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台灣地貌變遷數位典藏知識庫建置計畫簡介
Tags: none 發表: 2010-10-05, 點閱: 13,841 , 加入收藏櫃 , 列印 , 轉寄
文˙圖/莊文星
摘要
2009年莫拉克與芭瑪颱風侵襲臺灣,所帶來豪雨造成臺灣南部及東部莫大的地質災害;芭瑪颱風之超級豪大雨則造成宜蘭冬山武淵一帶的水災。本計畫將以陸、空多面向前進臺灣,關懷大地之變遷。由野外資料及空拍圖一一進行災前及災後地貌登錄,說明各災區之詳細地質地形與敘明主要的地質災害成因,提供日後防災與重建參考,完成臺灣近年來的地貌變遷數位典藏資料庫,提供各界使用。其中空照等數位資料為目前各界所急需但欠缺之信息,建立開發完整的臺灣地質地貌變遷資料庫與知識單元,可提供數位資訊與數位人才培育及學習領域的基本圖庫資料,運用數位典藏成果可製作數位學習教材。
本計畫除為落實各地質單位所能提供之臺灣數位典藏地貌變遷與地質災害資訊外,逐步完成各重大災區之空照及詳實的野外圖鑑資料,數位化後,提供網站學習,從教育和訓練層面切入,廣泛培育數位典藏與應用人才。2008年執行臺灣火山地貌自然景觀數位典藏空拍影像資料庫,可說是臺灣地質界數位化的先驅工作之一。今申請臺灣地貌變遷與地質災害資料庫建置(計畫編號:NSC 99-2631-H-178-004),主要研究區域為臺灣南部的嘉義、臺南、高雄、屏東與東部臺東以及東北部宜蘭等地區,莫拉克與芭瑪颱風災前、災後與重建調養生息一年後的野外空照地形地貌變遷資料庫及網站建立。
關鍵詞:地貌變遷、數位典藏、小林村、荖濃溪、旗山溪、莫拉克、芭瑪颱風
前言
八八水災沖毀甲仙鄉小林村,從小林村通往那瑪夏鄉的道路也被大水吞噬。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認為公路局事前未作好環境影響評估、水土保持就冒然在鬆動的獻肚山區開闢山路,預定在2009年12月9日通車的新臺21線,恐將造成小林村的再度危機。山崩、土石流、洪水等天災方過,人禍難逃。公路局在後方坍塌的獻肚山區上開闢新的便道,道路經過極不穩定的崩坍山區是否安全,沒有路基,缺乏蓊鬱樹林的涵養水土,讓人擔憂(圖 1)。小林村滅村的災難最初是由於豪雨,繼而引發溪流暴漲,沖刷淘空不穩定邊坡,最後堰塞湖崩塌潰決而釀成浩劫,歷史的記錄令人心酸(圖 2)。如何忠實的留下較完整的野外地質資料,將是地質工作者一項急迫性、時效性的任務。
圖1. 莫拉克災後高雄縣三民鄉小林村空拍圖。 |
圖2. 莫拉克颱風大水災引發大山崩為小林村滅村的主因。 |
根據中國時報2009年12月10日A1版:空拍「搶救臺灣」實錄88浩劫報導:由盧貝松監製、亞祖‧貝彤拍攝的紀錄片《搶救地球》,以空拍方式鳥瞰全球造成轟動。其實臺灣也有一群關懷臺灣生態的紀錄片工作者,正在進行「搶救臺灣」的地毯式空拍工程。臺灣阿布電影公司執行長、影像工作者斛古‧貝邋赫特,以及擁有20年空中攝影經驗的攝影家齊柏林,2010年7月開始進行空拍臺灣,在拍攝過程中也率先以鳥瞰的方式拍下「八八水災」災區畫面,影像長達30個小時。
斛古‧貝邋赫特表示,2010年6月,他們看到亞祖‧貝彤的《搶救地球》,驚訝之餘,也產生英雄所見略同的感觸,更堅定他執行空拍臺灣計畫的決心。
不過,這項大工程所費不貲,預計耗費六千萬美金,工作團隊就在邊找錢邊拍攝的情況下,開始動工。他們使用的空拍穩定器及電影攝影機,用的都是跟亞祖‧貝彤的法國團隊一樣的設備。這項空拍臺灣計畫,預計3年後完成。
