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06.20 知識庫工作坊紀錄
Tags: none 發表: 2007-07-16, 點閱: 3,058 , 加入收藏櫃 , 列印 , 轉寄我們計畫已經累積了五年的資料,在第二個五年會有更多的資料進來,如何讓這些東西讓更多人覺的有價值、好用,或是如何站在這個新網路世代使用者的角度,讓他們參與,也讓我們主動進去,這是非常有挑戰性的工作。最簡單的起點並非要另起爐灶,我們相信既有的這些東西是有價值的,重點是該如何讓它更好用。第二期開始,我們還是不斷的在生產這些典藏品,但希望這些東西可以整合起來,不再是為了典藏而典藏,而是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在累積。接下來將從目標、策略、願景三個角度下來談。
1.統整的知識網:如何讓一期的計畫統整在一起,不是只是針對一般大眾,而是對於專業的研究者或是教學者也能產生作用的工具。就像科博館在報告中提到的「多層次使用者」,或是像「生命大百科」的作法,讓使用者在一進入時就進行分流。目標是在打造一個新的知識平台,建構一個多層次使用者的知識網。
2.大眾的知識網:也就是維基百科的精神。主要是要做一個免付費的大眾知識網就像使用圖書館一樣,不應該一直強調產值,使用過程所得到的知識自然會產生力量。但這樣的知識網大眾化後會面臨很多的挑戰,我們必須吸收維基百科的經驗或是生命大百科所提到的「平民科學家」,讓這個大眾知識網可以運作的更為健全。
3.一個知識資訊的市集:當我們把這些資訊匯集成一個知識網後,自然就可以變成一個市集,使用者可以單純欣賞這個知識網,也可能從中發現商機,透過這個平台,發掘潛在的商業機會。這樣的潛力是可以考量的。我們在籌畫的過程並非以產值來作為考慮,但是也不會排斥這樣的效益。
策略:
1.開放的架構:一期成果已累積許多處理不同物件的能力,所以我們可以提供一些規範給潛在的資訊提供者,換言之,匯集許多不同物件的資料於單一平台將會是可行的。聯合目錄經常處理大量的資料且不斷增加,因此在這一方面的經驗相當關鍵。當一開始設計此開放平台時,上述的條件必須被當成一個重點,將這些功能考慮進去。
2.授權的問題:在一開始規劃此平台時,授權的問題是必須一併規劃進去的,讓資料提供者、agency與資料使用者有規範可循,可以直接在平台上完成授權的程序。這些部分我們在一期也是有經驗的,但是必須這些經驗更完整的進入到這個平台。
3.優先順序和協調啟動的問題:簡單來說,就是將聯合目錄內最好的東西更細緻化。以聯合目錄為基礎,來制定優先順序,進而協調參與知識網意願、權利義務,並預先制訂日後授權的相關條件。協調對象不限計畫內的典藏,也包含網路上一些豐富寶貴的資料,都可以經由評估來融入知識網架構。
願景:
1.當初訂定的大目標是「典藏台灣人文、自然的多樣性」。「湧現台灣」的概念是超越物的層次,明確瞭解台灣文化可以呈現出來的特色,且發掘台灣豐富的文化之美、人文、自然的多樣性。
2.將來五年如何放出更有用的資訊,如何讓更多人覺得可從數典計畫得到更多知識。例如可以要求政府部門提供台灣相關的數據,將之納入典藏內容;或是提供有既定規格的平台,吸收這樣的資訊。這些願景可能仍有很多問題要解決,不過是可以期待的。
討論:
黃銘崇先生:目前的參與對象都是很有限的,主要是屬於知識份子的參與,若要讓數典收到更廣大的效果,必須用更開放的架構和型態來收集典藏內容,例如可以透過拉進網路原住民的方式,讓他們真正參與並吸收這些東西。至於產值的部分根本不應擔心的問題,這些產值在未來會漸漸釋放出來。
何文雄先生:產值的探討雖然不是第一順位,但是常常有人會挑戰這個議題。所以在願景部分的描述,有幾點建議:
1.可以增加一些感動的文句。建議計畫內可以徵求一些情境描述,讓人可以經由這些陳述得到感動,同時也更瞭解這計畫。
