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上的數位閱讀
Tags: 徵稿, 數位典藏, 數位學習, 會議 發表: 2011-03-03, 點閱: 3,413 , 加入收藏櫃 , 列印 , 轉寄
圖·文/陳泰穎
我的床上書滿為患
我自認不是文藝青年,甚至還有朋友對我的評論是:「太過功利」,不過我自認還算是個以閱讀為嗜好的人。只要不是阮囊羞澀,路過書店的我,總是樂意帶上幾本別人的智慧或文情歸家欣賞。久而久之,我的床上書滿為患。希望有書伴搭捷運、一起旅行去的我,背包永遠沉重。 從2007年Amazon開發Kindle之後,人類的閱讀行為開啟全新變革,「一本抵千本」、「圖書館帶著走」的時代似乎來臨。2010年蘋果的iPad平板電腦,再度為人類的上網與閱讀行為,帶來宏大衝擊。從國外微軟、三星,乃至於臺灣本土的華碩、宏碁,只要稍具規模的電腦製造集團,都宣布投入平板電腦的開發與銷售。面對來勢洶洶的競爭,元太科技的劉思誠董事長倒也老神在在,認為以電子紙為基礎的電子書閱讀器,仍可在平板電腦的夾殺之下打出一片天。不過當iPad在2010年上市時,元太的股價從80元的高點硬生生跌到50元,至今尚未收復失土,也足見平板電腦的威力了。 關於平板電腦與電子書閱讀器的開箱文,所在多有,數位出版論壇更是蔚為顯學,連電子報都定時出刊。不過以消費者、中度以上閱讀上癮者的角度出發,討論正體華文閱讀市場生態的文章,似乎還不多見。筆者跟風流行、弄了台水果牌的平板電腦之後,也希望將「參與觀察」所得所見的數位閱讀生態和讀者分享。
圖說:目前在各家電子書城中,已經提供不少無智財權問題的古籍供讀者免費下載,圖為iBooks免費下載之《宋史》
內容貧乏為困境
筆者個人觀察,現階段平板電腦上的數位閱讀市場,要找到雜誌或西文書籍相當容易,要找到無版權疑義的當代華文書籍可就困難多了。幾家臺灣本地數位出版業者所開設的書城,少者幾千本書就可開張,多者也只有數萬本的實力,雖然這個數字乍聽驚人,但實際逛逛線上書城,每種書類分配除下也只不過有幾十、百本書,上架的數位內容質量與實體書店相比,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願意將作品以電子書型態釋出的知名作家,仍屬鳳毛麟角。甚至還有某數位書店,連經過轉檔的商業型錄DM,都列為「一本書籍」置於平台供人下載,由此可見目前正體中文的數位出版內容經營,還在起步階段。而上架販售的書類,也以商管、電腦、網路文學、雜誌為大宗,文史愛好者要在這類書城找到《帖木兒之後》的中文版,恐怕還有得等。
或許有朋友會問:「剛剛你不是說,可以上網下載無版權爭議的古代典籍嗎?」是的,我們確實可以在這些電子書城找到免費(或需要付費下載)的古書。但是,這類書籍缺乏校對與把關,有時仍可能會出現紙本書已很難見到的品質控管問題。筆者曾經下載一部《官場現形記》,原書二十章、電子書竟硬生生少了第三章。而當你在捧讀《三國志》、《宋史》,沉迷在歷史與國家興衰的醍醐味時,突然發現一行漢字之間,竟然有幾個電腦符號與英文字母出來攪局,著實令人掃興。因此,略過已然繁盛的簡體華文數位閱讀市場,對正體華文數位閱讀產業來說,如何解決數位內容在質量上的困境,將會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
圖說:在古籍內容校對把關方面,現在各家閱讀平台仍有改進的空間,左方明明是古色古香的宋史,右方的目錄卻出現大量英文字體。
陽光之下,用手書寫
與Kindle等運用電子紙技術的閱讀器相較,平板電腦因仍不脫電腦格局,在螢幕設計思維上也和傳統電腦無異。就行動載具來說,平板電腦攤在陽光下的視覺表現並不優異,閱讀行為會被強烈反光所干擾。因此,如果要使用平板電腦長時間閱讀,還是以室內空間為宜。
圖說:用手寫字,潮流之下的老青春?
