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原生藝術-林淵作品電子典藏 - 詳細資訊
名稱 |
資料 |
||||||
---|---|---|---|---|---|---|---|
加入年份: | 97 | ||||||
結束年份: | 98 | ||||||
地理經度: | 120.33 | ||||||
地理緯度: | 23.59 | ||||||
機構名稱: | 大葉大學 | ||||||
部門名稱: | 休閒事業管理系 | ||||||
計畫名稱: | 台灣原生藝術-林淵作品電子典藏 | ||||||
主持人: | 邊瑞芬 | ||||||
共同主持人: | 吳為聖 | ||||||
郵遞區號: | 515 | ||||||
聯絡地址: | 彰化縣大村鄉學府路168號 | ||||||
聯絡電話: | |||||||
聯絡人: | 黃鈺珍 | ||||||
機構類型: | 學術單位 | ||||||
地區: | 中區 | ||||||
主題小組: |
藝術與圖像 | ||||||
分布年代: |
|||||||
數量說明: | |||||||
數位化物件標籤: |
|||||||
簡介: |
原生藝術(Art Brut)是由法國當代重要藝術大家 Jean Dubuffet所提倡,並對現今歐洲與世界藝術發展有重要影響,讓吾人重新省思藝術的特色與價值,台灣早期以素人藝術或樸素藝術的概念與原生藝術相通,1960年代吳李玉哥女士的出現及 1970年代洪通先生的掘起,曾引發短暫地討論, 1980年代後林淵先生與其他素人藝術家又被發掘與報導,這些藝術家們大都經歷農業社會轉型至工業社會的變遷過程,其作品生動趣味,表現率真的赤子之心,其中林淵先生更是台灣之奇與驚豔,更因林先生在受到企業家黃炳松先生的贊助與支持,雖然短短的十數年創作( 1977年至 1991年),在台灣藝術發展上,具有國際性的肯定地位,林淵先生的作品多樣豐富,在石雕、石板畫、木雕、刺繡、繪畫、與組合藝術等都有很高的成果,表現台灣精神的苦幹、打拼、樸實與熱情的特質,林淵先生的成就不只讓國際了解台灣庶民藝術的創作力,更表現於台灣本土企業對社會發展上所投入的關懷,因此,有系統的整理與公開其創作,提供大眾一個探討與了解台灣本土藝術文化的機會,為此典藏計畫的努力宗旨。本計畫團隊成員主要為大葉大學師生,包括:計畫主持人邊瑞芬老師、共同主持人吳為聖老師,專任助理黃鈺珍小姐、兼任助理黃偉智同學,以及台中技術學院蔡佩琦同學,另外,還有無償協助攝影的鄭國裕老師以及林淵先生身平資料檢證的張几文先生等。 |
||||||
開放情形: | |||||||
館藏物件圖
|
|||||||
展示圖:
|
|||||||
計畫資料庫名稱: | 台灣原生藝術 | ||||||
計畫資料庫簡介: | 原生藝術(Art Brut)是由法國當代重要藝術大家 Jean Dubuffet所提倡,並對現今歐洲與世界藝術發展有重要影響,讓吾人重新省思藝術的特色與價值,台灣早期以素人藝術或樸素藝術的概念與原生藝術相通,1960年代吳李玉哥的出現及 1970年代洪通的掘起,曾引發短暫地討論, 1980年代後林淵與其他素人藝術家又被發掘與報導,這些藝術家們大都經歷農業社會轉型至工業社會的變遷過程,其作品生動趣味,表現率真的赤子之心,其中林淵更是台灣之奇與驚豔,更因林淵在受到企業家的贊助與支持,雖然短短的十數年創作( 1977年至 1991年),在台灣藝術發展上,具有國際性的肯定地位,林淵的作品多樣豐富,在石雕、石板畫、木雕、刺繡、繪畫、與組合藝術等都有很高的成果,表現台灣精神的苦幹、打拼、樸實與熱情的特質,林淵的成就不只讓國際了解台灣原生藝術的創作力,更表現於台灣本土企業對社會發展上所投入的關懷,因此,有系統的整理與公開其創作,提供大眾一個探討與了解台灣本土藝術文化的機會,為此典藏計畫的努力宗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