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常惠音樂資料典藏數位化計畫 - 詳細資訊
                
| 名稱 | 資料 | ||||||
|---|---|---|---|---|---|---|---|
| 加入年份: | 96 | ||||||
| 結束年份: | 97 | ||||||
| 地理經度: | 121.527 | ||||||
| 地理緯度: | 25.026 | ||||||
| 機構名稱: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史館 | ||||||
| 部門名稱: | 民族音樂研究所審編處 | ||||||
| 計畫名稱: | 許常惠音樂資料典藏數位化計畫 | ||||||
| 主持人: | 許瑞坤 | ||||||
| 共同主持人: | 呂錘寬 | ||||||
| 共同主持人: | 葉飛鴻 | ||||||
| 郵遞區號: | 106 | ||||||
| 聯絡地址: | 台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 ||||||
| 聯絡電話: | |||||||
| 聯絡人: | 廖運尚 | ||||||
| 機構類型: | 學術機構 | ||||||
| 地區: | 北區 | ||||||
| 主題小組: | 語言、影音與新聞 | ||||||
| 分布年代: | |||||||
| 數量說明: | |||||||
| 數位化物件標籤: | |||||||
| 簡介: | 許常惠教授畢生在音樂方面的創作、教育、研究,乃至民俗音樂的採集,皆有豐碩的成果,因此妥善保存之珍貴資料,可視為全人類共同的無價寶藏。如今拜科學之賜,聲音、影像的儲存及傳送技術已臻成熟,因此本計畫將許教授所留存下來的音樂資料數位化,希冀透過無遠弗屆的網際網路廣為流傳,或進而作多元的加值開發。 
 
 
 學術研究方面:讓民俗音樂研究者有更豐碩的研究素材,不僅能夠傳承優秀的民俗音樂,也可能透過與其他民族音樂的元素結合而發揚光大於國際。 
 
 
 經濟效益方面:俟本計畫完成數位化後,將開發「音樂知識庫」提供各界人士檢索使用,並發行「多媒體影音光碟」以分享世人等,對數位內容產業衍生優質演化的提升效益。 
 
 
 提昇音樂素養方面:民俗音樂是我們的先人的精神藝術菁華,透過數位化的永續典藏及創意的加值,不斷地傳承與創新,使得音樂延續活潑、生氣的民族傳統,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國人,進而形成一種全民性音樂風氣,如此將可使我國塑造成為一個音樂文化大國。 
 
 
 參與人員專業訓練方面:參與本計畫之工作人員,預期可獲「影音資料數位化」及「民族音樂內容辨識與剪輯」等專業之訓練。 
 
 而本計畫係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院長許瑞坤任計畫主持人,民族音樂研究所所長呂錘寬,以及國史館葉飛鴻處長任共同主持人,掌研究方向之規劃,專案內容及研究內涵的審查、諮詢,並由國史館廖運尚科長任計畫聯絡人,負責本專案研究音樂資料數位化之進度管控,是以專業團隊的分工方式進行本研究計畫。 | ||||||
| 開放情形: | |||||||
| 館藏物件圖 
 | |||||||
| 計畫資料庫名稱: | 許常惠音樂資料典藏數位化計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