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x768 1280x800   Decrease font size for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Reset to normal font size for  -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Increase font size for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維管束植物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

Tags: , , , , , , , , 發表: 2010-09-08, 點閱: 45,684 , 加入收藏櫃 , 列印 列印 , 轉寄 轉寄

想加入的書籤: HemiDemi MyShare Baidu Google Bookmarks Yahoo! My Web Del.icio.us Digg technorati furl 加入此網頁到:YouPush . . 推到twitter 推到plurk 推到FACEBOOK

 

壹、引言

 

一、 研究背景

 

台灣擁有極為豐富的植物類典藏品,而植物的調查工作至今可考者,最早可追溯至1854年英人Robert Fortune的採集記錄;例如其在淡水所採的蓪草(Tetrapanax Papyriferus)及台灣百合(Lilium Formosanum)標本即為台灣最早正式發現的物種記錄。台灣的植物調查史已歷一百五十餘年,經歷了幾個調查時期,可說是台灣各類生物資源調查中起步最早者,其中又以日據時期(1895-1945)所做的調查工作最盛;但早期的標本大部分均送日、歐、美各國蒐藏,直到由金平亮三接掌台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林業部期間(1917-1930),台灣植物的研究中心才逐漸轉移至台北。

 

1928年4月台北帝國大學成立,植物調查工作轉交由工藤祐舜主持的植物分類生態學室繼續進行,同時於1929年建立了臘葉標本館(即今台灣大學植物系標本館),進行全面大量採集與研究。光復之後,初期乃因經濟蕭條,學術界曾經青黃不接,爾後所幸研究學者仍致力於研究工作,此時亦培養出大批的中生代植物分類學者,有計畫地著手調查工作,具體的研究成果漸漸呈現。藉由前人的努力與貢獻,讓台灣豐富的植物資源紀錄一一化為一本本珍貴的台灣植物文獻;而植物標本的製作與蒐藏亦對台灣植物史保留了最好的珍藏資源。[1]

 

植物研究的工作不斷進行,珍貴的植物標本日積月累,龐大的典藏數量,是前人的心血,也是後人從事學術研究的重要參考資源;然而近年來台灣人口成長,對自然環境的超限利用,自然生態環境相對也遭受到極大的破壞,許多物種已經瀕臨滅絕的危機。另一方面,植物標本因研究被多次的取用,以至於本質脆弱的標本經反覆使用終將耗損;如能妥善保存植物標本,規劃適當的蒐藏環境亦是重要的一環。為有效掌握植物資源之類別、特性、分佈地點、數量,以作為保育經營及永續利用之依據,典藏標本資料之數位化,乃是目前達成妥善保存標本之目標的有效途徑。期望能將重要的文化資產及典藏品數位化以永久保存,建立一套詳細完整的資料庫,並以數位傳送的方式提供廣泛而深遠的利用,達到國家資源整合、促進學術交流並與國際接軌。

 

為推動數位化相關工作,「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以下簡稱數位典藏計畫)於91年成立,此計畫的首要目標即是將國家重要的文物典藏進行數位化,建立國家數位典藏資料庫,進而促進我國人文與社會、產業與經濟的發展。到目前為止,各式物件之數位化流程已趨近完整,而計畫成果亦漸漸顯現。所建置的資料筆數亦大幅度增加,甚至已開放大眾上網查詢資料。

 

有鑒於數位典藏計畫已執行了數年,國內各機構典藏品非常豐富,但數位化的經驗不足且各單位做法不一的問題,無助於數位化工作的長期推行。針對此問題,數位典藏計畫第一分項之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項下成立了六大主題小組,各主題小組亦由數個同性質之主題工作組所組成。[2]主題小組之目的在透過主題裡各機構單位針對同性質之物件,定期召開會議討論,溝通數位化工作程序,擬定相關規範,作為經驗交流的一個平台;惟因各典藏單位計畫資源及設備不盡相同,導致數位化工作之差異性甚大,為了整合數位化工作流程並結合各典藏計畫之經驗,故著手撰寫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叢書,希望作為數位化工作之參考指標。工作流程指南除作為執行機構新進人員之作業手冊,亦同時提供未來加入數典計畫之機構單位參考;另一方面,也藉此鼓勵更多單位能投入數位典藏行列,培育數位典藏專業人才。

