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網站的建置
發表日期: 2008-01-28, 點閱數: 1 , 加入收藏櫃 「CHIN」的入口網站建立於1995年,隔年成立文化資產論壇(Heritage Forum),該論壇於1999年重新規劃成為加拿大藏品資料庫(Artefacts Canada),其建置目的有二:(1)提供使用者一個有效擷取資源的平台;(2)提供使用者一個豐富的資訊和學習的環境。
2001年,「CHIN」為展示加拿大的多元化資產,而另外再建立一個加拿大虛擬博物館(Virtual Museum of Canada, VMC)的入口網站【圖一】。根據2002年6月份的D-Lib線上雜誌所提供的資訊,「VMC」在這一年裡,總共吸引來自140個國家將近3百萬人次的流量。2002年,「CHIN」發布網站改版的訊息,其目的乃在改善導覽方式及內容資訊管理的問題,盼能吸引更多的使用者。
改版後的「CHIN」,如圖二所示,並非僅限於更新服務項目而已,同時也一並簡化資源擷取的困難度與複雜性。相較於其他數位典藏計畫的入口網站,「CHIN」的特色在於其雙語化的建設猶勝一籌。
圖一 圖二
(一) 網站內容架構
(二)檢索技術與介面設計
1981年,「CHIN」引進Information Dimensions公司的BASIS軟體,又名圖示資訊檢索系統(Pictorial and Artifact Retrieval and Information System, PAIS),其目的是取代早期使用的資料庫系統及其ISIS/DEAP應用程式介面。
「CHIN」後來選擇Royal Ontario博物館和加拿大文明博物館(Canadian Museum of Civilization)作為更新系統的測試對象,各館間透過BASIS軟體來建置館內的藏品資料大全(Data Dictionaries),以便於使用者檢索與應用。在系統轉換的過程中,「CHIN」除了隨著軟體的演進而更新版本外,亦在1995年完成線上資料庫的建置,以因應未來網際網路帶來的衝擊。
目前,「CHIN」的主要檢索技術採用MySQL AB公司的MySQL Database Server,作為該計畫的資訊檢索系統。該資料庫系統採用結構化查詢語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 SQL)而開發出的一套搜尋技術,SQL的系統架構有賴於資料屬性之關聯性,而提升檢索效率與查詢方式密不可分。
在介面設計上,由於「CHIN」提供整合型的資料庫就有「Artefacts Canada」與「VMC」等兩大資料庫檢索界面,因此本節將分別描述其使用介面:
一、 加拿大虛擬博物館
「VMC」大都採用二維功能選單(欄位呈現兩個層次的著錄格式)的設計,使用者可依分類好的內容組群,進行瀏覽或查詢,例如「VMC Exhibits」包括Arts & Leisure、Science & Nature、History & Society、Transportation & Industry、All Exhibits等組群【圖三】,點選像Arts & Leisure的分群標題,網站會對這個分類作進一步的查詢,查詢結果以圖文的方式排列【圖四】,而點選All Exhibits會放寬展示藏品的限制,查詢結果則是按字母排序【圖五】。
相對地,「Image Gallery」包括Art Deco、Group of Seven、Hockey、J.E.H. MacDonald、J.W. Morrice、Tom Thomson、Winter、See more…等組群【圖六】,點選像Art Deco的分群標題,網站會對這個分類作進一步的查詢,查詢結果以影像的格式排列【圖七】,而點選See more…會放寬展示藏品的限制,查詢結果以文字的模式排列【圖八】。
相較於二維功能選單的設計,「Museum & Events」則是採用多層次詮釋資料檢索(Faceted Metadata),這種檢索介面是把分類瀏覽和關鍵字整合在一起,使用者可按地圖或行事曆等進行資料檢索【圖九】。例如使用者若想找特定的地點,只要點選地圖中的行政區(關鍵字),網頁隨即跳出一個資料表,使用者可依資料表提供的資訊作進一步的查詢【圖十】,查詢結果以圖文的方式排列【圖十一】,而點選每列右邊的Detail Map圖示,網頁隨即跳出一個電子地圖的操作介面,不過使用者需下載Autodesk 的MapGuide Viewer瀏覽器才能檢視其地理影像。【圖十二】。
圖三 圖四 圖五
圖六
圖七
圖八
圖九
圖十
圖十一 圖十二
在查詢方式上,「VMC」目前在每一網頁中,有提供全文查詢、組群查詢等兩種方式,使用者可依需求自行選擇。全文查詢和組群查詢的使用介面僅提供一個文字輸入欄,而全文查詢是以所得的數據資料,呈現其的檢索結果,如圖十三所示。
圖十三
二、加拿大藏品資料庫
「Artefacts Canada」是由人文藝術與自然科學等兩大資料庫所組成的一個聯合檢索目錄,採用固定上頁框,左巢狀頁框及中間水平分割的配置方式,作為該入口網站的版面設計,其主要是區分檢索、內容、相關資訊等服務選項,使網站的功能較易與使用者產生互動,如圖十四所示。
圖十四
在檢索介面設計上,「Artefacts Canada」主要以全文檢索與進階檢索為主要查詢方式;而在內容資訊方面,「Artefacts Canada」採用what、where、who、when、how等組群導覽的設計,提供使用者關於資料庫收錄的資源。
在查詢結果呈現上,「Artefacts Canada」的內容資訊採用圖文式的瀏覽介面【圖十五】,使用者可點選其連結More information來檢視較詳細的後設資料【圖十六】,又或者點選右方的連結Visit this institution in來檢視該筆物件的全文資料【圖十七】(其實是連回「VMC」查詢藏品資料的存放地)。相較於內容資訊的瀏覽介面,「Artefacts Canada」提供的查詢方式,其瀏覽介面都不盡相同,例如以進階檢索為例,該功能依Concept、 Browsing Indices 、Browsing the AAT、 Command等組群設計各別的瀏覽介面,如圖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所示。
