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Ⅲ)—歷史迷霧與生死地景 - 詳細資訊
                
| 名稱 | 資料 | ||||||
|---|---|---|---|---|---|---|---|
| 加入年份: | 98 | ||||||
| 結束年份: | 99 | ||||||
| 地理經度: | 121.616 | ||||||
| 地理緯度: | 25.042 | ||||||
| 機構名稱: | 中央研究院 | ||||||
| 部門名稱: | 社會學研究所 | ||||||
| 計畫名稱: | 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Ⅲ)—歷史迷霧與生死地景 | ||||||
| 主持人: | 張茂桂 | ||||||
| 共同主持人: | 吳叡人 | ||||||
| 共同主持人: | 陳緯華 | ||||||
| 郵遞區號: | 11529 | ||||||
| 聯絡地址: | 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 ||||||
| 聯絡電話: | |||||||
| 聯絡人: | |||||||
| 機構類型: | 學術單位 | ||||||
| 地區: | 北區 | ||||||
| 主題小組: | 語言、影音與新聞 生活與文化 | ||||||
| 分布年代: | 日治時期(1895-1945) 戰後時期(1945以後) | ||||||
| 數量說明: | |||||||
| 數位化物件標籤: | 外省人,生命,記憶,敘事,白色恐怖,戒嚴時期,海軍,高雄,六張犛,綠島,十三中隊,大陳,流離,寺廟, | ||||||
| 簡介: | 本計畫是台灣第一個以「外省人」為研究對象的數位典藏計畫。計畫團隊—張茂桂研究員、吳叡人教授、陳緯華教授,皆為長期關注台灣社群認同及歷史發展等議題之學者。計畫內容就已知但鮮為人注意的外省人特定文化景觀,以質性研究、空間定位、影像紀錄與口述歷史等方式加以典藏,以保存並呈現其社會與文化意義。 
 本計畫第三期以「生」與「死」為主題,透過相關文化地景、文化景觀,包括地標,即人類活動在空間所生產之顯著痕跡,和社群生活與歷程,與社區的強烈聯繫,呈現出環繞於歷史迷霧中,不易覺察之文化活動痕跡。其中以白色恐怖受難者集葬地代表「死」的地景,以大陳義胞在台灣民間建立的祖籍民間信仰與寺廟為「生」的地景代表,而以「鳳山海軍來賓招待所」為徘徊於「死、生」之間的外省政治受難者為代表。藉此,本計畫得以展現出不同外省次團體的不同歷史際遇,以及面對橫逆時豐沛的生命力。 
 因此透過數位典藏獨特的媒介性質,將據以形成的詮釋進行「再結構」的歷程,即呈現在閱聽人眼前的是單篇的日記手稿、或私人照片,將呈現為電腦螢幕上的一系列檔案。在這一閱讀媒介轉換過程中,本計畫仰賴學者對典藏物的細緻注解與詮釋,以提供讀者相關的註解、說明,而積極創造對事件既有脈絡形成連結的可能性。 | ||||||
| 開放情形: | 免費 | ||||||
| 館藏物件圖 
 | |||||||
| 展示圖: |   | ||||||
| 計畫資料庫名稱: | 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 | ||||||
| 計畫資料庫簡介: | 典藏已知但鮮為人注意的外省人特定文化,以質性研究、空間定位、影像紀錄與口述歷史等方式加以典藏,以保存並呈現其社會與文化意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