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x768 1280x800   Decrease font size for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Reset to normal font size for  -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Increase font size for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數位典藏--澎湖石滬形式與文化(第三年) - 詳細資訊

加入收藏櫃 , 加入書籤, 列印 列印 , 轉寄 轉寄


名稱
資料
加入年份:
97
結束年份:
98
地理經度:
119.58
地理緯度:
23.57
機構名稱:
國立澎湖科技大學
部門名稱:
觀光休閒學系-休閒組
計畫名稱:
數位典藏--澎湖石滬形式與文化(第三年)
主持人:
李明儒
共同主持人:
蔡明惠、鄭錫欽
郵遞區號:
880
聯絡地址:
澎湖縣馬公市六合路300號
聯絡電話:
聯絡人:
陳宗惠
機構類型:
學術機構
地區:
離島
主題小組:
自然與生物
分布年代:
數量說明:
數位化物件標籤:
簡介:
開放情形:
免費
館藏物件圖


展示圖1外垵村附近石滬群.jpg

展示圖2中屯潮間帶石滬「西面」.jpg

展示圖3澎湖縣七美鄉「雙心石滬」.jpg

展示圖4沙港村西北方「坪仔」滬.jpg



展示圖:
計畫資料庫名稱:
數位典藏-澎湖石滬形式與文化
計畫資料庫簡介:

石滬捕魚為一種古老的世界性漁撈活動,根據文獻的記載,石滬的出現最早為新石器時代。歐美、日本、台灣、菲律賓、泰國、玻里尼西亞、美拉尼西亞等太 平洋諸島都有石滬分佈。石滬是珊瑚礁棚漁業文化的特色之一,但並非每個地方均能有石滬,因為石滬具有特殊的構築條件;澎湖群島有近百個島礁,海岸線曲折蜿 蜒長達320公里長,潮間帶淺棚寬廣,傾斜度小,潮差又大,玄武岩與咾咕石等石材又極易取得,於是利用天賦優渥的地理條件,在海田上造滬捕 魚。                                                                               

                                                                         

澎湖的石滬推估已有300年的歷史,2006年的統計有587口,為全世界密度最高,數量最多的潮間帶大型結構物,堪稱台灣最有潛力登錄為世界文化 遺產的項目之一。本計畫旨在建立澎湖地區石滬相關資料與文物較完整之數位典藏資料庫。網站內容以澎湖587口石滬為主軸,將相關資料區分為「專有名詞」、 「建築形式」、「產業」、「鳥瞰石滬」、「人文」、「信仰傳說」與「其他」七大主軸,提供了豐富的研究與教學素材。這當中包含500多座石滬的照片及基本 資料、衛星定位、石滬測量數據、石滬的型態與演進、石滬結構、相關漁法與漁具裝備、3D飛行模擬影片、2D工程圖、石滬空拍影像及影片…等,內容包羅萬 象,為目前國內外資料最豐富之石滬線上百科。

 

其他資料庫名稱:
其他資料庫簡介:

更多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