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物標本2D平面攝影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
Tags: 2D平面攝影, SOP, 指南, 數位化工作流程, 礦物 發表: 2008-01-07, 點閱: 23,195 , 加入收藏櫃 , 列印 , 轉寄壹、引言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自民國九十一年執行至今,已累積相當豐碩的數位化成果,由於資訊科技的進步、網際網路的快速成長,不僅為人類帶來便利的生活,更提升了文化素質,透過網路連線,人們可以便捷地在網路上瀏覽這些科技的結晶。因此,計畫的執行成果呈現了國家數位典藏內容之豐富性與多樣性,對於學術研究、知識教育、文化傳承、產業發展等,都將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執行機構眾多,數位化物件多樣,各計畫均自行研擬發展一套符合自身情況的數位化工作流程,又考慮到經費預算、人力、典藏品性質等等,因此流程或簡或繁,其中或有相通,或有不同的地方,發展至今尚且缺乏一致性的共通標準或流程。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以下簡稱本計畫)除負責與各機構聯繫與協調的工作之外,並詳實的紀錄各單位的數位化工作流程,九十四年度更積極彙整近四年來的計畫成果,結合各界數位化工作經驗,建立國內數位化工作流程參考標準,為避免資源的浪費,致力於制訂數位化工作的程序與方法。依據國內外各類型典藏品的數位化工作流程,分析、研究與制訂適用於國內使用的標準規格,提供參與計畫或有興趣從事數位化工作者參考利用,以期加速步入工作軌道,縮短嘗試錯誤的過程。
一、參考標準特色
標準作業流程(SOP)是一種紀錄工作步驟的文件,敘述如何按部就班 完成整個工作流程。[1]這份文件可使內部工作人員熟悉每個例行性的工作步驟以及程序,使工作內容與產出保持一定水準,就數位化工作來說,即是可以維持數位化產出的品質。但由於「數位化」是近幾年興起的熱潮,因此關於數位化工作流程的相關資料實在屈指可數,更遑論探討「標準作業流程(Stander Operation Procedure,簡稱 SOP)」之相關文獻,又因執行礦物標本數位化相關工作的單位不多,故此類的參考文獻又更加稀少。
地質標本數位化工作之重點乃是將典藏品拍照、掃描、建立基本資料格式標準、製作地質資料庫和網頁。詮釋典藏標本,並提供相關背景資料,以普及地質科學知識為另一特色。[2]而紀錄這些工作的過程即是內容發展分項計畫主要工作之一,在累積近四年的成果後,出版了《數位典藏叢書 數位化工作流程》,除了將各計畫的工作過程留下紀錄之外,也可作為其他單位進行數位化工作時之參考資料。此套書籍是以主題為單位,分別記錄主題內各計畫之數位化工作流程,對於各個流程步驟,均有詳盡的解說。
在《數位典藏叢書 數位化工作流程—地質主題小組》一書中,記錄了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典藏數位化計畫,以及臺灣大學地質科學典藏數位化計畫的數位化工作流程,而礦物標本的數位化工作流程也記錄在其中。但此書是依照各計畫之執行情況進行紀錄,其他單位無法完全依照書中之步驟進行數位化工作,僅能據此作為交流工作經驗以及討論之參考資料。
因此,數位化工作流程參考標準撰寫的目的,有以下特點:
(一)彙整各計畫流程,截長補短制訂共通標準,以供相關單位參考利用。
數位典藏各計畫基於執行機構或計畫本身的考量,而研擬自身的數位化工作流程,此套流程各有優點,本參考標準即以彙整各計畫數位化工作流程為目的,參考各種數位化方式,結合各計畫的優點,制訂共通標準以供相關單位利用。
(二)分析效益與展望,提供多元選擇。
數位化工作流程方式多種,相關單位可依照本身的考量與需求,選擇採用何種方式進行數位化工作,故本文將分析此參考標準之效益與展望,以提供相關單位進行數位化工作時,選擇數位化方式之考量。
(三)內容簡單易懂,可提供相關單位作為教育訓練之用。
一套完整且容易理解的數位化工作流程參考標準內容,可作為新進人員依循的規範或是操作手冊,縮短內部教育訓練的時程,提昇工作效率。因此,本文是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以下簡稱科博館)地質學組以及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以下簡稱臺大地質系)之礦物標本2D平面攝影數位化工作經驗為基礎,採用淺顯易懂的方式為撰寫方向,盡量將每個程序作簡潔完整的工作說明,以期提供相關單位參考利用。
二、國內現況分析
(一)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地質學典藏數位化計畫礦物學子計畫
