|
藝術或建築作品及其構件的創作、設計、執行或生產,包括能為作品或細節創作負責的團體,活動的日期和創作的地點。
|
11
|
對於顯現在藝術作品裡的特徵描述,包括隸屬於何種風格、時期、團體、畫派或運動。
|
|
12
|
主題 (SUBJECT MATTER)
|
說明一件藝術作品的主題(通常指其內容)是敘事性的、圖像性的或藉由抽象或圖畫式構件傳達出非客觀性的意義。
|
13
|
時空背景(CONTEXT)
|
藝術品或建築物在其創作或存在過程中,與之相關的政治、社會、經濟、宗教事件或運動。
|
14
|
相關作品 (RELATED WORKS)
|
描述和作品相關的藝術作品,或作品間關係的描述。
|
15
|
相關視覺記錄
(RELATED VISUAL DOCUMENTATION) |
以影像的方式提供識別或描述藝術品的資訊。
|
16
|
相關參考文獻
(RELATED TEXTUAL REFERENCES) |
有關藝術品或建築物的來源文件資訊引述;包括檔案文件、未出版的手稿、和已出版的書目資料,以及學者或主題專家所發表口頭意見。
|
17
|
批評性回應
(CRITICAL RESPONSES) |
藝術家、建築師、藝術史家、藝術評論家、藝術業者、銷售者及購買者、官員、及一般大眾給與特定作品的批評性意見
|
18
|
描述註(DESCRIPTIVE NOTE)
|
對作品的文字描述,包含相關的議題討論。在這個註記裡重要資訊需參照其他合適的類別。
|
二、製作技術與材質相關資料
|
||
19
|
材質與技術 (MATERIALS and TECHINIQUES)
|
創作藝術品的材料或物質以及任何製造技術、過程或方法,內容可以是對製造材質和組成方法的描述。
|
20
|
製作手法 (FACTURE)
|
對作品製作方法的詳細討論,包含作品的技藝或手法特徵的評估、創作方法的運用或應用特殊的技術。
|
三、保存與展覽相關資料
|
||
21
|
現況/鑑定歷史 (CONDITION/EXAMINATION HISTORY)
|
對一特定時期的藝術品的物理狀態、特質和完整性的評估。評估方式包括可將作品置於紫外線下鑑定,但不包括以人為方式改變作品的狀態,例如修復或維護。
|
22
|
保存處理歷史 (CONSERVATION/TREATMENT HISTORY)
|
描述作品曾經歷修復、保存或固定的程序或動作。
|
23
|
所有權收藏歷史 (OWNERSHIP/COLLECTING HISTORY)
|
一件藝術品自其創作至今擁有者的起源或歷史。這個類別包括作品轉換擁有者的方式、任何公開的販售、促成所有權轉讓的代理商名稱,或任何處理作品或將作品納入目錄的商人姓名。如果作品遭到遺失,竊取,破壞,或是憑空消失等事件,都應該記錄在此元素之下。
|
24
|
展覽借出史 (EXHIBITION/LOAN HISTORY)
|
作品公開展示的歷史記錄,包括在美術館的安置、在特別展覽中的展示、借展,甚至包括不是正式的展覽。
|
四、管理相關資料
|
||
25
|
版權限制 (COPYRIGHT/RESTRICTIONS)
|
識別具有使用、展示或複製作品的個人或團體,以及指出有關作品複製、展出或使用上的限制。
|
26
|
編目歷史(CATALOGING HISTORY)
|
說明描述作品內容的建立和修改記錄,包括何人與何時,並加上任何相關的附註。本類目也描述了由作者或其他人所作的改版記錄。
|
27
|
現藏地點 (CURRENT LOCATION)
|
現在收藏藝術作品的地點和地理位置。
|
除了CDWA標準之外,典藏單位也可以選擇都柏林核心集(DC, Dublin Core)(如表五所示)作為瓷器後設資料的建置標準參考。兩者的主要差異在於,CDWA提供的元素特點較能反映出藝術品的特性,因而較適合博物館管理使用。至於DC標準,因只有15個欄位,一般沒有經過專業訓練者,也能輕易進行欄位填寫工作。CDWA與DC標準之差異性比較請詳見下表六。
|
元素名稱
|
Element
|
說明
|
---|---|---|---|
1
|
標題
|
Title
|
作品的主題及/或主要概念之關鍵字,以及代表與本物件重要相關之人、地、事件、或其他背景資料等資訊之詞彙。
|
2
|
著作者
|
Creator
|
作品的創作者。
|
3
|
描述
|
Description
|
關於物件的摘要或內容敘述。
|
4
|
出版者
|
Publisher
|
負責發行作品之個人或機構,例如博物館。
|
5
|
貢獻者
|
Contributor
|
藏品原所有人。
|
6
|
日期
|
Date
|
創作時期、年代。
|
7
|
資料類型
|
Resource Type
|
作品的類型或所屬的抽象範疇,例如文字、聲音、影像、實體物件、事件、原件或代理物件等。
|
8
|
格式
|
Format
|
本欄位描述存取、呈現、或使用此作品時,可能所需之軟、硬體工具。
|
9
|
資料識別
|
Resource Identifier
|
登錄號或編目號。
|
10
|
關連
|
Relation
|
相關出版品資訊。
|
11
|
範圍
|
Coverage
|
作品所涵蓋的時期和地理區域。
|
12
|
管理權
|
Rights Management
|
作品版權聲明和使用規範。
|
13
|
主題 / 關鍵字
|
Subject and Keywords
|
作品被賦予之一個或多個名稱。
|
14
|
來源
|
Source
|
作品的其他衍生來源。
|
15
|
語言
|
Language
|
作品使用的語言。
|
|
CDWA
|
Dublin Core
|
|
---|---|---|---|
需求情況
|
應用對象
|
藝術品
|
