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x768 1280x800   Decrease font size for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Reset to normal font size for  -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Increase font size for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影像資料

Tags: , , , , 發表: 2011-08-30, 點閱: 48,274 , 加入收藏櫃 , 列印 列印 , 轉寄 轉寄

想加入的書籤: HemiDemi MyShare Baidu Google Bookmarks Yahoo! My Web Del.icio.us Digg technorati furl 加入此網頁到:YouPush . . 推到twitter 推到plurk 推到FACEBOOK

 

捌、結語(Conclusions)

 

 

 

視覺的能力是人類感官中最被倚重的官能,而影像內容已成為記錄人類文明的重要資料,如何建立與運用影像資料以傳承珍貴的文化資產,不僅需要精良的影像科技能力,更有賴良好的整合運用於文化資產的保存上。因此,在數位典藏的計劃中,如何完善的從規劃、執行到管控整個影像數位化的專案,以運用在各種藏品標的之數位典藏,成為各單位在掌握本位之專業如博物館學、藝術史等以外,不可輕忽的工作。

 

 

 

從影像使用者的立場而言,筆者認為在邏輯上影像數位化專案可分成四個階段來訂定對策:

 

1. 先決定在此典藏計劃的目標範圍內,將要如何使用這些影像資料?

 

2. 在已知的工作範圍內,對這些影像資料的品質要求為何?

 

3. 依據要求決定適用之影像技術。

 

4. 依據前述已知的條件,加上時間、人力與財務之預算,擬定執行計劃。

 

 

 

雖然直覺上應該把影像技術問題放在第一個欲掌握的要素,因為對非影像專業人員而言,這就是最感頭痛的問題(或是最令人焦躁不安的來源),但實質上最先要決定的還是「明確的需求定義」,因為這是無法假手外人的工作,其它如影像技術問題,可以透過資源的整合與運用從外部得到協助。

 

 

 

一、資源整合與運用

 

 

 

隨著數位技術的普及,影像科技發展出各種應用技術,相對的有各種不同的操作成本。如何決定何種影像技術較適合於特定數位典藏的應用,還是得由明確的典藏需求前提來評斷,千萬不可先決定使用何種技術,再反推需求為何。如第四章所述,影像數位化的程序有各種不同的考量,而在規格上亦如第三章所述有不同程度的難易,較好的辦法是先參考之前的範例,如數位典藏計畫辦公室發行之各種工作流程指南,或透過研討會與工作小組的會議及專業團體如MCN-Taiwan等,獲取知識上的交流。從共享的知識庫中建立基本的判斷能力,進而可決定何種影像科技適用於該種內容之數位典藏,據以擬定工作計劃,並決定執行之方法。

 

 

 

執行專案的首要資源考量,一般而言為足夠的預算,但筆者認為必須更進一步的考量是否有適當的設備與人力資源。理論上,只要預算充足,即可購置各式設備並聘請足夠的人力;但實際上,越是精良的設備對操作人員的素質要求越高。各單位是否值得建置一整套設備並聘用一整組人員?需要從長遠的規劃及品質的要求來決定。

 

 

 

影像輸出的驗證在第五章內有詳細敘述,但需經過專業的訓練較能掌握其精髓。具備影像品質的需求標準後,方可據以決定需要何種設備及何種人力資源。因此,在資源的整合與運用上,第一步應是運用外部資源建立足夠的內部影像領域之知識;第二步才是決定是否購買設備及增添人力去執行計劃,或是由內部的人力負責監督,委由外部單位以其人力與設備完成數位化專案。對於一些昂貴的影像設備,如滾筒掃描機及高階的攝影棚等,不僅價格不斐,其專業操作人員的養成更需要一段時間培養,在使用上勢必得與該資源配合。而在色彩管理或多頻譜擷取技術等領域,由於在操作上還要配合精密的色光測量儀器與專業研究能力,更需要跨領域的資源與知識來支援,若能運用資源中心的架構來建立合作研究的模式,應該是較有效能的運作方式。

 

 

二、影像製作的未來

 

 

 

未來影像資料被使用的頻率一定會大幅提升,尤其隨著觸控手機、平板電腦、高畫質電視等新設備的盛行,各種尺寸大小、靜態、動態、3D與VR/AR等等的影像,都將運用大量的影像資料。從數位典藏的角度而言,在影像數位化的階段,最主要的工作是擷取影像並載以詳盡的後設資料,但在後續應用加值及數位學習階段,可能需要製作不同規格的影像給不同的場域使用。如同第七章所述,影像的再使用有各種的方式,但在影像被數位化的階段,某個程度已限制其能被使用的範圍,舉例而言在攝影的表現手法上「求真」與「求美」的訴求代表不同的拍攝手法,一般數位典藏所追求的是記錄該物件真實的狀態,亦或還原到其原始的狀態,就像身分證上的素顏相片與婚紗照上的俊男美女有不同的功能定位般,在影像的製作上先天上有所區隔。而一些美化影像的操作,如將光線調至不均勻以增加立體感,或增加色彩的鮮豔度以提高醒目性等等,這些都應該在加值應用等階段的影像製作上視其需求額外調整。套用檔案分級的觀念,典藏「主檔」的記錄應是素顏的影像,而一些美化性的調整應只能應用在產生「取用檔」的過程中,這在後續製作應用影像檔案時尚需注意考量。

 

 

 

影像科技仍在進步之中,更高畫素量的數位相機,更高色彩解析度與更高動態域的影像擷取技術,更精密的影像分析方法如多頻譜技術與3D或環場、環物等等,都可能被應用在數位典藏的應用上。從研究的角度而言,新的工具一定可觸發新的方法來探究不同的議題,而嶄新議題的應用又可促進新工具的發展與改進。雖然數位典藏的物件並非嶄新的文物,但在過程中發展出新的加值應用,同時也促成新的影像科技運用,對影像製作的未來充滿了生生不息的循環,或許這就是數位典藏的種子發芽與茁壯的另一見證。

 

 

<返回目錄>

 









Download: 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影像資料全文下載.pdf  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影像資料全文下載.pdf (26.7 MB, 2,175 hits)



評分:

1 Star2 Stars3 Stars4 Stars5 Stars (No Ratings Yet)
Loading ... Loading ...

回應:


請輸入圖片中的文字
請按圖片取得圖片中文字的錄音檔
Click to hear an audio file of the anti-spam 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