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x768 1280x800   Decrease font size for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Reset to normal font size for  -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Increase font size for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台灣創用CC計畫徵軟體工程專才

發表日期: 2009-05-14, 點閱數: 7,830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台灣創用CC計畫徵軟體工程專才
Creative Commons Taiwan Seeking Software Engineers
(more info)

台灣創用CC計畫 (Creative Commons Taiwan) 誠徵全職軟體工程專才一位,全責規劃、建立、與維持計畫所需的資訊系統,並與美國 Creative Commons 技術團隊保持聯繫及合作。您需具備高度的資訊技術能力,熟悉相關的資訊網路標準,善用自由軟體套件與網路服務、並對資訊、法律、文化、社會經濟的互動發展保持高度興趣。

(more…)

「穿越古今 跨足中外」—數位典藏與數位圖書館現況及發展研討會

發表日期: 2009-04-22, 點閱數: 6,032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金門

擁有豐富而精緻的傳統閩南式建築及西式洋樓,

建築工法細緻,保存狀態良好;

而特殊的地理位置也在島上刻畫了獨樹一幟的歷史過往,文化資產相當可觀,

深具永久典藏價值。

此次,金門技術學院圖書館與「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共同合作,

期望能藉由探討數位化與圖書資訊相關議題,

廣數位化概念及運用,促進金門縣產官學三方共同加入,

進而透過網路突破時空限制,達到與世界零時差、零距離的交流互動。

(more…)

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推廣工作坊系列活動 —「2008影音多媒體推廣工作坊」

發表日期: 2008-12-04, 點閱數: 11,688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影像與聲音記錄了一個國家、民族各種層面與狀態,並具重要的文化遺產價值,因此為搶救瀕危的影音資料,各國無不預防性成立電影、影音資料館加以保存。 位於奧地利的Phonogrammarchiv(維也納聲音檔案中心)創立於1899年,隸屬於奧地利科學學院,為全球最早的影音典藏研究單位,收藏各式聲音史料,並於2001年納入更多影像資料,對影音資料的處理方式不僅有深厚基礎且具前瞻性。今年極榮幸能邀請到Phonogrammarchiv的Dr. Dietrich Schüller講述影音典藏相關議題與保存策略,並邀請專業錄音師現場進行錄音教學與經驗分享,精彩可期,不容錯過!

竭誠歡迎數位典藏相關實際執行數位化工作,以及對影音多媒體典藏有興趣之相關單位人員一同參與。全程完成課程者,並可取得由Phonogrammarchiv(維也納聲音檔案中心)核發之國際級研習證書,為您的學習經驗再次拓展國際視野!

 

時間:2008年12月16—17日(週二、三)‭ ‬9:00 ‬‭— ‬17:00
‭ 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大樓 二樓 演講廳R201(校本部圖書館區)

 

指導單位: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主辦單位: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
活動‭‬策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音樂學院 / 民族音樂研究所
協辦單位:國家電影資料館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臺灣音樂中心
教育部人文教育革新中綱計畫之人文數位教學計畫─音樂數位典藏與創作學程

(more…)

佛典數位典藏內容開發之研究與建構數位化工作流程簡介

發表日期: 2008-08-08, 點閱數: 4,455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計畫單位:中華電子佛典協會執行/中華佛學研究所協辦

 

計畫名稱:佛典數位典藏內容開發之研究與建構

 

計畫簡介

 

在1998年之前,經由眾人努力,網路上集結了不少佛教經典,也因此帶動佛典電子檔輸入熱潮。大家的目標主要著重於網路應用,比如將這些電子檔置放於FTP供人免費下傳,或是透過GOPHER、WWW方便使用者瀏覽,最近更在WWW上提供檢索查詢功能。另一發展是將電子檔包裝設計成電子書,使經文呈現更加精緻。所有努力,莫不希望透過網路,使佛典普及,讓更多人同霑法益,並利用電腦拓展佛典的應用範圍及閱讀方式。

 

有計畫之經典輸入始於網路上電子佛典討論版(BudaTech)的朋友草擬了電子版大藏經輸入計畫;後在蕭鎮國先生提供二十五冊CCCII《大正藏》電子稿,並於1997年1月6日在台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台大佛研中心)成立25T小組後,著手進行大規模的藏經電子化作業。台大佛研中心由釋恆清法師籌募所需經費,「北美印順導師基金會」與「中華佛學研究所」全力支持贊助,於1998年2月15日假法鼓山安和分院舉辦籌備會議,並於當日正式成立「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hinese Buddhist Electronic Text Association,簡稱CBETA)。1998年9月30日,CBETA更與日本「大藏出版株式會社」正式簽約,授權使用《大正新脩大藏經》,並同意其發行電子版之網路版與光碟版,使CBETA得以學術界通行的《大正新脩大藏經》為底本,完成第一冊到第五十五冊,以及第八十五冊之佛經電子化作業。

