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後設資料介紹
數位化工作首要之目的雖然在於透過數位化方式將資料永久保存,但進一步的數位化成果,透過資訊技術,建置可查詢利用的資料庫,增進利用方便性,以便使資料流傳廣泛,發揮其潛藏的文學價值,使文物資料具體化。
有關Metadata的定義一般泛稱為「資料的資料」(data about data),此一定義係源自在一九九五年三月由OCLC(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NCSA(National Center for Supercomputing Applications)兩單位共同主辦名為「Metadata Workshop」研討會,廣邀圖書館學、電腦科學、文獻編碼,以及相關領域學者專家等參加。在此會議中,提出了「資料的資料」作為Metadata的定義。Metadata適用範圍為編目、資源探索、電子商務、內容分級等。Metadata是一種詮釋典藏品資料,採取某種觀點解說或方式,將原始資料分析後產生的註解或解說,是一種最根本的資訊,可將原始資料特質標示出來[11]。
1.定位(location):知道所需資源的儲存位置所在。
2.搜尋(discovery):找到所需資源。
3.文獻記載(documentation):描述並記錄文件的性質與內涵。
4.評估(evaluation):協助使用者判斷資源的價值。
5.選擇資訊(selection):幫助使用者決定是否取用該資源。
Anne J. Gilliland-Swetland根據後設資料的內涵與功能,將之分為五大類別:管理、描述、保存、使用與技術性的後設資料,如下表。
表5 不同類型的後設資料與其功能
類型
|
定義
|
範例
|
管理
|
用來管理資源的後設資料
|
物件的取得資訊
權限與重製追蹤
合法取用的條件的說明
典藏資訊
數位化之選擇條件
版本控製
|
描述
|
用來描述或辨識資源的資訊
|
編目記綠
協尋工具
專門領域的索引
資源之間的超鏈結關係
使用者的評註
|
保存
|
與資訊資源保存管理有關的資訊
|
資源實體狀況的說明
為了保存資源的實體物件與電子版本所採取行動的說明,如資料的更新與移轉
|
技術
|
用來描述系統運作功能
|
軟體與硬體的說明
數位化的資訊,如格式、壓縮比率
系統反應時間的記錄
驗證與安全資料,如譯成密碼,輸入密碼
|
使用
|
用來描述資訊資源的使用層次與類型
|
展示記錄
使用與使用者的記錄追蹤
內容再利用與多版本的資訊
|
資料來源:Anne J. Gilliland-Swetland,”Defining Metadadata” In Murtha Baca, ed. Introduction to Metadata:Pathways to Digital Information. (Los Angeles:Getty Research Institute;1998),3.[12]
影音系統之metadata標準,常見的有ECHO(European CHronicles On-line)、MPEG-7(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7)、SMEF-DM(Standard Media Exchange Framework Data Model)等。歐盟(European Community)贊助支持的ECHO計畫設計的metadata標準是以國際圖書館學會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es,IFLA)的書目記錄功能需求模式(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Bibliographic Records Model,FRBR Model)為基礎進行應用與修正,是數位影音領域中重要的metadata標準之一。影音主題小組則是採用都伯林核心集(Dublin Core), 其內容採用十五個固定的通用欄位來對應儲存各種資料。採用一般性metadata的優點是系統設計簡單,容易與其他系統進行資料交換與對應,而十五個欄位中又精細延伸出各項資訊,以補充記載內容的豐富性[13]。影音主題小組之metadata欄位如附錄一。
電子影音數位典藏資料庫的設計是為了能夠提供電子影音儲存、應用的環境,並整合資訊檢索技術及內容管理機制,來管理與展現電子影音資料。資料庫的建置,初期在處理Metadata的統合工作、建置具有學科原理的分類架構等基礎建設,必定會耗費較大的心力,需要結合涉及內容領域之知識專家與資訊科技人才。
因早期資訊儲存技術不發達時,影片儲存方式都是以類比媒材記錄,但因時間久遠,導致影片材質變質無法再繼續使用造成資料無法讀取。而目前在儲存技術的進步與發達之下,則可依據不同的使用目的選擇適合的儲存與備份設備如DVD、CD-R及磁碟陣列等多種形式;而數位化的品質需有專業人員定期檢驗,確認無誤後再轉入資料庫中,以提供使用者利用。惟在將網站資料庫開放之前,需先將版權問題妥善處理,以免觸法。
在設計資料庫前,一般也會先撰寫需求規格書,尤其是當資料庫外包給廠商做時,需求規格書是取得共識的好方法,能讓資訊技術人員能正確的分析、規劃、設計出內容知識專家所需的典藏系統,從事Metadata分析與資料庫管理之人員需要有良好之溝通,方可避免Metadata分析的結果與資訊系統分析產生矛盾的現象。
由於多媒體資料庫未來收錄內容繁多,一般的檢索條件有時仍會導致搜尋結果資料量過於龐大,對於進階搜尋的部分,可設計「搜尋結果範圍內查詢」的功能,以節省搜尋時間,提高精確度,也就是讓使用者下好關鍵字,並得到第一次檢索資料條列後,讓系統使用適當的程式來進一步發問,使用者再經由系統提供的答案,繼續搜尋自己想要的資料;分類架構的管理系統本身,不管是在分類的哪一個層次上,都要預留「修改」、「增加」、「刪除」等功能,使得編輯人員可以依照資料所呈現出的樣貌,隨時修改分類架構,甚至可發展為離散式資料庫:每一筆資料的分類作業與管理系統是連動的,可讓編輯人員藉由開啟另一個視窗,直接在「分類管理」系統中,修改類目名稱,因此只要分類架構改變了,那麼資料庫中所有資料與欄位都會即刻改變分類位置,可能會有新增類目或者類目合併的狀況。
若是定期持續更新典藏品的資料庫,其資料庫維護必須由專人隨時待命,讓資訊內容持續更新與即時回訊,使系統安全維持穩定運作,以利資料庫的維護工作。這方面必須特別注意資料庫管理人員的工作交接[14]。
〈目錄〉
[11]溫敏宇 著〈金石拓片工作流程參考標準(初稿)〉,台北: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2005年9月16日,頁14。
[12] 吳宣儒,電子檔案封裝保存策略之研究,頁22-23。
[13] 王祥安, <寬頻時代的幕後推手-影音資料庫系統>,收錄於《Hopenet科技月刊》,100期,2004年9月,頁68-73。
[14] 程婉如、曾欣怡 著〈期刊報紙全文輸入工作流程參考標準(初稿)〉,台北: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2005年9月16日,頁30-31。
多媒體影片數位化工作流程參考標準 (702.2 KB, 2,860 hits)
評分:
Lo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