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x768 1280x800   Decrease font size for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Reset to normal font size for  -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Increase font size for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國立故宮博物院善本古籍數位化工作流程

發表日期: 2008-08-08, 點閱數: 7,386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計畫單位:國立故宮博物院

 

計畫名稱:故宮文物數位典藏之研製—善本古籍典藏子計畫

 

計畫目標

 

1. 已於九十二年度,完成「善本古籍及其附圖」影像檔42,000頁、後設資料目錄檔1,250冊,建置及校正「善本古籍資料庫」查詢系統10,000筆。

 

2. 擬於民國九十三、九十四年持續掃描及校對「善本古籍及其附圖」影像檔、建置及校對「善本古籍及其附圖」後設資料目錄檔、建置及校正「善本古籍資料庫」查詢系統,於該院網站測試並逐步開放上述資料庫系統。

 

3. 擬於民國九十五年完成「善本古籍及其附圖」影像檔的掃描及校對、完成「善本古籍及其附圖」目錄檔的建置及校對、完成「善本古籍資料庫」查詢資料庫的建置及校正,於該院網站開放使用上述資料庫系統。

 

計畫主持人:胡進杉先生

 

計畫背景:

 

該院所藏善本古籍圖書,由宋迄清,約有二十萬冊。其中承繼自清宮舊藏圖書者,有許多珍本秘笈與珍貴之宋元佛經,以及清康熙、乾隆二朝的藏文《甘珠爾經》、《清文全藏經》等。另外,楊守敬於光緒六年(1880年)隨何如璋出使日本,在日本收購大量善本舊籍之觀海堂藏書,亦於民國初年售予政府移交該院。民國七十四年教育部又將北平圖書館館藏精品撥交該院保管。

 

民國七十六年起,院方為維護保存珍貴善本圖籍,提供各界閱覽需求,曾將甘珠爾經、清文全藏經、內府輿圖、宋元珍本、以及原北平圖書館善本古籍等,攝製微片保存。唯囿於當時攝製技術,甚多微片現已呈發黃褪色現象。而現今從科技發展、文獻複製技術來看,「典藏數位化」乃保存文獻與傳遞最具優勢的方法。該院圖書文獻處善本古籍部分,自九十一年度起參與「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九十二年度起正式執行數位化作業,已完成計劃相關的基礎工作。現階段九十三年度的工作重點則在於持續修正相關工作規範並維持系統的穩定性,以使計畫能維持高品質的產出以及運作。同時在將來開放全面性的網際網路利用時,能有助於知識經濟之運用及交流,進而使該院之藏品能發揮最大效益,並藉此兼顧善本古籍的永續保存與實際應用之目標。

 

(more…)

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書畫數位化工作流程簡介

發表日期: 2008-08-08, 點閱數: 8,830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計畫單位:中國文化大學

 

 

計畫名稱:近現代珍貴文物數位典藏系統之研製

 

 

計畫簡介

 

 

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於民國六十年成立,為國內第一所對大眾開放的大學博物館,藏品五萬餘件,其中一萬一千餘件列為珍品收藏,為國內大學中藝術典藏量之冠。典藏品來源主要得自各方捐贈,其中以書畫類最具特色,年代從宋代至今,包括黃庭堅、王陽明、何紹基、曾國藩、沈葆禎、吳昌碩、康有為、溥心畬、黃君璧、張大千、張書旂、趙少昂、李梅樹、林玉山、陳慧坤、馬白水、趙春翔、劉其偉、江兆申、歐豪年等名家作品,極具建置高品質數位典藏系統之價值。該計畫未來將以華岡博物館書畫典藏為基礎,探討近現代藝術之中西繪畫,以及中國書法的發展。

 

(more…)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典藏數位化計畫 無脊椎動物化石子計畫數位化工作流程簡介

發表日期: 2008-08-08, 點閱數: 7,409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計畫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計畫名稱:地質學典藏數位化計畫─無脊椎動物化石子計畫

 

計畫執行年度:九十二~九十四年

 

