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 - 詳細資訊
                
| 名稱 | 資料 | ||||||
|---|---|---|---|---|---|---|---|
| 加入年份: | 96 | ||||||
| 結束年份: | 97 | ||||||
| 地理經度: | 121.616 | ||||||
| 地理緯度: | 25.041 | ||||||
| 機構名稱: | 中央研究院 | ||||||
| 部門名稱: | 社會學研究所 | ||||||
| 計畫名稱: | 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 | ||||||
| 主持人: | 張茂桂 | ||||||
| 共同主持人: | 林崇偉 | ||||||
| 郵遞區號: | 115 | ||||||
| 聯絡地址: | 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 ||||||
| 聯絡電話: | |||||||
| 聯絡人: | 劉欣寧 | ||||||
| 機構類型: | 政府機構 | ||||||
| 地區: | 北區 | ||||||
| 主題小組: | 文獻與檔案 語言、影音與新聞 | ||||||
| 分布年代: | |||||||
| 數量說明: | |||||||
| 數位化物件標籤: | |||||||
| 簡介: | 1949年國共內戰國民黨戰敗轉進來台所帶來的百萬人遷徙經驗實屬罕見,外省族群遷徙與生根的過程,不僅是台灣當代史的重要一頁,也是世界史上一個獨特的現象。這些移民雖然來自35個不同省分,口操不同語言、出身於不同性別、階級、職業,彼此的文化背景差異也相當大,但是他們仍被視為同一群體。這些「外省人」之間原本也有文化及語言上的差異,不過在當時國民黨政權的政策影響下,「外省人」逐漸形成一個具有集體意識的特殊社會團體,也與「本省人」之間產生了一些鮮明的對照,省籍差異或是省籍情結也成為台灣內部明顯的社會界線。 
 2005年起持續辦理如:「蒲公英外省女性寫作班」、「榮民與外省族群家書徵選活動」、「榮民與外省族群返鄉照片故事徵選活動」,以及推動眷村改建條例文化修法等工作。一方面累積了許多外省族群之文物及生命史之紀錄、書寫;另一方面亦建構了全台各地之外省族群的社區與文化工作者的聯絡網。本計劃的研究團隊,即結合社會學、傳播學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民間單位得來不易的珍貴史料,為台灣「外省人」以數位典藏的方式保存生命的重要記憶。 面對著這樣的歷史,我們希望由兩個面向來處理。 
 第一個面向是社會學的角度:透過文物、故事、生命史等持續的徵選與蒐集,以豐富、延續數位典藏資料庫的更新;另一個面向是傳播學的角度:透過科技的發展,以「參與式傳播」的方式達到接納多元意見與承先啟後的生命力傳承。本計畫並另與社團法人外省台灣人協會合作,該單位自2005年起持續辦理如:「蒲公英外省女性寫作班」、「榮民與外省族群家書徵選活動」、「榮民與外省族群返鄉照片故事徵選活動」,以及推動眷村改建條例文化修法等工作。 
 一方面累積了許多外省族群之文物及生命史之紀錄、書寫;另一方面亦建構了全台各地之外省族群的社區與文化工作者的聯絡網。本計劃的研究團隊,即結合社會學、傳播學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民間單位得來不易的珍貴史料,為台灣「外省人」以數位典藏的方式保存生命的重要記憶。 | ||||||
| 開放情形: | |||||||
| 館藏物件圖 
 | |||||||
| 展示圖: |   | ||||||
| 計畫資料庫名稱: | 臺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