舉凡文件、生物標本、地圖、歷史文物、繪畫、錄影帶均適用
|
使用者
|
針對藝術歷史研究者、藝術品管理者等,主要在博物館界使用
|
適用於任何人
|
|
元素
|
元素結構特點
|
較能反應藝術品的特性
|
包含了最常使用的15個欄位,簡單易用,非專業人士亦可著錄
|
主要元素
|
27個主要元素,每個元素之下還有次級元素。
|
15個元素
|
由於DC是一套常用的後設資料標準,其最大的特性在於共通性高。因而為了考量到單位內以CDWA標準為基礎所建置的後設資料,可以與其他學科領域進行資料交換,其作法是建立一套欄位對照表,將典藏單位使用的欄位一一對應至DC的十五個欄位。附件三為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器物後設資料欄位與DC欄位的對應表,供讀者參考。
儘管CDWA標準所設計的元素能滿足博物館典藏管理藝術品之用,但由於中西文化發展與藏品屬性的不同,致使在後設資料的運用上產生類目歸屬與語意描述上的差異。例如國立歷史博物館在發展瓷器後設資料時,便針對元素語意上的用法進行修改。例如,瓷器製作的窯燒設備,對於瓷器研究有相當重要的影響,這一類的知識元素包括:製作方法、施釉、燒法、窯爐形式、窯燒燃料、窯燒溫度、窯爐氣氛等。為了精確表達瓷器製作的知識內涵,史博館將「材質與技術」(materials and techniques)此一元素修正為「製作技術與設備」(Techniques and Equipment)。[42] [14]中國瓷器的發展,特別重視窯系、窯址等製作背景知識的描述,但在西方的瓷器藏品中,則較無此類知識描述的需求。[43] [15]
又例如CDWA中「紋飾」(decoration)一詞所描述的內容,無法充份表達中國瓷器上紋飾所討論的內涵,像是施紋位置(position)、紋飾類型(type)以及施紋技術(skill of decoration)等。因而史博館則是將「紋飾」此元素修正為「施紋方式」(method of parttern)用以完整描述此元素包括的內容。[44] [16]
基於上述我們知道,典藏單位必須針對文物內涵,發展適切的後設資料標準,才能符合典藏之需求。
1.系統資料庫開發
2.文字資料庫整理
3.建立後設資料著錄規範
4.進行資料著錄校正為確保輸入資料的正確性,所有資料應進行二校修正,將人為錯誤降到最低。
〈[46] 目錄〉
[47] [10]CIMI 是由博物館電腦網路組織(Museum Computer Network, 簡稱MCN)、研究圖書館組織(Research Libraries Group, 簡稱RLG)、加拿大文化資產資訊網路(Canadian Heritage Information Network, 簡稱CHIN)及蓋蒂資訊協會(Getty Information Institute, 簡稱GII)等單位發起,並結合其他圖書館、博物館及資訊單位等團體於1990年成立,其宗旨為將博物館資訊普及社會大眾,推展開放式的系統標準,以管理 及傳遞數位博物館資訊。
[49] [12]國際上博物館社群相關的後設資料,以及國內目前執行數位典藏計畫採用的後設資料標準,請參見中研院後設資料小組網站
([50] http://www.sinica.edu.tw/~metadata/standard/standard-frame.html)。
[51] [13]CDWA 標準格式的維護單位是J. Paul Geety Trust的藝術資訊任務小組(Art Information Task Force, AITF)。
([52] http: //www.getty.edu/research/conducting_research/standards/cdwa/index.html)
[55] [16]同附註14 。
陸、設備與成本分析
|
高階
|
中階
|
|
---|---|---|---|
設備
|
價格(元)
|
價格(元)
|
|
腳架
|
16,000
|
16,000
|
|
冷光燈組
|
50,000
|
50,000
|
|
電腦設備(MAC G4)
|
45,000
|
45,000
|
|
電腦設備(PC)
|
30,000
|
30,000
|
|
數位機背(2200萬畫素)
|
1,100,000
|
750,000
|
|
120中型機身
|
200,000
|
150,000
|
|
鏡頭
|
150,000
|
100,000
|
|
軟體(Photoshop)
|
20,000
|
20,000
|
|
軟體(專業色彩管理系統)
|
200,000
|
-
|
|
合計
|
1,811,000
|
1,161,000
|
|
說明:此部分所列之價位,乃以市面上中高階設備為主。其中,價差較大的設備成本包括:數位機背、相機機身與色彩管理系統。
|
2.人力:薪資30000元/月
高階
|
中階
|
---|---|
1,811,000/4×12=37729
(60000+37729)/ 960≒101
|
1,161,000/4×12=24188
(60000+24188)/ 960≒88
|
每張成本:101元
|
每張成本:88元
|
高階
|
中階
|
---|---|
(1,860,000/30,000)+1,811,000/30,000=62+60≒122
|
(1,860,000/30,000)+1,161,000/30,000=62+39≒101
|
每張成本:122元
|
每張成本:101元
|
〈[60] 目錄〉
[61] [18]Harald Johnson著,《數位列印輸出聖經》,台北,旗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頁3-22。
