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體中文正楷銅模及其字體數位典藏計畫 - 詳細資訊
                
| 名稱 | 資料 | ||||||
|---|---|---|---|---|---|---|---|
| 加入年份: | 99 | ||||||
| 結束年份: | 100 | ||||||
| 地理經度: | 120.322 | ||||||
| 地理緯度: | 22.639 | ||||||
| 機構名稱: |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 ||||||
| 部門名稱: | 蒐藏研究組 | ||||||
| 計畫名稱: | 正體中文正楷銅模及其字體數位典藏計畫 | ||||||
| 主持人: | 黃俊夫 | ||||||
| 共同主持人: | 吳祖銘 | ||||||
| 郵遞區號: | 807 | ||||||
| 聯絡地址: | 高雄市三民區九如一路720號 | ||||||
| 聯絡電話: | (07)3800089轉5181 | ||||||
| 聯絡人: | |||||||
| 機構類型: | 學術單位 | ||||||
| 地區: | 南區 | ||||||
| 主題小組: | |||||||
| 分布年代: | 戰後時期(1945以後) | ||||||
| 數量說明: | |||||||
| 數位化物件標籤: | |||||||
| 簡介: | 面對已經消失的活版印刷業,本計畫所要數位化的「風行」繁體正楷銅模與「日星鑄字行」仍在使用的鑄字用銅模,都是見證台灣印刷歷史的珍貴史料。這二套銅模字體,點捺勾處力道十足,字型優美,尚保存中文書法的筆劃與字形結構的特色,與講求規格化的電腦中文字體不同。由於大陸早已使用簡體字,台灣印刷字體也全數被電腦字取代。「風行」及「日星」的這二批銅模可說是台灣碩果僅存的正楷字模,也可以說是全世界難得保留完整的中文活字印刷字模。就世界文化資產的意義而言,中文正楷字體的保存,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性;就台灣活版印刷的技術發展而言,為這批銅模的存在還原其歷史角色,則是博物館典藏研究責無旁貸的工作。為使這兩套「風行」(大陸來台)與「日星」(因地制宜修改)互有淵源的珍貴銅模整合,成為一套具有繁體中文代表性的正楷字體,數位化後的成果可供社會大眾認識,進而再度使用這套優美的字體,達到保存後活化的目的,本計畫擬以二年為期,將科工館館藏的「風行銅模」正楷字體3780字及「日星銅模」擁有的正楷字體4000字,予以重鑄鉛字,取得字形經修整並數位化後,「風行銅模」加以封存全數保存。兩者的字體比較分析後,整合補足達到教育部頒布常用字4808字左右。目的乃將傳統的正楷中文字體做功能性保留,雖然銅模已不再供人印刷,卻可成為電腦字型,讓最具代表性的正楷字體,在數位時代重獲新生。 | ||||||
| 開放情形: | |||||||
| 館藏物件圖 
 | |||||||
| 計畫資料庫名稱: | 臺灣工業文化資產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