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x768 1280x800   Decrease font size for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Reset to normal font size for  -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Increase font size for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數位典藏加值應用品質管理機制之建立–以「信仰.探索-台灣民間信仰數位典藏創意加值」為例

Tags: none 發表: 2008-07-11, 點閱: 5,687 , 加入收藏櫃 , 列印 列印 , 轉寄 轉寄

想加入的書籤: HemiDemi MyShare Baidu Google Bookmarks Yahoo! My Web Del.icio.us Digg technorati furl 加入此網頁到:YouPush . . 推到twitter 推到plurk 推到FACEBOOK

謝顒丞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學系(所)教授兼系主任 t0308@mail.ntua.edu.tw

簡如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學系(所)專任助理 joan@ntua.edu.tw

陳宇芯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學所 研究生 winterbae@gmail.com

 

 

摘要

 

  走過資本與勞力密集的工業時代後,全世界已邁向知識密集的新局面,在這樣的潮流下,各國無不發展知識經濟以提升競爭優勢,我國政府也開始設法將內容、創意與科技結合,積極推動數位內容產業。臺灣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執行至今已邁入第五年,本研究發現就數位典藏加值應用部份,於每季甚或每年的管考資料中,仍以「數量」的數字作為衡量專案成功與否的思維,而忽略唯有良好嚴謹的專案品質管制過程與標準,才能提升數位典藏加值應用的品質與創造實質的經濟效益。有鑑於此,在探討數位典藏內容的品質管理議題時,本文希冀能以「信仰.探索-台灣民間信仰數位典藏加值創意」乙案發展與執行等品質管理過程,作為其它有意發展數位典藏加值創意領域的可供操作與參考的專案品質評估標準。

 

關鍵詞:數位典藏、加值應用、品質管理、全面品質管理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走過資本與勞力密集的工業時代後,全世界已邁向知識密集的新局面,在這樣的潮流下,各國無不發展知識經濟以提升競爭優勢,我國政府也開始設法將內容、創意與科技結合,積極推動數位內容產業。有鑑於數位典藏成長力道之強勁,以及目前國際間無不致力從事國家典藏數位化的工作,再加上我國包括「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等數位典藏工作之進行,和近幾年針對數位典藏各層面問題之探究所召開的多場研討會,在在顯示數位內容產業之一的「數位典藏」愈來愈受到關注,而將文物數位化保存只是起步,運用數位典藏內容素材進行加值應用從而促進數位典藏與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才是更大的價值所在。然而,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執行至今已邁入第五年,本研究發現就數位典藏加值應用部份,於每季甚或每年的管考資料中,仍以「數量」的數字作為衡量專案成功與否的思維,而忽略唯有良好嚴謹的專案品質管制過程與標準,才能提升數位典藏加值應用的品質與創造實質的經濟效益。有鑑於此,在探討數位典藏內容的品質管理議題時,本文希冀能以「信仰.探索-台灣民間信仰數位典藏加值創意」乙案發展與執行等品質管理過程,作為其它有意發展數位典藏加值創意領域的可供操作與參考的專案品質評估標準。

 

1.2 研究目的

從專案執行的進程而言,舉凡專案進行前的規劃、執行過程及完成,均必須訂定明確及完善的評估要點及標準,才能藉以維持專案的進度與品質。是故,本研究的目的有三:

一、建構出數位典藏加值專案導入全面品質管理的關鍵成功因素

二、數位典藏加值創意專案執行的品質管制實績

三、數位典藏加值創意專案執行過程,面臨的實際困難與因應對策

 

 


2. 文獻回顧

 

為了解相關之研究狀況,本研究首先回顧台灣數位加值應用相關政策及品質管制相關理論,藉以做為探討如何提昇數位典藏加值內容品質理論與模式建構之基礎。

 