瓷器的數位化分為「正片掃描」與「數位攝影」兩種形式,為了盡量避免重複提件拍攝而損及器物的風險,最初製作器物清冊時,可先調查該器物是否已存有拍攝完成的正片,並將品質保存良好的正片整理後進行掃描,只就正片品質不佳或缺失的器物作拍攝。以國家歷史博物館為例,該館設有所有藏品及新進館藏一律拍攝為傳統正片的政策,考量重新進行全面數位攝影的成本較高,必須要特別安排人力、場地與設備,因而只就底片品質不佳的部分,由計畫聘請之專業攝影人員進行數位攝影,品質良好的正片則採委外掃描為數位檔案。
故宮博物院同樣採委外正片掃描與自製數位攝影兩種方式。故宮早期的數位影像,為2002年由故宮器物處挑選品質良好的精品正片,交由出版組委外掃描產生;同年,器物處開始規劃建置第一套數位攝影系統,進行全面的器物數位攝影。故宮器物處採數位攝影自製而非委外,主要有(一)節省經費、(二)累積知識與經驗、(三)文物安全與數位化速度三項考量。以當時的時空背景,坊間的委外數位攝影的尚無較合理的計價方式,通常以檔案大小計,考量數位化為一長期性工作,自製較委外經濟,亦不需年年重新招標。自製的另一項優點是,工作人員的知識經驗可以累積,並持續改進數位影像的品質。再者,故宮的器物拍攝場地即設在庫房,研究員與拍攝者可就近拍攝,無須擔心管理廠商的問題,較能彈性安排工作時間,因此數位攝影生產的影像速度較快,品質較能控制。[64] [21]
除了數位化之外,包括資料庫建置、硬體與系統維護、與浮水印系統、品質檢驗系統的建置等,也經常是典藏單位礙於技術問題而需要委外處理的。當典藏機構有意進行委外製作時,如何釐清適合委外的部分、制訂規格書、評選出合適的廠商,以及招標後如何與廠商作協調與溝通、成品驗收的注意事項等,都是進行委外前需及早瞭解與規劃的。以下列舉委外流程之注意事項:
(一)委外評估:
決定委外前,首先應考慮計畫是否適合委外,或是否採取部分委外,此關係到每個單位的人力、經費與作業情形。譬如國家歷史博物館因設有所有典藏及新進典藏品一律委請專業攝影師拍攝正片的管理政策,數位化工作的部分,史博館認為比起重新安排數位攝影所需付出的場地安排、燈光架設等人力與時間成本,不如採正片委外掃描成數位檔案較為經濟。
(二)制訂合適的需求規格書:
一旦決定委外,應充分瞭解委外的目的以及計畫內部的需求,包括預算、需求的檔案數量、檔案格式、檔案命名、品質標準、檢驗流程、是否需要廠商駐地工作或可攜回處理、保密條款等等,都需於事前審慎考量。除了瞭解內部的需求之外,參考相關計畫的委外需求規格書,並事先訪查坊間普遍採行的技術規範,都有助於撰寫出較為周全的需求規格書,也不至於開出過於嚴苛的條件,造成只有特定廠家能夠接案的情形。
(三)瞭解招標規範與流程:
政府公開招標有一定的流程與規範,事先瞭解能避免後續招標的困難。有些機構設有統一辦理對外招標的單位,也就是需求單位與招標單位不同的情形,此時需求單位或許不用全盤瞭解招標的行政程序,但對於細節的掌握仍有助於招標流程的順暢。
(四)遴選合適廠商:
遴選廠商時,可以從成本、廠商的技術、規模、財務狀況、經營方式、過去的紀錄等方面進行考量。由廠商自行描述與展示,可能有其主觀的成分,因此可多加訪查相關單位的合作經驗作為參考。計畫內可成立一個委外遴選小組,由小組成員分別就廠商進行評分,於充分討論後再決定得標廠商,再依行政流程辦理簽約等流程。許多委外工作都可請廠商試作,以委外掃描為例,國家歷史博物館的正片委外掃描便有請廠商進行底片試掃的過程,以作為遴選廠商的參考。另以傅斯年圖書館的善本古籍委外掃描為例,為了避免不當的委外傷及珍貴古籍,於是在招標公告上詳列館方希望的標準工作流程,並以縫製的仿古籍線裝書,請廠商到館以館內機器進行試掃,並就廠商是否依照標準工作流程進行作評比。
(一)經常聯繫:
委外開始進行後,需定期與廠商進行聯繫與溝通,以便掌握工作進度,並且隨時發現問題,隨時作調整。有些看待文物的專業知識,譬如瓷器拍攝時需保留其材質特性,以及避免在搬運或拍攝過程中傷及文物的技巧,或是資料庫應如何呈現才能符合特殊領域使用者的需求等,最好能與委託廠商進行適當的教育訓練與溝通;同樣的,也可以請廠商向計畫內部人員進行工作流程的說明,都有助於彼此的合作與互動。此外,雙方最好能有固定人員作為統一的對話窗口,負責溝通、聯繫與驗收,有助於彼此有效率的溝通
(二)定期驗收與修改:
驗收流程需以合約為準,一旦發現有誤,應立即請廠商修正。以正片掃描的數位圖檔為例,需注意檔案數量是否正確、是否有重複或缺漏、檔名與檔案格式是否正確、是否有檔案遭到切割或影像偏斜的問題,以及檔案大小、解析度、壓縮率、色彩模式是否符都依照合約的標準等等。驗收方式可採目視或以電腦系統輔助檢測,搭配藏品清冊與拍攝清冊來進行。
〈[65] 目錄〉
數位典藏的目的之一,是透過實體物件的數位化,讓台灣眾多的珍貴典藏品能在不傷及原件的情況下,展示於國人面前,達到研究、推廣與教育的目的。因此,秉持開放態度,將數位典藏的成果盡可能地公開散佈與分享,方能創造數位內容的最高價值。不過,為了避免數位化成果受到不肖人士的不當散佈、利用、竄改或據為己有,數位內容的原創者與提供者通常會希望保護自己的數位內容版權,因此,以下介紹保護數位內容的常見作法,分別是通行於商業界的數位版權管理(Digital Right Management; DRM)、數位浮水印,以及數位典藏聯合目錄採用的「創用CC授權」。
商業使用上,數位版權管理較常用在合法下載的影音檔案與電子圖書,著名例子有Amazon的電子書與蘋果電腦的iTunes音樂商店(iTunes Music Store)。以iTunes音樂商店為例,所有下載自該音樂商店的歌曲,因為採行特殊的保護技術,且蘋果電腦並未廣泛向其他硬體製造商開放授權,所以截至2006年底,使用者只能使用極有限的硬體,譬如該公司出品的iPod或是Motorola公司的少數手機來聽購自該音樂商店的音樂。DRM主要為保護內容提供者的權利,但種種使用上的限制,譬如要求使用需先取得特定軟體或硬體才能開啟檔案,或是不得複製超過一定數量的備份等,往往會降低使用者的使用意願,亦不利於流傳與利用,引起不少爭議。
