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
none 發表: 2008-07-04, 點閱: 34,549 ,
加入收藏櫃
, 列印
, 轉寄
拾、 結語
典藏物件數位化即將邁入新紀元,物件資料庫的基礎建設逐漸步上軌道,未來計畫將以物件資料庫為基礎,不再提供使用者資料庫的檢索,而是將各資料庫緊密程度做不同的串聯,形成整合型的知識庫,不單提升資料庫的價值,進而可促進民眾對於不同物件相關領域的知識整合。拜科技所賜,藉由科技不但能典藏人類的智慧,更能無國界的探索,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教授葛琳特(Professor Rebecca Grinter)指出,1991年第一個網站出現時,是一群物理學家為了分享資訊而設立的,它的功能是工具性的;而現在網路上充滿了生活所需的購物和社交網站。葛琳特說,人類的歷史就是成為團體一分子的歷史,要在心理上有歸屬感,而網路實現了這個理想。
數位化工作仍面臨許多挑戰,誠如網際網路現今的現況,首先面臨到人才的流失問題,數位典藏工作是跨領域跨物件的整合型事業,包含物件選擇與判讀工作、後設資料建檔工作、數位化程序與資料庫建置等三大步驟,及相關學者與業界廠商之產學合作,不論在哪個步驟皆需要該領域學者以及廠商共同協力完成,如同生產線一般,每個人各司其職,共同完成數位典藏事業。當然期間人員的培訓備受重視,以目前各機構在數位化時,人才的流失是常遇到的難題,因此該如何留住人才,並且各司其職,未來希望進行數位化工作者必須面對的挑戰。以資訊設備維護為例,當系統面臨轉移的時候,首先是轉移後可能會造成某些部分出現不相容或者是bug情況,影響正常運作。其次是轉移後新舊人員之間的交接不清,同時也因為每個人觀念上的差異,導致新人員需要花相當長的時間去了解和適應資料庫,造成問題處理的延宕。總之,資訊系統的軟硬體以及管理人員只要有所變動,都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去做調整及適應。
除此之外,針對目前印章印記數位化過程中,綜合各單位所面臨到的課題,提供給未來要數位化的工作者參考。
目前典藏物件不單只典藏於機構間,民間蒐藏更是大宗,因此在建置印章印記資料庫不僅著重要如何典藏及建置資料庫外,普查目前民間有哪些單位或者是收藏家有印章之收藏,以利後續在進行物件數位化之規劃能有較為完善的計畫。
二、考證源流,真偽難辨
考證源流除了是圖書館在古籍整理的工作關鍵外,藉由考證源流可確立物件版本,例如:依照生產書籍的不同方式所形成的不同特徵來鑑別古籍版本,包含有寫本、刻本、活字本、鉛印本、石印本、影印本等。另外也可根據原書本身所具有的記載、特徵及其流傳過程中所形成的特點來考證其源流,其中根據刻印、抄寫特點可鑑別出宋、元,明,清的刻本,及日本、朝鮮、越南等國際間的刻本特色。在鑑別物件的版本同時,須留意以下問題,此也是考證源流上較為棘手的問題。因此此類考證源流工作多仰賴具有文字學或歷史學素養的學者來執行。古籍有版本真偽的問題,同樣鈐在古籍上的印記也面臨到考證源流的問題。
三、館際合作,多重考量
93年數位典藏內容發展分項計畫曾針對整合印章印記資料庫邀請各機構共同參與討論,包含技術研發分項計畫、中研院史語所、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器物處、書畫處以及國家圖書館特藏組、國立歷史博物館,及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等單位。會中邀請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傅斯年圖書館館員林妙樺,以及技術研發分項計畫黃國倫,分享建置傅斯年圖書館印記資料庫的經驗,並與各相關計畫交換對於印記資料庫的各項看法、心得與未來可能的合作方向。
目前由於各館不論在挑選館藏數位化物件優先順序、人力與技術的考量上皆有不同的顧慮,因此在台灣數位典藏國家型中央研究院台史所包含印記的圖籍資料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印記資料庫,及在國立故宮博物院正在規劃中的印記資料庫。建置印章和印記資料庫前,需要先討論和規劃如何設計欄位、印章及印記之關聯等問題。其次需要有熟悉此業務的人員來管理,最後要考量到印記及印章資料庫如何與其他典藏系統之間的連結,以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
最後,此本指南撰寫完成,首先要感謝各單位的鼎力協助,包含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處、書畫處以及圖書文獻處、國立歷史博物館數位典藏計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楊雲萍文書計畫等各計畫主持人以及聯絡人協助提供貴單位在數位化的相關資要,並於短時間內協助填寫專訪稿問卷。同時,也感謝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林妙樺小姐與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處張志光先生擔任主持人與評論人之工作。
本計畫主持人林富士先生及共同主持人邱澎生先生於本文撰寫期間,對筆者不斷的鼓勵與指導,及計畫同仁的協助,在此一併致謝。本文中如有任何誤植或是描述不詳盡之處,懇請各單位再次指正,謝謝。
印章與印記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 (2.9 MB, 2,191 hits)
評分:
Lo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