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物件數位化程序
一般而言,執行物件數位化工作可考慮單位工作人員自行進行或採取委外方式。若數位化涉及需要專門學科知識之判斷,例如,物件影像需要充分凸顯其特殊性,需以專門學科知識能力加以鑑別,外加植物標本的珍貴性與脆弱則不宜委外進行數位化。倘若基於使用機器設備成本較高,在經費衡量之下,而物件數量之多,也不適合遠距離移動,須長期進行數位化,或可委請廠商進駐單位協助數位化工作。
在數位化設備的選擇尤以最不致傷害典藏品的機器設備,且必須使解析度達到一定的水準為首要條件,以植物標本而言,其細部特徵辨識呈現之清晰度為主要考量因素,並盡量以取件一次與訂立好影像規格後,確實掃描一次為原則,避免多次取用,以減低傷害到標本的機會。參考了植物主題計畫單位執行狀況,本文建議採用「掃描」的方式進行數位化工作,其功能在於將現有的光學影像,變成電子的信號,再儲存於電腦之中。在光電成像的過程中,掃描機提供照明的光源在機體內,近距離的透過聚光及光感應元件的信號接收,被掃描的物件上的顏色可以由掃描機內的內比轉數位元件﹝A/D Converter﹞,轉換成各種數位色彩信號。[9]以下將針對數位化程序──掃描方式做進一步的分析。
將完整的或修復完畢後的標本進行數位掃描作業,在標本數位化工作流程中是最具關鍵性的一環,數位化的目的是以清晰的影像完整呈現,藉以代替實體標本的觀察。掃描的特色主要是能把標本分辨特點彰顯,複製其真實影像。在最後的系統資料提供查詢時,呈現清晰之面貌,足夠辨識標本體的外型特徵:如植物的根、莖、葉、花和種子等各部分,甚至是陳舊之標籤資料亦可清楚、完整地顯現。
﹝一﹞忠實地呈現原貌:植物實體到植物標本之形成,中間經過壓製和乾燥後的過程處理,歷經長時間收藏,已經失去其原本色澤的辨識功能,只能憑其枝幹葉子等外型特徵加以鑑別,進一步藉由更細微的特質──如葉脈網紋等,達到一覽無遺表現其真實面貌的原則。
﹝二﹞影像的傳遞:掃描媒介是透過聚光燈及光感應元件的信號接收,完整接受了物件的原始形象,具體地捕捉了每一寸部位。
﹝三﹞光學精密度:數位彩色通常是由三色濾鏡所分析再合成,所以掃描機內對於同一個影像點的三色套位精確度會影響掃描影像的銳利度,因此掃描機內的光學精密度對影像品質有絕大的影響。一般平台式的掃描機光學解析度為600dpi或1200dpi,即有原貌呈現的標準。
二、植物標本掃描程序
﹝一﹞ 掃描原則
植物標本較脆弱容易剝落,為顧及典藏品的保護,所以掃描機的選擇以不傷害標本,並符合數位化的品質需求為主要考量。裝置於台紙上的植物標本尺寸基本標準是A3大小,所以掃描器以掃描A3格式之規格為標準。在掃描時須注意必須完整投射標本影像。
﹝二﹞掃描機的選擇
掃描機可分為平台式、平床式和滾筒式,而植物標本建議適用於平台式或平床式掃描機,滾筒式掃描機則不適用,不在此文討論。
1. 改良式之「平台式」掃描機
一般的「平台式」掃描機專業的機型能到12 X 18英吋的A3尺寸。一般光學解析度為600 dpi 或 1200 dpi。在掃描時,每掃一頁均須掀開遮光蓋板、放上資料、蓋上遮光蓋板、操作掃描等動作。對植物標而言,使用一般的平台式掃描機種,必須將植物標本翻過來,在覆蓋到機器的玻璃面板,才能進行掃描。以此種掃描機進行標本之數位化時,須將標本翻動,此一動作對於脆弱的標本來說,會因此形成二度傷害,危及標本的完整性,不但妨礙數位化工作的進行,也會造成玻璃面板的刮痕,干擾影像的清晰,提高機器的折舊率。經過改良的平台掃描機﹝如附錄一﹞,使植物標本能夠進行「仰式掃描」,其功能與效果並不遜於平床式掃描機,在設備成本上較能夠列入考慮的選擇範圍。其售價近年來有很大的調降歷程,低階如300dpi平台式掃描機只要數仟元左右﹝植物標本不適用於未經改良之平台式掃描機﹞,較符合半專業人事的600dpi約在台幣萬元上下,1200dpi亦常見,而能掃描透射稿的較專業機種就昂貴些。[10]