雖然紙本書遭逢強勁挑戰,不過「傳統」並非總是居處弱勢一方。在1990、2000年鍵盤盛行的年代,很多人都不知道該如何在紙上用筆寫出正確的字型,只能依照律定的程式代碼敲打出所要表達的語意。不過在觸控科技研發有成的環境下,無論是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或電子書,你都可以用手或觸控筆在螢幕上「書寫」。仔細想想,當古代人類拼寫出第一個「文字」的時候,很可能也是用手指頭在沙地上描繪出心中所希望表達的意念。在觸控螢幕上用手寫字,這或許也算是一種潮流之下的老青春罷。
閱讀報紙
圖說:華爾街日報的APP,在維持傳統新聞版面之餘,更結合文字、圖片與影音,提供一網打盡的時事閱讀體驗
平心而論,現階段臺灣報紙傳媒在平板電腦上的表現,和國際同行相較之下仍差了一大截。以華爾街日報為例,讀者不但可以欣賞在版面呈現上擬似紙本報紙的新聞,還可以自由縮放圖表,欣賞影音報導、聆聽歐巴馬總統的演說。國內四大報當中,中國時報與蘋果日報以智慧型手機作為內容投放平台,在平板電腦上雖也能欣賞,但我總覺以手機為設計主軸的小版面,放在平板電腦上的視覺
聯合報目前已開發一套iPad專屬的數位內容,將每天出刊的報紙,置於Safari瀏覽器中供人下載閱讀。這套系統雖有閱讀紙本報紙的擬真視覺感受,但或許因為檔案過大或技術問題,替換版面的速度不如華爾街日報,也沒有鑲嵌動態影音,是比較可惜的地方。不過令人興奮的是,該報系在2011年臺北國際書展中表示,即將於三月推出完全為平板電腦使用者打造的新聞平台。筆者試用之後,認為與前述北美媒體所推出的APP毫不遜色。
想在平板電腦上看TELDAP內容…
平板電腦對數位消費市場來說,雖屬初生之犢,但是蘋果電腦挾帶iPhone與APP Store所累積的經驗與人氣,建構出一套全新產業鏈,並將iPhone上的消費者模式,成功複製到平板電腦領域中,並且相輔相成。未來電腦市場,以Google Android系統為主的「山東六國」,是否能夠抵抗蘋果這個「強秦」的凌逼呢?恐怕還值得觀察。
影片說明:大英圖書館於2011年推出的APP「Treasures」,為典藏機構運用行動上網載具提供了一套值得參考的範例。
妥善運用平板電腦,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的各種成果,將可以快速投射、擴散到社會的各個角落。以國外的案例來說,大英圖書館就已經積極和APP程式開發業者合作,向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的使用者介紹館藏,不但增益現金流收益、更拓展大眾對大英圖書館的認同。而LIFE雜誌也推出多年影像典藏APP,介面操作簡單,讀者可以輕鬆飽覽震撼人心的圖片、回溯歷史與當代的關鍵時刻。TELDAP所擁有的數位內容典藏,如果經過適當精緻化的編輯之後,相信也將可以在茫茫的APP網海中,與知音伯樂邂逅。
圖說:APP「LIFE」,讀者可飽覽LIFE典藏新聞影像與簡短文字報導,這是LIFE拍攝1951年韓戰期間,聯合國陣營的土耳其軍人,在酷寒夜裡巡邏之一景
不過,平板電腦環境也並非全然對TELDAP這類文化機構有利,例如TELDAP所包涵的Flash網頁、影音內容,由於Apple與Adobe的商戰未歇,在iPad螢幕上就只能以沉默的灰階和大眾見面。對於典藏豐富影音資料的TELDAP來說,恐怕還需要做出更多內部調整,或是靜待兩大巨擎之間的戰火平息,抑或在惠普等其他廠牌平板電腦「揭竿起義,推翻強秦」時,就是這個問題解套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