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Wikipedia)專題計畫簡介
Tags: none 發表: 2008-05-27, 點閱: 3,229 , 加入收藏櫃 , 列印 , 轉寄內容發展分項計畫/陳秀華
「維基百科」自2001年上線以來,稟持著「自由」的概念,不論你是老、是少、是男或是女,無論你是來自世界哪個地方,皆可貢獻自己的力量,用自己所熟悉的語言提供知識,同樣也有權力去修改、審核在線上的內容,透過這樣「共筆」機制,漸漸形成如此龐大的百科全書。目前英文版詞條已高達一百一十萬個以上的條目,而超過兩百種語言版本的詞條的總計也高達三百萬個條目,因此說「維基百科」是二十一世紀新社會運動,還真一點也不為過。
目前除了詞條編寫外,在維基媒體基金會下,另發展出許多「專題」計畫,以結合相近的知識與資源。以下簡單介紹三種專題計畫:
一、維基文庫(Wikisource)
此區收集許多無版權爭議的文獻作品,以中文版為例,作品類型就包含了史書、小說、散文、詩歌、講詞、歌詞、法律條文等,都是以全文方式呈現,也已經累積了將近五千筆的資料。
二、維基教科書(Wikibooks)
這是一個收集各式各樣的教材的地方,包括像是食譜、語言教學、數學、電腦等教學資料,提供學生或教師,教學規劃與學習的園地。目前該計畫正在推展以學科類型分類的「維基圖書館」建置。
三、維基物種(Wikispecies)
匯集許多與動物、植物、菌類、病毒等物種分類與相關詞條的資料,但資料量比起其他專題計畫來說算是比較缺乏的。
以數位典藏計畫來說,同樣也有類似以上三類的數位化工作,五年的計畫執行,累積不少資料量,除了計畫各自建置資料庫,或匯至聯合目錄外,較無針對這些資料做更有系統的知識轉換,以提供更廣大群眾獲得知識的管道。但在2005年成立的「台灣維基棒球館」來說,它便是一個非常成功結合Wiki的數位典藏計畫,除將數位化後的資料應用於Wiki中,也透過Wiki協作機制,增加資料的豐富度。既然Wiki的模組與源碼是公開的,數位典藏的確可以思考結合這樣的「共筆」模式,以計畫數位化後產物為基石,邀集更多人對於資料作新增、審核與修改,把一筆筆單純的資料,轉換成能多方利用的知識。
「希望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能自由的獲取人類的全部知識」,這是Wikipedia開始運作以來的重要目標,而數位典藏工作也是希望能將重要文物數位化後,讓大眾更容易去瀏覽與應用,遂而達到我國人文與社會、產業與經濟的發展。若能將兩者結合,充分利用Wikipedia所聚集的群眾力量,以及數位典藏計畫下的豐富精品收藏,這樣情況下所發展出的知識庫,才能更為完善發揮實質應用功效,其資料的豐富度也是無與倫比的。
參考資料:
KaurJmeb,2006,維基百科攻略:知識分享最前線,電腦人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