2.1 數位典藏加值相關文獻

  國科會自2002年1月開始推動「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其宗旨為典藏數位化國家重要的文物,藉以建立國家數位典藏,進而以國家數位典藏促進我國人文社會、產業與經濟之發展。換言之,此計畫為人文與科技並重的計畫,也是目前唯一著重人文內涵的國家型計畫。該計畫包含了內容發展、技術研發、應用服務、訓練推廣及維運管理等五個分項計畫,其中應用服務分項計畫扮演典藏單位與業界之間的橋樑角色,使典藏單位瞭解業界加值技術的發展及內容的需求,讓業界獲知典藏單位數位化成果及商業化需求,媒合二者的需求,促成其於加值應用方面的合作契機。為順利推展數位典藏應用工作,「應用服務分項計畫」規劃五項策略,其於五年內是持續且交叉地進行。整體計畫執行至今邁入第五年,建置許多珍貴的圖像、文字、影像、與語音透過資訊科技整合之數位素材資料庫,結合適當的軟、硬體開發數位內容產品或服務,促進與提升相關數位內容產業,如:數位遊戲、電腦動畫、數位學習、數位影音應用、行動應用服務、網路服務、內容軟體開發、數位出版與數位典藏等(數位內容產業推動辦公室,2004)。其中「創意加值應用」著重於使用數位內容素材庫,廣納產業界技術與行銷策略,厚植數位典藏整合加值技術之經驗與人才,透過產學合作、數位授權、市場行銷機制,激發產官學各方加值創意發想具體落實,建立示範性創意加值應用典範。然而,相較於《數位典藏技術彙編》提供各種數位典藏保存及維護的方法與智慧財產權與資料安全控管、檢索機制訂定等管理資訊與標準,數位典藏加值應用品質管理實施現況,大多仍停留在以「數量」做為考核專案績效的最重要考量,而忽略加值應用分項的目標應在於重新詮釋數位內容的文化內涵,進而創造高質量的數位文化經濟價值。

 

2.2 品質管制相關理論

  好的數位典藏加值應用成果必定與嚴謹的品質管制過程習習相關。因此,數位典藏加值應用品質之維繫勢必端賴品質管理之精神與內涵與以支撐及維持。其次,品質管理之概念,已由原本品質「管制」概念逐漸質變為全面品質管理之樣態與推動實況。據此,於以下先行介紹:品質管理之定義與全面品質管理理論之意涵。

 

2.2.1 品質之定義

  「品質」一詞常為人掛在嘴邊,而且幾乎每個人均承認品質的重要性,但多數對品質的意義還是很模糊,甚至有人誤解為「品質檢驗就是品質」。事實上,品質可簡單地解釋成產品或服務的「適用性」,也就是「顧客的滿意度」。然而,所謂品質之高低或好壞,並非絕對值,乃視其能否回應顧客需要所訂。這些需要通常依特定準則詮釋成為特性,其可包含了產品或服務的價格、功能、使用性、可信性、安全性、耐久性、經濟性、美學以及售後的服務等。目前,世界各國對品質定義方式,主要依據國際標準組織所持看法,要義如下:「品質,係指一項產品或服務之特徵與特性之整體性且具有滿足其所規定或隱含需求之能力」;換言之,數位典藏加值應用之品質若據此觀點,則其品質應被定義為:「係指數位典藏加值應用暨其產出涵蓋範圍,擁有之特徵或整體特性,具備其所規定或隱含需求之能力。」

 

 

  此外,從國內外學者所主張之觀點,可以發現其對於品質之定義宣稱,屬於一個很抽象的概念,難以用具體的測量加以界定,必須參酌各學者的說法才得多元整合之效。Crosby (1984)提出:品質是產品符合標準;Deming (1993)提到:品質不是來自於檢驗,是來自於不斷地改善過程;Sallis (1993)對品質所作定義為:品質是滿足並超越顧客的需求與期望;吳清山與林天祐(1994)認為品質可以從兩方面來看:一為絕對的角度來看品質是最完美的境界,及通稱最高品質之意;一為相對角度來看品質非完全取決於事物本身內在特質,而是外在客觀因素所決定,當符合外在需求標準時,事物的本身品質才有意義;黃旭鈞(1994)提到品質是符合顧客的需求與期望;吳思達(2000)認為品質就是,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足以符合顧客的需求以及達成期望的滿意度。

 

  綜合以上學者所述可知,品質是來自於不斷改善的過程,同時,品質除了必須符合標準外,還要持續滿足並超越顧客需求與期望,才是真正達到品質的要求。尤其,品質管理理論之發展進入全面品質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簡稱TQM)階段後,歷經不同學者提出品質檢驗、控制、管理等理念,經過長時間轉變所形成的,所以在定義上會隨著不同領域的觀點或組織的運用而有所差異。

 

2.3 全面品質管理

  全面品質管理是一種管理哲學,主要以Deming、Juran與Feigenbaum 之理念與作法,同時融合了石川馨等學者主張之技術與手段而發展出來的(曹健齡,2000);藉由不斷改善組織為基礎的指導原則,建立一個團隊的工作環境,使每人發揮自身能力、知識、動機與機會來進行改善品質,進而滿足顧客的需求。茲以就全面品質管理之定義與其主要內涵,分別論述如下:

 

