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 -
Posted By 褚 如君 On 七月 14, 2008 @ 11:40 am In 數位化書籍 | No Comments
「拓片」作為一種保存金石碑刻資料的形式在「漢字文化圈」中流傳已久,拓片是一個古老智慧,中國人於第七世紀或更早便發現一種紙和墨複製老舊碑文之法,稱為拓本或染墨拓本,即「印刷」銘文而製成之可攜帶與廣泛流傳之精確複製品,而全形拓於清代乾嘉以後才出現。
「拓片」的數位典藏工作,目前有許多國內外典藏單位開始進行規格的探討與典藏標準的制定,並且已經開過數次國際研討會,以整合「metadata」為目標。目前此項工作進行比較深入的單位包括日本京都大學圖書館、美國加州大學柏克來分校、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國國家圖書館(前北京圖書館)以及中研院歷史語言所等。此項工作的推展,在國際間已經形成既合作又競爭的形勢。
目 錄
[1] 壹、前言
[2] 貳、現況分析
[3] 參、數位化工作流程圖
[4] 肆、數位化之準備工作
[5] 伍、物件數位化程序
[7] 柒、設備與成本分析
[8] 捌、效益與未來展望
[9] 玖、結語
[10] 拾、致謝
[11] 拾壹、附錄 |
(二)重視可操作性:如上所述,此參考標準奠基於各機構實際執行數位典藏計畫之數位化工作調查,結合其數位化方式,提供可操作之方式以供參考。
(三)清楚呈現數位化工作程序:從前置作業、實體物件數位化至後設資料建置均一一呈現,方便參考數位化工作細部內容。
(四)使學習簡化:透過歷年各機構數位典藏經驗,此數位化工作流程參考標準SOP(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可使學習簡化,有助於欲數位化之機構或私人做教育訓練之用[18] [7]。
〈[19] 目錄〉
[20] [3]劉家銘、游孝國、謝俊科、林國平,2005年9月〈能快速處理大量文物影像之數位化儲存備份機制-以故宮為例〉,收錄於《第四屆數位典藏技術研討會論文集》。
[21] [4]劉家銘、游孝國、謝俊科、林國平,2005年9月〈能快速處理大量文物影像之數位化儲存備份機制-以故宮為例〉,收錄於《第四屆數位典藏技術研討會論文集》。
[22] [5]劉家銘、游孝國、謝俊科、林國平,2005年9月〈能快速處理大量文物影像之數位化儲存備份機制-以故宮為例〉,收錄於《第四屆數位典藏技術研討會論文集》。
[23] [6]陳心渝、李政宏、邱一航、林韋伶,94年9月1.2日〈數位版權管理機制實做-以數位典藏管理系統為例〉,收錄於《第四屆數位典藏研討會》。
貳、現況分析
一、研究回顧
有關金石拓片類典藏之數位化工作流程與規範介紹可見於由計畫辦公室編印的工作流程從書與技術彙編、專書、相關論文集、期刊論文之網頁資料等舉要介紹如下(詳細書目詳見本書附錄一、參考文獻):
參與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金石拓片主題之單位計有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珍藏歷史文物數位典藏計畫 分支二:拓片與古文書數位典藏計畫 、國家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古籍文獻典藏數位化計畫、國立歷史博物館 國家歷史文物數位典藏計畫、國立臺灣大學 臺灣文獻文物典藏數位化計畫以及2004年加入內容發展公開徵選計畫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遼金元拓片數位典藏計畫。
單位
|
計畫名稱
|
典藏內容與項目
|
數位化產出方式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拓片與古文書數位典藏計畫
|
甲骨文拓片約 30,000幅
青銅器拓片約15,000多幅
漢代畫象石刻拓本約 1,500幅
漢代簡牘約12,000多枚
佛教石刻造像拓本約 2000幅
|
1.大於A3之拓片數位機背拍攝
2.小於A3之拓片以數位平台掃描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遼金元拓片數位典藏計畫(2004年加入)
|
遼金元拓片約1900幅
|
1.大於A3之拓片數位機背掃描
2.小於A3之拓片以數位平台掃描
3.部分委外
|
國立故宮博物院
|
(參與國家型科技計畫-器物主題)
|
碑刻資料1043幅(書畫及器物處資料,未參與國家型科技計畫。)
銅器銘文、文飾539幅
文具(如西清硯譜古硯等)321幅
|
仰式掃描及數位機背拍攝
|
國家圖書館
|
古籍文獻典藏數位化計畫
|
金石拓片,3642種,9501幅
墓誌拓片,2820種,2961幅
|
以數位機背拍攝及平台掃描
|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國家歷史文物數位典藏計畫
|
甲骨文拓片2幅
青銅器拓片116幅
石刻拓片517幅
|
以數位機背拍攝及平台掃描
|
國立臺灣大學
|
臺灣文獻文物典藏數位化計畫
|
臺灣古拓碑210幅
(另有琉球拓片、河南墓誌銘拓片等未參與「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琉球拓片與台灣古拓碑總計共300多幅)
|
以傳統相機拍攝黑白負片後再以片匣式掃描器掃描為數位檔
|
目前進行金石拓片數位化工作者為台灣大學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及國家圖書館;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獻文物典藏計畫」於2003年已完成所藏臺灣古拓碑的後設資料初稿和全部典藏品的數位化影像。
|
傅斯年圖書館
|
國家圖書館
|
台灣大學圖書館
|
---|---|---|---|
前置作業
|
1.建立掃描清單
2.檢查原件
3.試掃
4藏品修護
|
1.檢查掃描物件,並建立掃描
清單
2.提調原件
3.藏品修護
|
1.檢查掃瞄物件,承辦人員規劃執行督導考核
2.提原件或微捲
|
物件數位化程序
|
1.影像掃描
2.影像檢查
3製作光碟
|
1.影像掃描
2.影像檢查(數位現場一校、
影像檔硬碟二校)
3.製作DVD光碟(三校)
4.列印清單與統計
|
1.掃描轉至電子檔校隊圖檔、篇目檔
2.將圖檔篇目各別燒錄成dvd
|
後設資料與資料庫建置
|
1.列印清單與統計
2.書目建檔及影像連結
|
1. 影像檢查-列印清單
2. 目錄細目建置
3. 建立網站資料
|
1.篇目建檔
2.dvd校驗無誤轉檔儲存並連結供查詢
|
參、數位化工作流程圖
不同類型金石拓片典藏品之數位化工作流程細節上略有差異,但大體而言均可納入圖一之工作流程中,圖一將金石拓片類典藏品之數位化工作項目大致分「實體物件數位化」與「文字資料數位化」兩大主軸,詳述流程規劃要點如下:
圖一、金石拓片共通數位化工作流程圖
〈[28] 目錄〉
肆、典藏數位化之準備工作
一、選擇數位化之方式
若典藏品尺寸多數不大,影像數位化方式建議以一般掃描器即可; 若原件脆弱則建議以仰面掃描器(一稱「平床式掃描器」)作為影像數位化設備;若典藏多為大型拓片可用數位機背拍攝(one shot )或數位機背掃描;若資料脆弱或尺寸過大,則只能以先拍攝後掃描底片的數位化方式,如原件甚大,建議以高規格數位機背或像機進行拍攝,也使拓片影像能完全 納於一影幅中,拍攝時儘量避免分區拍攝後再接圖,以免曲度而影響接合處之契合,造成影像失真,但是,如果將大型拓本拍攝於大型底片中(如4×10底片)再 透過分區掃描底片的方式接圖,則不會有曲度問題。 (參照表3、附錄二)。詳見第六點「設備分析」。
原件大小
影像數位化方式
|
小於A3
(資料狀況良好)
|
大於A3
|
資料脆弱或尺寸過大
|
---|---|---|---|
影像數位化設備
|
平台掃描
|
1.數位機背拍攝(one shot )
2.數位機背掃描
|
1.仰面掃描器
2先拍攝底片後掃描
|
數位化方式選擇後,需依據各執行單位之使用需求、螢幕上呈現及 網路傳輸上的考量使用目的、影像品質,將使用目的、影像品質、檔案大小以及瀏覽器支援等問題作全方位考量,決定所需儲存的影像格式。建議經費許可範圍內, 掃描影像應符合典藏級圖檔要求,並數位攝影後由典藏級圖檔轉換為商務級圖檔或網路瀏覽級圖檔等各種格式的檔案加以儲存,方便日後需要擷取利用。
|
典藏級圖檔
|
商務級圖檔
|
網路瀏覽級圖檔
|
|
---|---|---|---|---|
網路使用
|
列印輸出檔
|
|||
RGB
|
24bit全彩
|
24bit全彩
|
24bit全彩
|
CMYK24bit全彩
|
解析度
|
600 dpi(搭配尺寸B4以下-600dpi,A2以下300dpi)
|
300dpi
|
150dpi
(網路參考小圖-呼應GIF格式)
|
72dpi
|
壓縮檔
|
TIFF(無壓縮)
|
JPEG(無壓縮)
|
JPEG(視情況決定壓縮比例,以不超過50%為原則)
|
JPEG
|
(三)傳統數位化方式與數位掃描攝影比較[29] [8]
相較於傳統攝 影,數位攝影不需耗材及沖印費用,拍攝結果可以馬上判別,省去底片維修、照片檔案手續及儲存空間,專業人才上,品質管控只有一道手續,不需控管拍攝、掃描 等兩道手續專業人員能力及工作品質;典藏級高解析度數位檔建立後,可無限次加值利用,數位掃描攝影節省最大成本即時間成本,如何減少拍攝所需時間,達到相 同品質,可減少支出費用。
|
耗材
|
專業人員
|
設備添購
|
成本
|
加值利用
|
---|---|---|---|---|---|
數位掃描攝影
|
不需
|
攝影(光學,)色彩等)
電腦(基本常識、影像輸出輸入等。)
|
相機、燈光、數位機背、高階電腦、儲存設備
|
第一年硬體設備購置成本+拍攝費用
|
網路瀏覽、出版或印刷、大幅海報、典藏等。
|
傳統攝影後再掃描
|
底片、沖印、檔案儲存櫃
|
攝影掃描數位化專業人員,(對於色彩的掌控。)
|
相機、燈光專業掃描設備達數百萬元以上
|
拍攝費用+掃描費用(如委外檔案以檔案大小,MB記)
|
不同作業需求,常重複拍攝一般彩照片、幻燈片、5×4底片
|
(四)影像格式分析[30] [9]:
PNG格式的發展主要是用來取代GIF格式,它保存了比GIF更多的色彩資訊,另外它也是採用非破壞性的壓縮方式,壓縮效果也比GIF更好一點。但是由於還未全面支援,因此這種檔案格式並未被普遍採用。
格式
|
檔案大小
(A4,全彩,RGB)
|
壓縮失真
|
瀏覽器支援
|
適用時機
|
---|---|---|---|---|
TIFF
|
約25M
|
否
|
否
|
保存圖片
|
GIF
|
約3~5MB
|
否
|
是
|
網路上預覽
|
JPEG
|
約4~5MB
|
是
|
是
|
網路上瀏覽
|
JPEG
2000
|
約4~5MB
|
否
|
是
|
網路上瀏覽
|
BMP
|
約25M
|
否
|
否
|
保存圖片
|
PDF
|
約240K
|
是/否
|
否
|
下載
|
PNG
|
約5~6M
|
否
|
是
|
網路上預覽
|
三、確立文字規範
原始資料為印刷品或手稿,如需做全文檢索,則需重新打字,其餘處理方式同上;若不做全文檢索,只需建立詮釋資料,並將原件掃描,並以不壓縮格式,儲存一份永久檔,再視須求轉成其他目的之格式,如網路下載格式及預覽格式,此三種格式規格建議如下:
檔案目的
|
說明
|