計畫目標:

 

本計畫共分三年,九十二年先進行軟體動物的資料建檔,預計完成78筆246件典藏標本資料。九十三年執行腔腸、腕足、節肢、棘皮、筆石以及澄江動物群等化石資料庫建立,預計完成70筆250件標本資料之建檔。九十四年執行微體化石(包括有孔蟲、放射蟲、介形蟲、苔蘚蟲)之資料建檔,預計完成150件標本之資料。

 

計畫主持人:王士偉先生

 

計畫協同主持人:單希瑛女士

 

計畫簡介

 

無脊椎動物化石為台灣地區最常見之化石類別,目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蒐藏標本大部分採集自台灣地區之新生代地層,其他來源地區包括中國大陸、印尼、日本、俄羅斯、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以及澳洲等。截至目前為止,本館所蒐藏無脊椎動物實體化石總數逾13,500件,主要包括(1)大型化石:腔腸動物(含現生)、腕足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棘皮動物、筆石動物等,約11,000件。(2)微體化石:有孔蟲、放射蟲、介形蟲、苔蘚動物等,約2,500件。此外,本館尚有60件澄江動物群化石標本,其中包括藻類、海綿動物、曳鰓動物、棘皮動物、腕足動物、節肢動物、頭索動物、生痕,以及數個目前仍然門類不明之動物與藻類標本,雖然標本數有限但在生物早期演化史中佔有重要地位,因此擬一併納入本數位典藏計畫之中。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肩負蒐藏、保存、研究自然物及人類遺物的重大使命,館內地質學組主要蒐藏與地球演進及生物演化有關之標本,綜觀地質學組歷經近二十年的系統性蒐藏,無脊椎動物化石(含微體化石)蒐藏量已有13,500件。為使蒐藏品達至更佳之展示與教育功能,擬挑選具有代表性的無脊椎動物化石,進行數位化,以標本之掃瞄式電子顯微鏡數位實體影像、系統分類,以及標本描述等文字資料為主要呈現方式,部分標本甚至配合透光薄片之顯微照相或相關野外照相等予以輔助說明。期望藉此建立數位資料庫,呈現科博館各門類具有代表性之無脊椎動物化石,並提供業餘古生物愛好者與蒐藏家對相關資料之查詢,並提供各級學校與民間機構團體推廣教學之參考。

(more…)

李石樵美術館數位化工作流程簡介

發表日期: 2008-08-08, 點閱數: 4,936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計畫單位:中國技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

 

計畫名稱:李石樵數位美術館計畫

 

計畫簡介

 

李石樵先生是推動台灣早期美術運動的重要藝術家之一。他以誠懇嚴謹的創作態度及富於思考、哲學批判的個性,建立獨特而精湛的繪畫風格,並且春風化雨、作育英才無數,對台灣藝術界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貢獻與地位。李大師逝世後所遺留下的四百餘件油畫、水彩、素描及相關資料文物均典藏於李石樵美術館,是台灣美術發展史上重要的文化遺產,頗具彙整保存、鑑賞研究與承傳予後代的價值。

 

該計畫自民國九十三年三月,開始對原始畫作進行高品質影像處理,及李石樵先生生平年表、作品資料等之編目與數位化,主要作業項目包括:

 

1. 典藏資料之彙整與分析:對於美術館所典藏之畫作、手稿及相關資料,依年代進行有系統的彙整與分類,並分析李石樵先生創作歷程之發展與特色,解析各件作品所表達的意念。

 

2. 典藏資料數位化:將所彙整之李石樵先生相關典藏品,逐一進行數位化。

 

3. 「後設資料(Metadata)」的建立:使用現行「後設資料」標準(如 Dublin Core、CDWA、EAD、RDF等),建立適用於典藏資料的「後設資料」。

 

希望藉由數位化工作成果的呈現,讓大眾能上網查閱、欣賞台灣畫壇前輩畫家李石樵先生獨特的畫風,以及其對台灣美術與藝術發展的影響與貢獻。並盼藉此推廣藝術教育,推動精緻文化,提升社會精神層面的生活。

