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x768 1280x800   Decrease font size for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Reset to normal font size for  -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Increase font size for  -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
 


多媒體影片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

Tags: none 發表: 2008-07-15, 點閱: 31,781 , 加入收藏櫃 , 列印 列印 , 轉寄 轉寄

想加入的書籤: HemiDemi MyShare Baidu Google Bookmarks Yahoo! My Web Del.icio.us Digg technorati furl 加入此網頁到:YouPush . . 推到twitter 推到plurk 推到FACEBOOK

肆、物件數位化程序

  

一、影片轉檔

二、影片剪輯

三、儲存與備份

四、原件實體保存



     錄影帶類檔案數位化的涵義,是將錄影帶的類比訊號經過轉換而成數位檔案格式來儲存。數位化要求標準化,轉檔格式與轉換過程有其一致性與標準性,一份標準的數位化檔案格式,需要顧及檔案資料的特性,更要考慮國際科技資訊環境的未來發展與趨勢,能因應未來資訊環境的改變,才能進行相互的、有效的交流。影音資料數位化除了將原有影像與聲音轉為數位格式方便典藏外,更因為容易分類、建檔、管理、檢索、查詢、調閱,還能透過網路進行出版、剪輯、線上瀏覽、線上教學,因而增加影音素材之價值與應用範圍。

     在數位化時如何能把原物件忠實記錄是非常重要的課題,在實體和數位檔案的轉換中有兩個重要關鍵,一為數位化程序,另一為數位化後的多媒體檔案格式,兩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若數位化程序做不好,所保存的多媒體檔案與實體不符,則是對使用者傳達錯誤的資訊;若多媒體檔案格式選擇不適宜,則會使檔案表達缺乏原物件的資訊或造成使用不便。
 
一、影片轉檔
     轉檔設備大致可分為類比式及數位式兩大類,需配合所屬之影片類型挑選適合的設備進行轉檔。
 (一)攝影器材的介紹
   一般家庭使用的攝影器材大致可分類比與數位兩大類。       
   (1)類比:VHS、V8、Hi8等。
   (2)數位:D8、DV等。
 (二)傳輸線的介紹
   (1)類比:傳送類比訊號的傳輸線,有常見的AV端子傳輸線與S端子傳輸線。
   (2)數位:傳送數位訊號的傳輸線,主要為DV傳輸線(或稱IEEE 1394傳輸線),它是專為DV格式設計的,具有畫質不衰減的特性,傳送速度最高可達4000Mbps,而傳輸線的連接端子則有4pin與6pin兩種。
 (三)擷取裝置的介紹
     擷取裝置的最主要功能就是利用影像擷取卡擷取視訊訊號,並儲存成電腦可以處理的格式。同樣的擷取裝置亦可分為類比式與數位式是兩類。
   (1)類比式(影像擷取卡)適用於擷取:VHS、V8、Hi8、錄放影機與電視機等的訊號輸出。

   (2)數位式(1394介面卡/影像擷取卡)適用於擷取:D8、DV等的訊號輸出。影像擷取步驟只需挑選「擷取卡」或「1394介面卡」,其一裝置即可,而1394介面卡相較於傳統影像擷取卡的好處,就是可以讓影像品質達到

     DVD的水準;影像擷取卡在轉錄過程中會自動轉檔,但價格比較貴,使用者可以參考自己的預算及需求作購買,相關的比較如下表:

3 擷取卡比較表
  
1394卡
影像擷取卡
價格
便宜(約500~1000)
較貴 (約數千~數十萬) 視等級而定
自動轉檔
沒有
轉檔型式
AVI
MPEG
檔案大小
相當大,但畫質較好
比較小,因為經過壓縮處理
同步情形
影音同步
有時會有不同步情形發生
自動壓縮
沒有
 
 (四)轉錄方式
   轉錄方式分為二種:

(1)1394介面卡/影像擷取卡:

     如果是類比式的話就必須要使用AV端子或S端子接到電腦的「擷取卡」,但擷取的品質會較差,而如果是數位式的話則直接用1394線連接電腦,理論上可以呈現和DV相同的品質。但轉  錄到何種品質端視你轉錄的格式(有AVI,MPEG1,MPEG2等格式)而定。把介面卡或擷取卡安裝到電腦上,再安裝傳輸線透過DV的1394孔與擷取卡傳送資料。如果是傳統的V8、Hi8,也需準備類比式擷取卡,將類比影像轉換為數位訊號,輸入電腦再進行剪輯及燒錄。很多剪輯軟體(如會聲會影、DVD WORKSHOP)都可直接支援1394卡,把DV錄製的影像直接擷取到剪輯軟體中作處理,製成的檔案再以DVD燒錄機錄製DVD品質的影片。利用擷取卡擷取影像在品質設定上與電腦設備有很大的關係,如果設定品質過高,會造成電腦不堪負荷結果就是擷取出來的東西會出現殘影、跳格、破碎等現象。擷取視訊可說是很吃力的電腦工作。它牽涉到很高的資料速率,需要極大量的磁碟空間,因此CPU速度不夠快、記憶體及硬碟容量不足,都可能讓擷取失敗,後續影片編輯也會非常吃力。當然如果透過1394擷取卡擷取高畫質的影像電腦處理器速度勢必不能夠太慢,由於擷取及轉錄影像會使用大量的處理器資源,