2.3.1 全面品質管理定義與內涵

  目前,全面品質管理的理念已廣泛應用在各類企業及組織中,是一套有系統的改革策略。藉由組織領導階層的支持,依據顧客的需求訂定品質標準,並要求成員在充分的溝通與參與下,建立合作共識,再運用科學化的統計方法,以過程為管理重點,不斷地改進品質以製造滿足顧客需求的產品與服務。玆摘要各主要學者對全面品質管理之定義所提出主張,詳列於下:Sallis (1993)對全面品質管理定義為:「全面品質管理是一個持續改進的哲學,可以提供任何教育機構系列的實用工具,以滿足並超越現在與未來顧客的需求與期望」;美國國防部(Department of Defense)對全面品質管理的解釋如下,全面品質管理是一種理性思考方式及一種指導原則,作為持續改善組織的基礎,它利用數量方法及人力資源,以改進所獲得的產品及服務品質,是組織內所有的作業過程,符合顧客現在及未來的要求。它是以規則的方法,整合基本的管理技術,現有的改進努力以及技術工具,集中全力於品質改進的工作上。(引自吳思達、鍾南峰、柯煒煜,2001);閻自安(1998)提到「全面品質管理」是一種「全面參與」、「品質不斷提升」的整合性管理策略;其主要精神是藉由重視內外顧客的需求、鼓勵全員參與、服務品質的增進在於組織的過程而非結果、藉由統計分析瞭解缺失的原因、重視團體而非個人、由上而下的承諾、持續的改進及創造較高的競爭力與生產力;鍾國文(1999)整理相關文獻,歸納出全面品質管理的主要內涵包括:建立持續長遠的目標、顧客滿意至上、承諾品質第一、持續不斷改進系統、重視成員的發展訓練、全員共同參與及授權、資料本位的決定與管理、預防重於治療,過程與結果並重;吳思達等人(2001)認為全面品質管理可定義為:「組織中的成員、部門、系統所形成的工作團隊,利用科學的技術及統計資料的方法,全面參與及持續改善追求卓越、永續發展為目標的組織經營管理活動」;曾榮華(2001)表示全面品質管理是一種管理的哲學,其精神在於強調組織內的全員參與及永無止境的改善。而這樣的理念是以系統的、一致的、整體的組織方式,檢討組織內各項事物的處理過程,期能達到工作品質與績效改進的目的,以符合顧客的需求。

 

  歸納以上觀點,本文定義全面品質管理如下:「全面」:一個組織由上至下,全體動員為品質負責;「品質」:涵蓋整體產出或服務之歷程與結果,皆能符合標準及服務對象之需求;「管理」:有效達成品質目標的可行策略與具體方法;「全面品質管理」:即為達成品質目標的全面且持續不斷的作法。

 

2.4 數位典藏加值應用與全面品質管理理論

  Deming (1993)針對全面品質管理所描述的十四項原則及專業團隊運作的特性歸納出全面品質管理之八大必要因素,包括有「共同承諾」,意指對團隊的服務品質及共同目標,有強烈的追求熱忱及責任感;「顧客服務滿意」在於強調任何服務及產品都要以顧客的滿意程度為依歸;「持續改善過程」即為團隊中之個人皆須致力個人及團體的不斷改進,以改善服務品質與提高效能;「合作參與」則允許所有真正參與的工作同仁都參與改進的歷程,共同協力合作信賴負責,為共同目標而努力;「事先預防」採取「錯誤可以事先設計予以消除」的態度,經由管理程序將錯誤減少到最低;「彼此授權」讓成員們分享彼此的專業能力,授與彼此的權力作決策,使其在工作中獲得滿足感、成就感;透過「教育訓練」為成員提供在職教育訓練及自我改進的方案;重視「溝通協調」,以塑造和諧尊重氣氛,建立有效溝通網絡,以消除不必要的衝突與競爭。

 

  綜合以上觀點,我們得知全面品質管理是一種管理的哲學,其精神在於強調組織內的全員參與及永無止境的改善,而這樣的理念是以系統的、一致的、整體的組織方式,檢討組織內各項事物的處理過程,期能達到工作品質與績效改進的目的,以符合顧客的需求。換言之,在一個數位加值應用的計畫或專案當中,數量並非代表質量,如何拓寬並深化數位典藏內容的「多樣性」與「統整性」,是為數位典藏應用服務分項的重要職責。同時,本專案亦相信數位加值應用的計畫或專案質量不佳的結果,其勢必來自於不良的持續改進管理系統。是故,本文嘗試將全面品質管理的內涵導入數位典藏加值專案不同的執行階段並發展及遵循五大實施原則:(一)、「以客為尊」:全面品質管理以市場滿意為核心,提供廣受歡迎的產品;(二)、「全員參與」:「夥伴關係」的建立,所有參與人員均兼負品管的責任,是實施數位典藏加值應用專案導入全面品質管理的重要策略;(三)、「品質承諾」:專案必須營造追求品質的氣氛,使所有人員齊心一致共同為提昇產品品質而努力;(四)、「永續攺進」:專案永續改進的工作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指專案內部的持續性品質改進,第二部分是指不斷了解市場的需求情形;(五)、「事實管理」:專案如要持續改進品質,必須隨時掌握可靠的資訊,因此,事實管理或資訊的有效蒐集、處理與解讀是實施全面品質管理必須掌握的重要原則。歸納上述觀點,當全面品質管理的理念經過理論界的整合以及實務界的驗證,已經發展出系統性的知識體系,本研究導入全面品質管理內涵除以提升數位加值應用專案品質與績效為目標外,亦希冀能做為日後相關數位加值應用專案參酌之基礎。

