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地質標本
Tags: 地質標本, 指南, 數位化工作流程 發表: 2008-01-07, 點閱: 26,001 , 加入收藏櫃 , 列印 , 轉寄柒、效益與展望
一、主要效益
撰寫「地質標本數位化工作流程參考標準」的原因,就是希望對機構單位、民間團體或個人在進行數位典藏工作之前提供幫助,此套參考標準若是完成,將有下列效益:
(一)呈現工作流程、提供詳實步驟
此參考標準能完整呈現數位化工作流程,讓有志於從事數位化工作的單位或個人,對整個流程有整體性的概念與認識。並且,也提供了一個簡單清楚的工作參考依據,只要依據參考標準的工作步驟,即使是獨自一人,也能對自己蒐集的藏品進行數位典藏,有效協助數位化工作的進行。
(二)羅列成本設備、挑選最適組合 參考標準詳盡列出進行數位化工作所需之工具規格、設備效能、人力配置、成本預算、經費運用等,讓不同層級的數位化工作者,能依據本身的條件,選擇最適當的工具設備從事數位化工作。
(三)降低進入障礙、推廣數位典藏 台灣很早就重視數位典藏並且也開始數位化的工作,但仔細觀察下,我們可以發現幾乎都是公立機構,如國立故宮博物院、國史館、中央研究院等單位在進行相關工作,一般的民間單位、團體與個人參與的比例是很低的。導致上述結果的原因眾多,主要因素可能是對數位典藏的不瞭解,以及即使有心從事數位化工作,卻又不知如何著手。因此,參考標準的出現,可以降低數位化工作門檻,使數位典藏工作不僅僅是在政府單位、相關學術單位內進行,民間機構或有興趣的個人也都能參與數位典藏工作。
(四)提供交流平台、促進經驗分享
參考標準所記載的標本數位化工作流程,是經過調查、訪談相關機構之後,再參酌其他主題小組相同物件的數位化經驗而撰寫的,所以可以說是集各家之大成。使用者將不再有工作標準眾多、無所適從的情形發生;而對於刻正進行數位化工作的機構或人員,也可以此參考標準與本身的工作流程進行評估、比較,從中截長補短,改善工作缺失,提升數位化工作的效率。
二、未來展望
雖然已經盡可能的把進行地質標本數位化工作的各個面向都納入手冊中,但本書仍有其侷限,詳述如下:
(一)設備推陳出新、無法與時並進
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3D立體環物攝影系統、拍攝方式一定是不斷進步,但參考標準只能提供目前最新的相關攝影系統與技術,無法隨著系統、技術進步而同步更新內容。所以若干時日之後,參考標準的實質效益將愈形降低。
(二)涵蓋面向有限、不適用所有個案
參考標準內的3D拍攝工作流程,是參考各機構的工作經驗而撰寫制訂的;因此,只能呈現一般性的3D拍攝流程。對於那些材質特殊,需要特別拍攝方式的標本而言,參考標準的參考價值是有限的。
雖然參考標準具有上述的侷限,但展望未來,卻仍然是希望無窮、可以精益求精的。因為在技術面上,可藉由內容的改版,將最新的設備、技術隨時更新,提供給需要的使用者;另一方面,藉著讀者群的意見回應,不斷、持續改進標本3D拍攝工作流程的步驟與技術,最終形成一套面面俱到、包含廣泛的工作流程標準。換言之,今日的侷限反而是未來進步的動力。一門技術或一套標準的形成,本非一朝一夕間就可完成,而是要經過不停的修正與改進,才能淬鍊出完美的成果。撰寫「地質標本數位化工作流程參考標準」只是起點而已,往後還需要我們投入更多的心力,促使「數位化工作流程標準」的誕生。
〈目錄〉
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地質標本 (588.5 KB, 1,864 h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