 

(more…)

國立臺灣大學臺灣古拓碑數位化工作流程簡介

發表日期: 2008-08-08, 點閱數: 7,810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計畫單位:國立臺灣大學

 

 

計畫名稱: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獻文物典藏數位化計畫之臺灣古拓碑

 

 

計畫簡介

 

一、臺灣大學圖書館典藏拓碑之來由歷史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特藏組典藏之古拓碑大多為台北帝大時期所收集,於臺灣大學接收時,與其他圖書資料等一併接收,輾轉入藏圖書館特藏組。

 

現在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前身即為日據時期的台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學講座。該講座設有專室收藏與人類學、人類文化等相關之物品與書籍,包括臺灣原住民之器物、臺灣史料、日本古籍與手稿原件、日本珍貴古籍與捲軸的複製版、拓碑等。戰後臺北帝國大學為臺灣大學接收後,這批珍藏轉由人類學系(接收之初之名稱為「考古人類學系」)圖書室保管,其中的臺灣史料、日本古籍與手稿原件、日本珍貴古籍與捲軸的複製版、拓碑等,被保存於一專室,稱為「圖錄室」。

 

民國八十六年(1997)年10月,人類學系「圖錄室」的大部分收藏被移存於研究圖書館(簡稱研圖)。民國八十七(1998)年11月,新總圖書館落成啟用,原藏於研圖的該批圖書資料,再次被移藏,成為新總圖書館特藏組的珍藏。該批舊藏資料中的拓碑可分為三部分:臺灣古拓碑、琉球古拓碑、中國古拓碑。該批拓碑於移藏圖書館之前,即已完成裱褙成軸之作業。

 

二、臺灣大學圖書館典藏拓碑之價值

 

臺灣大學圖書館典藏之拓碑為日治時期的日本學者至各地將歷史文化相關的雕刻或銘文加以拓印而得,主要是與臺灣與琉球的歷史古蹟──例如廟宇或古建築內牆壁、樑柱、或窗櫺上的雕刻與碑文、橋樑橋墩上或橋墩旁的碑銘記事、特殊庭園的碑石銘文等。這一些歷史遺蹟有的已不存在,有的廟宇等建築則因為被改建或重新裝潢而移除原有的雕樑畫棟;因此,日治時期所拓印的資料,彌足珍貴。另外,臺灣大學圖書館保存的拓本中,有部分為日據時期學者前往琉球拓回的拓本。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琉球遭受空襲轟炸,許多歷史建築與古蹟,例如寺廟、橋頭碑、建城紀念碑等,均在轟炸中毀損甚至消失。而這些歷史建築上的銘刻文字與藝術圖文,其實是研究歷史文化的極佳資料。目前舊建築與舊遺跡已不存的情況下,學者唯有透過這批古拓碑,才能探究先民歷史之淵源與文化特色,因此,該批文物,可說文化學術價值兼具的文化資產。

 

 

三、臺灣大學圖書館數位化拓碑之緣起

 

臺灣大學圖書館自民國九十年起執行「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之先導計畫「國家典藏數位化計畫」,即將圖書館典藏拓碑亦納入數位化的工作項目,開始規劃如何將大型拓碑資料進行數位化工作;其中至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參考該館對拓碑資料之保存維護性修裱,以及當時的吳政上館長為該計畫解說如何展開原件吊掛以供學者專家逐字逐句判讀,並提供當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已進行初步規劃完成之欄位供參考,對於規劃該館方拓碑資料之數位化,助益極大。

 

民國91年,臺灣大學圖書館參酌90年度從參訪所得到的認識,加上針對館藏實況之必要考量,研擬拓碑影像數位化之製作規範,進行影像部分的數位化工作。全文數位化(文字輸入建檔)與「詮釋資料」(Metadata)欄位的訂定與建檔亦同時展開。但是,Metadata的部分目前僅先建檔臺灣古拓碑的部分。

 