建議檔案規格
|
---|---|---|
資料永久保存格式
|
將資料數位化典藏,保持原有風貌。提供使用者作重製、壓縮處理或其他交換之用
|
檔案格式:TIFF
色調深度:黑白,灰階,每像素8bit;彩色,24bit。
壓縮:不壓縮
解析度:300~600或更高dpi
|
網路下載格式
|
提供使用者網路上觀看列印用
|
檔案格式:JBIG或JBIG2。
色調深度:黑白,灰階。
每像素8bit;彩色,24bit。
壓縮:JPEG(灰階壓縮比約10:1,彩色壓縮比約10:1)。
解析度:150~300dpi或更高,從500×400至1000×700pixels。
|
預覽影像
|
提供使用者預覽及選擇欄位用
|
檔案格式:GIF
色調深度:黑白,灰階,每像素8bit
壓縮:原生影像GIF
解析度或影像大小:72dpi或影像大小從150×100至200×200pixels
|
數位資源由各單位分別數位化後,可能各自儲存各伺服器或集中至某一伺服器,大部分的數位資源都會以分散及集中方式儲存兩套以上,所以,必須分辨是出資料是由 哪一單位建立;此外,毎一原始物件為不同目的,也會轉成不同檔案式,因此檔名必須能顯示是那一物件的那種檔案格式。所以數位資源的命名原則包含:
以上分析,不論何種網路資源組織,其註冊資源代碼是由註冊機關自訂,無論我們設計檔案命名方式為何,未來只要加上註冊機關代碼為國際間唯一識別碼即可,不管國際間盛行哪一種網路資源組織,都可以快速簡單的轉換命名方式,符合系統擴充及未來性[31] [10]。
伍、物件數位化程序
[33] 一、拓片數位化工作流程
[34] 二、影像與文字數位化的相關問題
依據上述數位化方式選定後,正式進入數位化程序。物件數位程序旨在說明執行數位化工作中需注意之事項,分為前置作業、實體物件數位化之影像數位化與文字數 位化;數位化過程中可能遇及問題,包含色彩校正、銳利度及缺字問題等。前置作業包含選定欲數位化之拓片與目錄制定等;實體影像數位化必須考慮溫濕度控制及 專業提件程序;文字數位化包含高廣測量、校讀釋文及題記楷定等。
2.測光、進行掃描或拍攝
(四) 實體物件之文字數位化
(1) 拓片原件紀錄為拓片內容的描述(如銘文、器物、拓片高廣、保存狀況、 題名等拓片資料),以了解拓片的保存狀況。為避免多次提件對拓片所造成的損害,工作人員需戴上無酸手套保護拓片。
(2)拓片原件記錄過程中,工作人員首先必須戴用無酸手套、口罩,以保護拓片及自己。進行拓片原件的檢視時,需先將拓片原件自收藏處取出。取件前要仔細核對保存櫃之編號是否與清單上之號碼相同。
(2)高廣測量後,檢視拓片的保存狀況,辨察拓片上是否有其他附著物、墨汁污損、蟲蛀、霉害等。若污損嚴重者則送裱修護。
(3)完成拓片檢視後,即將拓片歸架,記錄上述內容於「資料庫管理系統」或記錄於手寫表單中統一由專業人員進行見檔或批次轉檔匯入資料庫 中。
(2)題記楷定為鑑定拓片真僞的要點,除考察書名資料仍須有專業背景之研 究人員確認,可以確立其擁有人、發掘地點及辨別真偽等。
圖三、助理需進行收藏印的比對
彩色與黑白色的選擇,若是純拓(墨色),色彩校正相較於書畫及器物等原件比重降低。色彩校正原因及步驟如下:
(二)缺字問題
2.缺字實務例舉
一般處理缺字問題大多於電腦字集的外字區找一個碼位,造一個所缺的字型,雖然得以在電腦上顯示缺字卻造成資源無法共享及造字空間不足的問題,不建議使用此方式製作文字資料庫。
快速且大量處理文物影像數位化儲存機制有:
(四)浮水印
|
描述
|
---|---|
透明度 (Transparency)
|
浮水印加入影像後,不能影響原始影像在視覺上的品質,此為浮水印的基本要求。
|
安全性 (Security)
|
所藏入的浮水印必須具有不可偵測的特性。即使知道了浮水印的架構,使用者仍必須擁其對相應之秘鑰 ( secrete key ) 才可以取出浮水印。
|
明確性(Unambiguous)
|
所藏入之浮水印應該清楚確認版權所有人。
|
強健性 (Robustness)
|
含有浮水印之影像在經過攻擊後,是否仍能存在於影像之中。
|
容量 (Capacity)
|
在原始影像中,能加入最多不同的浮水印長度或個數。一個好的浮水印技術必須能使原始影像盡可能容納更多的資訊,但這個條件通常和透明度的要求背道而馳。
|
是否需要來源的比對(Blindness)
|
在抽取浮水印時,是否需要原始來源資料或相關資訊。
數位浮水印的應用分類 。
|
類別
|
描述
|
---|---|
(1) Copyright Protection
|
版權保護是最常見的數位浮水印應用類型。為了辨識所有權,在影像在公佈前事先加入一組可以代表所有權人資訊的數位浮水印到其中,以便將來發生版權上的爭議時,可以用來驗明影像的所有權。
|
(2)Authentication
|
數位浮水印也可以拿來當成數位資料真確性驗證及竄改偵測。在此種應用模式中,數位資料會被加入一組強韌性較低的脆弱浮水印(fragile watermark)。在進行數位資料的傳遞時,如果數位資料遭到第三者的截取並進行修改,則隱藏在其中的浮水印將因遭到破壞而無法抽取,也因此數位資料 的接受方得以驗證資料之真確性,與查覺是否數位資料已遭到第三者的竄改。
數位浮水印的應用分類(cont.)
|
(3) Tracking / Traitor Tracing
|
為了追蹤數位內容非法使用情況及來源,賣方在釋出數位內容之前可以事先嵌入一組數位指紋 ( Fingerprint ) 至其中。數位指紋為一個獨一無二的識別碼,就像指紋一樣,當為了追蹤使用者或購買者非法地將產品轉賣或移做其它用途時,則通常會在數位資料交給使用者之 前,就在每個釋出的版本中放入數位指紋,以供日後辨別。日後發覺了非法的散播產品時,就可以取出數位指紋,以查明是誰將數位資料做了非法的用途。
|
廠商
名稱
|
Alpha-Tec LTD
(www.alphatecltd.com)
|
Digimarc
(www.digimarc.com)
|
不詳
|
產品
|
數位浮水印系列相關產品
|
數位浮水印系列相關產品
( 該技術為Corbis 採用 )
|
pictureshark.exe
|
費用
|
要收費
|
要收費
|
免費
|
功能
|
![]() 提供隠性數位浮水印的嵌入 ![]() 提供數位影像的竄改偵測 ![]() 網路機器人,負責在網路上收集資訊,並偵測有違法侵權數位內容的網站,以協助使用者進行犯罪追蹤。 |
Digimarc watermarking
提供隠性數位浮水印的嵌入
Digimarc MarcSpider™
網路機器人,負責在網路上收集資訊,並偵測有違法侵權數位內容的網站,以協助使用者進行犯罪追蹤。
|
可批次加入
顯性的圖片浮水印
|
相關工具有:
5.IrfanView:一套免費的看圖軟體,必須下載plug-in才會支援DjVu-3.9
〈[43] 目錄〉
[51] [18]曹偉駿.林宜進.劉經緯.曾逸鴻.94年1~2月〈數位典藏環境之資料安全保護機制〉收錄於《第四屆數位典藏研討會論文集》
一、定義
二、Metadata欄位之分析規劃與網頁製作程序
使用限制
|
||
類型
|
||
資料庫類別
|
主要類別
|
|
次要類別
|
||
登錄號
|
||
題名
|
主要題名
|
|
其他題名
*
|
種類
|
|
名稱
|
||
高廣
*
|
類型
|
|
數值
|
||
單位
|
||
裝潢
|
||
版本
|
||
搨印範圍
|
||
拓工
|
||
技法
|
表12、需求表格例舉(一)
銘刻
*
|
展示順序
|
||
作者
*
|
姓名
|
||
著作方式
|
|||
書體
|
|||
行款
|
行數
|
||
字數
*
|
類別
|
||
內容
|
|||
文向
|
|||
位置
|
|||
製作方式
|
|||
語文
|
|||
楷定
*
|
使用限制
|
||
內容
|
|||
出處
|
|||
釋文
*
|
使用限制
|
||
內容
|
|||
出處
|
|||
辨偽
*
|
使用限制
|
||
內容
|
|||
出處
|
|||
備註
|
表13、需求表格例舉(二)
〈[54] 目錄〉
柒、設備與成本分析
一、影像數位化之掃描(拍攝)器選擇[57] [21]
種類
|
參考圖片
|
性能描述
|
價格
|
---|---|---|---|
桌上型平台式掃描器 | ![]() |
最為普遍價較低之機型,主要用於一般文件及印刷品等影像掃描,尺寸最大範圍至A3。 | 10萬 |
具備光罩之桌上型掃描器 | ![]() |
用來掃描照片或正片,掃描尺寸最大範圍至A3。 | 15萬 |
桌上型無邊縫書籍掃描 | ![]() |
改良式桌上型掃描器,有一斜邊裝置助於書籍期刊之掃描,可掃描尺寸為A4。 |
20萬
|
滾筒掃描器 | ![]() |
針對單頁或單張的物件進行掃描,其解析度可高達4800dpi,但掃描速度較慢,而滾筒捲軸的離心力將對掃描物件造成傷害,而此類掃描器目前市面上生產率已不高。 | 100萬 |
仰面式書籍掃描器 | ![]() |
優點:不損傷原有裝訂,將光線及熱度對文物的傷害減到最低.甚至於零,提供高品質的重製。 | 450~600萬 |
專業多用途掃描器 | ![]() |
體積較大,兼具翻拍以及傳統掃描之特色,將掃描資料面朝上,並以 移動式光源對物件進行掃描,掃瞄尺寸可到A1,可掃描物件範圍較廣,包含期刊、報紙、書籍、地圖、書畫、紡織品、植物標本、玻璃畫、皮影戲偶、立體物件 等,當掃瞄書籍時,可不需玻璃蓋板而將書縫間的文字影像顯現至清楚可閱讀,掃瞄速度快。 | 160~350萬 |
微縮膠片掃描器 | |
此型掃描器有單頁式或捲片式之機款,是專門為數位化物件為微縮膠捲者所設計,其掃瞄速度快。 | 160~350萬 |
數位相機 | ![]() |
數位相機較適合用來翻拍少量的圖像原件,若物件數量過於龐大時,則並不適宜以此方式進行數位化,因其原始設計並非以大量使用而取勝,若使用頻率過於頻繁,則容易造成相機快門的故障率高。 | 20~40萬 |
數位機背 | ![]() |
分為(one shot)
及數位機背掃描
|
100~150萬 |
三、其他器材及環境
(一)數位攝影棚位置
(三)軟體
軟體部分
|
|
---|---|
Photoshop軟體
|
為修改圖檔顏色或色調、接圖等所需之軟體。
|
Excel軟體
|
為檔案編碼著錄所使用之軟體
|
其他部分
|
|
---|---|
色卡(灰階卡及色彩校正卡)
|
用於校驗數位圖檔顏色使用。
|
測光表
|
確保拍攝後的影像色彩不會因光線不均勻及色溫太高或太低等因素,造成偏差。
|
水平儀
|
測量水平度
|
光源
優缺點
|
熱持續光源
|
冷持續光源
|
閃光光源
|
---|---|---|---|
優點
|
1.眼見及所拍之誤差小。
2.可拍攝動感。
3.不需等待回電。
4可多人同時拍攝。
5.可同時錄影。
6.不需手持測光錶。
|
1.有熱持續光的所有優點。
2.5000-6000度標準色溫,高功率低耗電,耗電100W約可提供相當於鎢絲燈1000W的亮度。3燈管壽命約7000-10000小時,光質柔和,屬於較環保的持續光源。
|
1.標準色溫。
2.瞬間高亮度。
3.可使用高速快門搭配小光圈。
4.低耗電。
5.控光配件較多。
6.燈管壽命長。
|
缺點
|
耗電
高熱度
低快門速度
低色溫
燈泡壽命短,平均不到100小時。
|
低快門速度,無硬光可用。
|
需測光,判斷光比/需等待回電/無法多人同時拍攝。
|
適用範圍
|
數位相機
DV
黑白底片
|
所有相機
攝、錄影機。
|
可外接閃光或同步觸發閃光的相機或數位相機。
|
價格
|
500-4500
|
3000-16000
|
50000-20000
|
影像掃描完成,需以不同之儲存載體進行備份,以免發生意外時,造成數位影像完全損毀或遺失。