二、數位浮水印
三、創用CC授權
創用CC授權提供了多種授權條款供版權擁有者選用,以符合台灣法律制度的台灣版創用CC授權為例,如果選擇以「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5台灣版」的授權條款,即表示如果有人想要使用該項受保護的數位內容,譬如把受創用CC授權條款保護的圖片加在自己創作的文字中作為插圖,就必須著明該圖片原版權擁有者的姓名,並採用相同的授權方式分享出去,但可自由使用於非商業用途,只有在使用於商業目的,才需另行向原版權擁有者取得授權。除了「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以外,其他可以選擇保留的權利還包括「禁止改作」,亦即使用者不得運用受保護創作進行衍生著作,闢如翻譯、編曲、改編小說等。
創用CC授權與數位版權管理(DRM)對於版權保護有不同看法,數位版權管理旨在保障版權擁有者的所有權利,因此對於檔案的讀取與散佈採取了嚴格的限制,是從限制使用的方向著手,而創用CC授權對使用者釋出了部分權利,假使版權擁有者並不在乎給許多人線上瀏覽或自由傳閱,只有在使用者想用於商業圖利時獲得合理的報酬,採用創用CC授權鼓勵他人瀏覽與使用,較有鼓勵文化的交流與創造的意味。
〈[68] 目錄〉
玖、效益與展望
為了讓數位化工作的執行更加完善並達到更高的效益,下面提出幾項整合性的工作建議供典藏單位參考,期望各單位在進行數位化工作時,能規畫出最符合單位本身需求的工作模式:
典藏單位在進行數位化工作成本估算時,除了考量硬體設備的價格之外,也需要將機器耗損以及其他隱藏成本(例如場地、水電費用等)列入考慮,方可進行最完善工作規劃。
〈[71] 目錄〉
拾、結語
數位化工作的每個執行流程,從檔案格式建立、檔案命名規範到影像數位化以及後設資料的建立等都是環環相扣彼此影響。在數位典藏計畫執行之初,並沒有確切的實作流程或相關工作經驗供執行單位參考,執行者僅能透過摸索試誤的方式,找尋數位化工作最佳的模式與途徑。這些嘗試與努力,為的或許是讓工作過程更加順利,但如何讓文物在最安全的狀態下進行數位化,卻始終是最根本的考量因素。過去的經驗傳承,讓這本參考標準得以順利完成,也讓更多即將進行瓷器數位化工作的典藏單位在執行工作時能更為順利。我們希望這樣的標準建置,能陸續獲得更多單位的迴響與建議,使其更臻完善。
〈[72] 目錄〉
拾壹、徵引資料
12.瓷器後設資料需求規格書,國立歷史博物館。
〈[73] 目錄〉
附件
[74] 附件一 數位典藏器物主題小組簡介
[75] 附件二 國立故宮博物院與國立歷史博物館器物數位化工作設備一覽表
[76] 附件三 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後設資料標準及其與DC欄位對應表
[77] 附件四 瓷器後設資料著錄範例一(國立故宮博物院)
[78] 附件五 瓷器後設資料著錄範例二(國立歷史博物館)
器物主題小組為「內容發展分項計畫」十五個主題之一,歷年來該主題小組的參與機構主要為國立故宮博物院與國立歷史博物館。這兩個單位的器物種類多樣、蒐藏量大,又同屬國家級文物典藏單位,因而其在器物數位化工作流程當中,不管是後設資料的發展抑或是對於影像的產出,都有深入的研究與細膩之分析。兩個單位的計畫執行簡介與相關參考網站請見下表。
單位及計畫名稱
|
數位化物件
|
參與年度
|
計畫網站
|
---|---|---|---|
國立故宮博物院 |
銅器、玉石、陶瓷、漆、竹、木、金、織品等
|
91年度至今
|
|
國立歷史博物館 |
銅器、瓷器、竹木、漆器、玉石、琺瑯、玻璃、牙雕、陶器、編織等
|
91年度至今
|
|
國立故宮博物院
|
國立歷史博物館
|
---|---|---|
|
一、電腦設備
|
|
|
【Mac數位攝影工作站】
1. PowerPC G4
2. CPU: PowerPC G4
3. 記憶體:1GB
|
【Mac數位攝影工作站】
1. PowerBook G4 2.CPU: PowerPC G4 3.記憶體:512MB
|
|
二、相機機身
|
|
|
120中型相機contax 645
|
120中型相機Hasselblad 555 ELD
|
價位
|
約台幣10萬
|
約台幣19萬
|
|
三、鏡頭
|
|
|
德國蔡司80mm、120mm與35mm。
|
Hasselblad CFE 80mm及CFI 120mm。
|
價位
|
約台幣10萬
|
約台幣15萬
|
|
三、數位機背
|
|
機型
|
Phase one H5
|
Kodak DCS pro back plus
|
CCD 解析度
|
600萬像素
|
1600 萬像素 |
影像擷取方式
|
One shot |
One shot |
適用機型
|
哈蘇H1及全系列相機, MAMIYA 645 AFD, CONTAX 645 AF, 各式4×5相機
|
HASSELBLAD 555ELD, MAMIYA RZ67 Pro II |
價位
|
約台幣40萬
|
約台幣70萬
|
|
三、燈光系統
|
|
|
BALCAR NEXUS 電筒、BALCAR原廠燈頭
|
使用BALCAR閃光燈,搭配BALCAR NEXUS 電筒,光量可保持恆定色溫正負50°,並使用BALCAR冷光燈,色溫5500度。
|
(資料來源:中研院後設資料小組/故宮器物後設資料需求書V1.2)
一、器物資料庫
二、著錄資料庫