礦物一向被列為科博館地質學領域的重要收藏標的,經歷十餘年的多方面蒐集後,至今已有二百餘種,一千多件的標本,規模堪稱全臺之最。 [3]
本文以礦物標本2D平面攝影為撰寫對象,在科博館系列藏品當中,有豐富的本土性礦物,也有許多產自世界各地的礦物精品,其中不乏是晶體碩大、色澤優美、晶形完整的珍品,包括稀少的鉛霰石、水矽釩鈣石、鉛礬、氟鹽等礦物、奇特的假象(pseudomorphs)晶體;耀眼的螢光礦物;多變的黃鐵礦、赤鐵礦、方解石多形體;神秘的水晶內含物;石膏、霰石、方解石雙晶晶體;罕見的孔雀石晶體等。這些系列的典藏品,不但能夠展現礦物的物理與化學特性,詮釋礦物與岩石、礦物與人類生活間的關係,同時也是大自然中繽紛五彩礦物世界的一個縮影。 [4]
此計畫係將珍貴之收藏品精選出近192種775件予以進行數位化建檔 [5],並建立典藏資料庫。除了提供相關文字檔外,並將以實體影像、顯微照相,甚至部分標本以3D影像方式呈現,來介紹科博館所珍藏的礦物典藏品,以推廣礦物知識,並提供各級機關學校教學與研究之參考。 [6]
圖一、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地質學典藏數位化計畫網站
http://ndap.nmns.edu.tw/theme.jsp?SubPlain=g&SubPlainName=地質學
(二)國立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臺灣大學地質科學典藏數位化計畫
圖二、臺灣大學地質科學典藏數位化計畫網站
http://nadm.gl.ntu.edu.tw/
執行機構與計畫名稱 數位化 工作流程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地質學典藏數位化計畫 礦物學子計畫 |
國立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 地質科學典藏數位化計畫 |
---|---|---|
數位化物件 |
192種775件 |
555件 |
前置作業 |
1.標本基本資訊之瞭解。 2.標本清單整理。 3.相關表格之製作與內容之填寫。 4.參考文獻及相關資訊之蒐集、影印與建檔。 5.挑選欲數位化之標本。 |
1.標本清單整理。 2.標本條碼化作業。 3.參考文獻、資訊蒐集及影印。 4.挑選欲數位化之標本。 5.標本清理。 |
礦物標本數位化程序 |
1.標本借出。 2.標本拍照。 3.環物拍攝。 4.標本歸還。 5.正片、底片、幻燈片掃描、數位相機影像輸入。 6.影像修整與校色。 7.存檔與轉檔。 8.檔案備份。 |
1.數位化標本基本資料彙整與文字資料數位化。 2.平面影像數位化。 3.平面影像處理。 4.環物影像攝影與影像編修。 |
後設資料與資料庫建置 |
1.輸入影像檔案及其Metadata至影像資料庫 2.文字資料數位化 3.輸入文字資料、參考文獻及其Metadata至文字與文獻資料庫 4.標本資料數位化 5.輸入標本資料及其Metadata至標本資料庫。 6.串聯影像、文字、文獻與標本資料庫以建置網頁。 |
1.網際網路資料庫設計及程式撰寫。 2.輸入標本資料及其Metadata至資料庫。 3.礦物百科內容彙整及撰寫。 4.礦物百科網頁製作。 5.串聯影像、文字、文獻與標本資料庫以建置網頁。 |
[2] 同註5,頁267。
[3]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典藏數位化計畫—礦物學子計畫數位化工作流程簡介〉,《數位典藏叢書 數位化工 作流程—地質主題小組》,2004,頁23。
[4]何恭算,〈地質主題小組整合概況〉,《2005自然物標本與生物多樣性資料庫整合國際研討會暨Species 2000亞太地區論壇》,頁273-275。
[5]同註2,頁275
[6]同註3。
[7]劉聰桂等著,〈臺灣大學地質科學典藏數位化計畫〉,《2005自然物標本與生物多樣性資料庫整合國際研討會暨Species 2000亞太地區論壇》,頁260
[8]臺灣大學地質科學典藏數位化計畫「計畫緣起」,http://nadm.gl.ntu.edu.tw/nadm/html/history.htm。
[9]臺灣大學地質科學典藏數位化計畫「計畫總目標」,http://nadm.gl.ntu.edu.tw/nadm/html/goal.htm。
[10]〈國立臺灣大學地質科學典藏數位化計畫—礦物與岩石數位化工作流程簡介〉,《數位典藏叢書 數位化工作流程—地質主題小組》,2004,頁93。
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礦物2D平面攝影 (818.9 KB, 2,066 h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