 

3. 「信仰.探索-台灣民間信仰數位典藏創意加值」專案品質管控

綜合上述之理論分析,本研究案由執行單位「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學系(所)」(以下簡稱台藝大)透過和典藏單位「世界宗教博物」、合作企業「頑石創意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頑石創意)之三方產學合作模式所組成。台藝大做為專案之執行單位,為使專案品質與其加值商品商值的提昇,將專案劃分階段並分別付予不同的工作內容與考核項目以執行數位加值應用品質管控(如圖1)。

 

                                                                                                                                  

 

1 「信仰.探索」品質管控階段及其項目


 

3.1 專案發起品質管控

  專案發起為數位加值運用流程之開端,換言之,當專案發起之任何環節產生疏失,必然直接影響專案後續流程。是故,本小節以實際經驗探討專案發起階段工作項目與管控要點。

 

3.1.1 典藏單位之選取與合作模式

  Deming (1986)相信品質不佳來自於不良的持續改進管理系統。就數位典藏加值應用專案而言,好的數位加值創意成果必與其本身數位素材習習相關。因此,如何選取典藏單位、確定數位素材評估指標及確保數位素材授權合法性,是專案發起階段最重要的工作項目。以下,將分述之。

 

1. 典藏數量之豐富性

  世界宗教博物館以典藏宗教文物為主,台灣民間信仰為宗博館典藏之一,其藏品本身充滿故事性與傳奇色彩,而這些背景與文物特色使宗博館獲得93年度文建會國家文化資料庫補助之「台灣民間信仰資料庫計畫」,完成有關「台灣民間信仰」方面之館藏藝術品數位化的工作,每年數位化200件文物(表1)。除了持續增加台灣民間信仰資料庫及專題網站內容,宗博館並計畫將台灣民間信仰資料庫做加值運用,開發周邊商品,提供展覽、研究、教學、出版等文化推展效果。

 

1 世界宗教博物館經文建會國家文化資料庫補助數位化件數統計表

計畫名稱

信仰‧探索—台灣民間信仰數位典藏創意加值

典藏單位

世界宗教博物館

數位化年度

93

內容類別

印版、神像、神像掛軸、法器、祭祀用品、厭勝物

件數

200

資料來源:世界宗教博物館提供

 

2. 藏品數位化品質與其衍生價值

  數位典藏的數位影像產出主要是藉由掃描、攝影等方式擷取,因此,對於數位內容發展分項計畫或專案而言,數位影像具有藏品外貌擷取、藏品資訊記綠兩大主要目的。在藏品外貌擷取部份,提供了藏品本身的造型與色彩的紀錄,優質的數位影像能產生美感的衍生價值;在藏品資訊記綠部份,主要目標為清晰的描寫藏品本身的獨特資訊,如藏品本身的文字、圖騰、紋理等,有效達成藏品資訊記錄的數位影像能使數位產出更具有學術研究與加值應用的價值。然而,如何對數位影像進行適宜的評估,林彥宏與黃冠華(2006)依據數位影像的目的,發展出「影像質量指標」,並藉由各項指標所檢驗之內容與操作方式,進一步計算影像質量之品質,而衡量的指標包括:影像尺寸的最低標準(數位攝影至少要達到3000×2000像素以上,掃描則為與原件1:1為原則)、解析度的最低標準(數位攝影至少要達到300dpi以上,掃描則需達到600dpi以上)、檔案格式(維持完整不壓縮的TIFF)、色彩模式(RGB模式且色彩深度24位元以上)、影像清晰度(指藏品細節顯示能力)、影像是否產生變形、影像的雜訊比、數位影像內涵資訊的描寫能力、數位影像材質表現能力等等。換言之,對數位典藏加值應用計畫或專案來說,藏品本身的數位化影像是否符合完整性、可讀性與精確性亦為加值應用是否能發展出高質量之衍生價值的重要基礎。

 