(一)儲存媒體及燒錄
換算成每月則為43000元/月
成本初估表格
程序
|
工作內容
|
操作人員(數量、專業能力之要求)
|
硬體(名稱、版本、價格)
|
軟體(名稱、版本、價格)
|
依循標準(技術規範、成品規格、品質要求…等)
|
成本估算
|
||
---|---|---|---|---|---|---|---|---|
1
|
前置作業
|
調閱原件
|
助理
|
|
|
需使用無酸手套保護原拓本
|
|
|
記錄書目資料
|
2~3名專業研究員和助理
|
|
|
|
碩士級專任助理月薪34,000元
學士級專任助理30,400元
|
|||
製作拓片書目清單
|
2~3名專業研究員和助理
|
|
|
|
學士級專任助理30,400元
|
|||
2
|
拓片Metadata、資料庫系統建置
|
拓片Metadata建置
|
Metadata分析與開發
|
學士級專任助理1名、
碩士級專任助理4名、
名
|
|
Microsoft Office2000軟體
(以上)
|
對應參考標準:
DC (Dublin core),CDWA(Categories for the Description of Works of Art) |
碩士級專任助理月薪34,000元
學士級專任助理30,400元
|
拓片資料庫管理系統規劃建置
|
資料庫管理系統網頁規劃與設計製作
|
專任助理2名、網頁設計人員1名
|
PC 三台、 MAC 一台
|
MicrosoftOffice2000軟體(以上),Photoshop7.0,Dreamweaver7.0, |
|
|
||
後端資料庫系統測試
|
專任助理2名
|
|
圖檔放大功能(建議採用):
DjVuViewerBrowserPlug-in ([59] http://www.lizardtech.com/)、 缺字輸入(建議採用文獻處理實 驗室開發之漢字構型資料庫軟體[60] http://www.sinica.edu.tw/~cdp/) |
|
|
|||
3
|
前端前端資料庫網頁製作
|
前端資料庫網頁規劃設計製作(使用者)
|
網頁架構與規劃
|
專任助理1名
|
PC一台
|
MicrosoftOffice2000軟體(以上)
|
|
|
網頁設計與製作
|
網頁設計人員
|
PC 一台 Mac 一台
|
MicrosoftOffice2000軟體(以上),Photoshop7.0,Dreamweaver7.0, |
|
|
|||
4
|
文字著錄數位化階段
|
文字資料著錄
|
調件、檢視、測量拓片高廣、檢查印記
|
專任助理1名
|
|
|
須使用無酸手套保護原拓
|
|
輸入前項紀錄於資料庫中
|
專任助理1名
|
PC
|
拓片資料管理系統
|
|
|
|||
著錄前置作業中所整理的拓片記錄於資料庫
|
專任助理1名
|
PC
|
拓片資料管理系統
|
|
|
|||
5
|
圖檔影像數位化階段
|
原件平台掃描與數位機背拍攝
|
平台掃描
|
工讀生1名
|
PC一組、
A3尺寸掃描能力之平台掃描器一台
|
|
|
|
數位機背拍攝
|
專任攝影人員1名、
工讀生1名
|
Phase1、
Mac G4
|
ACDSee、
掃描軟體:Photoshop 7.0
|
色票,檔案規格:24bit,600dpi,color,TIFF檔,
需使用無酸手套保護原拓本
|
學士級工讀生1天800元
|
|||
影像檢驗、後製及備份
|
檢查掃描品質、核對拓片之印章位置及數量
|
專任助理1名
|
PC一台
|
Photoshop 7.0、ACDSee
|
|
|
||
存入光碟、備份
|
專任助理1名
|
PC一台
|
燒錄光碟軟體:Nero
|
|
|
|||
修圖、降階、轉檔
|
專任助理1名、工讀生1名
|
PC二台
|
燒錄光碟軟體:Nero
修圖軟體:Photoshop 7.0
|
裁圖:最大邊不得超過3000pixels。
降階轉檔:裁去色票,24bit,600dpi,color,TIFF檔。
|
|
|||
上傳備份區掃描圖檔
|
專任助理1名
|
PC一台
|
Photoshop 7.0、ACDSee
、FTP client軟體
|
圖檔最長邊3000pixels,600dpi
|
|
(3)數量少不宜購置設備,宜委外或尋求合作(參考附錄四)。
〈[61] 目錄〉
[63] [22]http://www.keyphoto.com.tw/studio_flash.htm)。
捌、效益與未來展望
一、主要效益
伴隨著資訊大量的增長,將人文社會與電腦科技結合的數位化工作,也使得全球世界文明國家無不朝此邁進,假以詩人焦桐:「群山鎖不住奔騰的河流。」來形容再適合也不過。數位典藏是跨人文社會與科技兩領域的結晶,在結合後的數位典藏領域中,各方面均不斷成倍數成長,從初級入門到進階專業,無論是影像品質與管理和系統建置,確實需要掌握大量知識技能方可進入,本參考標準擬以提供最快方法概略性整合,吸收各方數位化實作經驗,以最佳範例加以利用,除提供讀者方向外,亦希望達到保存文物與教育研究目,此份文件僅涵蓋金石拓片數位化過程中之內容與工作步驟,仍其待更深入探究各領域,以期能更精緻化。
拓片為一古老智慧延伸,若藉此保存拓片之精髓,文物不再限於博物館內,研究也不再限於博物館及圖書館,少數知識得以社會大眾廣泛使用,好似古代印刷術發前身,得以用文字保存古文物,相對於數位化保存拓片資料,未來研究拓片的專家有可能是某國家的小學生也說不定!
〈[64] 目錄〉
拾、致謝
感謝多位參與數位典藏的各計畫主持人及助理同仁,特別感謝擔任金石拓片工作流程參考標準研習會之主持人袁國華老師及評論人台灣大學圖書館編審洪淑芬小姐,百忙之中提供許多寶貴意見,也感謝各參與國家型科技計畫金石拓片主題的各機構及相關諮詢人員,以下:邢義田、袁國華、顏娟英、鍾柏生、林玉麟、施汝瑛、曹德啟、柯維盈、趙苑夙、許力仁、林逸欣、彭慰、謝珮婕、蔡耀慶、蘇淑娟、黃意靜、陳靜〔女閒〕等,更感謝國家型科技計畫內容發展分項每個同仁(按姓氏筆畫順序) 江仁傑、林慧菁、林彥宏、林淑惠、呂俊毅、高芷彤、高鈺茹、陳美智、陳秀華、陳柏伸、梁美珍、陳亞芳、許雅婷、曾欣怡、黃冠華、程婉如、溫淳雅、賴佳旻、蔡欣芸、謝筱琳、協助調查相關專有名詞、器材、書目資料、價目及網頁等資訊等。
拾壹、附錄
[66] 附錄一:成果網址、相關機關單位及參考文獻
[67] 附錄二:數位影像色彩模式
[68] 附錄三:色彩模式對應
[69] 附錄四:數位攝影器材簡介與比較:以傅圖為例
[70] 附錄五:「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遼金元拓片數位典藏計畫」委託數位影像工作室
[71] 附錄六:中研院史語所拓片Metadata之整合
[72] 附錄七:中研院史語所Metadata建檔流程系統權限管理
[73] 附錄八:都柏林核心集 (Dublin Core)
[74] 附錄九:拓片Metadata標準對照表-DC
[75] 附錄十:拓片Metadata標準對照表-CDWA
一、成果網站
1.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76] http://www.ndap.org.tw/
2.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內容發展分項計畫:[77] http://content.teldap.tw/main/index.php
3.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珍藏歷史文物數位典藏計畫 分項二:拓片及古文書數位典藏計畫 [78] http://rub.ihp.sinica.edu.tw/
4.青銅器全形拓資料庫 [79] http://mip.iis.sinica.edu.tw/rubbing/
5.佛教石刻造象拓本資料庫[80] https://rub.ihp.sinica.edu.tw/~buddhism/index.html
6.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後設資料工作組(拓片Metadata文件)[81] http://www.sinica.edu.tw/~metadata/project-frame.html
7.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技術發展組(拓片資料庫管理系統測試平台)[82] http://daal.iis.sinica.edu.tw/Chinese/System/Project.htm
8.國家圖書館
國家典藏數位化計畫 [83] http://readopac.ncl.edu.tw/ndap/index.asp
9.國立歷史博物館
國家歷史文物數位典藏計畫[84] http://www.nmh.gov.tw/nmh_web/index.cfm
10.國立臺灣大學
台灣文獻文物典藏計畫 [85] http://140.112.113.4/project/default.asp
二、相關器材網頁
1.康家多媒體數位代言[86] http://www.cm-media.com.tw/main.asp。
2.燈光總覽 [87] http://www.keyphoto.com.tw/studio_flash.htm
3.數位機背廠商資訊,[88] Leaf http://www.chengseng.com.tw/leaf/index.htm 。
[89] Phase one http://www.konicaminolta.com.tw/phaseone/index.htm
三參考文獻
(一)規範類
1.中研院史語所,〈少數民族文書全彩影像掃描及校驗相關作業標準〉2005年。
2.中研院史語所,〈少數民族文書全彩影像掃描及校驗流程步驟〉2005年。
3.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善本圖籍數位化影像製作規格書〉。
4.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影像掃描及校驗相關作業標準〉。
5.中研院-計算中心-多媒體美術設計與資料處理小組,〈數位化技術規 範〉。
6.中研院-計算中心-多媒體美術設計與資料處理小組,〈多媒體數位化中 心相關設備與規格〉。
7.文建會,〈93年數位化製作規格最新規定 (930719修訂)〉。
8.文建會,〈「國家文化資料庫」文化資源調查成果需求建議〉。
9.文建會,〈Metadata詮釋資料填寫重點說明〉。
10.文建會,〈分散式建檔及驗證機制系統操作及管理手冊〉。
11.文建會,〈主題網站製作方式-以[鍾理和數位博物館]〉。
12.文建會,〈各類別詮釋資料Execel建檔及範例下載(老照片)〉。
13.文建會,〈各類別詮釋資料格式欄位說明及相關規範09老照片_v14〉。
14.文建會,〈典藏數位化製作與驗收流程手冊〉。
15.文建會,〈詮釋資料線上及分散式建檔&驗證實務〉。
16.中研院資訊所,〈數位化掃描與文字辨識〉。
17.中研院資訊所,〈文物資產數位化規格參考規範〉。
18.台灣大學圖書館,〈伊能手稿數位化規格書〉,1998年2月。
19.台灣大學圖書館,〈淡新檔案檔案命名規範〉。
20.台灣大學圖書館,〈《淡新檔案》典藏數位化影像製作規範〉。
21.台灣大學圖書館,〈台大總圖數位化-執行方法與過程〉。
22.清華大學圖書館,〈數位影像掃描作業程序及規範〉。
23.清華大學圖書館,〈權威檔的選取原則〉。
24.國史館台灣文獻館,〈數位掃描系統基本資料〉。