三、紋飾資料庫
四、款式資料庫
五、展覽資料庫
六、圖檔資料庫
資料來源:《2005數位典藏樣品集》,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總計畫辦公室,2005年,頁143-145。
(著錄範例以國立故宮博物院館藏-明成化鬥彩雞杯為例)
項目值
|
著錄值
|
||||||||
---|---|---|---|---|---|---|---|---|---|
一、基本資料
|
|||||||||
品名
|
明 成化 鬥彩雞杯 |
||||||||
原品名
|
成化款鬥彩雞缸酒杯
|
||||||||
英文品名
|
Cup with decoration of chicken in tou-ts’ai enamels, Ch’eng-hua regin(1465-1487), Ming dynasty. |
||||||||
文物統一編號
|
故瓷005192N000000000
|
||||||||
原始編號
|
藏-164-19-4
|
||||||||
現存箱號
|
院0235箱
|
||||||||
存台箱號
|
院0235箱
|
||||||||
入藏方式
|
舊藏
|
||||||||
典藏單位
|
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處
|
||||||||
典藏位置
|
陶瓷庫房
|
||||||||
保存現狀
|
良好
|
||||||||
編目類別
|
單件
|
||||||||
數量
|
1
|
||||||||
時代
|
明成化西元1465-1487年
|
||||||||
尺寸
|
高4公分 口徑8.3公分 足徑3.7公分
|
||||||||
類別
|
陶瓷器
|
||||||||
材質
|
礦物-陶瓷
|
||||||||
釉色
|
鬥彩
|
||||||||
局部形制
|
侈口,淺弧形壁,淺凹足
|
||||||||
局部形制
|
口-圓口
|
||||||||
局部形制
|
足-圓足
|
||||||||
局部形制
|
腹-圓腹
|
||||||||
局部形制
|
璧-弧形壁 |
||||||||
局部形制
|
璧-淺壁
|
||||||||
說明
|
此器作侈口,淺弧形壁,淺圓足,器表彩繪兩組子母雞圖。圖中公雞、母雞率領小雞覓食於野地,母雞低頭欲啄蟲,小雞展翅雀躍,即使在細小如斯的畫面中,依然令人感受到溫馨可愛的情境。又,畫中的牡丹、蘭草與湖石恰如其分地隔開兩組圖案,杯內純白無紋飾,底以青花書「大明成化年製」六字楷款,款式之外並加畫雙方圈。此足以傳達天倫和樂的子母雞圖,或因帝王的喜愛而深受文人雅士青睞,故至晚明無不以為「成窯雞缸杯,為酒器之最」。以及明神宗萬曆皇帝桌上之成化雞杯「價值十萬」之說,遂不脛而走。
|
||||||||
二、紋飾資料
|
|||||||||
紋飾
|
位置
|
技法
|
|||||||
動物
|
飛禽
|
雞
|
外壁
|
筆繪
|
|||||
景觀
|
山水
|
湖石
|
外壁
|
筆繪
|
|||||
植物
|
花卉
|
牡丹、杓藥
|
外壁
|
筆繪
|
|||||
植物
|
花卉
|
蘭
|
外壁
|
筆繪
|
|||||
三、款式資料
|
|||||||||
位置
|
底(外)
|
||||||||
時間
|
明 成化 憲宗
|
||||||||
性質
|
年號款
|
||||||||
展示
|
青花書雙方圈六字楷款
|
||||||||
全文
|
大明成化年製
|
||||||||
四、著錄資料
|
|||||||||
書名
|
品名
|
頁碼
|
說明文字
|
||||||
《故宮文物月刊》246期(赴德展)
|
明成化鬥彩雞杯
|
62
|
此器作侈口,淺弧形壁,淺圓足,器表彩繪兩組子母雞圖。圖中公雞、母雞率領小雞覓食於野地,母雞低頭欲啄蟲,小雞展翅雀躍,即使在細小如斯的畫面中,依然令人感受到溫馨可愛的情境。又,畫中的牡丹、蘭草與湖石恰如其分地隔開兩組圖案,杯內純白無紋飾,底以青花書「大明成化年製」六字楷款,款式之外並加畫雙方圈。此足以傳達天倫和樂的子母雞圖,或因帝王的喜愛而深受文人雅士青睞,故至晚明無不以為「成窯雞缸杯,為酒器之最」。以及明神宗萬曆皇帝桌上之成化雞杯「價值十萬」之說,遂不脛而走。
|
||||||
五、填表記錄
|
|||||||||
狀態
|
填表日期
|
更新日期
|
填表者
|
核對者
|
更新者
|
||||
開放
|
2003-07-23
|
2004-09-20
|
鄭邦彥
|
蔡玫芬
|
鄭宇航
|
||||
國立故宮博物院版權所有
|
資料來源:國立歷史博物館瓷器後設資料需求規格書
(著錄範例以國立歷史博物館館藏-長沙窯青釉褐彩貼花水注為例)
項目值
|
著錄值
|
|||||||
---|---|---|---|---|---|---|---|---|
藏品類型
|
館藏類型
|
瓷器類
|
||||||
相關類型
|
|
|||||||
品名
|
中文品名
|
長沙窯青釉褐彩貼花水注
|
||||||
英文品名
|
Pale green glazed hu with splashed brown applued floral decration |
|||||||
其他品名
|
青釉褐彩貼花壺
|
|||||||
藏品說明
|
組件說明
|
|
||||||
附件說明
|
|
|||||||
作者資料
|
姓名
|
|
||||||
別名/字號
|
|
|||||||
其他識別資料
|
|
|||||||
出生地點
|
|
|||||||
生年
|
中曆
|
朝代別
|
|
|||||
|
分期
|
|
||||||
|
帝王
|
|
||||||
年號
|
|