 

CBETA下分六組:研發組、網資組、輸校組、標記組、缺字組、財務組。研發組負責數位化過程之研究開發及製訂標記規範;網資組負責網站維護、開發讀經器、撰寫作業工具軟體;輸校組、標記組、缺字組處理所有「文字」與「標記」相關業務;財務組則管理協會之財務運作。

 

協會宗旨為:一、收集所有漢文佛典,以「佛典集成」為目標;二、研發佛典電子化技術,提昇佛典交流與應用;三、利用電子媒體之特性,以利佛典保存與流通;四、期望讓任何想要閱藏的人都有機會如願以償。

 

(more…)

國立歷史博物館西畫數位化工作流程簡介

發表日期: 2008-08-08, 點閱數: 7,524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計畫單位:國立歷史博物館

 

計畫名稱:國家歷史文物數位典藏計畫

 

計畫主旨與目標:

 

  1. 發展館藏文物數位化後設資料及相關系統。
  2. 規劃文物數位化影像拍攝、圖檔儲存及管理系統,並制定這項工作流程規範。
  3. 各數位化機構資源合作分享。

 

計畫簡介

 

民國八十八年七月行政院第九次「電子、通訊、資訊策略會議」通過「國家典藏數位化計畫」,並將此案交由國科會負責協調執行。於九十年一月一日正式展開,以專案方式進行,並由設在中央研究院的「計畫辦公室」,負責溝通協調各參與機構間的合作,計畫發展目標是將國內重要文物典藏機構之文物加以數位化。九十年一月,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更決定推出「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九十一年度起則成為國家型計畫。國立歷史博物館即為參與的機構計畫之一。

 

國立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史博館)建立於民國四十四年,建館之初,館內收藏以中原文物為主,地方文物為輔,早期收藏主要來自接收原河南博物館與戰後日本歸還文物,其後也含括政府撥交的文物以及民間收藏家的捐贈,在歷經時空變遷的作用下,目前該館藏品數量已多達五萬多件,該館就藏品分類上而言,共計十九類,其中包含了青銅器、書畫、陶瓷器、版畫、錢幣等文物。將藉由「國家歷史文物數位典藏計畫」逐年的目標來推動完成數位化,並透過網路無遠弗屆的功能,分享部分資源。

 

史博館歷史文物數位典藏計畫目前主要進行器物、書畫類文物,書畫組首先展開的為版畫類的數位化,目前已具相當成果,其後陸續推動國畫、法書類等項目,九十三年度則進行西畫類數位化。

  

(more…)

現代漢語平衡語料庫數位化工作流程簡介

發表日期: 2008-08-08, 點閱數: 5,426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計畫單位: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計畫名稱:語言典藏計畫

 

計畫簡介

 

語料庫為本(corpus-based )的研究是近年來語言學及計算語言研究的一個重要發展〔Svartvik 1992, Church and Mercer 1993, 陳克健 1994, 黃居仁 1995 〕,其影響更遠及文學及社會學的計算研究。在語言研究的前提下,語料庫為理論語言學或自然語言處理研究所擔負的功能是在無窮衍生的語言事實中抽出一個具代表性的樣本來。這個樣本不能太大,否則易失去了抽樣的意義與優點;又不能太小,否則無法提供足夠的訊息,也無法提供大量素材進行統計研究或作為測試語料。因此語料庫構建的第一個大問題是如何在有限的語料中代表複雜的當代語言全貌。

 

「中央研究院現代漢語平衡語料庫」簡稱「研究院平衡語料庫」(Sinica Corpus ),是世界上第一個有完整詞類標記的漢語平衡語料庫。由於加詞類標記的漢語語料庫是史無前例的嚐試,這個語料庫是由中央研究院資訊所、語言所共同指導的詞庫小組完成的。該小組由陳克健(資訊所)、黃居仁 (語言所) 兩位研究員主持,自1990年前後便開始致力於中文語料庫的收集(Huang & Chen 1992),至1994年止已收集有近二千萬字之現代漢語語料及超過五百萬字之古代漢語語料(Huang 1994)。由於有了處理中文語料庫的經驗,及大量處理電子詞庫中詞條的經驗(陳克健等1991, Chen 1994),中央研究院詞知識庫小組覺得有足夠的實質與人力條件來進行耗時費力的漢語平衡語料庫建構。