25.國家圖書館,〈資料數位化與命名原則草案〉,2001年10月。
26.國家圖書館,〈地方文獻數位化手冊〉。
27.國家圖書館,〈數位資料委外製作需求規範〉。
(二)專著類
1.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等著,《數位化工作流程》套書,台北:內容發展分項計畫,2005年1月,三版。
2.洪淑芬著,《文獻典藏數位化的實務與技術》,台北: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訓練推廣分項計畫,2004年2月,初版。
3.謝瀛春等編,《數位典藏技術彙編》,台北: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計畫辦公室,2004年11月。
4.廖兆旻編,《ISO 9000品質文件實戰技巧與手冊》,台北:臺華工商,1998年9月初版。
5.薛理桂編,《檔案學導論(修訂版)》,台北:五南,2004年10月,初版。
6.趙冬升等編,《文獻典藏與保護》,北京:文津,1993年3月,初版。
7.羅茂斌編,《檔案保護技術學》,雲南:雲南科技,2001年6月,初版。
8.馮樂耘編,《中國檔案修裱技術》,北京:中國檔案,2000年10月,初版。
9.程千帆等著,《校讎廣義-典藏編》,濟南:齊魯書社,2001年9月,初版三刷。
10.王世偉編,《圖書館古籍整理工作》,北京:北京圖書館,2001年11月,初版二刷。
11.馮振榮,《現代信息微縮儲存技術》,天津:社會科學院,1997年5月,初版。
12.Konstanze Bachmann,《藏品維護手冊》,劉藍玉譯,台北:五觀藝術管理,2001年,初版。
13.李之聰譯,《美國紐約攝影學院攝影教材》(上、下冊),北京:中國攝影,2003年7月,初版四刷。
14.徐法坤,《數位影像色彩管理》,台北:龍辰,1999年7月,初版。
15.Harald Johnson 著,《數位列印/輸出聖經》,邱芳信譯,台北:旗標,2005年2月初版。
16.施威銘編,《數位相片編修聖經》,台北:旗標,2005年2月初版。
17.檔案管理局編,《機關檔案管理作業手冊》,台北:檔案管理局,2001年12月初版。
18.檔案管理局編,《檔案法法規彙編》,台北:檔案管理局,2002年2月初版二刷。
19.路守常,《現代實用檔案管理學》,台北:三民書局,1990年8月再版。
20.王會均,《縮影圖書資料管理》,台北:文史哲,1983年6月初版。
21.Mark Galar 、Les Horvat,《數字處理圖像技巧》,杭州:浙江攝影,2002年7月初版。
(三)期刊類(含研究報告)
1.陳昭珍,〈國家檔案數位典藏面臨的挑戰與發展方向〉,收錄於《檔案季刊》,Vol 1:1 2002年3月 頁61-68。
2.翟振孝,〈建置人類學文物數位典藏後設資料的反思〉,收錄於《人類學知識的數位典藏與加值應用研討會》,2004年5月。
3.侯素蘭,〈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系藏影像照片數位化之研究〉,收錄於《人類學知識的數位典藏與加值應用研討會》,2004年5月。
4.王嵩山,〈資訊再現與知識創造〉,收錄於《人類學知識的數位典藏與加值應用研討會》,2004年5月。
5.范紀文、王祥安,〈資料之整合與互通〉,收錄於《人類學知識的數位典藏與加值應用研討會》,2004年5月。
6.張文熙,〈檔案命名與數位資源管理的關係〉,收錄於《臺北市立圖書館館訊》,Vol 18:4 2001年6月 頁46-55。
7.朱文原,〈國史館數位檔案的命名之研究〉,收錄於《國史館館刊》,Vol 35 2003年12月 頁166-183。
8.廖運尚,〈國史館採用無失真壓縮實作經驗談〉,收錄於《國史館館刊》,Vol 35 2003年12月 頁184-200。
9.蔡耀廣,〈從實務上談數位檔案的基本知識–結構、色彩、製作、保存 (上)〉,收錄於《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通訊》,Vol 18:13 2002年6月 頁98-102。
10.蔡耀廣,〈從實務上談數位檔案的基本知識–結構、色彩、製作、保存 (下)〉,收錄於《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通訊》,Vol 18:14 2002年7月 頁108-110。
11.王士榮,〈圖檔壓縮的失真狀況比較–分析GIF、TIFF、JPEG、EPS檔案格式壓縮狀況〉,收錄於《世新印刷學報》,Vol 3 1997年4月 頁51-61。
12.吳中鐘,〈技術革命的先導,知識管理的躍進–經濟部機關檔案影像掃描作業漫談〉,收錄於《檔案季刊》,Vol 2:2 2003年6月 頁130-139。
13.饒岳峰等,〈數位檔案轉換處理之間的色差異研究–以TIFF檔案為基準〉,收錄於《華岡印刷傳播學報:資訊傳播科技》,Vol 33 2002年 頁127-136。
14.宋惠雲,〈從縮攝到掃描–行政院檔案數位化之研討〉,收錄於《檔案季刊》,Vol 2:1 2003年3月 頁37-43。
15.莊樹華等,〈檔案數位影像製作之流程與管理〉,收錄於《檔案季刊》,Vol 2:1 2003年3月 頁57-67。
16.吳明德,〈中文權威參考資料庫建置相關問題探討〉,收錄於《國家圖書館館訊》,Vol 90:2=88 2001年5月 頁12-14。
17.周易彙等,〈影像掃描的品管制度雛形之建立〉,收錄於《華岡印刷傳播學報:資訊傳播科技》,Vol 33 2002年 頁94-101。
18.彭韻華,〈平面圖像數位化之品質控制因素分析〉,收錄於《圖文傳播學報》,Vol 2 2002年12月 頁265-270。
19.陳淑美,〈新加坡政府e化及國家檔案數位化發展概述〉,收錄於《檔案季刊》,Vol 1:4 2002年12月 頁108-113。
20.蔡輝振,〈文獻數位化典藏之回顧與展望〉,收錄於《漢學論壇》, 2003年6月 頁149-180。
21.陳昭珍,〈電子資源的長久保存〉,收錄於《佛教圖書館館訊》,25/26 2001年6月 頁36-44。
22.陳昭珍,〈國家典藏數位化及應有的技術規範〉,收錄於《中華民國圖書館年鑑》,2004年5月 頁5-27。
23.陳政雄,〈美術品國家數位影像典藏規格與用途芻議〉,收錄於《中華印刷科技年報》,2004年3月 頁466-472。
24.陳君彥,〈彩色影像品質評估及喜好色調處理〉,收錄於《光學工程》,2004年12月 頁21-30。
25.項潔、陳雪華等,《國家檔案數位化影像品質之研究》,檔案管理局委託研究,民93年10月。
26.林彥宏,文書檔案數位化工作流程參考標準,「內容發展分項計畫」,2005年9月。
27.〈臺灣地區中國古籍數位化的現況與展望〉,收錄於《第三次兩岸古籍整理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羅鳳珠‧元智大學中語系。
28.黃寬重、溫敏宇,《台灣中文拓片數位化現況報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2004年10月。
29.胡崇偉,《中文資訊處理的現況與未來》,2005年七月。
30.林妙樺,《建立珍藏資料掃校自動化流程新典範—傅斯年圖書館珍藏掃描及教驗管理系統》,2004年12月。
31.施汝瑛,〈拓片資料庫系統管理現況〉,收錄於金石拓片數位典藏研討會論文集,2004年12月。
32.羅鳳珠,《台灣地區中國古籍數位化的現況與展望》,第三次兩岸股及整理研究學術研討會,2001年四月。
33.周明,〈科博館專業自然物標本拍攝用「冷光燈」購置經驗分〉,數位典藏電子通訊 2002年9月 七期
(一)數位影像規格說明
1.色彩空間種類
(1)LAB
A.L*代表著亮度,範圍從0(暗)到100(最);a*代表著偏紅(或洋紅)/偏綠(或青)軸;b*代表著偏黃/偏藍軸。
B.LAB色彩空間最接近人眼的所見色彩。在所有常見的色彩空間裡,LAB色彩空間的色彩範圍最大,它包含了RGB與CMYK色域裡的大多數顏色。
C.LAB並不依附在任何特定的裝置、墨水、或列印流程。LAB的作用就是提供一個共通的色彩定義。
(2)RGB
A.RGB色彩空間奠基於:紅(R)、綠(G)、藍(B)為「色彩知覺」(color prception)的「三原色模型」基礎。
B.RGB使用中色域幾乎涵蓋了一般CMYK裝置的色域範圍但比不上更大的LAB色彩空間。
C.RGB色域是一種「與裝置有關」(device-dependent,裝置相依)型色彩空間,最終會獲得怎樣的顏色取決於使用的裝置。
D.RGB色彩空間是大多數掃描器與數位相機的預設色彩空間(所有的掃描器都以RGB模式來掃描原件資料
(3)CMYK
A.CMYK代表著Cyan(青)、Magenta(洋紅)、Yellow(黃)、與bIack(黑)這4種減色系統列印墨色。
B.CMYK也是一種「與裝置有關」(device-dependent,裝置相依)型色彩空間,最終會獲得怎樣的顏色取決於使用的裝置。
C.技術數位列印輸出作業採CMYK模型印製較佳。
(一)傳統設備色彩對應模式為(下圖):
(二) 色彩管理的作法:描述檔連接空間PCS(下圖)
(三)一般色彩管理流程:量度及校準設備→建立ICC描述檔(ICC Profile)→色彩轉換
(四)數位攝影色彩管理的第一步:螢幕校正
(五)螢幕校正之步驟:
1.以儀器量度(色度計+對應軟體)
↓
2.關閉Adobe Gamma
↓
3.選擇顯示器類型
↓
4.選擇光度
↓
5.選擇色溫
↓
6.選擇顯示器可控制項
↓
7.設定黑色量度
↓
8.放置色彩導表
↓
9.調整RGB值
↓
10.量度螢幕對顏色的反應
↓
11.比較檢驗校正前後之差別
↓
12.選擇螢幕ICC描述檔
↓
13.多螢幕校正—光位及暗位的對應調整
結論:螢幕校正的原理就是把ICC描述檔放回電腦內,將色彩校正為最接近原件色彩之描述檔導正,使色彩畫面寫實逼真。
一、數位攝影棚的硬體設備與規格
硬體部分
(一) 相機座架
◆GIBAO相機座架(Phase One)
◆Lecal相機座架(Kigamo)
(二) 數位相機
◆TOYO4×5相機(Phase One)
◆TOYO4×5相機(Kigamo)
[Kigamo 8000+]: |
[Phase One Power Phase FX+]: |
◆最高解析度::8000×11320 pixels | ◆最高解析度:10500×12600 pixels |
◆檔案:259MB(24bits RGB) | ◆檔案:380MB(24bits RGB) |
◆預掃速度:30秒 |
760MB(48bits RGB) |
◆掃描範圍:72×102.9cm |
◆預掃速度:10秒(簡略),30秒(精準) |
◆掃描時間:113秒 |
◆ 掃描範圍:175×210cm |
◆使用電壓:90~24VAC |
◆ 掃描時間:約6分鐘(光圈:11-2/3門:1/40) |
◆重量:985g | ◆使用電壓:11Watts |
◆連接介面:SCSI |
◆連接介面:1394(Firewire) |
(四). 燈光設備
◆ BALCAR高頻冷光燈(Kigamo)
-使用三盞75×62mm(375W 6xPL-L55W)
[Kigamo 8000+]: |
[Phase One Power Phase FX+]: |
◆Power PC Mac G4 |
◆Power PC Mac G4 |
◆1G MHz |
◆1250 MHz |
◆1.5GB RAM | ◆2G RAM |
◆Mac OS 9.22 |
