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謂後設資料
後設資料(Metadata)的基本定義出自OCLC(註一)與NCSA(註二)所主辦的「Metadata Workshop」研討會,其將後設資料定義為「描述資料的資料」(Data about data)。進一步來探究,後設資料就是一組結構化與標準化的背景資料,包括描述性、結構性與管理性三大類型,以及語義性、語法性與詞彙性三大屬性;後設 資料是用來描述數位典藏品的內涵與特徵,使數位典藏品能在數位化環境中被有效的檢索與呈現,同時還能與其他單位進行資料的互通與共享。國內學界或國際間, 針對不同學門,都發展出很多種後設資料的標準。例如:生物界有一種曾被採用的後設資料標準,稱為達爾文核心集(Darwin Core),用來描述某一個生物的數位化物件資料;而檔案學界,有一種國際間使用的後設資料標準,稱為Encoded Archival Description (EAD),是用來描述一筆檔案資料。
基於以上所述,我們可以清楚知道後設資料的建置並沒有固定標準,而且性質差異頗大。這是因為不同學門間或單位與個人的藏品數量多寡、對藏品理解的專業程 度、收藏條件及目的…等均不一致,因而對後設資料產生不同的建置需求。例如博物館的後設資料建置就必須從掌握博物館資訊類型與性質、瞭解博物館使用者的需 求兩方面著手,但一般民間機構或私人典藏對於後設資料的欄位設定,則可採取較為簡單並符合個人所需來建置。在下一部分,我們將就地質標本後設資料的欄位建 置提出說明。
針對地質標本後設資料的欄位建置,可參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後設資料工作組的建議,後設資料工作組將後設資料的應用分為三大類:
(一)一般性:以公眾檢索為導向,以都柏林核心集(Dublin Core)為代表。
(二)學科導向:依據所支援計畫的社群、學科為導向,目前有博物館、檔案館、善本、考古、語言/語料庫、地理空間資訊、影音/多媒體、數位學習、生物多樣性等九大類。
(三)權威控制:以「學科導向」為主,「權威控制」為輔,建立於人、事、時、地、物五大主軸間交錯的互動關係,以達到不同知識層次後設資料的分析與詮釋。
而目前參與「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的機構單位,在實際進行後設資料建置時,通常是在下列三種方案中,擇一來進行:
(一)採用某種學門公認或國際間流行的後設資料標準。優點在於由於許多單位也採用相同標準,所以資料庫欄位相同,進行資料交換將相當便利。
(二)依據自身的需求,自行制訂。此方案的優點是後設資料欄位符合自身需要;但是在與其他單位的資料庫進行資料分享時,必須先進行不同欄位之間的對應,步驟較為繁瑣。
(三)折衷方案—依照自身的需求,再參考某種後設資料標準,進行修改後使用。這個方式在進行資料交換時,仍需欄位對應,但過程將簡便許多,因為不需對應所有的欄位。
基於以上所述的應用考量,與目前各機構建置後設資料的實際情況,以下是可以參考的後設資料建置標準:
針對對象:博物館單位、民間單位、個人收藏
建議理由:
1. 簡單易用。15個基本欄位,非專業人士亦可著錄。
2. 延伸性強。
3. 舉凡文件、生物標本、地圖、歷史文物、繪畫、錄影帶均適用。
4. 廣為國際接受。
說明:詳見【附錄一】
(二)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標本後設資料建置標準
針對對象:博物館單位、民間單位
建議理由:
1.對於古生物化石地質年代及收藏資訊欄位完整。
2.對於礦物的物理、化學特性欄位詳盡,值得參考。
3.對於各種岩石的描述性欄位明確,值得參考。
說明:詳見【附錄二】
(一)後設資料需求評估與內涵分析
後設資料分析人員訪談計畫之內容專家或提供者,以瞭解計畫屬性與其後設資 料需求,並運用「後設資料標準評選模式」,從社群、資料、學科、功能四個層面分析計畫屬性,歸納適用的後設資料類型。再藉由工作表單(後設資料元素需求表 單、後設資料元素代碼表、後設資料著錄範例等)更精密地分析計畫的後設資料需求。
(二)研製後設資料功能需求書
後設資料功能需求書的目的,是作為計畫、後設資料分析、系統開發三方面溝通的橋樑,促成上述三方達成共識。接著評估後設資料系統發展的可能性,以利計畫決定採用同質或相似計畫的系統,或自行發展,或與其他機構團體合作開發其系統。
(三)發展後設資料系統及進行測試
系統開發的目的在於開發符合需求書的後設資料系統與工具。開發期間,計畫、後設資料及系統開發的參與成員,應持續討論與交換意見。待系統雛型完成後,由計畫與後設資料分析人員進行系統測試,並回覆測試結果,以供系統人員修正參考。
(四)開發資料庫及進行測試
資料庫的開發是為了處理後設資料的統合工作與建置具有學科原理的分類架構,因此需要計畫、後設資料與開發資料庫成員充分的溝通與合作。首先撰寫資料庫的需求規格書,規格書確定後,再由專業人員進行相關開發工作。資料庫完成後,經過測試即可正式運作。
(五)後設資料作業評估與資料庫維護
依據計畫的需求,有必要檢視後設資料整體實施程序和效益,評估的項目有:後設 資料檢索品質、檢索的效力與精確度、後設資料工具的發展效益與後續設計重點、確認計畫是否有必要再次實施某一程序的必要性;評估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後設資料 機制的服務品質。此外,資料庫應定期持續更新內容,最好委由專人負責,使資料庫維持穩定運作,以利資料庫維護。
〈目錄〉
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地質標本 (588.5 KB, 1,865 hits)
評分:
Lo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