 

因此,在1994年分別得到了中央研究院「中文資訊」跨所研究群之專案計畫及國科會計畫補助,乃開始著手進行現代漢語平衡語料庫的建構。為兼顧理想與實用性,初步目標定為兩百萬詞,為傳統小規模平衡語料庫之兩倍,1996年經計算中心設計規劃完成 WWW版,開放供各界使用,1997年開放的研究院語料庫3.0版已達到五百萬目詞的預計規模。2001年國家型數位典藏科技計畫展開,詞庫小組認為應持續收集近年之語料,使語料樣本能完整呈現二十世紀臺灣使用漢語的全貌,因此以新五百萬詞為目標進行知識典藏工作,目前介面已升級至4.0版,提供更完整的語料條件檢索功能。

 

(more…)

真理大學人類學馬偕日記數位化工作流程

發表日期: 2008-08-08, 點閱數: 2,848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計畫單位:真理大學

 

計畫名稱:馬偕與牛津學堂

 

計畫簡介

 

本計畫主要是在做一歷史的傳承,使珍藏文物、史料,躍於媒體化、數位化,將資源與大眾做一分享。並提供學術研究的開放園地,其典藏重要史料有-「馬偕日記有三十份」(約一萬多筆資料,本計畫內容提供了英文電子版和內容重要記事漢譯版)、「馬偕與國外、友人往來之書信」(約有八百多份,目前已於九十二年一月底時,與加拿大約克大學商談馬偕史料資源數位化的國際資訊交換與合作事宜,未來此書信將在數位化之後,回歸牛津學堂收藏)、「馬偕求學階段的筆記」、「馬偕自己在台灣生活時所作的地質、礦石、植物研究筆記」、「馬偕記錄的平埔及福佬用語」、「對平埔的相關觀察紀錄」等,以及真理大學校史館內所珍藏達「約四百多幅與馬偕行腳事蹟相關相片」,是以集結了馬偕的生平、工作內容等,並還有「數十多項相關文物」,及達「數百本的珍貴史料參考文書」的目錄檔案之提供,以現有的資料整合、編號歸檔。

 

在數位典藏計畫第一年(九十一年度)中主要將建立資料庫有五大類,供現有史料、重要文物、珍貴相片等收藏,做一基礎的數位化保存;在第二年(九十二年度)將馬偕日記與其他重要史料一一解構分析,並同步在中研院計算中心Metadata小組全力支援下,欲規劃更完善的後設資料庫,將文書、文物、相片及馬偕在北台灣宣教建立了六十間教會的足跡資料(地圖),建立觀念性的網絡連結,打破單一資料庫的檢索使用之不足,於一年內建立內容分析及後設資料庫的建立之後,於計畫第三年(九十三年度)借助與結合中研院計算中心GIS小組的WebGIS技術,將史料、文物、相片做時空結合的呈現,將計畫典藏品達到完整呈現與實際應用的結合,更可使馬偕文化得以永續的傳承於世人。 

 

(more…)

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書畫數位化工作流程簡介

發表日期: 2008-08-08, 點閱數: 8,851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計畫單位:中國文化大學

 

 

計畫名稱:近現代珍貴文物數位典藏系統之研製

 

 

計畫簡介

 

 

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於民國六十年成立,為國內第一所對大眾開放的大學博物館,藏品五萬餘件,其中一萬一千餘件列為珍品收藏,為國內大學中藝術典藏量之冠。典藏品來源主要得自各方捐贈,其中以書畫類最具特色,年代從宋代至今,包括黃庭堅、王陽明、何紹基、曾國藩、沈葆禎、吳昌碩、康有為、溥心畬、黃君璧、張大千、張書旂、趙少昂、李梅樹、林玉山、陳慧坤、馬白水、趙春翔、劉其偉、江兆申、歐豪年等名家作品,極具建置高品質數位典藏系統之價值。該計畫未來將以華岡博物館書畫典藏為基礎,探討近現代藝術之中西繪畫,以及中國書法的發展。

 

(more…)

李石樵美術館數位化工作流程簡介

發表日期: 2008-08-08, 點閱數: 4,954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計畫單位:中國技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

 

計畫名稱:李石樵數位美術館計畫

 

計畫簡介

 