 

二、現況分析

 

環顧台灣地區位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在熱帶與亞熱帶交界之處,地形複雜,氣候多變化,造成了複雜而特殊的植群成份。全島面積雖小,卻因多樣化的生態環境,孕育出豐富的生物資源,加上單位面積物種歧異度之高,是其他大部份國家或地區無法比擬的,堪稱是地球上重要的生物資源庫。根據「台灣植物誌」(Huang et al., 2003)所列,台灣之維管束植物4,339種(含420種以下皆為變種、亞種等),被視為地球上頗為珍貴的一個寶庫(包含蕨類、裸子植物、雙子葉植物及單子葉植物)。

 

歷年來參與植物主題工作組之成員,有六個執行單位,共計十個計畫,在此先將各單位之典藏狀況一一分析:

 

﹝一﹞

單位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

計畫名稱

台灣本土植物數位典藏計畫﹝91年 ~ ﹞

計畫網址

http://taiwanflora.sinica.edu.tw/

簡介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典藏豐富的台灣本土植物資料、文獻、珍貴標本、野生植物及棲地影像,可供學術研究、生態保育、環境影響評估、相關產業開發等之參考。本計畫擬將台灣本土植物標本採集記錄、標本影像、植物生態照及植物分類相關文獻等加以數位化,建置一套兼具文字與影像的台灣植物資源查詢系統,提供各界人士使用,以期使此項資源受到更有效的運用,發揮更大功能。同時並配合網際網路空間資訊系統(WebGIS)的技術研發,整合標本採集地之經緯度數據,可依使用者需求自行製作「台灣植物分布圖」,與標本資料庫內容結合,並顯示植物物種在台灣的分布狀況,將地理分布與標本資料、物種文獻與植物影像整合為「台灣本土植物資料庫」。

﹝二﹞

單位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計畫名稱

台灣野生植物標本暨生態影像之數位典藏﹝97年,已結案﹞

台灣野生物生態影像暨植物標本之數位典藏﹝98年 ~ ﹞

計畫網址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

簡介

台灣野生植物標本暨生態影像之數位典藏: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於民國81年7月成立,鑑於植物資源基本資料乃學術研究與保育業務執行參考之依據,迄今已陸續完成全台各縣市及離島地區之生物資源調查,除記錄發現之植物清單外,並採集製作植物標本,現本中心標本館已累積23,395 份標本(不含副份標本),分屬224 科3,064 種(約占全台原生植物的3/4),另拍攝生態照片數萬張,為方便民眾及相關研究人員查閱,擬將存放之植物標本、生態照片及相關資訊數位化,並上傳至台灣野生植物資料庫網頁,提供社會大眾參考。標本館標本數位化後有利於標本之保存,減少標本之損耗,並可減少研究人員來回奔波於各標本館,亦有利於社會教育及生態保育。

台灣野生物生態影像暨植物標本之數位典藏:
本計畫預定將中心標本館內之植物臘葉標本及中心同仁於野外拍攝之維管束植物正片數位化,以及野生動物、苔蘚植物、顯微細胞等各類正片及特生中心早期拍攝之生態影帶(Betacam)數位化,建立其相關資訊並上傳至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網(TaiBif)及聯合目錄,而植物部分除上傳至上述資料庫外,另將再上傳至台灣野生植物資料庫(http://plant.tesri.gov.tw/plant/)網頁中,以方便民眾及研究人員查閱,提供生態保育及環境教育之用。

﹝三﹞

單位

林業試驗所

計畫名稱

植物標本館典藏數位化計畫﹝96年,已結案﹞

台北植物園植株數位化計畫﹝94 ~ 96年,已結案﹞

計畫網址

http://tpbg.tfri.gov.tw/

http://taif.tfri.gov.tw/

簡介

植物標本館典藏數位化計畫:

林業試驗所植物標本館自1904年成立迄今,館藏標本量已逾27萬份,種類涵蓋台灣維管束植物90%以上,其中還包括了植物學名發表引證之模式標本1,700餘份,以及蒐集自東南亞、日本及太平洋諸島的標本。館藏標本長期提供國內外學者作為學術研究之基礎資料來源。除了一般館藏標本之外,本館典藏模式標本也陸續完成了影像數位化、後設資料建檔,及其發表原始文獻的後設資料建檔和數位化影像掃描。此外,於96年度本館完成了543張館藏古老玻璃底片之影像數位化及其後設資料之建檔。本館網站更提供資訊查詢網頁,提供其他學術單位及研究人員更便捷之網際網路遠距查詢,冀使數位資源能被更廣泛地運用,並減少標本借閱運輸所產生的損害風險。未來更期藉由資料管理技術及高速網路通訊,嘗試與其它標本館合作進行多方面之資訊整合分析。

台北植物園植株數位化計畫:

台北植物園之建立溯至1896 年,初為日本佔據台灣時所闢建之苗圃,1912年,苗圃正式改名為植物園,除繼續原有工作外,植物園植物園亦派員前往歐、美、澳、非洲及東南亞一帶,多方面收集樹種,運回培育,對於學術及自然科學之教育貢獻殊鉅。光復後,林業試驗所銳意經營,重行整理園區,積極引種栽植,至今搜羅之植物多達2,000 餘種,成為分類研究、生物教學等之最佳場所。本計畫擬於三年內分年完成蒐集資料之數位化並納入網站,以利學術研究、專業教學及通俗教育之用,預定建置之數位化資料庫內容及範圍包括植株影像蒐集來源及栽植資料庫等。

﹝四﹞

單位

國立台灣大學

計畫名稱

植物標本與歷史文獻典藏數位化計畫[3] ﹝91年 ~ ﹞

計畫網址

http://tai2.ntu.edu.tw/

簡介

國立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TAI)自1929年成立迄今,所累積的標本量已達二十六萬份以上,這些標本涵蓋台灣維管束植物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之種類。其中包含模式標本一千份、日治時代所採集的本省固有植物且深具研究價值的老標本六萬餘份,因此七十餘年來成為國內外研究台灣及東南亞植物的重鎮。以這些標本為研究材料而發表之各樣圖書及期刊文章數以千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台灣植物誌Flora of Taiwan(1st Edition, Vol.1-6, 1975-1979)、Flora of Taiwan (2nd Edition, Vol. 1-6, 1993-2003)等。國家數位典藏第一期計畫業已將全部的模式標本、六萬五仟份一般標本、古今採集地名、台灣植物誌第二版、及相關之後設資料等予以數位化。本計畫承接原先之數位化架構,繼續進行未完成之標本數位化,同時進一步拓展至重要植物歷史文獻之數位化。除具典藏保存珍貴歷史文獻之價值外,亦可藉此呈現過去台灣業已消失之豐富生物多樣性。此等文獻包括清朝末年、日治時代台灣植物資源探勘時期之重要成果,多屬於絕版珍稀文獻。極需有系統的收集整理,並配合標本館重要標本同時加以數位化,建立資料庫,並納入網站,以利永久典藏、學術研究、專業教學及通俗教育之用。

﹝五﹞

單位

國立台灣博物館

計畫名稱

台灣博物館植物標本典藏數位化計畫 ﹝93 ~ 95年,已結案﹞

計畫網址

http://irs.ntm.gov.tw/plan_D/plan_Da.htm

簡介

國立臺灣博物館為臺灣地區最早成立的自然史博物館,創館已近百年,兼具有研究、典藏、展覽、教育等各項功能。植物學組主要掌理植物資料及標本的調查、蒐集、保存、研究,並配合展示與教育等事項。本組附設有植物標本館(庫),以臺灣博物館植物標本館(Herbarium of Taiwan Museum)代號 TAIM 登錄於世界標本館索引(Index Herbarium)中,收藏有維管束植物、藻類、苔蘚等標本及樣品等,其中包括了光復前的維管束植物標本、豐富的臺灣週邊海域海藻標本及採集地遍佈五大洲的苔蘚植物標本。近年來本館積極整理館藏標本及其相關資料,擬進一步將館藏標本資料數位化及建製影像資料,以便有效的管理標本,更增加館內外人士查詢及利用標本之方便性。