四、關於拓碑數位化之規畫

 

臺灣大學圖書館典藏的拓碑資料,甚具研究價值,然因其尺寸特大,不便展示,因此鮮少人知道,以致據以作學術研究者僅是少數,殊為可惜。因數位化技術之進步,如今已可能將大型資料之影像加以數位化。臺灣大學圖書館因此規劃透過數位化作業,期能將拓碑資料庫置於網路上,提供所有學者檢索利用。

 

拓碑的數位化工程極具挑戰性;為建置具檢索使用之資料庫,需進行的作業包括(一)影像數位化;(二)全文文字數位化;(三)詮釋資料(Metadata)之建置等。影像數位化的部分,由於原件尺寸極大,又必須考量原件保護,因此,並非以一般掃描機器即可達成。臺灣大學圖書館採行的方式是透過拍攝與數位化的技術,將該館藏的拓碑加以數位化。另外,拓碑之文字字體殊異,清晰度亦不等,有些原件的文字又包含難辨的古字、異體字等,對一般讀者而言,解讀全文甚為費力費時。因此,拓碑數位化計畫亦將拓碑全文進行輸入建檔。並且進一步根據原件版式之排版,以方便讀者對照原件閱覽。再者,因為拓碑資料性質特殊,文句多屬文言或古文,而當時建碑或銘刻辭章,大多涉及文化事件或歷史事件;此外如原碑材質等,讀者需經過一番考證,方能對原碑之歷史意義或文化價值,得到充份之認識。為幫助讀者解讀碑文意涵,以增進該批文化資產的學術利用,臺灣大學圖書館特就每一件拓碑資料,進行解讀與考證,然後逐筆建置所謂「詮釋資料」(Metadata)。「詮釋資料」既可幫助讀者瞭解原碑之意義,並可協助圖書館達成將此拓碑館藏之數位化資料,建置為可互動式檢索之資料庫為終極目標。

 

(more…)

國立中央大學台灣現代戲劇暨影音資料庫數位化工作流程

發表日期: 2008-08-08, 點閱數: 5,447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計畫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

 

計畫名稱: 台灣現代戲劇暨影音資料庫數位典藏計畫1986~1996

 

計畫簡介:

 

該計畫以計畫主持人在中央大學架設並建置之「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Electronic Theater Intermix in Taiwan, ETI-TW) 為基礎,從中選擇較早期(1986~1996)之重要作品正式演出影音記錄約45部(原計畫書提43部),再依影音保存情形,選取40部(原計畫提35部),以一年時間完成數位化工程,並以文獻查閱與口述訪視等方式,調查、蒐集、整理、建置相關影音紀錄之詮釋資料(Metadata),配合建置聯合目錄,並載入國家數位化典藏平台,以充實國家數位化典藏,推動相關研究與教學活動。該計畫同時將使用「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網站之基礎架構,載入該計畫數位化典藏內容目錄與基本資料,並對外開放瀏覽查詢相關影音與文字資料。所選取的作品皆經創作者授權,並依與國科會約定,配合總計畫辦公室的「公共資訊系統」,提供典藏層級較低之檔案,開放各界以非商業方式免費使用。

 

「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庫」(Electronic Theater Intermix in Taiwan)是第一個以台灣現代戲劇為專題的非營利性影音資料庫網站,該資料庫的建置主要以各種非經商業授權的正式演出影音紀錄為對象。主要目標在於保存重要文化資產與推廣相關教育與研究。資料庫建置完成後,各界研究者可於資料庫網站上查詢資料,或親至中央大學閱覽完整影音資料。

 