 

以下為建議使用相關的處理設備:

  ◎Microsoft Windows 98/Me/2000/XP作業系統
  ◎Intel Pentium III 800 或更高的處理器速度
  ◎256MB記憶體

  ◎20GB以上的硬碟容量(1小時的DV影像儲存在硬碟中,約13GB空間)

(2)DVD錄放影機:

   此方法的優點是很單純且簡單,缺點是設備價格較高及無法自行設定轉錄出的檔案規格。轉錄出來的格式以為MPEG2為主。如要轉為網路瀏覽格式WMV檔或其他格式,則不適合採用此方式。

 

二、影片剪輯

     影片轉檔完成後,就可以開啟數位影片檔案開始剪輯自己所需要的影片內容。一般就剪輯而言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為線性剪輯;二、為非線性剪輯。所謂線性剪輯,就是剪輯作業主要以影帶的時序為主,一步接著一步來完成整個影帶製作,影片中每一段畫面無法隨意調整,一定要按照影像的排列順序來剪輯,它的好處較省時間,也較簡單學習,但所產生的畫質較差,而且要效果的製作甚為複雜且較不易數位化;而所謂的非線性剪輯,是所需剪輯的畫面沒有時序上的要求,每一段畫面都可隨意調整、更改,亦可以將聲音與影像任意的排列組合,它的好處是數位化容易、畫質優良、製作效果與後製作容易簡單,唯一缺點就較費時間。

 

 
4 線性剪輯與非線性剪輯比較表
 
 
線性剪輯
非線性剪輯
過帶方式
時效性強
需先將帶子過進電腦,需花費較強時間
系統功能
單純
系統和功能複雜,需費時練習
影像搜尋方式
剪帶子時需來回找尋影像
搜尋影像較快速精準
修改方式
長度如有變動,即需重新剪輯
修改容易,只需移動影像組合
週邊配備
須搭配字幕機與特效機
電腦軟體內建各種特效與字幕,且變化大
影像品質
在類比狀態下,多次過帶會使影像劣質化
不需過帶,影像仍維持原來風貌
經濟效益
需另配單格錄放系統,費時不經濟
可整合3D動畫系統,至軟體合成及剪接
硬體耗損率
VTR磁頭耗損大
軟硬體幾乎不會耗損
系統支源
不同系統需重複投資VTR
可整合系統,不會重複投資
儲存容量
剪輯容量視帶子容量而訂
受電腦硬碟容量限制,儲存較短時間並得容忍影像壓縮

 

     而目前現在電視新聞剪輯大都以較傳統的線性剪輯,原因在於較節省時間。一般後期處理很少會運用線性編輯。製作時通常用組合編輯的辦法將素材按順序編成新的連續畫面,然後再用插人編輯對某一段進行同樣長度的替換,但是要去除、縮短加長中間的某一段是不可能的。線性編輯是屬於傳統攝像機上留下來的概念,已經不適合電腦和數位化處理的要求。

 

     非線性編輯系統將傳統的電視節目後期製作系統中的切換機、數位特技、錄影機、答錄機、編輯機、調音台、字幕機、圖形創作系統等設備集成於一台電腦內,用電腦來處理、編輯圖像和聲音,再將編輯好的視音頻信號輸出,通過錄影機錄製在磁帶上。進行非線性編輯時,只需要定下素材的長短並接連接的順序編一個節目表,即可完成對所有節目的編輯。編輯而成的節目其實只是素材的連接表,所以無論進行多少次編輯,都不會對信號品質產生任何影響。所以非線性編輯既省時又省設備,同時還能確保信號的品質。

 
視訊剪輯流程圖

 

 