|||||||
年
|
|
|||||||
月
|
|
|||||||
西曆
|
年
|
|
||||||
月
|
|
|||||||
日
|
|
|||||||
卒年
|
中曆
|
朝代別
|
|
|||||
|
分期
|
|
||||||
|
帝王
|
|
||||||
年號
|
|
|||||||
年
|
|
|||||||
月
|
|
|||||||
西曆
|
年
|
|
||||||
月
|
|
|||||||
日
|
|
|||||||
國籍
|
|
|||||||
民族
|
|
|||||||
籍貫
|
|
|||||||
活動區域
|
|
|||||||
派別
|
釉下彩系列
|
|||||||
創作地點
|
|
|||||||
創作歷程
|
|
|||||||
作品資料
|
朝代別
|
唐代
|
||||||
|
分期
|
|
||||||
|
帝王
|
|
||||||
年號
|
|
|||||||
年
|
|
|||||||
月
|
|
|||||||
西曆
|
起
|
年
|
618
|
|||||
月
|
|
|||||||
日
|
|
|||||||
迄
|
年
|
907
|
||||||
月
|
|
|||||||
日
|
|
|||||||
黃曆紀年
|
|
|||||||
考古別
|
唐代
|
|||||||
發掘/出土地
|
在台灣價購
|
|||||||
歷史文化背景
|
|
|||||||
窯別
|
區域
|
|
南方
|
|||||
種類
|
白瓷
|
|
||||||
青瓷
|
|
|||||||
其他
|
長沙窯系
|
|||||||
窯址
|
區域
|
|
南方
|
|||||
名稱
|
長沙窯
|
|||||||
形制
|
器形
|
類別
|
壺
|
|||||
名稱
|
執壺
|
|||||||
功能
|
生活用器
|
|||||||
製作技術與設備
|
製作
|
模型製法、捏塑法、輪製法
|
||||||
施釉
|
蘸釉(浸釉)
|
|||||||
燒法
|
墊燒
|
|||||||
窯爐形式
|
龍窯
|
|||||||
窯燒燃料
|
木柴
|
|||||||
窯燒溫度
|
低溫
|
|||||||
窯爐氣氛
|
還原氣氛(焰)
|
|||||||
註釋
|
|
|||||||
其它痕跡(暫定)
|
|
|||||||
材質
|
胎質
|
土色
|
灰白色
|
|||||
厚度
|
厚胎
|
|||||||
粗細度
|
疏鬆
|
|||||||
釉
|
呈色
|
青釉系列
|
||||||
成分
|
鐵釉
|
|||||||
註釋
|
|
|||||||
紋飾
|
位置
|
耳/繫
|
||||||
|
類別
|
動物紋、植物紋、幾何紋
|
||||||
拓片
|
|
|||||||
線圖/描圖
|
|
|||||||
註釋
|
|
|||||||
款識
|
識文位置
|
|
||||||
|
識文總類
|
類別
|
|
|||||
書體
|
|
|||||||
刻作方式
|
類別
|
|
||||||
名稱
|
|
|||||||
識文內容
|
|
|||||||
拓片
|
|
|||||||
註釋
|
|
|||||||
尺寸
|
基本尺寸
|
位置
|
通高:18.2公分
|
|||||
數值
|
||||||||
細部尺寸
|
位置
|
蓋高:2.2/口徑:10/頸:3 /繫長:5/繫寛1.8/把長:10.8/把寛:1.8/流口:1.8/底徑:12公分
|
||||||
數值
|
||||||||
淨重
|
960公克
|
|||||||
說明與詮釋
|
短直頸,大口微侈,上有淺碟式蓋子,圓筒形器身,肩飾雙繫,扁平把手,角稜形短流,模印紋椰棗貼花三個,浸醬褐色大塊斑釉,底平。(林淑心-《館藏瓷器長沙窯》)(1)壺底施青釉,八角形嘴及雙系下方飾有褐彩貼花(葡萄葉)紋。(2)帶把,有壺蓋,壺底未施釉,露胎呈灰白色。(3)有雙耳,耳下及壺嘴下方有對鳥花葉貼花,並上綠褐採。有蓋,蓋上有突起花紋,有些許綠彩。
|
|||||||
展覽
|
展覽名稱
|
「館藏瓷器—長沙窯」特展1996/5
|
||||||
|
展覽描述
|
展覽中文說明
|
|
|||||
展覽英文說明
|
|
|||||||
鑑賞文章
|
|
|||||||
網頁說明
|
|
|||||||
參展名稱
|
青釉褐彩貼花壺
|
|||||||
|
展品描述
|
展覽中文說明
|
|
|||||
展覽英文說明
|
|
|||||||
鑑賞文章
|
|
|||||||
網頁說明
|
|
|||||||
註釋
|
|
|||||||
入藏
|
入藏日期
|
1987/9/9
|
||||||
取得方式
|
價購
|
|||||||
藏品原所有人
|
|
|||||||
藏品登錄資料
|
流水號
|
|
||||||
原始號
|
|
|||||||
登錄號
|
76-00237
|
|||||||
收藏地點
|
庫房號
|
五樓庫房
|
||||||
位置號
|
|
|||||||
註釋
|
|
|||||||
藏品狀況
|
外觀描述
|
現況良好
|
||||||
註釋
|
|
|||||||
異動紀錄
|
提借紀錄
|
提借日期
|
|
|||||
歸還日期
|
|
|||||||
提借人
|
|
|||||||
借展紀錄
|
借展日期
|
|
||||||
歸還日期
|
|
|||||||
借展人
|
|
|||||||
註銷
|
註銷原因
|
|
||||||
註銷依據∕文號
|
|
|||||||
註銷日期
|
|
|||||||
相關首長批示
|
|
|||||||
執行人員∕單位簽名
|
|
|||||||
移轉
|
移轉原因
|
|
||||||
移轉依據/文號
|
|
|||||||
移轉日期
