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 -

Posted By 徐 千禾 On 八月 8, 2008 @ 9:05 am In 數位化書籍 | No Comments


 

計畫單位: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計畫名稱: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典藏文物數位化計畫

 

分項計畫名稱:臺灣原住民各族藏品資料整理研究與數位化

 

 

計畫簡介

 

臺灣大學標本陳列室典藏豐富而珍貴的民族學與考古學標本,為該系教學及研究之特色,並肩負保存地方文化資產的使命。標本陳列室除供教學研究之用,並適度對外開放參觀。近年來陸續開設博物館學相關課程,希望藉此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並拓展人類學專業知識。

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標本收藏始於1928年「土俗人種學講座」創設時期。陳列室歷經草創、茁壯、戰爭破壞、戰後復原等變遷,所藏標本均為前身「講座」和本系最重要的資產。目前民族學標本約有三千多件,包括臺灣各地區原住民的傳統

器物和衣飾,如家屋樑、木柱、雕像、佩刀、木盤、碗、煙斗、珠衣、皮帽、刺繡、祭壺與獵首用具等;另有少數海南島、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的民族學標本

 

  目      錄 

[1] 計畫簡介

[2] 工作流程圖

[3] 一、清冊檢閱

[4] 二、調件

[5] 三、清點、整理標本

[6] 四、蒐集相關文獻資料

[7] 五、拍攝標本

[8] 六、轉換圖檔規格

[9] 七、修改典藏級圖檔

[10] 八、圖檔降階、轉檔

[11] 九、備份圖檔

[12] 十、檢查備份資料

[13] 十一、田野調查

[14] 十二、還件

[15] 十三、目錄檔著錄

[16] 十四、著錄與修改文字資料

[17] 十五、資料匯入查詢系統

[18] 十六、定期備份資料庫

[19] 十七、資料庫網路開放利用

 

計畫內容與目標:

92年度的工作進度為四個族群的影像標本和資料整理研究與數位化:

(一)泰雅族文物標本整理研究與數位化:包括1930年代「帝大土俗人種學研究室」至1960年代台大考古人類學系採集之文物,包括台北、新竹、苗栗地區各社約200件;

(二)泰雅族(泰雅亞群與賽德克亞群)影像收藏整理研究與數位化:包括1930年代「帝大土俗人種學研究室」至1960年代台大考古人類學系民族學田野照片約395張;

(三)鄒族文物標本整理研究與數位化:包括1930年代「帝大土俗人種學研究室」至1960年代台大考古人類學系採文物134件;

(四)鄒族影像收藏整理研究與數位化:包括1930年代「帝大土俗人種學研究室」至1960年代台大考古人類學系民族田野照片約108張。

 

主要數位化工作包括:

1.文物標本清點、提件維護、拍攝影像、數位處理、資料解讀、分析辨識、上架歸位與補充田野調查等工作。

2.影像紀錄和相關資料彙整:包括拍攝者、拍攝時間、地點、聚落與影像主題說明等原始紀錄和相關文獻資料的整合。

3.影像內容與歷史文化脈絡解讀研究:逐件進行個別藏品的辨識、分析、和補充田野調查等工作。

4.數位電腦資料庫的建立:包括資料系統的規劃設計、文字資料輸入、影像掃描等。 

 

物質標本典藏數位化工作流程

 
 

 


[20] <目 錄>

 

物質標本典藏數位化工作流程說明:

一、清冊檢閱

核對標本紀錄、統計數量以便估計總工作量與規劃工作進度。將當年度欲數位化之物品先一次清點完畢,由於部分藏品在早期台北帝國大學交接給臺灣大學時就已遺失,雖然曾記載於原始清冊,但實際上標本並不存在,故在每年欲數位化前,仔細清點族群文字紀錄與實體標本,做更詳實的記錄。

圖一、標本清冊

圖二、標本整理記錄單


[21] <目 錄>

 