2. 「平床式」掃描機
「平床式」掃描機的設計是使掃描的資料面朝上放置,自高處投射光源,並自機器上方攝取影像,進行掃描,對不宜做翻動的植物標本來說是較適合的。使用該種掃描機掃描,可讓標本小心地安放於固定位置上,無需其他的動作,適宜老舊且脆弱的植物標本。
﹝三﹞選用掃描機的考量因素
1. 預算的考量:一分錢一分貨;從其提供的功能與個人需求取得平衡
2. 支援的物件種類:支援的尺寸
3. 光學解析的能力:決定其影像放大的範圍,相對的可以從原稿的尺寸計算出掃描後可輸出的最大尺寸。以300dpi的輸出設定而言,若以6000dpi光學解析度的掃描機用600ppi掃描一張4×6的相片,則其輸出可為8×12。
4.色彩解析的能力:各家掃描機在色彩信號的動態域及色彩深度上有不同的能力。動態域高,亮部或暗部都能顧及,以濃度範圍表示﹝2.0以上﹞;色彩深度夠﹝一般是30位元或36位元﹞,在各階調的領域都能有良好的表現層次;基本上只要是輸出檔案為24位元的全彩,色彩深度多寡不重要,反而是控制掃描的軟體能否善用高色彩深度才是影響品質的重點。因其對色彩品質的影響非常大,要經由其驅動軟體掃描後,從實際掃描的影像中鑑別其優劣。
三、數位影像後製
物件的影像數位化目的強調呈現忠實的原件原貌。因此在選擇了適用的掃描機後,接著建立物件的數位化影像。除了要分辨標本的影像完整,在影像建置過程中,不可避免產生的雜點﹝或許是老舊標本台紙殘留的雜點﹞,建議使用影像製作軟體,例如Adobe Photoshop影像軟體,進行影像週邊的裁切,或是去除雜點。而標本一般而言並沒有太豐富、亮麗的色彩,乃先天的缺失,故不建議再進行顏色的校對,基本上掃描的方式即有原色原貌的呈現,所以在影像後製裡將進行的工作包含:
﹝一﹞影像週邊不對秤的裁切
植物標本之掃描是注重標本體的完整「入鏡」。在週邊的裁切部分須留意影像的整體性,再對週邊的不均衡之處作裁切。
﹝二﹞標本標籤的裁切
基本上標本的標籤部分是落在台紙上的下方處。當初植物採集作為標本時,紀錄了學名、採集者、採集地點與時間,這些資訊提供將建置的後設資料。在標本影像掃描後,除整份的標本影像呈現外,重要的標籤資料可另外裁切建檔。
﹝三﹞訂定影像解析度與儲存之檔案格式
數位化成果基於永久性的典藏,以及一般性的應用,影像檔之儲存建議以下三種格式:
1. 典藏級:未經壓縮之檔,建議以Tiff檔 600dpi儲存;僅用作永久典藏。
2. 電子商務級: 可用Tiff檔 300dpi儲存,供未來應用加值輸出使用。
3. 公共資訊級:為將數位化成果於網路上傳輸、提供使用,加上傳輸速度之考量,檔案不宜太大,唯透過網路呈現在讀者端螢幕的影像清楚,適宜閱覽,基本上以 Jpeg 100為原則。
﹝四﹞掃描完成之標本影像,可以下列3種方式儲存:
1. 以電腦硬碟儲存影像檔。
2. 紙本輸出存檔。
3. 光碟存檔;使用DVD燒錄器燒錄,固定時間作備份。
〈目錄〉
[9]徐明景,數位攝影的技術,臺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
[10]徐明景,數位攝影的技術,臺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
維管束植物標本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 (1.7 MB, 2,271 hits)
評分:
Lo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