◆Mac OS 9.22 |
◆32MB RAM顯示卡 |
◆64MB RAM顯示卡 |
◆80GB 硬碟 | ◆80GB 硬碟 |
◆Firewire(IEEE1394)連接埠 | ◆Firewire(IEEE1394)連接埠 |
◆USB 連接埠 | ◆USB 連接埠 |
◆DVD 燒錄器 | ◆DVD 燒錄器 |
◆17吋LCD顯示器 | ◆21吋顯示器 |
◆磁碟陣列:480GB | ◆磁碟陣列:560GB |
二、兩種機背的優缺點比較
(一)解析度
Kigamo的機背拍攝解析度比Phase One略小一些,拍攝影像只能使用8bits RGB,拍攝掃描速度較Phase One來的慢,但目前拍攝出來的影像大致穩定,並無特別問題。
(二)拍攝速度
Phase One的機背解析度較Kigamo大,拍攝條件比Kigamo多些選擇,它可以拍16bit的檔案,拍攝速度也較Kigamo快,但是拍攝影像所遇到問題較Kigamo多,
(三)畫面紋路問題與解決方法
例如:拍攝畫面出現掃描紋路,檢查原因出於燈光,原Lowel牌冷光燈不適用,之後攝影燈換成Kino Flo冷光燈組,紋路的問題便得以解決;另一方面,關於變色問題,這種情形發生在拍全幅畫面才會產生,如果拍攝前先按了「預覽掃描」,拍攝出來的圖檔就會偏紅色,替代方案就是先將圖檔尺寸縮小放來拍攝。
附錄五:「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遼金元拓片數位典藏計畫」委託數位影像工作室
一、方案一
影像製作規格:
1. 拍攝相機廠牌:FujiFilm S2 Pro(高階數位機背皆可)
2. 全彩數位拍攝畫素為:4256×2848 pixels
3. 影像之原始檔為:16 bit Tiff(每色)
4. 原影像檔為RGB48 bit Tiff 檔案,檔案尺寸為69 MB (4256×2848 pixels)
5. 降階為8 bit時為24 bit RGB Tiff檔,檔案尺寸為34.5MB (4256×2848 pixels)
6. 壓縮之JPG檔依數位典藏實際要求。
7. 本工作會負責修圖、裁切、校色、燒錄DVD及降階處理。
8. 每張數位影像製作費用三佰元正。
二、方案二
影像製作規格:
1.拍攝廠牌機型:PhaseOne FX+(高階數位機背掃描)
2.最高像素:10308*12408 pixel
3.像素深度:每色16 bit,最高共48 bit
4.最大檔案大小:732MB
5.拍攝時間:7-8分鐘/件
6.拍攝件數:8-10畫面/天 (包含相機設定)
7.本工作會負責修圖、裁切、校色、燒錄DVD及降階處理。
8.拍製完成,本工作與該計畫協定,拍攝結案應提供(1)原始Tiff檔,硬碟和光碟備份各一(硬碟、光碟由計畫提供)。(2)降8 Bit原始檔一份。(3)600 dpi印刷輸出檔一份。(4)拍攝縮圖一份。
9.每張數位影像製作費用伍佰元正。
(附錄六~十節錄於中研院史語所拓片Metadata需求規格書2.0版本)
中研院史語所拓片相關資料庫整合問題研析與解決實務
(一)問題研析
1.主題分散式之資料庫系統整合困難
2.類似架構之系統重複開發,所耗費成本過高
3.數個分散式小型資料庫將造成傅圖管理上的困難
(二)問題解決實務:基於上述三點,中研院歷史語言所與傅斯年圖書館及資訊工程師、Metadata設計人員和各類拓片專任人員共同開發拓片Metadata。
(一).拓片Metadata規劃要點
1.考量典藏單位屬性、典藏品的範圍與工作流程,設計適切的拓片Metadata元素。
2.呈現原器物、拓片、影像重製品完整且層次清析的架構。
3.加強相互關聯拓片的描述。
4.同時考量學術研究、典藏品管理兩方面的需求:一個統整的管理系統,多個學科領域的檢索介面。
5.為拓片數位化新增項目,Metadata需具擴充性。
6.與其他資料庫的串聯,如印記資料庫、人名權威檔、GIS地理資訊系統、圖 書館書目查詢系統。
(二)拓片Metadata整合背景說明
1.2000年,史語所與計算中心後設資料工作組進行拓片Metadata分析,以金文武氏祠、寶山石窟為分析範例,各自研擬Metadata
2.2000年,〈傅斯年圖書館拓片詮釋資料及著錄範例(草稿)〉出版,為史語所拓片後設資料分析的基楚
3.2001年,青銅器全形拓、墓誌銘、碑刻、佛教石刻造像拓本Metadata分析,開發「歷史語言研究所藏青銅器全形拓資料庫」系統
4.2002年,「佛教石刻造象拓本資料庫」系統建置
5.2003年,青銅器銘文拓片、漢代石刻畫像拓本Metadata分析
圖六、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拓片資料庫系統規劃簡圖
(三)拓片Metadata整合成果
1.拓片Metadata層級關係
群組關係 |
說明 |
---|---|
複本 |
收藏拓印同物件同畫面之拓片兩張以上之群組 |
殘件復原 |
同物件之同畫面殘件復原之群組 |
同物件 |
源於同一器物、碑刻、造像、畫象石等之拓片群組 |
同組件或建築 |
同套器物、墓誌組件或同祠堂、墓葬、棺槨、石闕、石窟等建築之拓片群組 |
成套拓片 |
同組器物、建築同時拓印成套或主題式收藏之拓片群組 |
摹刻本 |
拓自後人複製原器物之拓片 |
附件 |
原器物的相關附刻或附件之拓片 |
2.拓片Metadata群組關係
圖七、拓片Metadata群組關係
3.拓片Metadata架構(1)
4.拓片Metadata架構(2)
(節錄於中研院史語所拓片Metadata需求規格書2.0版本)
|
元素名稱(Element)
|
說明
|
---|---|---|
1
|
標題(Title)
|
作品的主題及/或主要概念之關鍵字,以及代表與本物件重要相關之人、地、事件、或其他背景資料等資訊之詞彙。
|
2
|
著作者(Creator)
|
作品的構思及創始者,可以是一位或一位以上之個人或機構。
|
3
|
主題 / 關鍵字 |
作品被賦予之一個或多個名稱。
|
4
|
描述(Description)
|
文件的之摘要或影像資源之內容敘述。
|
5
|
出版者(Publisher)
|
負責發行作品之個人或機構,例如博物館。同時也可以著錄主要的資助單位或政府機關,此外,發行者與其他重要代理商也可著錄於此。
|
6
|
貢獻者(Contributor)
|
除了著作者外,對作品創作有貢獻的其他相關人士或機構(例如編者或譯者),也可用來著錄贊助者、捐贈者、及負責人。描述自然標本時。也可在此著錄標本製作者。
|
7
|
日期(Date)
|
作品公開發表的日期,建議使用如下格式–YYYY-MM-DD。這個日期不一定與“範圍”此一欄位所定義的資源內容所涵蓋之日期或期間相同。描述自然標本時,欄位值可著錄鑑定、觀察及採集的相關日期。
|
8
|
資料類型 |
作品的類型或所屬的抽象範疇,例如文字、聲音、影像、實體物件、事件、原件或代理物件等。
|
9
|
格式(Format)
|
本欄位描述存取、呈現、或使用此作品時,可能所需之軟、硬體工具。
|
10
|
資料識別(Resource Identifier) |
用來有效辨識此作品之文字或號碼,例如URN、URL、ISSN、ISBN等。
|
11
|
來源(Source)
|
作品的其他衍生來源。
|
12
|
語言(Language)
|
作品本身所使用之語言。
|
13
|
關連(Relation)
|
與其他作品的關連,或所屬的系列和檔案庫。
|
14
|
範圍(Coverage)
|
作品所涵蓋的時期和地理區域。時間涵蓋範圍是指作品內容的相關時期,例如新石器時代,而非作品產生或創作時間。空間涵蓋範圍若是一個實際地區,則著錄地名或座標(經緯度)。
|
15
|
管理權(Rights Management) |
作品版權聲明和使用規範。
|
附錄九:拓片Metadata標準對照表-DC
2004/6/14
元素
|
Dublin Core Elements
|
|||||||||||
---|---|---|---|---|---|---|---|---|---|---|---|---|
基本資料
|
|
|||||||||||
拓片資料
|
|
|||||||||||
使用限制 Allowance / Restriction
|
Rights
|
|||||||||||
類型 Type
|
Type
|
|||||||||||
資料庫類別
Type of Database
|
主要類別 Main
|
Type
|
||||||||||
次要類別 Alternative
|
Type
|
|||||||||||
登錄號 Accession NO.
|
Identifier
|
|||||||||||
題名
Title
|
主要題名 Main
|
Title
|
||||||||||
其他題名
Alternative
|
種類 Type
|
Title-Alternative
|
||||||||||
名稱 Name
|
Title-Alternative
|
|||||||||||
高廣
Dimensions
|
類型 Type
|
Format-Extent
|
||||||||||
數值 Value
|
Format-Extent
|
|||||||||||
單位 Unit
|
Format-Extent
|
|||||||||||
裝潢 Mount
|
Description
|
|||||||||||
版本 Version
|
Description
|
|||||||||||
搨印範圍 Rubbed Range
|
Description
|
|||||||||||
拓工 Rubbing Maker
|
Creator
|
|||||||||||
技法 Technique
|
Description
|
|||||||||||
銘刻
Inscription
|
展示順序 Display Order
|
Description
|
||||||||||
作者
Creator
|
姓名 Name
|
Creator
|
||||||||||
著作方式
Created Type
|
Description
|
|||||||||||
書體Style of Writing
|
Description
|
|||||||||||
行款
Line & Character
|
行數Line
|
Description
|
||||||||||
字數
Character
|
類別
Type
|
Description
|
||||||||||
內容
Content
|
Description
|
|||||||||||
文向Direction
|
Description
|
|||||||||||
位置
Position
|
Description
|
|||||||||||
製作方式 Technique
|
類別 Type
|
Description
|
||||||||||
描述 Description
|
Description
|
|||||||||||
語文 Language
|
Language
|
|||||||||||
楷定
Transcription
|
使用限制Allowance / Restriction
|
Rights
|
||||||||||
內容Content
|
Relation- Is Reference By |
|||||||||||
出處
Citation
|
書名/篇名
Title
|
Relation- Is Reference By |
||||||||||
冊別
Volume
|
Relation- Is Reference By |
|||||||||||
頁碼/圖版編號 Page /Plant NO.