該資料庫是由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周慧玲教授主持成立,周慧玲教授因深感台灣表演藝術資料之缺乏,若再不積極收藏,恐影音資料走入歷史,難窺原貌,遂決意投入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的收集/整理等基礎研究工作,並提供日後其他研究/教育者參考之用以推廣相關領域的研究與教學活動。自2003年8月起,在專業網路工程師的技術支援下,由周慧玲教授帶領中央大學文學院一批熱衷戲劇的研究助理與工讀生,協力投入了「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資料庫」的籌備,在第一期工程中,已蒐集八十年代以降台灣主要中小型現代劇場重要演出的影音資料約一百八十餘筆,並均已完成獲得授權轉檔數位化。其中近七十筆已獲得進一步授權製作一分鐘影像資料,於資料庫網站開站時播放陸續獲得上百筆影像資料的授權,並逐步數位化以為永久典藏之用。2004年11月23日這一批寶貴的影音資料已正式對外開放,並上網啟用。「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庫」網址:http://www.eti-tw.com

 

該計畫選擇1986~1996此次數位化典藏的斷代,是基於此時期的台灣現代戲劇創作開始使用影音紀錄,影音資料因此已較為普及可得,而這段時間也是台灣現代戲劇從小眾發展為大眾、從公議題辯論邁入自我省思的重要時期。再者,這段時間更是各類型與規模劇場組織蓬勃發展的顛峰時刻,彼時摸索出來的形式與路線,甚至影響往後十年的台灣現代劇運發展。

 

(more…)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人類學數位化工作流程

發表日期: 2008-08-08, 點閱數: 4,455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計畫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計畫名稱: 台灣原住民數位典藏計畫

 

計畫簡介:

 

「台灣原住民數位典藏計畫」,主要是以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圖書館以及研究人員所典藏有關台灣原住民之研究資料為基礎,進行各類型資料的數位化與典藏管理,並建置影像、文物、人口、聚落、書目、表格、研究地圖、契約文書、音樂、影音、口述訪談、多媒體出版品、故宮原住民檔案等十三種資料庫及其搜尋機制,以提供研究人員、教育人員以及社會大眾,在研究、教學以及相關資訊交流方面的便利,希望藉此能促進族群間的相互了解與尊重,以及不同文化間的交流與保存。

 

(more…)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史語所藏拓片佛教石刻造像拓本數位化工作流程簡介

發表日期: 2008-08-08, 點閱數: 4,592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計畫單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

 

計畫名稱:珍藏歷史文物數位化典藏子計畫-分支二:拓片與古文書數位典藏計畫之佛教石刻造像拓本

 

計畫簡介

 

「拓片」作為一種保存金石碑刻資料的形式,在「漢字文化圈」中流傳已久,拓片本身由於黑白對比強烈,比原刻更易於辨識所包含的文字與圖像(例如筆畫細密的甲骨文與線條精細的漢代畫像)內容,而且拓本可以不只一件,又易於攜帶,遂成為知識份子傳遞相關知識的一種重要手段。原件在流傳過程中,因為自然因素或人為破壞耗損,許多拓片成為保存某些金石碑刻資料的「孤本」,或比現存原刻保存更多資料的「善本」。就拓片的藝術價值而言,許多拓片的原刻非常優秀,可供作為書帖,加上經過收藏者與過眼者的題跋、用印,使得這些拓片不僅有學術價值,而且更有美學價值。總之,拓片在傳統學術界,是被珍視、寶藏的。歷史語言研究所(以下簡稱史語所)成立以後雖然標榜「新史學」,但是自傅斯年先生就任所長以來,即不遺餘力地收藏拓片,其目的是提供學者更完整的研究資料。目前拓片收藏包括原件等可以歸納為以下七類:金文原拓本;陶文、磚文、璽印、封泥原拓本;史語所發掘及購藏甲骨及甲骨文拓片;佛教石刻造像拓本;漢代竹簡木牘;漢代畫像磚、石拓本;歷代墓誌銘拓本。

 

為了將這批寶貴的資料,能提供給更多人使用,該所同仁一直致力於整理、公布這批材料,更自八十四年度以來即由不同專長的研究人員主持,分門別類地進行數位化的工作,並且在網路上公開資料。由於經費與人力的限制,以及以往電腦科技的侷限,雖然經過長時間的努力,但是目前所能公佈的材料,也僅是本所典藏拓片的一小部份。九十年度開始的「國家數位典藏計畫」開展,使得這些資料的數位典藏工作,得以有系統的進行,但是仍限於金文原拓本的部份。更廣泛的拓片數位典藏工作,則有賴計畫進一步橫向推展。該計畫將以每年度同時進行兩個項目為原則,分為十年兩階段,逐步將此類典藏數位化完成。

