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 -

Posted By 褚 如君 On 五月 30, 2008 @ 3:32 pm In 數位典藏觀察室 | No Comments

 

文/民俗彩衣-臺灣民俗技藝數位文化村 兼任助理 曾惠姍

 

  跳繩在你我的生命裡,一起陪伴我們度過一段歡樂的童年歲月,如此珍貴的民俗體育文化圍繞著人類社會生活而建構,但這樣的記憶卻在你我腦海中漸漸消逝,如何讓古早的記憶在你我腦海中再度勾勒出美麗的畫面,藉著數位典藏將這些豐富且極具歷史性與獨特性的文化典藏並推廣薪傳。


計畫的緣起

  本計畫為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以下簡稱國科會〉96年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內容開發分項計畫-「民俗彩衣-臺灣民俗技藝數位文化村」,本計畫期透過數位化媒材,例如網路、影片等,作為民俗技藝文化傳播的平台,主要目的為透過數位典藏,保存珍貴的台灣民俗技藝文化,針對「數位典藏」、「公開展示」、「鄉土教育」、「學術研究」、「文化傳承」及「未來加值應用規劃」六大核心目標〈如表一〉進行數位內容開發,並經過資料的集結整理建構完整的「臺灣民俗技藝數位文化村」。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學系(所)(簡稱臺藝大圖文系)謝顒丞教授率領的專業團隊,藉由專業的技術、設備與人力來執行本專案,其典藏單位為基隆市中正國民中學〈以下簡稱中正國中〉與中華民國民俗體育運動協會。

  由於中正國中郭清順校長對於民俗體育文化典藏工作的支持與民俗體育界的第一把交椅廖達鵬主任、資深教練李春蘭老師、陳政暉組長與臺藝大圖文系齊心協同合作下,將已面臨保存上危機與困境的民俗體育文化與文物,藉由數位化的典藏將文物與技藝長久保存。民俗體育運動不僅為我國一大文化特色,此外中正國中民俗體育班的學生們更經常至全世界各國巡迴表演,建立國際間文化的交流與友誼的橋梁。


表一 「臺灣民俗技藝行動數位文化村」六大核心目標

 

 

計畫內容與執行

本計畫執行之作業流程大可歸納為:一、前置作業;二、數位化作業;三、民俗技藝資料庫建置;三大步驟進行,分別明如下:

1、主題聚集:將所有典藏的民俗技藝總類分成服飾和道具並加以歸類為:跳繩、陀螺、扯鈴、民俗舞蹈,如此可以清楚資料內涵分析,並且可以保持文物所屬的完整性。

2、資料的類型:經過田野調查與實際清冊後,所得到的資料類型,分別有老照片、

服飾、道具、影音資料等。

3、優先數位化:以技法典藏、服飾/器具典藏、歷史紀錄圖像典藏為主,將具有歷史價值及珍貴資料優先數位化。

 

數位化類別以及數量

  目前中正國中民俗體育班擁有高達2千餘件文物、影音資料,是為目前臺灣收藏民俗體育文化最豐富的單位。本案之數位化類別及數量如【表二】所示:

【表】

類別

件數

數位化方式

器具

644

高階數位機®轉檔備份

服裝

2800

傳統拍攝®掃描®轉檔備份

老照片

114

掃描®轉檔備份

技法影片

可藉由訪談或地方耆老得到資料為主

拍攝®後製

 

資料庫的建置

為瞭解民俗體育文化在資料庫的著錄欄位上的特點,首先必須要瞭解國內外相關性質方面的資料庫訊息,以便日後對民俗體育文化的欄位作分析,作為規「民俗體育文化資料庫」Metadata之基礎,聯合目錄的資料庫欄位項目是以Dublin Core(以下簡稱DC)為基礎為架構,但由於民俗體育文化的內容建置,DC的核心架構無法詮譯完整,所以在方法分析比較後採用Categories for the Description of Works of Art(以下簡稱CDWA)為藝術品描述的總類,一套資訊結構,用以作為描述文物及其影像資料的標準。此為著重物件完整的生命週期記載資訊,雖不同於DC架構但CDWA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的轉換標準,因此同樣能夠上傳聯合目錄。

 

結論

    本專案預計建置一個「臺灣民俗技藝數位文化村」網站,因數位化的目的是在透過數位化將文物資料永久保存,透過資訊技術、建置可查詢利用的資料庫,使資料廣泛的流傳並且發揮典藏的價值,期使我們珍貴的文化資產得以保存薪傳延續。

 

註:計畫編號NSC 96-2422-H-144-001

 

民俗彩衣—台灣民俗技藝數位文化村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學系(所)

計畫主持人:謝顒丞

共同主持人:蔡宗信、曾照薰

 


Article printed from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

URL to article: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