|
Relation- Is Reference By |
|||||||||||
備註 Remarks
|
Relation- Is Reference By
|
|||||||||||
釋文
Punctuated transcription |
使用限制Allowance / Restriction
|
Rights
|
||||||||||
內容 Content
|
Relation- Is Reference By |
|||||||||||
出處
Citation
|
書名/篇名
Title
|
Relation- Is Reference By
|
||||||||||
冊別
Volume
|
Relation- Is Reference By
|
|||||||||||
頁碼/圖版編號 Page /Plant NO.
|
Relation- Is Reference By
|
|||||||||||
備註 Remarks
|
Relation- Is Reference By
|
|||||||||||
辨偽
Authentication
|
使用限制Allowance / Restriction
|
Rights
|
||||||||||
內容Content
|
Relation- Is Reference By |
|||||||||||
出處
Citation
|
書名/篇名
Title
|
Relation- Is Reference By
|
||||||||||
冊別
Volume
|
Relation- Is Reference By
|
|||||||||||
頁碼/圖版編號 Page /Plant NO.
|
Relation- Is Reference By
|
|||||||||||
備註 Remarks
|
Relation- Is Reference By |
|||||||||||
備註 Remarks
|
Description
|
|||||||||||
圖像/紋飾
Icon/Decoration
|
繪製者 Creator
|
Creator
|
||||||||||
描述 Description
|
Description
|
|||||||||||
題記
Colophon
|
內容 Full Text
|
Description
|
||||||||||
作者 Author
|
Contributor
|
|||||||||||
年代 Date
|
Date
|
|||||||||||
位置 Position
|
Description
|
|||||||||||
印記
Seal
|
印記編號 Seal Number
|
Identifier
|
||||||||||
印文 Text of Seal
|
Description
|
|||||||||||
印主 Seal Owner
|
Contributor
|
|||||||||||
印記圖檔 Seal Image
|
Relation- Has Format |
|||||||||||
位置 Position
|
Description
|
|||||||||||
著錄
Reference
|
書名/篇名 Title
|
Relation- Is Reference By |
||||||||||
冊別 Volume
|
Relation- Is Reference By
|
|||||||||||
頁碼/圖版編號
Page /Plant NO.
|
Relation- Is Reference By
|
|||||||||||
典藏資訊
Collection Information
|
舊藏
Past Collector
|
收藏者 Owner
|
Contributor
|
|||||||||
沿革 History
|
Description
|
|||||||||||
現藏單位 Institute
|
Rights
|
|||||||||||
現藏位置 Location
|
Description
|
|||||||||||
排架號 Call Number
|
Identifier
|
|||||||||||
出處
Citation
|
題名 Title
|
Relation- Is Part of
|
||||||||||
卷/冊 Volume
|
Relation- Is Part of
|
|||||||||||
頁次 Page
|
Relation- Is Part of
|
|||||||||||
入藏方式 Acquisition
|
Description
|
|||||||||||
保存狀況
Condition
|
結構 Structure
|
Description
|
||||||||||
墨況 Ink
|
Description
|
|||||||||||
外來物Extraneous
|
Description
|
|||||||||||
其他說明 Others
|
Description
|
|||||||||||
展覽
Exhibition
|
狀況
Condition
|
Description
|
||||||||||
說明
Description
|
Description
|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Right
|
|||||||||||
叢拓資料
Serial Rubbings
|
Description
|
|||||||||||
原件資料 Original Object
|
|
|||||||||||
品名
Title
|
主要名稱 Main
|
Title
|
||||||||||
其他名稱 Alternative
|
Title-Alternative
|
|||||||||||
年代
Date
|
中曆
Chinese Date
|
起
|
朝代
Dynasty
|
Date-Created
|
||||||||
其他
Other
|
Date-Created
|
|||||||||||
迄
|
朝代
Dynasty
|
Date-Valid
|
||||||||||
其他
Other
|
Date-Valid
|
|||||||||||
西曆Western Date
|
Date
|
|||||||||||
材質 Material
|
Format-Medium
|
|||||||||||
出土時間 Excavator Date
|
Date
|
|||||||||||
出土地點
Find Spot
|
原地名
Elder Name
|
行政區名/地名
District/Place Name
|
Coverage
|
|||||||||
其他資訊
Other Info.
|
Coverage
|
|||||||||||
現在地名
Present Name
|
省份Province
|
Coverage
|
||||||||||
縣/市County/City
|
Coverage
|
|||||||||||
其他資訊
Other Info.
|
Coverage
|
|||||||||||
備註Remarks
|
Coverage
|
|||||||||||
刻立地點
Location of Architecture |
原地名
Elder Name
|
行政區名/地名
District/Place Name
|
Coverage
|
|||||||||
其他資訊
Other Info.
|
Coverage
|
|||||||||||
現在地名
Present Name
|
省份
Province
|
Coverage
|
||||||||||
縣/市
County/City
|
Coverage
|
|||||||||||
其他資訊
Other Info.
|
Coverage
|
|||||||||||
備註Remarks
|
Coverage
|
|||||||||||
保存狀況
Condition
|
描述Description
|
Description
|
||||||||||
使用限制
Allowance / Restriction
|
Rights
|
|||||||||||
收藏機構/現存地點
Collecting Institute / Now Location
|
國名Country
|
Rights
|
||||||||||
城市City
|
Rights
|
|||||||||||
機構名稱/地名
Institute Name/Place-Name
|
Rights
|
|||||||||||
影像檔案
|
|
|||||||||||
影像檔案
Image
|
圖檔檔名File Name
|
Relation- Has Format
|
||||||||||
影像類型Type
|
Relation- Has Format |
|||||||||||
來源屬性
[90] Attribute of Source |
Relation- Has Format
|
|||||||||||
影像範圍
Range of Image
|
Relation- Has Format
|
|||||||||||
創作資訊
Creation
|
Relation- Has Format |
|||||||||||
影像出處
Citation
|
書名/篇名
Title
|
Relation- Is Reference By |
||||||||||
冊別 Volume
|
Relation- Is Reference By
|
|||||||||||
頁碼/圖版編號
Page/ Plant NO.
|
Relation- Is Reference By
|
|||||||||||
展示順序
Order of Display
|
Relation- Has Format
|
|||||||||||
說明 Caption
|
Relation- Has Format |
|||||||||||
使用限制
Allowance / Restriction
|
Relation- Has Format |
|||||||||||
影像原件
Original Image
|
媒體類型
Media Type
|
Relation- Has Format
|
||||||||||
資料名稱/編號
Data Name/NO.
|
Relation- Has Format
|
|||||||||||
漢代石刻畫象
|
|
|||||||||||
主題/關鍵詞
Subject/ Key Word
|
主題Subject
|
Subject
|
||||||||||
關鍵詞 Key Word
|
Subject
|
|||||||||||
瀏覽 Browse
|
省份 Province
|
Coverage
|
||||||||||
主分類 Topic
|
Coverage
|
|||||||||||
次分類 Sub-topic
|
Coverage
|
|||||||||||
功能 Function
|
Description
|
|||||||||||
青銅器
|
|
|||||||||||
器物
Object
|
器號 Object NO.
|
Identifier
|
||||||||||
器形
Physical Appearance
|
名稱Name
|
Title
|
||||||||||
描述 Description
|
Description
|
|||||||||||
拓片高廣
Dimension of Rubbing
|
類型 Type
|
Format-Extent
|
||||||||||
數值 Value
|
Format-Extent
|
|||||||||||
單位 Unit
|
Format-Extent
|
|||||||||||
原器度量
Measurement of Object
|
類型 Type
|
Format-Extent
|
||||||||||
數值 Value
|
Format-Extent
|
|||||||||||
單位Unit
|
Format-Extent
|
|||||||||||
銘器數量
Sum of Inscriptions, Objects
|
Description
|
|||||||||||
佛教石刻造象
|
|
|||||||||||
功德
Benefaction
|
功德種類 Type
|
Description
|
||||||||||
功德主
Donator
|
職務Duty
|
Contributor
|
||||||||||
姓名Name
|
Contributor
|
|||||||||||
功德內容 Text
|
Description
|
|||||||||||
造像/經典名Icon/Sutra
|
Subject
|
|||||||||||
甲骨文
|
|
|||||||||||
甲骨文編號
Oracle Bones Serial No.
|
Identifier
|
|||||||||||
甲骨登錄號
Oracle Bones Registered No.
|
Identifier
|
|||||||||||
甲骨發掘號/購藏號
Oracle Bones Excavation No. /Acquisition No. |
Identifier
|
|||||||||||
甲骨刻辭
Oracle Bone Inscription
|
展示順序 Display Order
|
Description
|
||||||||||
主題
Subject
|
Subject
|
|||||||||||
類別 Type
|
Description
|
|||||||||||
卜辭
Oracle Records
|
類別 Type
|
Description
|
||||||||||
貞人名
Diviner name
|
Description
|
|||||||||||
組別
Groups
|
Description
|
|||||||||||
卜兆Divination Result
|
序數
Display Order
|
Description
|
||||||||||
記兆術語
Terminology of Divination Result
|
Description
|
|||||||||||
裂痕方向
Breach Direction
|
Description
|
|||||||||||
鑽鑿型態
Shapes Of Chiseled Hollows
|
數量
Sum
|
Description
|
||||||||||
描述
Description
|
Description
|
|||||||||||
叢拓資料 Serial Rubbings
|
|
|||||||||||
資料庫類別 Type of Database
|
Relation- Has Format |
|||||||||||
叢拓記錄識別碼
Identification Code of Serial Rubbings
|
Relation- Has Format |
|||||||||||
叢拓題名
Title of Serial Rubbings
|
Relation- Has Format |
|||||||||||
叢拓類別
Type of Serial Rubbings
|
Relation- Has Format
|
|||||||||||
叢拓子項
Sub-Items of Serial Rubbings
|
次序 Order
|
Relation- Has Format
|
||||||||||
登錄號
Accession NO.
|
Relation- Has Format
|
|||||||||||
拓片題名
Title of Rubbing
|
Relation- Has Format |
|||||||||||
數量 Sum of Serial Rubbings
|
Relation- Has Format |
|||||||||||
備註 Remarks
|
Relation- Has Format |
|||||||||||
書目資料 Reference
|
|
|||||||||||
資料庫類別 Type of Database
|
Type
|
|||||||||||
書目記錄識別碼
Identification Code of Bibliography
|
Identifier
|
|||||||||||
資料類別 Type of Bibliography
|
Description
|
|||||||||||
專書/期刊
Monograph/ Periodical
|
題名Title
|
Relation- Is Reference By |
||||||||||
冊數/卷期 Volume
|
Relation- Is Reference By |
|||||||||||
作者
Author
|
姓名
Name
|
Relation- Is Reference By |
||||||||||
國籍
Country
|
Relation- Is Reference By |
|||||||||||
著作方式
Created Type
|
Relation- Is Reference By |
|||||||||||
論文
Disquisition
|
題名
Title
|
Relation- Is Reference By |
||||||||||
頁碼
Page
|
Relation- Is Reference By |
|||||||||||
作者
Author
|
姓名
Name
|
Relation- Is Reference By |
||||||||||
國籍
Country
|
Relation- Is Reference By |
|||||||||||
著作方式
Created Type
|
Relation- Is Reference By |
|||||||||||
出版地點 Published Place
|
Relation- Is Reference By |
|||||||||||
出版者 Publisher
|
Relation- Is Reference By |
|||||||||||
出版日期 Issued Date
|
Relation- Is Reference By |
|||||||||||
展示格式 Form of Display
|
Relation- Is Reference By |
|||||||||||
公用目錄書名 Title of WEBPAC
|
Relation- Is Reference By |
|||||||||||
備註Remarks
|
Relation- Is Reference By |
2004/6/30
元素
|
CDWA Elements
|
|||||||||
---|---|---|---|---|---|---|---|---|---|---|
基本資料
|
|
|||||||||
拓片資料
|
|
|||||||||
使用限制 Allowance / Restriction
|
Copyright/Restrictions-Statement
|
|||||||||
類型 Type
|
Object/Work-Type
|
|||||||||
資料庫類別
Type of Database
|
主要類別 Main
|
Classification-Term
|
||||||||
次要類別 Alternative
|
Object/Work-Type
|
|||||||||
登錄號 Accession NO.