圖十五
圖十六
圖十七 圖十八
圖十九 圖二十
圖二十一
(三)後設資料之建置
根據「CHIN」官方網站公佈的資料,「CHIN」目前採用DC 1.1的版本作為數位化資料的著錄標準。
博物館資訊交換聯盟(Consortium for the Interchange of Museum Information, CIMI)過去採用其制定的檢索點(Access Points)來處理博物館數位化資料的著錄,但後來考量普及化的情況下,CIMI決定採用都柏林核心集(Dublin Core, DC),作為博物館的著錄標準,其理由是DC具有簡單易用、延伸性強、適用廣泛內容、較具國際化等特性。
由鑑於此,CIMI在1998年與「CHIN」成立「都柏林核心集測試平台計畫」(CIMI Dublin Core Metadata Testbed Project),其目的乃在探討如何將各博物館產出的後設資料,進行相關標準化的制定,使後設資料得以交換與共享。參與該計畫的成員包括Government On Line Metadata Interdepartmental Working Group、Interdepartmental E-Learning Material Metadata Sub-group、Government On Line Thesaurus Interdepartmental Working Group、Department of Canadian Heritage Metadata Group等團隊,同時他們也是制定「CHIN」相關標準作業程序的委員會。
1999年,「CHIN」剛好完成「Artefacts Canada」的建置,因此在執行「都柏林核心集測試平台計畫」期間,「CHIN」徵求了一些博物館產出的後設資料,在獲得授權後以少數的後設資料匯入至「Artefacts Canada」,以進行資料傳輸的測試。由於「CHIN」測試「Artefacts Canada」相當成功,因此「CHIN」後來開放「Artefacts Canada」為各博物館建立起統一的平台,然後各博物館可以將自行產出的後設資料傳送到「Artefacts Canada」,「CHIN」將定期蒐集各館產出的後設資料來更新其資源。
此外,「CHIN」為了方便各博物館自行產出後設資料,提供相關的欄位對應表、DC的轉碼程式(DC-dot)及其編目工具(MetaCollector)給各博物館使用和參考,以解決匯入作業產生的問題。另外,CIMI在第二階段的「都柏林核心集測試平台計畫, PartII」有出版一本關於DC及CIMI的參考手冊《The Guide to Best Practice:DC and the CIMI Institute》,提供相關計畫人員參考。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根據CIMI官方網站提供的資料,CIMI於2003年底已暫停所有業務。
(四)聯合目錄之開發
資源要達到共享,建置一個互通平台的聯合目錄是必然的趨勢,其後設資料著錄標準的制定,更是建立聯合目錄不可或缺的前置作業。
「CHIN」自從1972年成立以來,投入許多心血在定義藏品資料的屬性及其內容資訊等協同作業上,特別是1999年到2002年間,「Artefacts Canada」已蒐集了250萬筆的數位資源,其整合的能力與策略,值得國內同業效法的對象。
1996年,「CHIN」建立一個資料索引典(CHIN Data Dictionaries),主要是提升資料著錄的專業性與權威性。1999年,「CHIN」建置的「Artefacts Canada」是採會員制的聯合目錄,起初「CHIN」為了解決命名原則的問題,採用J. Paul Getty Trust制定的藝術及建築索引典(Art & Architecture Thesaurus, AAT)整合在「Artefacts Canada」的搜尋引擎中,其自然科學資料庫的部份,則是導入北美生物分類資訊系統(Integrated Taxonomic Information System, ITIS),以作為生物多樣性的編目系統。
不過,AAT在系統回饋的技術上有其侷限,所以「CHIN」設計一套控制詞表的機制(The Great Canadian Guide)來提升「Artefacts Canada」的整合性,使各領域的數位化資料得以互通。但在資料關聯的設計上,各個博物館描述其物件的後設資料不統一,且控制詞表的機制也並非總是提供準確的連結性,因此「Artefacts Canada」無法將所有的分類系統和控制詞表的機制做好有效整合。
由鑑於此,「CHIN」決定導入圖書館界的知識本體論(Ontology)來重新規劃「Artefacts Canada」,以解決當前整合的困境。後來「CHIN」採用資訊檢索協定(Z39.50)與開放典藏促進會後設資料擷取協定(Open Archives Initiative Protocol for Metadata Harvesting, OAI-PMH)在網際網路通訊協定(TCP/IP)中傳輸,以DC為基礎,並搭配可擴充標示語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XML)、標準通用標記語言(Standard 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 SGML)、資源描述架構(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 RDF)、文件型別定義(Document Type Definition, DTD)的技術來處理博物館數位化的資料。
(五)資訊安全措施
略(「CHIN」無資料提供)
1 Ecaterina Geber編,〈Communicating and documenting cultural heritage on the Web〉,出自《CIDOC》網站,發表:1998年8月,檢索:2006年1月25日,http://www.willpowerinfo.myby.co.uk/cidoc/news98/arte09.htm。
