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傳統藝術瑰寶—葉王交趾陶的3D數位典藏 - 詳細資訊
                
| 名稱 | 資料 | ||||||
|---|---|---|---|---|---|---|---|
| 加入年份: | 99 | ||||||
| 結束年份: | 100 | ||||||
| 地理經度: | 120.534 | ||||||
| 地理緯度: | 23.695 | ||||||
| 機構名稱: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 ||||||
| 部門名稱: | 文化資產維護系 | ||||||
| 計畫名稱: | 台灣傳統藝術瑰寶—葉王交趾陶的3D數位典藏 | ||||||
| 主持人: | 曾永寬 | ||||||
| 共同主持人: | 曾肅良 | ||||||
| 郵遞區號: | 64002 | ||||||
| 聯絡地址: | 雲林縣斗六市大學路三段123號 | ||||||
| 聯絡電話: | |||||||
| 聯絡人: | 曾永寬 | ||||||
| 機構類型: | 學術單位 | ||||||
| 地區: | 中區 | ||||||
| 主題小組: | |||||||
| 分布年代: | 明清時期(1624-1895) | ||||||
| 數量說明: | |||||||
| 數位化物件標籤: | 葉王交趾陶, 慈濟宮, 震興宮, 數位典藏, 環物, 環景 | ||||||
| 簡介: | 葉王交趾陶不僅是最早的「臺灣交趾陶」,其作品的細緻度堪為空前絕後,題材的多元性,反應了葉王生活時代的社會情景與人生價值,而其陶塑釉彩技藝,更是影響後代匠師甚鉅。葉王交趾陶見證了從清代道光以降,歷經同治、咸豐及光緒年間台灣寺廟建築與工藝匠師風格的一些片段實體資料,對於整個台灣的工藝發展史來說,非常珍貴,其精緻細膩的工藝技巧與題材表現,有深深的研究價值。 
 因為交趾陶屬於低溫燒製,又置放於大氣環境展示,致使其風化和老化問題嚴重,尤其近年來的全球性氣候暖化和空氣污染的加成作用,更使得交趾陶的保存如同雪上加霜。雖然如此,公部門的文保相關單位與國家相關科學研究對此古交趾陶的保存維護研究卻投入極微薄,而進展緩慢,緩不濟急。若依現在老化的速度,不消十年,葉王作品的風采後人將不復見。 
 因此,本團隊基於全方位的保存,在文化資產維護系多年影音記錄技術的支援下,加上引進最新的環物、環景與虛擬導覽等攝影技術,而且本團隊也針對交趾陶文物的特質自行開發各種輔助拍攝技術,將有十足的能力完美數位典藏葉王交趾陶與透過網路呈現葉王交趾陶的美。 | ||||||
| 開放情形: | |||||||
| 館藏物件圖 
 | |||||||
| 計畫資料庫名稱: | 臺灣傳統藝術瑰寶—葉王交趾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