|
|
|||||||
移轉單位
|
|
|||||||
相關首長批示
|
|
|||||||
執行人員∕單位簽名
|
|
|||||||
現在位置
|
館內
|
|
||||||
館外
|
|
|||||||
修復紀錄
|
修復結果
|
修復時間
|
|
|||||
執行人員∕單位簽名
|
|
|||||||
修復位置
|
|
|||||||
修復材料
|
|
|||||||
修復後淨重
|
|
|||||||
典藏環境建議
|
|
|||||||
修復紀要
|
|
|||||||
修復建議
|
|
|||||||
藏品價值
|
評等
|
|
||||||
金額
|
此資料不顯示
|
|||||||
幣種
|
新台幣
|
|||||||
保險
|
險種
|
|
||||||
保單號碼
|
|
|||||||
要保金額
|
此資料不顯示
|
|||||||
投保金額
|
此資料不顯示
|
|||||||
保險期限
|
起
|
|
||||||
迄
|
||||||||
對保公司
|
|
|||||||
投保公司
|
|
|||||||
著錄
|
館內出版品名稱
|
《國立歷史博物館典藏目錄文物篇(一)》/《館藏瓷器-長沙窯》
|
||||||
|
頁碼
|
頁94/頁60
|
||||||
圖版編號
|
538/5
|
|||||||
該出版品中文物品名
|
長沙窯青釉褐彩貼花水注/青釉褐彩貼花壺
|
|||||||
館外出版品名稱
|
|
|||||||
|
頁碼
|
|
||||||
圖版編號
|
|
|||||||
該出版品中文物品名
|
|
|||||||
參考資料
|
連結館內出版品數位檔
|
|||||||
影像檔
|
檔名
|
|
||||||
圖檔類別
|
基本圖檔
|
|||||||
用途
|
出版用
|
|||||||
全圖/局部
|
全圖
|
|||||||
來源屬性
|
平面影像
|
|||||||
使用權限
|
文物管理者
|
|||||||
圖檔說明
|
|
|||||||
製作日期
|
|
|||||||
建檔紀錄
|
填表時間
|
2002/10/28
|
||||||
最近更新日期
|
2002/10/28
|
|||||||
登打人
|
許惠琪
|
|||||||
填表人簽名
|
成耆仁
|
|||||||
核對人簽名
|
成耆仁
|
Article printed from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
URL to article: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212
URLs in this post:
[1] 貳、數位化工作流程圖: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212&page=3
[2] 參、前置作業: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212&page=4
[3] 肆、物件數位化程序: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212&page=5
[4] 伍、後設資料與資料庫建置: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212&page=6
[5] 陸、設備與成本分析: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212&page=7
[6] 柒、委外製作: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212&page=8
[7] 捌、數位內容保護: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212&page=9
[8] 玖、效益與展望: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212&page=10
[9] 拾、結語: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212&page=11
[10] 徵引資料: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212&page=12
[11] 附件: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212&page=13
[12] [1]: #_edn1
[13] 目錄: http://jpg'width="500" alt=''>
[14] [1]: #_ednref1
[15] 目錄: http://jpg'width="500" alt=''>
[16] [2]: #_edn2
[17] 目錄: http://jpg'width="500" alt=''>
[18] [2]: #_ednref2
[19] [3]: #_edn3
[20] [4]: #_edn4
[21] [5]: #_edn5
[22] [6]: #_edn6
[23] [7]: #_edn7
[24] [8]: #_edn8
[25] [9]: #_edn9
[26] 目錄: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212
[27] [3]: #_ednref3
[28] [4]: #_ednref4