3. 典藏品授權合法性

  數位典藏加值應用過程中,常面臨數位典藏法律歸屬的問題,例如:原始典藏著作權歸屬之釐清,或素材授權等,皆造成各執行單位的困擾,同時亦讓業界投資裹足不前。因此,為控管典藏品之來源及合法性,嚴謹的授權過程及相關合約之簽署非常重要性。同時,典藏單位與合作企業兩方也需達成此共識,方能使後續的流程在法律規範下順利執行。本案數位加值計畫即遵照此原則與流程,合作企業與典藏單位簽訂著作權授權契約,契約中必須說明授權圖像之使用範疇、期限與規範等。如此,雙方可依循著作授權契約書之約定內容各自行事,不僅提升執行效率,也能使雙方達成合作共識,掌握加值商品之圖像品質。

 

3.1.2 合作企業之選取

  如前所述,好的數位加值創意成果必與其本身數位素材息息相關,而如何提升數位素材運用之高品質則與合作企業本身密不可分。因此,本案在尋求合作企業時,除以信譽優良企業為優先考量外,合作企業是否擁有數位加值應用之經驗,亦為評估的重點。以本案合作企業「頑石創意」來說,其自1999年開創以來,擅長以新穎、活潑之科技語言與設計,過媒體、動畫、遊戲等娛樂科技重新詮釋文化內涵。在推展「數位內容研發」方面,自2002年起積極參與數位內容競賽,於國內外屢受佳績。2003年延伸創意加值商品,經營法國羅浮宮埃及特展,發展系列主題商品。由此可知,「頑石創意」之數位內容產業專業實力備受肯定。

 

3.2 專案執行品質管控

  本專案加值應用產出,以商品開發為例,舉凡從商品企劃階段->設計階段->修改設計階段->打樣階段->開模階段->量產與行銷規劃階段等執行過程(如圖2),每一步驟皆需通過學界(台藝大圖文系)、典藏單位(宗博館)及業界(頑石創意)三方代表於定期會議中不斷地進行評估與修正後,才能進入下一階段的執行。而如此繁瑣的步驟與管控原則,只為提昇專案品質與符合市場需求。本案商品開發品質管控流程說明如下:

 

 2 「信仰.探索」專案商品設計與開發品質管理流程

 

3.2.1 創意發想階段

  本案商品概念之規劃,一開始即認同台灣的民間信仰是本土文化中獨特的一環,並試圖將如此珍貴之文化元素,轉化為生活美學的設計元素,為台灣宗教文化藝術帶來新的創意新與思考。因此,在此核心價值與共識之下,三方各司其職,如:宗博館扮演提供文獻與商品文案諮詢的角色,台藝大研究團隊與頑石創意則負責商品創意發想及設計與規劃行銷暨通路推廣策略工作。

 

3.2.2 市場分析與品牌定位階段

  品牌核心是消費者消費意識與需求在市場上的一種集中。然而,數位典藏加值應用專案品牌發展目前面臨的主要矛盾是:其品牌延續性因執行期限而受到限制。是故,本研究團隊相信要改變目前因政策和競爭力方面所存在的被動局面,必須品牌建立藉以提升產品的核心競爭力。而為了建立正確的商品策略與品牌定位,研究團隊首先進行市場分析的工作,我們也因此發覺現今台灣廟宇加值商品大部分仍缺乏設計性紀念品及文化禮品,有的大都只是圖素的直接應用且形象肅穆。有鑑於此,「信仰‧探索-台灣民間信仰數位典藏創意加值」研究團隊擬出四大商品開發主軸,即:品牌塑造、相關主題網站建置、神佛肖像Q版化及商品年輕娛樂化。

 

3.2.3 商品打樣與開模量產階段

  本案加值商品由台藝大圖文系與頑石創意共同合作,共同執行設計開發工作,精選「世界宗教博物館」之館藏作品,將之開發成設計性與創意性十足的商品。商品開發過程須經過選圖 → 設計→ 評估 → 打樣 → 開模 → 製造 → 量產此一專案品質管控流程。其商品品質管控流程詳述如下:

 

1. 選圖

  挑選出「世界宗教博物館」所提供館藏藝術作品之數位影像圖檔,本案獲得合法授權之圖像共計200筆。數位內容素材的運用,最初由台藝大研究團隊與頑石創意多次會議討論,進行各文物特性與其故事性之評估,藉以決定未來文物應用於商品設計之方向。

 

2. 設計

(1)商品項的決定

  就創意加值商品的設計可以分成:擷取典藏物文化風格特色、形成設計概念模式,與完成文化產品設計等三個步驟。以本專案為例,選擇欲開發的商品項需先考量市場趨勢、材質及展現效果,此過程經過台藝大研究團隊、宗博館與頑石創意等三方每1-2週定期會議討論,最後,由頑石創意進行專業判斷,選定了兩款商品系列,即:博物館DIY教具與創意商品,作為本案商品的設計基礎。