團隊工作不到一個月便遇到八八水災,斛古‧貝邋赫特及齊柏林從直升機上看到的畫面,與尚未發生災害的美麗風光形成強烈對比。基於地質從業人員之心思,如何建立臺灣一完整的地質地景資料庫與見證這些年來地震、颱風與洪水肆虐下,臺灣的地形與生態環境變遷歷史,是一項極重要與龐大的任務。2009年12月初再三思索,而向國科會提出計畫「2009臺灣颱風重大地形變化災前災後地質地形資料庫建置」,初步整理2009年8月7日莫拉克颱風與豪雨所造成的八八水災以及2009年10月3日芭瑪颱風所造成宜蘭冬山河武淵所造成之災害與防災檢討等一系列新聞與電視報導,作為申請計畫之參考。
經由八八水災後一個月左右之新聞與電視報導,配合2009年災害前之野外地質調查與空中照相資料提出2009年台灣水災前、水災後,聯合陸、空多面向數位地質地形全記錄。計畫申請認定之主要天禍元凶包括莫拉克與芭瑪二大颱風。
調查計畫執行範圍
研究地點:
臺灣南部(濁水溪以南嘉義、臺南、高雄、屏東)
臺灣東部(臺東)
臺灣東北部(宜蘭)
主要河川:
南部:荖濃溪、隘寮南溪、隘寮北溪、高屏溪、旗山溪、楠梓仙溪
東部:知本溪、太麻里溪
東北部:蘭陽溪、羅東溪、冬山河、新城溪
空照與野外調查攝影之時間包括災前、災後(半年內)以及災後一年以上重建與自然生息調養後之狀況與地貌變遷。
動力飛行傘空中攝影前先完成地面野外調查,選定飛行路線,如高雄燕巢烏山頂地面(圖3~5)與空照圖(圖6、7),藉以比較近期內之地貌變化。
近5年來除著手於臺灣火山區之調查研究(莊文星,2010)外,亦致力於臺灣礫岩與泥岩惡地之調查工作(圖3~7),因而幸運地保有了臺灣十八羅漢山風災前之空拍(圖8)、地面(圖9、圖10)資料。為了能夠瞭解颱風災後之環境改變資料就於2009年年底前趕忙前往屏東、高雄、臺南、嘉義各災區地質調查與執行空拍任務,也因而保有了十八羅漢山災後的地面現場(圖11、12)。經由颱風前與颱風後的調查比對,對於建立一個台灣地貌網站將是有時效性與迫切性、富教育性和啟發性,也是社會所需求的網站素材。計畫申請如今已獲得國科會經濟上的奧援,能有新的數位資訊人力注入,對於計畫所要建構的網站應有完美無窮的助益與成效。
圖3. 烏山頂錐狀泥火山(20100630拍攝)。 | 圖4. 烏山頂錐狀泥火山(20060430拍攝)。 |
圖5. 烏山頂正在噴泥中之泥火山(20060430拍攝)。 | 圖6. 烏山頂泥火山空照圖(20060509拍攝)。 |
圖7. 烏山頂泥火山空照圖(20091215拍攝)。 | 圖8. 十八羅漢山六龜遊客中心臨近區域莫拉克水災前空拍舊景(20070321拍攝)。 |
圖9. 六龜遊客服務中心災前之主體建築,山青水秀風光明媚。 | 圖10. 六龜遊客服務中心災前之主體建築。 |
圖11. 六龜遊客服務中心莫拉克颱風後之慘況。莫拉克挾強風豪雨,造成荖濃溪暴漲潰堤。建築樓房劇烈搖晃,並隨即應聲倒塌,斷垣殘壁宛如廢墟。 | 圖12. 十八羅漢山六龜遊客中心臨近區域莫拉克水災後空拍圖(20090831拍攝),建築物東倒西歪,面目全非。 |
災後各地面目全非,但就地質工作從業者而言,就仿如利用高科技雷達波勘查,似乎已剔除了林木植被覆蓋,岩石地質構造完全裸露,可說是極佳的地質調查時機,例如高雄縣三民鄉錫安山(圖13)與臺東知本溪金帥大飯店倒塌,其鄰近先前毀壞舊址之再現(圖14),可說是近期臺灣主要河川地貌變遷寫照的極佳素材。就此提供規劃執行野外路線與部分影像圖片供各界人士參考,懇切盼望如有2009年地質災難前與災難當時現場實景拍攝資料的人士,能熱心提供本計畫架設網站,使得將來能建立一個面面俱到、資料詳實充沛的數位典藏資料庫,工作團隊與本館將萬分感謝。
圖13. 高雄縣三民鄉民族村錫安山莫拉克災後空拍圖,倖哉耶穌基督,錫安教會免遭山崩土石流橫禍,逃過浩劫。 | 圖14. 莫拉克颱風災後,臺東知本溪倒塌金帥大飯店臨近區域空照圖。 |
一、南部
1.荖濃溪
a.大津─六龜(圖8~12;圖15、16)
b.六龜─寶來 (圖17~19)
c.寶來─桃源 (圖20)
d.高中─桃源─梅山 (圖21~24)
2.高屏溪
a.九如─佛光山 (圖25、26)
b.燕巢泥火山 (圖3~7)
3.旗山溪
a.旗尾─月眉 (圖27)