|
Current Location-Repository Numbers |
|||||||||
題名
Title
|
主要題名 Main
|
Titles or Names-Text |
||||||||
其他題名
Alternative
|
種類 Type
|
Titles or Names-Type |
||||||||
名稱 Name
|
Titles or Names-Text |
|||||||||
高廣
Dimensions
|
類型 Type
|
Measurements-Dimensions-Extent
|
||||||||
數值 Value
|
Measurements-Dimensions-Value
|
|||||||||
單位 Unit
|
Measurements-Dimensions-Unit
|
|||||||||
裝潢 Mount
|
Orientation/Arrangement-Description
|
|||||||||
版本 Version
|
Edition-Number or Name |
|||||||||
搨印範圍 Rubbed Range
|
Physical Description-Physical Appearance |
|||||||||
拓工 Rubbing Maker
|
Creation-Creator
|
|||||||||
技法 Technique
|
Materials and Techniques-Processes or Techniques-Name |
|||||||||
銘刻
Inscription
|
展示順序 Display Order
|
Inscriptions/Marks-Transcription or Description |
||||||||
作者
Creator
|
姓名 Name
|
Inscriptions/Marks-Author
|
||||||||
著作方式
Created Type
|
Inscriptions/Marks-Author
|
|||||||||
書體Style of Writing
|
Inscriptions/Marks-Typeface/Letterform
|
|||||||||
行款
Line & Character
|
行數Line
|
Inscriptions/Marks-Transcription or Description |
||||||||
字數
Character
|
類別
Type
|
Inscriptions/Marks-Transcription or Description |
||||||||
內容
Content
|
Inscriptions/Marks-Transcription or Description |
|||||||||
文向Direction
|
Inscriptions/Marks-Transcription or Description |
|||||||||
位置
Position
|
Inscriptions/Marks-Location
|
|||||||||
製作方式 Technique
|
類別 Type
|
Inscriptions/Marks-Type
|
||||||||
描述 Description
|
Inscriptions/Marks-Transcription or Description |
|||||||||
語文 Language
|
Inscriptions/Marks-Transcription or Description |
|||||||||
楷定
Transcription
|
使用限制Allowance / Restriction
|
Copyright/Restrictions-Statement
|
||||||||
內容Content
|
Inscriptions/Marks-Remarks
|
|||||||||
出處
Citation
|
書名/篇名
Title
|
Inscriptions/Marks-Citations
|
||||||||
冊別
Volume
|
Inscriptions/Marks-Citations
|
|||||||||
頁碼/圖版編號 Page /Plant NO.
|
Inscriptions/Marks-Citations
|
|||||||||
備註 Remarks
|
Inscriptions/Marks-Remarks
|
|||||||||
釋文
Punctuated transcription |
使用限制Allowance / Restriction
|
Copyright/Restrictions-Statement
|
||||||||
內容 Content
|
Inscriptions/Marks-Remarks
|
|||||||||
出處
Citation
|
書名/篇名
Title
|
Inscriptions/Marks-Citations
|
||||||||
冊別
Volume
|
Inscriptions/Marks-Citations
|
|||||||||
頁碼/圖版編號 Page /Plant NO.
|
Inscriptions/Marks-Citations
|
|||||||||
備註 Remarks
|
Inscriptions/Marks-Remarks
|
|||||||||
辨偽
Authentication
|
使用限制Allowance / Restriction
|
Copyright/Restrictions-Statement
|
||||||||
內容Content
|
Inscriptions/Marks-Remarks
|
|||||||||
出處
Citation
|
書名/篇名
Title
|
Inscriptions/Marks-Citations
|
||||||||
冊別
Volume
|
Inscriptions/Marks-Citations
|
|||||||||
頁碼/圖版編號 Page /Plant NO.
|
Inscriptions/Marks-Citations
|
|||||||||
備註 Remarks
|
Inscriptions/Marks-Remarks
|
|||||||||
備註 Remarks
|
Inscriptions/Marks-Remarks
|
|||||||||
圖像/紋飾
Icon/Decoration
|
繪製者 Creator
|
Creation-Creator
|
||||||||
描述 Description
|
Physical Description-Physical Appearance |
|||||||||
題記
Colophon
|
內容 Full Text
|
Inscriptions/Marks-Transcription or Description |
||||||||
作者 Author
|
Inscriptions/Marks-Author
|
|||||||||
年代 Date
|
Inscriptions/Marks-Date
|
|||||||||
位置 Position
|
Inscriptions/Marks-Location
|
|||||||||
印記
Seal
|
印記編號 Seal Number
|
Related Works- Identification-Repository Numbers
|
||||||||
印文 Text of Seal
|
Inscriptions/Marks-Transcription or Description |
|||||||||
印主 Seal Owner
|
Inscriptions/Marks-Author
|
|||||||||
印記圖檔 Seal Image
|
Related Visual Documentation-Image Ownership- Ownership- Owner’s Number |
|||||||||
位置 Position
|
Inscriptions/Marks-Location
|
|||||||||
著錄
Reference
|
書名/篇名 Title
|
Related Textual References-Identification |
||||||||
冊別 Volume
|
Related Textual References-Identification
|
|||||||||
頁碼/圖版編號
Page /Plant NO.
|
Related Textual References-Work Cited
Related Textual References-Object/Work Number
|
|||||||||
典藏資訊
Collection Information
|
舊藏
Past Collector
|
收藏者 Owner
|
Ownership/Collecting History-Owner
|
|||||||
沿革 History
|
Ownership/Collecting History-Description
|
|||||||||
現藏單位 Institute
|
Current Location-Repository Name
|
|||||||||
現藏位置 Location
|
Current Location-Geographic Location
|
|||||||||
排架號 Call Number
|
Current Location-Repository Numbers
|
|||||||||
出處
Citation
|
題名 Title
|
Related Textual References-Identification
|
||||||||
卷/冊 Volume
|
Related Textual References-Identification
|
|||||||||
頁次 Page
|
Related Textual References-Work Cited
|
|||||||||
入藏方式 Acquisition
|
Ownership/Collecting History-Transfer Mode |
|||||||||
保存狀況
Condition
|
結構 Structure
|
Condition/Examination History-Description
|
||||||||
墨況 Ink
|
Condition/Examination History-Description
|
|||||||||
外來物Extraneous
|
Condition/Examination History-Description
|
|||||||||
其他說明 Others
|
Condition/Examination History-Remarks
|
|||||||||
展覽
Exhibition
|
狀況
Condition
|
Exhibition/Loan History-Remarks
|
||||||||
說明
Description
|
Exhibition/Loan History-Remarks
|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Copyright/Restrictions-Holder Name
|
|||||||||
叢拓資料
Serial Rubbings
|
Related Works-Identification-Repository Numbers |
|||||||||
原件資料 Original Object
|
|
|||||||||
品名
Title
|
主要名稱 Main
|
Related Works-Identification-Titles or Names |
||||||||
其他名稱 Alternative
|
Related Works-Identification-Titles or Names |
|||||||||
年代
Date
|
中曆
Chinese Date
|
起
|
朝代
Dynasty
|
Related Works-Identification-Creation Date-Earliest Date |
||||||
其他
Other
|
Related Works-Identification-Creation Date-Earliest Date |
|||||||||
迄
|
朝代
Dynasty
|
Related Works-Identification-Creation Date-Latest Date |
||||||||
其他
Other
|
Related Works-Identification-Creation Date-Latest Date |
|||||||||
西曆Western Date
|
Related Works-Identification-Creation Date |
|||||||||
材質 Material
|
Related Works-Remarks |
|||||||||
出土時間 Excavator Date
|
Related Works-Remarks |
|||||||||
出土地點
Find Spot
|
原地名
Elder Name
|
行政區名/地名
District/Place Name
|
Related Works-Remarks |
|||||||
其他資訊
Other Info.
|
Related Works-Remarks |
|||||||||
現在地名
Present Name
|
省份Province
|
Related Works-Remarks |
||||||||
縣/市County/City
|
Related Works-Remarks |
|||||||||
其他資訊
Other Info.
|
Related Works-Remarks |
|||||||||
備註Remarks
|
Related Works-Remarks |
|||||||||
刻立地點
Location of Architecture |
原地名
Elder Name
|
行政區名/地名
District/Place Name
|
Related Works-Remarks |
|||||||
其他資訊
Other Info.
|
Related Works-Remarks |
|||||||||
現在地名
Present Name
|
省份
Province
|
Related Works-Remarks |
||||||||
縣/市
County/City
|
Related Works-Remarks |
|||||||||
其他資訊
Other Info.
|
Related Works-Remarks |
|||||||||
備註Remarks
|
Related Works-Remarks |
|||||||||
保存狀況
Condition
|
描述Description
|
Related Works-Remarks |
||||||||
使用限制
Allowance / Restriction
|
Related Works-Remarks |
|||||||||
收藏機構/現存地點
Collecting Institute / Now Location
|
國名Country
|
Related Works-Identification-Geographic Location
|
||||||||
城市City
|
Related Works-Identification-Geographic Location
|
|||||||||
機構名稱/地名
Institute Name/Place-Name
|
Related Works-Identification-Repository Name
|
|||||||||
影像檔案
|
|
|||||||||
影像檔案
Image
|
圖檔檔名File Name
|
Related Visual Documentation-Image Ownership-Owner’s Number |
||||||||
影像類型Type
|
Related Visual Documentation-Image Type |
|||||||||
來源屬性
[91] Attribute of Source |
Related Visual Documentation-Relationship Type |
|||||||||
影像範圍
Range of Image
|
Related Visual Documentation-Image View |
|||||||||
創作資訊
Creation
|
Related Visual Documentation-Remarks |
|||||||||
影像出處
Citation
|
書名/篇名
Title
|
Related Visual Documentation-Citations |
||||||||
冊別 Volume
|
Related Visual Documentation-Citations
|
|||||||||
頁碼/圖版編號
Page/ Plant NO.
|
Related Visual Documentation-Citations
|
|||||||||
展示順序
Order of Display
|
Related Visual Documentation- Copyright/Restrictions |
|||||||||
說明 Caption
|
Related Visual Documentation-Remarks |
|||||||||
使用限制
Allowance / Restriction
|
Related Visual Documentation-Copyright/Restrictions |
|||||||||
影像原件
Original Image
|
媒體類型
Media Type
|
Related Visual Documentation-Image Type
|
||||||||
資料名稱/編號
Data Name/NO.