(2)邀稿與定稿

  為了廣徵創意與培養設計新秀,台藝大研究團隊與頑石創意均投入此階段性工作。首先,由計劃主持人邀請校内優秀學生,學生團隊與頑石創意均須每1-2週定期在商品設計會議中向計劃主持人提出設計圖及設計概念,歷經多次評估與修正後,由計劃主持人與頑石創意就創意性、市場性與可行性三大因素,共同決選出設計稿後,進行下一階段的商品打樣測試。

(3)打樣測試、修模與量產

  設計圖一旦確立,此設計圖須以電腦3D動畫圖進行設計後,交由工廠進行打樣樣品。而本案評估樣品的項目包括:材質、彩度及商品與其包裝材料是否符合政府相關環保與安全法規之說明等等。而依據本案建立之品質管制標準程序,若上述這些評估要項發生不符合本案計劃主持人要求之情況,承製廠商須重新進行商品打樣後再交付給計劃主持人進行再次評估與確認,方能正式確立此項商品可開模量產。

(4) 行銷推廣暨通路規劃

  經由台藝大研究團隊、宗博館及頑石創意多次會議討論與樣品呈現等開發歷程,方可進行商品量產。而為了擴大本案商品經濟效益,由台藝大研究團隊、宗博館與頑石創意三方集思廣義,共同規劃活動推廣策略。此推廣策略範疇包括:活動規劃、公關運作及媒體露出等,活動規劃以宣傳推廣數位典藏加值應用成果為目的。而為了擴大推廣之效益,公關運作及媒體露出亦為提升專案成果效益之重要項目,因此,本專案將媒體報導部份依照報導的媒體類型可分為以下:「平面媒體」、「電視媒體」、「電子媒體」、「廣播媒體」。平面媒體主要以平面報章雜誌所報導新聞為主;電視媒體包含有線電視與無線電視所報導之新聞為主;電子媒體則是包含國內與國外知名網站所報導之消息為主。透過此活動加值推廣與媒體報導形式,希冀可以達到文化推廣與商品行銷,使民眾在參與活動時,可間接瞭解數位典藏在傳統文化升級推廣中所扮演的角色與豐碩的成果。

 


 

4. 「信仰.探索-台灣民間信仰數位典藏創意加值」成果

 

  隨著數位化藏品之數量與規模日趨龐大,加值商品除了在量的方面追求廣泛涵蓋之外,在質的維護也必須同時並進。「以客為尊」為全面品質管理五大實施原則之一,換言之,應用在數位典藏與創意加值領域中,即是典藏加值如何以市場滿意為核心,提供廣受消費者歡迎的創意加值產品。一如韓國數位典藏計畫以「向市場學習」為其口號,正值得臺灣加以借鏡。以本研究對象為例,除了利用有趣的創意加值商品,結合世界宗教博物館的文物典藏,喚回大眾對於台灣民間信仰的記憶之外,專案團隊亦深信創意加值商品必須要有故事性,有時間推移的卷軸,才容易讓消費者加強印象。因此,本案加值商品設計歷經設計情境、訴說故事、編寫劇本到設計商品階段後,其加值商品每樣包裝皆附上相關文物的說明及原圖,並提出一個有力的品牌名稱,將各項商品納入品牌之下,以品牌做推廣。本專案所開發加值商品之成果(表2、表3),鎖定「博物館兒童教具」及兼具文化與生活巧思的「創意商品」。

 

4.1品牌建構

  台灣的民間信仰是本土文化中獨特的一環,透過世界宗教博物館數位典藏應用加值計畫,頑石創意企圖將這樣的文化元素,轉化為生活美學的設計元素,為台灣宗教文化藝術帶來新的創意新與思考。並規劃「我愛拜拜—It’s good to pray.」品牌概念,設計一系列視覺識別系統(如圖3),作為本次產出商品之推廣主題及品牌。 

 

Adobe Systems3「我愛拜拜」品牌logo

 

 

4.2 商品規劃

本案產品思維鎖定成兩大方向,一為博物館的兒童教具,二為兼具文化與生活巧思的創意商品,其產品與其概念如下所述。

1. 博物館兒童教具—DIY商品系列:

自民間信仰中常見之版畫中,精選財神與福祿壽三仙,設計財神泡綿版畫與福祿壽泡綿章DIY學習包(如表2)。改以造型泡綿貼紙取代一般版畫需要使用雕刻刀的模式,不僅增添兒童使用時的安全性,也是兼具文化與美學的教具。

 

2 博物館兒童教具—DIY商品系列

 

2. 創意商品系列:

此系列商品其目標族群鎖定在年輕世代,企圖將宗教藝術融入生活中。將典藏之神佛像、法器與祭祀用品圖像結合設計創意,並強調祈福、招平安之意念,製作六款創意商品(如表3)。

 

 

3 創意商品系列

 

4.3 推廣與通路策略

經過台藝大研究團隊、宗博館與頑石創意等三方討論,最後,由頑石創意進行專業判斷,擬定以下通路點進行本案產品之銷售,其通路點包括:

1. 特殊通路:創意商品進駐廟宇紀念品專櫃

常民文化與廟宇活動關係密切,將宗教的圖像轉換成設計的元素,可以有計畫進駐台灣廟宇設立創意商品專櫃,像今年馬祖大典設計可愛版的肖像,將宗教導入年輕族群,意外創造新的風尚,可以作為本專案開發此類商品的市場潛力佐證。目前廟宇普遍缺乏獨特性及高品質的創意商品,但是每年廟會活動卻是聚集人潮最多的地方,有人潮就有錢潮,廣大的商機值得開發,特別是許多廟宇還是古蹟建築,更具有濃濃的文化氣息。

2. 虛擬通路:自營之商務平台與會員招募

網路交易已經形成消費風潮,本專案已經有可供運用的商務平台,利用此資源開立網路商店,將是最好的行銷管道。網路可結合電子報發送給世界宗教博物館既有的會員,同時透過講座與研習營持續開拓新的會員,以會員招募及社群經營模式進行網路行銷,利用最經濟的行銷預算達到最大效益。

3. 企業禮盒:人壽保險業者等企業禮品

透過企業通路代理商以禮盒搭配方式推薦禮品,特別是保險業者及銀行業者,逢年過節必須送禮來經營客戶的向心力,推出具有台灣味的禮盒,配合節令設計促銷活動。

4. 連鎖通路:博物館、書店、觀光景點賣店

實體通路多採取寄售月結方式,適合本專案的實體通路包括博物館、連鎖書店專櫃及觀光賣店等。透過陳列設計的櫃體引起焦點,並結合數位學習產品與創意商品,以專櫃陳列方式展示,可以達到推廣效果,特別是在世界宗教博物館配合展覽展出搭售。

5. 活動與參展搭售:情境銷售周邊商品

以文化加值概念推動常民文化,配合研習活動搭售情境商品,也可以帶來短期長紅業績。目前參展規劃已包括:國內:春、秋季禮品展、台灣國際文創展、國際公仔展;國外:AAM、紐約授權展。

 


5. 結論與展望

 

本研究根據之專案,自95年10月起舉凡從商品企劃,歷經設計、修改設計、打樣、開模,以及量產與行銷規劃等執行階段,就數位典藏加值應用專案如何導入品質管制部份已獲得些許經驗與心得,此部份希冀能提供其它數位典藏加值應用計畫或專案可供參酌的寶貴經驗。以下,亦為本專案執行心得與建議:

 

(1) 確立藏品授權合法性

  在數位內容加值過程中,智財權的議題往往為業界認為最困難與需要釐清的部份,其包括:數位典藏著作權的清算、產品著作權歸屬問題與典藏單位及企業之間的權利義務問題等等。而為了解決上述這些問題,在藏品授權階段,本專案藉由嚴謹的授權過程及相關合約之簽署控管典藏品之來源及合法性,使其數位內容能獲得最有效的加值運用。然而,就產品著作權歸屬問題及回饋機制部份,由於目前仍欠缺相關法律及條例可供各加值應用計畫與專案依循,本研究建議政府單位應儘速爭取相關之立法,充實推行員額編制及經費預算之逐年編列外,政策性須持續推動,方能呈現具體成果。

 

(2) 導入優良產品認證概念

  從專案執行實蹟中發現,政府單位除應充實國內廠商及藝術家對授權使用及觀念與積極爭取相關之立法外,優良產品認證概念之推行亦須獲得數位典藏相關產業之重視。簡言之,認證機制功能不外乎為:商品將具有相當程度的品質、提高專案團隊的榮譽(商譽)、加值商品獲得更周延的保護與有效對抗侵害之行為;同時,亦使消費者信賴具有標識的商品。是故,本專案在執行之初,不僅與典藏單位就藏品授權合法性進行簽約,亦同時要求合作廠商必須提出商品之認證規劃與其商品本身所使用之材質須符合相關環保與安全法規等等,以確保創意加值商品之品質。

 

