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試驗所昆蟲標本典藏數位化計畫 - 詳細資訊
                
| 名稱 | 資料 | ||||||
|---|---|---|---|---|---|---|---|
| 加入年份: | 97 | ||||||
| 結束年份: | 98 | ||||||
| 地理經度: | 121.3 | ||||||
| 地理緯度: | 25.1 | ||||||
| 機構名稱: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 | ||||||
| 部門名稱: | 森林保護組昆蟲標本館 | ||||||
| 計畫名稱: | 林業試驗所昆蟲標本典藏數位化計畫 | ||||||
| 主持人: | 趙榮台 | ||||||
| 共同主持人: | 陸聲山 | ||||||
| 郵遞區號: | 100 | ||||||
| 聯絡地址: | 台北市中正區三元街67號5樓 | ||||||
| 聯絡電話: | |||||||
| 聯絡人: | 葉雲吟 | ||||||
| 機構類型: | 試驗研究單位 | ||||||
| 地區: | 北區 | ||||||
| 主題小組: | 自然與生物 | ||||||
| 分布年代: | 明清時期(1624-1895) | ||||||
| 數量說明: | |||||||
| 數位化物件標籤: | |||||||
| 簡介: | 林業試驗所昆蟲標本館是臺灣重要的昆蟲標本館之一,本館館藏的最早標本來自日據時代,迄今已超過半世紀,之後的昆蟲專家亦陸續採集許多重要森林昆蟲標本,其中不乏已消失的種類(如大樺斑蝶、大紫斑蝶)。雖然早期之典藏數量不大,迄1995年本所典藏針插乾燥標本約15,000份,其後積極採集、製作,改善館內典藏環境,採用材質堅固、設計完善的移動標本櫃(compactor),使用方便,室內並維持24小時20 ±2℃、55 ±5%相對溼度之恆定狀態,以長久保存台灣豐富的自然資產。典藏標本質量俱增,目前已超過11萬份,模式標本亦自個位數激增至182份,液標本30餘萬份,可為臺灣昆蟲系統分類、森林資源保育以及森林蟲害防治等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2004年本館所有針插標本的數位資料庫已建立完成,唯缺數位影像,故自2005年3月起參與「第一期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2007年繼續參與「第二期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主要工作為建立館藏標本的數位化影像檔。本計畫以每年完成一萬份數位化影像為目標,自2005至2008年2月的三年期間已經完成29,834份高品質的影像檔,且全數完成總計畫辦公室的盤點,在數典計畫聯合目錄中,已居動物標本數化影像的最大宗,同時完成標本館及影像搜尋網站 | ||||||
| 開放情形: | |||||||
| 館藏物件圖 
 | |||||||
| 展示圖: |   | ||||||
| 計畫資料庫名稱: | 林業試驗所昆蟲標本館 | ||||||
| 計畫資料庫簡介: | 林業試驗所昆蟲標本館是臺灣重要的昆蟲標本館之一,本館館藏的最早標本來自日據時代,迄今已超過半世紀,之後的昆蟲專家亦陸續採集許多重要森林昆蟲標本,其中不乏已消失的種類(如大樺斑蝶、大紫斑蝶)。雖然早期之典藏數量不大,迄1995年本所典藏針插乾燥標本約15,000份,其後積極採集、製作,改善館內典藏環境,採用材質堅固、設計完善的移動標本櫃(compactor),使用方便,室內並維持24小時20 ±2℃、55 ±5%相對溼度之恆定狀態,以長久保存台灣豐富的自然資產。典藏標本質量俱增,目前已超過11萬份,模式標本亦自個位數激增至182份,液標本30餘萬份,可為臺灣昆蟲系統分類、森林資源保育以及森林蟲害防治等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2004年本館所有針插標本的數位資料庫已建立完成,唯缺數位影像,故自2005年3月起參與「第一期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2007年繼續參與「第二期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主要工作為建立館藏標本的數位化影像檔。本計畫以每年完成一萬份數位化影像為目標,自2005至2008年2月的三年期間已經完成29,834份高品質的影像檔,且全數完成總計畫辦公室的盤點,在數典計畫聯合目錄中,已居動物標本數化影像的最大宗,同時完成標本館及影像搜尋網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