 

「拓片」的數位典藏工作,目前有許多國內外典藏單位開始進行規格的探討與典藏標準的制定,並且已經開過數次國際研討會,以整合「Metadata」為目標。目前此項工作進行比較深入的單位包括日本京都大學圖書館、美國加州大學柏克來分校、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國國家圖書館(前北京圖書館)以及史語所等。此項工作的推展,在國際間已經形成既合作又競爭的形勢,從事此項工作的單位中,以史語所與中研院計算中心的合作案開始進行時間最早,在「Metadata」的標準制定方面也領先該主題小組內其他之典藏單位,進而擬定「Metadata」測試版本,於歷次國際性會議中受到重視。「Metadata」的制定與測試是計畫成敗的關鍵,為了奠定以後典藏資料大規模輸入的基礎,並且維持在拓片「Metadata」標準訂定中的國際主導地位,九十一年度「拓片與古文書數位典藏」的工作除了持續原訂進行的金文原拓本的架構整合、內容整理與輸入之外,更邀集所內不同專長的研究人員,以及專家、顧問,分門別類,針對不同的拓片材料進行適於研究者利用的「Metadata」的制定工作。佛教石刻造像拓本工作小組於九十一年度開始進行該所典藏拓片,以及新收集資料的數位化工作,此項工作將持續進行四年。

 

(more…)

台灣手語影像辭典數位化工作流程簡介

發表日期: 2008-08-08, 點閱數: 5,862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計畫單位:國立中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

 

計畫名稱:台灣手語之研究-音韻、構詞、句法與影像辭典

 

計畫簡介

 

該計畫的目標是對台灣手語做一個最完整的描述及分析,包括編纂一部有學術與實用價值的參考語法書,以及製作一部架設在網際網路上的數位影像辭典。計畫執行期間為民國90年8月1日至94年12月31日。

 

該計畫是由戴浩一教授負責統籌、規劃、執行和督導。蔡素娟教授和麥傑教授負責計畫中音韻、構詞與心理語言學實驗的部分,戴浩一教授和張榮興教授負責詞彙與句法的部分,蔡素娟教授負責數位影像辭典的編纂,而電機所陳自強教授則負責數位影像辭典的網站架設。

 

本數位化工作流程主要介紹數位影像辭典之編纂與網站架設相關流程。本數位影像辭典目前約收錄有4500個詞項(包括中文及英文兩個版本),辭典內容會陸續擴增。

 

(more…)

國家圖書館期刊報紙典藏數位化計畫數位化工作流程圖文說明

發表日期: 2008-08-08, 點閱數: 9,602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計畫簡介

 

期刊報紙是一般訊息傳遞、研究發展之成果發表最快速的園地,也是記錄當代人文、社會、科技等活動最重要的媒體,讀者使用量極用高,但保存不易,使用不便,因此極需數位化以改善。

 

此項計畫擬在五年內完成國家圖書館(以下簡稱國圖)館藏臺灣地區發行之期刊約1,000種、臺灣地區發行之報紙約30種之數位化。充實國家圖書館期刊報紙影像資料庫,便利民眾取閱,並得以數位方式永久保存報刊資料,傳之久遠,以備學術文化資產之永久典藏,並期能藉助資訊網路科技之進步,提供使用者方便快捷的文獻傳遞服務,達成無牆圖書館之理想。

 

九十二年度此項計畫將加強報紙掃描工作數量,預計進行國圖館藏200種期刊與6種報紙(含微縮片轉製)掃描,共約116萬頁期刊及報紙之全文影像數位化。工作項目包括期刊典藏影像數位化、報紙典藏數位化、期刊主題分析三項作業。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