(3) 權責分工與確立工作流程

  本專案為產學合作模式所組成,為使專案之創意加值商品能創造最佳品質與產值,於本專案中,宗博館扮演提供文獻與商品文案諮詢的角色,台藝大研究團隊與頑石創意則負責商品創意發想及設計與規劃行銷暨通路推廣策略工作。是故,在一個計畫或專案執行中,明確的權責劃分能使各參與單位秉其專業各司其職,而專案流程的確立,不僅使各參與者清楚其負擔的工作項目及內容外,亦能藉由標準化製程的建立,維持專案成果之品質。

 

(4) 專案核心價值的確立

  伴隨「全球在地化」的風潮,「在地」必須接受「全球化」的考驗,轉換到創意加值商品之上,也就是商品本身強調的是無可取代的特色為利基。從本專案的執行經驗出發,宗博館必須培養觀眾,例如其兒童博物館就是從小培養觀眾的好規劃,同時,宗博館也必須藉由其展覽與展品特殊文化脈絡打造明星商品,一如國內故宮的翠玉白菜的「白菜小子」、「蝗蟲寶寶」等等。基於上述,專案團隊在計畫之初即針對市場之相關案例進行調查,藉成功案例之特徵作了以下四點結論與目標:一是「我愛拜拜」品牌塑造,藉以擴大創意加值商品價值與永續經營;二是商品年輕娛樂化,使計畫貼近市場需求;三是相關民俗慶典銷售時段搭配,藉以促進民眾參與;四是和文化創意產業做連結,用台灣生活風格與故事來行銷。換言之,創意加值商品不單只是販賣商品,亦是將生活風格轉換成具商業價值之文化經商品,而這也是本專案團隊一直以來所依循的原則。

 

(5) 專案管理與經驗傳承

  除了上述政策性與技術性之問題,數位典藏計畫人力流動頻繁的現象,亦為數位典藏計畫推展上的一大瓶頸。以台藝大數位典藏計畫團隊執行之各專案為例,同一專案均曾歷經不止一位專任助理,多半助理服務五、六個月即離職了。就計畫本身而言,人力流動頻繁畢竟不是好事,因為助理可能才剛上任與熟悉業務後,卻因各種因素離職;加上徵聘新助理的空窗期,這些情況其實都不利於計畫的品質管理與經驗傳承,而這個現象其實與數位典藏計畫本身的性質有關。由於數位典藏計畫缺乏自身財源,主要是仰賴國家補助,一旦計劃結束,專任助理的工作也隨之結束。換言之,它本身並不是一份長遠的工作,自然也就無法提供足夠的誘因留住從業的人才。針對這點,本專案認為除提供助理完備之教育訓練外,如何提供專任助理從業誘因,藉以提昇專案管理績效與延續數位典藏計畫,亦值得相關單位研擬適宜之辦法。

 


 

參考文獻

 

[1] 吳清山、林天祐。〈全面品質管理及其在教育上的應用〉《初等教育學刊》〈1994年第3期》:1-28。

[2] 吳鄭重譯。《裘蘭品質領導手冊》。台北:中國生產力中心,1994。

[3] 李怡禎。《高等教育行政人員全面品質管理教育訓練課程內涵之研究》。台北縣: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1。

[4] 林天祐。《教育行政革新》。台北:心理,2000。

[5] 林彥宏、黃冠華。〈數位典藏內容競爭力評鑑指標的建立—以影像質量為例〉《第五屆數位典藏技術研討會》,2006。

[6] 曹健齡。〈全面品質管理〉《全面品質保證手冊》:2000。

[7] 曾榮華。〈以全面品質管理觀點提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品質〉《教育研究資訊》〈2001年第9期第1卷〉:55-75。

[8] 黃旭鈞。《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全面品質管理信念之研究》。台北市: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9] 經濟部數位內容產業推動辦公室。《2004台灣數位內容產業白皮書》。台北:經濟部工業局,2004。

[10] 董芳苑。《探討台灣民間信仰》。臺北:常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

[11] 閻自安。〈教育優先區的基本精神與選擇指標之探討〉《教育研究資訊》〈1998年第6期第2卷〉:71-86。

[12] 鍾國文。〈全面品質管理(TQM)在教育上應用之探討〉《南亞學報》〈1999年第19期〉:217-240。

[13] Crosby, P.B. Quality without Tears. (New York: McGraw-Hill, 1983)

[14] Deming W.E. Out of the Crisis. (Boston. MA:MIT, 1986)

[15] Deming, W. E. The new economics: For industry, government, education. (Massachusetts: MIT CAES, 1993)

[16] Sallis, E.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in education. (London: Kogan, 1993)











評分:

1 Star2 Stars3 Stars4 Stars5 Stars (No Ratings Yet)
Loading ... Loading ...

回應:


請輸入圖片中的文字
請按圖片取得圖片中文字的錄音檔
Click to hear an audio file of the anti-spam 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