2.要制訂量化指標,就是所謂的「成功指標」,有一個指標來描述進行到什麼程度才算是成功。情境描述和量化指標都出來後,就可以定訂更明確且可依循的策略。
3.另外還有一點建議,把商業看公共教育的部分切開,分別切開來各自的量化指標。選定題材的範疇相當重要,先將題材選定再進行會比較容易。以上希望對計畫的發展策略能有所幫助。
邱澎生先生:誠如何處長所說的,優先順序很重要,目前可能會考慮先從台灣經濟的歷史先開始著手,另外還有台灣族群的故事,包含原住民、客家等,將會比較有優先性。
陳克健先生:對於web2.0這個大眾參與的議題,我們打算開發一些工具,其中最重要的就是Tag跟Hyperlink的工具,這個工具將會配合展示品,並且是開放的,任何人都可以將自己的作品、典藏或資源連結進來。透過免費的工具讓民眾使用,讓典藏不限於我們自己的東西,增加這個平台的豐富性與使用性。
徐子涵先生:如何增加使用者的流量,建議有兩種做法:
1.可以將內容和wikipedia做結合,因為wikipedia目前的呈現以文字為主。以台灣生物多樣性為例,可以將版權開放的圖片提供給wikipedia。利用部分令人感興趣或是相關的圖片,可以引導原本不得其門而入的使用者連回數位典藏平台,數位典藏的內容可能因此得到擴展和利用。
2.如何利用他人已經建構好的生態圈,把我們要呈現的東西送過去,再讓使用者回歸資料來源。可以將內容做一點點的包裝,放在流量比較高的社群網站、或是大的入口網站,做一個連結,去吸引更多的人進來。
何文雄先生:在情境描述裡,可以把典藏品的應用與一些高價值衍生的商品做結合,經濟因素與商業因素還是蠻重要的。
徐典裕先生:從典藏機構的角度來探討一些問題。回歸到第一分項的精神,納入怎樣的內容才能代表台灣主體的價值,才是符合「湧現台灣」的內容。在未來,典藏機構扮演的腳色可能逐漸式微,典藏的來源將會趨向多元,各層面資源納入的比重規劃是必要的。既有的成果也應該進行評估,哪些應該投注更多的資源以發揚光大,哪些是應該縮減的。授權的部分建議可以考慮跟其他分項之間的整合問題。
邱澎生先生:
1.以生命大百科的例子來看,他們並沒有特別預設使用者喜愛的主題,而是先全盤調查台灣既有的資源,然後再用更有效的方式呈現出來。這樣的方式是否適合人文社會的典藏,值得再多方面考量。
2.科博館的典藏範圍是相當清楚的,相較之下,我們在人文社會方面的典藏,確實也需要在收錄的優先性方面具備明確的取捨標準。個人認為畢竟這是一個國家提供經費的計畫,目前仍以學術研究應用方面為本業,但是希望能以此為出發點,再將觸角延伸的更為廣泛,同時也更融入使用者的觀點。
3.個人一直在思考數位典藏計畫和聯合目錄之間的關連性,最理想的狀況是,知識網的建置和聯合目錄相輔相成,但是中間必須有一個分工的機制。包括機構典藏計畫知識網的建構(例如科博館和故宮)、聯合目錄的Refine以及數位典藏本身的知識網建置,希望可以形成一個鐵三角的關係,但是過程還有許多尚待探討的部分。
陳克健:個人認為上述的結合並沒有衝突。知識網是以提供特殊領域知識內容為目的而建構的網站,相較之下,聯合目錄的定位是一個輔助中心,只是把這些知識做連結,但是連結的結果必須是基於特殊用途而蒐集且經過篩選的資訊,知識網的工作就是篩選這些資料變成一個精選。
何文雄先生:建議將形式與內容拆開來。
李士傑先生:建議可以透過集中的方式,提供明確的整體架構概念和方針,而各個機構或各個子計畫也訂定本身階段性的任務,這樣各單位在執行上將有一致的原則可參照依循,並可達到資源共享與經驗交流的效果。
邱澎生先生:或許可以將更具體的東西在總計畫的工作會議上報告,實際執行的辦法還是要與總辦公室詳談,或許各單位的策略規劃從總計畫出發會比較恰當。
960620 知識庫工作坊紀錄part I
960620 知識庫工作坊紀錄part II
960620 知識庫工作坊紀錄part III