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 -
Posted By 陳 禮義 On 十一月 8, 2007 @ 7:54 am In 數位化書籍 | Comments Disabled
本文主要在於介紹自然科學博物館關於地質鑽探岩心數位化工作之主要流程。
計畫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計畫名稱:地質學典藏計畫數位化計畫─地質鑽探岩心子計畫
[1] 計畫簡介 |
在進行岩心標本數位化工作之前,須先瞭解標本之相關資料。岩心為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早期所蒐藏之標本,因年代久遠,標本資料缺失不完整,故現今蒐集資料不易且耗時(圖一)。<[35] 目錄>
圖一、查詢岩心基本資訊
(二)具有地質意義之岩心工程案件,例如:蘇花高速公路鑽探岩心工程。<[36] 目錄>
圖二、至岩心蒐藏庫挑選欲數位化之標本
圖三、利用圖書資訊檢索系統查詢岩心相關資料
一箱岩心約重30公斤,搬運不易,因此除技術人員外,須聘請臨時工操作堆高機,以進行岩心標本借出作業(圖四、圖五)。<[38] 目錄>
圖四、箱內岩心長度每段為一公尺,一箱四段至五段,視箱子種類而定,約重30公斤,圖中為九箱岩心,重約270公斤。
圖五、使用堆高機將岩心標本借出
拍照解析度高,因此在人力、後續掃描之工作須付出相當高之成本(拍照與標本借出、歸還為同一組人員)。<[39] 目錄>
圖六、將岩心標本置於翻拍架上,以進行拍照工作
圖七、攝影時以黑布遮蓋單眼相機,以利對焦進行拍照
圖八、工作人員利用拖板車歸還岩心標本
利用平臺式或專業的正負片掃描器,掃描先前所拍攝標本之正、負片或照片。正片掃描器進片量一次為一至四張,掃描解析度為1200dpi、TIFF格式(圖九、圖十)。<[41] 目錄>
圖九、將岩心標本正片置入Microtek正負片掃描器中
圖十、利用掃描軟體,將岩心標本正片掃描至電腦
圖十一、利用校色機與Monaco Proof 專業色彩管理軟體進行顏色校對
圖十二、利用Photoshop影像編輯軟體,對於掃描之影像檔進行修整與檢核
圖十三、利用Photoshop裁切影像,並修改影像像素為3300*2640後存檔
圖十四、將資料燒錄至CD-R中備份
圖十五、儲存資料之媒體,由左至右分別為MO、CD-RW、DVD-RW。
圖十六、將影像檔依需求進行降階轉檔
圖十七、岩心工程資料簡介Word檔
圖十八、岩心工程資料簡介html檔
圖十九、將岩心工程資料匯入資料庫中
圖二十、岩心標本資料Excel檔
圖二十一、批次匯入岩心標本資料至資料庫中
圖二十二、串聯影像、文字、文獻與標本資料庫形成網頁
(二)蘇花高速公路─國道新建工程局委託中華工程顧問司<[51] 目錄>
圖二十三、花蓮豐田理想礦場探勘
參考文獻,可於探勘比對路線後,自行繪製1:10000路線圖、地質圖、等高線地形圖、3D航空照相圖(圖二十四)。<[52] 目錄>
圖二十四、自行繪製之岩心工程路線圖
利用數位相機或單眼相機拍攝岩心工程環境地點(圖二十五)。<[53] 目錄>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
文字撰寫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地質學典藏數位化計畫地質鑽探岩心子計畫 助理 洪誌楀先生
圖片拍攝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內容發展分項計計畫 地質主題小組助理 林慧菁、陳美智
部份圖片提供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地質學典藏數位化計畫地質鑽探岩心子計畫
圖文編輯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 地質主題小組助理 林慧菁
以上數位化工作流程簡介文字,主要參考「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典藏數位化計畫地質鑽探岩心子計畫工作流程調查表」。
致謝
感謝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典藏數位化計畫地質鑽探岩心子計畫主持人 董國安先生、助理洪誌楀先生撥冗指導,以及工作人員陳柏宇、黃弘毅、廖啟岳、黃丞皞協助拍攝,特此致謝。<[54] 目錄>
Article printed from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
URL to article: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98
URLs in this post:
[1] 計畫簡介: #01
[2] 地質鑽探岩心數位化工作流程圖: #02
[3] 數位化工作流程介紹: #03
[4] 一、岩心標本基本資訊之瞭解: #04
[5] 二、: #05
[6] 挑選欲數位化之岩心標本: #05
[7] 三、: #06
[8] 岩心參考文獻、資訊之收集、影印: #06
[9] 四、: #07
[10] 岩心標本借出: #07
[11] 五、: #08
[12] 拍照: #08
[13] 六、岩心標本歸還: #09
[14] 七、掃描正負底片,產生數位檔: #10
[15] 八、影像修整與檢核: #11
[16] 九、: #12
[17] 存檔與轉檔: #12
[18] 十、: #13
[19] 儲存備份: #13
[20] 十一、輸入掃描影像及其Metadata: #14
[21] 至實體層之影像資料庫: #14
[22] 十二、: #15
[23] 岩心工程文字資料數位化: #15
[24] 十三、輸入文字資料、參考文獻及其Metadata至實體層之文字與文獻資料庫: #16
[25] 十四、岩心標本資料數位化: #17
[26] 十五、輸入標本資料及其Metadata至標本資料庫: #18
[27] 十六、串聯影像、文字、文獻與標本資料庫形成網頁: #19
[28] 野外產狀拍攝: #20
[29] 一、地點勘查: #21
[30] 二、岩心工程地點附近路線圖繪製: #22
[31] 三、岩心工程環境地點拍攝: #23
[32] 備註: #24
[33] 目錄: #00
[34] 目錄: #00
[35] 目錄: #00
[36] 目錄: #00
[37] 目錄: #00
[38] 目錄: #00
[39] 目錄: #00
[40] 目錄: #00
[41] 目錄: #00
[42] 目錄: #00
[43] 目錄: #00
[44] 目錄: #00
[45] 目錄: #00
[46] 目錄: #00
[47] 目錄: #00
[48] 目錄: #00
[49] 目錄: #00
[50] 目錄: #00
[51] 目錄: #00
[52] 目錄: #00
[53] 目錄: #00
[54] 目錄: #00
Click here to 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