﹝六﹞

單位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計畫名稱

台灣低海拔植物知識庫子計畫[4]﹝91年 ~ ﹞

數位台灣真菌知識館子計畫[5]﹝91年 ~ ﹞

台灣非維管束植物暨地衣子計畫﹝91 ~ 95年﹞,已結案

計畫網址

http://digimuse.nmns.edu.tw/

http://digiku.nmns.edu.tw/fungi_web/

簡介

台灣低海拔植物知識庫子計畫:

第二期計畫將利用本館的優勢以臺灣各低海拔植被為數位化內容的基礎進而加入未蒐入本館的物種,目標主要以教學為目的,讓民眾了解臺灣各低海拔植物的生態環境及物種特徵,進而提升人民保護生態環境的知識;成果可提供國外研究人員對臺灣低海拔植被的認識;還可提供各教育團體之教學使用。利用此計畫中,將可逐步實現「虛擬植物園」、「遠距教學」等等終身學習的理念。而一完善資料庫之建立,對未來所有研究、教學、監測、開發利用、保育、經營管理等工作,都會因有此完整的資料庫而更能夠方便、落實。所以可以知道,本「典藏數位化」計畫的執行,將是很重要,很有價值,且更是一刻不容緩的事。

數位台灣真菌知識館子計畫:

持續拓展呈現臺灣人文及自然多樣性之知識庫,建立以知識為核心之數位博物館。建立全國性自然與人文知識庫體系之多層次可再利用知識結構,供教育界學術界作知識分享與拓展應用。整體知識體系建構再利用模式,分享其他機構,促進發展模式之整合及複製。知識庫轉化為科普教材再生及應用內容,充實數位內容質量及多元化呈現方式,建立中小學及民眾學習交流平台。

 

由以上資料顯示,植物主題擁有許多不同的植物典藏類型,如菌類、非維管束植物(地衣、苔蘚、藻類)、維管束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而在數位典藏計畫裡,以「維管束植物標本」的蒐藏量為最大宗,故優先選擇以維管束植物作為數位化物件對象,進而逐漸建立一本完整的植物主題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本指南是整合植物主題小組各計畫單位執行之數典計畫所累積的經驗,再以各方所蒐集來的理論、技術資訊與管理制度等等相關資料,試圖建立一套具效率、完整之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作為對工作進度的掌控與數位品質的確保、提升之基礎和準則,俾各界參考使用遂完成數位化工作。另外,考慮執行單位使用經費之考量,或許無法購置相關數位化設備,本書亦提供委外製作的相關資料,讓使用者依照計畫之需求,以及各方面的衡量與評估選擇最適宜的數位化方式。


 

 <返回目錄>

 

 

[1] 彭鏡毅、楊遠波等著,〈台灣種子植物之研究與現況〉,《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專刊第11號》,1992年,55-85頁。

[2]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六大主題小組介紹,檢索:2009年11月,http://content.teldap.tw/index/?cat=6&team=9

[3] 數位典藏一期間(91~95年)之計畫名稱為「植物標本館數位典藏計畫」,於二期(96年)更名為「植物標本與歷史文獻典藏數位化計畫」。

[4] 數位典藏一期間(91~95年)之計畫名稱為「台灣維管束植物組典藏數位計畫」,於二期初(96年)計畫名為「台灣低海拔植物知識庫子計畫」。

[5] 數位典藏一期間(91~95年)之計畫名稱為「台灣菌類子計畫」,於二期初(96年)計畫名為「數位台灣真菌知識館子計畫」。

 









Download: 維管束植物 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全本下載  維管束植物 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全本下載 (20.9 MB, 1,722 hits)



評分:

1 Star2 Stars3 Stars4 Stars5 Stars (No Ratings Yet)
Loading ... Loading ...

回應:


請輸入圖片中的文字
請按圖片取得圖片中文字的錄音檔
Click to hear an audio file of the anti-spam 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