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竹籐編器物暨其工藝之數位典藏 - 詳細資訊
                
|   名稱  | 
       	                    資料  | 
                	   ||||||
|---|---|---|---|---|---|---|---|
加入年份:  | 99 | ||||||
結束年份:  | 100 | ||||||
地理經度:  | 120.746 | ||||||
地理緯度:  | 24.18 | ||||||
機構名稱:  | 中臺科技大學 | ||||||
部門名稱:  | 資訊管理系 | ||||||
計畫名稱:  | 傳統竹籐編器物暨其工藝之數位典藏 | ||||||
主持人:  | 詹博州 | ||||||
共同主持人:  | 陳永福 | ||||||
郵遞區號:  | 406 | ||||||
聯絡地址:  | 台中市北屯區廍子路666號 | ||||||
聯絡電話:  | (04)22391647轉6600、7715 | ||||||
聯絡人:  | 柯怡華 | ||||||
機構類型:  | 學術單位 | ||||||
地區:  | 中區 | ||||||
主題小組:  | 
   	                        |||||||
分布年代:  | 
   	                明清時期(1624-1895) 日治時期(1895-1945) | ||||||
數量說明:  | |||||||
數位化物件標籤:  | 
            竹籐編器物,工藝,資訊科技,數位典藏 | ||||||
簡介:  | 
            竹籐編器物因材料的取得容易,並有可自行編製的優點,為早期先民日常生活中常使用的器物,不論是在狩獵、農耕、漁撈、貯藏、搬運、運輸器具等,處處皆可看到竹籐編器物的蹤跡。然而,隨著大時代的變遷,科技、機器及自動化生產線的快速發展與進步,各式材質的器物及工具,被大量生產與使用,使得竹籐編器物已不在是生活上及工作上的必需品。 
 因此,使得竹籐編產業逐漸沒落、竹籐編工藝亦瀕臨失傳,目前國內僅剩少數的竹籐編工藝師在傳承此項工藝。熱愛台灣關懷鄉土的竹籐編器物收藏家王豐鳴先生,自30年多前即開始從事傳統竹籐編器物的收藏及研究,在擔任台中市民俗文物學會理事長期間,多次與各文化機構合作推動竹籐編器物的特展活動,對台灣民俗文化的保存及傳承,貢獻良多。 
 為喚起社會大眾對傳統竹籐編器物及其工藝的重視及了解,本研究計畫與有「台灣籃王」雅稱的王豐鳴先生合作,進行傳統竹籐編器物及其工藝之數位典藏工作,利用資訊科技的導入與應用,建置台灣地區唯一專屬介紹傳統竹籐編器物及其工藝的典藏網站,使社會大眾能透過網際網路欣賞傳統竹籐編器物及其工藝之美,讓傳統竹籐編器物及其工藝的文化內涵,能得到妥善的保存與維護,並能透過網際網路進行多元的傳播與分享。 
 本計畫主持人為中臺科技大學資管系詹博州副教授,共同主持人為中臺科技大學醫管系陳永福教授,其中計畫主持人詹博州副教授曾擔任台灣民俗文物館館長一職(2003-2007),近幾年來與計畫共同主持人陳永福教授,共同投入台灣民俗文物及民俗活動之數位典藏工作,研究成果優良,並多次參加亞太地區數位博物館國際學術研討會,將研究成果與國際人士共同分享,另本計畫將邀請竹籐編薪傳獎工藝大師李榮烈老師、台灣工藝研究所資深竹籐編工藝師林秀鳳老師共同參與有關竹籐編器物製作工藝之數位典藏工作。 
  | 
            ||||||
開放情形:  | |||||||
館藏物件圖 
            
              
  | 
   	        |||||||
計畫資料庫名稱:  | 傳藝-傳統竹籐編器物暨其工藝之數位典藏網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