 
三、儲存與備份
(一)資料儲存
  就如同數位檔案格式的選擇與數位化目的息息相關,數位檔案儲存媒體的選擇也與數位檔案的用途有關。如果數位檔案是要做為保存檔案,就必然需儲存在較少利用的儲存庫,或甚至貯存庫(vault)中,而且還須採取備份與異地備援的安全措施。相反的,如果檔案是供網路瀏覽使用,則檔案必定是儲存於伺服器中以供存取。如果僅透過內部網路提供存取,或是不透過網路僅供內部使用,就會將檔案儲存在不同媒體上。備份檔案也會依使用的頻繁與否而決定其儲存的媒體。另外,價格也是影響儲存媒體的因素之一[7]。由於專業級影音素材的保存卻始終停留在傳統的磁性物質上(類比式),磁性物質的物理特性也因科技發展而使保存年限不斷的增長,儲存密度亦不斷的提高,但是磁性物質易受外在條件影響之本質直到今日仍無多大改變。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數位式儲存媒體的發展,完全改良磁性物質易受外在條件影響的缺點[8]。依數位檔案使用目的選擇儲存方式。儲存管理最重要的有兩個考慮要素,一為成本,另一為資料安全性,成本的考量應包含一次建置成本和未來逐年擴增成本,而資料的安全性則從資料對整個系統的重要性及典藏的重要性,依不同使用目的而有不同考量。兩個要素為互補,資料安全性越高所需成本則越大,反之成本越少則資料安全性將越低,故儲存系統的設計是在追求其兩者平衡的最大效用。
     資料的儲存依目的與實用性上可區分為三種,一為應用儲存,主要提供應用系統所使用:另一為備份儲存,當應用儲存發生問題時能夠在短時間內回復:最後一種為永久儲存,資料最原始最基本儲存位置,其儲存媒體能保存最久遠。

1.應用儲存
     多媒體檔案的應用儲存主要是將資料存放在適當位置,使應用軟體能快速的存取使用,在規劃應用儲存時除資料安全與經費外,還要考慮下列幾點要項:
(1)儲存容量大小:建置一個多媒體應用系統的儲存空間,必須估計系統初次置時所需儲存容量和未來每年內所增加的資料量,然後依經費和其他要素規劃系統初次建置所需的容量大小。
(2)儲存系統架構:在過去儲存系統架構為直接內建在伺服主機內部,而隨著儲存技術的進步,目前市面上有多種不同儲存系統架構,在規劃系統時就要依資料特性和使用傳輸方式來找尋最適當的技術架構。
(3)應用軟體讀取資料方式:除自己開發的系統可自由選擇讀取方式外,若系統有包含一些套裝軟體,則要考慮到套裝軟體的特性,才不會當系統建立後才發現應用軟體無法讀取資料情形發生。
(4)擴充方式:數位典藏系統的儲存設備建置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儲存設備會隨資料成長而一起成長,故儲存設備除系統建置初所需之外,會依每年資料量成長而作設備擴充,故儲存設備的未來擴充性是非常重要,在系統規劃時就要詳細的考慮。

2.備份儲存
     所有應用儲存設備都不可能保證永不故障,因此如何制定一個完善的資料備份與回存管理制度非常重要。除要安排備份排程外,還須制定備份設備及儲存媒體規格,使當應用儲存發生問題時能夠在短時間內回復。
     備援的目的是為了災害回復,依回復時間和回復策略的不同,其備援的架構就不同,備援方式及途徑大致可分為四種:
  (1)磁碟陣列容錯機制
  (2)以磁帶備份
  (3)電腦叢集備援

在規劃備份方式和策略時,有許多事項必須先行考量:
  (1)依資料重要性來決定多久備份一次
  (2)依資料類型不同來決定使用何種備援方式
  (3)依備份速度及回存時間決定備份類型及頻率
  (4)依資料異動性決定備份資料保存期限
  (5)依上述備份方式及週期決定所需備份空間和設備

    

     若要想有效管理和保存資料,須明訂整個備份策略及工作規範,除指定負責執行人員外,還包含備份頻率、備份類型、資料保存期間、定期回存資料演綀等,確保資料備份機制有效及可靠性,一個系統其備份資料會隨著時間增加而改變,故應定期審核其備份策略,考慮市面上的資訊產品、系統所產生的資料及其重要性,使其符合系統未來的需求。


3.永久儲存
     數位化資料做為永久典藏用途時,要考慮如何將數位化資料能保持永久,為能將資料保持長久就須要考慮儲存媒體的使用年限,而目前使用永久儲存的媒體大部分為光碟片,光碟片的好處是除可保存年限長外,若碟面上有污點尚可用水洗,但要預防刮傷和電磁波破壞。
光碟片目前可分為CD光碟和DVD光碟兩種。兩種光碟的考量,DVD光碟可儲存較大空間,但成本較高且使用機器設備也較貴,而CD光碟片單片價格為DVD的三分之一,但考慮未來資料增加及館藏空間有限條件之下,以DVD光碟為永久儲存媒體較合適,挑選DVD光碟片種類時要注意自己DVD讀取設備是否能讀取,因一般DVD讀取設備較易挑片。
永久保存除考慮資料儲存外還應包括資料格式的讀取,若多年之後缺乏可讀取之應用軟體,則資料雖然存在仍不能應用,像現在有的膠質唱片保持很好,但可讀取的機器設備卻很難找到,所以手上有資料在卻無法使用,建議在考慮永久典藏策略時有幾點要注意:
  (1)選擇合適儲存媒體,選擇重點為保存時間、成本、儲存容量、媒體大小
  (2)安置合宜的儲存位置,選擇重點能避免災害、溫度、溼度
  (3)儲存檔案格式要能普遍、簡單、國際化及閱讀軟體要廣泛
  (4)定期審查永久典藏策略,資料要為永久典藏故時間不宜太短,但為確保   資料能永久使用又不宜太長,建議約五至十年審查儲存媒體和檔案格式,並可將過去資料重新檢驗是否有損壞。