二、調件

自庫房或展覽室提領標本原件,並置於標本暫存室,準備拍攝。調件工作需由瞭解藏品管理、分類與保存工作之博物館或人類學相關背景的人員負責。標本數量龐大,提取所需之標本並且比對編號較為耗時,調件人員1至2名。

 

圖三、工作人員調件中(示範者:郭欣諭)


[22] <目 錄>

 

三、清點、整理標本

統計標本提領總數量,並且將標本原件稍加整理。清點部分是指標本的細部清點,例如原住民項鍊珠子,或是服飾配件的清點。整理的部分,則是修整部分的損壞標本,例如修補整理部分有破損或是色彩已斑駁的陶器。

 

圖四、清點、整理標本,準備標本拍攝(示範者:郭欣諭)


[23] <目 錄>

 

四、蒐集相關文獻資料

標本清點完畢,由受過人類學相關基礎訓練,具有原住民文化基本知識的研究生蒐集標本相關研究文獻、地方史料等資料,蒐集時間依資料量多寡而有所不同。

 

圖五、蒐集標本相關文獻資料(示範者:郭欣諭)


[24] <目 錄>

 

拍攝標本

標本拍攝需準備尺標、標本編號卡、色標和灰階卡。拍攝人員1至2名,需具有攝影技術、藏品展示知識之博物館或人類學相關背景人員,依照博物館對於藏品的展現方式拍攝標本。

圖六、打燈並拍攝標本(示範者:郭欣諭)


[25] <目 錄>

 

六、轉換圖檔規格

拍攝完畢,逐張檢閱標本照,影像必須清晰、色調正確,否則重新拍攝。然後,將數位影像批次轉換成典藏級圖檔。原始規格:72 dpi、RGB全彩,原始檔案尺寸2560*1920 pixels。典藏級圖檔:600dpi、RGB全彩,尺寸2560*1920pixels。由於圖檔過大,因此僅能轉換12張圖檔。


圖七、轉換標本照的圖檔規格


[26] <目 錄>

 

七、修改典藏級圖檔
圖檔轉換後,逐張檢查典藏級圖檔之方向、清析度、色彩、亮度與對比等屬性,以最接近原件為原則,必要時於Photoshop 6.0中做修改。

 


圖八、典藏級圖檔修改之電腦畫面 


[27] <目 錄>

 

八、圖檔降階、轉檔

將典藏級圖檔規格降階、轉檔成電子商務級與公共資訊級。電子商務級圖檔:72dpi、RGB全彩、最窄邊600 pixels。公共資訊級圖檔:72dpi、RGB全彩、最窄邊100 pixels。由於數位相機的解析度只有72dpi,因此必須使用影像軟體修改規格之後,才能進行降階與轉檔的工作。

圖九、典藏級圖檔轉檔成電子商務級圖檔

 

圖十、典藏級圖檔轉檔成公共資訊級圖檔

 

圖十一、典藏級圖檔規格轉換


[28] <目 錄>

 

九、備份圖檔

一個族群的標本全部拍攝、修改與檢查之後,備份檔案至外接式硬碟,並且燒製典藏級圖檔光碟。平均30張圖檔燒製成一片光碟儲存,並且製作光碟封面。

圖十二、將圖檔燒錄光碟備份

 

[29] <目 錄>

 

十、 檢查備份資料

開啟已燒製完成光碟中的檔案,確認已經備份的檔案為完整、可使用的資料。


圖十三、逐一檢查光碟檔案(示範者:郭欣諭)


[30] <目 錄>

 

十一、田野調查

至田野地調查標本內容、相關背景、物質文化、現行政區等資料。由於田野調查需深入在地,調查者需與在地居民進行訪談,並取得相關照片或訊息。


[31] <目 錄>

 

十二、還件

依台大人類學系標本使用規定辦理,將拍攝完標本原件歸還庫房。

圖十四、拍攝完畢標本返還庫房(示範者:郭欣諭)