李石樵先生是推動台灣早期美術運動的重要藝術家之一。他以誠懇嚴謹的創作態度及富於思考、哲學批判的個性,建立獨特而精湛的繪畫風格,並且春風化雨、作育英才無數,對台灣藝術界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貢獻與地位。李大師逝世後所遺留下的四百餘件油畫、水彩、素描及相關資料文物均典藏於李石樵美術館,是台灣美術發展史上重要的文化遺產,頗具彙整保存、鑑賞研究與承傳予後代的價值。

 

該計畫自民國九十三年三月,開始對原始畫作進行高品質影像處理,及李石樵先生生平年表、作品資料等之編目與數位化,主要作業項目包括:

 

1. 典藏資料之彙整與分析:對於美術館所典藏之畫作、手稿及相關資料,依年代進行有系統的彙整與分類,並分析李石樵先生創作歷程之發展與特色,解析各件作品所表達的意念。

 

2. 典藏資料數位化:將所彙整之李石樵先生相關典藏品,逐一進行數位化。

 

3. 「後設資料(Metadata)」的建立:使用現行「後設資料」標準(如 Dublin Core、CDWA、EAD、RDF等),建立適用於典藏資料的「後設資料」。

 

希望藉由數位化工作成果的呈現,讓大眾能上網查閱、欣賞台灣畫壇前輩畫家李石樵先生獨特的畫風,以及其對台灣美術與藝術發展的影響與貢獻。並盼藉此推廣藝術教育,推動精緻文化,提升社會精神層面的生活。

 

(more…)

國立中央大學台灣現代戲劇暨影音資料庫數位化工作流程

發表日期: 2008-08-08, 點閱數: 5,460 ,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計畫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

 

計畫名稱: 台灣現代戲劇暨影音資料庫數位典藏計畫1986~1996

 

計畫簡介:

 

該計畫以計畫主持人在中央大學架設並建置之「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Electronic Theater Intermix in Taiwan, ETI-TW) 為基礎,從中選擇較早期(1986~1996)之重要作品正式演出影音記錄約45部(原計畫書提43部),再依影音保存情形,選取40部(原計畫提35部),以一年時間完成數位化工程,並以文獻查閱與口述訪視等方式,調查、蒐集、整理、建置相關影音紀錄之詮釋資料(Metadata),配合建置聯合目錄,並載入國家數位化典藏平台,以充實國家數位化典藏,推動相關研究與教學活動。該計畫同時將使用「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網站之基礎架構,載入該計畫數位化典藏內容目錄與基本資料,並對外開放瀏覽查詢相關影音與文字資料。所選取的作品皆經創作者授權,並依與國科會約定,配合總計畫辦公室的「公共資訊系統」,提供典藏層級較低之檔案,開放各界以非商業方式免費使用。

 

「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庫」(Electronic Theater Intermix in Taiwan)是第一個以台灣現代戲劇為專題的非營利性影音資料庫網站,該資料庫的建置主要以各種非經商業授權的正式演出影音紀錄為對象。主要目標在於保存重要文化資產與推廣相關教育與研究。資料庫建置完成後,各界研究者可於資料庫網站上查詢資料,或親至中央大學閱覽完整影音資料。

 

該資料庫是由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周慧玲教授主持成立,周慧玲教授因深感台灣表演藝術資料之缺乏,若再不積極收藏,恐影音資料走入歷史,難窺原貌,遂決意投入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的收集/整理等基礎研究工作,並提供日後其他研究/教育者參考之用以推廣相關領域的研究與教學活動。自2003年8月起,在專業網路工程師的技術支援下,由周慧玲教授帶領中央大學文學院一批熱衷戲劇的研究助理與工讀生,協力投入了「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資料庫」的籌備,在第一期工程中,已蒐集八十年代以降台灣主要中小型現代劇場重要演出的影音資料約一百八十餘筆,並均已完成獲得授權轉檔數位化。其中近七十筆已獲得進一步授權製作一分鐘影像資料,於資料庫網站開站時播放陸續獲得上百筆影像資料的授權,並逐步數位化以為永久典藏之用。2004年11月23日這一批寶貴的影音資料已正式對外開放,並上網啟用。「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庫」網址:http://www.eti-tw.com

 

該計畫選擇1986~1996此次數位化典藏的斷代,是基於此時期的台灣現代戲劇創作開始使用影音紀錄,影音資料因此已較為普及可得,而這段時間也是台灣現代戲劇從小眾發展為大眾、從公議題辯論邁入自我省思的重要時期。再者,這段時間更是各類型與規模劇場組織蓬勃發展的顛峰時刻,彼時摸索出來的形式與路線,甚至影響往後十年的台灣現代劇運發展。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