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外交經濟檔案暨名人知識庫數位典藏計畫 - 詳細資訊
                
| 名稱 | 資料 | ||||||
|---|---|---|---|---|---|---|---|
| 加入年份: | 96 | ||||||
| 結束年份: | 101 | ||||||
| 地理經度: | 121.616 | ||||||
| 地理緯度: | 25.041 | ||||||
| 機構名稱: | 中央研究院 | ||||||
| 部門名稱: | 近代史研究所 | ||||||
| 計畫名稱: | 民國外交經濟檔案暨名人知識庫數位典藏計畫 | ||||||
| 主持人: | 張力 | ||||||
| 共同主持人: | 莊樹華 | ||||||
| 郵遞區號: | 11529 | ||||||
| 聯絡地址: |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 ||||||
| 聯絡電話: | 02-2782-4166#170;02-2782-4166#354 | ||||||
| 聯絡人: | 張慧貞;林威妏 | ||||||
| 機構類型: | 學術研究單位 | ||||||
| 地區: | 北區 | ||||||
| 主題小組: | 文獻與檔案 | ||||||
| 分布年代: | 明清時期(1624-1895) 日治時期(1895-1945) 戰後時期(1945以後) | ||||||
| 數量說明: | 外交檔案、經濟檔案及名人知識庫等預計233萬頁 | ||||||
| 數位化物件標籤: | 檔案,官方文件,器物,照片,建築,日記手稿,底片 | ||||||
| 簡介: | 
 近現代中國史及戰後台灣歷史的發展歷程與意義,一向是國際漢學界及台灣與大陸歷史研究者的重要關懷。早期的研究重心偏重清代及民國初期的歷史,近幾年重心逐漸下移,國民政府乃至戰後冷戰初期(1950~1960年代)兩岸的歷史發展與變化,得到更多關注與探討。經濟發展與社會文化變遷又是其中的重點,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所收藏的各類民國時期及戰後台灣的外交、經濟機構檔案,以及長年蒐集的個人檔案資料,近幾年在研究資料上的價值,也因此愈形突顯。本計畫除延續第一期成果,亦朝近代中國及戰後台灣外交經濟部門檔案資料庫、近代名人知識庫方向發展。 | ||||||
| 開放情形: | 限定區域 | ||||||
| 館藏物件圖 
 | |||||||
| 展示圖: |   | ||||||
| 計畫資料庫名稱: | 近代名人暨外交經濟數位典藏 | ||||||
| 計畫資料庫簡介: | 鴉片戰爭開啟近代中國的巨大變局,19世紀中葉以後對外交涉成為中國歷史發展的核心。外人來華,以爭奪利權為要務;中國圖存,舉富國強兵作目標。晚清以降,涉外問題與建設國家成為近代中國史之重心。中央研究院近史所檔案館收藏近代中國外交與經濟各部會之檔案,為研究近代史之瑰寶。數位典藏計畫,有助於改善檔案典藏,提升檔案利用效率,為學術普化與研究需求搭建更親切、寬廣的平台。 | ||||||
| 其他資料庫名稱: | 館藏檢索系統資料庫 | ||||||
| 其他資料庫簡介: | 館藏目錄檢索系統含括1860至1928年的外交部門檔案,計有目錄27萬9千餘筆;1903至1949年的經濟部門檔案及經安會、美援會、生管會、外貿會檔案,計有目錄11萬3千餘筆。系統所提供之目錄筆數,將隨個別檔案整編進度而更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