2 CHIN 編,〈Canadian Heritage Information Network(CHIN)-History〉,出自《Canadian Heritage Information Network》網站,發表:2002年4月27日,檢索:2006年1月25日,http://www.chin.gc.ca/English/About_Chin/history.html。
3 Paul Lima 編,〈Canadian Heritage Information Network Helps Heritage Community Go Digital〉,出自《D-Lib Magazine》網站,發表:2002年6月,檢索:2006年1月25日,http://www.dlib.org/dlib/june02/06contents.html。
4 Paul Lima 編,〈Free Resources for Conservation Professionals〉,出自《D-Lib Magazine》網站,發表:2002年6月,檢索:2006年1月25日,http://www.dlib.org/dlib/june02/06contents.html。
5 CHIN 編,〈Canadian Heritage Information Network Data Dictionaries〉,出自《Canadian Heritage Information Network》網站,發表:2002年4月27日,檢索:2006年1月25日,http://www.chin.gc.ca/English/Collections_Management/Humanities_Dictionary/user_guide.html。
6 同註3。
7 Clara H. Parkes 編,〈Putting History on the Web〉,出自《Intelligent Enterprise Magazine》網站,發表:1996年5月,檢索:2006年1月25日,http://www.dbmsmag.com/9605i06.html。
8 CHIN 編,〈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irtual Museum of Canada (VMC) Exhibits and Games〉,出自《Canadian Heritage Information Network》網站,發表:2005年7月,檢索:2006年1月25日,http://www.chin.gc.ca/English/Members/Vmc_Investment_Program/agreements_annex1.html#9。
9 同註8。
10 Ben Shneiderman & Catheerine Plaisant著,曾志軒譯,《人機介面設計-有效的人機互動策略》,台北:東華,2005年9月23 日,初版。
11 CHIN 編,〈Standards Research〉,出自《Canadian Heritage Information Network》網站,發表:2002年4月27日,檢索:2006年1月25日,http://www.chin.gc.ca/English/Standards/metadata_discovery.html#dublin_core。
12 CHIN 編,〈Standards Research〉,出自《Canadian Heritage Information Network》網站,發表:2002年4月27日,檢索:2006年1月25日,http://www.chin.gc.ca/English/Standards/standards_research.html。
13 同註10。
14 同註10。
15 同註10。
16 有關欄位對應表的詳細內容,請參見附錄一、二、三。
17 CHIN 編,〈Metadata Standards for Museum Cataloguing〉,出自《Canadian Heritage Information Network》網站,發表:2002年4月27日,檢索:2006年1月25日,http://www.chin.gc.ca/English/Standards/metadata_encoding.html。
18 CIMI編,〈About CIMI〉,出自《Computer Interchange of Museum Information》網站,發表:2005年6月22日,檢索:2006年1月25日,http://www.cimi.org/。
19 CHIN 編,〈Artefacts Canada〉,出自《Artefacts Canada》網站,發表:2002年,檢索:2006年1月25日,http://www.chin.gc.ca/Artefacts/Info/e_HumanitiesInfoHead.html。
20 聯合目錄是以一種通訊協定,處裡分散在各地的不同資源,進而達成聯合檢索及其資源共享的目的。
21 Heather Dunn 編,〈Collection Level Description-the Museum Perspective〉,出自《D-Lib Magazine》網站,發表:2002年6月,檢索:2006年1月25日,http://www.dlib.org/dlib/september00/dunn/09dunn.html。
22 同註18。
23 同註18。
24 Lynne C. Howarth 編,〈Overview of Selected Metadata Standards〉,出自《Modelling a Metalevel Ontology》網站,發表:2002年,檢索:2006年1月25日, http://www.fis.utoronto.ca/special/metadata/mmo/overview.htm。
25 同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