|
Related Visual Documentation-Image Ownership-Owner’s Number |
|||||||||
漢代石刻畫象
|
|
|||||||||
主題/關鍵詞
Subject/ Key Word
|
主題Subject
|
Subject Matter-Description-Indexing Terms |
||||||||
關鍵詞 Key Word
|
Subject Matter-Identification-Indexing Term |
|||||||||
瀏覽 Browse
|
省份 Province
|
Related Works-Identification-Geographic Location
|
||||||||
主分類 Topic
|
Related Works-Identification-Geographic Location |
|||||||||
次分類 Sub-topic
|
Related Works-Identification-Geographic Location
|
|||||||||
功能 Function
|
Related Works-Identification-Object/Work Type |
|||||||||
青銅器
|
|
|||||||||
器物
Object
|
器號 Object NO.
|
Related Works-Identification-Repository Numbers |
||||||||
器形
Physical Appearance
|
名稱Name
|
Related Works-Identification-Titles or Names |
||||||||
描述 Description
|
Related Works-Remarks
|
|||||||||
拓片高廣
Dimension of Rubbing
|
類型 Type
|
Measurements-Dimensions-Extent
|
||||||||
數值 Value
|
Measurements-Dimensions-Value
|
|||||||||
單位 Unit
|
Measurements-Dimensions-Unit
|
|||||||||
原器度量
Measurement of Object
|
類型 Type
|
Related Works- Remarks
|
||||||||
數值 Value
|
Related Works- Remarks
|
|||||||||
單位Unit
|
Related Works- Remarks
|
|||||||||
銘器數量
Sum of Inscriptions, Objects
|
Related Works- Remarks
|
|||||||||
佛教石刻造象
|
|
|||||||||
功德
Benefaction
|
功德種類 Type
|
Related Works-Remarks
|
||||||||
功德主
Donator
|
職務 Duty
|
Related Works-Remarks
|
||||||||
姓名 Name
|
Related Works-Remarks
|
|||||||||
功德內容 Text
|
Related Works-Remarks
|
|||||||||
造像/經典名Icon/Sutra
|
Related Works-Identification-Titles or Names |
|||||||||
甲骨文
|
|
|||||||||
甲骨文編號
Oracle Bones Serial No.
|
Related Works-Remarks
|
|||||||||
甲骨登錄號
Oracle Bones Registered No.
|
Related Works-Identification-Repository Numbers |
|||||||||
甲骨發掘號/購藏號
Oracle Bones Excavation No. /Acquisition No. |
Related Works-Identification-Repository Numbers
|
|||||||||
甲骨刻辭
Oracle Bone Inscription
|
展示順序 Display Order
|
Related Works-Remarks
|
||||||||
主題
Subject
|
Related Works-Remarks
|
|||||||||
類別 Type
|
Related Works-Remarks
|
|||||||||
卜辭
Oracle Records
|
類別 Type
|
Related Works-Remarks
|
||||||||
貞人名
Diviner name
|
Related Works-Remarks
|
|||||||||
組別
Groups
|
Related Works-Remarks
|
|||||||||
卜兆Divination Result
|
序數
Display Order
|
Related Works-Remarks
|
||||||||
記兆術語
Terminology of Divination Result
|
Related Works-Remarks
|
|||||||||
裂痕方向
Breach Direction
|
Related Works-Remarks
|
|||||||||
鑽鑿型態
Shapes Of Chiseled Hollows
|
數量
Sum
|
Related Works-Remarks
|
||||||||
描述
Description
|
Related Works-Remarks
|
|||||||||
叢拓資料 Serial Rubbings
|
|
|||||||||
資料庫類別 Type of Database
|
Classification-Term
|
|||||||||
叢拓記錄識別碼
Identification Code of Serial Rubbings
|
Related Works-Identification-Repository Numbers |
|||||||||
叢拓題名
Title of Serial Rubbings
|
Related Works-Identification-Titles or Names |
|||||||||
叢拓類別
Type of Serial Rubbings
|
Related Works-Object/Work Type
|
|||||||||
叢拓子項
Sub-Items of Serial Rubbings
|
次序 Order
|
Related Works-Remarks
|
||||||||
登錄號
Accession NO.
|
Related Works-Identification-Repository Numbers
|
|||||||||
拓片題名
Title of Rubbing
|
Related Works-Identification-Titles or Names |
|||||||||
數量 Sum of Serial Rubbings
|
Related Works-Remarks
|
|||||||||
備註 Remarks
|
Related Works-Remarks
|
|||||||||
書目資料 Reference
|
|
|||||||||
資料庫類別 Type of Database
|
Classification-Term
|
|||||||||
書目記錄識別碼
Identification Code of Bibliography
|
Related Textual References-Identification |
|||||||||
資料類別 Type of Bibliography
|
Related Textual References-Type
|
|||||||||
專書/期刊
Monograph/ Periodical
|
題名Title
|
Related Textual References-Identification |
||||||||
冊數/卷期 Volume
|
Related Textual References-Identification
|
|||||||||
作者
Author
|
姓名
Name
|
Related Textual References-Identification |
||||||||
國籍
Country
|
Related Textual References-Identification |
|||||||||
著作方式
Created Type
|
Related Textual References-Identification |
|||||||||
論文
Disquisition
|
題名
Title
|
Related Textual References-Identification
|
||||||||
頁碼
Page
|
Related Textual References-Work Cited |
|||||||||
作者
Author
|
姓名
Name
|
Related Textual References-Identification |
||||||||
國籍
Country
|
Related Textual References-Identification |
|||||||||
著作方式
Created Type
|
Related Textual References-Identification |
|||||||||
出版地點 Published Place
|
Related Textual References-Identification |
|||||||||
出版者 Publisher
|
Related Textual References-Identification |
|||||||||
出版日期 Issued Date
|
Related Textual References-Identification |
|||||||||
展示格式 Form of Display
|
Related Works-Remarks |
|||||||||
公用目錄書名 Title of WEBPAC
|
Related Textual References-Identification |
|||||||||
備註Remarks
|
Related Works-Remarks
|
〈[92] 目錄〉
Article printed from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
URL to article: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
URLs in this post:
[1] 壹、前言: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page=2
[2] 貳、現況分析: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page=3
[3] 參、數位化工作流程圖: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page=4
[4] 肆、數位化之準備工作: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page=5
[5] 伍、物件數位化程序: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page=6
[6] 陸、Metadata 後設資料與資料庫建置: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page=7
[7] 柒、設備與成本分析: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page=8
[8] 捌、效益與未來展望: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page=9
[9] 玖、結語: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page=10
[10] 拾、致謝: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page=11
[11] 拾壹、附錄: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page=12
[12] [1]: #_edn1
[13] [2]: #_edn2
[14] [3]: #_edn3
[15] [4]: #_edn4
[16] [5]: #_edn5
[17] [6]: #_edn6
[18] [7]: #_edn7
[19] 目錄: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preview=true
[20] [3]: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page=8#_ednref3
[21] [4]: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page=8#_ednref4
[22] [5]: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page=8#_ednref5
[23] [6]: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page=8#_ednref6
[24] [7]: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page=8#_ednref7
[25] [1]: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page=8#_ednref1
[26] [2]: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page=8#_ednref2
[27] 目錄: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preview=true
[28] 目錄: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preview=true
[29] [8]: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page=5#_edn8
[30] [9]: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page=5#_edn9
[31] [10]: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page=5#_edn1
[32] 目錄: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preview=true
[33] 一、拓片數位化工作流程: #5-1
[34] 二、影像與文字數位化的相關問題: #5-2
[35] [11]: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page=6#_edn1
[36] [12]: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page=6#_edn2
[37] [13]: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page=6#_edn3
[38] [14]: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page=6#_edn4
[39] [15]: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page=6#_edn5
[40] [16]: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page=6#_edn6
[41] [17]: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page=6#_edn7
[42] [18]: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page=6#_edn8
[43] 目錄: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preview=true
[44] [11]: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page=6#_ednref11
[45] [12]: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page=6#_ednref12
[46] [13]: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page=6#_ednref13
[47] [14]: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page=6#_ednref14
[48] [15]: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page=6#_ednref15
[49] [16]: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page=6#_ednref16
[50] [17]: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page=6#_ednref17
[51] [18]: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page=6#_ednref18
[52] [19]: #_edn9
[53] [20]: #_edn10
[54] 目錄: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preview=true
[55] [19]: #_ednref19
[56] [20]: #_ednref20
[57] [21]: #_edn11
[58] [22]: #_edn12
[59] http://www.lizardtech.com/: http://www.lizardtech.com/
[60] http://www.sinica.edu.tw/~cdp/: http://www.sinica.edu.tw/%7Ecdp/
[61] 目錄: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preview=true
[62] [21]: #_ednref21
[63] [22]: #_ednref22
[64] 目錄: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preview=true
[65] 目錄: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preview=true
[66] 附錄一:成果網址、相關機關單位及參考文獻: #11-1
[67] 附錄二:數位影像色彩模式: #11-2
[68] 附錄三:色彩模式對應: #11-3
[69] 附錄四:數位攝影器材簡介與比較:以傅圖為例: #11-4
[70] 附錄五:「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遼金元拓片數位典藏計畫」委託數位影像工作室: #11-5
[71] 附錄六:中研院史語所拓片Metadata之整合: #11-6
[72] 附錄七:中研院史語所Metadata建檔流程系統權限管理: #11-7
[73] 附錄八:都柏林核心集 (Dublin Core): #11-8
[74] 附錄九:拓片Metadata標準對照表-DC: #11-9
[75] 附錄十:拓片Metadata標準對照表-CDWA: #11-10
[76] http://www.ndap.org.tw/: http://www.ndap.org.tw/
[77] http://content.teldap.tw/main/index.php: http://content.teldap.tw/main/index.php
[78] http://rub.ihp.sinica.edu.tw/: http://rub.ihp.sinica.edu.tw/
[79] http://mip.iis.sinica.edu.tw/rubbing/: http://mip.iis.sinica.edu.tw/rubbing/
[80] https://rub.ihp.sinica.edu.tw/~buddhism/index.html : https://rub.ihp.sinica.edu.tw/~buddhism/index.html
[81] http://www.sinica.edu.tw/~metadata/project-frame.html: http://www.sinica.edu.tw/~metadata/project-frame.html
[82] http://daal.iis.sinica.edu.tw/Chinese/System/Project.htm: http://daal.iis.sinica.edu.tw/Chinese/System/Project.htm
[83] http://readopac.ncl.edu.tw/ndap/index.asp: http://readopac.ncl.edu.tw/ndap/index.asp
[84] http://www.nmh.gov.tw/nmh_web/index.cfm: http://www.nmh.gov.tw/nmh_web/index.cfm
[85] http://140.112.113.4/project/default.asp: http://140.112.113.4/project/default.asp
[86] http://www.cm-media.com.tw/main.asp: http://www.cm-media.com.tw/main.asp
[87] http://www.keyphoto.com.tw/studio_flash.htm: http://www.keyphoto.com.tw/studio_flash.htm
[88] Leaf http://www.chengseng.com.tw/leaf/index.htm: http://Leaf http://www.chengseng.com.tw/leaf/index.htm
[89] Phase one http://www.konicaminolta.com.tw/phaseone/index.htm: http://Phase one http://www.konicaminolta.com.tw/phaseone/index.htm
[90] Attribute: http://tw.dictionary.yahoo.com/dicthf2k?s=attribute&t=w
[91] Attribute: http://tw.dictionary.yahoo.com/dicthf2k?s=attribute&t=w
[92] 目錄: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preview=true
[93] [8]: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page=8#_ednref8
[94] [9]: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page=8#_ednref9
[95] [10]: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331&page=8#_ednref10
Click here to 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