b.月眉─寶隆
4.楠梓仙溪
a.寶隆─小林
b.小林─三民 (圖1、2與圖13)
5.隘寮溪
a.三地門(圖28)
二、東部
1.太麻里溪 (圖29)
2.知本溪(圖14)
三、東北部
1.蘭陽溪(圖30)
2.冬山河
3.羅東溪
4.新城溪
圖15. 新威大橋建築中,紅色箭頭所示是正在興建中的新威大橋所在地(20070321拍攝)。 | 圖16. 災後新威大橋荖濃溪新地段(20091124拍攝)。 |
圖17. 六龜清涼山妙崇寺後方山崩土石流沖毀文殊菩薩殿令人怵目驚心。 | 圖18. 荖濃溪新開村不老溫泉區釋迦牟尼大佛後山崩土石流造成災害。 |
圖19. 新寶來大飯店於莫拉克颱風期間,荖濃溪氾濫成災,河堤兩岸許多建築物與河爭地搭建,水患來襲時幾乎泡在水中,甚至沖入溪中滅頂。 | 圖20. 寶來,寶來一號橋─寶來村落─寶來二號橋。 |
圖21. 拉拉魯芙隧道口,臺20公路(南橫公路),梅山─寶來段圖右側大山崩。 | 圖22. 少年溪風景區毀壞的舊吊橋(如箭頭所示),莫拉克颱風來襲,荖濃溪河流堆積大量土石,河床墊高,溪流被土石掩埋情形。 |
圖23. 桃源鄉公所,莫拉克風災期間山區山崩嚴重,荖濃溪堆積大量土石,河床墊高橋斷路阻,寶來─高中─桃源─梅山間交通中斷,往來苦不堪言。 | 圖24. 梅山村,荖濃溪畔風景秀麗的高雄縣桃源鄉梅山村,莫拉克風災後交通中斷,迄今仍常處於孤立與外界隔離的窘境。 |
圖25. 災前高屏溪斜張橋空拍圖 (20051123拍攝),高屏溪九如─佛光山河段,莫拉克颱風洪水來襲前完整的畫面。 | 圖26. 災後高屏溪斜張橋 (20091214拍攝),九如─佛光山段河堤潰決氾濫成災。 |
圖27. 旗山溪旗尾─月眉段,旗山鎮通往里港的新旗尾橋,莫拉克颱風時旗山溪溪水暴漲,造成橋墩毀壞橋面崩落交通中斷。 | 圖28. 屏東縣霧台鄉,蜿蜒的隘寮北溪,山崩土石堆積使河床日益增高,整治不易。 |
圖29. 臺東太麻里溪臺灣牛牛肉麵店鄰近區域,八八莫拉克一夜土石流沖刷重創,災後重建再現風華。 | 圖30. 宜蘭蘭陽溪大量土石開採盛況,若假疏濬之名行盜採砂石之實,規劃營運不當,將留給大自然與環境無窮的禍害。 |
實施方法
1.動力飛行傘空照遙測。
2.野外地質調查攝影。
3.地景遙測圖像野外定位。
4.地質地形解說描繪。
5.數位化資料處理。
6.建立山崩、土石流、河川地貌變化等地景登錄資料庫,包括地理位置、自然景觀、地質與地形特徵(泥火山、泥岩惡地、礫岩惡地、曲流、單面山、山崩、土石流、斷層、地質災害等自然景觀及其形成原因探討對比)、地景管理與品質、地景所在地之其他資料(參考文獻、樣本)。
7.建立臺灣地質災害、山崩、土石流、河川整治、災害防患等知識單元。
8.拓展臺灣河川近期自然災害演變與地質地形自然景觀科教解說知識庫,進而數位加值應用。
9.數位學習教材製作與網站建立。
包括蒐集相關文獻資料及整理分析、動力飛行傘空拍遙測、野外地景圖像拍攝及地質調查、地景遙測圖像野外定位、地質地形解說描繪、影像修整與檢核、整理後設資料、網站規劃及版面設計、網站建置、管考系統資料輸入及檢核、圖像標本及圖說資料匯入網站、文獻及知識單元匯入網站、盤點作業系統資料輸入及檢核、繳交盤點表、匯入國科會聯合目錄作業、管考第一季報告、管考第二季報告、管考第三季報告、管考期末報告。
參考文獻
莊文星,2010。臺灣泥火山小地形。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訊268期(第三版)。
相關網站:http://digimuse.nmns.edu.tw/taiwanlandform/ (臺灣地貌-多面向臺灣火山地質地形自然景觀數位典藏資料庫拓展)
計畫進度控制甘特表(Ganntt Ch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