[32] <目 錄>

 

十三、目錄檔著錄


將以數位化之圖檔建製目錄檔,著錄欄位包含族名、影像內容、備份日期等,以便查閱及核對。目錄檔的著錄有助於日後查詢所需典藏級圖檔的光碟片編號,以及圖檔的管理與使用。

圖十五、目錄檔著錄畫面


[33] <目 錄>

 

十四、著錄與修改文字資料 

針對Metadata欄位進行文字資料的著錄與修改。透過所蒐集、整理之相關文獻與田野資料加上研究者與調查者的人類學專業學識,進行照片的內容描述與詮釋。


圖十六、文字資料著錄與修改

 


[34] <目 錄>

 

十五、資料匯入查詢系統


將已經修改好之圖檔與文字資料匯入資料庫;再次檢查文字與圖檔的對應並修改錯誤。

圖十七、圖檔資料匯入資料庫中

 


[35] <目 錄>

 

十六、定期備份資料庫

每隔一至二個月,視工作量而定,備份資料庫與查詢系統。將資料備份燒製成光碟與磁帶備份,並且於外接式硬碟暫存一份。

圖十八、將資料庫資料燒錄成光碟備份


[36] <目 錄>

 

十七、資料庫網路開放利用

資料庫將依使用者之權限等級開放資料庫內容以,供檢索查詢,此資料庫管理系統也同為台大人類學系標本管理系統,資料庫權限管理則依該系討論之權限規範與使用者之等級授權開放,預計94年初開放部份,以優先開放出版過的資料為主。

圖十九、標本資料庫多筆資料瀏覽畫面

圖二十、標本資料庫單筆畫面

 
※製作單位:臺灣大學典藏數位計畫

子計畫五 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典藏文物數位化計畫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

 

※文字撰寫:臺灣大學典藏數位計畫

子計畫五 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典藏文物數位化計畫

計畫助理 郭欣諭、黃維君、幹事 侯素蘭等工作人員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

人類學主題小組助理 陳美智

 

※圖文編輯: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

人類學主題小組助理 陳美智

 

※圖片拍攝: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

人類學主題小組助理 陳美智、劉華珍

 

致謝:

感謝「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典藏文物數位化計畫」主持人

謝繼昌 教授與侯素蘭、郭欣諭、黃維君等相關工作人員的悉心指導。


[37] <目 錄>


Article printed from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

URL to article: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1086

URLs in this post:
[1] 計畫簡介: #1
[2] 工作流程圖: #2
[3] 一、清冊檢閱: #3
[4] 二、調件: #4
[5] 三、清點、整理標本: #5
[6] 四、蒐集相關文獻資料: #6
[7] 五、拍攝標本: #7
[8] 六、轉換圖檔規格: #8
[9] 七、修改典藏級圖檔: #8
[10] 八、圖檔降階、轉檔: #10
[11] 九、備份圖檔: #11
[12] 十、檢查備份資料: #12
[13] 十一、田野調查: #13
[14] 十二、還件: #14
[15] 十三、目錄檔著錄: #15
[16] 十四、著錄與修改文字資料: #16
[17] 十五、資料匯入查詢系統: #17
[18] 十六、定期備份資料庫: #18
[19] 十七、資料庫網路開放利用: #19
[20] <目 錄>: #cat
[21] <目 錄>: #cat
[22] <目 錄>: #cat
[23] <目 錄>: #cat
[24] <目 錄>: #cat
[25] <目 錄>: #cat
[26] <目 錄>: #cat
[27] <目 錄>: #cat
[28] <目 錄>: #cat
[29] <目 錄>: #cat
[30] <目 錄>: #cat
[31] <目 錄>: #cat
[32] <目 錄>: #cat
[33] <目 錄>: #cat
[34] <目 錄>: #cat
[35] <目 錄>: #cat
[36] <目 錄>: #cat
[37] <目 錄>: #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