    

     數位化的檔案格式依目的可從上擇其一至多種格式做數位化,而不需要每種都做。其次資訊科技日新月異,可能多年後此檔案格式已經不適用或無可閱覽的軟體,故其檔案格式要時常注意其實用性,為避免因常更動檔案規格而造成管理與使用上困擾,建議可每隔5至10年重新審定整個作業流程與標準,而要選定新標準時之注意事項:

  1.標準國際化程度
  2.閱覽軟體普遍性
  3.格式簡單及效率性
  4.可適用平臺種類多寡[9]
 
四、原件實體保存

  完成數位化工作後,對於原件實體的保存也是相當重要的,如果沒有好好的保存母帶,在日後發生數位檔案遺失時,因無母帶可數位化,而造成資料的遺失。數位化後檔案的品質無法完全維持和原始影像相同的品質,多少還是會有落差,因此更應該極力保存母帶的完整性,以免劣化。而錄影帶會因為時間因素及劣化因子的影響,導致不同程度的損壞。檔案損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相當複雜,概括而言,有以下兩個因素:一是檔案製成材質,此為檔案損壞的內因;二是檔案的保護條件,如不適宜的溫度與濕度、光、有害氣體、灰塵、蟲害等對檔案的材料的損害,是為檔案損壞的外因。妥善的維護錄影帶,不但可以延長使用及內容的完整性,亦可減少日後影片修復的經費。

 

以下為保存原件影帶應注意的事項:

1.錄影帶從保存環境取出時必須先置於回溫室,每隔4小時升高攝氏10度。
2.一般使用帶儲存環境的標準其溫度應存16℃~20,相對濕度應為30%~40%。而錄影帶母帶的保存標準應在溫度低於5℃(恆溫)、相對溼度為20%~25%。
3.儲放地點應用開放式的櫥櫃儲藏,使空氣流通。也應避免在頂樓或地下室。
4.錄影帶應製作二份以上的備份(保存版母帶以及使用帶)。每五年應重新拷貝一次。母帶、拷貝帶應分開存放。
5.製作保存版的錄影帶應採取符合國家標準的材質,以保證品質。
6.錄影帶應單獨存放在純聚丙烯等材質化性穩定的塑膠盒內或無酸保護卡夾盒內,再置放於儲存櫃內。
7.錄影帶每三年應以正常速度回帶一次,每次使用完畢,應將磁帶轉回起頭點或終止點,快速轉帶後應散熱再收藏。
8.錄影帶應避免放置於電器用品上或帶有磁場之場所(包含引擎),且應使用絕緣之儲存盒。
9.錄影帶應直立存放。
10.錄影機磯頭應定期清滌並作消磁,以減少磁帶磨損。
11.錄影帶應定期拿出來做例行檢查與倒帶,以提早發現有否變質。

 

     整體而言,錄影帶的保存必須兼顧存放地外部環境的選擇及內部環境的控制,舉凡溫濕度、光線、空氣品質,蟲害及災害的防治如能控制得宜,加上基本維護方式若能達到一定標準,錄影帶的保存將可以維持檔案材質之自然壽命,利用妥善的保存環境達到檔案保存之最終年限[10]

目錄


[7] 李道明著,《錄影音帶類檔案數位化轉製之研究》,台北:檔案管理局,2005年。
[8] 黃靖斐著,《錄影音帶類檔案保存修護》,台北:檔案管理局,2004年11月,第一版。

[9] 陳立原,<多媒體檔案管理>,收錄於《國家圖書館館刊》,2002年,頁 215-23。

[10] 許雪姬著,《檔案保存技術規範研究》,國家檔案局籌備處,2000年









Download: 多媒體影片數位化工作流程參考標準  多媒體影片數位化工作流程參考標準 (702.2 KB, 2,860 hits)



評分:

1 Star2 Stars3 Stars4 Stars5 Stars (No Ratings Yet)
Loading ... Loading ...

回應:


請輸入圖片中的文字
請按圖片取得圖片中文字的錄音檔
Click to hear an audio file of the anti-spam 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