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原生藝術(第三與第四年度)-林淵作品電子典藏(2/2) - 詳細資訊
                
|   名稱  | 
       	                    資料  | 
                	   ||||||
|---|---|---|---|---|---|---|---|
加入年份:  | 100 | ||||||
結束年份:  | 101 | ||||||
地理經度:  | 120.59 | ||||||
地理緯度:  | 23.99 | ||||||
機構名稱:  | 大葉大學 | ||||||
部門名稱:  | 休閒事業管理學系 | ||||||
計畫名稱:  | 台灣原生藝術(第三與第四年度)-林淵作品電子典藏(2/2) | ||||||
主持人:  | 邊瑞芬 | ||||||
共同主持人:  | 吳為聖 | ||||||
郵遞區號:  | 51591 | ||||||
聯絡地址:  | 彰化縣大村鄉學府路168號 大葉大學 休閒事業管理系 | ||||||
聯絡電話:  | (04)8511888 轉 3319 | ||||||
聯絡人:  | 柳佳璋 | ||||||
機構類型:  | 學術單位 | ||||||
地區:  | 中區 | ||||||
主題小組:  | 
   	                        藝術與圖像 生活與文化 | ||||||
分布年代:  | 
   	                戰後時期(1945以後) | ||||||
數量說明:  | |||||||
數位化物件標籤:  | 
            原生藝術,素人藝術家,林淵 | ||||||
簡介:  | 
            原生藝術(Art Brut)是由法國當代重要藝術大家 Jean Dubuffet所提倡,對現今歐洲與世界藝術發展有重要影響,讓吾人重新省思藝術的特色與價值,台灣早期以樸素藝術的概念與原生藝術相通,1960年代吳李玉哥女士的出現及 1970年代洪通先生的掘起,曾引發短暫地討論, 1980年代後林淵先生與其他素人藝術家又被發掘與報導,這些藝術家們大都經歷農業社會轉型至工業社會的變遷過程,其作品生動趣味,表現率真的赤子之心,其中林淵先生更是台灣之奇,更因林淵先生受到企業家黃炳松先生的贊助與支持,雖然短短的十數年創作( 1977年至 1991年),在台灣藝術發展上,具有國際性的肯定地位,林淵先生的作品多樣豐富,在石雕、石板畫、木雕、刺繡、繪畫、與組合藝術等都有很高的成果,表現台灣精神的苦幹、打拼、樸實與熱情的特質,林淵先生的成就不只讓國際了解台灣庶民藝術的創作力,更表現於台灣本土企業對社會發展上所投入的關懷,因此,有系統的整理與公開其創作,提供大眾一個探討與了解台灣本土藝術文化的機會,為此典藏計畫的努力宗旨。本計畫團隊自2008年成立以來,已陸續獲得黃炳松先生、林淵先生家族、南投縣文化局、台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草屯手工藝研究中心、鄧相揚先生、姜一涵教授與吳清友先生等收藏林淵先生作品者與單位的授權,本計畫在今年度將完成全部獲授權之超過三千件作品數位化檔(含2D與3D),並有中英文網站的建立,以饗社會大眾,期更深入認識與了解台灣當代素人藝術家林淵先生的成就。  | 
            ||||||
開放情形:  | |||||||
館藏物件圖 
            
              
  | 
   	        |||||||
計畫資料庫名稱:  | 台灣原生藝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