[29] http://www2.ndap.org.tw/newsletter/news/read_news.php?nid=972: http://www2.ndap.org.tw/newsletter/news/read_news.php?nid=972
[30] [5]: #_ednref5
[31] [6]: #_ednref6
[32] [7]: #_ednref7
[33] http://www.f123.com.cn/sj/zsc/zs_10.html: http://www.f123.com.cn/sj/zsc/zs_10.html
[34] [8]: #_ednref8
[35] [9]: #_ednref9
[36] [10]: #_edn10
[37] [11]: #_edn11
[38] [12]。: #_edn12
[39] [13]: #_edn13
[40] /: http://www.sinica.edu.tw/~metadata/standard/CDWA/styles.htm
[41] http://www.getty.edu/research/conducting_research/standards/cdwa/index.html: http://www.getty.edu/research/conducting_research/standards/cdwa/index.html
[42] [14]: #_edn14
[43] [15]: #_edn15
[44] [16]: #_edn16
[45] [17]: #_edn17
[46] 目錄: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212
[47] [10]: #_ednref10
[48] [11]: #_ednref11
[49] [12]: #_ednref12
[50] http://www.sinica.edu.tw/~metadata/standard/standard-frame.html: http://www.sinica.edu.tw/~metadata/standard/standard-frame.html
[51] [13]: #_ednref13
[52] http: //www.getty.edu/research/conducting_research/standards/cdwa/index.html: http://http: //www.getty.edu/research/conducting_research/standards/cdwa/index.html
[53] [14]: #_ednref14
[54] [15]: #_ednref15
[55] [16]: #_ednref16
[56] [17]: #_ednref17
[57] [18]: #_edn18
[58] [19]: #_edn19
[59] [20]: #_edn20
[60] 目錄: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212
[61] [18]: #_ednref18
[62] [19]: #_ednref19
[63] [20]: #_ednref20
[64] [21]: #_edn21
[65] 目錄: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212
[66] [21]: #_ednref21
[67] [22]: #_edn22
[68] 目錄: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212
[69] [22]: #_ednref22
[70] http://www.ndap.org.tw/2_techreport/index.php?pid=228: http://www.ndap.org.tw/2_techreport/index.php?pid=228
[71] 目錄: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212
[72] 目錄: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212
[73] 目錄: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212
[74] 附件一 數位典藏器物主題小組簡介: #13-1
[75] 附件二 國立故宮博物院與國立歷史博物館器物數位化工作設備一覽表: #13-2
[76] 附件三 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後設資料標準及其與DC欄位對應表: #13-3
[77] 附件四 瓷器後設資料著錄範例一(國立故宮博物院): #13-4
[78] 附件五 瓷器後設資料著錄範例二(國立歷史博物館): #13-5
[79] http://www.npm.gov.tw/dl/02/index02.htm: http://www.npm.gov.tw/dl/02/index02.htm
[80] http://nmh-ndap.nmh.gov.tw:8080/index.htm: http://nmh-ndap.nmh.gov.tw:8080/index.htm
[81] 目錄: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212
Click here to 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